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发展方案

时间:2019-05-12 12:5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脱贫发展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脱贫发展方案》。

第一篇:脱贫发展方案

篇一:丁嘴镇继先居委会2014年脱贫发展方案

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号召,为促进现高水平小康社会,根据继先居委会的实际情况,按照“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并结合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和安排,特制订本居委会脱贫攻坚发展计划。

一、居委会基本概况

继先居委会位于宿泗路北侧,紧靠丁嘴集镇,交通十分方便,居委会共辖九个村民小组,2534人,耕地面积3006亩,共有低收入户95户,314人,其中低保户17户36人,五保户13人,外出务工收入大户13户,现有“三来一加”项目4个,塑料颗粒加工厂1个,大型肉鸡养殖场2个,农户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和本地就业收入。

二、居委会脱贫发展方案

1、以居委会党员干部为主体,成立帮扶小组,组织有机械骨干分子与低收入户签订协议,大忙季节免费提供土地耕翻和收割,并提供技术指导。

2、本居委会已流转土地1328亩,其中蔬菜栽培108亩,种植业900亩,药材320亩,在流转中,我们优先使用低收入群众务工,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3、扶持养殖大户,带动群众脱贫,对2个肉鸡饲养场和2户养猪大户,利用上级的奖补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支持他们做强做大。

4、利用小额贷款等形式,帮助低收入农户指路子找项目,发展个体经济,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困难户以入股分红形式参加养殖业、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

5、继续扩大和发展已有的“三来一加”项目,使闲置的劳动力再进厂100人以上。

6、为了群众的健康,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今年将盖200平方米的医务室,使百姓安全就医。

三、实施方案措施

1、有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2、有宿豫区教育局挂钩帮扶,经常不断到我居委会指导工作,并到低收入户走访调研,为低收入户制订脱贫方案。

3、支村两委团结一致向前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继先人民增加收入达小康打好攻坚战。

4、2014年村支两委执行招商引资,这是头等大事,加大招商力度,要求走出去,请进来,力争客商在我居委会办厂,搞企业,增加集体收入。

5、安排好专人搞小区环境卫生工作,做好垃圾处理工作,村安排一名村干专门负责。

四、“三来一加”项目和工厂

项目名称

地 址

规模(人数)

利润(万元)

前景

杨定山电子厂

宿泗路南侧

520

良好

张万虎电子厂

继先小区

良好

胡军玩具厂

继先大街

8良好

刘松塑料颗粒厂

丁长路旁

良好

继先居民委员会

2014年2月

篇二:丁嘴镇倪牌坊村2014年脱贫发展方案

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奔小康的号召,在统筹考虑倪牌坊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求和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的基础上,按照“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并结合丁嘴镇的总体规划和年度部署,为加快倪牌坊脱贫攻坚工作建设步伐,特制定脱贫攻坚发展计划。

一、村基本情况

倪牌坊村位于丁嘴镇西面侧4公里处,325省道横穿而过,耕地面积2290亩,11个村民小组,520户,2497口人,全村低收入户111户,其中低保户35户,85人,五保户10人。外出务工人数630人,本地就业人数340人,外出打工收入大户11户。农业主要以种粮和高效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现有“三来一加”项目2个,养殖业有养羊、养兔,商业网点4个,农户收入主要来源是务工收入。

二、村集体增收方案

1、将我村老学校租赁给周利建立养兔基地,成立养殖合作社,可带动村低收人群几十人,增加低收入人群经济收入,2014年,将以此基地为中心,预计下半年可带动100多户低收入农户养兔致富,基地将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帮助销售成品兔。

2、和养羊大户签订协议,Fw s i r.c o m 带动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与其签订入股协议,实行保底分红,从而实现大户做大做强,贫困户增加收益的双赢目标。

3、发展现有的“三来一加”项目。本村的曹善民电子厂、倪绍书电子厂,可带动70余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这两个电子厂现状较为稳定,前景看好。

三、把握发展机遇,实现早日脱贫,进入小康社会

倪牌坊村地理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北有325省道随村而过,是招商引资沃土,2014年村支两委一班人计划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要求立足招商,加大招商力度,要求走出去,请进来,力争招来客商在我村立足建厂,增加集体收入,使全村早日进入小康社会。

村卫生室条件很好,目前已创建合格卫生室,医务人员技术很好,为农民服务态度好,现村卫生室24小时有人值班,内部管理完善,群众随到随诊,安全就医。

村环境卫生条件良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

四、集体增收及三来一加和养殖项目

项目名称

地址

规模(人)

年利润(万元)

前景

曹善民电子厂

本村九组

515

良好

倪绍书电子厂

本村七组

良好

养羊厂

本村一组

2良好

养兔厂

村原学校

良好

篇三:丁嘴镇登山村2014年脱贫发展方案

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奔小康的号召,在统筹考虑登山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求和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的基础上,按照“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并结合丁嘴镇的总体规划和年度部署,为加快登山脱贫攻坚工作建设步伐,特制定脱贫攻坚发展计划。

一、村基本情况

登山村位于丁嘴镇西面侧2公里处,325省道横穿而过,耕地面积3190亩,13个村民小组,620户,3000口人,全村低收入户109户,其中低保户37户,76人,五保户17人。外出务工人数850人,本地就业人数420人,外出打工收入大户9户。农业主要以种粮和高效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现有“三来一加”项目3个,塑料颗粒加工厂1个,商业网点4个,农户收入主要来源是务工收入。

二、村集体增收方案

1、成立村级农机合作社一个,与本村低收入户签订协议,帮助低收入大忙季节免费提供土地耕翻和农业技术服务。

2、本村和种植大户2013年底签订土地流转200余亩,主要是以花木为主和西瓜种植,优先使用低收入人群在花木基地和西瓜田间务工,增收低收入户的经济收入。

3、成立秋香金针菜种植合作社,现以形成金针菜规模200亩,为本村低收入户搭成就业平台,实现低收入人群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4、扶持养殖大户,带动脱贫,利用上级的奖补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支持本村的养殖肉牛大户做强做大,从而带动有条件的困难户发展养殖项目。特别困难农户可以利用小额扶贫贷款和土地入股的形式,与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签订入股协议实行保底分红,为低收入人群增加经济收入效益。

5、发展好已有的“三来一加”项目,本村的电子厂落户在村部,已投资10余万元,年利润在15万元以上,进厂的村闲置劳动力20余人,月收入1500元,带动了村民就业,解决了生活问题,效益很好。

6、唐敦林的塑料颗粒加工,投资100万元,用工20余人,全是本村在家的劳动力,人员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年利润30万元,为村解决人员就业。

三、挂钩扶贫单位为民办实事的计划

宿豫区科协是我村的扶贫单位,经常不断的到我村的低收入户走访调研,为低收入户制定脱贫方案,为村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帮助村筹划建立金针菜专业生产合作社1个,此合作社一旦成立,将新增金针菜种植面积200余亩,为村新增土地流转,帮助解决低收入户的就业和增收入打好坚实的基础。

村卫生室条件很好,医务人员技术很好,为农民服务态度好,现村卫生室24小时有人值班,内部管理完善,群众随到随诊,安全就医。

村环境卫生条件良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

四、把握发展机遇,实现早日脱贫,进入小康社会

登山村地理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北有宿泗路,南有325省道贯穿村内,是招商引资沃土,2014年村支两委一班人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执行招商引资,要求立足招商,加大招商力度,要求走出去,请进来,力争招来客商在我村立足建厂,增加集体收入,进入小康社会。

五、集体增收及三来一加和工厂项目

项目名称

地址

规模(人)

年利润(万元)

前景

电子厂

村部

5良好

塑料厂

老村部

良好

硕银服装加工厂

丁嘴街

良好

陈中国服务加工厂

丁嘴街

良好

篇四:丁嘴镇储嘴村2014年脱贫发展方案

一、村基本情况

储嘴村位于丁嘴镇西2公里处,全村陆地面积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2860亩,主要以稻麦轮种为主。有12个村民小组、585户、2816人。全村现有建档立卡户154户,低保户26户、81人,五保户15户,外出务工人数为850人,本地就业人数为330人。为加快我村脱贫攻坚工作建设步伐,现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脱贫攻坚发展规划。

二、村集体增收方案

1、拟新建标准化厂房

2014年拟向上级挂钩单位以及区扶贫部门争取资金建设“三来一加”项目标准化厂房,初步建设位置定于进村主干道两边。我们将利用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投资项目落户储嘴村,在村内建厂招工,招收本村空闲劳动力,低收入群众就业,带动共同致富。

2、经营好村级创业实业公司

丁嘴镇储嘴村为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区领导的关心下,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11月成立了储嘴村村级创业电子加工、服装加工、水泥制品,发展前景良好。

3、发展好电子加工厂

宿豫区丁嘴镇储嘴村木材加工厂投入资金为15万元,每年可产生约6万元效益。可带动低收入农户100余人增加经济收入。

4、做好流转土地工作为民增收

宿迁种子公司农场基地,是宿迁市种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期流转土地约200亩,已基本流转到位,二期计划流转土地400亩,该基地主要进行良种培育。可提供就业岗位20个以上,重点吸纳流转土地的低收入群众就业,平均月工资收入900元以上。

5、扶持种、养大户做大做强,带动脱贫。

利用上级农业奖补资金及扶贫小额贷款,支持本村现有种养大户做大做强,带动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设施种植和畜禽养殖项目。对特别贫困的农户,可利用小额扶贫贷款以入股形式,与种养大户签订入股协议,实行保底分红,从而实现大户做大做强、贫困户增加收益的双赢目标。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就救助保障机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形式,帮助他们实现脱贫。

三、挂钩帮扶单位为民办实事

1、基础设施:在区委办的争取下,对堤岸的排水系统进行了整改,疏导水渠;因交通不便,村里无法设置校车接送点,适龄儿童上学困难,设置了会车道,开通了校车接送路径,方便了孩子上学。

2、社会事业:2014年拟利用上级帮扶资金建设村卫生室一所,位置暂定于集中居住小区西,完善村居医疗保障设施,同时全力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全村卫生室24小时值班制度,改善卫生室条件,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确保群众随时就医、安全就医。

3、招商引资:2013年成功吸引苏州服装厂投资50万元建设三来一加服装加工基地,可提供40个就业岗位,带动低收入群众就业。

4、拟进行环境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原生态的农村田园风光、农业示范园区,将农民从杂乱的分散居住点向规划地集中居住,形成与城市相配套的农民新村、旅游点。

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农村环境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环境脏乱差,即使突击治理也只能保持较短的时间。从环境整治入手,对村内基础道路、池塘、水渠、菜园等基础设施进行彻底修理、整理、清理,制定相应制度,将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将保持良好环境的意识推广到每个村民。

第二篇: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工作行动方案

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工作行动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X县委、县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特制定如下三年行动方案。

一、农业脱贫攻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农业行业的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优势,积极调动全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广泛组织扶贫工作重点村和贫困户,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大精准脱贫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增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推动建立贫困农户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完成全县农业脱贫攻坚任务。

(二)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根据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县农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为科学引领农业脱贫攻坚打好基础。二是政策引导,精准发力。针对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农业项目资金优势,加大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三是多措并举,注重实效。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确保农业扶贫取得实效。四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发挥农业系统的工作优势,强化责任担当,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三)目标任务。到 X

年底,重点帮扶X户贫困户、X个贫困人口,确保农业局“第一书记”帮包的X

个村X户贫困户、X个贫困人口脱贫。按划分,X

年重点帮扶X户X人,X

年重点X户X人,X年全面完成农业脱贫攻坚任务。

二、实施高效特色农业扶贫工程

(一)积极发展优质特色粮食作物。利用X省粮食高产创建平台项目,鼓励扶贫工作重点村,从实际出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专用小麦、地瓜、小杂粮等特色粮食作物,搞好生产技术服务,支持发展精深加工业,帮助农民搞好市场营销,努力提高特色粮食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经济作物。树立“一村一品”发展理念,按照投入少、见效快、生产技术便于掌握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延伸特色产业发展链条,保障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产业增值收益。

(三)鼓励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畜牧产业。充分发挥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平台资金,鼓励发展牛、羊、肉兔、猪等特色养殖业,积极创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区。同时,积极推广政府补助、农户所有、托管代养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取得稳定的养殖收益。引入精深加工经营主体,开发系列化畜禽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稳固的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

(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利用农业项目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担保付费等方式,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发展特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通过项目资金带动,帮助扶贫工作重点村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五)积极推动品牌农业建设。利用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我县已制定和落实扶持品牌农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开展品牌农产品评选推介、展览展示、包装设计等活动。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先进的市场营销方式,增强贫困村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六)大力发展 “三品一标”

产品。搞好扶贫工作重点村“三品一标”认证,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加强扶贫工作重点村的“三品一标”监管,严格落实全程质量控制,规范工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

三、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帮扶工程

(一)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依托我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较多的优势,积极推动建立“村企对接”、“以企带村”机制,通过农业项目资金扶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到扶贫工作重点村建立种植、养殖生产基地或购销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开发生态旅游等,支持建立“龙头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短平快”产业,以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销对接、股份合作等方式,与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结合农业项目实施、重点龙头企业评选认定等,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村贫困人口结对帮扶,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获得农业、畜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应承担脱贫攻坚责任,积极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吸收贫困人口就业。

(三)鼓励“乡村之星”承担脱贫攻坚社会责任。积极开展“争当扶贫之星,争做带富标兵”活动,鼓励支持“乡村之星”积极承担脱贫攻坚社会责任,带动贫困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积极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履行脱贫责任树立榜样。搞好乡村之星培训,努力提高自身发展和帮扶农村贫困户脱贫的能力。

四、实施农民合作组织扶贫带动工程

(一)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多,发展较快,现有合作社X家,因此扶贫工作重点村要根据农业发展需要,组织农民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也可把贫困户联合起来,组建扶贫专业合作社,到X年底,确保每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至少建立X个农民合作组织,力争每个有劳动力并适宜在当地发展的农村贫困户至少加入X个农民合作组织。对积极吸纳贫困户入社的农民合作社,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优先给予支持,相应提高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尽可能地将财政补助资金作股量化到合作社成员。对应该履行而不肯履行脱贫攻坚责任的农民合作社,原则上不得安排农业项目。

(二)发挥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带动作用。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管理、资金、技术等优势,勇于承担脱贫攻坚社会责任,积极吸收贫困户入社和贫困人口打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支持示范社发展仓储、烘干、物流、加工、包装、电子商务等设施,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加快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在农业项目安排上,优先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今明两年,我县推荐评选省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将吸纳贫困户入社作为优先条件。脱贫任务比较重的村的每个示范社都应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

(三)积极发挥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扶贫工作重点村的种养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向家庭农场转型。支持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成立产业联盟,实现共同发展。推动家庭农场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营销。鼓励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家庭农场示范场为当地从事种植、养殖的贫困户提供指导服务。对积极履行扶贫责任的家庭农场示范场,在农业项目资金安排上优先给予支持。

五、实施农村改革推动脱贫工程

(一)鼓励贫困户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依托全市首家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建设,增强土地经营权服务功能,为贫困户优先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和咨询服务。引导贫困户采取多种方式依法自愿流转土地经营权,保障长期稳定获取土地收益。支持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统一经营或统一入股等方式,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支持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企业,并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

(二)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清产核资、盘活资产、开发资源,引导扶贫工作重点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扶贫带动能力。鼓励贫困村,利用项目扶持资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村集体领办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发展服务型经济,增强帮扶贫困人口的能力。

(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条件的扶贫工作重点村,要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分类进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外的土地资源及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进行经营,赋予贫困户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支持改制后的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优先承担农业财政项目,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贫困户。

(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农技推广、农机服务、统防统治、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环节,为贫困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务,推进农业生产服务的社会化、合作化、专业化。支持供销、农机等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全程托管、劳务托管和订单托管等不同模式,为老弱病残贫困户开展土地经营托管服务,共同分享土地规模经营收益。

六、实施农业科技扶贫促进工程

(一)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扶贫活动。农业局每年组织一次科技人员下乡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到田,推广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技术为重点,加强关键时节、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根据扶贫工作重点村的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派技术人员,分片包村,实现村村有包干技术人员、户户得到技术服务的目标,为推进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积极培育扶贫工作重点村农技推广服务站点和科技示范户。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项目实施范围内的每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建立村级农技推广服务站点,每个站点配备部分农民技术员,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并安排专家对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进行跟踪指导。同时,为每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选派技术指导员,建立县乡两级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促进扶贫工作重点村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扶贫工作重点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发展贫困村的农民职业教育,促进贫困劳动力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提升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每年从新型农业培训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脱贫任务比较重的村,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

七、充分发挥农业项目的扶贫带动作用

(一)积极落实耕地地力补贴资金。认真落实中央“三补合一”补贴中耕地地力补贴资金,通过“齐鲁惠民一本通”,兑付给约

全县X万户种麦农民,其中每个贫困农户平均增收约

X

元。

(二)抓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围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利用耕地质量提升计划、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项目,在项目实施重点区域,选择扶贫工作重点村,大力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重点工程,支持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综合应用地力培肥技术及其综合配套技术,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改善我县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选择部分扶贫工作重点村,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农业节水示范、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等,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模式,改善贫困村特色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四)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更加注重“补短板、创模式”建设。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资金,积极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努力改善部分贫困村农业基础条件,推动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五)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利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其结成的产业联盟,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仓储、物流、烘干、加工、包装、电子商务等设施,加快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支持农业企业到扶贫工作重点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向第一产业融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六)积极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补助项目。小麦“一喷三防”补助项目要优先向扶贫工作重点村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可提高补助标准,力争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在小麦集中种植区域,以物化补助或资金补助的方式,支持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在小麦穗期,开展统一喷施服务工作,提高统防统治效率。

(七)抓好重大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玉米“一防双减”补助项目优先向扶贫工作重点村覆盖,通过采购玉米穗期病虫防治所需杀虫剂、杀菌剂等,支持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统一开展统防统治作业。同时,加强病虫害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支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购臵先进植保无人飞行喷雾机、大型高效施药机械和防护装备,引导服务组织积极吸纳贫困户。

(八)抓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向扶贫工作重点村倾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建设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推广普及科学使用技术,改善落后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增强扶贫工作重点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能力。

八、建立健全农业脱贫攻坚推进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脱贫攻坚是打赢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将任务细化分解,列入目标考核,分头抓好落实,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依托省市县各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重点用于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发展高效特色种养产业。除据实结算的普惠性资金和蝗虫防治、重金属污染治理、体系建设、乡村之星等特殊用途及购买服务的财政专项资金外,其他能够用于乡村的农业专项资金都要安排不低于 X%用于扶贫脱贫。要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各级农业、畜牧兽医、农机等部门要齐心协力,相互支持,加大项目资金投入,确保“第一书记”帮包村按期完成脱贫任务。

(三)建立工作台账。农业部门要明确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干部,负责扶贫台账整理、记录工作。要搞好情况调度,及时收集有关情况,详细记录扶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特别要将项目资金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情况全部统计上来,为考核验收、监督检查和审计做好准备。积极与扶贫部门沟通,建立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将农业脱贫攻坚落实情况录入全省扶贫攻坚信息平台,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每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两次农业脱贫攻坚督导检查活动,重点检查组织领导、政策措施、项目落实、资金监管、任务完成等方面情况。积极配合审计、财政、扶贫等部门做好审计和专项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搞好总结宣传。按照“月调度、季汇总、半年通报、考核奖惩”的要求,建立调度和通报制度。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都要明确一名联络员,专门负责信息报送工作。通过现场讲解、广播、电视、网络、期刊等多种形式,加强农业脱贫攻坚政策宣传,组织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农业脱贫攻坚工作。及时总结各地农业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农业脱贫致富的成功典型,尤其要推广总结“项目+龙头+贫困户+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组合模式,为全县农业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篇:扶贫脱贫措施方案

荔城街光明村扶贫措施落实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增城市、荔城街关于扶贫帮困的工作部署,按照“帮扶济困、开发扶贫、自主脱贫”的总体要求,实现如期脱贫,现结合贫困户、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村基本情况

光明村位于荔城街南部,荔新公路跨境而过,是北三环高速公路出入口地,与增城市新行政中心、国际旅游度假城摇手相望,辖内有国际御景苑在建项目,一所院校,一所小学。交通便利,全村有10条自然村,16个合作社,户籍人口3167人,党员76人,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2亩,林地面积2735亩。目前全村扶贫户35户,94人,其中扶贫类11户42人,防困类24户52人。光明村青山环抱,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党务村务分工明确,村干部团结合作,熟悉村情社况,善于开展农民工作,办事认真负责,村内环境卫生良好,村民尊老爱幼,助残防困,邻里和睦。近年来,光明村在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和谐社会。

二、目标任务

至2012年12月底,实现“一个确保,两个稳定”。即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达到5000元以上;建立稳定完善的社会帮扶体系,建立稳定长效的经营性增收渠道,力保脱贫不返贫。

三、帮扶措施

1、依靠政府各级组织、加快土地开发力度,盘活现有土地,不改善本村的投资环境及卫生环境,加强对村民的素质和山规民约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谐气氛,为吸引外资到光明投资建设、创造优良条件;

2、光明村青山环抱、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应在各级的支持下,大力加大整合土地资源,不断改变土地种植和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农业加基地,公司加农产的土地种植经营模式方向,稳定农民的投入;

3、光明辖内有一个高级锦绣御景苑楼盘、一所学院、一所小学,人员流动增大。因此,本村争取政府的认可、在各级组织的支持下,把原来的建议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方便周边群众买卖,增加农民投入;

4、村“两委”干部要团结协助、关心支持、理解扶贫对象家庭,经常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在重大节目期间配合各级组织做好慰问活动。对有意参加各种职业培训人员应加强指导与支持,主动与劳动部门为其子女外出务工提供条件,找到适合的工作,增加他们家庭投入,早日脱贫;

5、帮扶项目建设(1)、道路硬底化:

① 光明村道至耕寮社,总长度2800米,项目资金160万元。② 学咀社、上塱社村道建设总长度1550米,项目资金90万元。通过道路硬底化建设,方便群众出行。

(2)、农田水利、村排洪道硬底化工程,石陂灌溉渠,村排洪渠道硬底化建设,受益面积520亩,项目资金100万元。项目竣工后,能方 便群众耕种。

(3)、耕寮社、上塱社自来水改造工程项目资金为30万元,项目竣工后,改善村民饮水质量。

以上三个项目的资金总额为380万元。

荔城街光明村民委员会 二O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荔城街光明村脱贫用资计划

光明村位于荔城街南部,荔新公路跨境而过,是北三环高速公路出入口地,与增城市新行政中心、国际旅游度假城摇手相望,辖内有国际御景苑在建项目,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是荔新公路旁的经济腹地,唯独村内基础设施配置落后、村社间交通建设滞缓,阻碍了脱贫开发的步伐。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增城市、荔城街关于扶贫帮困的工作部署,按照“帮扶济困、开发扶贫、自主脱贫”的总体要求,至2012年12月底,实现“一个确保,两个稳定”,现需加强交通及生活设施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并根据光明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脱贫建设用资计划:

一、道路硬底化:

① 光明村道至耕寮社,总长度2800米,项目资金160万元。② 学咀社、上塱社村道建设总长度1550米,项目资金90万元。通过道路硬底化建设,方便群众出行。

二、农田水利、村排洪道硬底化工程,石陂灌溉渠,村排洪渠道硬底化建设,受益面积520亩,项目资金100万元。项目竣工后,能方便群众耕种。

三、耕寮社、上塱社自来水改造工程项目资金为30万元,项目竣工后,改善村民饮水质量。

四、把上级专项划拨的50万元脱贫开发资金优先用于光明村道至耕 寮社的硬底化建设,拉动相关部门及社会资金对排洪及自来水改造项目的投入。

荔城街光明村民委员会 二O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第四篇:2009湖北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发展报告

2009湖北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发展报告

2009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中选择保康、五峰、丹江口、大悟、英山、通山、鹤峰7个县市作为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探索脱贫致富路子。

这是省委、省政府继设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后,推动我省山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湖北区域发展新实践,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举措,是新阶段我省扶贫开发新探索,也是山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新机遇。

7个试点县市,都是山区县市、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历史、地理、文化、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各有千秋。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实施,带给7个试点县的将是居弱图强、后发快进的巨大变化,7个山区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决策形成背景及过程

湖北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始终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积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努力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具有湖北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2009年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决策,是在审视湖北“三农”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是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作出了“三个仍然”的分析,形成了“三个进入”的判断,提出了“三个作为”的要求。湖北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明确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推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进程。

二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2008年末,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基本对策。湖北省委、省政府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保稳定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障。坚持以科学发展的思想来保增长,以实践根本宗旨的要求来保民生,以落实第一责任的措施来保稳定。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的重大机遇,利用财政增收形势比较好的有利时机,针对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办大事,作出了实施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的决策。

三是在实施“两圈一带”重大战略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8月视察湖北时提出的“要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在较短的时间内,相继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等重大战略构想,形成了“两圈一带”的总体发展战略。“两圈一带”涵盖了全省29个贫困县市。为了策应“两圈一带”重大战略的实施,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进一步统筹我省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选择7个山区贫困县市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作为“两圈一带”重大战略内容的丰富和具体实践。

四是在正确审视湖北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2006年以来,我省新农村建设已进入一个亮点纷呈、特色彰显、加快推进的新阶段。但是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同时,湖北是全国

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重点省区之一。近年来,湖北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当前仍然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破解难题,省委、省政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促进贫困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正是在以上四种大的背景下,湖北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湖北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顺应时代潮流,顺应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呼声,实施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

近几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百镇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在平原湖区进行跨区域性的探索和试验。通过短时间的建设和发展,仙洪试验区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工作刚刚开展不久,省委书记罗清泉就在思考除了在平原地区搞试验区外,还应在山区搞一些试点,探索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道路,进而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

2008年底,在调查摸底、征求各市州意见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选择7个贫困山区县(市)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并写进了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展开后,省委、省政府在对照检查分析阶段深切地感到,要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必须抓好贫困山区的发展。没有山区贫困地区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全省的又好又快发展;没有山区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因此,省委在制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中,把抓好7个山区贫困县的脱贫奔小康工作,作为整改工作的一项重大措施,作为“民心工程”,为山区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带来的是行动上的一致。2009年2月2日,省委书记罗清泉主持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至此,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正式融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

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发展构想

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的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强县为核心,以培育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以农村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试点县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富差距逐步缩小,为加快全省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要求积累经验,为推动全省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全省共同努力,试点县要达到以下目标:三年取得明显变化、五年建设成为我省脱贫奔小康示范县、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要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坚持统筹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坚持改革创新,探索脱贫路子。

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努力实现八个方面突破:一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二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四是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六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村庄整治。七是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八是加强乡风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进展与成效

脱贫奔小康试点自2009年2月正式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指挥与重点督查、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和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正稳步扎实健康地向前推进,呈现出部署周密、规划全面、合力帮扶、强力推进、效果初显的良好态势。

一是省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2009年2月2日,省委书记罗清泉主持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省7个重点贫困县市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认识,明确目标定位,抓住发展不放松,通过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坚持多渠道增加投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领导。会议为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作了总体谋划和科学安排。

二是召开启动会议进行部署。2009年2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启动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委专题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我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启动工作。会后,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任组长的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市州和试点县市相继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开展工作。

三是审议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指导意见。2009年3月18日,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审定了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指导意见。2009年4月15日,《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指导意见》(鄂办文[2009]36号)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根据指导意见,制定了重大活动分月安排意见、启动对口帮扶工作。2009年5月11日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鄂发[2009]8号),赋予试点县工作新的任务,提出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整县推进扶贫开发。

四是组织试点县乡镇党委书记培训。2009年4月15日至4月17日,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培训班在武汉举办。来自试点县的90名乡镇党委书记参加了培训。培训班先后邀请省委组织部、省委政研室、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扶贫办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参训代表进行了专题授课,提供了试点工作的思路和抓法。

五是召开“洪湖会议”审议规划。2009年5月26日,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会议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洪湖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建设总体规划。会议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完善规划,破解难题,强化领导,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工作,努力探索出一条山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六是深入试点县市调研指导。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带头深入试点县市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调研。罗清泉书记从2009年2月15日开始至2009年底,围绕试点县工作,三次到大悟,两次到丹江口、通山、五峰,一次到保康、英山、鹤峰调研,确保了试点工作的正确方向。省委确定,省委常委苏晓云、张昌尔、李宪生、苑世军、黄先耀、李春明、潘立刚等7名领导对口联系7个试点县市,他们不定期地经常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试点工作。分管试点工作的省领导张昌尔、刘友凡、罗辉、赵斌同志,多次深入7个试点县市现场办公,解决试点工作的突出问题。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也积极深入试点县市了解和掌握试点的基本情况,为试点工作出谋划策。为了加快推进试点工作进度,2009年7、8、12月,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分三次组织开展了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学习考察活动,加快了试点工作进程。

七是开展招商引资、加强金融支持。2009年9月19日,由省商务厅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在武汉举办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介洽谈会。7个试点县(市)现场签下总投资近7亿元的引资项目。2009年8月21日,省金融办召开专题会议,就金融部门支持试点县工作提出意见要求,决定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八是积极协调重点企业、驻鄂部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经省国资委协调,在全省选择5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18家民营企业作为定点帮扶的企业,对口支持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乡镇。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军和武警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省政府扶贫办和省军区政治部积极协调驻鄂空军某部等7个军级单位参与对口帮扶试点县工作。

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建设,7个试点县市干部群众“居弱图强、后发快进”的思想进一步牢固,发展产业、强县富民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县域经济进一步增长。2009年,7个试点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82亿元,比2008年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64亿元,比2008年增长18.8%;财政总收入24.6亿元,比2008年增长1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4亿元,比2008年增长33.7%。

二是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7个试点县农民人平纯收入3548元,比2008年增长13.2%;年末贫困人口57.8万人,比2008年底减少8.38万人,下降12.7%。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09年7个试点县共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526.5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58.5%;完成高产农田建设6.02万亩,同比增长131.5%;完成低丘岗地改造14.24万亩,同比增长29.1%;完成现代农业示范项目19.1万亩,同比增长69%;完成低效林改造项目8.2万亩,同比增长46.4%;当年解决安全饮水人口23.84万人,同比增长22.6%;当年新修通村(自然村)水泥路1588.9公里,同比增长11.2%;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试点县结合实施村庄整治行动,广泛开展“美化、净化、亮化、硬化”工程,加快“一建三改”和农房改造,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当年新建沼气池3.77万口,同比增长8.6%;完成村庄整治519个村,同比增长525.3%;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931户,同比增长122.8%。

五是基层民主管理进一步增强。随着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也极大地促进了基层管理民主。丹江口等县市建立了村庄理事会民主管理机制,在49个试点村建立258个村庄理事会,及时为农民提供了参与和管理村庄事务的平台,同时在每个试点村都建立了乡风文

脱贫奔小康试点实践与探索

一年来,我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实践,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划先行。由省发改委牵头,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和省直相关部门及对口帮扶单位进一步强化了规划、方案的制订。至2009年9月底,四个系列的规划、方案已全部审定印发实施,即“1+7”的总体规划、22个专项规划、8个行业支持规划和对口帮扶方案。

二是试点示范。各试点县普遍坚持先试点再推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五峰县在34个产业专业村中确定10个村、丹江口市选择四个片区49个村、保康县选择经济基础不同的22个村、通山县确定九宫山等6个乡镇、大悟县确定吕王镇八一大畈和新城镇“1+3”两个脱贫奔小康综合示范区、鹤峰县确定“一线三片”、英山县确定温泉镇百丈河村至杨柳湾镇河南畈村连线18个村,实施片带推进,整体开发。通过试点示范,为全省脱贫奔小康“铺路搭桥”。

三是项目牵引。各试点县注重通过重大项目推动试点工作。其中,通山县依托核电建设、丹江口市依托南水北调工程推动试点县建设。7个试点县通过小流域治理、高产农田建设、双低改造项目、现代农业示范等拉动试点县经济建设。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办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对重点项目进行督办。从7个试点县市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来看,各试点县市工作进度加快,重点项目实施效果初步显现。

四是产业支撑。各试点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突破口,摆在首要位臵来抓,着力培植支柱产业。鹤峰县的水电、药化产业、保康县的磷化工、丹江口市的柑橘等,都已形成支柱产业。五峰县充分利用跻身湖北旅游强县、中国最具民族风情旅游大县和生态旅游大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通山县做大做强“五石”(大理石、硅石、石灰石、钒石、白云石)产业。大悟县围绕茶叶、板栗、花生、中药材和养殖业“四大板块一小区”建设发展产业。英山县走“一业为主,多业开发”之路,着力构建“县有支柱产业、乡镇有特色产业、村有增收产业、户有致富产业”的格局。各试点县市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其中,保康县、五峰县打破地域限制,在异地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异地经济”,为加工园区建设探索了新路子。

五是政策支持。省里为支持试点县建设,出台了不少新政策:省计划在五年中每年安排7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试点县(市)的经济发展。2009年从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中安排3000万元、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中安排4000万元,用于7个试点县(市)的产业开发项目建设。2009年至2011年,每年从村镇环境整治项目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每年安排500个村,用于7个试点县(市)村庄环境整治;每年给7个试点县(市)分别安排一个小流域治理项目、一个土地整理或低丘岗地改造项目、一个低效林改造项目和2—3个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另外,还出台了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移民搬迁、支持发展农家乐、农村中心集镇商品房建设政策等。省直有关单位和7个试点县市上下对接,使这些政策逐步落地生根,部分资金已陆续到位。

六是对口帮扶。省直49个定点帮扶单位,2009年为试点县市投入帮扶资金71012万元,捐赠折款93万元,帮扶项目232个。省科技厅、省交通厅、省林业局、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7个单位,认真履行牵头工作职责,在联系试点县的7位省领导重视下,积极组织协调,多次召开对口帮扶工作座谈会,建立牵头单位和参建单位会商制度,细化参建单位帮扶任务,深入试点县调查研究,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省直其他对口帮扶单位发挥各自优势,突出改善民生,积极支持试点县建设。省政府扶贫办作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做好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检查督办等日常工作。试点县所在的市州也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七是舆论引导。2009年“10.17”纪念第1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分别在《湖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抓好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省委宣传部出台了《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报道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方案》,集中宣传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高度关注试点工作,跟踪报道,社会反响强烈。省三农研究会调查组深入大悟、通山调研,撰写了反映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高质量调查报告《山乡春晓》,对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回顾一年来试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政府主导是脱贫奔小康的基本保障。在目前条件下,山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思想倡导、政策引导和规划先导上。省委、省政府要求试点县三年取得明显变化、五年建设成为我省脱贫奔小康示范县、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这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省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试点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高起点规划,把规划落实到产业、落实到项目上,为山区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找到了有效的抓手。

第二,社会参与是脱贫奔小康的重要力量。这次试点工作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强化了社会参与。每个试点县

市都有省直部门、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驻鄂部队对口支持试点建设,并且制定了一整套对口帮扶的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大扶贫的格局。

第三,发展产业是脱贫奔小康的根本出路。在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启动之初,省委、省政府就明确指出,一定要把发展产业作为试点工作的突破口。省委、省政府领导无论走到哪里,都强调产业第一。在丹江口召开的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第二次学习考察活动座谈会上,就着重强调要把产业发展放在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首要位臵。各试点县市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扶持龙头企业,狠抓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强县富民提供了支撑。

第四,资源整合是脱贫奔小康的关键环节。试点工作始终注重整合资源。在内容上,注重整合政策资源、整合项目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在方法手段上,主要通过试点总体目标来整合,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通过试点规划来整合,发挥规划“指挥棒”作用;通过项目来整合,发挥项目“吸铁石”作用,为试点建设搭建融资平台,最终实现政府扶持与农民投资投劳有机结合,上级部门项目支持与地方筹资有机结合,政策引导与市场融资、社会参与有机结合,把各种资源聚集到试点实践中来,“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通过资源整合,形成脱贫奔小康的合力。

第五,改革创新是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这次试点工作,创新了以县为单位、实行整村推进与片区开发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模式。创新了工作推进机制,进行“拉练式检查”,每月一项重大活动安排强力推动。创新了对口帮扶机制,建立了对口帮扶单位联系点制度、对口帮扶单位联系会议制度、省领导联系点现场办公会制度、试点县市重点项目督办四个机制。创新农民参与机制,通过“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措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创新全民创业机制,按照“政府搭台,能人唱戏”的思路,大力实施以“回归创业”为重点的“全民二次创业”工程,鼓励、引导全县“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探索了竞争激励机制,7个试点县为了争当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排头兵”、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争先恐后,比、学、赶、超,营造了试点县建设的良好氛围。

2009年是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的开局之年,2010年要按照《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指导意见》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总体规划,推动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上新台阶。主要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四个更加注重”,即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这个中心展开,各试点县要更加注重项目实施与招商引资,更加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加工业,更加注重工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调研指导,认真抓好现场交流活动,加强舆论宣传,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稳步扎实推进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第五篇:乡镇发展产业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乡镇发展产业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坚持以群众持续增收为目标,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群众土地和资金入股的方式,建立健全产业发展链条、加大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茶叶和中药材产业,走出一条符合茶产业村和中药材产业村实际的“三变”改革之路。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县东南部,毗邻碧口镇,全镇辖**个村,***个村民小组;共有群众****户,*****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人均*.*亩,****年全镇人均纯收入****元。文县“两江八河”之一的让水河穿境而过,境内是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区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珙桐等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设有让水河保护站,森林面积达*.*万亩。生态环境好,景色优美,发展旅游潜力巨大,适宜发展茶叶、核桃、养蜂、中药材、食药用菌、魔芋等农业特色产业。

二、产业发展现状

xx镇茶园主要分布于**村,共有茶园面积*****亩。其中老品种茶园****亩,龙井**号茶园****亩,其中****年种植面积***亩,****年种植面积****亩,****年种植面积****亩,目前有产出茶园****亩。发展核桃面积****亩,主要分布于**等**村,其中****种植****亩。中蜂养殖***户****箱,年产蜂蜜*.*万斤主要分布于对树、**等**村,其中****年以来发展蜜蜂****箱。中药材种植面积****亩,涉及全镇**村****户,其中****年以来种植***亩,主要品种有白附子、乌药、柴胡、木香、桔梗、前胡、款冬花、黄芪、淫羊藿、连翘、黄精。魔芋种植面积

****亩,涉及交流、**家等**村,****年以来种植****亩。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改革。xx镇属山区地形,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壤瘠薄,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发展传统农业产量低,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实际,坚持用发展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以抓大户上规模,抓特色建基地、抓典型带全面的基层路径,按照“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与林下经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走差异化竞争,特色取胜的路子,发展附加值高、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茶叶、核桃、小杂果、中药材、魔芋等山地特色农业产业。

(二)实施“三变”改革,激活产业发展动力。积极学习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模式,激活农村存在的剩余资金资源、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积极性。通过农村“三变”改革,促进产业发展规模化、基地化、工业化。有力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脱贫攻坚进程。

*.组建联合党总支,实现抱团发展。结合产业分布区域和地理位置,以**村等*村茶业产业链为基础,建立xx镇茶叶产业党总支;以草*村、***等*村中药材产业链为基础,建立xx镇中药材产业党总支。选拔xx镇熟悉茶叶产业和中药材产业,且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党员领导干部任党总支书记,涉关村党支部书记任副书记,党总支主要功能为产业发展做好各方协调服务。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扩大基地建设,建立加工厂,进行统一加工和销售,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跃升,实行集约化经营,实现抱团式发展。

*.引导土地入股,增加群众收入。引导农户将现有茶园、已种植中药材土地或闲置土地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构建“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农

业经营模式,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让农户从参与者变为经营“股东”。由联合党总支协调县茶叶中心、中药材中心,统一筛选和提供种苗、种子及技术指导。由党总支和支部协调,采取多样化入股形式、可用土地直接入股、也可对自有闲置土地向合作社流转、反转倒包形式(即无人管理及管理能力不足的农户将土地向合作社流转后由合作社倒包给有管理能力及技术的农户进行管理),合作社和农户根据现状及产量进行评估产量、流转价格、对土地持有者和管理者同事进行效益分红,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广泛参与,积极管理。分红构成为流转或入股单价、管护酬劳、效益分红及政府补贴构成,确保农户收益,增加农户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积累。

*.资金入股,实现贫困户增收与增加村集体积累的双赢。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省委统战部帮扶资金、村集体经济积累资金、村扶贫互助资金,采取对贫困户入股资金进行配股(即农户自行出资一部分(贫困户出资**%一般农户出资**%)政府扶贫资金配股一部分(为贫困户配股**%一般农户配股**%)凑成并扩大农户持有股份)的方式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量化为贫困户的股金,重点增加“两无”(无劳动能力、无技术)贫困户的股金,通过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对于无资金入股的特别困难户、采取通过互助资金借款入股、分红比例略高于借款占用费(占用费年利率*.*%、企业或者合作社分红利率*%、除去企业、合作社给协会占用费的*.*%剩余*.*%作为分红资金直接兑付给农户),对于通过浙江企业联合会、天水华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高出市场现有价格销售部分用于农户分红和集体资金积累。

(三)培育经营主体,明确市场分工。

积极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壮大甘肃让水河农业有限公司、文县事丰农业有限公司、文县让水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及全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天水华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前期的产业营销指导和带

动,扶持公司和合作社逐渐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合作社负责整合流转农户土地,引导全镇农户进行科学化种植、集中化种植,当地企业负责产品收购、初级加工、帮扶企业负责营销宣传和销售。

(四)加强农产业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依托现有企业、茶叶产业党总支和中药材产业党总支,注册xx茶叶产业商标和中药材商标。形成独特的产业品牌,同时,依靠产品质量、帮扶单位和公司本身的市场营销,将产品推销出来,走向市场。

(五)拓宽销售渠道、创新销售模式,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是积极拓展外销市场。依托省委统战部帮扶的优势积极与各帮扶企业进行对接沟通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在帮扶企业近年销售过程中积极与外部市场对接,将产品最大限度推销给市场,增加市场销路。

二是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引导鼓励企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确定农产品销售数量,稳固农产品销售渠道。达到企业需要什么,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什么,按照企业对接市场需求、合作社对接企业、组织农户种植。

四、存在问题

我镇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转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适度规模方面。一是部分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意识不强。部分农户尤其是贫困户传统农业思维难转变,既不自耕自种也不肯将土地流转,对政府安排的产业存在抵触情绪。二是产业管护有待进一步加强。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杂草丛生、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长势不良,难以实现预期效益。三是资金投入压力大。我镇重点发展的茶叶、中药材、核桃等农业特色产业一般*-*年才能产生效益,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管护费用,农户资金投入压力大。四是销售

渠道单一。大部分产品主要销售在本地或周边市场,且以零散销售为主,外地市场连接少,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开发力度不够。

(二)服务支撑方面。产业多、种植面广,虽然镇党委政府在人员培训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人才总量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人才匮乏,“三多三少”(即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缺乏,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不能胜任劳动强度大技术性强的的农业生产,致使产业管护粗放,标准不高。

下载脱贫发展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脱贫发展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发展脱贫一批工作会发言稿

    桶井乡教育发展脱贫一批工作会 发 言 稿 学校校长: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望牌完小校长吴昌宝。首先,感谢教育局领导和乡党委领导给我这次机会!代表望牌完小全......

    发展和改革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发展和改革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xxxx年,xx区发展和改革局认真贯彻x市和xx区关于扶贫工作安排部署及要求,我局继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定点帮扶村的工作,现将xxxx年脱贫攻坚......

    镇发展产业助脱贫工作汇报

    镇发展产业助脱贫工作汇报镇发展产业助脱贫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xx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部署要求,按照“兴业、富民、强村”的发展目标......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根据《民盟**支部**年工作计划》安排,7月25日,民盟**支部对**市**镇实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市政协副主......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典范

    扶贫主打油牡丹,脱贫致富促发展 --石人河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纪实 从昔日精明的煤矿小老板到如今敢想敢做的产业能人,在人们的印象里王大平一直在忙碌操劳着自己的事业。不过......

    脱贫整改方案(优秀范文5篇)

    脱贫整改方案三篇 各村委会,镇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全镇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根据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针对我镇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坚......

    脱贫攻坚宣传方案,大全(精选5篇)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战,尽快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应如何制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呢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脱贫攻坚宣传方案 3 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脱贫攻坚宣传方案·1一、......

    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方案[范文模版]

    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方案一、考核对象全乡 12 个村(居)委会。二、考核内容和分值1.考核内容。详见考评细则。2.考核分值。考核总分为 100 分。折算后计入全乡 2019 年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