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时间:2019-05-12 12:2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第一篇:浅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浅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受托者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止错误、杜绝舞弊以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形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必然会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计算机会计

一、企业实施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便捷高效,使企业内部控制在新的环境下不落后于形势,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很重要。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

(1)企业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

电子计算机不仅具有高速、稳定、方便、快捷的特点,还有很强的逻辑判断和逻辑分析能力,这样就使得内部控制形式在两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手工会计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会计账务的集中处理,使会计部门一些传统的人工控制措施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等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的内部控制,如用友u8,速达3000、5000及金蝶软件的试算平衡、对账等;另一方面手工会计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直接改为由计算机内部自动控制,如余额和发生额的平衡检查。

(2)企业内部控制范围的变化

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使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还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等的岗位责任制度等。(3)企业内部控制对象的变化

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对象、工作情况、信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等。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随着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在发生时,有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

(4)存储介质的变化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它们以手工的纸质形式形成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证据原件,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则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这也是传统纸质原件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电算化系统下原来纸质的会计数据被直接记录于磁盘或光盘上,是肉眼不可见,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由于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以作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出哪一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在计算机中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带来的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日趋普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电算化系统的不足,这些无疑提高了企业间或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沟通率,使企业在现代竞争中占据时间上的优势,但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新的要求。第一,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安全措施已不适用。第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第三,计算机病毒的猖獗也为互联网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网络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先进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实现会计电算本化后,许多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长期积累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方式已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这就迫使我们必须针对会计工作的新变化、新情况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构建

会计电算化后,控制方式是人机结合,以计算机控制为主,控制的要求更加

严格,控制的内容更为扩大。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

1.组织控制

根据企业的规模及会计软件的核算功能,设立软件操作员、电算主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这些岗位可以一人多岗,也可以一岗多人,但必须作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软件开发与软件操作、数据维护管理操作与电算审核、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系统操作与系统档案管理等,系统管理员给职务不相容的岗位不同的操作权限,通过建立健全各岗位之间的内控制度,使不同岗位、不同职务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从而达到防止会计电算化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目的。

2.硬件控制

硬件控制也称为工作环境控制,是系统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作为软件依托的硬件设备,其性能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处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系统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软件控制

在采用会计软件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查看该软件是否具有容错和纠错能力,确定软件的合格、合规。另外,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软件进行修改,会计电算化系统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也会出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因此,要建立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要注意的是,电算化系统操作员不能与会计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打印后存档。

4.数据控制

数据控制主要是指对数据的安全控制,数据的安全与否关系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数据控制的目标是要作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损毁、不

泄露、不被非法侵入。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等。

5.网络的安全控制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地发展,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

6、加强档案控制

档案资料是会计信息的根本性凭据,也是校验电算化会计信息的最原始、最可靠的资料,因此,作好会计档案工作是加强内部控制的手段之一。一要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制定单位内部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分别存储于纸质和磁性介质上,对此必须进行分类保管,其中纸质会计档案,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应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保管期限为15年或永久保存。磁性介质会计档案应以只读方式保管并做双份备

份,并尽量采用光盘存储且分别存放;二要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密措施。三是应当设置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岗位。各单位在设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时,应设专职或兼职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会计电算化档案一般不得外借,因恢复历史数据借用时,要经单位财务负责人批准,办理相关的借阅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记录,在恢复历史数据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内容进行非法删除和修改,归还时还应认真检查病毒,防止病毒感染。因工作岗位调整而更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员时,要办理移交手续并编制电算化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四是要重视改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环境。

7、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一是要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公司控制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二是要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三是要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四是要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8、加强对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的培养

近年来,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缺乏成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影响的瓶颈。为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处理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用,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本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熟悉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企业通过会计内部控制活动,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红,贾英:《试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对策》,《商业研究》 ,2001第七期.[2] 郝竹梅:《浅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管理观察》2010第22期

[3] 江红霞:《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浅析》,《中国科技纵横》2010第19期

第二篇:浅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

浅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受托者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止错误、杜绝舞弊以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形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必然会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

(一)企业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

电子计算机不仅具有高速、稳定、方便、快捷的特点,还有很强的逻辑判断和逻辑分析能力,这样就使得内部控制形式在两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手工会计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会计账务的集中处理,使会计部门一些传统的人工控制措施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等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的内部控制,如用友u8的试算平衡、对账等;另一方面手工会计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直接改为由计算机内部自动控制,如余额和发生额的平衡检查。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更多的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因此,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内部控制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和程序共同控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范围的变化

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使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还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等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三)企业内部控制对象的变化

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对象、工作情况、信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等。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随着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在发生时,有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

(四)存储介质的变化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它们以手工的纸质形式形成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证据原件,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则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这也是传统纸质原件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电算化系统下原来纸质的会计数据被直接记录于磁盘或光盘上,是肉眼不可见,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由于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以作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出哪一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在计算机中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五)网络化带来的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日趋普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电算化系统的不足,这些无疑提高了企业间或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沟通率,使企业在现代竞争中占据时间上的优势,但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新的要求。第一,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安全措施已不适用。第二,由于互联网的开

放特性,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第三,计算机病毒的猖獗也为互联网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网络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先进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许多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长期积累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方式已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这就迫使我们必须针对会计工作的新变化、新情况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构建

会计电算化后,控制方式是人机结合,以计算机控制为主,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控制的内容更为扩大。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

1.组织控制

根据企业的规模及会计软件的核算功能,设立软件操作员、电算主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这些岗位可以一人多岗,也可以一岗多人,但必须作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软件开发与软件操作、数据维护管理操作与电算审核、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系统操作与系统档案管理等,系统管理员给职务不相容的岗位不同的操作权限,通过建立健全各岗位之间的内控制度,使不同岗位、不同职务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从而达到防止会计电算化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目的。

2.硬件控制

硬件控制也称为工作环境控制,是系统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作为软件依托的硬件设备,其性能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处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系统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软件控制

在采用会计软件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查看该软件是否具有容错和纠错能力,确定软件的合格、合规。另外,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软件进行修改,会计电算化系统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也会出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因此,要建立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要注意的是,电算化系统操作员不能参与会计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打印后存档。

4.数据控制

数据控制主要是指对数据的安全控制,数据的安全与否关系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数据控制的目标是要作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损毁、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等。

5.网络的安全控制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地发展,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

(1)周界控制

它是通过对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的安全性目的。它是预防一切实行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①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明确企业内部网络的边界,防止“黑客”通过网络进入系统;②建立防火墙,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

(2)访问控制

访问包括文件传递、电子邮件、网上会计信息查询等,由于互连网络系统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系统,对社会大众的网上行为实际上是不可控的。因此,企业应在网络会计系统外部访问区域内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外部网络的访问控制主要有:①在网络会计系统中设置多重口令,对用户的登陆名和口令的合法性进行检查;②合理设置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③对网络进行实时监视,找出并解决网络上的安全问题;④审计与跟踪,包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网络故障、系统记账等方面的记录和

分析。

(3)数据通讯控制

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4)防病毒控制

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可以采取如下控制措施:①对不需要本地硬盘和软盘的工作站,尽量采用无盘工作站;②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③在网络服务上采用防病毒卡或芯片等硬件;④财务软件可挂接或捆绑第三方反病毒软件,加强软件自身的防病毒能力;⑤对外来软件和传

输的数据必须经过病毒检查;⑥及时升级本系统的防病毒产品。

(二)加强应用程序控制

1.输入控制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输出质量,主要取决于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在输入控制中应坚持以计算机程序控制为主,原则上尽量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

2.数据处理控制

是指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内部数据处理活动(数据验证、计算、比较、合并、排序、文件更新和维护、访问、纠错等等)进行的控制。处理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主要有处理的流程控制、数据修改控制、数据有效性检验和程序化处理有效

性检验。

3.输出控制

会计信息的输出包括查询、打印和向软盘输出等形式。内容涉及各种会计报表、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输出控制最重要的目标是保证各种输出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输出控制主要包括:输出数据的正确性控制和输出权限控制。

(三)加强档案控制

档案资料是会计信息的根本性凭据,也是校验电算化会计信息的最原始、最可靠的资料,因此,作好会计档案工作是加强内部控制的手段之一。一要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制定单位内部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分别存储于纸质和磁性介质上,对此必须进行分类保管,其中纸质会计档案,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应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保管期限为15年或永久保存。磁性介质会计档案应以只读方式保管并做双份备份,并尽量采用光盘存储且分别存放;二要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密措施。三是应当设置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岗位。各单位在设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时,应设专职或兼职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会计电算化档案一般不得外借,因恢复历史数据借用时,要经单位财务负责人批准,办理相关的借阅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记录,在恢复历史数据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内容进行非法删除和修改,归还时还应认真检查病毒,防止病毒感染。因工作岗位调整而更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员时,要办理移交手

续并编制电算化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四是要重视改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环境。

(四)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一是要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公司控制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二是要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三是要监督数据

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四是要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的培养

近年来,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缺乏成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影响的瓶颈。为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处理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用,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熟悉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企业通过会计内部控制活

动,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文章就如何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企业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性。

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2 严格控制操作人员的权限。

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加大出现错误的风险。

2.3 要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

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如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操作管理等。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操作程序控制制度化。

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主要指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其内容主要包括:

(1)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2)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

(3)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4)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5)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

当然,这些制度还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内部控制的目标尽管越来越呈现多元化,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可靠性,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确保财产安全完整;其二是效益性,就是致力于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前一个层次是基础和前提,后一个层次是提高和进步。这样,预算管理就应运而生,成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预算是用资金的形式把那种旨在达成企业预期目标的营业计划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预算管理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等一系列具有顺序的环节组成。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想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就需要实行全面预算体系,推行预算管理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2 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会计核算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原有会计机构必须做相应调整,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修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工作岗位。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等。

不相容职责的恰当分离可以为避免单独一人从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但是,合伙即可避开这类控制,况且控制措施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关键还要取决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行动。因此,在考察对发生故意错弊行为的意图进行控制的策略方面,可以考虑增加施行这种行为的难度,增加被逮住或结果失败的可能性,并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惩罚力度。实施这一策略的两种有代表性的方法就是实行职责轮流制和内部审计制度。除部分组织程序有特别规定以及不能实行职责轮流制的岗位外,员工应该轮换工作。

3.3 加强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控制,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

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保护程序和数据的安全,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入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

网络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针对这些方面,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U盘专用及防病毒感染,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性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

保密。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确保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

3.4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

企业已有的控制措施一般都是为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的,因此会对不正常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控制的能力。企业处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这就会导致原有的控制程序对新增的内容失去控制作用,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和不合规行为。应建立一种例行过程的反馈机制,监督控制的功能。

此外,控制所寻求的保证水平有必要根据其成本而定,一般来说,控制程序的成本不能超过风险或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当避免损失的努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时,商业保险是免遭过大损失或者是可能性小的发生不频繁损失的最好方式。购买承保保险总额大小取决于管理者偏好以及企业能够承受系统风险所引起损失的大小。保险并不针对普通操作上的薄弱点,但是,它能保护系统因破坏者、自然灾害、盗窃文件者、盗用者、能接近系统的员工以及因失去文件、软硬件或数据中断所引起的收入损失。

参考文献

[1]朱荣恩 内部控制评价[M].时代出版社,2002.[2]李凤鸣《内部控制设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3]庄明来 会计电算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4]付得一 会计信息系统[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第四篇:基于责任会计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基于责任会计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摘要]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不同的责任部门体现的责任会计情况会有区别。简述责任会计的概念,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风险评估因素,分析企业会计风险的协调机制和风险的预防机制。完善以责任会计为基础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关键词]内部控制;责任会计;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9-036-02

企业内部控制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探讨适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内部控制程序,保障企业运营管理在优良的控制环境下实现企业整体发展的安全性,防范企业的风险及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为企业内部经营风险评估提供支撑,也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信息沟通提高便利,有效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在内部控制监督下,能够有效的防范市场风险,完善企业的不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及要素

(一)责任会计的概念

责任会计是指企业内部的部门责任中心作为会计主体,从责任中心所属的财务运营为对象,对部门责任中心实施控制及考核的会计制度。责任会计源于国外现代管理会计制度,是国外企业集团从公司治理机构将大规模的部门进行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会计。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第五条明确规定对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的诸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控制环境包括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方而,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企业依据控制环境及其经营的情况实施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从风险评估的结果实施某些措施,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对企业的整个内部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二、基于责任会计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一)控制环境要素分析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影响内部控制的整体结构,决定着内部控制系统的其他要素。控制环境内容是多方而的,对内部控制结构影响明显的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规模、采用的管理方式、会计系统的形态以及企业管理者的水平结构。基于这些因素的相互制约与促进。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多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规模逐渐向多种产品线或多业务的集团式企业、跨国公司发展。中国企业采取分权式管理已成为趋势,这样责任会计作为最适合分权式管理企业的会计体系,也就成为与现代企业的控制环境紧密的会计系统。

责任会计的主要特征是独立责任中心的划分。从责任会计体系所控制环境来看,内部控制应该设置两个层而,一是以单个责任中心为整体,主要是对责任中心内经营活动的有效运行进行监控;二是建立在各责任中心之上,以企业为整体,主要对各责任中心之间的行为以及高层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具有优势有两个方而:第一,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复杂程度逐渐减弱,提高企业对风险的应变能力。该优势的实现是建立在独立的责任中心的设立基础上的,责任中心的划分使企业核算体系扁平化、简单化,使内部控制体系的高度降低,还可以使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外部变化和内部的风险有较快的反应。第二,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来讲,基于不同部门责任中心具有独立性,假如在运营中出现错误、舞弊行为发生或体系上存在缺陷,所造成的影响也只是个别或部分责任中心,而不会对企业的全部生产运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风险评估要素分析

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是在由许多不确定风险构成的市场中完成的,而市场中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往往高风险带来高收益,以此企业而对风险是难以回避的,这也促使风险评估成为内部控制的必经程序。从理论上来说,有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融合的。Blackburn就持这种观点;在特恩布尔报告中认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近乎等同的概念。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于企业对不断变化的风险性质和程度的综合评价。这限定了内部控制实施企业应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而不是减少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目标,全而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由此可见风险评估的前提是建立不同层次但具有内部一致性的目标。这恰好与责任会计体系结构是相符的。在前文中提及的两层内部控制结构中,第一层责任中心的内部控制目标是以第二层企业总体目标为基础,根据自身的特点、外部环境制定的。这保证了各责任中心之间、两个内部控制层次之间在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

(三)风险的协调机制和风险的预防机制

责任会计内部控制中对风险评估的作用是有限的,往往体现在将企业的风险以受托责任方式细化分解;另一方而,在内部控制中,责任会计体系中的内部转移价格和内部银行理论为风险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内部转移(上接第36页)价格的制定遵循内部虚拟交易、参与外部市场循环、目标一致等原则,这就决定了内部转移价格不仅成为企业对内部产品转移调整的杠杆,还是责任中心能够与企业外部风险相联系的纽带,特别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更能准确反映市场风险的影响。内部转移价格对企业风险评估可以起辅助作用,例如在某个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而临风险时,在风险评估的作用下,通过对内部转移价格的调控可达到分担、减轻甚至是消除风险的效果。内部银行是内部结算中心的发展和延伸,其特点是在传统结算功能基础上的内部资金再分配功能。在整个过程中,内部银行必须审核项目的风险性,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利率变动等金融风险。而对于投资中心而言,通过内部银行使没有需求的富余资本转入投资中心进行投资。这一投资过程受内部转移价格的影响,使投资的风险得到反馈,促进风险评估的有效实施,从而达到管理和控制风险的目标。

(四)以责任会计为基础的内部控制运行

责任中心为整体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三个方而的条件为基础:有效划分的责任中心、确认的已知问题、完善的相关制度。这三个方而决定内部控制的效果。在该内部控制中,内部控制的形式是以责任中心成员间相互监督为主、上层直接管理者监督为辅。责任会计在本层内部控制中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核算成本和收益,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是核心任务,以分解的指标实现重奖重罚的利益机制。该内部控制的实现包括五部分工作。一是明确责任中心的每个成员的责任和权利,对成员明确考核以责任中心为对象而非对个人,目的是要每名成员明白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促使成员间的监督,并保证成员有向上反映问题的渠道。二是对流程中每一步骤有针对性地确立操作规程,操作必须严格执行规程,同时规定员工对规程进行合理创新由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应进行奖励。三是会计核算须同时设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由财务会计负责日常账务处理,管理会计负责对流程中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的处理以及编制上报责任报告。四是在流程运作的过程中进行定期的互查,不定期的由直接管理部门进行测试,在互查和测试过程中所发现的风险必须要及时处理。五是流程负责人对管理会计的报告必须重视,对责任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负有判断、报告的义务,负责人应保证发现责任报告反映出规程中的漏洞或潜在风险时,能够对其程度进行符合本流程状况的判断,并必须将发现问题和自己的判断结果上报上级管理者并备案,由上层管理者完成相关问题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田超,干胜道.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49)

[3]宋立,内部控制与责任会计[J]交通财会,2003(6).[4]王瑞华,姚晓慧.责任快于内部控制的融合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10)

[5]马焱.谈中国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构建[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6(7)

第五篇:浅议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

浅议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

——作者:刘迎春指导老师:马英娟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使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新问题,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企业在手工条件下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新的环境下落后于形势。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广义上会计电算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有关的所有工作。狭义上会计电算化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查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成会计信息的处理,判断和分析的过程。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课靠,管理贯彻方针,提高经济效率,以职责分工为基础所设计实施的对企业内部各种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制约和协调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的实施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内部控制又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须建立、健全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适应的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的发展。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仅就会计电算化工作涉及的内部控制进行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一些变化

1.会计业务处理的内容和方式的变化

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处理财会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环境和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财会部门人员的构成从原来的财会专业人员,转变为由财会专业人员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维护员等构成。随着电子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工作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可以在终端机上瞬间完成,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财会业务,可由其他有关人员在终端机上完成;由几个部门按原规定的步骤才能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以由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2.会计信息载体的变化

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后,财会业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及报表的生成方式、财会信息的储存方式及载体也与传统的方式不同。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某些经济业务交易发生时,有关信息由经办人员通过计算机直接操作、计算机自动记录,手工操作财会业务时期使用的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具备的各种凭证、单据有些被部分取消,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一些工作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改为以磁、光介质为媒体进行存储,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控制的重点应有所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为主,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 1

程序相一致。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内容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一般控。

一般控制包括人员控制、档案管理和设备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可以分为输入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非常快,如果输入的数据不准确,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对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是否有明确的规定;是否建立了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因此,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通讯控制和数据重组控制等。

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调用、更新或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必要的标号。

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由于计算机财务处理系统的使用,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工作岗位除原来的基本会计岗位外,需要增设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要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因此,要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

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其涉及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复杂。

2.计算机的使用加大了防止舞弊、预防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延伸,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数据被直接存储在磁盘上,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 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更大,因此,在电算化系统下,对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困难更大,意义更大。

3.原始数据操作准确性问题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计算机对输入的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所有的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原始数据输入一旦发生错误,计算机就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后续的计算工作,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4.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1)软件方面。企业会计数据是商业机密,必须保密。但软件公司先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防止盗版,而对用户会计数据保密性、安全性涉及不多。(2)硬件方面。计算机设备配备不全,质量不高,从而影响到会计软件的正常运用。磁性介质本身易受环境影响,会计数据存在意外丢失或损坏的可能。(3)网络安全。主要表现在:①互联网所依托的INTERNET/INTRA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被黑客拦截侦听、窃取口令、假冒。②网络病毒已变成某些人非法牟利的工具,并呈现产业化、强盗化趋势,导致病毒数量激增,因而网络安全正面临极大的威胁。(4).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密码管理不严格、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检查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四、解决会计电算化出现的内部控制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职责分工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功能和知识的相对集中,必须加强相应的职责分工控制。职责分工控制。职责分工控制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和关键岗位轮换控制。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可以对各类人员进行分工, 设立各个职责不相容的电脑操作岗位, 明确岗位职责和操作权限, 使每个操作人员只能在自己的操作权限范围内进行工作, 使不相容岗位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正常顺利地工作, 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安全、准确、可靠, 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2.加强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在法律上未规定为偷窃行为,因此就无法对下载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去约束。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

3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系统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的安全,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措施如下:(1)计算机主机房应具备防火、防水、防潮、防盗、恒温等条件。(2)硬件设备必须保证质量,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应采用双系统备份。(3)照明的供电线路应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配置UPS不间断电源。(4)电算化系统局域网与互联网必须进行物理隔离,安装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移动存储盘必须先经杀毒处理才能在本局域网的计算机上使用。(5)会计软件的选用要经过充分调研,要分析研究各会计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兼容性和可扩展(6)对每天的业务数据进行双重备份,即将数据备份在不同的硬盘中,并异地存放,以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数据的丢失。性,使各业务系统成为基于同一种操作系统平台的大系统。(7)对用户进行权限和密码设置。

4.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管理制度

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管理制度, 加强程序操作控制, 有利于加强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操作管理制度从内容上看, 一般包括以下各项:(1)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权限。(2)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财务软件系统进行操作;(3)维修人员不得独自操作系统;(4)建立系统日志, 使用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每个会计操作人员的机号、登录日期及时间、所做的操作等情况, 并经常查看日志, 检查有无异常情况, 监督系统运行情况。

5.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包括打印输出的各种凭证、报表、账簿、存储会计数据存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

档案管理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一般包括:(1)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2)采取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做好防消磁、放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3)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的,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4)所有的软件文档资料、数据结构形式、程序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均应按机密文件管理。(5)报废的计算机,应将其硬盘彻底格式化,以防数据泄密。

【参考文献】

[1]徐晶.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J].商业研究,2005(7):115—116

[2]王定迅.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再认识[J].经济经纬,2004;1

[3]李静华.企业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J].财务与会计,2000;3

[4]朱爱亚.谈谈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J].上海会计,2001,(2):1

[5]黄韶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J].上海会计,2002(9):41—42.

下载浅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探析论文(五篇范文)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取得了高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内部推行会计电算化,在构建电算化系统之后,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环境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首先,因为引入了计算机去......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研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研究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相关......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研究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研究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成对会计信息......

    企业内部控制会计继续教育答案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选择题: 1. 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一般设在( )。财会部门 2. 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为( )。全面预算 3.......

    浅析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浅析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摘要]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使很多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适应,使企业会计工作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

    浅谈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摘 要:阐述了会计电算化的深层含义,分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特点与挑战,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参考大量参考文献,探讨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关键词:会计......

    浅谈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

    浅谈电算化会计下的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电算化在我国企业的普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重视。文章在分析我国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只要企业存在经营活动和经济管理,就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