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工作计划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工作计划
为推动全旗规范实施传染病报告和处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工作计划。
一、项目工作目标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立并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规程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旗疾控中心依法督导辖区传染病信息,分析、处置传染病疫情并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疫情处理,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与及时率100%。
二、项目实施范围
在全旗范围内实施。
三、项目实施内容
个及医疗机构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艾滋病、肺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疾控中心对非住院肺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四、项目任务分解
(一)各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任务
1、培训
定期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乡村医生每年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每月例会时以会代训包含传染病防治工作内容。
2、发现、登记
填写门诊日志及入、出院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时,必须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并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3、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使用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传染病报告卡》按时间及病种顺序整理归档,作为本单位报告传染病的业务依据。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及时向卫生局及疾控中心报告,工作计划《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工作计划》。
(2)报告时限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按甲类管理传染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向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并网络直报;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和补报工作
4、处理
(1)病例转诊。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例随访。协助市卫生防疫站做好重点管理传染病居家病例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市卫生防疫站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协助做好管理工作。
5、重大传染病治疗管理。按照国家确定的重大传染病防控计划,管理辖区内病例。逐步分担辖区艾滋病、肺结核病、手足口病以及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自治区确定的监测传染病等病例的治疗管理工作,协助疫苗针对传染病病例监测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各病种有关项目规定。
(二)疾控中心工作任务
1、登记管理。对辖区内所有依《传染病防治法》承担传染病发现、报告、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传染病报告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形成日常管理的基线数据库,登记率100%;对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档案登记,管理率100%;
2、培训与指导。培训和指导各医疗机构,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积极参加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视频、网络及集中培训等方式组织经常性业务交流活动。每年开展4次对旗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面对面现场指导。督促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乡村医生的面对面指导。通过网络监视及时指导辖区报病机构正确报告准确完整信息。
3、考核。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要求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报告工作考核,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奖惩机制。
4、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信息审核、指导信息订正、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分发、信息交流、资料保存等工作。
5、按照属地化管理和分级管理原则,依据各类传染病防治预案做好疫情处理,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属于“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按其要求办理。
五、项目督导与评估
卫生局负责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中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项目进行考核。主要评价标准: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指标见项目目标)
2、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指标见项目目标)
3、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性=网络直报及时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第二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服务内容
(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3.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
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3.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4.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6.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
(六)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七)学校卫生服务
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八)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年1月10日
第三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服务对象
本辖区内的服务人口。◆服务内容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病妥善保管。
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服务流程
一、发现、登记
二、风险管理
三、报告
四、处理
1.协助进行风险排查。
2.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
3.参与风险评估。
4.参与应急预案制订
1.首诊医生在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2.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相关信息报告卡》。
1.报告程序和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3.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 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2.传染病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3.流行病学调查。4.疫点疫区处理。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6.宣传教育。
◆服务要求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考核指标
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例数×100%。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 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服务内容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
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调查。
职业卫生咨询指导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
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学校卫生服务
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防,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学信息报告
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防,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服务要求
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协管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要采用在乡镇、社区设派出机构或派出人员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的指导、培训并参与考核评估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有关工作制度,配备专(兼)人员负责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零报告制度
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提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即使做好相关工作记录,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
■ 考核指标
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报告的事件或线索次数∕发现的事件或线索次数×100%。 协助开展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实地巡查次数。
注:报告事件或线索包括食品安全、引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
合理分工
密切协作
共同推进
百姓受益
第四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试题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以下那组传染病是甲类传染病?()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B、狂犬病、麻疹C、鼠疫、霍乱。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
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什么原则进行报告?()
A、疫情报告属地管理B、时限上报的原则C、逐级上报的原则
3、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其尸体应作怎样处理?()
A、火化B、冰柜保存,待检C、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
化。
4、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什么制度()
A、计划免疫B、预防接种C、预防接种证
5、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称之为()
A、疫源性传染病B、人畜传染病C、人畜共患传染病
6、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
区称之为()
A、传染病控制区B、疫区C、自然疫源地
二、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2、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
病防治法所称乙 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臵。()
5、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
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第五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计划
龙华镇卫生院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
(二).使2012年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报告及时率达到95%、报告准备率达到95%以上。
二、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成立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的计划、协调、落实及督查工作。
(二).具体内容:
1.培训:由专人负责定期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及报告管理的培训。
2.发现、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簿、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簿。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时,必须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并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3.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使用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传染病报告卡》按时间及病种顺序整理归档,作为医院报告传染病的业务依据。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同级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按甲类管理传染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3)建立传染病报告自查机制,每天由专人负责对传染病漏报、迟报进行查补,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和补报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4)传染病病种报告、报告卡填写等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执行。
(5)建立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对于漏报、错报、迟报的相关责任人依据奖惩制度进行处罚。
4.处理
(1)病例处置及转诊。对传染病患者,应就地隔离治疗,对于严重的传染病患者,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
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对医院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疾病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传染病居家病例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疾病控制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协助做好管理工作。
龙华卫生院
2011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