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时间:2019-05-14 01:4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第一篇: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一个经济小省变为经济大省,这与浙江非公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密不可分。但近几年,浙江经济相对于全国,发展速度有所滞缓,那么浙江的非公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呢?本文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和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按照《浙江省所有制经济成分测算研究》中的方法测算浙江所有制经济数据,对浙江从2004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比较分析。

一、2004年和2008年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

1.非公有制经济仍是推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测算,2008年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5825.85亿元,占GDP的73.7%,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为11829.06亿元,占GDP的55.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增加值3996.79亿元,占GDP的18.6%(见表

1、表2)。与按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测算的2004年浙江非公经济比较,2008年浙江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比2004年提高3.4个百分点,2005-2008年,按现价计算的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7.9%,比GDP年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仍是我省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2009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6916.46亿元,占GDP的73.6%,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为12875.91亿元,占GDP的56.0%,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增加值4040.55亿元,占GDP的17.6%。

表12008年浙江各种所有制经济增加值总量(亿元)

表22008年浙江国民经济各产业增加值的所有制构成(%)

2.非公有制经济在我省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3.0%,比2006年提高4.0个百分点,2009年上升为73.9%;二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2008年我省税收收入60.7%来自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税收收入所占比重比2004年提高3.9个百分点,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税收收

入所占比重更是高达69.5%;三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省外贸直接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2008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出口总值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9.1%,比2004年提高19.6个百分点,2009年为82.0%;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省投资需求的重要推动力,2008年我省民间投资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4.5%,比2004年提高1.4个百分点,2009年为53.5%。

3.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从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分布来看,在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中,其中第二产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占67.3%,占整个非公有制经济的2/3;第三产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占30.7%,占整个非公有制经济的近1/3。从行业分布来看,非公经济仍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传统行业中。2008年,以上这些行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其本行业的比重均在87%以上,且比2004年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见表3)。

表3浙江部分行业非公有制经济比重(%)

4.近几年非公有制经济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领域比重明显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我省的非公有制经济正逐步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根据经济普查资料测算,2008年,我省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其本行业的比重分别为39.5%、30.8%、38.3%、60.4%和41.1%,分别比2004年提高22.5、16.9、12.4、7.5和7.0个百分点,这些行业非公经济所占比重的提升幅度大大高于整个国民经济中非公经济所占比重的上升幅度。

5.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稳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比重一度上升较快。加入WTO之后,各行业逐渐取消外资在地域、数量和企业股权比例方面的限制,进入对外资全面开放的阶段,因而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经济得到快速增长。比如,2008年,全省金融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的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18.5%、13.8%和31.7%,分别比2004年提高14.0、8.3和4.2个百分点。同时,外资在内地的投资曾经获得了很多优惠条件,甚至得到了超国民待遇。政策因素加上外企自身在规模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使得基数较小的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个私经济,使其比重得到稳定增长。2008年,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为1182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5.1%,所占比重比2004年下降0.8个百分点;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增加值为220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6%,所占比重比2004年提高4.2个百分

点。但随着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逐步取消,一度发展较快的外商经济所占比重回落明显。2009年,我省外商投资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6.与经济较发达省市比较,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具优势。2008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7%,而江苏、上海、山东、福建、广东分别为63.2%、47.8%、52.7%、64.9%和41.1%(注:福建和广东均为民营经济),可见,我省的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仍遥遥领先。但与2004年比较,在这几个省市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最快的是江苏,其次为上海和山东,我省和福建比重上升相对较慢。

二、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条件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也在动态发展当中。发展初期的体制优势、先发优势已经带动浙江非公有制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先发优势逐渐丧失,经济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和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劣势特征日渐突出,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特别是近几年浙江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上升缓慢,停滞不前,甚至还有所下降,导致整个浙江经济的发展速度滞后于全国水平。2005-2008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现价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仅比GDP年均增长率快1.4个百分点,2009年甚至还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而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005年以前,我省的非公有制经济总体发展较快,如2000-2004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现价增加值年均增长率比GDP年均增长率快10.6个百分点。那近几年浙江非公有制经济为何发展滞缓呢?具体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浙江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体竞争力还不强。由于受市场准入和起步条件等的限制,浙江的非公有制经济仍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工业领域。2008年,在全部非公有制经济中,工业占60.3%。从工业内部行业分布看,又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008年制造业占全部非公有制经济的58.5%,占全部工业的97.5%。在制造业内部,我省的非公有制企业又主要集中于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在我国已属于高度竞争行业,而且我省生产的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比较低。同时,由于容易进入和模仿,结果造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雷同。不少企业把量多价廉作为主要的市场营销策略,出口商品中创牌的少,贴牌的多,为代理商、贸易商打工、做嫁衣的情况普遍存在。我省的非公有制企业走的还是低成本扩张的路子,靠的是廉价劳动力,这影响到浙江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少企业技术进步缓慢,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快,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力。由于缺乏持久的竞争力,发展到近几年,我省制造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滞缓。2005-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7.0%,而2000-2004年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高达59.4%,2005-2008年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要比2000-2004年整整低32.4个百分点。2009年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5.6%。

2.随着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逐步取消,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又将受到挑战。进入“十一五”时期,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的挑战,所占GDP的比重曾一度回落。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各行业逐渐取消外资在地域、数量和企业股权比例方面的限制,进入对外资全面开放的阶段,而且外资在许多方面还能得到超国民待遇,从而使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在这一时期得到快速增长。因此,直到2008年,由于此消彼长的原因,我省的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尽管上升缓慢,但还一直趋于上升趋势。但到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的外资利用水平大大下降,2009年我省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下降12.6%,而且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也正在逐步取消,导致2009年我省外商投资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最终导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3.低成本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瓶颈制约着浙江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浙江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制创新的先发优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一方面原来的先发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另一方面土地、能源、电力、人才乃至水资源等重要生产要素全线趋紧,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硬件”制约因素。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土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仅0.64亩,不到全国平均数的一半。要素价格的上升进一步加大了非公企业的生存压力。浙江非公有制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主要靠低成本来维持,这一低成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政策,二是劳工政策。由于近些年来,政府对土地的控制越来越严,征地手续更为严格,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拿到大量低成本的土地,用地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用工制度和福利保障要求的日益完善,劳动力价格却在不断提高,成熟的产业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总体处于缺少状态,都使非公有制企业难以维持原有的低成本优势,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困难。

4.融资难依然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我省的中小企业大都为非公有制经济,尽管近几年浙江各级政府部门在解决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如大力发展信用担保贷款公司,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探索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等,一些优质的非公有制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确实得到了改善,但绝大部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融资缺口。从间接融资来看,现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贷款机制要求企业有抵押、有担保和规范的财务制度等条件,而现实中的中小企业多数是租用生产场地或生产场地比较简陋、固定资产少、可抵押的资产少、财务制度不够规范等,多数中小企业不符合现行银行的贷款条件。尽管近几年各银行相继成立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出台了一些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但绝大多数仍以信用担保为放贷条件,且网点少,很少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评估作为放贷的条件。因此,多数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仍然很难从银行获取贷款。从直接融资来看, 目前主板市场主要为国企改革筹集资金服务,上市融资门槛高成本高,而能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非公有制企业数量也极为有限,非公有制经济利用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的空间十分狭小。在民间融资市场中,由于其高风险和国家实施的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政策,使较大规模的民间融资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融资难所引起的中小企业资金匮乏,仍然是影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5.浙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是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经济运行的环境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也已从实用型向完美型转变,低品位的产品将逐渐受冷遇并被淘汰出局;二是市场竞争形势更加残酷,非公有制企业不仅要面临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的竞争,还面临着国内其他地区正进一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竞争;三是市场经营秩序更加规范。随着信用浙江、生态省建设等战略目标的全面实施,对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重视环境保护以及保障就业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四是国外贸易壁垒不断翻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浙江的非公有制经济显然还没有适应这些变化。

三、浙江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面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将困难转化为动力,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继续保持优势,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的,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思路:

1.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虽然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2/3强,对浙江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必须看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对手也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们已是改制后竞争力大大增强的国有企业、国内其他省市也迅速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及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跨国公司。随着竞

争对手的变化,浙江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区域和国际竞争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制度和体制竞争。浙江唯有主动调整和完善政策、规则和制度,对非公有制企业贯彻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才能创造和维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领先一步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因此,必须在放开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激活民间投资、杜绝随意摊派、放宽出口许可、打破特权秩序、改进政府服务等方面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非公有制经济继续成长壮大的良好环境。

2.抓住机遇苦练内功,全面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综合竞争力。当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正处于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和历史机遇,打破对以前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进行企业再造。一要完善治理机制,重新安排产权制度。摆脱以家族为核心的产权安排,通过吸收新的资金、技术、管理资源来改善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机制,如通过技术入股、管理能力入股等形式,吸收优秀人才参与非公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二要树立企业品牌和信誉,以提高企业的价值和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带来融资和经营上的便利。三要适当走规模经济的发展道路,通过适当的兼并、联合等形式,做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四要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做好产品结构调整。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由于早期进入的产业层次较低,这部分产品的市场已趋于饱和或过剩。非公有制经济应利用其灵活的机制,尽快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产品在市场适销和产品档次上更加符合市场竞争的要求,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3.加快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当前非公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为此,我们要加快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为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以发挥国家商业银行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快发展村镇、社区银行,确保村镇、社区银行发展真正发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发展信用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以便在村镇、社区银行缺位的现状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四是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充分发挥浙江民营资本相对充裕的优势,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公司,为科技含量高、产品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五是积极倡导企业诚信经营,规范财务制度,小企业要长期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诚信经营、规范财务制度是基础。

4.继续发挥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对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资经济超国民待遇的终结,我们如何充分利用好外资对发展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战略需要,新阶段我们利用外资的总体思路可以归结为:兼顾利用外资的规模与效益,消除国内发展与利用外资过程中的不协调现象;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推进新阶段的外资引进和对外开放,实施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互利共赢。具体来看,一是完善投资环境。我们要抓住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创造条件让世界技术含量高的跨国公司到我省来投资和研发,并建立国际中高端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二是深化体制改革。一方面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齐头并进,一切允许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的领域应同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同时要加快对国内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三是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方式,大力提高国内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四是引进竞争机制。既要通过引进外资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又要充分考虑外商投资企业的利益。

5.加快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用工制度改革。目前,对我省的许多非公有制企业来说,“用工荒”就像断电、停水、缺原材料一样严峻;但另一方面,“就业难”也在不断上演。我国劳动力既“过剩”又“匮乏”,余量和亏空都如此之大,在人类工业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如何实现“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汇合,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解决得好对于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再上新台阶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余心声:论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前不久,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大力推进我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强调环境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营造良好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是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准确把握我省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对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环境立省”战略的具体落实,是站在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高度,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的明确要求。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精神上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当今,区域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发展环境,已成为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生产要素是流动的。哪里发展环境好,“梧桐树”长势喜人,哪里就对各种资源吸引力强,就能聚集更多资本、技术、人才,就会持续“有凤来仪”,迎来“百鸟争鸣”。

可以说,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环境则起着催化剂作用。环境越好,发展越快;反之,则越慢。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决定发展;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

只有明媚的阳光才能哺育争奇斗艳的百花,只有宽松的氛围才能催生卓尔不群的思想。同样,只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贵州高原涌流,让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勃勃的活力。

发展环境,是影响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

硬环境,是区位、是交通、是能源、是资源、是生态„„是影响发展的一切外部物质条件;软环境,是政策、是服务、是效率、是公正、是秩序„„是影响发展的所有人文社会因素。

硬环境与软环境,本身也同为发展的内容。硬环境是发展的基础,软环境是发展的关键。当硬环境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软环境之优劣,就会对经济发展进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样的硬环境,匹配不同的软环境,综合环境质量便相迥异。谁能营造更好的软环境,谁的硬环境就能加快改善,优势就能得到更充分发挥。软环境不尽如人意,硬环境建设就会受到拖累,硬环境优势就会被打折扣。

在硬环境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软环境尤显重要。硬件不足软件补。我们在以后来居上的态势,超常规地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同时,更应重视软环境建设。

实践一再证明,公有制经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关系国家安全,非公有制经济关系民众生计、关系和谐社会的建立,是发展的生力军。二者比翼齐飞、双轮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势不可挡、一路笑傲。

放眼神州,一个普遍现象是:举凡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人民生活相对富裕的地区,几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比较活跃、非公有制经济占当地生产总值比重较高的地区。

毋庸置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我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大发展;不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就难以做大做强全省经济;只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加快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与公有制经济相比,非公有制经济更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经济,兴衰皆在于环境。环境对非公有制经济,就像阳光对生命体一样宝贵。

扎扎实实改善环境、提升竞争力,从而赢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机,上海、深圳、苏州„„中国经济版图上一颗颗璀璨明珠,莫不因此放射夺目光芒。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一瓶小小贵州辣椒酱的辉煌,折射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由小逐渐变大、由弱逐渐走强的历程。

这一历程,与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也更印证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从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创建“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试验区”,率先大胆探索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到90年代省委、省政府推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五不限”政策;从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我省经济的突破口”,到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出台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从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生态立省”战略,进而提升为“环境立省”战略,我省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发展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思路更为清晰,措施日益有力。

——改善硬环境

我省紧抓各种机遇,强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跨越发展,水利建设高歌猛进。随着以贵阳为中心,连接全省各市(州、地)、周边省会城市和全国主要经济区的快速通道加快形成,我省将再次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硬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

——优化软环境

全省上下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法制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成效明显。“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及“四在农家”、“整脏治乱”、“满意在贵州”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使贵州的文化影响力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多彩贵州”、“生态贵州”、“信用贵州”„„日渐成为人们对贵州的新认知。

“有一点阳光就会灿烂,有一点土壤就会发芽”。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造就了老干妈、神奇、百灵、益佰、同济堂、华城科技等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非公有制企业。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我省竞争性行业主力军,壮大了全省经济总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推动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营造环境,我们已经尝到“甜头”。

纵比的成绩,不能遮蔽我省与全国其他省份,特别是与发达省份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2008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4%,而云南为38.5%,陕西为47%,四川为51.3%,江西为53%,湖南为56%,重庆为57%,全国平均为65%,沿海发达省份则普遍在80%以上。

数据的对比,引人深省,催人奋进,昭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营造,尚大有可为,须奋力而为。我省深处内陆,山岭纵横,过去长时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经济发展滞后,财力薄弱,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欠账不少。硬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尤显突出。主要表现为:

有的职能部门存在“疑私、防私、怕私”的思想倾向,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冷淡消极、瞻前顾后,“设高门槛”、“装玻璃门”。

有的职能部门执法观念陈旧,“官”、“管”意识严重,在如何管住、卡住上办法多,在呵护、扶持上用心少,在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上措施欠缺。

有的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缺乏责任心、主动性,衙门习气十足,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推诿、塞责等现象。

有的不讲诚信,只“承诺”不“践诺”,说了就算做了,引进来了就算交差,个别的甚至“开门招商、关门诈商”,令投资者心寒。

有的为政不廉,徇私枉法,把公权当特权,把企业当“唐僧肉”,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

上述现象虽属少数,但如同带刺的篱笆墙,隔离了党委、政府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地方信誉,给发展环境造成道道硬伤。

各级党委、政府倘不下硬功夫实现软环境大改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这,绝非危言耸听!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思想要先行。思想认识上种种障碍的破除,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能。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发展至上的理念。在“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环境就是抓吸引力、竞争力和生产力”等认识上,应形成高度一致。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平等相待的理念。非歧视待遇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以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

济,以平等的条件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用法律、政策上的平等保护形成经济上的平等竞争,各种所有制经济就能和谐共生、相互促进。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悉心服务的理念。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对非公有制企业,多支持少干预,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设卡,多协调少掣肘。

我们还需要牢固树立不拘一格的理念。提倡开动脑筋做加法,反对思想僵化做减法。只要是法律、法规无禁止性规定的事情,就要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公正的法治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规范的市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发展环境的营造,重在多管齐下、综合推进。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安全、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难掀全民创业之潮。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废、改、立,完善法律体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执法,减少行政干预,严格收费纪律,严控各类检查,严禁“吃拿卡要”;必须重拳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挠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

政策环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前提,政策不优,环境难优;政策不活,经济难活;政策有多开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会有多顺畅。我们要按照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的要求,抓紧出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消除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要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打破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在国企和外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格局,取消歧视性限制规定,破除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凡是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对国企的扶持措施,都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以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平等市场主体的地位。

舆论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激励政策,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贡献,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消顾虑、强信心,理直气壮创造财富,使全社会形成重商、亲商、爱商、惠商、护商的氛围,形成时时、处处、人人都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要有硬举措、敢于动真格,确保思想认识、领导力量、工作责任、政策措施、纪律约束“五到位”。

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不断形成改善发展环境的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出实招、见实效。

抓环境建设,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敢于、善于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亲自过问、迅速处理重要投诉,决不推诿。

环境建设涉及面广,相关部门需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各级党政领导抓、纪检监察部门查、企业和群众评、新闻媒体等监督的工作机制。要明确责任机构、责任人,使环境建设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要把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使环境建设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环境建设的好政策一经制定,就要坚决执行。要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政令统一、令行禁止,消除“肠梗阻”,取信于民、取信于商。

对破坏软环境的行为,无论涉及到哪个部门、涉及到谁,都要“谁碰谁触电”、严肃追究责任,并曝光典型案件,达到查一案、规范一线、教育一面的目的。

非一朝一夕之事,当只争朝夕而为。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路在脚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越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越需要加强环境建设,努力实现促进环境优化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无缝契合。

一个创造源泉涌流、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将使贵州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沃土、干事创业者的乐园,呈现万商云集、万众创业的繁荣图景。

我们信心百倍期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第三篇: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1、截至2012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4549户和350户,注册资金分别达到3.7亿元和12.5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6877人和1342人。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147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65户。一类行业有170家(包括批发零售、仓储邮政、食宿餐饮、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二类行业有157家(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和体育娱乐),三类行业有23家(包括采矿业)。

二、非公有制企业总体经营发展情况

从总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为增强我县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贡献税收,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活跃市场,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

三、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是非公经济规模偏小、质量有待提高。我县非公经济在现有的经济格局中还处于劣势,具体表现在:企业规模偏

小,有很大一部分非公企业才刚刚起步,在探索前进阶段,规模上不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缺少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成长性好、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二是非公经济实体自身素质偏低。我县非公企业大多数是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传统观念占主导地位,创新理念没有纳入企业管理体制,再加没有参加过各级培训,故而大部分非公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是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融资渠道狭窄,贷款困难是非公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大力营造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三是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难题。建议加强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简化贷款的抵押和担保条件。可通过政府出资担保、企业互相联保、龙头企业出资担保等多种途径成立担保公司和建立担保资金。

四是努力提升民营企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五是加快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与大专院校联合,促进专业对口人才的培养,提升经营者的管理素质和决策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企业需要的外向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第四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一)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

(二)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三)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四)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六)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

(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八)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二、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三)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四)鼓励金融服务创新。

(五)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三、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

(一)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

(二)积极开展创业服务。

(三)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

(四)加强科技创新服务。

(五)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六)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四、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五)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

五、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三)完善企业组织制度。

(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

(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六)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六、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

(一)改进监管方式。

(二)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协调。

(三)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行为。

七、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

(一)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

(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第五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2007年,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36条”)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意见》(黔府发〔2006〕14号,以下简称省“42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各项工作的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挥支柱作用,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1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非公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

2、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收76.16亿元,同比增长 38.6%,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44.35%,比上一提高6个以上百分点。其中:在全市国税收入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30.9亿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28.07%;在全市地税收入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45.26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73.4%。

3、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增就业主渠道。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新安置就业4.44万人,占当年全市城乡统筹就业人数的59.3%;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安置和灵活就业1.88万人。目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及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渠道。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0.64万人,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0.68万人,占当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的82.5%;当年转移就业的2.6万名农民工绝大多数在非公有制企业务工。

(二)非公有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实现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9.3%、36.4%和54.3%,初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非公有制经济由以前的粗放型、低层次逐步向集约型、高层次发展;发展领域由以前的以工业为主逐步向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新型服务业、信息化产业等领域拓展;非公有制工业由以前的以高耗能、低附加值为主逐步向低耗能、高附加值转变。在老干妈、益佰制药等原有优势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还涌现出同济堂制药、星力百货、新希望农业科技公司、塑力线缆等一批企业,为壮大相关产业规模、形成相关产业链奠定了基础。

(三)非公有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1.09亿元,同比增长16.29%;实现工业增加值70.03亿元,同比增长15.35%,均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非公有制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实现工业强市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非公有制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力军

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实现了“两个壮大”。一是从数量上来看,非公有制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注册户数已超过10万户,占全市企业数的比重达到92.4%。二是从发展的质量上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例如老干妈公司,2007年克服瓶盖**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业产值突破11亿元,上缴税收1.45亿元,企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同济堂制药于2007年年初成功赴美上市,并于同年成功兼并老来福药业,当年完成工业产值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7.6%;其他一部份企业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宏立城房开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星力百货2007年销售收入6.52 1 亿元,比上年增长23.9%。2007年,我市30户重点非公有制企业户均产值达到3.8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

(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党的十六大特别是2003年全市第一次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继续贯彻落实《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办法》和《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议》等一系列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扶持措施,出台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措施》(筑党发[2003]1号)和《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彰奖励办法〉的通知》(筑党办发[2003]14号)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2007年,我市继续狠抓这些鼓励扶持措施的落实,不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创业和发展环境,大大激励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解决融资难问题。2007年,我市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扶持渠道进一步拓宽,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市委[2003]1号文件精神,从全市技改资金中切块专门用于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同时加大市科学技术创新资金、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资金的倾斜力度;二是充分发挥贵阳市与国开行贷款平台的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2007年,非公有制企业获得由市经贸口安排的流动资金贴息、技改资金贴息、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资金达到4800余万元,获得开发行贷款1000万元,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金额1705万元。同时,贵阳市对获得省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予以总量1:1的资金匹配。

3、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对外交流,积极开拓市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参加“中博会”、“中创会”、APEC等国内、国际大型会展,拓宽视野,加强对外交流;同时引进了一大批涉及新材料制造、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旅游服务等领域的非公有制企业,壮大和发展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

(六)利用“多彩贵州”两赛一会的契机,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产业

通过2006年和2007年的“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活动,积极组织推荐企业参赛,发掘出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较好市场前景的旅游商品,全市共有168件(次)作品获市级选拔赛奖项,140件(次)作品获省级评选赛奖项。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商品产业,一是按照省两赛一会组委会《贵州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了贵阳市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积极提供资金扶持,2006年以来,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拨付扶持资金200万元,为 “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发掘出的12项旅游商品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扶持。

总的来说,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总量偏小,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仍呈现“低、小、散”的特征,发展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弱,产业化水平低。三是长期以来,由于创业阶段融资困难、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政府机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素,使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三、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展望

由于2008年年初严重的雪凝灾害,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雪凝灾害中仅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直接损失就达到2.51亿元,间接损失达19.53亿元。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总体要求,200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幅要确保达到17%,力争达到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确保达到17%,力争达到19%。为实现上述目标,2008年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政策落实与法规实施,继续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贯彻落实国务院“非公36条”、省42条和市有关文件精神,修订完善《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 环境。坚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保障权益,维护公平竞争,营造发展环境,围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我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取得突破;加大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建立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提高服务及办事效率。

(二)继续着力推动和解决中小企业、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

落实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签订的贷款协议,发挥贵阳市借款主体平台的功能,加大对我市中小企业贷款的开发和扶持力度;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安全运行保证机制,积极探索融资渠道,逐步完善融资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制度创新,规范和扶持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担保业的风险防范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加强对担保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设立再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设立贵阳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认真贯彻《典当管理办法》,依法对全市典当行业进行监管,规范典当公司行为,增强典当公司守法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典当业对非公有制企业典当融资的功能,准确把握典当行业在社会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促进典当行业快速发展。

(三)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针对一些特殊行业的专业培训(典当、统计培训),加大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运行监控工作

加大对非公有制工业运行的监控力度,将重点监控的非公工业企业由30户扩大到50户;新增加50户服务业企业的统计与建档;摸清全市第三产业非公经济构成情况、运行特点、发展趋势,力争在非公第三产业工作中有所突破。

(五)大力推进优质企业改制上市,利用资本市场推进非公经济发展

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的要求,确保每年均有1-3户企业进入上市通道(进行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辅导、上报国家证监委待批)。

(六)继续做好“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的组织工作

编制《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继续为促进贵阳市生产旅游商品的非公有制企业、个人搭建平台,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步伐。继续挖掘,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吸引全省能工巧匠进驻贵阳,促进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人才聚集,做好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和产业集群发展工作。

下载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一、2005年及"十五"期间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十五"期间,在国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指引下,贵阳......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初探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初探 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把建设“民营岳阳”作为加速非公经济发展的九大工程之一,加大非公......

    高陵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高陵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高陵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属西安城北近郊县,面积294平方公里,辖4镇4乡2个管委会,88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高陵县非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以县......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2005年7月14日) 2003年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现场会以后,我县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

    加快XX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陆续出台,XX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占XX市GDp46%左右,在XX市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总体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缺......

    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济源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局的直接指导下,济源市认真......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情况的汇报 (2008年9月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人大副主任带领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联、市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一行8人,前来我县调研非公有制经济,首......

    临川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临川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中小企业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