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建规[2008]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门:
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是国务院做出的重要部署,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的重点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的重要措施,是完善住房供应政策和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住房建设规划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精神,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2009年住房建设计划、2008年至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的制定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领导,认真制定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住房建设规划是对未来几年住房建设进行调控和指导的主要依据,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以及住房建设年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是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住房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住房建设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落实部门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高编制工作质量和效率。要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做好前期调研、专题研究、规划编制等工作。
制定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一是要以国家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二是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发展面向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各类保障性住房;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三是要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相衔接。
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应在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城市人民政府要在进一步总结2008年住房建设计划制定和公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3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9年住房建设计划,在6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8年至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首府)城市的住房建设规划(计划)报建设部备案,其他城市的住房建设规划(计划)报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二、深入调查,科学确定住房建设发展目标
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统计与分析任务重。做好这项工作,要加强全面调查,建立城市居民住房现状及动态管理档案,加强科学分析和预测。各地要充分利用住房现状调查的既有成果,参考城市住宅的保有量、成套情况、空间分布、产权状况、户均人口、户籍家庭数、流动人口居住情况、居民收入、居住需求意愿等情况,结合本地资源与环境等约束条件,人口和住房需求结构变化趋势,以及旧住宅改造、城市拆迁、市场需求和政策因素等,统筹研究确定住房结构、居住用地空间布局、设施配套和建设规模。
三、突出重点,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及要求
制定住房建设规划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要根据本地住宅需求情况,落实逐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目标,合理确定居住用地供应规模、土地开发强度和住宅供应规模。要把普通住房供应作为主要内容,突出强调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要求,明确新建住房结构比例,即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要明确提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及其他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等的建设目标、建设项目、住房结构比例、土地供应保障措施等,并提出包括新建、存量住房利用等多种渠道的综合解决方案。
住房建设规划的成果由规划文本、图册与附件组成。规划文本应包括总则、住房发展目标、住房用地供应目标与空间布局、住房政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内容。附件应包括规划说明、研究报告与基础资料。
四、加强监督,明确住房建设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各地要结合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把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近期建设规划中落实项目用地、建设时序和进度安排情况,以及住房建设规划与年度计划及时向社会公布情况等作为规划效能监察重点。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住房建设规划落实到位。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督促。对规划编制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进度达不到要求的城市,将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及时整改,确保其按要求及时完成编制及报备工作,并向社会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2013年住房建设计划
一、总则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XX〕24号)《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制定和公布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明电〔XX〕408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做好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工作,制定乌鲁木齐市2013住房建设计划。
二、制定本计划的依据
(一)国务院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办发〔XX〕37号)。
(二)《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XX〕24号)。
(三)《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设部等九部门令第162号)。
(四)建设部《关于印发〈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计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建住房〔XX〕218号)。
(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新政发〔XX〕73号)。
(六)《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制定和公布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明电〔XX〕408号)。
(七)《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年)》。
(八)《乌鲁木齐市近期建设规划(XX—2013年)》。
(九)《乌鲁木齐市住房建设规划(XX—2013年)》。
(十)《乌鲁木齐市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2012—2013年)和计划》。
(十一)《乌鲁木齐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新建商品住宅小区配建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
三、制定2013住房建设计划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提高全社会住房保障能力,探索住房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增强社会监督,提高透明度,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切实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等相关规划、计划相协调。
建立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改善和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通过宏观调控手段适当加大普通商品房供应,实现住房供需平衡,推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2013乌鲁木齐市住房建设区域
乌鲁木齐市2013住房建设区域为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包括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米东区、头屯河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乌鲁木齐县。
2013年计划建设的住房类项目包括在2013年立项并批准,在2013年开工的住房建设项目以及在2013年立项、批准并开工的住房建设项目。
五、2013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发展目标
以城市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保障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住房困难职工解危解困工程,加大危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建立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房保障体系。
六、2013乌鲁木齐市住房建设总量及结构比例
乌鲁木齐市2013年计划建设各类住房总规模650万—750万平方米,其中普通商品房建设规模约455万—525万平方米,其它类型住房约195万—225万平方米。
2013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约70万平方米,其中,计划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规模约40万平方米,在普通商品住宅小区中配建的约10万平方米,单位自建的约20万平方米。
2013年计划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
2013年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七、2013乌鲁木齐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
(一)2013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
2013计划建设的保障性住房总规模约70万平方米,其中:
1.廉租住房XX套,共100000平方米;
2.经济适用住房8600套,约516000平方米。其中,集中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3600套,共216000平方米;在普通商品住宅小区配建的经济适用住房约1660套,共100000平方米;单位自建房XX00平方米,约3330套;
3.另外集中解决1400户棚户区改造,建筑面积约84000平方米。
(二)计划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分布
1.2013年计划集中建设的廉租住房XX套,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计划如下:
(1)温泉东路以北水磨沟村保障性住房,建设廉租住房500套,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
(2)水磨沟区苇湖梁电厂南侧测绘大队保障性住房用地,建设廉租住房840套,建筑面积4XX平方米。
(3)米东大道以北、石化铁路专用线以西、芦草沟以南,建设廉租住房200套,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4)八钢路以东,头屯河区南渠路以南,建设廉租住房200套,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5)沙依巴克区九家湾红庙子路西六巷,建设廉租住房260套,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政府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资金为1.03亿元,另可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
2.2013年计划集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600套,建筑面积216000平方米。
(1)温泉东路以北水磨沟村保障性住房,建设1000套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
(2)七道湾路37号以东,建设1000套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
(3)米东大道以北、石化铁路专用线以西、芦草沟以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00套,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
(4)八钢路以东,头屯河区南渠路以南,建设200套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1XX平方米。
(5)沙依巴克区九家湾红庙子路西六巷,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00套,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以上计划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共316000平方米,用地面积约26公顷。
第三篇:县住房建设计划
县住房建设计划
为加强对2008年城市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特制定本计划。
在本县范围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计划,与住房建设相关的各项计划,应与本计划相协调。本计划的规划区为富宁县城城区行政辖区,适用年限为2008年。
一、住房发展目标
计划期内建设各类住房350套,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
(一)建设商品住房50套,建筑面积0.56万平方米;
(二)建设政策性住房300套,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0套,建筑面积0.7万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200套,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二、住房用地供应目标与空间布局
2008年,供应商品住房用地3.05亩,安排在城南片区;政策性住房用地7.73亩,安排在仁和片区。
三、政策与策略
实施高效、集约的住房用地供应政策。
(一)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各类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含商品住房、政策性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二)土地供应要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政策性住房建设,其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
(三)加强商品住房开发建设管理,深化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
1.加强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建立并完善限套型、限房价基础上竞地价、竞房价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开发建设模式,积极推进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招标出让。
2.落实住房开发项目套型结构比例的政策。新建或改造住房建设项目,必须明确住宅建筑套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和住宅建筑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指标的确定,必须符合本规划及其实施计划中项目相关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规定。
(四)加大闲置土地处理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及房地产,制止违法囤积土地的行为。依据闲置土地处置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根据造成土地闲置的不同原因,采取延长开发建设时间、改变土地用途、进行土地置换、政府招标拍卖、依法收回并纳入土地储备等各类办法,对闲置土地积极予以盘活。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县发改、财政、国土资源、建设(规划、房管)、税务、统计等相关部门,应结合本部门职责,积极组织好计划的实施工作,建立计划实施分级负责制,保证计划内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本计划是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的具体依据。各职能部门可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和工作要求,对计划做出适当调整,按规定程序报请批准和实施。
(三)完善住房建设计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县人民政府每半年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对落实计划不力及违反计划的行为,将严肃处理。
五、附则
(一)本计划由文本、计划图件与附件组成。
(二)本计划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附件一:计划表
表
1富宁县2008年住房建设计划
单位:平方米
商品住房政策性住房合计
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
住房
***0022600
合计***600
表
2富宁县2008年住宅用地实施计划
单位:亩
商品住房用地政策性住房用地
20083.057.7
3合计10.78
附件二:计划说明
1.住房建设计划的制定,以国家和我省有关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依据,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立足和依托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发展面向我县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并适度考虑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县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全面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2.计划期内我县住房需求量的测算:依据《富宁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达到4.1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的规划要求,2010年我县住房总量应达到4.1×25=102.5万平方米。我县2007年末实有住房面积为95.98万平方米,住房需求量为102.5-95.98=6.25万
平方米。分别安排在20082.26万平方米,20092.36万平方米,20101.9万平方米。
3.计划期内我县政策性住房占新建设商品房住房面积的82.82%,符合国家和省州有关政策要求。
第四篇: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
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
(2011-2015)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适应国家给予深圳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适应特区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战略部署,加强对“十二五”住房建设的统筹与指导,明确未来住房发展目标,改善住房供求关系,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提高居住质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层次规划要求,按照国家和本市住房发展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整合,创新住房发展理念,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健全住房制度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住房资源公平分配,实现居民居住水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立足于不同类型住房发展状况与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现状,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和民生幸福水平,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第三条编制依据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报审中)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编制中)
《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编制中)
《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中)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
《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
第四条法定地位
本规划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实现住房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规划涵盖《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是对近期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进行总体指导和控制的法定依据与纲领性文件。规划内,凡在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与本规划相关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二五”规划》等各项规划,应对本规划关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住房建设空间分布等安排予以落实和保障。
第五条范围时限
本规划的规划区为深圳市行政辖区;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第六条内容形式
本规划包括规划文本、附表及附图。
第二章
“十一五”评估与“十二五”形势
第七条 “十一五”规划目标及执行情况
(一)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住房总量69万套、建筑面积570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55万套、建筑面积4930万平方米(含城市更新方式建设住房18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规划新建住房用地供应13平方公里,其中商品住房用地11平方公里(新供应6平方公里,利用存量5平方公里),保障性住房用地2平方公里。
结合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关要求,2006年至2010年各实施计划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进行了调整,将保障性住房由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调整为16.77万套、建筑面积945.2万平方米。
(二)执行情况
至2010年底,商品住房累计新开工面积2386.3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80.99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16.9万套、建筑面积约1267万平方米,其中,已开工7.9万套,竣工(含筹集)约2万套(实际分配8209套)。至2010年底,全市实际新供应住房用地8.07平方公里,其中新供应商品住房用地5.62平方公里,完成规划新供应目标的93.7%;保障性住房用地实际新供应2.45平方公里,完成规划目标的122.5%。
第八条“十一五”规划实施评估
(一)实施住房建设规划指导,促进住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首次将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通过中长期规划的形式,科学系统地进行了空间和的布置与安排;规划有效贯彻落实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实现了与《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衔接,引导了土地供应规模和结构调整,促进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了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的衔接,引导了住房发展空间合理布局;确立了全市住房发展的目标和建设任务,明确了地方政府在住房发展中的职责,切实指导了全市住房建设与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住房总量进一步增长,至2009年底,全市住房总建筑面积4.09亿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约1.02亿平方米,占总量的25%;保障性住房0.26亿平方米,占总量的6.2%;单位和个人自建住房0.42亿平方米,占总量的10%;城中村村民自建房1.74亿平方米,占总量的43%;工业区配套宿舍及其它住房0.65亿平方米,占总量的15.8%。
“十一五”期间,我市居民居住和住房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也存在住房资源占有和使用不均衡的现象。至2009年底,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6.6平方米,较“十五”期末提高了2.6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84.2%,其中功能良好、配套完善、产权明晰的成套住房占成套住房总量的比例为49.4%;全市住房自有率为40%,其中户籍人口住房自有率为70%,非户籍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为30%,部分中低收入居民家庭居住水平较差,主要通过城中村住房及企业集体宿舍解决居住问题。
(二)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
“十一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完善了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协调发展的供应体系,以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精神为指导,适度增加住房供应规模,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完善差异化的住房金融税收政策,加强市场秩序监管,促进住房市场有序发展。创新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及货币补贴等共同构建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法规规章及配套细则,加快实施了覆盖低收入居民和人才的保障性安居工程。
(三)存在问题
“十一五”规划是我市编制的第一个住房建设规划,规划编制重在解决住房建设和供应的规模、结构问题,而政府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方式和手段,是随着规划的执行、住房市场的发展和住房保障工作的推进,从逐步深化认识到不断加强实施的过程。
“十一五”期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投资、投机购房需求快速增长,我市土地供应紧张、人地矛盾突出,住房供应尤其是商品住房供应难以适应各类需求的增长。“十一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不理想,保障性住房开工率、竣工率和分配率较低。
第九条 “十二五”住房发展形势
(一)经济形势
“十二五”期间,本市经济发展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住房发展方式和水平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社会形势
“十二五”期间,本市立足于推进民生幸福发展、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政府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住房发展应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和分配方式,改善住房资源占有和使用的非均衡状况,努力缩小不同居民家庭居住水平差距,促进居住公平发展。
(三)资源形势
“十二五”期间,本市面临的资源空间压力前所未有,剩余新增可建设用地潜力仅约214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空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承载力已趋于极限,住房发展必须服从于城市空间和功能优化的战略,提高集约、节约的发展水平,推进低碳住房开发,促进城市稳步均衡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三章
发展目标
第十条推进住有所居
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家庭的住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和民生发展为目标,依据我市未来五年内各类住房需求的规模和构成,继续通过全方位、多途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模式,解决不同类型居民家庭的住房需求,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
规划期内,建设各类住房54万套、总建筑面积4076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商品住房30万套、建筑面积2700万平方米;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24万套、建筑面积1376万平方米。全面解决新增户籍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困难,重点解决人才住房问题,逐步将非户籍常住低收入居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第十一条促进公平发展
进一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改进住房分配方式,提高中低收入居民住房资源占有比重。规划期内,调整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将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占住房建设总量的比例由“十一五”期间的20%提升至44%。改善低收入居民家庭居住条件,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双困和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居住水平提高到15平方米以上;提高中等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自有水平,将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从现有的40%提高到50%。
第十二条改善居住质量
满足居民对于居住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提升的需求,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与居住尊严,创建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居民具有幸福感的宜居城市,促进我市住房由“安居”向“宜居”发展。规划期内,进一步改善居住质量,力争全市住房成套率由目前的84.2%提高到90%,居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由目前的41%提高到51%,人均绿地面积由16.3平方米提升到16.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水电煤气等市政设施普及率达到100%,医疗、教育、体育等住区公共配套设施普及率达到100%。
第十三条保持空间均衡
加强住房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更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实现住房建设的空间优化分布;科学规划各行政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推进住房供应对人口结构优化、城市建设、土地供应、产业和交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以特区一体化为契机,推进宝安、龙岗、光明、坪山等城区的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配套完善,增强其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解决全市住房需求区域分布非均衡的现状,实现全市住房均衡发展。
第十四条支持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住房发展模式的转变,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规模,稳定住房价格,降低城市营商成本和更新改造成本,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适宜的发展空间;降低城市居住成本和创业成本,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释放住房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功能,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注入活力。
第四章
重点任务第十五条推进住房制度建设与创新
进一步完善住房制度体系,安定居民生活和增进社会福利,加快制定《深圳市住宅条例》,统筹协调住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住房市场制度建设,梳理和规范现有涉及房地产开发和交易等市场各环节相关法规和规章,完善行业管理和市场管理体系;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和退出机制,完善货币补贴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相关办法,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及配套实施体系。
第十六条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稳定新增住房建设用地供应的规模,实现新增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向城市更新用地供应方式过渡;规范和发展存量住房交易市场,使其成为解决我市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推进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发挥城中村与旧住宅区存量住房在全市住房供应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住房消费理念的转变,形成梯次住房消费结构,实现“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协调发展”、“买卖市场与租赁市场有机结合”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第十七条健全住房资源分配机制
加强和完善针对不同住房需求的差别化金融税收政策,并保持长期稳定,提高信贷政策对自住性住房需求的扶持力度,降低自住性住房需求的税收负担;提高非自住性住房需求的信贷和税收成本,并运用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严厉打击对住房的投机炒作,提高住房资源向自住性居民家庭分配的比例,实现住房的居住本质回归。
建立保障性住房在中低收入居民和人才中循环分配的实施机制,严格保障性住房分配与管理体制,发挥保障性住房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其基本的社会保障功能。
第十八条建立提升居住质量的工作机制
构建住房的居住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住房性能、安全、配套等技术规范,引导和鼓励开发低碳绿色住房。提高居住区、社区、片区规划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合理安排市政配套设施、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住的现代化水平。优化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性能,提高交通设施配套程度,降低居住生活的相关成本;推进城中村居住区、旧住宅区的综合整治,改进基本居住功能,提高居住的安全性和环保水平;加强工业配套住房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提高成套率,完善居住性能,发挥对产业发展的配套支持作用。以居住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人与建筑的和谐发展。
第十九条整合完善住房信息系统
加快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住房信息工作的有关要求,将住房市场、住房保障、房屋租赁、住房金融和税收以及其它与住房相关的数据信息整合,积极推进与公安、民政和社保部门的信息合作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住房信息平台。开展住房历史档案数字化工作,结合建筑物普查,推进住房普查工作,以“地—楼—房”为主线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和动态维护,按期实现与广东省、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联网运行。
第五章
实施措施第二十条严格执行并完善住房管理的相关规定
严格执行《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逐步建立规范开发企业、经纪机构和估价机构经营行为的实施细则。整合我市土地储备、土地出让、闲置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预售、交易、登记、拆迁、更新,存量住房交易、租赁等相关法规规章,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台《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管理条例》。
严格执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认真落实《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加快制定出台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
加快推进《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加快制定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使用等方面的专项规定,拓宽公积金在购房、建房、翻建或大修、缴租等方面的使用范围。
第二十一条 加强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和稳定住房供应规模
立足于新增供应与存量供应相结合,继续加强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的力度。规划期内,全市供应住房用地12平方公里,其中新供应住房用地3.5平方公里,城市更新用地6.5平方公里,征地拆迁返还用地2平方公里。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中,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用地总量不低于70%。
商品住房用地9平方公里,规划建设30万套、建筑面积27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用地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6.4万套、建筑面积920万平方米,其中,安居型商品房(含经济适用住房)10万套、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6.4万套、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通过将企事业单位自有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统一管理、企业存量用地建设、收购房源等其它方式筹集安居型商品房(含经济适用住房)7.6万套、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
第二十二条强化住房建设的执行与监测机制
加强土地整备,开展土地出让前的调查和确权登记工作,以宗地为单位确定规划条件、建设条件和土地使用标准;严厉打击囤地行为,缩短闲置土地认定到再供应的时间,提高土地供应效率;实施宗地供应预安排,完善城市更新项目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审批,确保各类住房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宗地;完善住房项目进度管理与监测,在划拨决定书或出让合同中约定土地交付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建设,自开工之日起三年内竣工,按季度汇总、核实各项目实施情况,对住房用地和住房建设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十三条引导和规范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发展
立足本市住房市场发展的实际,规划期内,进一步促进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发展,完善市场监管机制,逐步消除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的监管盲点,建立专业化的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房源查询与核验服务,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以制度为保障,增强交易市场主体的风险控制能力,维护交易、租赁各方的权益。探索研究存量住房交易市场和租赁市场的税费减免政策,增加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的供应量,在不断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中,缓解住房供应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十四条加强差别化住房金融税收政策的执行力度
严格执行国家针对不同住房需求的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通过差异性的购房贷款首付成数、利率水平,有区别的房地产交易契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税种、税基和税率,鼓励和扶持自住需求,限制和控制投资需求,遏制和打击投机需求,并保持相关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推进实施住房保有环节的税收征管工作,建立取得、保有、转让等各环节协调,搭配合理、税负平衡的房地产税收体系,发挥税收在住房资源分配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十五条严格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体制
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和住房货币补贴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和退出等有关规定,完善核实机制,对于违规申请、骗租骗购的机构和个人,其违规行为将被记入相关征信系统,以加大对其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严格保障性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已分配保障性住房原则上禁止上市交易,对根据相关政策符合上市交易的保障性住房,仅能由政府以扣除增值收益的价格回购,并重新分配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实现保障性住房在中低收入居民和人才中循环分配的机制。
第二十六条优化住房和配套设施规划布局
优化居住区规划标准、科学合理地确定规划控制指标,改善布局结构;住房的规划和空间布局应与城区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相符合,与公共基础设施规划相配套;引导和适应产业、商业和社会服务网络的辐射功能和范围,保证居住区适宜的人口密度和空间利用效率;鼓励公共交通沿线和站点周围居住用地合理开发,促进居住与就业的均衡协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第二十七条加大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力度
推进城中村居住区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的分类开展,加大引入规范物业管理的力度,完善城中村和旧住宅区住房的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标准,消除火灾隐患,整治山体边坡、防止滑坡塌方和排除水浸内涝;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完善市政管网建设、配套社区卫生医疗和基础教育设施,修缮建筑质量较差的居住建筑;增设丰富居住生活的文化体育设施、公共活动空间,提高治安管理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城中村和旧住宅区提高安全保障、改善居住条件、完善配套服务,提升居住品质。
第二十八条构建住房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围绕住房建设规划,参照我市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城市更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和计划主要内容,从住有所居、公平发展、居住质量、空间均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估指标,构建中长期评估住房发展的指标体系,完善住房发展的内涵,促进构建目标明确、长期稳定的住房政策体系。
第六章
保障机制
第二十九条 制定住房规划计划的科学编制与落实机制
从规划计划两个层面构建住房建设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在全市住房建设中的统筹和指引作用,深化计划在全市住房建设中的安排和控制作用。根据住房市场发展状况、住房保障发展要求、各住房需求变化、土地供应状况和全市可支配财力等因素,建立住房实施计划的调整机制,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各区域住房发展计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保证住房建设规划与实施计划的有效执行,实现住房发展目标。
第三十条明确政府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的责任机制
至规划期末,本规划确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筹集目标中,开工率必须达到80%、筹集率达到80%、竣工率达到60%以上,实现供应或分配的比率达到50%以上。“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应目标中未完成的部分,必须在“十二五”期内完成,并达到分配或供应条件,而不纳入本规划住房建设目标。
规划期内,住房保障资金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方式筹措,包括市、区发展改革部门批准和财政部门计划安排用于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的专项资金;全市土地出让净收益中以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的筹集建设资金;租售保障性住房及其配套设施回收的资金;通过投融资方式改革纳入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的社会资金等。
第三十一条 实施严格高效的部门监督机制
强化规划执行和落实的监督工作,成立市、区两级专门规划督察小组,实行定期检查,督促落实;定期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通报规划计划实施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建立部门执行通报管理机制,各相关部门依据职能进行定期总结,作为规划计划执行跟踪和监督的依据;加强规划效能监察,对落实规划不力及违反规划的行为,启动问责机制及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二条 构建透明开放的公共参与机制
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通过专题展示、考察调研、企业座谈、成果公示与听证、征求意见等公众参与方式,将公共参与贯穿于住房建设规划及实施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全过程,形成多方互动、上下结合、双向运行的工作机制,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生效日期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四条 解释权限
本规划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篇:济宁市住房建设规划
济宁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年)
文本目录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住房现状与住房需求.3
第三章 住房建设规划目标.4
第四章 住房建设布局.6
第五章 住房建设用地供应.7
第六章 住房发展政策与措施.8
第七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10
第八章 附则.1
1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住房建设的调控和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特编制《济宁市住房建设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
5.《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6.《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7.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济建规[2008]46号);
7.《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8.《廉租住房保障办法》;
9.济宁市城市开发办提供的今明两年住房建设计划。
10.《济宁市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07)
第三条 工作重点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调整住房建设结构、稳定住房价格和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为工作重点,力求进一步完善我市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合理引导住房消费,确保广大群众住有所居,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条 规划原则
1、保障和发展相结合。以保障为主线,合理确定住房建设规模和住房结构,在满足当地居民基本住房需求的前提下,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2、统筹与集约。正确处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关系,根据能源、资源及环境方面的压力设定适宜的住房建设规划目标,正确把握住房建设发展的长远目标与近期利益的关系,科学规划,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3、协调发展。房价水平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协调;供给与需求要相协
调;新增商品住房市场与存量住房市场相协调,满足多层次、多类型的住房需求。
4、可操作性。以现有政策为依据,在技术上与相关规划或计划相衔接,有各有关部门的广泛参与,使规划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条 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8年至2012年。规划范围是济宁市城区范围。规划期内,在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及本规划的实施计划;与住房建设相关的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 本次规划将住房分类为经济适用房(含集资房、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普通商品房、其它商品房四类。
1、经济适用房是指面向低收入家庭销售,享受政府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的政策性保障住房,其中包括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和企业的集资建房;
2、廉租房是指针对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我市行政区域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而由政府投资建设的政策性保障住房;
3、普通商品房是指单套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90平方米的商品房;
4、其它商品房指单套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大于90平方米的商品房。
第七条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册以及附件(说明书)
第二章 住房现状与住房需求
第八条 住房现状与“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完成情况
至2007年底,市城区共调查房屋建筑面积1299.8万平方米,户均面积97.3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7.74平方米。
2006-2007年,城区竣工住房建筑面积213.66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16.21万平方米,占到7.59%。
第九条 住房需求总量
根据规划期末确定的人均居住目标(30平方米),以及居民住房需求情况调查结果,结合历年住宅新开工面积,预测规划期内,我市住房总需求为500万平方米。
第十条 住房用地需求
市区规划期内年需用地60-70公顷,五年共需住房用地控制在350公顷之内。
第三章 住房建设规划目标
第十一条 住房建设的总体目标
规划期内,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分类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力争规划期末居民居住质量和水平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力争规划期末基本解决户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非户籍常住低收入人口的住房条件。第十二条 住房建设总量目标
规划期内,开工建设各类新增住房总建筑面积(不含回迁房,以下不再赘述)500万平方米。其中,普通商品住房28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含集资房、租赁型经济适用房)60万平方米;廉租房15万平方米;其他商品住房140万平方米。第十三条 住房套型结构控制目标
依据相关政策要求,规划期内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除回迁房外)的70%以上。其中,普通商品住房占57.0%经济适用住房占12%;廉租住房占3%;其它商品住房占建设总量的28%。保障性住房达到了总建设量的15%。(保障性住房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以及廉租房。)
1、普通商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一律不超过90平方米,规划期内,拟建普通商品住房约33500套,总计285万平方米。
2、经济适用住房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参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划期内,新建经济适用住房约10000套,总计60万平方米。
3、新建廉租住房,应当将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根据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需要,合理确定套型结构(参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规划期内,新建廉租房约3000套,总计15万平方米。
4、其它商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上。规划期内,新建其它商品住房约14000套,总计140万平方米。
第十四条 住房建设分目标
规划期内,每一各类住房实际建设规模,应根据住房需求变化进行调整,提出相应的住房建设计划。目标如下:
1、2008年,新增住房建设总面积95万平方米,包括:普通商品住房53.1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11.4万平方米;廉租房2万平方米;其他商品房28.5万平方米。本内保障性住房建设量13.4万平方米,达到了总建设量的14.1%。
2、2009年,新增住房建设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包括:普通商品住房92.5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14万平方米;廉租房3万平方米;其他商品房40.5万平方米。本内保障性住房建设量17万平方米,达到了总建设量的11.3%。
3、2010-2012新增住房建设总面积255万平方米,包括:普通商品住房139.4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34.6万平方米;廉租房10万平方米;其他商品房71万平方米。三年内保障性住房建设量44.6万平方米,达到了总建设量的17.49%。
第四章 住房建设布局
第十五条 住房布局原则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分类整合、成片开发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类住房开发布局;按照综合开发、配套先行的原则,合理确定住房开发时序。
第十六条 住房建设布局
1.住房建设分区
根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房地产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市区住房用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住宅成熟区域、住宅完善区域、住宅发展区域。住宅成熟区域指环城西路东、金宇路南、火炬路西、太白路北的区域。住宅完善区域指新华路东、北外环南、洸府河西、济荷铁路北的区域。其它为住宅发展区域。
2.住房建设布局指引
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住房重点建住宅完善区域,普通商品房和其它
商品房依据区域住房需求,可灵活布置。
第五章 住房建设用地供应
第十七条 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住房建设发展规划目标,实施节约、集约、高效的住房用地供应政策。适当加大居住用地供应量,重点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及政策性保障住房用地供应;坚持新增居住用地供应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积极促进闲置土地盘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确定住房建设用地总量和出让宗地规模。
第十八条 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规划期内,城区新增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350公顷。其中,普通商品住房204公顷;经济适用房50公顷;廉租房13公顷;其他商品房81公顷。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
第十九条 住房建设规划用地计划。
1、2008年,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用地67公顷。其中,普通商品住房38公顷;经济适用房9.5公顷;廉租房1.8公顷;其他商品房17.7公顷。
2、2009年,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用地106公顷。其中,普通商品住房66公顷;经济适用房12公顷;廉租房2.4公顷;其他商品房25.6公顷。
3、2010-2012年,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用地177公顷。其中,普通商品住房100公顷;经济适用房28.5公顷;廉租房8.8公顷;其他商品房39.7公顷。
第六章 住房发展政策与措施
第二十条 多渠道增加住房供应,建立科学长效的住房供应机制进一步加强住房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按照全市不同阶层居民住房需求特征,科学确定住房供应规模,建立多层次、分梯度的住房供应机制,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力争规划期末全市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有明显提高。
第二十一条 完善土地供应机制,确保住房用地有效供应
完善土地供应机制,落实土地出让计划,确保住房用地的有效供应;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适当提高住房建设的容积率水平;严格控制高档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进一步加强土地整备工作,盘活存量土地,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严格闲置土地处置。
第二十二条 进一步深化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坚持普通商品住房的主体地位,积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
新审批、新开工的各类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坚持普通商品住房在住房供应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自住需求。积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第二十三条 加强房地产政策体系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进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销售管理法规规章,从制度上规范房地产市场;继续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坚决打击房地产违法违规与投机炒作、扰乱市场的行为;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合理引导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住房需求,树立节约梯度的住房消费观念。适度抑制投机需求;加强住房调查,定期发布住房公告,规范房地产信息披露,引导居民进行理性住房消费;完善房地产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预警系统建设,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
第二十四条 加强政策法规研究,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面向不同层次居民家庭的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运营机制。进一步推进住房保障立法工作,出台《济宁市住房保障条例》,启动
住房公积金立法工作,出台和完善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法规规章。加强住房保障政策研究,编制济宁市住房保障规划和计划,纳入住房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保障性住房管理、低收入家庭资格认证、保障性住房资金补助和金融支持等制度体系,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第二十五条 完善住房保障管理机制,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开展
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建立高层次的住房保障工作领导机制,充实和加强住房保障日常工作机构,健全各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公安、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国土房产、建设、规划、地税、工商(物价)等多部门协调机制。健全保障性住房的信息化应用机制,优化配置住房保障资源,实现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提高保障性住房居住功能与质量。
第二十六条 加强我市住房产业化战略研究,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改变传统的粗放型住宅建设模式,构建集约化住房发展模式,适当提高住房建设开发强度,加强各类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住宅的标准化、集约化设计和生产,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住宅建设效率,全面提升住宅质量,降低住宅成本,建设省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型住宅,并实施高水平的物业管理。
第二十七条 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积极扩大租赁管理范围,建立全市统一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资源库,建立房屋租赁市场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租赁住房对解决居民住房需求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大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引入物业管理、规范出租屋管理,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出租屋居住环境,引导居民转换消费观念,通过购买、租赁等多重方式合理改善居住条件。
第七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第二十八条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落实规划实施的责任
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控机制,将住房建设规划实施工作纳入对各区政府、市属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各区政府、市发展改革、规划、财政、国土房产、建设、建筑工务、民政、劳动保障、公安、地税、工商(物价)等相关部门应强化并分解本单位落实规划的具体责任,并进行考核。对落实规划不力及违反规划的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完善规划公共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面向居民群众的项目要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第二十九条 发挥计划的调控作用
规划期内,各住房建设计划中,土地供应、住房建设量等事项应遵循本规划,并结合实际落实情况合理调整。计划提出的住房建设目标、住房用地供应指标等,应作为规划许可和土地出让的具体依据,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具体住房建设项目的相关要求以住房建设规划实施计划为准。
第三十一条 本规划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划由济宁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附 表
表1
济宁市2008年至2012年住房建设计划
单位:万平方米
政策性住房其它商品住房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
200853.111.4228.595
200992.514340.5150
2010-2012139.434.61071255
位:公顷
2008389.51.817.767
200966122.425.6106
2010-201210028.58.839.7177
合计2856015140500 表2 济宁市2008年至2012年住房用地计划 政策性住房其它商品住房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 合计204501383350 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