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纪实

时间:2019-05-12 12:1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纪实》。

第一篇:水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纪实

水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纪实

高登权

这是一块古老而沉寂的土地,这是一片曾经荒凉的原野,这里的人民一遍遍踩着这片漫长的贫瘠,一页一页地翻开发黄的历史,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从贫困不断走向富裕。在这里,人们亲自感受到高原立体型气候的神气,在这里,人民能亲眼看到“两江”分水领的明显。滔滔北盘江是这片土地最大的动脉,从这片土地的身体里蜿蜒而去,沉积着历史的厚重,传承着文化的底蕴,孕育出这片土地灿若锦绣的文明;目送历史的背影,古老而年轻的水城向我们走来,拂去岁月的烟云,一座新城历史上的今天,是非公有制经济撑起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用心去感受,用情感作见证,这是一方希望的热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如今,我们可以亲眼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蔚成大观。1980年,全县基本没有私营企业,仅有全民企业23个,集体企业341个,发展到区县分设的1988年,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有了大幅度上升,共达到7577个,但产值和产量都不成规模。2007年,从非公有制发展的角度来看,产值300万以下的企业740个,300—500万元的企业43个,500—1000万元的企业1个,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1个,这是由于企业改革改制所致,虽然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但产值和产量与1988年比却有着天壤之别,简直没有可比性。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国发[2005]3号文件开宗明义地提出: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一个基本经济制度,一个基本方针,就决定了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是一时一地的政策,而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再者,近年来,水城县的经济发展,从所有制角度讲,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一是经济发展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二是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三是经济发展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要清醒地看到,水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着许多喜人的地方,主要是在面临种种困难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仍然有了很好的发展,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水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更不可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倾注着激情憧憬,挟带着雄风锐气,水城县委县政府以战略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坚定地提出,抓住非公经济发展,就是抓住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抓住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鲜明论断,在认识上放胆、政策上放宽、机制上放活、发展规模上放手,所占经济分额上放开,着力解决“想干而不敢干”、“敢干而不会干”、“会干而不许干”、“许干而不大干”、“大干而无法干”的问题,给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迎来了非公经济姹紫嫣红的春天。近年来,水城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广泛招商引资,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切实搞好协调服务,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使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好势头。据统计,到2003年,外来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3.7亿元,占全县GDP的29.6%;上缴的各项税金达1.07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67%。2004年,创造增加值5.64亿元,占全县GDP的31.16%,增长52.43%;外来投资企业上缴税金达1.49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72.2%,增长39.3%,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46.7%。2005年,全县地方工业总产值完成29.34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8.93亿元,同比增长13.6 %,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31.6亿元,增长20.5%;完成税金2.54亿元,增长113%;2007年,工

业总产值完成44.6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了总产值33.03亿元,比2000年增加398%;工业增加值达16.65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凝聚着县委县政府多少心血和汗水。水城县的决策者们上届为下届打基础,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县域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立足水城农业人口大县实际,始终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富民兴县的大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其他工作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坚持定期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汇报,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和方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本届县委主要领导针对盛宇、盛炜、兴利焦化厂因为国家产业政策受到影响和原料短缺导致生产困难的问题,建议他们走联合之路,并亲自带三家企业有关人员赴云南曲靖考察学习。同时,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作为乡镇和部门目标考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各项指标层层分解,严格组织考核,兑现奖惩,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到位,行动才有方向,有目标。要切实抓好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发展,就应在解放思想上着力。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往往一遇到困难和矛盾,首先提出解决的就是思想观念问题,这说明解放思想很重要、很关键。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每次经济发展高潮的到来都伴随着思想的大解放,每次思想的大解放都带来经济的大发展。哪个地区思想解放得早,哪里的经济发展就快;哪个地区思想解放的程度高,哪里的经济建设成绩就大。实践证明,要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快发展,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解放思想,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有一个根本转变。

观念一新天地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环境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投资者投出了资金,他们需要有好的政策,需要有好的服务才能发展,他们也只有发展了,才能为政府提供好的税收。因此,县委县政府坚持从治理“三乱”入手,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切实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环境,为企业落户水城和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宣传出效应,宣传出成绩,宣传也能出生产力。县委县政府充分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全县的经济建设成就、资源优势、发展潜力、投资环境等,扩大了水城县的对外影响,促进了对外交流,为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变执法为管理,变管理为服务,凡在水城境内投资新办企业的县内外客商,由招商引资部门、非公有制经济主管部门分别牵头提供选址、立项、论证、办理相关手续等服务,解决企业建设以及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对企业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服务者与服务对象关系颠倒,政府职能缺位、错位和越位问题。

转变作风。各级各部门结合开展“三满意”创建活动,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依法行政,各职能部门积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认真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处理农工纠纷,使企业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严格实行问责制和首问责任制,改变了过去从被动的为企业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的工作方式,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得到有效遏止。

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待遇。县委县政府坚持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会议均邀请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充分听取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关于发展水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积极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目前,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人士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一些非公经济人士参加了县工会、县妇女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委员,使他们在事业上有作为的同时,充分感到政治上有地位。

积极外出招商引资。为拓宽招商引资范围,提高成功率和资金到位,县委县政府除参加

市组织的招商引资活动外,还组织了两次大型的外出招商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招商,据统计,2003年到位2.37亿元;2004年到位6.06亿元(其中:资金到位额位列全市第一);2005年共引进项目68个,协议资金11.4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39亿元,同比增长22%。“十五”期间,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共引进项目146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3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3倍。2007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8个,项目投资总额14.1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57亿元。

注重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作为重点,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主管机构和人员;建立了副县级以上干部联系企业、重大工程项目现场办公等制度,领导干部定期到联系企业调研,定期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自2003年建立在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以来,副县级以上干部经常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解决来自非公有制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2007年,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个班子领导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达100余人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自身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200余个。

强化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坚持对非公企业进行大力扶持,切实为企业排忧觖难,竭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积极支持一批重大项目早日投产。对重大项目建设做到一企一策。为促进煤炭行业转变增长方式,延长产业链条,2005年,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煤化工发展办公室、重大项目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煤化工等深加工项目的发展规划,协调解决企业的规划、选址、征地、论证等方面的工作,煤化工项目启动工作进展快速;为促进双牌铝业二期工程早日建设,县成立双牌铝业二期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双牌铝业二期工程及铝材深加工项目前期工作基本结束。为促进促进滥坝200万吨煤化工循环经济早日落户水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跑省里协调相关手续,全程做好服务,得到企业的好评。

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各有关部门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申报项目发展资金,近年来,共为企业争取中央、省、市各类扶持资金近5000余万元,安排县级各类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创建和创新中的资金问题;

加强银企合作,实现银企共同发展。近几年来,经县委县政府多方协调,仅水城县信用联社就为水城县的非公有制企业贷款20000余万元,为非公有制企业解决了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倾力扶持,使一批非公企业做大做强。目前,营业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至少5个,纳税上千万元的至少3个。

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按照服务现有企业,引导企业上规模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围绕市场,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大力支持姜业公司、奔牛食品厂、兴龙精淀粉加工厂做大做强,帮助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种养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为帮助企业调整结构,组织制订了红山轻工业集中区规划并通过市政府的批准,年内将启动建设,改变了全市没有轻工业集中区的状况。通过结构调整,全县以原煤开采及加工、锌冶炼、电解铝为主要内容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建材业快速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实现新突破。水城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非公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税收、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非公经济发展中也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企业数量少,经济总量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弱,科技含量还不够高,我们将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通过加快发展予以解决。

通过这几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县委县政府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进行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态的监测和分析。各级各部门本着积极引导、热情服务、依法监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的领导,对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注重落实各级各相关部门职责,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全县目标考核管理,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部门密切配合,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各级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分工明确,认真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大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键。县委县政府坚持转变职能,放心、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不断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热情服务、转变作风,坚决革除各种不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建立完善政务服务中心,严格推行“一站式”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创造了一个有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小环境。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最终的目的就是加快水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非公经济发展上,水城县始终坚持“你帮我发展,我助你发财”的理念,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全县上下一心,共谋发展大计,共促企业发展,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好局面。

打开历史的画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在改革开放以前,个人可以拥有上百万、上千万资产,可以利用外资进行经济社会建设,那实在是既不可想象又没有人敢说的事情。而现在,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这是因为它已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发展,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呈现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非公经济从小、散、弱起步,到现在已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过去的毕竟是历史,面对水城的现状,水城人民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们看到了水城县非公有制发展的规划,那就是:一是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各级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应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定期召开业主座谈会、对话会等,加强沟通,了解企业呼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竭尽全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好务。二是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副县级以上干部联系企业要有具体内容,每位联系领导要树立非公企业无小事的观念,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企业,深入生产一线,督促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从加强监管入手,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的行为规范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教育引导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教育引导企业业主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回报社会,回报国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也应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扶贫帮困等,决不能唯利是图,为富不仁;既讲求企业利益,又维护职工群众利益,在劳动用工,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向一线职工倾斜。妥善处理好企业周边群众的关系,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风展红旗如画,春来繁花似锦。在水城大地上,如今,处处绽放着非公经济之花,以她的绚丽多姿向人们展示,水城县已经成功趟出了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子,打开了一片加快发展的新天地,踏上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征途。

满园春色关不住,争奇斗艳竞芬芳;“东风劲吹万舰发,百舸争流正当时”。我们相信,有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推动,有各级党政组织的影响促动,有一批企业的示范带动,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个性能动,水城的非公企业必将在水城经济的百花园中芬芳争艳,迎来新的春天!

作者系贵州水城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第二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余心声:论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前不久,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大力推进我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强调环境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营造良好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是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准确把握我省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对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环境立省”战略的具体落实,是站在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高度,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的明确要求。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精神上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当今,区域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发展环境,已成为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生产要素是流动的。哪里发展环境好,“梧桐树”长势喜人,哪里就对各种资源吸引力强,就能聚集更多资本、技术、人才,就会持续“有凤来仪”,迎来“百鸟争鸣”。

可以说,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环境则起着催化剂作用。环境越好,发展越快;反之,则越慢。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决定发展;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

只有明媚的阳光才能哺育争奇斗艳的百花,只有宽松的氛围才能催生卓尔不群的思想。同样,只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贵州高原涌流,让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勃勃的活力。

发展环境,是影响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

硬环境,是区位、是交通、是能源、是资源、是生态„„是影响发展的一切外部物质条件;软环境,是政策、是服务、是效率、是公正、是秩序„„是影响发展的所有人文社会因素。

硬环境与软环境,本身也同为发展的内容。硬环境是发展的基础,软环境是发展的关键。当硬环境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软环境之优劣,就会对经济发展进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样的硬环境,匹配不同的软环境,综合环境质量便相迥异。谁能营造更好的软环境,谁的硬环境就能加快改善,优势就能得到更充分发挥。软环境不尽如人意,硬环境建设就会受到拖累,硬环境优势就会被打折扣。

在硬环境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软环境尤显重要。硬件不足软件补。我们在以后来居上的态势,超常规地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同时,更应重视软环境建设。

实践一再证明,公有制经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关系国家安全,非公有制经济关系民众生计、关系和谐社会的建立,是发展的生力军。二者比翼齐飞、双轮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势不可挡、一路笑傲。

放眼神州,一个普遍现象是:举凡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人民生活相对富裕的地区,几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比较活跃、非公有制经济占当地生产总值比重较高的地区。

毋庸置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我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大发展;不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就难以做大做强全省经济;只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加快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与公有制经济相比,非公有制经济更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经济,兴衰皆在于环境。环境对非公有制经济,就像阳光对生命体一样宝贵。

扎扎实实改善环境、提升竞争力,从而赢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机,上海、深圳、苏州„„中国经济版图上一颗颗璀璨明珠,莫不因此放射夺目光芒。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一瓶小小贵州辣椒酱的辉煌,折射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由小逐渐变大、由弱逐渐走强的历程。

这一历程,与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也更印证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从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创建“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试验区”,率先大胆探索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到90年代省委、省政府推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五不限”政策;从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我省经济的突破口”,到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出台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从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生态立省”战略,进而提升为“环境立省”战略,我省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发展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思路更为清晰,措施日益有力。

——改善硬环境

我省紧抓各种机遇,强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跨越发展,水利建设高歌猛进。随着以贵阳为中心,连接全省各市(州、地)、周边省会城市和全国主要经济区的快速通道加快形成,我省将再次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硬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

——优化软环境

全省上下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法制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成效明显。“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及“四在农家”、“整脏治乱”、“满意在贵州”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使贵州的文化影响力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多彩贵州”、“生态贵州”、“信用贵州”„„日渐成为人们对贵州的新认知。

“有一点阳光就会灿烂,有一点土壤就会发芽”。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造就了老干妈、神奇、百灵、益佰、同济堂、华城科技等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非公有制企业。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我省竞争性行业主力军,壮大了全省经济总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推动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营造环境,我们已经尝到“甜头”。

纵比的成绩,不能遮蔽我省与全国其他省份,特别是与发达省份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2008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4%,而云南为38.5%,陕西为47%,四川为51.3%,江西为53%,湖南为56%,重庆为57%,全国平均为65%,沿海发达省份则普遍在80%以上。

数据的对比,引人深省,催人奋进,昭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营造,尚大有可为,须奋力而为。我省深处内陆,山岭纵横,过去长时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经济发展滞后,财力薄弱,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欠账不少。硬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尤显突出。主要表现为:

有的职能部门存在“疑私、防私、怕私”的思想倾向,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冷淡消极、瞻前顾后,“设高门槛”、“装玻璃门”。

有的职能部门执法观念陈旧,“官”、“管”意识严重,在如何管住、卡住上办法多,在呵护、扶持上用心少,在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上措施欠缺。

有的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缺乏责任心、主动性,衙门习气十足,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推诿、塞责等现象。

有的不讲诚信,只“承诺”不“践诺”,说了就算做了,引进来了就算交差,个别的甚至“开门招商、关门诈商”,令投资者心寒。

有的为政不廉,徇私枉法,把公权当特权,把企业当“唐僧肉”,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

上述现象虽属少数,但如同带刺的篱笆墙,隔离了党委、政府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地方信誉,给发展环境造成道道硬伤。

各级党委、政府倘不下硬功夫实现软环境大改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这,绝非危言耸听!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思想要先行。思想认识上种种障碍的破除,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能。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发展至上的理念。在“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环境就是抓吸引力、竞争力和生产力”等认识上,应形成高度一致。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平等相待的理念。非歧视待遇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以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

济,以平等的条件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用法律、政策上的平等保护形成经济上的平等竞争,各种所有制经济就能和谐共生、相互促进。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悉心服务的理念。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对非公有制企业,多支持少干预,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设卡,多协调少掣肘。

我们还需要牢固树立不拘一格的理念。提倡开动脑筋做加法,反对思想僵化做减法。只要是法律、法规无禁止性规定的事情,就要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公正的法治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规范的市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发展环境的营造,重在多管齐下、综合推进。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安全、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难掀全民创业之潮。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废、改、立,完善法律体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执法,减少行政干预,严格收费纪律,严控各类检查,严禁“吃拿卡要”;必须重拳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挠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

政策环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前提,政策不优,环境难优;政策不活,经济难活;政策有多开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会有多顺畅。我们要按照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的要求,抓紧出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消除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要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打破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在国企和外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格局,取消歧视性限制规定,破除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凡是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对国企的扶持措施,都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以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平等市场主体的地位。

舆论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激励政策,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贡献,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消顾虑、强信心,理直气壮创造财富,使全社会形成重商、亲商、爱商、惠商、护商的氛围,形成时时、处处、人人都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要有硬举措、敢于动真格,确保思想认识、领导力量、工作责任、政策措施、纪律约束“五到位”。

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不断形成改善发展环境的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出实招、见实效。

抓环境建设,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敢于、善于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亲自过问、迅速处理重要投诉,决不推诿。

环境建设涉及面广,相关部门需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各级党政领导抓、纪检监察部门查、企业和群众评、新闻媒体等监督的工作机制。要明确责任机构、责任人,使环境建设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要把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使环境建设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环境建设的好政策一经制定,就要坚决执行。要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政令统一、令行禁止,消除“肠梗阻”,取信于民、取信于商。

对破坏软环境的行为,无论涉及到哪个部门、涉及到谁,都要“谁碰谁触电”、严肃追究责任,并曝光典型案件,达到查一案、规范一线、教育一面的目的。

非一朝一夕之事,当只争朝夕而为。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路在脚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越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越需要加强环境建设,努力实现促进环境优化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无缝契合。

一个创造源泉涌流、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将使贵州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沃土、干事创业者的乐园,呈现万商云集、万众创业的繁荣图景。

我们信心百倍期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第三篇: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1、截至2012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4549户和350户,注册资金分别达到3.7亿元和12.5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6877人和1342人。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147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65户。一类行业有170家(包括批发零售、仓储邮政、食宿餐饮、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二类行业有157家(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和体育娱乐),三类行业有23家(包括采矿业)。

二、非公有制企业总体经营发展情况

从总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为增强我县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贡献税收,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活跃市场,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

三、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是非公经济规模偏小、质量有待提高。我县非公经济在现有的经济格局中还处于劣势,具体表现在:企业规模偏

小,有很大一部分非公企业才刚刚起步,在探索前进阶段,规模上不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缺少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成长性好、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二是非公经济实体自身素质偏低。我县非公企业大多数是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传统观念占主导地位,创新理念没有纳入企业管理体制,再加没有参加过各级培训,故而大部分非公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是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融资渠道狭窄,贷款困难是非公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大力营造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三是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难题。建议加强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简化贷款的抵押和担保条件。可通过政府出资担保、企业互相联保、龙头企业出资担保等多种途径成立担保公司和建立担保资金。

四是努力提升民营企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五是加快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与大专院校联合,促进专业对口人才的培养,提升经营者的管理素质和决策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企业需要的外向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第四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一)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

(二)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三)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四)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六)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

(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八)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二、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三)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四)鼓励金融服务创新。

(五)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三、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

(一)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

(二)积极开展创业服务。

(三)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

(四)加强科技创新服务。

(五)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六)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四、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五)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

五、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三)完善企业组织制度。

(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

(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六)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六、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

(一)改进监管方式。

(二)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协调。

(三)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行为。

七、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

(一)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

(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第五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2007年,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36条”)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意见》(黔府发〔2006〕14号,以下简称省“42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各项工作的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挥支柱作用,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1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非公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

2、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收76.16亿元,同比增长 38.6%,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44.35%,比上一提高6个以上百分点。其中:在全市国税收入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30.9亿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28.07%;在全市地税收入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45.26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73.4%。

3、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增就业主渠道。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新安置就业4.44万人,占当年全市城乡统筹就业人数的59.3%;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安置和灵活就业1.88万人。目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及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渠道。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0.64万人,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0.68万人,占当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的82.5%;当年转移就业的2.6万名农民工绝大多数在非公有制企业务工。

(二)非公有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实现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9.3%、36.4%和54.3%,初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非公有制经济由以前的粗放型、低层次逐步向集约型、高层次发展;发展领域由以前的以工业为主逐步向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新型服务业、信息化产业等领域拓展;非公有制工业由以前的以高耗能、低附加值为主逐步向低耗能、高附加值转变。在老干妈、益佰制药等原有优势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还涌现出同济堂制药、星力百货、新希望农业科技公司、塑力线缆等一批企业,为壮大相关产业规模、形成相关产业链奠定了基础。

(三)非公有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1.09亿元,同比增长16.29%;实现工业增加值70.03亿元,同比增长15.35%,均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非公有制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实现工业强市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非公有制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力军

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实现了“两个壮大”。一是从数量上来看,非公有制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注册户数已超过10万户,占全市企业数的比重达到92.4%。二是从发展的质量上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例如老干妈公司,2007年克服瓶盖**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业产值突破11亿元,上缴税收1.45亿元,企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同济堂制药于2007年年初成功赴美上市,并于同年成功兼并老来福药业,当年完成工业产值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7.6%;其他一部份企业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宏立城房开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星力百货2007年销售收入6.52 1 亿元,比上年增长23.9%。2007年,我市30户重点非公有制企业户均产值达到3.8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

(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党的十六大特别是2003年全市第一次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继续贯彻落实《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办法》和《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议》等一系列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扶持措施,出台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措施》(筑党发[2003]1号)和《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彰奖励办法〉的通知》(筑党办发[2003]14号)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2007年,我市继续狠抓这些鼓励扶持措施的落实,不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创业和发展环境,大大激励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解决融资难问题。2007年,我市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扶持渠道进一步拓宽,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市委[2003]1号文件精神,从全市技改资金中切块专门用于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同时加大市科学技术创新资金、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资金的倾斜力度;二是充分发挥贵阳市与国开行贷款平台的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2007年,非公有制企业获得由市经贸口安排的流动资金贴息、技改资金贴息、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资金达到4800余万元,获得开发行贷款1000万元,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金额1705万元。同时,贵阳市对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予以总量1:1的资金匹配。

3、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对外交流,积极开拓市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参加“中博会”、“中创会”、APEC等国内、国际大型会展,拓宽视野,加强对外交流;同时引进了一大批涉及新材料制造、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旅游服务等领域的非公有制企业,壮大和发展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

(六)利用“多彩贵州”两赛一会的契机,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产业

通过2006年和2007年的“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活动,积极组织推荐企业参赛,发掘出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较好市场前景的旅游商品,全市共有168件(次)作品获市级选拔赛奖项,140件(次)作品获省级评选赛奖项。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商品产业,一是按照省两赛一会组委会《贵州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了贵阳市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积极提供资金扶持,2006年以来,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拨付扶持资金200万元,为 “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发掘出的12项旅游商品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扶持。

总的来说,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总量偏小,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仍呈现“低、小、散”的特征,发展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弱,产业化水平低。三是长期以来,由于创业阶段融资困难、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政府机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素,使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三、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展望

由于2008年年初严重的雪凝灾害,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雪凝灾害中仅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直接损失就达到2.51亿元,间接损失达19.53亿元。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总体要求,200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幅要确保达到17%,力争达到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确保达到17%,力争达到19%。为实现上述目标,2008年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政策落实与法规实施,继续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贯彻落实国务院“非公36条”、省42条和市有关文件精神,修订完善《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 环境。坚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保障权益,维护公平竞争,营造发展环境,围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取得突破;加大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建立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提高服务及办事效率。

(二)继续着力推动和解决中小企业、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

落实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签订的贷款协议,发挥贵阳市借款主体平台的功能,加大对我市中小企业贷款的开发和扶持力度;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安全运行保证机制,积极探索融资渠道,逐步完善融资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制度创新,规范和扶持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担保业的风险防范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加强对担保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设立再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设立贵阳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认真贯彻《典当管理办法》,依法对全市典当行业进行监管,规范典当公司行为,增强典当公司守法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典当业对非公有制企业典当融资的功能,准确把握典当行业在社会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促进典当行业快速发展。

(三)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针对一些特殊行业的专业培训(典当、统计培训),加大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运行监控工作

加大对非公有制工业运行的监控力度,将重点监控的非公工业企业由30户扩大到50户;新增加50户服务业企业的统计与建档;摸清全市第三产业非公经济构成情况、运行特点、发展趋势,力争在非公第三产业工作中有所突破。

(五)大力推进优质企业改制上市,利用资本市场推进非公经济发展

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的要求,确保每年均有1-3户企业进入上市通道(进行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辅导、上报国家证监委待批)。

(六)继续做好“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的组织工作

编制《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继续为促进贵阳市生产旅游商品的非公有制企业、个人搭建平台,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步伐。继续挖掘,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吸引全省能工巧匠进驻贵阳,促进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人才聚集,做好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和产业集群发展工作。

下载水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一、2005年及"十五"期间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十五"期间,在国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指引下,贵阳......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初探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初探 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把建设“民营岳阳”作为加速非公经济发展的九大工程之一,加大非公......

    高陵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高陵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高陵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属西安城北近郊县,面积294平方公里,辖4镇4乡2个管委会,88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高陵县非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以县......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2005年7月14日) 2003年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现场会以后,我县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

    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济源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局的直接指导下,济源市认真......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情况的汇报 (2008年9月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人大副主任带领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联、市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一行8人,前来我县调研非公有制经济,首......

    临川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临川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中小企业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

    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济源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局的直接指导下,济源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