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内刊的发展历史
企业内刊的发展历史
企业内刊的出现与一批民营企业的诞生和成长是分不开的。
始于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给以往羞于言利的中国人带来了迅猛冲击,“下海”一词的流行便可见一斑。许多人放弃养尊处优的体制保障,开始了民营经济的“混沌”的创业历程:四川的刘氏兄弟去农村养鹌鹑,开创了希望集团的事业;四通的段永基开始在北京中关村创业;沈阳的7个大学生东挪西凑筹集了3万元开办了“沈阳工业技术开发公司”,后来发展成为东宇集团……企业的初创使一些企业内刊也有了雏形:《四通人》、《希望饲料》(《希望集团报》的前身)、《沈阳市工业技术开发公司通讯》(《东宇经纬》前身)……不过那时它们实在称不上“刊”,多是以单页快报的形式出现,印刷和内容编排都不是很讲究,倒有些像放大了“传单”。
尽管企业内刊的确切源头已无从考证,但这个阶段不能不提及《四通人》。1986年,第一台四通打印机问世,四通开始建立了全国销售服务网。家业越来越大,《四通人》应运而出。《四通人》以它的四通人讲四通事的风格使当时的很多企业萌生了创办内刊的念头。到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压抑已久的民营企业释放出了巨大的热情,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企业发展速度确实是惊人的,许多企业每年几十倍几百倍的速度成长,信息的沟通显得愈发的重要。于是,一批企业巨人的诞生也造就出一批出色的企业刊物:《万科周刊》(现更名为《万科》)、《宝安风》、《联想》、《南方测绘》、《万通报》、《海尔人》、《三九周报》……
在这个阶段,企业内刊和企业同速快步“增肥”。很多内刊五六年内改版五六回,印刷质量不断地提高,开本不断地加大,发行范围也越来越广。在逐渐得到外界认可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办内刊的人。
但是到了1997、1998年,一些民营企业遇到了一次大地震,这次大地震的震源来自企业自身的发展速度,人才结构失衡,创新不利,资金的浪费……同时,另外一些未受到重创的民营企业也不得不解决自身向何处发展的问题:产权变局,股份制改造,民营上市,兼并控股……企业内刊也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刘氏兄弟分家后,《希望集团报》改为《新希望》,四通产权变局之后,《四通人》又将作何调整呢?
如今,一些经得起市场摔打的企业日益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内刊也随同走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这也使后起的不少企业办的内刊有了很高的起点。可以说,企业内刊有今天成就有当时特定历史条件造就的巧合,也是中国绵久的文化传统中崇尚的著书立说、文以载道的精神使然。在这时,一向默默无闻,倍受冷落的经济类杂志开始形成气候,势头锐不可挡。
第二篇:企业内刊如何上网发展
企业内刊如何上网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人类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为企业内刊的“升级换代”创造了条件。目前,网络版已经成为内刊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形式,它打破了地域和人群的限制,为企业内刊扩大传播范围、增强与读者互动、丰富内容和表现形式开辟了蹊径,迎来了内刊发展的新时代。那么,企业内刊上网发展,仅仅将PDF或者FLASH格式的电子版内刊
“搬”到企业网站上就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你的企业网站没有很好的点击量或者你的企业品牌没有很好的知名度,那么这样的内刊挂到互联网上,无疑也就等于将一颗石子扔进了大海,大概连个水花都没有就直接沉底了。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报纸的数字版也都是以PDF形式存在的,但是后来报人们慢慢发现,这样的形式不但不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更不利于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发行。报纸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明确地告诉我们,传统的网络版已不能适应互联网的传播规律,企业内刊应该要顺势而为,向网页化发展。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PDF转HTML的免费应用,不但操作繁琐,而且效果也相当令人失望。联著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43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HTML转换技术可以将AI/WORD/PPT/PDF等格式文件直接转换成HTML网页格式,高效率、高清晰、高保真。
为何要选择将AI/PDF/WORD/PPT 这些格式文件进行网页化格式处理呢?
1、HTML格式是目前最为高效的传播格式:
(1)、HTML文件可以更方便的通过企业官网、微博、网站、论坛等网络媒体主动传播推广;
(2)、HTML文件体量轻,浏览速度快,更适合发布于移动终端;
(3)、HTML文件可以被搜索引擎搜录,便于SEO优化,扩大传播范围。
2、将优秀的平面创意进行HTML网页化处理,展示效果更佳。
3、对于网站编辑来说,庞大的素材库必不可少。“闻道”平台帮助其快捷转换HTML素材,在此基础上任意添加特效,互动性效果。
第三篇:企业内刊发展任重道远
企业内刊发展任重道远
.高庆林:民营企业要自觉地向职工、向消费者,向全社会释放文化信息。企业的内部传媒,就是传达这些信息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
张泽青:民资与出版物合作时首先要把握他们有没有把事业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和能力;其次要把握其发展前景是否乐观,否则不要投资
杨浪: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在中国的企业文化、商业文化乃至和其他文化形态凝聚起来的新文化的构建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其成长速度不成正比陈湘安:在未来企业刊物的关注上,各个企业,包括管理层可能要对企业的刊物、网络和三网合一的手机平台考虑,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日前,本报受全国工商联宣教委员会委托,举办了“企业内部传媒社会功能与责任”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来自政府、传媒、民营企业家等领域的资深人士,就“如何为中国民营经济舆论宣传的发展,企业与政府、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交流。本届论坛是在“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指导下召开的,将为未来中国非公经济社会责任的宣传思路,拓展更广泛的舆论空间,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研究平台。本报正着手在这一领域进行创新型交流、传播实体的建设,努力为中国非公经济发展服务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全国工商联宣教部部长、中华工商时报社社长高庆林:
内刊是传达企业文化信息重要载体
企业内部传媒,全国工商联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这种传媒的平台至今没有受到社会关注,而更多是企业利用这样的平台推广企业文化、传达理念。企业经营二三十年后,逐渐有了好企业坏企业之分,大家提出先行一步的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包括基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还有道德文化责任。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微观的经济细胞,很多人没有看到企业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细胞。民营企业的文化责任是否自觉,可能决定着中国以后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前提。
企业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也决定着中国人的主体素质。这个素质不是坐在屋里闭门造车传出来的价值观,而应该是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有益的核心价值观,这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特别是市场经济中非常有活力的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要自觉地向职工、向消费者、向全社会释放文化信息。企业的内部传媒,就是传达这些信息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
企业内部传媒应该做什么事?肯定是应该向你的职工,向各个领域传达企业内部的管理、政策、规章、制度,但是一定要受到各种来自外部因素和内生因素的约束。比如国家的政策与政治运行。所以企业的传媒也要学习国家政策,要时时掌握这些内容,国家时事动态。同时,企业的运行肯定要受到来自各个方面政策的制约和规范。
实际上在中国,企业的内部传媒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孵化器。很多文化产
业真的产生于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我们初步研究,做文化创意产业,真的很多来源是从小做起来的,而且民营企业老板,一旦在财富积累成功以后,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文化责任,对文化产业兴趣不断增长。
所以,大家别忽视企业的内部传媒,看上去是小报小台小网,也许孕育着很多未来的一些龙头,未来的巨无霸。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未来非常有发展的产业,《中华工商时报》愿意开个头,做一个推展,以后咱们可以延续这个方向,作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
民资投入文化产业须防政策风险
不管是当企业老总还是做企业的内部出版物,都与企业的发展和繁荣分不开。很多老总在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文化情结,不管在商海怎么拼搏,都希望能够有时间、有精力,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愿意做一些文化方面的事业。那么,如果你想做出版,大概需要掌握什么?
中央提倡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新闻出版总署分管的这块工作,我们鼓励业外资金进入新闻出版领域。所谓的业外资金更多是指国企、民营企业愿意投资新闻出版业的资金,但民营企业和国企的资金进入现在还有一定的门槛。只能介入报纸、杂志、出版社的经营领域,不能介入出版领域。但据我们了解,差不多前十几二十年就有许多企业家投资与报刊业合作,因为资金要找出路。他们认为出版业是来钱比较快的地方,对出版领域不太了解的时候就开始投入了。
但是真正投资报刊业的老板赔本的多,赚钱的少,为什么呢?首先,本身投资时没有选择一个优良产品,升值的潜力不大。其次,对整个报刊业的发展,非业内人士不好把握,盲目投进去以后就亏了。
加入现在各位民营老板还希望与正式出版物合作,我有一个建议。首先就是在与他们合作时一定要把握他们有没有把事业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有没有能力把事业做大、做强,能不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其次,就出版物来说,要把握其发展前景是否乐观,如果不乐观就不要投资。近年来传统媒体诸如报纸、杂志等,都受到互联网冲击,业务有一些萎缩。与之合作,必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帮助他们做大、做强,给他加一把力,获得双赢的结局,这样最理想。
目前从政策来说,这个绿灯还没有开,没有发通行证。现在我们知道上海有一个画廊,与杭州一本杂志合作,不要钱把杂志放在画廊里面做展示,是半月刊,下半月做美术的内容,里面没有广告,印刷费等都是画廊老板出,杂志社肯定有回报,不然不会把下半月交给画廊,但是最后的终审权还在杂志社,不然的话内容出现了问题,杂志就彻底毁了。这是我们现在新闻出版业在发展中的新情况。
另外还有一个动向。原来2001年的出版条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经改了若干稿,赶在两会召开之前提交国务院了。里面加入了对互联网的管理、数字出版物的管理以及业外资
金等内容都已经加入进去了,请大家多多关注。
海南航空(4.60,0.00,0.00%)公司文化集团总监杨浪:
关注企业文化的构造
现在,公共媒体之外的一个媒体,已经非常深地进入我们生活,这就是微博。它以我们媒体人从来没想到过的速度、效率地传播起来。非公共媒体的碎片化以及这种碎片化媒体的舆论影响和穿透力,将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我觉得企业媒体做得非常好的是《万科小报》。《万科小报》是一个企业内部媒体,是一个文化类的张扬传承的东西,事实上已经具有了非常特殊和另类的媒体作用。我想企业内刊有没有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恐怕还是有的。它的定位功能是什么?第一个叫信息沟通交流,这是毫无疑问的,当一个企业的规模达到千人,一定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平台,管理信息之外的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交流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企业是一个现代企业,它的管理方式一定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OA式的企业管理平台,进一步搭建文化类综合性的平台。企业媒体尤其要注意现代信息手段,现在的公共信息服务商已经给企业提供了这些条件,完全可能创造出成本更低、沟通效率更高、包含内容更丰富的新的形态的企业内刊。
我觉得企业文化的构造,是当前中国企业最缺少的、最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中国经济持续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有长足的成长,从财富的聚敛,到销售网络的建立,到企业社会影响力的渗透等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这些最优秀的企业,它们在中国的企业文化、商业文化乃至和其他文化形态凝聚起来的新文化的构建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我觉得其实是很令人汗颜的。
天天在线总裁陈湘安:
企业内刊将与网络移动平台融合我们做新闻这么多年来,感觉到企业内部传媒对公众的影响力,主要在企业内部运行。这种运行方式都是围绕着企业领导人。有一些很大的企业,他们办的刊物其实就是一些领导人的爱好更多一些。当然是有一些传媒人办的,但是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我感觉到完全是一种自发形态的,不是自觉形态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在现在这种媒体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企业的网络都很发达。现在媒体的两大形态,一类形态是过去口口相传的,但是这个层面现在分很多层次,这个层次的多元化媒体的传播,非常缺乏专业性的研究。比如说互联网出来以后,手机的微博等媒体的传播层面有多少个层次,现在已经很难划分了。
我相信,网络是一个大层次,网络给所有的人提供一个发布新闻的平台。以前是博客,现在是微博。最近中宣部也在组织一些关于微博的讨论,各大网站都在研究这个问题,还为微博专门成立了一个媒体研究室。因为微博现在给人们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问题。因为
网络界的发展是不断地扩大传播群,不断地扩大传播来源,传播任何信息的可能性,都是网络系统带来的。网络实际上是技术先导性的新生事物,但是它带来的每一个技术上的进展,都给管理者带来新的问题。实际上它的传播面越来越大,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现在已经达到时时传播,而且发布者越来越向个体化发展。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是新闻的源头。
所以这种多元化的情况出现,真正能影响到企业的核心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我看将来的发展方向恐怕是刊物、网络和手机,这三个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企业内刊与企业文化普遍没有意识到宣传社会责任问题,所以这个话题恐怕是一个非常崭新的课题,这方面要走的路还长。我想说,在未来企业刊物的关注上,各个企业,包括管理层可能要对企业的刊物、网络和三网合一的手机平台统筹综合考虑,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第四篇:企业内刊策划书
企业内刊策划书
企业内刊是企业重要的文化载体,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如同每个人都各有特点一样,企业文化也各有特色,是一个公司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而这种文化的传播必须经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才更具象,更便于理解、传播和保存。因此,创办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整合、宣传企业文化的平台,也是员工相互学习、自我激励、共同进步的阵地。
一、创刊宗旨:对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外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二、创刊目标:
1、加强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交流、互动;
2、记录企业发展历程;
3、明确、传播企业文化;
4、增强内部凝聚力,促进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5、展示企业风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目标定位:
1、公司员工;
2、公司合作伙伴;
3、公司客户和潜在客户
四、刊物名称:
取自公司名称,简洁,涵盖企业使命;又可以理解为传播公司文化精神也是公司员工需要的幸福之一。
五、刊印标准:
计划用A4大小的尺寸,刊印成册,便于保存。
六、发展步骤:
(一)初步阶段。
1、初期阶段刊物以内部交流、学习为主题;
对内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战略目标有深入地了解,并积极展开沟通,共谋良策,凝聚力量,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2、小范围宣传 ;
可以用于招聘活动宣传,如放在招聘会、宣讲会现场,对公司的文化精髓起辅助的解释说明作用,帮助树立企业良好、专业、严谨的第一印象;适当布置于公司某些位置,给来访者阅读,使之公司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内刊辅助性建设构想;
第一,在员工之间开展适当的激励措施。比如就某一主题讨论,大家共同点评,对最好的文章作者给予实质奖励,并置于栏目首要位置,刺激员工的写作积极主动性;第二,开展业内竞争,比如评比优秀员工,每一期的内刊以本阶段优秀员工照片为封面,同时,可以由该员工根据当期刊物的主题撰写卷首语。
(二)成熟阶段。
1、目标侧重于对外宣传;
鉴于产业的特点,在运营的同时,应该扩大宣传,增强企业知名度,除开普通广告、软文,专业的DM刊宣传一样重要,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02年,美国有62%的公司使用DM作为营销手段。
2、体现异业联盟;
当刊物具有一定影响的时候,可以在内容上对于合作对象有所宣传;另外,将刊物作为公司某些活动的宣传媒介;
3、客户展示;
根据运营状况,凡是在我们的报纸上做广告的客户,适当出资,便可获得小批量为其定制的专属DM刊;
七、刊物推广:
推广之前要确定适度的保密标准。初期可与人流量较多的报亭联络,进行试销;同时设置促销小活动,例如,每周五设置“幸运‘五’(物)”的小活动,即通过电话为我们的刊物提出新的改进建议的前五名读者,可以凭手机号免费获赠新一期刊物;
八、栏目定位:
1、基本栏目:即长期存在的栏目;
2、常用栏目:即不定期设置的栏目;
3、机动栏目:即根据需要临时添加的栏目;
九、栏目设置:
1、刊首语:首刊为发刊词,以后每期以公司最新的新举措、新政策、新思想、新动向为主题撰写,起号召、指导、宣传、激励的作用;
2、公司新闻:公司内部重大事件、新政策、新规定的详细报道;
3、特别报道:星级领导、优秀员工、特级会员、合作伙伴的故事,或对封面进行深挖掘、介绍,形式可选用报告文学,或访谈式;
4、本期热议:对本期主题的讨论和思考,特别报道:星级领导、优秀员工、特级会员的故事,或对封面进行深挖掘、介绍,形式可选用报告文学,或访谈式;
5、产业风采:可以放公司活动图片、公司经营的项目内容、样报、宣传海报、来自其他媒体的本项目报道等等;
6、媒体视点:时下网络、媒体热点话题,简单评议;
7、互动平台:是上下级交流互动的地方,或者是投诉、建议、感言等内容;
第五篇:企业内刊文案
企业内刊——品牌打造与传播的利器:
对内要鼓励员工,凝集士气,赋予员工由衷的骄傲感和归属感;
对外则要展示企业实力,建立企业品牌,俘虏受众,驯服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