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教学会诊阶段总结
实施教学会诊阶段总结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而教师要真正把素质教育的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首先,应从优化教学过程做起。为了更好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促进教师开展合作交流,开展行动研究,进行反思性教学,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根据县里的会议要求,我们开展了课堂教学会诊活动,力求通过教学会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现在就课堂教学会诊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一、教学会诊推动了教师教学能力同步提高。
会诊,从医学角度讲,即几名医生对一名患者的病情进行研究,做出诊断,形成方案,对症下药,以减少患者病痛。将这一名词,活动应用到教育改革中,就是希望广大教师,通过会诊提高自身“医术”,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会诊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互相学习、切磋、研究,分享经验,总结不足,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况,使教师教学能力有了同步提高。
二、教学会诊推动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会诊活动中,各位教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一节符合新课标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课。会诊活动中,各组教师针对一节课进行诊断,评出优缺点,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将新课改的方针落实到实处,大家发表对本节课的设计的想法,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统一教学进度,研究怎样教教材,开发教材,运用教师的教学体验,取长补短,共同切磋,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教学会诊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难题。
会诊活动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有问题产生,正因为有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去和别人交流、研究,不断总结,会诊为我们创造了解决这些感到困惑的问题的平台,通过会诊使我们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并将课改要求的理论与教学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利用。
四、教学会诊存在的问题:
会诊活动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教师不能深入系统的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或者针对问题拿不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再如:会诊成为一种应付检查的形式,个别教师只总结一下优点,即认为是会诊,不能使其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挥作用,诸如这类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会诊中解决,以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篇:实施阶段总结
《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之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实施阶段总结
光泽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从《小学语文“依标脱本”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之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功立项以来,经过准备阶段的工作,接下来就着手课题的实施工作,按照实施方案有序展开,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更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为了使今后各项工作更加高效顺利地开展,现把实施阶段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动员,由校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教师建立学习札记本,摘抄有关的资料,提高全体实验教师的认识水平。
二、学校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微机室,便于学生查阅资料。发放问卷调查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基本情况。
三、实验教师筛选出有一定价值的题目作为班级研究的小课题,并撰写小专题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
四、教师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给予认真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研究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习语文。
五、课题小组成员经常交流实验情况,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并请专家给予指导。以解决实验高原期的问题
六、实验教师认真撰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总结。
七、学生根据课题研究情况,用不同的形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成果。
八、表彰了课题研究积极分子。
九、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适时地给予鼓励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地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从而积极地去探究。
十、充分拓展阅读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多渠道、多样式开展读书活动。
十一、值得进一步探寻的问题
1、由于课题研究还在继续,所以有许多规划的效益还未能充分展现出来,我们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追踪完善。
2、尽管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能积极地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但由于客观硬性条件的一些限制,使课题研究的过程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第三篇:实施阶段总结
实施阶段总结
语文学科科研小组
主笔人:刘福兴
语文课程标准,带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变革。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了当今教育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语文课题组所有成员一致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突破口和重点,努力建构“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实践,具体作法如下: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通过自主地阅读有关书籍,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写了读书心得,多听讲座,积极参加理论研讨等形式,我们语文组学习素质教育理论,不断地更新观念,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如何在课堂中发挥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是否发挥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对象观,摆正自己与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的热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话,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次,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尽量让他们自己思考、质疑、提问、讨论、解疑,做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他们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只有让真正成为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再次,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通过“你进步了”“你说的有道理”等即时性评价,或微笑着点头、轻抚学生小脑袋、鼓鼓掌等动作,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主体意识被唤醒。
因此,我们就会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二、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乃学习之根本,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教师的任务,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重视选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使之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我们课题组从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让学生自觉地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提高素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认识,积极实践。
在全体语文教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首先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说课活动入手,课题组的教师100%的参加了以“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主要内容的说课评优活动。在说课评优活动中,业务校长作报告,对说课活动的目的、意义作说明,聘请教研员对不同学科说课的内容、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这样,全组教师明确了说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从而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活动方式作为我校的特色长期坚持,每学期初进行研讨,总结上学期的优势,找出不足,确立这学期的研究重点。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对说课活动进行点评。备课组每周进行说课听课活动,探索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多次聘请县里教研员来我校加以指导。他们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如何教课、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等做了实际的指导。通过我们研究及县教研员的指导,我校的说课听课活动不仅经常化,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这个活动中,我校课题组教师都参加了说课、做课,有的教师做课多达2—3节。通过教学实践,使研究的问题具体化,研究的方法操作化,使课题落实到了实处,有效的支持了课题的实施。
2008年8月
第四篇:课题实施阶段总结
《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
实施阶段工作总结
我校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的基础上,从2011年10月——2013年3月是课题实施研究的第二阶段。近两年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按照课题实施阶段的研究计划的步骤,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开展,达到了预期研究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从组织上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在校长的倡导下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本课题由曹利校长担任课题主持人,艾玉蕾、张敦洲、伊祥倩、魏延峰、孙建锋任课题组成员,他们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经验,有独立承担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能很好的开展课题研究。
明确职责,落实任务,确立实施方案,形成工作计划,制定各项制度。实验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技术学基础》(《教育心理学一认知观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每学期都进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比赛,在校内外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建立开展各项活动的常规制度,从措施上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课题各项活动的开展,是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只有精心开展好课题研究中的各项活动,课题研究才会有所成效。因此,课题组要求各课题研究人员在开展课题活动前必须精心准备,认真开展,活动后用心整理材料,及时总结分析,撰写相关的文章,对活动及时反思、小结,分析研究活动中反映的问题、活动策略、实施过程的的得与失。以便在下次活动中改进、提高,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在活动开展中对研究出有重要价值的研究人员,课题组给予奖励。
三、各类研究活动有序开展,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效果。
在课题的实施阶段,课题的研究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1年6月——2011年3月 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从2011年10月——2013年3月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第三阶段: 从2013年4月——2013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围绕本课题,我们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工作和调查研究等,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从网上下载了一大批与优质教育资源及课堂教学效益相关的文章,进行学习研究,提出了我们对本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界定。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从2011年10月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第二个阶段——实施阶段。我们查阅、钻研相关资料,作好理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我们课题组全体人员学习了相关的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写出了深刻的学习体会,同时我们也密切关注省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在实施阶段,我们按照任城区教科室和学校课题组的统一要求,紧密结合本课题研究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计划:(1)明确课题组成员以年级为单位具体分工,严格按照研究进度要求开展研究。
(2)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3月学生的手工制作、绘画作品、实验课学习日记、试卷等课题研究第一手材料。
(3)收集整理之前我们课题组教师所自制的教学课件,并储存在校园服务器,便于课题组教师参考,或者讨论、修改,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另一方面是通过其他渠道,比如网络、参考其它教师教学等方式,通过二次加工、借用,提高课件质量,运用于自己的教学。逐步完善课件集。(4)下载、完善视频动画资源。
(5)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方案,研究课件的修改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灵活使用。
(6)相互听课,及时评课,经验总结,撰写教学反思或经验论文。
(7)组织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8)努力开发各年级学案,加大使用学案导学力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9)定期召开课题组座谈会,认真分析、总结前一阶段研究工作中的收获和失误,明确后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我们将撰写出优秀研究论文,撰写出研究的工作报告和实验报告,优化资源配置,盘活课堂教学,使农村教师能够站在较高的起点从事教学,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催生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性变革。开发出具有学科特点和年级特点的优质教育资源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强调资源的适用性、有效性、通用性。对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认真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中优质资源的整合应用策略,得出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四、存在的问题与探讨
1.虽然实验教师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比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有关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的研究对农村小学还不多,对于如何利用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还有待全组各学科教师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并总结出实践经验。
2、我们课题组教师应用多媒体、超媒体等教育资源的能力还不强,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益的作用发挥还有待提高。
3.学生自主探索和主动学习意识还不够强,合作学习的能力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加以强化。
4、有的教师思想不够解放,胆子还不够大,反思和改进的的意识还比较弱,要继续加强。教师劳动量大与课题研究产生矛盾。
5、教师队伍自身教研能力有限。需要有关专家的指导,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还要把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继续深入探索下去,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课堂上绽放出璀璨的花朵。
第五篇:科研课题实施阶段总结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实施阶段性总结
高升学校初中部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在现代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在一项有关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中,我们看到对于课外阅读,38。94%的学生表示没有时间看学生生活作品和文学名著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不会令人满意。
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值得担忧,字词积累,文学常识,阅读理解,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存在重大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探究更为符合学生心理的阅读材料及方法,寻找更为有效的课外阅读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将会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力求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自觉用“大教育”、“大语文”观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加深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目标的认识,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组织读书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一定的基础。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建构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课外阅读模式。6.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建立浓郁的书香校园的文化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拓展阅读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的研究。2.探索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
3.建构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课外阅读模式的研究。4.提高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效率的研究。5.课外阅读中评价策略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2、问卷法。
3、比较法。
六、实施研究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领略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乐趣性,觉得学生生活太贫乏、太单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首要任务。阅读时,学生由于个体在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基础上对读物的重新建构的不同,因此便会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教师在阅读课教学时一定不要规“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初中学生对“阅读”理解不深,他们只简单地认为阅读就是只看书,不思考,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于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材不乏名篇佳作,传诵不衰,有常读常新之感。然而学生为何对此无动于衷呢?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准备阅读时,面对阅读材料,或茫然,或望而生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长期浸溺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而机械的阅读教学氛围之中,养成阅读的惰性。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上语文课只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就可以了。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从阅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三)、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推荐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籍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可塑性大,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极易受不良因素影响。对学生而言,好的课外读物是良师益友,而坏的、不健康的课外读物则可能是让他们走向歧途的“教唆犯”。因此,老师应当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担负起责任,为他们开列一些必读书目。选择课外读物的依据是:
1、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
2、尊重学生阅读爱好,选择符合其兴趣要求的读物,千万不能束缚孩子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3、与课堂阅读相结合。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还可以与课堂阅读相结合。我注意做到以下两点:(1)在课前推荐读物,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教《热爱生命》这篇课文之前,我指导学生在课前阅读海伦凯勒的有关作品,使他们对相关人物有个初步了解,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2)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学之法应用到课文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教完《爸爸的花儿落了》后,指导学生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深化,做到举一反三。(3)课堂上联系课外读物。课堂内容迁移,激发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上,按照教材内容授课过程中,通过对课文文章的作者和文章涉及的内容进行拓展,刺激学生课下对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
4、贴近现实生活的读物。向学生推荐读物一定要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让学生走近生活,从小培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与时共进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可以为学生订阅《青年文摘》、《读者》、《文摘旬刊》、《大自然探索》等,也可指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探索发现》、《走进科学》《百家讲坛》等节目。5、在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学生介绍《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
(1)利用家长会和家访,争取家长理解和配合。
(2)利用学生藏书,成立班级“图书角”,组建读书互助小组,在班级中开展合作性阅读。每位学生向班级“图书角”提供至少一册图书。
(四)营造阅读氛围
营造读书氛围,增加读书情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
1、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它是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学习,锁定学习目标的钥匙,要让这把钥匙打开学生读书的兴趣之门,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可将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宋代朱熹)“最好的伙伴就是最好的书”,(英.、切斯特斐尔)挂在教室里,过几日更换一次;也可以挂在学生的卧室里,让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
2、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首先要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应当建立图书室,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可以建立图书架,让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让孩子节、假日有书可读。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这样,慢慢地有指引性地用读书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的阅读动机
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这就充分说明兴趣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初中学生看书是全凭兴趣的,对感兴趣的,即使老师禁止看,他们也会偷偷地看;对不感兴趣的,不管老师如何提倡看,他们还是不看。且他们看书的动机也仅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这就是为什么青少年学生中男生喜欢看武侠小说而女生喜欢看言情小说的原因。针对学生阅读心理的诱因,从诱发学生阅读动机入手,矫正他们的阅读动机,激发他们不断阅读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诱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激发阅读兴趣,就要让学生明确目标,从而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活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
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时间比较紧张,但是每天可以挤出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不同时间和阶段相应安排不同内容,如时间长些的假期可以阅读名著,课间、午休这样的零散时间读报纸、杂志等较适合。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励学生阅读兴趣。
4、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记、多用
我经常督促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求他们做到如下几方面:第一、要多读,除了课本之外,还要有选择地多读一些有价值的书刊,多方面吸取。第二、要多思,读了文章之后要认真思考。第三、要多记,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第四、要善于运用。这样,经过我长期督促和指导,加上学生持之以恒,大部分学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阅读的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5.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水平。6.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资料卡片,丰富阅读资料。
7.指导学生适时使用阅读卡片,运用于写作之中,以提高写作水平。
8、以写促读,以读促写,共同提高
实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密切结合的。”读好文章才能写好文章,同时写作又能反作用于阅读,写作可以促进阅读,使读得更深、更自觉。阅读又有助于积累,使写作厚积薄发。有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可能都尝试过,在教某些课文之前,先安排学生写这类的作文。不少学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笔,在学生犯难之际,教师指导他们研读课文,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为了写好作文,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而且,在经过老师的指点后,学生会豁然开朗,兴趣倍增,读得进去,用得顺手。这种让学生带着作文的任务去读课文的做法,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此外,写读后感和写评论也是以写促读的方法。读后感是先读课文而后写出感想体会,评论是就课文本身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优劣、得失、高低进行分析。它们的前提都必须要“读”,读得懂才能写得出,读得深才能写得透,才有可能写出新意。
(六)开展读书活动,加强激励和评价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班级中定期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等。让学生在相互评议、交流中获得新知识,学得正确的读书方面,从而巩固阅读兴趣,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开展阅读比赛,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内容的迁移毕竟有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增强阅读兴趣,我又开展了阅读比赛,所谓的阅读比赛就是让学生在课前给大家讲出自己读的课外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或故事梗概,每一个同学都要求到台前来讲述,这样每名同学至少要读一篇或一部作品,在讲述过程中,同学们讲述的大多很精彩,无形中引起了在座同学对台上同学讲述作品的兴趣,如此一来,好文章大家读的局面出现了。
2、名著阅读知识问答活动
当很多同学都开始阅读名著的时候,我想到大家如果只看热闹,不去感受深藏在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促进帮助不会很大。于是我开展了“名著阅读知识问答”活动,把大家普遍阅读的名著内容,除了一定的人物情节问题,更多注重对文中思想内涵理解的考查。知识问答测试的第一轮,能够过关的学生很少,大部分丢分在思想感情内涵理解方面,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大家开始了新一轮的阅读,这次阅读很多同学除了看原著,还找出了很多文学品论方面的书籍阅读。当过了一段时间,进行第二轮测试后,很多的学生都有了相当的进步,这种以考促读的方法初见成效了。
3、作文比赛,以写促读
看了美文没有人不心动,读了好文章没有谁不跃跃欲试。每天鼓励学生写日记,有点滴感悟连忙动动自己的“烂笔头。好的文章立刻在班内张贴,朗读。向各网站,以及身边的《平利文学》杂志社之类积极投稿,每一次的展示都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以写促读,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