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企业权益保障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企业权益保障
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洪流中的生力军在未来10年国家发展战略蓝图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和对外融资的迫切希望,我国企业实际上需要面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双重考验,而是否能够经受得起这种考验直接决定了企业以后的生存能力与生存状况。
不难看到,社会转型再向纵深发展的道路上企业作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也需要寻找自己适应时事发展的途径和出路。这就有必要对社会转型这一概念进行探讨,以及对其转型期所呈现的特点和风险进行前瞻性的考量。
所谓社会转型,包括社会结构性转型和社会功能性转型两类。结构性转型往往是随着国家体制和制度的巨变形成的,就如前苏联转型到俄罗斯联邦就属此例;社会功能性转型是在整体社会结构不变或仅有微小性变动的前提下对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进行功能方面的改革和拓展,社会角色的转变和赋予,社会定位方面的转向和重界定。我们国家的转型就是属于这一类。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因为结构未被完全破坏,因此其社会性质的赋予力较弱,对于社会角色的变更性较小。
因为社会转型的理论范畴较大,我们有必要把其缩小到经济社会转型这一较小范畴上来。从经济的角度考量企业角色的转变和企业功能的变化实际上是企业权益保护的大前提。只有对企业角色定位准确,对企业功能正确把握,企业的权益保护才有根本性的保障。
一、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企业角色
在未转型的社会中企业的角色类型是因自身经济诉求为国家提供税赋的并吸纳社会流动人员的组织。而在未来的企业角色中,有必要加入其社会角色,也就是对于社会崛起后社会义务的担当。国外的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对我国企业有着率先的示范作用。它们组织各种社会慈善活动,建立种类多样的基金会,确立与社区、学校、监狱等社会机构的联谊机制从而确定自身的亲民基础。可以说,社会角色的担当是评判一个企业在表现上是否具有转型特色的关键。
那么,什么才是企业转型的核心呢?我们知道,企业始终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企业的生死发展。从粗放型向精密型,从基础型向高端型,从原始型向科技型,从产量依赖型向技术支持型的转变,应当看作企业转型的核心。无论从管理方式还是技术生产和输出,无论是人员培训还是反馈机制的形成和有效运转,都是有赖于生产的支持和相应管理的跟近的。生产转型的方向应当随时跟进市场的需求和本行业前瞻性科技的融合。
当一个企业的角色不再仅仅是纯粹追逐利益的时候,其权益的保护实质上就拥有了社会传导方面的正面的支持。
二、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企业功能
企业角色的转变必然造成企业功能的转变,但这一转变有可能受行政性干预的强度更大且更有效。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企业的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关系中的成员的自觉
性和自决力有质的发展。具体来说,企业功能依赖于角色构成,角色的自觉性和自决力的提高使得企业的功能更加明晰和具体有效。所谓自觉性,就是企业对于自身的主体性、存在性、社会功用以及内在本质具有的一种自我认可和理解,这是企业文化的最坚实的根基,也是企业权益保护的内部稳定因素。所谓自决力,就是在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社会角色所赋予的社会功能以及自身选择何种社会功能作为突破和长期发展的自我选择的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未来路向,也决定了企业权益保护的难易程度和主动性。
简言之,企业的角色变化和企业的功能变化决定了企业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权益保障的性质和方向。下面我们来重点谈一下企业权益保障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权益保障的难点
难点1:国际市场试水冲击大。众所周知,国家倡导企业走出国门,到国外开拓市场和发展影响。这当然是好事,企业的追逐利益的本能也乐意接受国家的意见。但一旦离开了国家的保护,社会生命体融入到新社会的速度和难度也是有目共睹的,也就是说,海外市场的生存竞争压力是国家难以为企业分担的,这也就使得企业的权益保护存在一个真空带:国内无相应的机制建设,被国外垄断的后果只有挨宰一条路。
难点2:市场转轨期相关过渡性法律的缺失或不足。不可否认我国的法律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逐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健
全走向健全,从统管制走向分管责任制,这都是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使然。法治建设逐渐走上正轨,社会角色的权益保障有了法律的依据和政策的支持,这不得不说是百年难得的大机遇,但大机遇也有大挑战,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三十年的发展中,尤其是步入到现在的剧烈转轨期,社会不安定因素有其是转型期法律的多变性造成了法律适用的混乱,而这种混乱无论是地方法规与上位法的冲突还是部门规章之间的冲突或真空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过渡阶段是必须要在国事决策中明确的,法律的社会服务功能必须要与这一基本国情密切相连。
难点3:企业权益保护的层次性和对位性欠缺。所谓 层次性欠缺,实际上指的是中国现在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企业的为其生存发展提供保驾护航功能的社会非营利性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欠缺这样的制度设计,实际上也造成了企业风险的加大和难以防范。对位性欠缺实际上指在企业权益的全面保护方面仅注重法律保护和生产和人事风险转移是远远不够的,在一些专业领域,有其是一些新兴行业和新科学领域,这种权益保护尚未为我们所重视。可想而知,在未涉足的领域探险而没有相关保护措施对企业有多大的风险。
难点4:企业管理者素质的欠缺造成企业权益保障难度。虽然中国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批千万富翁和亿万富豪,但这些人大都存在房地产投资和矿产资源挖掘的现实实质上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实际上是通过房产泡沫和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养富了一群人,而这群人的素质还远远没有到达企业社会角色的承担和企业权
益保障的自觉性这一层面。
二、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权益保障的难点突破。
关键点1:加快企业转型步伐,向科技密集型和人才集中性方向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使科学技术应用层面大大拓展,无论是种株玉米还是制造纸张,无论是灌装纯净水还是制造IPAD2,都离不开尖端科技的介入。要使产业化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科技是第一推动力,人才是第二推动力,掌握科技的人才才是核心推动力。当然这里的人才除了科技型人才之外还需要管理型人才,因为管理体系的不善最终使生产力能效降低,即使有优秀的产品,管理乱了,盈利也会降低。
关键点2:加快制度构建和法律构建,尽早形成一套过渡阶段的应急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如果说生产是决定力的话,管理就是疏通力,管理的好坏的作用丝毫不亚于生产的效率的作用,制度构建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保障,而这种保障的关键就在于即不能过于深入使企业失去自主权,也不能过于浅层致使保护名存实亡,挂一漏万。关键点3:提高管理者素质,构建长效承接机制。如果说外部的管理是国家基于统治需要的结果,那么企业内部的管理实际上是经营者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所形成的自觉性的行为。管理者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仰赖其在市场中的摸爬滚打,一方面也依赖于自身学习和经验的积累。
总而言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企业权益保障,一方面要注重企业在转型中的社会角色分担和社会功能的担当,一方面要国家在政
策法规和法律制定方面的有效的长期的支持。中国的发展仰赖企业,企业的发展仰赖科技和人才,权益的保障是百年大计,是中国企业成熟自信的走向世界的必备条件。我们坚信,在法治国家的体系内,在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在制度结构山,在法律体系上,在权益保障体系上下足功夫,中国企业的明天将是灿烂无比的。
第二篇:经济社会转型提升行动计划
经济社会转型提升行动计划
根据区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工作要求,制订******区2013经济社会转型提升行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机遇,坚持科学求进、转型提升的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实践讨论活动,加快推进思想转型、工业转型、三产转型和城市转型,努力在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上实现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产业集聚区承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工业经济实现总量扩张和效益提高;特色商业区、现代商贸物流港、北部后花园全面启动,第三产业迈上快速发展轨道;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三、2013主要工作任务
(一)推动工业转型。加快建设西部产业集聚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不断提升全区工业综合实力。
一是建设西部产业集聚区。具体措施为:
1.省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创建方案6月底前制定完成,主导产业发展规划10月底前完成编制。(此项工作由区集聚区管委会牵头,区发改委、区工信局配合)
2.经二路(新园路至纬二路段)、纬二路(西起经三路、东至经四路)、经四路年底前建成通车。纬六路8月底前要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路基铺设。经四路北延工程6月底前开工建设,11月底前完工。(经二路、纬二路、纬六路、经四路由集聚区管委会负责,经四路北延工程由区交通局负责)
3.同步推进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建设,投资4900余万元的电力线路改造项目6月底前要启动。(此项工作由集聚区管委会牵头,住建局、工信局配合)
4.和美安置小区(二期)年底前交付使用。和祥安置小区6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一期主体基本建成。(此项工作由集聚区管委会负责)
5.****两个村庄年底前完成搬迁,****整村搬迁6月底前启动。(此项工作由集聚区管委会牵头,****办事处配合)
二是培育现代产业集聚。具体措施为:
1.培育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年产2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项目8月底前实现竣工。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12月底前一期工程结束土建。华美年产1万吨油漆涂料等项目5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基建。年产30万吨富钛料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一期工程结束。年产4亿块石膏烧结砖8月底前竣工投产。(此项工作由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和****办事处负责)
2.培育氟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公司年产6000万平方米锂电隔膜项目5月底前开工建设,含氟精细化学品项目5月底前开工建设,年产1000万盏LED灯6月底前开工建设,两个项目年底前完成基建。国能10万千瓦风电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设备安装。(此项工作由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办事处、****办事处负责)
3.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公司年产800万套乘用子午胎项目10月底前完成立项。****公司年产14万吨炭黑装置及尾气综合利用(二期)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基建。(此项工作由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办事处负责)
4.培育新型高档耐火材料产业集群。德航耐磨年产8.5万吨磨料磨具项目5月底前竣工投产。****公司年产15万吨特种耐火材料项目7月底前竣工投产。****公司年产5万吨不定型耐火材料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年产30万吨碳素制品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基建。(此项工作由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办事处、****办事处、****办事处负责)
5.培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年产60万吨****加工项目6月底前竣工投产,****公司年产3000吨原酒原浆以及****年产5万吨洞藏窖酒等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办事处负责)
6.打造年产值超50亿元的中原涂料基地。开工建设****工业园第一季度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此项工作由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办事处负责)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具体措施为:
1.4月至5月、8月至9月举办科技招商活动。4月、8月举办产学研合作集中活动。9月至10月邀请有合作意向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来区考察洽谈。力争每个企业都有1-2个院所合作单位。(此项工作由区科技局负责)
2.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2家。5月底前完成申报,10月底前通过审核验收。(此项工作由区科技局负责)
3、7月底前完成30项科技项目申报,11月底前2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省级鉴定。(此项工作由区科技局负责)
4.省级企业技术认定中心2家、市级3家。5月底前完成申报,年底前通过审核验收。(此项工作由区发改委负责)
5.年底前帮助企业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50名。(此项工作由区科技局、区人社局负责)
四是实施培优育强。具体措施为:
1.新培育8-10家重点骨干企业,5月底前确定重点培育企业名单,9月底前制定扶持政策草案,年底前出台具体政策文件。(此项工作由工信局负责)
2.推进上市工作****公司8月份赴省备案,进入辅导程序。****公司11月底前完成股份制改造前期工作。(此项工作由区金融办负责)
3.实施中小企业“亿元”融资计划,12月底前帮助19家小微企业获得1亿元贷款支持。(此项工作由区金融办负责)
(二)推动城市转型。以新型城市化为发展方向,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新型社区建设,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美丽新******。
一是提升城市功能。具体措施为:
1.光华路年底建成通车。(此项工作由区交通局负责)
2.****路6月底前完成拆迁,开工建设。(综合协调由区住建局负责,拆迁由****办事处负责)
3.****路改建工程5月底前开工建设,11月底建成通车。(此项工作由区住建局负责)
4.朱冰线改建工程6月份开工建设,11月底建成通车。(此项工作由区交通局负责)
5.城区集中供热管网工程4月份启动建设,年内新建管网5公里。(此项工作由区住建局负责)
6.6月底前完成****路延伸段雨污水管网铺设。(此项工作由区住建局负责)
7.延伸城区天然气管网,年内新增天然气用户3000余户。(此项工作由区住建局负责)
8.城区网线体系规划改造工作5月底前启动,城区网线地埋工程6月底前开始实施。(此项工作由区住建局负责)
二是完善生态体系。具体措施为:
1.启动辖区主要河道治理工作,5月底前排出河道治理具体计划,分阶段实施。(此项工作由区农林水利局负责)
2.启动大沙河、涟琛河、南水北调河道的两侧绿化,5月底前制定方案,开始实施。(此项工作由区农林水利局、区住建局负责)
3.城市游园体系规划5月底前完成,城市游园建设计划6月底前开始实施,年底前全部建成。(此项工作由区住建局负责)
4.****公园扩建工程5月底前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国土分局负责)
5.省级森林公园6月底前完成申报,并启动规划建设工作。(此项工作由区农林水利局负责)
6.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背街小巷专项整治8月底前全部完成。(此项工作由区爱卫办、区城管局负责)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具体措施为
1.根据集聚区建设、道路拆迁安置,6月底前排出全区新型社区建设计划。(此项工作由区委农办负责)
2.****项目年内实现5栋小高层竣工,****安置小区(二期)6月份开工建设,年内完成8栋主体建设。****新型社区建设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A区楼房主体建设。(此项工作区委农办、****办事处负责)
3.****村安置小区、****村安置小区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主体建设。(此项工作由****办事处负责)
(三)推动三产转型。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着力点,立足区域发展优势,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努力建设“一区一港一园”,不断激发三产发展活力。
一是建设特色商业区。具体措施为:
1.特色商业区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6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由区特色商业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2.****路等三个交叉口区域的商业开发规划5月底前完成,并启动****路的改造提升工作。(此项工作由区发改委、区住建局、区房管中心负责)
3.****酒店5月底前开始招标,年底前实现部分楼盘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办事处负责)
4.建行****商务中心5月底前开工建设,8月底前完工。****商务中心5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实现竣工。(此项工作由****办事处负责)
5.****专业市场区域商业开发规划8月底前完成编制,并启动改造提升工程。(此项工作由****办事处负责)
6.****开发项目5月底前启动,年底完成招标,部分楼盘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办事处负责)
7.第六水厂区域开发项目7月底前启动,年底实现主体完工。(此项工作由****办事处负责)
8.新园路6栋小高层项目6月底前开工,年底实现主体完工。(此项工作由****集聚区管委会负责)
9.****整体搬迁项目5月底前实施,年底实现竣工试生产。原址整体开发项目10月底前启动。(此项工作由****办事处负责)
10.****搬迁项目9月底前启动,年底完成主体建设。(此项工作由******消防大队负责)
11.法院搬迁项目5月底前启动,年底实现主体完工。(此项工作由区人民法院负责)
二是建设现代商贸物流港。具体措施为:
1.现代物流港总体规划8月底前完成编制。(此项工作由区物流办负责)
2.****项目5月底前完成土地手续,年底前完成铁路线两侧站台建设。(此项工作由****办事处负责)
3.****园区项目5月底前完成土地手续,年底实现办公楼主体竣工。(此项工作由****办事处负责)
4、****项目6月底开工建设,年底结束部分基建。(此项工作由****办事处负责)
5.****物流项目6月底前完成土地手续,年底前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办事处负责)
三是建设北部后花园。具体措施为
1.旅游开发公司6月底前完成组建,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此项工作由****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
2.北部山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5月底前完成编制,编制控制性规划和详细性规划7月底前完成编制。(此项工作由****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
3.山区电网体系规划8月底前编制完成,年内启动山区电网改造。(此项工作由区工信局负责)
4.****路拓宽改造工程5月底前完成申报,****旅游通道6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完工。(此项工作由区交通局负责)
5.****二库及配套设施等项目10月底前启动,年底开始基础建设。(此项工作由区农林水利局和****办事处负责)
6.****水上乐园项目10月底前启动,年底开始基础设施建设。(此项工作由区旅游局负责)
7.****山地体育公园6月底前完成申报前期工作,年底完成申报。(此项工作由区文体局负责)
8.南太行(中国******)山地越野赛9月份举行。(此项工作由区文体局负责)
(四)推动社会民生转型。持续实施惠民工程,重点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推动社会发展成果共享。
一是稳步扩大就业。具体措施为:
1.加强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培训,11月底前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850人。(此项工作由区人社局负责)
2.建设全区综合培训中心,10月底前制定建设方案。((此项工作由区人社局负责)
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具体措施为:
1.******棚户区改造项目年底7栋楼主体工程完工。******小区项目6月底完工,******家园项目年底完工。(此项工作由区房管中心、******办事处、******办事处负责)
2.推行“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模式,年底前完成试点工作。
三是优先发展教育。具体措施为:
1.标准化运动场项目,5月底完成基础施工,8月底完成看台及胶面层施工,9月完成附属设施工程,10月竣工验收。(此项工作由区教育局负责)
2.******学校食堂项目,4月完成招标,6月完成主体施工,9月完成装修,10月进行竣工验收。(此项工作由区教育局负责)
3.******学生宿舍楼项目,6月完成主体施工,8月完成装修,10月进行竣工验收。(此项工作由区教育局负责)
四是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具体措施为:
1.人民医院病房楼年底建成并投入投用。(此项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
2.妇幼保健站和区疾控中心项目,6月份开工建设,年底完工。(此项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
五是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具体措施为:
1.筹建全区文体活动中心,8月底前完成选址立项,年底完成招标。(此项工作由区文体局负责)
2.许衡陵园改造提升工程,10月底前启动。(此项工作由区文体局负责)
六是扎实推进计生工作。具体措施:
1.区计生服务站6月份开工建设,年底完工。(此项工作由区计生委负责)
2.创建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区,9月底前完成迎检准备,年底通过验收。(此项工作由区计生委负责)
七是创新社会管理。具体措施为:
1.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1月底前完成改造提升,两个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10月底前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区民政局、****办事处负责)
2.社会管理服务站年底实现全覆盖,其中,90%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此项工作由区综治办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责任落实机制。严格落实“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一项任务要有以为责任领导和一个牵头责任单位;一个项目要有一个建设责任主体,作为落实项目资金、实施项目建设和确保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一项任务要有一个倒排工期计划,明确时间和工作任务,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二)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每项任务的责任单位或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总体指导、综合协调、督促监管等作用,制定工作推进计划。比较复杂的工作任务,如集聚区建设、特色商业区、物流港、房地产开发、北部后花园等工作,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
(三)建立定期报告机制。每项任务的责任单位或牵头单位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联络员,每月25日前向区督查室报送《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内容包括承担任务、工作进度、推进措施、存在问题、下步打算等,区督查室汇总、分析后,形成《行动计划》落实情况总体报告,报送区政府。
(四)建立督导考核机制。《行动计划》所列各项任务均纳入区政府目标。区督查室要定期对《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根据检查情况,落实《行动计划》不力,工作进展迟缓的单位要及时通报,加快进度。
第三篇:企业女职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企业女职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李桂娥
2013-1-25 15:07:54来源:2013-1-23 人民论坛(总第391期)
【摘要】女职工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不仅关系到女职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两性平等与家庭幸福,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调研数据及访谈信息的分析,研究了企业女职工权益保障的总体情况,进一步提出现在可以有所作为的几点意见,以期为保障企业女职工权益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女职工;权益保障;青海省
对女职工权益的保障是国家法律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此,2012年笔者在西部某省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就女职工权益保障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5000余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82份,进行230余人次的访谈。本次实证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女职工的权益保障,实际进行分析调查问卷2344份。
企业女职工权益保障的现状
女职工一般权益保障的现状。劳动权益保障的状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非国企和国企都存在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并且比例都不低。本次调查统计数据为: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非国企占到27%,国企占27.8%;月休息时间少于8天的非国企占到74.7%,国企占51.8%;不能按时支付工资的非国企占到14.6%,国企占12.1%;不支付加班费的非国企占到51.7%,国企占53.0%;不提供健康检查的非国企占到44.2%,国企占41.1%。实际情况是女职工在就业后的休息权、获得报酬权、健康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侵害。获得报酬权基本能够得到保障,国企、非国企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执行的情况可以评价为“良好”。但是,加班工资的支付情况都不足50%,国企支付加班工资的情况不如非国企;休息权的保障,非国企女职工能够享受正常双休日的只有25.3%;健康权的保障,非国企与国企做的都不能使人满意。调研数据如下: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非国企有25.2%,国企有7.8%;要求职工提供押金、保证金、身份证、担保人等就业保证非国企有35.6%,国企有25.4%;试用期六个月以上非国企有20.7%,国企有25.3%;试用期没有工资非国企有46.9%,国企有6.5%。
女职工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中发现,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缴费高,保障水平也比较高。此外,还了解到其他情况:一是许多非国企在办理社会保险时,不是按照政府相关规定缴费办理,承担起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而是给职工以50%、30%或者固定金额的社保费用补贴;二是大部分企业都是以社平工资的60%,即最低档,办理职工社会保险;三是女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办理的比例较低,分别为工伤保险不足42%、失业保险不足40%、生育保险不足39%。一些私企负责人普遍认为,女职工从事的工作发生工伤的几率很低,一般非国企不愿意为女职工办理工伤保险,至于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一般企业都不办理。
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的状况。女职工在“经期”、“孕期”、“育期”、“哺乳期”享有一系列特殊保护权统称为“四期”保护。2012年3月份设计并发放问卷中针对“四期”保护的调查结果如下:怀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能将其调离有污染的岗位的比例,非国企为45.5%,国企为2.5%;怀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不安排其上夜班的比例,非国企为38%,国企为51%;怀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不安排其加班的比例,非国企为51.5%,国企为47.4%;曾有流产情况用人单位能给其法定休息时间和待遇的比例,非国企为35.7%,国企为47.7%;“四期”产前检查费用、生育医疗费用能报销的比例,非国企为40.3%,国企为47.2%;产假期间能领到工
资或生育津贴的比例,非国企为34%,国企为74.2%;哺乳期能享受每天一小时的哺乳时间的比例,非国企为26%,国企为61.9%;能享受国家法律规定的98天产假的比例,非国企为27.3%,国企为82.6%;孕期、哺乳期用人单位还安排其从事对身体有害的工作的比例,非国企为21.8%,国企为13.6%;在怀孕、产期、哺乳期内曾被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或辞退的比例,非国企为13.4%,国企为6.7%。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国企女职工“四期”特殊权益保障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安全、休息方面问题较大,但是,对法定待遇的保障相对较好。非国企女职工“四期”特殊权益遭到严重损害是不容置疑的,前8项指标中除了第3项指标超过50%以外,其他的指标都在50%以下,有些指标还相当低,如第7项只有26%;最后两项指标更是触目惊心,第10项居然达到了13.4%,非国企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的状况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女职工权益保障现状的分析
抽象“中性人”的法律方法使法律在保障女职工权益中存在缺失。现实法律生活中,男性实际的支配地位决定了对法律的理解与阐释往往是男性单方面的。在本次调研中,企业高层(绝大多数是男性)认为女性发生工伤的几率小,就可以不为女职工办理工伤保险;而男性高管很难对生育保险予以充分关注。在访谈中,有女职工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即因工作原因导致其流产、产下死婴如何寻求帮助,这是工伤保险中的法律盲点,工伤受害人一般只考虑普通单一主体,没有考虑孕妇工伤的复杂性,忽视了女性这一特殊群体。
女职工自身的素质、心理和态度造成了女职工权益保障水平偏低。女职工受教育程度不高,这必然影响女职工接受信息、学习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女职工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8.5%。女职工受教育程度不高,影响
到女职工就业。当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有23.8%的女职工选择“为保工作忍耐”。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女职工身兼工作和家务,身心极其疲惫,即便有时间和精力的女职工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在打麻将、看电视,基本上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法律对女职工权益的保护。同时,女职工维权意识差,不清楚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保护女职工权益的规定;心理脆弱也是导致女职工权益保障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
政府部门及工会组织对于女职工权益保障的能力不足。工会应当是职工及女职工自己的组织。工会在女职工权益保障方面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实际上浮在社会的上层,与基层的女职工并无太大关系。如工资的集体协商机制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应当是由工会及工会女职工组织积极推进的两项工作,但是,调查显示非国企女职工中对于“工资的集体协商机制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不知道的占比分别为68.2%和70%,国企女职工不知道的占比分别为81.4%和77.2%。在调查女职工对于单位规章制度的了解情况时,非国企女职工表示不了解的仅占7.7%,国企女职工表示不了解的只占4.8%。从这组指标的对比中可以清楚看出,同样的宣传教育,企业自身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效果很好,工会大量的宣传教育却没什么效果。
加强女职工权益保障的几点思考
完善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制度设计。当前,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到《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构成了我国女职工权益保障的基本法律制度框架。《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执行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安全生产部门,他们按照各自职责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追究的方式是行政罚款。但是,历来的经验
告诉我们,我国法律的执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社会甚至政府官员都在追问法律的执行力。法律的执行力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良好的法律;二是高素质的执法人员;三是适宜的执法环境。良好的法律首先来自于法律的善良目的,对于成文法而言,法律的系统性、可操作性、严密性存在着问题,需要逐步完善,但是,对于女职工权益保障来说,必须通过可行的立法制度设计保证社会性别的特殊经验能够进入到立法者的考察视野,尤其是可以从地方立法先行;高素质的执法人员,不在于其学历的高低,而在于秉承法律的善良目的进行执法。
提高女职工自身素质和维权意识。女职工权益保障的基础就要提高女职工自身的素质。工会、妇女组织可以通过各种主题学习活动,争取资金支持,鼓励女职工提高自身的能力。政府及其部门、社会组织要进一步改善宣传的方式、方法,务必将宣传与提高女职工的素质联系在一起,并探索可行的绩效考评机制,使女职工真正了解国家关于女职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提高女职工自身的维权意识;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接待帮助工作制度,当具体女职工权益受损向政府相关部门求助时,进行必要的信息登记,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处理,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咨询,特定情况下,提供一定心理帮助。
加强保障女职工权益的组织能力建设。在我国,依法进行女职工权益保障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工会及其工会女职工组织。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工作着力点是提升女职工整体素质,帮助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鉴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一是强化各级工会干部的职业观念,树立“天职、义务”的职业伦理;二是真正深入到职工中去,认真完成各项调查研究工作,真正成为政府、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三是探索企业工会职能发挥的有效途径,解决基层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兼职的问题,使工作人员能够有时间、精力从事具体的工会工作;四是进一步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三方机制”,“三方机制”中工会是
职工的代表,工会组织应当形成相应工作制度,既要保证工会能够真正代表职工的利益,也要充分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并且建立职工对工会组织自身的约束机制;五是当职工权益受到用人单位或者其他主体侵犯时,工会应当在法律援助、咨询等方面为职工提供更加实际的帮助。
(作者为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第四篇:经济社会转型问题的调研
关于东莞经济社会转型问题的调研乘”改革开放”的劲风,东莞和东莞人,这个勇于开放而又敢干探索和实践的城市,以自己独特地视角和思维,凭借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经过20多年年均20%以上的高速发展之后,创造了东莞”一夜暴富”的”东莞 经济”神话.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极限“的.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就是一个有”极限“的过程,那么作为东莞这种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自然是已达到”极限”.2006年12月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东莞举行的“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高层战略研讨会”上说,东莞20多年的发展历史说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源自“双优势效应”,即同时具备国内格局当中的先发优势和世界格局当中的后发优势。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东莞的“双优势效应”明显减弱。东莞已经出现土地、能源、社会容量和环境容量4个方面均“难以为继”的局面。因此,东莞 自今年以来,只要我们打开报纸或电视等新闻媒体,映入我们眼帘和传入人们耳朵的最多的字眼和声音就是:”东莞将是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大篇幅报道.何谓”经济社会双转型”,简单地说,就是东莞的经济模式, 要从过去的物业租赁型经济转向创业经营型经济。具体来说,就是要鼓励当地企业大力发展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自有品牌的企业,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社会转型的总体方向,则是推动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把工业文明提升为城市文明。在2007年初举行的东莞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发展战略。其中在经济转型方面,要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转变,经济体制从初级市场经济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经济结构从外源型经济为主向内外源型经济并重转变,对外开放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走出去并举转变,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的纺锤型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资源利用从线型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未来东莞的发展方向,即将东莞大道建设成为总部经济长廊, 东莞市的城市未来发展定位是国际性制造业中心和区域性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
“大环境决定小格局”,因此,在东莞这片土地上作为以消耗资源为代价;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粗放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的制造企业来说,企业必须升级转型,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
当然,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制造业产业都具备升级转型的能力,它们会受企业本身的能力(比如财力)和个体的发展方向和对市场营销的定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经营战略。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一些企业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大环境下,毅然选择了“迁徙”,以此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这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未免是一种悲壮之举,但这又是大势所趋。这是任何一个经济社会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必然的产物。
以鞋业制造业为例,纵观世界鞋业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不断变换的过程,世界鞋业生产基地,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转移到了意大利,20世纪70年代到了日本韩国,20世纪80年代栖身中国台湾,90年代在中国大陆。而当你仔细审视这个发展脉络,你会发现它与世界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历程何其相似,或许这又赋予了鞋业一层更深的内涵,它代表了整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缩影。因此,作为曾经在东莞生存并成长了相当长时间的制鞋业来说,在这样的大势背景下,究竟该往何处去呢?或者说该往何处去才能让企业达到永久生存和长足发展呢?是往中国内陆地区“内移”,还是往其它亚洲发展中国家“外迁”呢?
综观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正以“快速,稳健”地经济增长幅度上升,而“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政策环境,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吃了“定心丸”。如今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鞋业中心,全世界70%以上的鞋子在中国出产,中国的鞋业业已形成四大产业集群,广州东莞产业群、温州台州产业群、泉州晋江产业群、成都重庆产业群,四大产业群环环相扣,串起中国鞋业的黄金链条,奠定中国在世界鞋业中的霸主地位。而这其中的广州东莞产业群则占据整个中国鞋业的半壁江山,东莞在中国乃至世界鞋业的地位不言自明。因此,“总部经济”模式正是未来东莞的发展大势。作为对中国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金融环境,人文环境等都已驾轻就熟的东莞企业来说,选择往中国内陆地区“内移”,当为明智之首选。正如美国波音公司,其总部在美国,但其零配件却来自世界各地,这是产业转移的范例。东莞的鞋业企业在东莞对鞋产品进行贸易交易,研发和营销,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而将处于产业链条下端的低附加值产业向内地转移,完整地产业键就此生成,而内陆地区纵横交错地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与航空水运形成的“立体交通”与沿海地区有效地实现了交通键接,进而加快了出口“海洋运输“的效率。因此,东莞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是对制造业企业的一次整体提升,尤其是对于鞋业企业这样的高消耗,低技术含量的制鞋业企业来说。因为内地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及充足的劳动力为他们解决了最为根本的后顾之忧。
因此,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实际上是给了我们制造业企业又一次求得更大发展的时代契机。
第五篇:老年人权益保障
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立法概述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的立法宗旨有三:一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二是发展老年事业;三是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三个立法宗旨揽括了《老年法》的所有内容。
第一,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在《老年法》总则里第一条指出:本法的目的在于“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第七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把弘扬我国赋有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作为本法首肯的立法精神。在分则方面,《老年法》第十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顾老年人。”《老年法》特别突出了家庭赡养与扶养。子女关心和照料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包括了经济赡养、情感慰藉和生活照料多个层面。
第二,发展老年事业。老年事业泛指从物质、精神、医疗保健、照顾服务等方面给予老年人提供保障而采取的制度措施,建立的设施以及为此而形成的管理服务机制。老年事业主要包括:(1)为老年人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养老、医疗保健制度和社会救助救济;(2)建立老年福利设施,如敬老院、福利院等老年人生活服务设施;老年人医院、康复中心等疾病护理康复保健设施;老年大学、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文化教育、体育娱乐设施;(3)实施照顾服务;(4)完善老年事业的管理机制和科研机制。
第三,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老年法》第三条对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国家和社会应采取措施,健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以下称:“五个老有”)。
“五个老有”是实现本法的宗旨也是前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老年人社会保障目标的内涵,这是本法立法的精髓所在。老有所养是指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得到基本的保障,包括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老有所医是指老年人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得到保障。老有所为是根据老年人的精力、专长和兴趣,继续发挥作用,使其能为社会做贡献。老有所学是老年人为自身健康发展而获得对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继续学习的机会。老有所乐是指通过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使老年人心情舒畅、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为实现“五个老有”,对老年人实施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区服务、住房保障、老年教育、法律援助等,基本上包括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本内容,解决好“五个老有”就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二、宪法、法律关于老年人保护有关规定
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刑法以及劳动法等重要的法律规范中,都对老年人合法权益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宪法》第4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49条第3款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民法通则》第104第1规定:“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和儿童受法律保护。”
《婚姻法》第2条第2款规定:“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第21条第1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扶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该条第3款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继承法》第7条规定遗弃和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者丧失继承权;第10条规定父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劳动法》第70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用权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第73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1、退休;
2、患病、负伤;
3、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4、失业;
5、生育。
此外,《刑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61条第1款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国务院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和部委规章
国务院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和部委规章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作了规定:离退休、生活待遇、优抚安置、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老年设施建设规范和税收、社区服务、社会参与和老年体育以及公证和法律援助等内容。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所收录的实用老年法律法规汇编中,有 190 多项国务院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和部委规章。如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行政法规,这些法规、规章为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此外,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就遗产、继承、追索退休金等疑难案件所做的批复,总共有十几项司法解释。
四、《老年法》内容
按照《老年法》规定的老年人应享有的特殊权利和利益,从目前各省市的立法实质内容来看,主要对从国家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受赡养扶助的权利、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劳动权利、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等几方面作出了规定。
第一,从国家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各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地方法规都规定:“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离退休老年人的养老金领取;孤寡老人的社会福利救济;交不起医药费时可减免;请求法律援助、减免诉讼费等内容是各省提供给老年人具体的物质帮助。
第二,受赡养的权利。老年人为子女操劳终身,为社会辛勤劳动,贡献毕生的精力,在它们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时,理应在生活上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敬、关怀和帮助,让他们安渡晚年,这既是社会的职责,也是家庭的功能。目前中国的国情有80%是农村人口,缺少相应社会福利保障,主要依靠家庭承担养老任务。各地方法规关于家庭赡养的章节都设置了如何保护老年人的受赡养权的规定。第三,婚姻自由权。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权指老年人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自主自愿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排除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强制与干涉。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时常受到不法干涉。因此,各地方法规基本上都重申这一权利,加重对老年人婚姻自由权的保障。
第四,财产所有权。老年人享有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所有、收益、处分等权利,是老年人确立其社会地位的物质保障,许多养老纠纷的发生就是老年人没有充分享有财产所有权。各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地方法规都涉及到老年人对个人财产的权利的保护。
第五,房产权。由于住房紧张,老年人住房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的住房经常被挤占,从大房到小房、到厨房甚至被挤到牛棚、猪圈,更严重的被挤出家门。人到老年,活动范围缩小,住房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一旦受到侵犯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晚年生活质量。《老年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如何保障老年人房产权。各地在老年法的基础上对房产权进行规定,部分地方对老年人变更房屋所有权设置了相对复杂的程序。
第六,继承权。老年人有劳动能力时,曾为维持家庭生活和抚养子女辛勤操劳。到晚年丧失劳动能力时,需要得到子女的赡养、扶助,愉快地安度晚年。当其子女先于自己死亡时,为了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致降低。《继承法》规定了老年人有权继承子女的财产;《老年法》第十九条强调保护老年人继承权。各地方法规规定在分割遗产时,应当优先照顾老年人的利益。当老年配偶间发生一方死亡的事实,生存方 享有配偶身份的继承权。
第七,继续受教育的权利。社会不断发展,知识需要更新。离退休老年人愿意继
续受教育,国家与社会应支持与帮助。各地基本上重申了《老年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第八,劳动权利。老年人虽已离退休,但是他们的劳动权利并没有丧失。特别是随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事业进步,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提高,寿命延长。我国老年人中蕴藏大量的宝贵人才,存在巨大的创造潜力。国家应当为他们提供劳动就业的机会,创造条件使他们为社会做贡献。各地方法规具体规定老年人的劳动权。
第九,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社会发展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老年人可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维护社会治安等。各地方法规明确规定这种权利。
五、修订的《老年法》新增内容 1、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新法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将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
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人,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国家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4、在老人赡养方面,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5、该法还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实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或者进行危旧房屋改造时,应当优先照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六、广州地区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
1、《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具有本市行政区域常住户口,年满60周岁以上的公民,享受本办法规定的优待。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民,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优待老年人的职责和义务。第三条 本办法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逐步加大对社会福利设施的投入,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五条 年满60周岁不满65周岁的老年人凭《广州市老年人优待证》(以下简称《优待证》)进入定点公园和文化馆、纪念馆、艺术馆、博物馆、展览馆,有月票的,按现行优待办法购买;没有月票按次购票的,享受半价优惠。乘坐市内线路公共汽(电)车、过江轮渡和地铁,享受半价优惠。
65周岁以上老年人凭《优待证》享受前款各项的免费。第六条 老年人凭《优待证》进入市内各体育健身场所、电影院活动或者观赏的,享受半价优惠。
第七条 老年人凭《优待证》可以免费使用收费公共厕所。第八条 老年人凭《优待证》乘搭车、船、飞机可以优先购票并优先检票进站,上下车、船、飞机。
候车、船、飞机室应当设置老年人专用座椅。
第九条 市内各医疗机构,应当专设老年人服务窗口,对持《优待证》的老年人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
有条件的医院应当设置老年人家庭病床。
第十条 邮政、电信、银行等部门应当为老年人专设服务窗口或者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对持《优待证》的老年人应当优先办理用邮、领取养老金及其他相关业务。第十一条 孤寡老人和虽有赡养人或者扶养人,但赡养人或者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租赁并居住房管部门管理的公产房,免交租金。
离、退休干部、职工租住公房(以租赁登记承租人为准)的,租金按现行优待办法收取。
第十二条 商场、饮食、维修等商业、服务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服务特点,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优先、优惠、优质服务。
第十三条 农村老年人不承担义务工、不缴纳各种集资费。第十四条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做好社区助养为老服务工作,建立方便老年人的便民服务档案,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服务。
第十五条 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凭《优待证》,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每月发给不少于200元的长寿保健金。第十六条 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老年人,法律援助机构、律师事务所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法律援助。
公证机关办理扶养、助养、赡养老人的协议公证时,免收公证费。
第十七条 本市老年人优待证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统一制发和管理。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老年人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镇老龄工作委员会申领本市老年人优待证,经区、县级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审核后,报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核发。
第十八条 对不按本办法规定履行优待老年人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区(县级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责令其改正,并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履行优待老年人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提请其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2、广州市有养老机构在2006年推出《亲情协议》,入住时,子女向父母保证“每周至少探望一次,至少致电问候一次”,如子女不常探望父母将被列入“不爱爸妈黑名单”,不断收到院方以短信、电话、电邮等方式发出的“快来看老人”温馨提示。今后,广州市将在养老机构推广,《亲情协议》提醒老人子女及时尽孝。
3、广州市老龄委目前正组织人员进行调研,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制订广州的地方细则。广州市老龄委撰写专门调查报告,然后将该报告呈交市人大常委会有关方面,吁请市人大组织全市部分人大代表进行《老年法》的执法检查,在此基础上制订广州市贯彻《老年法》实施细则。
4、《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
《条例》体现“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即《条例》实施之前已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员,最低缴费年限仍按原规定10年执行,《条例》实施后首次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员,最低缴费年限调整为15此外,《条例》还明确规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通过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实现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基金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