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街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2:5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雨湖街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雨湖街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雨湖街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人民的生存发展情况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现在让我们对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街的居民生活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吧。

一、关于雨湖街:

雨湖街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东西与湘江平行横贯湘潭方的老城区,西起湘潭市老市政府(华国锋同志工作旧址)东到两湖两畔,街含蔡和森同志故居等多处革命旧址。

现雨湖街居民区集中在街中段,以清初老街居住区为基础,现有在册住户共计274户(雨湖街派出所提供)常驻住户198户。

2、关于雨湖区的居民:

雨湖区现居住居民多为父辈以前就在此居住的“土著”。旧城改造以来(雨湖区为老城区,现已成为湘潭市中心外围地区),雨湖区共计迁出住户400余户,迁入住户三十余户。

雨湖区的住户多为三代同堂,住房以独户二层木石结构小楼为主,人均居住面积8.44平方米。

3、关于接受调查的雨湖街居民

笔者调查的为雨湖街临街部分的住户(雨湖街32号——雨湖街52号),其中常驻住户13户。

二、调查采访手记:

2002年2月,雨湖街50号。接受采访的为雨湖街临街住户。

刘翠香:雨湖街5号户主:女,57岁,笔者朋友的母亲。

陈湘满(满哥):雨湖街52号户主,男,39岁。

铁神经(学名不详):年龄不详(50岁左右),两湖街40号居民。

盛婷:(婷婷):雨湖街,48号,女,23岁

其它各年龄阶层住户若干。

选择这些人采访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居民能代表雨湖街居民的普遍生存状态(工作的生活、收入、支出)

笔者:各位能先说说收入来源吗?

刘翠香:我现在有200多块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马见伟(儿子)每个月能够给家里些补贴,他大姐、二姐,都刚生完小孩没有上班,所以主要靠马见伟的收入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注:马见伟现在在省城建三公司做项目经理,月收入二千元左右。)

满哥:四年没上班,做生意了,每天就靠街坊邻居到家里打打牌,给两个茶钱。

(注:满哥在自家空出一间大厅来做茶馆,供街坊做打麻将的场所,由此收取茶钱一人2元/一下午。传说满哥曾做生意挣了大钱,现仍有上十万存款,只是不愿露财。)

张敏:(笑)

(注:张敏曾以偷窃为生,一九五七年被人买通警卫员削断手筋,现主要靠帮朋友送货为生,偶尔到菜场等公共场所去“提包”。)

铁神经:不就靠各位街坊领导照顾我,今天中午还在满哥家吃饭。

(注:铁神经三兄弟在八十年代初忽然失踪,数年后只他一个回家,人已神智不清,多年来靠邻坊打发些零钱,或给些剩饭剩菜过活,2000年卖了一间厢房给浙江生意人做货房,得一笔钱,维持近年生活。)

盛婷:(笑)开发廊的太多了,做不起价,没办法。

(注:盛婷父亲早逝,姐姐服毒在押,其母患病,盛婷的发廊主要靠给人洗 头、按摩挣钱,晚上在歌厅坐台当三陪小姐。)

笔者:你们的支出状况如何?

刘翠香:吃饭,买些日常用品,再就是人情。

满哥:差不多。

铁神经:吃饭。

张敏:抽些烟,吃饭倒吃不得好多钱。

婷婷:要打理工商、税务,再就给我妈治病。

雨湖临街部分是湘潭市有名的“赌博街”和“吸毒街”,数十户住户中,有吸毒人员四十七人,且都是十八——四十五岁的青壮年。五十号的马见伟(笔者朋友)是雨湖街第三代唯一没有进过拘留所的人。

在接受调查的十余户住户中,仅三户家里有人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来源。其他多以做些小本生意(开茶馆、做早点摊,开小卖店)来补贴收入,未婚青年女子中,有半数以上曾经从事过色情服务业,十余户住户中,仅有一人有大专学历,其余居民以初中文化最多。

雨湖街居民的一些数据(概数)

平均每户人数: 7人

平均居住面积: 9平方米/人

人均收入: 64元/人/日

人均支出:51元/人/日

吸毒率: 28%

雨湖街居民生活状况检因:

一、宏观原因:被调查居民中的三十五——五十岁之间的居民(即被人称作中流砥柱阶层)多为大厂矿的下岗职工,如湘钢、湘锰、湘电机等。九十年代来,湘潭市的六大厂矿相继倒闭,导致大量员工失业下岗。

二、地理原因:雨湖街位于湘潭老城区,改革开放后,新城区在周边地区发展起来,市中心离雨湖街越来越远,雨湖街的商业,娱乐业都不发达,而且街老路窄,除住户外,很少有其它人往来,不适合进行营销活动。

三、家庭原因:老辈(五十以上)基本为退休工人,学历低,多只有小学或以下文化,教育意识差;其子辈(三十——五十岁)大多下岗失业,承受的生活压力极大,上有老下有小,对子女管教放松,也期望子女能尽快挣钱帮助减轻负担,所以子女们的学业不被关注,而且疏于督导;孙辈(十五——三十岁)由于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成长环境不好,父辈有人打牌、吸毒,而且几乎没人管教、受不良习气影响,吸毒、偷、抢犯罪率高,因此,三代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阅读更多:

限塑令实施两周年成效调查报告

关于大众对电影票价格看法的调查报告

平田乡敬老院情况调查报告

中小学校分布的调查报告

第二篇:关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街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关于雨湖街:

雨湖街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东西与湘江平行横贯湘潭方的老城区,西起湘潭市老市政府(华国锋同志工作旧址)东到两湖两畔,街含蔡和森同志故居等多处革命旧址。

现雨湖街居民区集中在街中段,以清初老街居住区为基础,现有在册住户共计274户(雨湖街派出所提供)常驻住户198户。

2、关于雨湖区的居民:

雨湖区现居住居民多为父辈以前就在此居住的“土著”。旧城改造以来(雨湖区为老城区,现已成为湘潭市中心外围地区),雨湖区共计迁出住户400余户,迁入住户三十余户。

雨湖区的住户多为三代同堂,住房以独户二层木石结构小楼为主,人均居住面积8.44平方米。

3、关于接受调查的雨湖街居民

笔者调查的为雨湖街临街部分的住户(雨湖街32号——雨湖街52号),其中常驻住户13户。

二、调查采访手记:

2002年2月,雨湖街50号。接受采访的为雨湖街临街住户。

刘翠香:雨湖街5号户主:女,57岁,笔者朋友的母亲。

陈湘满(满哥):雨湖街52号户主,男,39岁。

铁神经(学名不详):年龄不详(50岁左右),两湖街40号居民。

盛婷:(婷婷):雨湖街,48号,女,23岁

其它各年龄阶层住户若干。

选择这些人采访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居民能代表雨湖街居民的普遍生存状态(工作的生活、收入、支出)

笔者:各位能先说说收入来源吗?

刘翠香:我现在有200多块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马见伟(儿子)每个月能够给家里些补贴,他大姐、二姐,都刚生完小孩没有上班,所以主要靠马见伟的收入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注:马见伟现在在省城建三公司做项目经理,月收入二千元左右。)

满哥:四年没上班,做生意了,每天就靠街坊邻居到家里打打牌,给两个茶钱。

(注:满哥在自家空出一间大厅来做茶馆,供街坊做打麻将的场所,由此收取茶钱一人2元/一下午。传说满哥曾做生意挣了大钱,现仍有上十万存款,只是不愿露财。)

张敏:(笑)

(注:张敏曾以偷窃为生,一九五七年被人买通警卫员削断手筋,现主要靠帮朋友送货为生,偶尔到菜场等公共场所去“提包”。)

铁神经:不就靠各位街坊领导照顾我,今天中午还在满哥家吃饭。

(注:铁神经三兄弟在八十年代初忽然失踪,数年后只他一个回家,人已神智不清,多年来靠邻坊打发些零钱,或给些剩饭剩菜过活,2000年卖了一间厢房给浙江生意人做货房,得一笔钱,维持近年生活。)

盛婷:(笑)开发廊的太多了,做不起价,没办法。

(注:盛婷父亲早逝,姐姐服毒在押,其母患病,盛婷的发廊主要靠给人洗 头、按摩挣钱,晚上在歌厅坐台当三陪小姐。)

笔者:你们的支出状况如何?

刘翠香:吃饭,买些日常用品,再就是人情。

满哥:差不多。

铁神经:吃饭。

张敏:抽些烟,吃饭倒吃不得好多钱。

婷婷:要打理工商、税务,再就给我妈治病。

雨湖临街部分是湘潭市有名的“赌博街”和“吸毒街”,数十户住户中,有吸毒人员四十七人,且都是十八——四十五岁的青壮年。五十号的马见伟(笔者朋友)是雨湖街第三代唯一没有进过拘留所的人。

在接受调查的十余户住户中,仅三户家里有人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来源。其他多以做些小本生意(开茶馆、做早点摊,开小卖店)来补贴收入,未婚青年女子中,有半数以上曾经从事过色情服务业,十余户住户中,仅有一人有大专学历,其余居民以初中文化最多。

雨湖街居民的一些数据(概数)

平均每户人数: 7人

平均居住面积: 9平方米/人

人均收入: 64元/人/日

人均支出:51元/人/日

吸毒率: 28%

雨湖街居民生活状况检因:

一、宏观原因:被调查居民中的三十五——五十岁之间的居民(即被人称作中流砥柱阶层)多为大厂矿的下岗职工,如湘钢、湘锰、湘电机等。九十年代来,湘潭市的六大厂矿相继倒闭,导致大量员工失业下岗。

二、地理原因:雨湖街位于湘潭老城区,改革开放后,新城区在周边地区发展起来,市中心离雨湖街越来越远,雨湖街的商业,娱乐业都不发达,而且街老路窄,除住户外,很少有其它人往来,不适合进行营销活动。

三、家庭原因:老辈(五十以上)基本为退休工人,学历低,多只有小学或以下文化,教育意识差;其子辈(三十——五十岁)大多下岗失业,承受的生活压力极大,上有老下有小,对子女管教放松,也期望子女能尽快挣钱帮助减轻负担,所以子女们的学业不被关注,而且疏于督导;孙辈(十五——三十岁)由于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成长环境不好,父辈有人打牌、吸毒,而且几乎没人管教、受不良习气影响,吸毒、偷、抢犯罪率高,因此,三代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篇: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生活状况调查报告3篇

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

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

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

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关于大学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是学子们梦想的地方,更是大学生创造永恒青春的地方,但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大学生活观进,进而不同人也就成就不同的大学生活,往往成功的人拥有着很令人激励的大学生活观,他们在大学期间往往过着积极的生活,而不是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他们的大学生活步步都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不活在毫无意义的生活怪圈中,我们现在对我校大学生活进行调查,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大部分人得生活现状,进而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指导,也进一步的审视自己的大学生活,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合理更加的有利于自己的进步,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为大学生活的生活提供一个很好的对比借鉴。

对象及工具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一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本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调查工具

本研究一不记名问卷的性吃就同学们在生活学_人际交往等方面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做了调查。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同学们的生活现状,调查的是出了14个问题。

调查结果

我们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力学院发放了100份调查文件,98%回收,其中大一40份大二60份。

从整体上看,本专业的学生的生活普遍不太合理,有些甚至有些使人惊奇,他们的大学生活没有很好的安排,导致了自己对大学生活不太看好,针对现在的大学生的生活将近40%的同学对自己的生活不太看好,但他们有不想去改正,30%的同学有着不太合理的生活,但这些人中有着较好的毅力,他们也渐渐的认识到自己生活的不合理,他们也渐渐的学着去改正。30%的同学有着不叫不错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才比较合理,而且他们也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生活,进而更适应自己,他们觉着生活充满阳光。

据统计显示,几乎97%的同学都找到了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有着共同的生活目标,共同的生活_惯,共同的人格魅力等,一起学_生活,共同奋斗。当然,也不乏3%的独行侠,这些人得心里比较内向,不原与人交往与接触,对大学产生反感。调查中30%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师生关系良好,10%的同学出现抵触心理,60%的人觉得师生关系更融洽,认为大学老师比较难沟通,有代沟。

在学_方面,70%的人都比较勤奋的学_,争取奖学金和出国深造的机会等,为自己的理想奋斗,20%人以过科为目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追求,10%的人不学_,此部分一般期末突击,作弊现象比较严重,与有94%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经历了一个适应期,对于学校的不公平,50%的人选择了发牢骚,多选择同学之间讨论,22%的人选择了无所谓,20%人据理力争,不敢不公平的事情,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

在大二学生中,70%认为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包括生活_惯、为人处世,心理素质以及自控能力等,学到了自己想要学_的知识,并增加了社会实践能力。他们在大学期间目标较为明确,并有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充实;8%的学生觉得自己虚度了大学生活,网吧、恋爱成了他们大学的主要生活。12%的人兼顾爱情与学业,也不乏系中佼佼者;还有10%的人表示不清楚。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上自_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自_、上网、玩游戏、社团活动三项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形式。由于大学学_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上网、玩游戏、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两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休闲方式;大学生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学生在分配其他时间(占所有的32%)具有个体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个体兴趣决定的。个体兴趣自身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自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达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这对他们强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的过多重视,而埋头于对他人生活的解读,忽视了自己的现实生活,这也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从统计数据看,使用电脑时间过少,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苦恼。尽管各个学校都有微机房和电子阅览室,但由于南昌航空大学教学资源免费开放力度不足和学生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同学,再加上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寝室没有联网,因此大一学生得不到充裕的上机操作和实践、练_机会。这与信息化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有着较高要求的现实存在较大落差,希望主管部门与学校能高度重视这种现象,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发起、管理、策划、运行的组织。它的精彩之处就是它更接近我们,更懂得我们的需要;虽然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更能理解它的意义。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同学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素质,为尽快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加入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融入象牙塔的选择,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这就是越来越多大学生青睐社团的原因。

建议

学校当然是学_的地方,这要求各高校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_环境,好的学风和安静的环境是一所高校必须达到的要求。当然学_的软硬件设施都要能满足大学生学_的需要,学校在教学设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好的学风形成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这要求学校要从思想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努力学_。

大学生趋向于认为课余时间应由个人去安排,无须学校去管。大学生希望课余活动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对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各高校只能采取引导的方式,号召教师在课堂上,在学校的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启发诱导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健从主客观双方具体情况来看,大学生课余时间中存在着学校、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性与学生主观需求的多样性的矛盾。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来加以引导,而且大学生也热切要求能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上的实践活动,从而了解社会,培养自己的能力,为日后能有效地胜任各项工作打下基础。大学生这些主观需求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学校对此应予以重视。即使学校现阶段的客观条件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但我们必须作出行动,作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选择,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善并创造条件,逐步满足学生的多重需求。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各种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ⅰ、以社团为基地展开:各社团开展与之有关的各项活动,他的优点是选择性好,因为他的自主性强。

ⅱ、以院(系)为单位开展各种知识竞赛与娱乐活动。它的优点是大众化,没个人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参加。

ⅲ、以班级或是寝室为单位展开。这类活动具有灵活性,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条件少。这类活动可以促进同学间增进了解、发展友谊。

关于县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xx县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国家统计局铜鼓调查队于近期开展了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专题调研,在全县随机抽取10户低收入家庭(城镇4户,农村6户)进行入户调查,通过进村(居)委会了解、整体观察、与居民面对面座谈交流等方式,剖析低收入居民家庭收支、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当前的实际困难、获得政府救助以及有何诉求等情况,旨在如实反映低收入居民的实际情况,呼吁政府及社会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扶持救助水平,提出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低收入家庭基本情况

1.人口和劳动力情况。被调查的10户样本户主平均年龄52.5岁,最大的75岁,最小38岁;总人口39人,户均3.9人,60岁以上人口9人,在校学生12人;劳动年龄内人口16人,其中因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人,临时或无固定就业人口12人,户均仅1.2人。

2.居住情况。10

户样本户户均住房面积97.2平方米,人均24.9平方米,其中城镇户均61.5平方米,农村户均121平方米,;从房屋来源看,自有住房8户(其中1户为兄弟赠送),租赁、安置公房各1户;从建筑年代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筑的老房屋4户,8090年代建筑的5户,近年建筑的1户;从结构看,土坯房

3户,砖瓦结构4户,砖混结构3户。

3.经营土地情况。4户城镇居民无承包耕地和山地面积;6户农村居民承包耕地25亩,户均4.17亩,实际经营耕地的只有3户共13亩,其他因无劳动力转包他人耕作;6户经营山地81亩,户均13.5亩。

二、家庭贫困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低收入家庭困难因素主要是因病或伤残以及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下岗失业或无稳定就业,导致无收入来源,此外就是因病因突发事故致贫。从

10户样本户情况分析,因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人,其中2人是户主;因意外事故受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人,其中5人为户主;家庭人口中患有重大疾病的3人,年老且无子女赡养的老年户1户2人。

城镇低收入居民中,由企业改制下岗职工6人,下岗职工年龄都在50岁左右,再就业比较困难,基本都是从事临时性的务工,有的因工伤或意外事故导致身体伤残,不能从事重的体力劳动,无固定就业,报酬水平都偏低,支出压力大,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显得十分困难。

农村低收入家庭中,主要致贫因素有,一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因突发事件导致病残而丧失劳动能力,失去了家庭经营或务工的主力而致贫,二是家庭人口患重大疾病,长期负担高昂的费用而致贫,三是年迈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子女赡养的老人,此外也存在有发生灾害性事故致贫的情况。

三、家庭经营和收支情况

1.家庭经营情况。城镇低收入家庭没有承包耕地、山地,也未从事任何的二三产业经营,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则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务工,一种是受雇于个体户,获取每月8001000元不等的报酬,另一种是自由择业,在自发劳务市场从事劳务性服务,如三轮车、建筑小工、临时雇工等,获得不固定的劳务报酬,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农村低收入家庭中,没有经营非农产业,或多或少有些农业经营,低收入家庭由于缺少劳动力,即使有承包耕地也无法耕种,也仅有一部分是自家经营,但主要还是靠雇工,投入高,收益就小,其他农户则进行转包,收取每亩100斤稻谷的租金;山地面积资源不足,经营效益低;农村家庭都自行生产一些蔬菜,或饲养少量的家禽,以满足生活需要,以此来减轻生活压力。

第四篇:锡林郭勒盟牧区居民生活状况

锡林郭勒盟牧区居民生活状况

调查报告

2011-8-28

郝科 2008110

08HND2班

胡少宏 20081105796 08HND2班

王威 2008110

08HND2班

郭东霞 20081105809 08HND2班

柴娜 2008110

08HND2班

目录

一、题目

二、概述 1 调查目的 2 调查对象与内容 3 调查的时间与地点 4 调查意义

三、调查方法 1 调查对象 2 资料收集方法

四、调查情况分析 牧区居民与城镇生活差距现状 造成牧区居民与城镇居民生活差距的原因 3 缩小城镇与牧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二、概述

一,调查目的

进入21世纪,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了不断扩大的趋势。虽然近年来盟委、政府在“三农”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各项惠农政策有效落实,使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仍然快于农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我们针对关注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建设和谐锡林郭勒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调查对象:锡林郭勒盟牧区居民生活状况

内容:个人基本情况,日常消费状况,居住交通状况,医疗状况,生活状况自评五个方面。

三、时间及地点

2011年 8月1日——8月25日 在锡林郭勒盟东乌旗,西乌旗,阿旗,苏尼特左旗,兰旗,太卜寺旗六个旗县分别进行了考察。

四、调查意义

我们针对锡林郭勒盟牧区居民生活水平进行了有效的考察与统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又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对于数据的统计与解析对建设和谐锡林郭勒与改善农牧区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针对牧区居民,我们采用家庭上门访谈的方式与之进行交流。这样的调查方法比较客观真实。更能反映出居民的生活状况与消费水平,同时,也能赢得牧民的支持与信任。

二、资料搜集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总共发放了60份问卷,有效收回60份。所有问卷均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达100%。问卷分为五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日常消费情况,居住交通情况,医疗情况与生活状况自评。

除此之外,我们还采取了网上查阅资料,试点调查法,与文献收集法等多种资料搜集方法来补充说明一些基本的数据与信息。

四、调查情况分析

一、城镇与牧区居民生活差距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城镇居民收入情况。2011年全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419元,同比增长19.2%。收入水平是2010年的3.1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688元,增速高于自治区0.6个百分点。工薪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分别为80.9%、6.7%、3.7%、8.7%,工薪收入仍然占主导地位。

2、牧民收入情况。2011年全盟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155元,同比增长11.8%,为2010年的3倍。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牧民纯收入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8.7%、50.3%、4.6%、6.4%,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年提高,牧民来自二、三产业所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60%。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居民收入差距从1990年以来,尽管个别年份出现短暂回落,但整体呈现拉大趋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1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5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率达到2.85(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下同),绝对收入差距达到132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4个百分点。2010年与1990年相比:用收入比率衡量的城乡收入差距由1.96扩大到2.85;其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平均增速分别为18.3%和15.9%,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民收入,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平均每年增加710元。我盟2.85的城乡居民收入比率虽然比自治区的3.10低,但已经超出合理范围(国内外公认的合理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应为1.5至2之间),而且从趋势上看,仍有进一步加大的可能,因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农村人口转移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镇,由于这些农民大多没有固定职业,仅靠打工为生,收入不稳定,形成了城镇中一个相对贫困的阶层,这就增大了城镇低收入群体,使得城镇居民间原本较大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2008年全旗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收入之比为5.3:1,到2010年拉大到6.3:1, 而居民的实际感觉可能会比这一统计结果更大。

(二)城镇与牧区居民消费差距

全盟城镇和农村消费市场商品零售总额分别由2001年的2.64亿元、2.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8.11亿元和11.8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4.4%、21.8%。200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额分别达到14821元和5993元,较2007年分别增长9.8%、8.1%。增速基本接近,表明全盟农村生活消费市场近年来呈快速发展态势,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步缩小,这既是缘于社会产品的日益丰富和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更是缘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实惠。但总量相差却达到1.5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足城镇居民的五分之二,相当于城镇居民2002年的消费水平。从消费支出情况看,全旗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由2001年的4712元、1008元增加到2010

年的14821元和5993元。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01年的79.6%下降到2010年的72.6%;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占纯收入的比重由2001年的57.7%上升到2010年的83.8%,牧民生活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同时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另外,城乡消费支出结构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体现在消费层次上,城镇居民更加注重品质上的要求,吃讲营养,穿讲美观,用讲品牌,而农村居民则是首先改善基本居住条件和生存环境,有钱先盖房仍然是牧民传统消费模式。

二、牧区与城镇居民生活差距扩大的成因

城乡居民生活差距表现在诸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由收入差距造成的,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决定供给水平,供给水平决定生活水平。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直接原因是农民收入相对于城镇增长较慢。制约城乡居民收入不能同步增长的原因,除农业效益比较低这一产业特性外,还有体制和政策等深层次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历史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要素流动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关系有所改善。但是,由于

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依然向城市倾斜,城乡结构的失衡状态造成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从农牧业流向工业,从农村流向城市,城乡“剪刀差”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工业的发展,也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资产等要素带来的非劳动收入可能还会增加,这就使可以取得非劳动收入的群体(城镇高收入者)与贫困群体(牧区低收入者)收入差距出现继续扩大的趋势,这是原因之一。第二,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两个经济单元和两种发展水平,牧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城镇居民主要从事二、三产业,而第一产业由于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又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采取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劳动生产率低下,使牧民经营收入增长乏力。再加上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牧区只剩下中老年人和妇女,农村劳动力的低素质积累效应更加明显,导致城市劳动力价值远高于农村劳动力价值。第三,城乡劳动力就业待遇差异也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城市劳动力就业相对稳定,有固定的工资和补贴,退休后还有社会统筹的退休金保障生活;而牧民就业则处于松散和放任状态,多数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移而不迁”,没有稳定的职业,收入不稳定。尽管这几年我盟牧民工资

性收入有了较大增加,但仍然只占总收入的约三分之一,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薪收入则占到80%左右。

(二)基础建设投资和社会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供应倾斜,是城乡生活差距拉大的现实因素

在市场配臵资源占主体的体制条件下,由于第一产业的弱质性,以及城镇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使流入农村的资金份额不断减少。就我盟而言,2007和2008年全旗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1%和0.8%,大量投资集中于城镇。在金融政策支持方面,现在的一些信贷政策给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带来的机会并不平等。牧民贷款相对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牧民的发展机会和增收空间。另外近年来物价的大幅上涨,增加了牧民的负担,直接影响到牧民的生活质量。相对而言,物价上涨对牧民生活所带来的压力远大于城镇居民。

(三)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众用品上的差别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生活差距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使城市建设越来越好,牧业发展进展缓慢。如果将城市居民所享受的社会公共用品进行量化,那么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将达到四至五倍。在牧区,卫生资源短缺,医疗设备不尽人意,师资力量和

教学设备质量低且配备较差,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城市而言功能较弱,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缩小城镇与牧区差距的对策建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逆转。调整现有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农牧区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目标,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重要契机。

(一)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从现阶段经济发展需求看,准旗城乡经济发展关系日益密切,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向牧区拓展,需要牧区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的支持,而牧业经济的发展也急需工业现代化的支持,广大牧民更是需要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成果。首先,要科学统筹发展,突破影响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将城乡发展纳入统一规划,明确定位城市建设和牧区建设的相互补充作用,整体推进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就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二,继续落实“以

工促牧,以城带乡”政策,加大工业生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与牧区经济发展相关的生产和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统筹城乡资源配臵,搭建城乡共享的资源要素平台,加强城乡之间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第三,继续加大牧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加快牧区的城市化建设和农牧民的非农化、现代化转变,取消城乡户籍区别,建立生产要素自由流转机制,积极实现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通过牧区人口有序流入城市和城市建设向农村拓展,建立必要的牧民用工长效管理机制和劳动保障制度,实现工农平权,把农民变为产业工人,提高农牧民工资收入水平。此外,锡林郭勒盟城镇低收入阶层以进城牧民为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和保障力度,使牧民能进城、能留下、能稳定。第四,大力发展牧区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让牧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务工,既不误放牧,解决牧民的后顾之忧,又可以消除因牧民从业的不稳定而带来的收入不稳定,同时还可以带动农村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二)提升农牧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提高

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拉大,不是因为城镇居民收入过高,而是因为牧民收入较低。牧区经济的滞后发展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捷径。一要加大公共财政向牧区倾斜力度,让牧民享有更多政策性收入;二要坚定不移实施集中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农牧业规模化经营,把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和产业集中,把现代化的大型工商企业引入农业开发领域,用工业化理念办农业,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升生产效率,我旗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有益的探索,对增加农牧民收入成效显著。三要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牧民稳定增收。

(三)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按照我盟农牧业“三区”划分,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牧区基础建设投入,从水、电、路、讯、医、教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牧区社会事业,为牧区提供与城市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牧民日益增长的生产和消费需求,提高牧民生活质量,促进牧区社会全面进步。另外,要加快对牧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促其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使牧区人口向城市转移具备相当于城市居民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素养,提升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第五篇:2011年南宁部分社区居民业余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2011年南宁部分社区居民业余生活状况调查

随着南宁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了解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在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组织调查小组于2011年10月23号~11月25号就该问题以《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为题,对南宁市部分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展开调查活动。

一、调查过程设计

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南宁市提出了“向南战略,开发新区”的发展战略,南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又将面临着新的腾飞。建设“文化南宁”的战略任务也在顺利实施之中。作为新时期社会基层组织的社区也得到蓬勃发展,业余文化生活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了解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进程,了解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在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了解社区居民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对业余文化生活的愿望和要求;通过分析研究,探讨一条切合社区居民实际、为社区居民所接受、受社区居民欢迎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思精巧的业余文化发展之路;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延扩理论课教育的时空,增强教育实效,让我们大学生深切感受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受到我国城市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还可以培养我们大学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为胜任今后的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样本选择

经过小组的讨论,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市中心的朝阳广场和民生广场,西乡塘区的鲁班新区和广西机电的教职工区开展我们的实践调查活动。

3.调查程序

根据毛概老师的要求,我们组建了一个5人的实践调查小组,制定了《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方案》的策划书,里面包含了时间、地点、调查方案、形式等。主要从社区领导对业余文化的重 1

视程度、社区居民对业余文化的要求程度、社区业余文化状况以及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居民的采访,开展调查活动;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二、社会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南宁市社区业余文化的繁荣与困惑

1、社区领导对业余文化生活比较重视。据调查显示,有80%的居民认为社区领导重视业余文化活动;71%的居民认为业余文化活动有政策与安全保障;70%的居民认为社区业余文化活动以居民自发组织为主。社区领导对业余文化活动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注重政策引导和经费扶持,鼓励社区居民开展业余文化交流活动;下拨经费加强社区业余文化设施建设,如各社区里新建设了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台,象棋台,桌球台,小孩玩的娱乐场,以及各种健身器件等。

2、居民参与业余文化生活的积极性较高、气氛较浓。在调查过程中,有50%的居民表明社区经常开展业余文化活动;62%的居民认为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以个人喜好加入为主。如朝阳广场里,可以说是人满为患,很多都是中老年人自发的在那里一起跳舞,一起唱粤剧京剧等,一起吹拉弹唱,大部分都组成了一个小派对。而民生广场除此之外还多了很多在健身的男女老少,这边聚集的人比较多,年轻人和小孩等大部分是在玩溜冰、踩单车、跳舞等运动,当然这边主要的是以晚上展开为主。这些表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业余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他们经常以社区开展各种各样的业余文化活动来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把参与业余文化活动的社区居民聚集在一起,形成共同交流、共同娱乐、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居民业余文化组织健全、内容丰富。在调查的社区中,都有社区居民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发组成了各式各样的文化组织,如合唱队、合奏队、钓鱼团、舞蹈队等等。大多数居民的业余文化的主要内容较多,包括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看书、打扑克、搓麻将、上网、交际舞、文艺运动表演内容。可见,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趋向于多样化,健康化。

可以说,南宁社区居民业余文化发展速度快、质量高,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社区居民业余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第一,年轻人参与社区业余文化的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当前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人群中老年人约为80%,年青人为20%。大多数青年人由于工作忙、社会活动多、生活节奏紧,很少有机会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而中老年人则退休在家,多数老人除承担少量的家务劳动之外,时间和心理都有空闲,希望能在社区文化活动中“老有所乐”,比较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

第二,社区业余文化团体的专业水平不高。通过对社区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社区的文化团体的成员由具有相同爱好的居民组成,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所以,社区业余文化水平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得不到创新与进步。久而久之,社区业余文化生活就会变得单调,逐渐失去社区业余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第三,社区业余文化活动设施不够完善。在对社区的调查中,除五菱社区有较为完善的业余文化生活设施外,其它大多数社区的业余文化生活设施相对不够完善,一些社区原有娱乐、休闲场所的设施,因功能不齐全,保护不到位,损坏现象严重,造成旧的设施不修理,新的设施不添置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业余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第四,经费不足,活动受困。从我们调查和了解的情况看,像广西机电里的教职工一样,除了很少一部分的业余活动设备更新以外,大部分的设备已经陈旧不堪,比如西区里的篮球场、乒乓球台、还有舞蹈场地等都已经烂的不知道怎么说了,水泥地板不重要,重要的是场地还有那么多的裂痕,乒乓球台没网等落后设备。还有朝阳花园里,几乎就没什么运动健身设施,只有小小的场地跳舞、唱歌、合奏等。唯有鲁班新区和民生广场的业余生活设施建设得还算可以。因此,社区业余文化活动的困难就会越来越明显,甚至会影响一些演出队伍的生存,影响社区业余文化的发展。

(二)社区业余文化的重要作用

尽管社区业余文化活动面临着不少的困惑,但是,社区业余文化建设毕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对社区业余文化的重要作用都比较认同,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区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小社会,社区成员中存在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的多元态势和复杂局面。社区业余文化建设通过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

3修养,使社区居民正确地认识人与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个人、家庭与社区等各种关系,使社区形成健康向上和互相关爱的文化氛围,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有利于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于我国城市“单位制”的长期影响,城市居民的社区认同感还比较薄弱。社区业余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各种服务居民的文化设施, 开展各种有益于居民身心的文化活动, 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居民参加社区的文化生活, 可以有效地从心理和文化层面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使他们能从社区的文化特质中,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 认同自己生活的社区, 进而能热爱社区, 贡献杜区,有效地促进社区内聚力的形成。

3.有利于融洽社区的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使转型期的人际关系出现了更加开放和更加务实的趋势,也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有功利化的趋向,对于个人、社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社区业余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有益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人们走出封闭的自我空间,让社区居民在较少功利色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中交流感情、缔结友谊、互相鼓励、感悟人生,让人们感到社区大家庭的快乐和温暖,从而使人际关系融洽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繁荣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建议

1、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应以满足居民需要为出发点。在社区举办过的活动中,分别有60%的居民参与或知道社区组织开展过业余文化活动,居民对这方面的实际需求比例为65%;由于参与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多为退休老人或无业老人,相对于体育竞技活动,居民更喜欢文娱活动,单文艺表演活动,居民参与比例为40%,但居民的实际需求比例为55%。从各种文化的实际比例与居民的期望值来看,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尚未达到居民的需求。为丰富个人业余文化生活,80%的居民选择看电视,73%看报纸,50%看书,35%听广播,还有73%打扑克和搓麻将。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对业余文化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

2、硬件建设应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对于活动室、娱乐场所等硬件设施的需求,56%的居民认为改善社区活动室的条件,55%的居民以为应加强娱乐场所的建设。居民普遍要求,体育场馆要增加室外健身广场及各种健身器材等;老年活动室要多功能化,能够成为唱歌、跳舞、打太极拳、书法、绘画。

3.调动年轻人参与应成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的内在动力。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中青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中青年人工作、学习忙,对他们来说,他们与工作单位的关系更密切,他们的参与点不在社区是很自然的。但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对他们的文化需求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满足是社区文化工作的不足之处。因此,调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的积极性已经成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的内在动力。

4、公益性、娱乐性、低成本应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基本原则。在家庭文化消费结构中,绝大多数家庭选择子女教育和提高自身能力,部分选择家庭娱乐。结合居民月均收入进行分析,社区居民普遍的家庭收入还不是很富裕,因此在重视子女教育、优先投入的情况下,已经占去了可用于文化消费支出的大部分。因此社区要进行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应该更多考虑低资金投入、娱乐性、教育性为主,更推崇休闲文化,或者在活动中考虑社区公共投入部分的支持,减轻居民自身承受的压力。对于需要较多经费和个人支出的项目,可能难以有多数公民的支持和参与。有的社区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举行社区业余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商业赞助,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活动中对赞助厂商或产品的过多宣传,让居民感到太多的商业味道,反而失去了社区活动本该有的自娱自乐和重在参与的积极性,挫伤了部分居民的热情。

5、与高校建立文化帮扶关系应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高校具有文化资源集中、文化辐射面广、文化渗透力强的优势。社区通过为高校提供实训实习基地,与高校建立起文化帮扶关系。利用高校文化资源更好地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服务,使之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将会在党的政策光辉普照下更加繁荣发展。5

下载雨湖街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雨湖街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开学已有一段时间了,我们都经历过了高三,踏入了憧憬已久的大学,而现在的我们,各有各的想法,对学校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想对学校说的,或者有什么建议等......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

    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XX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按照这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县总工会分别深入到各基层工会、XX镇政府、XX县阳光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对困难职工情况和农民......

    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人:****** 指导老师:****** 时间:2010年8月20日 地点:******* 一、调查情况介绍 民工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大学生,我对这个问题......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从古到今,农民都是占国家人数比例最多的。可以说在古代整个国家就是由农民来支撑的,失去了农民的支持无疑会失去国家的政权,所以古代才会有重农抑商的出......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赵集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提要:现在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业、农村、农民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阜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上述问题尤为严重,土地荒废,农民工等......

    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前言:在我国,一般“农民工”泛指无某地长住户口而在该地从事各种活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自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且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

    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作业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问卷 1、您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吗? A. 很满意B.比较满意C. 有些不满意D. 很不满意 2、您外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