第一篇: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目标管理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目标管理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目标管理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只有全面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建立新的工作思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先。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对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目标管理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新形势;企业;财务目标;管理
一、前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是企业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要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考虑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受到企业本身管理决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只有全面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建立新的工作思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先。随着企业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逐步走入正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观念不断增强,利润与成本成为企业管理控制的中心目标。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也必须适应并跟上经营形势的转变,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努力加强“财务预算、成本核算、财务监督”三重管理,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规避财务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
我国的会计实践是与以企业利益为导向以及企业所持有的长期经营观点相适应的。1993年颁布实施以企业财务通则釉定以资本金制度为核心的新的资金筹集制,随后颁布以《公司法》作出了详细规定。根据上述规定,我国企业在登记时的实收资本可以和注册资本不一致,但最终企业的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是一致的。有利于鼓励企业财务公开,便于投资又对资本最低限额作出规定,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等的利益,保持企业和社会经济的稳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必将越来越高,并逐渐形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互结合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两种融资方式间的互补性。企业管理越来越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拥有自主的财权企业不仅与投资者有着利益关系,而且还与债权人、往来客户、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内部职工等其他利益主体有着利益关系,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企业财务目标管理的优势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需要企业其他管理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直接制约着其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必须服从于或受制于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果偏离了基本目标,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
要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考虑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受到企业本身管理决策各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与财务管理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措施、战略选择等方面联系起来考虑,企业也正是通过提高管理决策和改善外部环境这两大因素来实现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出发点和要求实现的目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会各有偏差,但目标只有一个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概括起来,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优势分析。
(二)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
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财务管理首先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确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在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川,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财务计划。计划并非一个资金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思考,以提高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要将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使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
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求达到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
(四)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企业的资产不是无限的,企业获得的利润不仅仅表现在降低成本和降低资产消耗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产利用率方面。改变资产用途,利用有限的资产多生产盈利更高的产品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对于存在明显资产闲置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之一。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的社会需要 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有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率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三、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目标管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成功以至于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不仅与资产的获得及合理使用的决策有关,而且与
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发生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同时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要求财务管理要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地投放和使用资金的任务。公司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就是税后收益最大化。
然而,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有些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为达到某一目的人为调节数字,成本核算不实,潜亏严重,有些企业虚赢实亏。二是有相当一部分有些企业一味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使企业管理局限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三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设账本,另外设有账本的企业也存在亲属管账、会计出纳不分、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但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比较起来,其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问题。四是很多企业受管理者素质的限制,往往存在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缺位的现象;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能得以充分发挥。五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下,财务、税务、业务数据相离,无法集成核算;无法实现各部门的数据共享;缺乏规范的业务流程;库存管理混乱,无法及时了解销售情况、出库情况;缺少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等等。
四、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选择
(一)强化企业经营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来看,在许多企业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机制缺损,风险管理弱化的现象,树立风险意识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思想基础。面对这种状况,必须强化风险意识,进行风险意识的全员渗透。在激烈的企业间竞争面前,风险意识必须渗透到企业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在全体员工中普遍形成一种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风险观念,每—个经济行为和经济过程都要想到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推行全面财务预算,实施全方位财务控制
采取以成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以目标利润为依据,以市场价格为已知变量来规划公司总预算成本,再分解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建立约束各预算单位行为的分预算成本。通过严格控制预算执行过程,考核预算执行结果,及时纠正调整偏差,将公司的经营目标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推动了“大财务”战略的实施,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按照“总量控制,分解到项,重点突出”的成本控制思路,将各项成本,特别是可控成本,分门别类细化到最末端,然后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将各成本项目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或物,对责任人或单位进行考核。比如将电话费细化到每一部电话,办公费细化到每一位职工,制定出各部门、各处室、各项费用甚至每位职工的支出限额。对行政办公部门费用开支实行刚性约束,“限额支报、超支不补”;对市场部门的费用开支则采取“以收定支”的方法,进行弹性预算管理,费用额度随实现的销售收入浮动,既实施了控制,又保护了生产积极性。这些措施使生产过程中的物耗和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促使各部门自觉建立“购、存、领、耗”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制度,杜绝人为浪费和营私现象,并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了成本观
念。
(三)财务管理必须保证有效偿债能力,以树立企业最佳产业信誉
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已成为政府及政府部门无法推卸的包袱,政府和政府部门要担负起帮助企业消化包袱的责任。法人财产权要求企业建立资本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促使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落到实处。因此,财务管理必须保证有效偿债能力已摆上企业决策议程,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市场经济秩序的运转,关系到它的稳定。
(四)加强预算(收支计划)管理
树立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务政策,加强预算(收支计划)管理,推进编制综合预算,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严格预算(收支计划)的编报、批复程序规定,提高预算(收支计划)的执行效率。规范项目支出预算评审机制,努力将预算做实做细。建立经费预算机制,完善经费开支定额标准。健全预算结余管理,通过调整当年预算、核实下年预算等措施,促进资金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推进收支两条线,规范企业采购范围,建立预算(收支计划)考核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同时,积极筹划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做好项目管理。开展重大项目预算评审,增强项目支出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开展项目清理工作,加强项目库建设。
(五)融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成本最小化
融资决策的关键在于匹配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保持合理的资信等级。在融资过程中应运用资本成本理念,按照保持与公司资产收益风险匹配,维持合理的资信和财务弹性的融资决策和资本管理的基本准则,借助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确定融资类型,设定弹性条款,选择融资时机和地点等。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资产预期收益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对经济和金融形式、公司发展的评价和差异日益增大,股票市场又往往对信息反应过速或不实导致企业高估或低估资金成本。企业融资过程中只有加强财务管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匹配资产收益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欧少冠.浅谈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6):123-126
[2]焦聪.经济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应何去何从[J].中国集体经济, 2009,(13):112-114
[3]王飚.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 2009,(03):105-108
[4]邵忍丽.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J].企业活力, 2009,(01):102-106
[5]王君毅.对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广东审计, 2005,(03):158-162
第二篇: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论文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
2摘要财务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新的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企业竞争力就是为企业赢得了生存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分析新时期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要求入手,进而从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两个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财务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逐步加快,国际化交流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据国家工信部统计2010年末,我国仅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了1100万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国外企业也逐步进入到国内市场,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苦练内功,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了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立足并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财务管理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对实现企业长期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要求
(一)财务管理的全面化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一是全过程性。从企业原材料选购之初,到企业生产销售及信息反馈无不涉及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生产经营阶段,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原材料与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全员性。从企业管理层到一般的员工,从企业行政部门到一线生产部门,无不涉及财务管理工作,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与财务管理工作密切相连;三是全方位性。从财务预算到财务风险,从资金流动到监督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流程,是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直观反映。
(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化含量的增加,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要求也更为迫切。一方面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信息化作为支撑,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反馈企业现状,准确包围市场动向,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撑。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内容多,范围广的实际,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具有信息化素质,从而使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
(三)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是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而
已同样如此。一是工作人员规范化。要在选人用人上建立规范的机制,将真正适合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选进部门之中;要规范用人机制,树立以成绩为标准的观念,同时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和奖惩力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财务制度规范化。将其他的企业的先进经验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适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制度落实。三是监督管理规范化。建立定期监督与不定期抽查,日常管理与阶段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提高监督管理的质量,规范监督管理职能。
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还有误区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他们多以家族式、合伙式的企业形式为主,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一是对某些企业管理者而言简单地将财务管理工作于普通的会计工作相等同,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的认识,导致在日常的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二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支持,片面的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就是对其工作的监督,导致了日常工作中相互配合意识不足,影响了企业整体效能的提升;三是对普通员工而言,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与自身没有任何关系,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粗疏。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还有欠缺
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一是对财务管理部门工作职能定位不准确,片面的强调其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作用,忽视其其他的工作职能;二是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定位上,没有明确的划分和相关工作的协调机制,导致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让人满意;三是在财务管理考评、奖惩机制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职能发挥;四是在相关制度的落实方面还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许多制度在企业,特别是在企业的基层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四是在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使用方面还有不足。在财务人员的选拔上,没有将职业道德与业务技能作为选拔的标准,而是将是否能够与管理者的步调一致作为条件,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发挥,在培训和使用方面,没有完善的机制作为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绩效考核、奖惩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不高。
(三)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还不科学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日趋复杂,相关数据越来越详细,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标准也更高。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或是相关的系统只能满足日常的记账式的需要,难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预测;二是财务管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还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基层的工作经验或是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业务不熟悉导致对企业财务监督不
到位,影响职能的发挥,同时有些基层部门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或是出于私利的因素,导致在监督中存在欺上瞒下的现象;三是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还没得到重视。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对市场信息、企业相关数据的分析、预测和建议不科学、不及时,未能给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影响相关决策的科学性。
四、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新时代的到来,高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都要求企业必须尽快转变思维模式,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一是管理者要将财务管理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将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尊重财务管理工作的独立性,进一步细化职责分工,将企业其他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职责与相互关系进一步明确,增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意识。不随意干涉财务管理工作,确保财务管理的独立、客观、公正;三是要树立风险意识,时刻牢记财务风险的观念,营造企业上下配合财务管理工作的氛围。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强化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制定相关规则制度,并极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明确相关工作岗位的权限,对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制约,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将财务人员监督与工作人员相互监督、日常监督和重要阶段监控结合起来,提高监督管理的质量效益。建立完善的人才队伍培养体系,注重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特别是经营风险意识,能够对财务风险有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熟练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牢记职业规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有效。
(三)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管理效益
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对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形成与企业生产营销等市场信息相融相伴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并建立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在保证财会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财务信息的利用价值,发挥财务信息在企业各类信息中的主渠道作用,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参考文献:
[1]桂洪海.新经济时代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北方经
贸.2011(12).[2]邓红建.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会计实务.2011(11).[3]于志友.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中国经
贸.2010(8).
第三篇:浅谈新形势下怎么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论文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难度加大,企业自身规模扩大的需求都需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是企业决策层与企业财务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几点认识与看法。
一、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更新理财观念开始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财务管理知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受传统理财观念的深刻影响,更多的企业决策者与财务管理人员在分析财务问题与财务现象时难以正确进行裁决与处理,旧理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导致其停滞不前,管理落后。因此最大限度加强财务理念的更新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下面就常见的传统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分析。
1.财务管理中的泛管理理念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常常要用到泛财务管理理念,泛财务管理分为硬财务管理与软财务管理两种类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源理念,不单单是有形的资产更包括无形的财富,传统财务资源理念简单地将财务资源定义为有形资产存在片面性。当前的研究数据表明,无形资产也叫做知识资源又具体划分为市场、知识、人才及组织管理四大类型,企业的竞争力与前进动力往往与知识资本的拥有量息息相关,因此知识无可置疑成为企业资源结构中的主导者,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真正明确财务管理中的泛资源理念,切实加大对知识等软资源的关注与投资才能实现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财务管理中的人本理财观念
作为社会的主体,知识时代背景下,人们不仅仅关注物质的获取,更追求精神的满足,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该思想下就衍生出了人本理财观念,该理念指导下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员工当作成社会人,属于单独的社会个体而不仅仅是经济人,在此基础上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重视人才,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让其能够自觉地,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变成企业的财富。
3.财务管理中的全员化观念
企业作为整体,涉及到的每位人员都参应该具有理财观念。全员化理财观念作为对传统理财观念的颠覆,具有时代意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推行全员化理财观念是发挥全员积极性,实现企业民主化的体现方式,其旨在调动企业中每个部门,每个单一个体的参与热情,使其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财务人员在拟定财务预算时应紧密贴合实际,杜绝凭空想象,真正实现财务预算与计划、生产及市场开发等部门的有效衔接,在完成上述准备后制定全面而详实的财务预算与风险防范措施。在纵向范围内进行内部核算单位划分,对财务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实现各个部门及负责人的贯彻落实,定向管理能够增加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人人树立起必要的责任意识。
4.风险理财观念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必然要涉及到风险理财,而想做好风险理财必须提前树立风险理财理念,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必不可免,企业向更大程度与规模发展必然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如果投资企业进入稳定发展中,其风险投资往往获得巨大的利益回报,实现更大的企业经营利润。目前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是高科技产品与技术,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其具有高收益性的同时因为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较高的风险。受利润的吸引,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忽略了其风险性,是的企业的风险投资在无形中逐渐加大,因此树立正确的风险投资观念,正确处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投资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5.财务管理信息理财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其必须第一时间获取市场动态,抓住发展契机。而此过程的实现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中信息理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实现了数字技术为先导、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新,真正加快了信息传播、处理及反馈的速度,真正缩短了交易与决策的时间,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财务管理,仅仅抓住财务管理三环节,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
财务管理工作步骤中的一般程序也叫财务管理环节,任何环节的失误都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的财务管理成果。如果缺乏明确的执行流程与管理步骤,企业很难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财务管理环节是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进一步明确,如果不遵循基本的流程,财务管理变会陷入混乱。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涉及到五大方面,分别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几大环节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实际工作运行中,企业要重点做好财务预算、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这三个环节,实现环环相扣,实时衔接。
1.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的定义参考《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的解释,在进行前期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实施目标,限制一定的时间界限,在此范围内进行资金取得与投放各项收入与支出的具体安排筹划。多年来,企业预算已经凭借着自身全面控制力,成为企业现代管理机制中的常见管理机制。其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而现在企业的预算管理,必须落实全员化、多角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预算管理体系。上到企业的最高决策层,下到企业各个部门中的基层员工,都要切实明确自身的责任权利关系,明确自己所在的“空间”使预算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有分工,各负其责,从而使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思想得到细化落实,并最终带来效益的提高。那么,如何更好地建立全员化、多层次及产权清晰的预算管理体系必须借助法律的效力,在法律保障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企业预算管理。最终预算一经产出,在企业内部便具有强制执行力,是各个部门生产与销售环节的指导,以此为中心从事各种企业经济活动。其次在进行预算运作的过程中,企业决策机构在遵守预算实际要求的基础上,以月或季为单位进行预算任务的下达,建立起以周为单位的预算分析会议制度。再次,以预算方法跟踪实施预算管理控制,实现资金管理与
成本管理两大主题的把握,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反馈,特殊情况下采取必要的制约手段,实现企业管理方法在预算执行中的融会贯通。预算不是成本计划,在制定完成后便成为企业内部的法则,具有强制执行力。预算不是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财务的更好控制,因此预算不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其具有实际效用。
2.财务控制
财务管理循环中比较关键的当属财务控制,财务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财务预算的正常执行,对财务预算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如果仅限于确定合理的对策及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对财务预算行为不予以约束与控制,那么财务预算的目标难以得到落实,为保证财务预算的正确性必须进行财务控制。首先要保证具备可行的财务制度与组织,建立起必要的决策与预算编制单位,建立对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与协调的仲裁机构,为方便内部结算要建立对应的考证机构等。其次要具有明确的经济责任制度,在统一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分级管理,进一步明确企业内部的责任单位,要求其承担起必要的经济责任,确保其能享受到正当的权利与利益,保证各单位的协调运作。“责任中心”因此而产生,它就成为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和利益的内部责任单位。再次,为实现财政预算的贯彻落实,必须进行预算目标与任务的逐层任务分解,形成明确的责任预算,保证责任中心的目标明确。责任预算执行情况及考核可以依据责任会计进行实现,以责任为中心,最终实现工作成果与企业经营责任的挂钩,形成完善的企业颞部财政控制体系。最后,针对既有的预算结果进行奖惩,决策部门的期中决算与预算有效衔接,进行对各责任部门的绩效考核,以季度或为单位进行清算,保证奖惩工作客观公正。
此外,为促进预算的最终执行,必须明确总预算的目标及任务,以责任为中心进行指标的逐层分解,形成固定责任预算,保证各个责任中心明确的目标与任务。其中责任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通过责任会计来进行揭示或评价,把衡量工作成果的业绩同企业生产经营的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预算制度与经济责任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具体执行时发动和依靠企业全体职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投资决策与企业经济决策起着直接影响。知识经济时代下,财务大环境得到创新,财务分析必须要实现与时俱进,应使之朝着更加完善的方面发展。
(1)财会人员必须从观念上对财务分析有根本的转变。有些财务人员把编制财务分析当成一种负担,匆匆完成后如释重负,从不问效益如何,这种分析的作用不大,使用者从中得到的有效信息也会太少,从而失去了分析的意义。财务分析要传递一种对管理者有指导作用的信息,使其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所以,财务人员要对财务分析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使财务分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而且应从使用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出发进行定位。
(2)在形式上应不再受传统财务分析模式即只在期末进行形式上分析的束缚,而是以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中心进行热点问题的捕捉,根据实际制定专题财务分析,对潜在成本、专题成本及利润增长点进行分析,实现投资项目的可行分析与成本效益控制,而且通过分析,要得出较为可信的参考信息。
(3)在手段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财务分析。电子计算机技术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进一步简化了财务收集、整理的难度,简化流程,实现模式的转变。愈来愈多的财务会计事项可进行自动化处理,如此不仅提高了财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解决了分析成本高、时效性差、无法处理特珠或偶然事项等的缺陷。所以财务人员应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及学习。
三、加强财务管理,实施“零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资金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有适当的运营资金与资本,因此做好资金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现代企业不断创新,形成新的运行模式就更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该背景下“零营运资金”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常见模式。
1.“零营运资金管理”的运行基础
在财务管理上,营运资金的管理要远远大于投资,即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零营运资金管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流动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对流动资金的投入,借助短期负债,实现流动资产的融资管理。目前该运营理念也具有明显的极限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运行资本的清零,而是实现运行资本最小化的管理模式。
2.“零营运资金管理”具有的风险性
“零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属于风险性决策方法,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意味着企业承受巨大的资金风险。常见的风险形势让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债务,面临信誉的缺失。企业短期负债利率巨大的波动导致企业利息成本的失控。企业应收账款的减少,企业面临市场的缩减。虽然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作为衡量营运资金的运用效果的管理方式,其在企业收益方面作用也是明显的。
3.怎样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
为了企业能够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要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着手。
(1)从流动资产层面来看,尽量减少流动资产的投资额度,实现资金的有效周转,可以采用加速货币资金周转循环,缩短货币周转期。流动资产上占用的货币资金减少。常常表现为存货管理、账款管理两大方面,其中后者又分为应收账款管理与应付账款管理两小类。存货管理主需要通过加强销售减少存货周转时间,借助订货成本的确定实现存货资金的缩减。应收账款是在分析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信用指标,通过指标实现主户货款的交付,保证账款的周转。预付账款管理主要与付款时间相互关联,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拖延付款时间,对企业利处越大,但是延期往往导致企业信誉的受损,企业更应该全面衡量利弊制定最优方案。(2)对于流动负荷来说,要实现短期内资金筹措渠道的通畅,更好地满足企业内在发展需求,就必须具备充足的运用资金,目前企业要想获取短期资金可以借助商业银行与短期银行贷款两种模式,不同的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在分析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筹资方式。
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加强财务管理,会提高资金的的使用效率,进而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对于“零营运资金管理”还应具体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尽可能缩短企业的生产时间,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打开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其次是灵活选择结算方式,随时保证企业资金的畅通与安全。最后是借助短期融资方式缓解企业短期内的资金难题,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四、做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更新,企业发展面临更多的风险,只有做好风险的分析才能实现风险的规避,无论是哪种降低风险的手段,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财务风险规避原则,为企业发展提供安全的环境。企业风险管理中,要做到:
首先要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对投资项目进行前期分析,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对于其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预测,建立相对应的预案措施,避免因为投资失误对企业造成的巨大创伤。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规避机制,以此作为
企业投资风险的指导文件,在此指导下开展企业投资经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资金风险。最后要正确处理风险,在发生投资风险时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区别其中的回避风险、预防风险及自留风险、转移风险四大类。其中预防风险的关键在于预防,事先采取防范措施减少企业算是引发的连锁危害。回避风险就是预测潜在的风险,进行回避处理。而自自留风险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转移风险则是借助一定安排,实现风险的安全转移,是财务风险管理中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五、加强财务管理,要提高企业决策者及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领导决策层人员的财务能力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财务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效,因此做好人员素质的提升,加强教育与引导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
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有些企业的决策者不懂财务知识,不熟悉会计法律法规,不能参与制定财务预算,不会利用自己的“财务一支笔”来进行控制,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单纯追求工作业绩,采用弄虚作假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而有些财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因此要加大对决策者与财务从业人员的引导与教育,提升其自身道德素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其业务水平
财务管理具有明显的技术性,因此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业务上有所获取,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与财务管理人员经验的积累。因此,企业应该重视财务人员的在职培训,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学习和职称资格考试,以及进行财务道德教育等。财务人员也应积极地与企业领导进行沟通,了解决策层的意图。
3.实现从传统经济到知识经济角色的全面转换
财务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努力扩展计算机、英语、金融、业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实现传统经济到知识经济角色的快速转换。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直是企业管理一个孜孜以求的话题。在现有的财务管理基础上进行探索,把财务管理理念真正贯彻到企业发展中,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财务监控与管理,满足新时代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第四篇:新形势下完善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
财经界Mon e y Chin a 新形势下完善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 南京中央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周彬彬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行业获取极大的经营空间,同时也陷入激烈的竞争状态。基于产 业链条长、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及风险程度高等行业特点,房地产企业 应立 足于长 期发 展,从 完善 企业财 务管 理入 手,解 决
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拓展筹资渠道、实施现代管理、重视项目管理和 资金 管理,提升 财务管 理工 作水平,使 企业获 取持 续
性核心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财务管理 特点 问题 措施
一、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所呈现特点 1.面临财务风险加大
随着国 内经 济快 速增长、城镇 化水平加 快,房地 产行 业 获 取 了 极 大的 发展 优势,房地 产开发 活动 的广 泛开 展,也使 得房 地产 企业 资金 投入量变大、筹资任务加重,财务管理周期随之变长。在相对较长的开 发经营周期中,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遭遇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致
使房 地产 企业 投资项 目成 败、经 济效 益大小 等都 面临 双重 结果,房 地 产开发极具风险威胁。为了更有效地降低企业所受损失,企业经营管 理者应力图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的现象,这便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及负
责人 员提出 更高 的要 求,比 如提供 高质 量的 投资 决策分 析,提 升投 资 决策分析 准确 性、可 靠性,确保为 企业 经营 者提 供的投 资项 目决 策方 案具备及时、可靠信息作保证,最终将风险加以分散、降低。2.财务管理难度增加
当前,房 地产 开发 还涉及 到多 方面 问题,房地产 企业 财 务 关 系 同 样出现复杂性选择。一般来讲,房地产企业财务关系包含有开发企业 与其投资人、债权人、债务人、内部职工、被投资单位的关系,还有房地 产企业内部各个单位与其上级管理部门间相互关系,其具体表现为被
动迁单 位或 者居民、勘察 设计 单位、材料物 资供 应商、施工 安装企 业、商品房购买 者(个人)、管理 部门(如工 商、审计、税务 部门)等,与 房地 产企业所形成大量、频繁的资金往来结算关系等。如此一来,房地产企
业财务 管理 工作 难度加 大,开 发企 业必 须首先 强化 自身 债权 债 务 管 理,尽 可能 协调 好企业 自身 与各 个方 面的关 系,才 能真 正推 动房地 产 企业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财务监控不严
当前,我 国房 地产 企业行 业内 部财 务核 算制度 十分 不 健 全,财 务 监督控制机制建设较弱。比如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财务人 员素 质比 高,企业 财务 核算 水平较低,使 得财 务会 计资 料真实 性、可 靠性、完整 性、及时 性无 法达 到标 准,财务 信息 所具 有的 经济价 值几乎完全丧失。再如房地产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和控制机制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或者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和审核程序,则极易导致企业资产内部盗用和流失问题的产生。2.管理水平偏低
企业经 营者 管理 水平、财 务人 员业 务素 质等,都 关乎 房 地 产 企 业 财务管理能否有序进行。现实情况是,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文化素质 偏低、经营管理理念保守落后,完全缺乏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还有 经营者集权意识过重,凭着经验和感觉管理、投资决策,企业内部又缺
乏相应 的监 督机制,财务 工作 未能 参与企 业各 项经 济业 务,更加 重了 财务管理的无计划和混乱状态;又有经营管理者在财务管理上采取家 族式管理模式,比如由亲属担任财务部门会计、出纳职务,使得出纳人
员领 导财 务工 作,业务 上极 易陷 入混 乱局面;不少 财务 人员 业务素 质 偏低,且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济常识,而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法 律法 规等 都较为 复杂,财务 工作 者若不 具备 过硬 的业 务水平,则很 难 应对企业资本化、规模化经营后的各种财务问题和财务风险。3.资金管理欠佳
融资困难、盲目追逐高端产品、流动资金管理落后,这几乎是房地 产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几大弊病。筹资活动上,房地产企业筹集资金时
遇 到融 资困 难、金 融服务 滞后 的发 展瓶 颈,尤其 是某 些中 小型 民营房 地产 企业 更是 由于自 有资 金比 例及 财务管 理规 范程 度较 差而难 以 贷 到资金,再加上房地产企业较难找到合适的金融中介机构及贷款担保 机构,以及市场经济体系仍旧不甚完善,给企业贷款带来更大难题,进
而 导致开 发资 金严 重不 足,企业 便可 能不 惜代 价、不计 成本 地向 民间 高息借款,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经营业务成本和财务费用的压力,项目开发也可能受到影响。此外,投资活动上,不乏有些房地产企业不 以市场为导向,投资缺乏科学性,盲目追求高端产品,无视房地产行业 市场所需,生产出一些滞销产品或烂尾楼。日常经营活动上,流动资金 管理欠妥,尤其是资金沉淀问题严重,比如出于加快资金回笼、产品促
销的 目的,房地 产企业 往往 会在 缺乏 市场调 研的 情况 下,随 意为客 户 提 供购 房担 保,一旦 客户 将来 不具 备偿还 银行 贷款 的能 力,企业 则不 得不为此类客户垫上归还银行按揭款项,其结果便是企业内部出现大
量的 长期应 收款 挂账,资金 无法及 时回 笼,再 加上 多数房 地产 企业 不 重 视日常 现金 流量 管理,或者未 建立 仓库 管理 制度,不 良资 产长 期挂 账,成品库存积压,财务状况堪忧。
三、完善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各项措施 1.积极拓展筹资渠道
根据房地产行业特点,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过程中需要一笔巨大 的资金投入,筹资任务异常繁重,企业只有具备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才 能很好地完成筹资任务。一则积极发展银行贷款之外的其他形式金融 业务,诸如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商业汇票等多种结算方式;二
则 寻找 进入 资本 市场的 最佳 途径,比如 借助于 发行 股票、债券 等方式 筹集企业经营资金;三则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向民间游资定期筹资;
四则企 业实 施并购、重组 等措 施,逐 步扩大 市场 份额,既增 强、壮大 企 业实力,又成功幕得所需资金;五则尝试融资新元素,比如在房地产投 资信托基金基础上,尝试海外私募、股权回购、可转债、租约变现、海外 上市等一系列新的融资方式。2.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在现代 社会 化大 生产、市 场经 济大 发展 的宏观 背景 下,现 代 企 业 制度要求各类企业都应致力于构建产权关系明确、责权关系对策、治 理结构严谨、制约机制健全、筹资渠道广泛、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且能持 财会园地 122 Mon e y Chin a财经界
司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监督和审查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扩展。经 济不断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不断增多,公司内部审计工作 也渐渐地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渗透与扩展,所以公司内部审计 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因此,公 司内部 审计 人员 应从 以监督 为主 的角 色向 以评价、咨询 与监 督并重的角 色转 变,突 出内 部审计“内向 性服 务”的 特点,为 公司 内部 审计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3、明确内部审计在公司的定位
我们要 深刻 认识 内部审 计在 公司 经营 管理中 占 有 的 重 要 而 又 特 殊的地位。必须把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定位点确立在为公司领导的决 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应及 时向公司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服务,并把服务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具体工作中,对公司内部审计发现的 问题在弄清楚事情真相的基础上,严格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能造
成的 后果,立 足于 帮助 使之 改正或 找出 解决 问题 的办法,恰当 的做 出 处理及给与建议。现在随着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各种风险也相应增多。因此,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还应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 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由此也赋予了内部审计人员更重、更多的 职责和使命。这正 如著 名的 内部 控制专 家迈 克尔.海默 教授(Michael Hammer)所指出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将自己视为公司的一种资源。在 帮助管理当局更有效地达到预期控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内部审
计师的使 命将 从简 单的„我 们实 施审 计‟向„我们帮 助创 建一 些程 序,以期达到组织成功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方向发展。”
4、健全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我国公司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在相关制度建 设上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国现在不少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
基于法 律规 定,而 非出于 自身 经营 管理 的需求,因而 很多 内部 审计 机 构形同虚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内部审计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的更高层次的阶段,许多公司开始尝试通过内部审计解决企公司 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且也逐渐意识到内部审计带给公司的 种种好处。为了能适应现在新的发展形势,使公司在新形势下健康茁 壮的成长,努力健全、完善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实现公司内部审计工作 的新突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结语
虽然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但只要我们
从 实际 出发,理论 联系实 际,正 确看 待公 司内部 审计 工作 所面 临的问 题。对公司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深入分析其
产 生的 原因,建立健 全公 司各 项规 章制度,加强 管理 工作 等方面 从根 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其不再重复发生。这样,公司内部审计工作 的水平将不 断得 到提升、完善,最终 使公 司内部 审计 事业 不断 发展 壮 大,影响日益显著。参考文献:
[1]国际内 部审 计师 协会2003年 修订.中国 内部 审计 协 会 编 译.内 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2]杜殿明.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 及防 范措 施.北方 经济.2007年14 期
[3]江良传.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刍议.江西社会科 学.2001年02期
久经营的现代制度模式。换言之,产权股份化、管理制度化、组织公司 化,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房地产企业经营的努力方向,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分离企业所有权 和经营权,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投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干预和控
制,使 得企业 管理 人员 真正 具备管 理企 业的 权利,并尽可 能以 新的 管 理理念和最优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管理。同时,管理者还应在 生产经营中主动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调动经营者自身以及企业员工 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既要解决企业中传统家族式管理造成的规模小、机制不活、体制 不顺、管 理混 乱、综 合竞 争力弱 等缺 陷,又 要明 晰企业 发展方向,努力提升企业规模、档次和水平。3.重视投资项目管理
作为一 种资 金密 集型企 业,房 地产 企业 投资规 模较 大,尤 其 是 一 些重 大项 目投 资,企 业应在 慎重 做出 可行 性研究 之后 进行 决策,以避 免出现决策失误、资金损失等结果。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应对投资效益
合理性 预测,对投 资方案 进行 可行 性分 析研究,即对 拟建 投资 项目进 行全 面的 综合 性技术 经济 分析,在房 地产开 发整 体过 程中,可行性 分 析研究 阶段 尤为关 键,此 阶段 具有 最大的 不确 定性 和机 动性,企 业在 这一 阶段 对风险 评估、分析 的正 确与否,对房 地产 投资 项目结 果产 生 直接性影响。此外,企业还应利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对投资组合进行 合理化调整,比如房地产投资类型不同,所对应商业风险、获利能力等
均不 相同,为了 实现最 好的 房地 产类 型组合 投资,房地 产企 业便应 尽 可能降低投资的商业风险、确保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等。4.重点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管 理是 企业 财务管 理重 点内 容,加 强资金 管理 应 做 到:重 视 资金筹措管理,即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做好资金筹措计划,知识经济时 代,信用已成为企业兴衰的主要标识,企业信用状态良好,则很可能获 取条件优厚的长期性低息贷款,以保证企业拥有开发经营更多房地产
项 目的 丰厚资 金,同 时还 要根 据资金 筹措 计划,逐步 有序地 扩大 项目 自有 资金比 例,实 现大 笔贷 款利息 支出 向企 业盈 利的转 变;加 快资 金
周 转,强 化 资 金 运 用 管 理,关 于 资 金 流 转,由 于 受 到 多 种 外 来 因 素 影 响,房地产企业所开发项目大多无法按时完工,大量资金被占用,这种 情况下,企业应尽可能解决掉一些拖拉工程,加速资金流转;加强企业
现金 管理,慎防 企业 过度预 支资 金,将 应收 账款与 应付 账款 期限 调 至 一 致状 态,或 者使 应收账 款回 收期 限短 于应付 账款 交付 期限,为按期 支付应付账款提供可靠保证,同时还要尽可能规避企业过度预支资金
现象,消 除企 业讲 排场、讲 面子、铺张 浪费、大手大 脚等 扩大 资金 费用 开支的问题。参考文献:
[1]魏益强.创新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冶金财会,2009(3)
[2]高音.关 于加 强房 地产企 业财 务管 理的 构想.中 国经 济 评 论,2009第9卷(3)
[3]王浩.提 升房 地产 企业财 务管 理水平.合 作经济 与科 技,2008(2)
[4]吴彩珍.浅谈 我国 民营房 地产 企业 财 务 管 理 中 的 问 题 及 治 理 对策.经济师,2009(8)
[5]张永明.略探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经济管理者,2008(7)(上接第121页)财会园地 123
第五篇:新形势下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一、引言
一般来说,通信企业是指以提供固定或者移动电话、互联网通信服务为主的企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信服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了影响和制约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通信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服务项目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且还要着力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消除各种不确定因素,确保顺利收回预期的效益,并最终达成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
通信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个方面,其中外部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发展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社会通货膨胀、金融领域改革和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通信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影响;内部风险则主要是在通信企业自身的管理过程中,通信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在管理内容、制度约束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偏差都可能为企业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
当前我国的通信企业主要是集中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独大这样一个局面。移动、联通、电信都是特大型企业,均为境内外上市公司,其财务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效果,但必须注意到的是,虽然企业规模庞大,但不存在多级分支机构,如省、市、县甚至到乡镇的财务管控。因此,有效地管控和规避财务风险是通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胜的前提,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必须从根本上加以重视。
二、当前我国通信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的主要问题
1、对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不够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的任何经营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从我国各个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不少企业往往只是重视财务工作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保障职能,没有及时发现和清楚看到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这为通信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当前我国通信企业对财务风险管控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看到了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增长,并将其作为财务工作业绩的主要方面。然而,当前我国通信市场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人们对于通信运营商和通信服务有了更宽广的选择余地,通信消费不旺的现象越发严重,这些都是财务风险爆发的重要导火索。很多通信企业的管理者却没有及时看到这种变化,在管理手段上未能及时跟进,同时也没有很好地激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风险防控意识,使得财务风险管控环节越发薄弱。
2、财务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现实要求
通信企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成本回收需要较长的运行周期、服务项目众多且存在时间较短,这些都是通信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所在。因此,通信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必须科学地分析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当前我国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风险的分析、防控和评估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和约束。很多通信企业都建设有财务日常管控系统,用于管理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但是与财务日常管控系统配套的操作流程、跟踪机制和补救措施却不够完善,对于各个风险点的覆盖也不尽全面,对从海量的数据中揭示具体的风险难以起到支撑作用。另外,通信企业在内部检查制度方面仍有待完善,对于收入确认、收入资金稽核、成本核算、工程资产核算等大项工作检查落实不够具体,没有严格落实检查流程,往往是按部就班地当作例行性工作来开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过场”现象,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通信企业属于信息含量高、技术更新快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对员工的能力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够胜任实际的管理工作。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当前我国通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很大程度制约了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影响了财务风险管控的水平。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工作专人负责制落实不够严格,对于相关岗位人员的从业门槛把握不严,存在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兼职的现象,这极大地影响了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正规化水平。二是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得不到与时俱进地提高,财务方式方法长期停留在传统水平上,对日常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很多新问题缺乏创新性的解决措施,难以以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开展工作,对于很多潜在的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敏锐性,影响了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通讯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意识
通信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与垄断性的服务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便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这种发展形势和经营行为本身就会产生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防止盲目地追求经营规模和投资数量,应当提高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强化财务风险管控的常态化运行机制,从企业发展战略的大局着眼,科学地谋划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一方面,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切实革除以运营资金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思想,将企业投资、筹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也纳入到财务管理活动的整体框架中来,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内部人员从上到下都对财务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思想上的统一性,确定行动上的一致性,力争营造一种良好的风险管控内部环境,并将其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通过多种措施,固化成一种常态化的财务管理工作。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确保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我国通信企业需要重点加强的方面。首先,制定科学的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在投资决策管理上,针对国内金融市场存在的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内容,进行项目评价和预测,运用财务管理的相关方法,对投资项目的货币时间价值进行分析、预测、比较,从而选择最佳方案。在融资决策管理上,选择正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渠道,做好充分调查、研究工作,切实避免决策上的盲目性,以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大局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集约化财务管理上,通信企业必须逐步实现集中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建立完整的利润分配制度,促使各地分公司成为收入和成本中心,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由分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精化管理层次,提升财务管理层次,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并最终消除和避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其次,加强企业内部检查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风险管控工作。重点是要对员工是否严格遵循客户服务准则、财务人员有无舞弊现象等进行检查,并将这种内部环节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做到实时跟踪、实时反馈。最后,要完善财务日常管控系统,强化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工作,对重要风险实行派单处理,跟踪活动效果。同时系统需具备对日常会计核算质量的及时校验、自行纠错、实现月末关账前系统强制整改的逻辑设置功能。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素质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带动了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通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企业必须从多方面出发,着力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风险意识。一是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可派人员到外部学习,聘请专业讲师到企业进行集中培训,企业组织相关有成就人员进行经验授课。努力引导和鼓励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从工作实际出发,认识到自身能力上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和改进。二是要严格控制财务管理人员的从业门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而且应该重点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处理经验上做出考核和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的结果与考核对象的收入水平、个人发展等直接联系起来,确保考核工作起到行之有效的促进作用。对于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人员,要调离财务工作岗位,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管控的质量。三是要强化对于各种信息化手段的掌握,综合运用计算机软件、数学建模等手段来科学预测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潜在财务风险,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论
通信行业在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都为通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上升空间。通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在积极扩展业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坚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严格落实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I.Introduc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is refers to the enterprise which provides the fixed or the mobile telephone, the Internet communication service primarily.With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ommunication servi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and restrict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the society.Therefore,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in the ordinary course of business, not only to focus on service innovation and service quality improved, but also focus on doing a good job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control, eliminate all kinds of uncertain factors, ensure successfully recover the expected benefit, and reach a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objectives.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in the ordinary course of business facing the financial risk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external risks and internal risks and the external risks mainly from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national policy change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ocial inflation, financial sector reform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so on factors may influence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internal risk is mainly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nd devi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s enterprises inter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erms of content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and so may bring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s for the enterprise.At present, our country's tele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is mainly focused on China Mobile, China Unicom, the China Telecom three independent such a situation.Mobile, China Unicom, Telecom is an oversize enterprise, both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listed companie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ut must pay attention to is, although a huge scale enterprises, but not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branches, such as the provincial, city and county to the township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Therefore,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avoid financial risk is the premise of the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to win in the fierc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aspect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which must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Two.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1, the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s not enough Financial risk is an objective existence, any business behavior of the enterprise will inevitably produce certain financial risk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tatu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the objectivity of the financial risk awareness is the lack of a more general problem, many enterprises often only focus on financial security functions for business development, lack of timely discovery and clearly see the potential risk facing enterprises in the ordinary course of business, which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 long-term development has laid down the hidden danger.The current Chinese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ttention degree is not enough for the main problems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on financial risk lack enough understanding, just to see the business scale expanding the benefits of growth, and as the main aspect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However, the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market there have been supply exceeds demand situation, people for telecom operators and communication services with wider choice, not busy consumer communications more serious phenomenon, these are important fus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risk.Many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 managers but not in time to see this change, in the management failed to timely follow-up, and there is no good to stimulate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worker awareness of risk prevention, making financial risk control links increasingly weak.2,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ality The large scale of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the cost recovery need a long operation period, the service projects are numerous and have a short time, thes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cation www.xiexiebang.com enterpris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enterprises.Therefore, the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we must scientifically analyze the causes of various risks, and targeted to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But at present,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in our country is not enough for the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evaluation of risk, lack of a set of effective system regulation and restriction.Many communication companies are building daily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daily financial activity, but with daily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supporting operation process, tracking mechanism and remedial measures are not perfect, for each risk point coverage is not comprehensive, from massive data reveal specific risk is difficult to play a supporting role.Also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l inspection system remains to be improved, for income, capital income audit, cost accounting, Engineering Asset Accounting Confirmation and other items of work check implement is not specific enough, did not strictly implement the inspection process, often is step by step as a routine work, there is a certain extent “across the field” phenomenon, to discover a problem, solve the problem to its due role.3,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be improved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belongs to the high information content, technology updates fast knowledge intensive enterprises, the quality of staff's ability to have very high requirements, financial managers must also have the correspond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can be competent for the practical management work.B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actical work, presently, the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ability is not high, the problem is more prominent, to a large extent restric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The reasons for this problem are mainly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first,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person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is not str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