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中的丹东经济
关于丹东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我们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如诗如画的丹东在祖国的东方让世人瞩目。而我的家乡就是这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
正在建设中的丹东是中国东北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有过很多的美誉——丝绸城,汽车城,电子城,轻工业城等等,有一些叫得很响的工业产品,如黄海牌大客车,奔驰在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千万条公路上。在这里,我将逐一介绍我的家乡丹东的工业风采,服务完备的第三产业,以及生机无限的农林牧渔畜业的发展和丹东农业经济所独具的特色。
一.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
在近年的改革调整中,丹东的工业已形成新的产业结构雏形。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两个支柱产业的竞争能力逐渐提高;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两个传统产业在改革、重组中蓄势待发;化工医药、农产品加工两个新兴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此外,丹东的电力建设及输变电设备生产、专用设备生产、仪器仪表生产近年发展迅猛,此前已成为丹东工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丹东汽车制造厂制造的“黄海大客”不但享誉全国,直销海外,而且由于“黄海大客”自身的需要以及“黄海大客”的影响,带动起周边一个相关的庞大产业。与之配套的厂家相继出现,一批有潜力的人才借助丹东汽车业的影响,瞅准机遇,又开辟出新的汽车零部件的工厂。丹东的汽车零部件厂家在全国汽车行业中的影响几乎不小于汽车制造业,其中最有名的是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它是中国轻型的车桥的龙头老大,全国小型汽车厂一半以上的厂家,特别是具有较大规模的汽车集团,都使用该公司的产品。还有县级市凤城市生产的增压器、半轴等,长春一汽集团许多外购的零部件都出自这里,而凤城市也正努力在朝着汽车零部件城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丹东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大中型客车为主体,以底盘类、曲轴类、增压器等汽车零部件为支撑的汽车工业发展格局。目前,丹东的各种车桥产品占据全国车桥市场的首位,而黄海客车已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外,丹东还有许多国内知名的优秀企业,例如,东方测控有限公司曾承担了国家诸多工业计划的研制工作,为丹东经济乃至全国的经济都做着越来大的贡献。
二.极具特色的农业生产
丹东是块宝地,既有省重点产量区,又有木材储量丰富的林区:既有广阔无垠的渔
业作业区,又有饲草茂盛的畜牧业生产区。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物产的多样性,形成了很多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为构建具有丹东特色的区域农业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丹东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省内居先进地位,现已初步形成了滨海平原的优质稻米,在凤城、宽甸两个县级市山区的林业,中部丘陵地带的板栗,鸭绿江、大洋河沿岸和城郊的果蔬,沿海沿江的水产养殖和凤城、宽甸山区为主的畜牧等六条特色农业生产带,此外,东港作为丹东的附属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粮县之一,晚粳稻种植面积达70余万亩,年产优质商品稻米20万吨,畅销北京,上海等各大都市,并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这一切,都初现了丹东农业的产业优势。
丹东还是辽宁省重要淡水鱼生产基地。全市淡水总面积168万亩,其中有大型水库5座,25万亩:中小水库42座,近6万亩;池塘,泡沼4.3万亩。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东港市为主的池塘养殖、宽甸满族自治县为主的大水面增值、网箱养殖等三大淡水渔业基地。
三.朝阳似火的第三产业
丹东不仅是一座文明遐迩的旅游名城,是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城市,还是另人羡慕的最适宜人类居住的人居佳地。在工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切现代化城市该有的丹东都有了,在有些方面在我国的城市群中还是独占鳌头的。丹东作为旅游城市、港口城市,边境城市,服务完备的第三产业又是诸多城市不可比拟的。
随着丹东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购物专卖店越来越多,旅游购物已成为丹东旅游的重要活动之一。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商业企业2000多家,有集贸市场170处,其中城市区49处,有商业网点9000多个,主要景区都有专门的购物场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丹东知名度在国内外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型商业企业走进丹东,乐购超市、家世界超市、肯德基专卖店等纷纷落户。作为一座国家级旅游名城,丹东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快物流中心和商贸重镇建设。未来目标是成为东北部乃至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北亚的物流、资金流中心。
由于物产丰富,丹东的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在省内首屈一指。满族饮食系列,朝鲜族饮食系列,回族饮食系列等别具一格。各种地方风味小吃,独具特色,深受游客青睐。由此,再加上一批高档次的游乐城,保龄球馆,高尔夫球场等等娱乐服务设施,丹东的吃、住、行、游、购、娱、不仅完善地具备了旅游的六要素,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丹东人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丹东城市的文化品位。
位于东北亚枢纽中心的丹东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呈
现在世人面前。如今,随着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各项政策的陆续启动,丹东港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快港口建设步伐,最近,丹东市委市政府不但在大力发展其他的支柱产业,而且,就在目前又提出“依托港口优势,发展港口经济”的政策,决心更进一步挖掘丹东经济的潜力,大力发展丹东经济,以造福全市人民。
第二篇: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第三课 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掌握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重点与难点:公有制经济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视频教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实质上就是所有制问题。1997年党的十五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具体说来,这是由于: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
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充分的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包括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劳动所得由个体劳动者支配的一种私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总量平衡,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和外汇收支总量的调节与控制。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发挥调控作用。“ 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的手段,而是用以不断发展生产,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它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又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能简单地从数量和比重上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即体现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经济规模,资产的增殖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
C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应当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3.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性:
A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
B大力支持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包括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劳动所得由个体劳动者支配的一种私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资经济。
1).原因:
最根本的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的需要。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决策的分散化,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可以与公有制经济形成一种竞争态势,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外资经济的进入,可以为探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提供借鉴,也可以为发展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提供空间和机会。第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很多困难和矛盾,其中资金短缺和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难题。因此,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非公所有制经济,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及引进外资,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2.)作用:
第一,它们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经占GDP的1/3。
第二,它们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它们增加了社会资本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到2001年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已达38。5%,2000年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共纳税1177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28%。
第四,它们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到2001年底,城镇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达4329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29。3%。
第五,它们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此外,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了很大比重,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3.)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2)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第一,努力促进公的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化在大生产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第二,大力推进它们在更广泛的领域公平竞争
第三,积极推动它们在实现形式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并不与其他分配方式根本对立,而是可以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共同发挥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
2.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3.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说生产要素要创造价值。
第三篇:发展中的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中的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中的非公有制经济
在地委、行署“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我区“十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2004年与5年前的1999年相比,产值由2.6亿元增加到20.7亿元,增长8倍;增加值由1.7亿元增加到15.1亿元,增长9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3.7提
高到27.3,同比提高23.6个百分点;税金由2.265万元,增加到6.646万元,增长3倍,占区总税收的35,占一般财政预算收入的58;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近9万人,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省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业日趋活跃,民间投资幅度增加。
“十五”期间,全区非公有制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投入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130多个,总投资额高达7.6亿元,仅2005年投资数额就高达1.8亿元,如筑安集团新建绿岛大市场等项目投资数额就高达1,300万元、大山科工贸有限公司新建大豆食品加工企业,今年累计投入达2,000多万元。
非公有制企业进出口增长加快,出口贸易呈直线上升趋势。“十五”前夕,非公有制经济出口不足50万美元。今年仅前9个月,非公有制企业出口额就高达430万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90以上,仅松岭一木雪条棒厂今年出口创汇额就高达120万美元,年末可突破150万美元,兴安木业有限公司出口创汇65万美元,漠河宜加木业公司出口创汇55万美元。
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质量管理意识明显提高。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和“校企联姻”之路,几年来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与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中医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研发高科技产品达28项,其中:获得国家专利产品6项,8项填补国家和省空白,仅今年就与哈尔滨商业大学联合开发了12个品种的保健类食品,如:大山科工贸引进商业大学大豆多肽9项功能食品、富林公司与商业大学联合开发了珍宝软胶囊、兴安有机食品公司与商业大学联合开发的黑尔软胶囊等产品,均为国内领先科技开发产品。今年我区与省内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创办了3个非公有制企业科研机构,如:塔河的食用菌科研所、北药科研所、绿源蜂业有限公司创办的绿色食品科研所。目前均已投入科研生产过程中。加大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目前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经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已达19户,尤其是筑安集团已通过“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区民营科技企业已达到52户。
非公有制企业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按地委提出的“全党抓经济,全民搞招商”的战略部署,制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实施办法》,今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共引进资金达3.1亿元,最具影响力的是新林区,引进我省木材精深加工企业盛兴集团,引资额达1亿多元。加区非公有制经济总引资额也超过1亿元。今年还积极参加了国家、省组织的各类经贸洽谈会。如: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在哈洽会上充分展示了新开发的产品,还签定了5.1亿元的招商引资合同和产品订单;我区在牡丹江“全国乡镇企业(民营企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暨对俄贸易洽谈会”上,组织呼玛县与俄罗斯签定了6,000万元的赴俄种植蔬菜合同;齐齐哈尔绿博会上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绿色食品独占鳌头,为我区绿色产品销售增添了光彩;广州全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产品以其品种全、质量好、科技含量高名列全省榜首。几年来,在各类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上,我区的产品不仅赢得了广大客户,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素质不断提高,引进人才渠道不断拓宽、各类培训踊跃参加。在引进人才方面引起了非公有制企业的高度重视,今年有华洋集团等10余户企业参加了全省网上人才招聘活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管理部门还组织绿源蜂业等6户企业参加了省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在哈尔滨举办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我区与360多名大学生签定了合同,实现履约率达10%。积极参加了省中小企业局举办的中央党校、青岛海尔现代企业管理培训班、全省银河培训班,仅今年以来参加省以上非公有制经济高层研讨班人数就达56人,因此使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和优化。优化了法制环境,取消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实施意见,正在修改我区扶持非公有制发展的实施细则;优化了政务环境,提高了服务效率,简化了办事程序,地县两级主管部门分别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制度,还设立了企业投诉热线电话,加大了监督力度;优化了政策环境,各项专项资金打破了所有制界限,如: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以及科技开发、经贸委的改扩建项目等政策
性资金投入,重点转向非公有制企业。
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党政领导积极扶持突出了重要位置。今年地委重新调整了我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行署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将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区还实行了地县两级领导包扶非公有制企业制度,目前我区地级领导干部对26户非公有制企
业实施了包扶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尽管我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与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还存在企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企业融资难,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等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谋发展、优化环境促发展、依托科技快发展、提高素质保发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精神,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实现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
第四篇: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现象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现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加剧等方面。
拿我国的话,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形式为补充的经济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另一部分人共同走向共同富裕,这是一个不短的过程,需要全国人的共同努力。
而在地区分布上,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有些地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产品富饶,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一些;反之亦反之。
地区经济差异导致文化差异,在一些个别经济落后地区,许多人刚够温饱,还没有政治民主的意识,村委选举的事莫不关心,不是不选举,而是不懂。
前些年一直重视城市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数接近专家认定的安全范围,今年政府已重视这个问题,相信未来几年贫富差距会有所缓解。
我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和不科学的认识是导致今天产生不平衡的思想原因。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之前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后的正确抉择。但实际上,我们把发展片面理解成了经济总量的增长,片面追求GDP的数量扩张。由于对发展的不科学、不全面的认识导致发展方针的偏差,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长期无法转变,结构不合理问
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生态的矛盾不断加深,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出现内外失衡,内部失衡表现为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外部失衡表现为“双顺差”。“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根本性问题。1984年以后我国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发展加速,三农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工业化重点在城市推进,城市的定位视野窄,没有做城乡一体化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局限于自我发展的圈子里,辐射功能、带动功能、聚集功能、龙头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城市的功能不全、基础设施没有向周边乡镇延伸,户籍制度阻碍了城乡人口流动,使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先是采取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际执行的结果是要素收入高于劳动收入占比,突出效率优先了,公平原则没有兼顾,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待这一现象要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各种不平衡发展,对不断拉大的不合理差距熟视无睹,也不能抽肥补瘦,搞平均主义。既不能因不平衡的客观存在产生消极负面情绪,怀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不能过分强调发展不平衡的合理性。
一是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的存在是有客观性、合理性、积极性的一面。只要我们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就必然出现发展不平衡问题,产生区域、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和“外部性”问题,这些是市场机制失效的具体表现,也意味着政府宏观调控的不可或缺。我们要看到,改革开放后期不平衡的产生和存在与改革开放前的不平衡是不可等同的,这是在经济持续30年的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超过3千美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2位的基础上出现的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在各地区、城乡、全体居民实力大增,生活水平大
幅度提高基础上的相对不平衡,同改革开放前一穷二白、物资匮乏、资源短缺的不平衡不可同日而语。
从积极的角度看,发展不平衡能够形成竞相发展的局面,导致活力倍增,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正是当初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建立了“四个”特区,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僵化局面,整个经济开始有了活力。珠江三角洲的搞活和率先改革开放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比学赶超,虽然地区差距出现了,但是起到了满盘皆活的效果。没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就难以做到人尽其才,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二是要看到当前的发展不平衡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孕育着严重的后果,危及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得不到改善,差距过大,会进一步造成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中,发达地区资本过剩、人才过剩、人口过密,出现城市病。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易产生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分化的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结构功能下降,发展速度下滑。城乡差距过大会加剧城乡矛盾,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萎缩,对于构建内生型经济增长方式、扩大消费需求不利,也不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会使一部分低收入者生存成为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既要正视和承认发展不平衡这种客观现实,又不能以此否定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对发展不平衡这一严峻问题视而不见是错误的,但也不能因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问题而否定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目前出现的发展不平衡说明我国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改革还不到位,开放还不全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不是相反。
班级:10机制03班
姓名:涂佳鹏
学号:1002140319
第五篇:在统筹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
在统筹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
陈俊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七大以来,霍山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富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文明育县四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县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优化、活力逐步增强,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与发达地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比,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不平衡的。其低水平,主要体现在发展速度较慢、产业层次偏低;其不全面,主要体现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其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统筹发展好县域经济形势紧迫,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霍山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实现“两个率先”(在全省率先脱贫、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突出统筹协调这一核心,始终坚持和不断丰富“四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必须在推进工业富县战略中,大力培育集群经济和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和区域发展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始终把“工业富县”作为核心战略,以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坚持重工强工。按照“围绕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细化分工协作、发展配套经济”的思路,改造提升现有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打造企业“航母”,形成一批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企业群体。要立足我县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以迎驾酒业为核心的食品酿造,以应流集团为核心的精密铸造,以世林集团为核心的电光源,以东磁集团为核心的磁性材料,以一隆、世林制衣、源牌为核心的纺织服装和以迎驾彩印容器、东风纸业、思创集团为核心的制品包装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以龙华为核心的竹业加工,以回音必集团霍山制药公司为核心的中药材加工,以茶油为核心的生态有机农产品加工,以鳗鱼养殖基地为基础的水产品加工等四个资源加工型产业集群。加快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提升开发区功能,并以中心城镇为依托,围绕各地资源和产业开发,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乡镇工业集中区。深化企业改革,实施品牌战略,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创新和品牌提升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工业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效益型、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坚持以工促农。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集群化加工、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把农业作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与工业的对接和融合,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以标准化为目标,突出区域特色,侧重规模连片,加大科技投入,形成特色农业经济带,加快茶叶、毛竹、蚕桑等规模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运用工业协作的理念,加快培育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村商品经纪人,增强产业化经营中产、加、销各个环节的有效链接。同时,围绕农产品的标准化、商品化、生态化,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市场信息、科技扶持、质量检测等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
3、坚持以工兴镇。坚持把城镇发展与工业布局、旅游开发、三产服务等结合起来,引导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在县城建设上,依据总体规划,完善城市功能分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建设开发区,开发高桥湾新区,加快建设城区道路、供排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老城改造、城河治理等公共设施,并加强城市管理。在集镇和中心村建设上,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配套建设”的思路,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进移民建镇,易地扶贫,搞好库区移民、旅游开发搬迁、道路拆迁集中安置,整合各类资金,搞好水、电、路、广电、通信、教育、卫生等配套,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县域和谐的城镇体系,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第二,必须在推进开放兴县战略中,突出东向发展和区域合作,促进县域发展和对外开放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国、各地区都面临着生产和贸易国际化、投资和金融国际化、市场和竞争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抢抓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加快转移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开放促调整、促改革、促发展。
1、加快融入泛长三角。霍山地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结合部,既是中部崛起的桥头堡,又是长三角经济圈的纵深腹地。我们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东向发展战略决策,主动参与长三角及沿海地区的“互动发展”,实现与长三角地区市场相连、体制相融、产业互补、人才相通。一是观念融入。认真学习长三角地区的先进观念、创新意识,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推进思想解放,使我们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无缝中对接。二是产业融入。立足区位比较优势、特色资源和良好环境,主动参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体系,找准产业定位,实现产业对接,着力打造与长三角地区互动发展的加工制造业配套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红色生态旅游基地。三是资金融入,按照“融入长三角、对接珠三角”的招商定位。把长三角作为我县的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借力长三角,促进大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交通东连、商品东进、劳务东输、游客东来、服务东借等方面,全面推进东向发展战略。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引进项目和培育产业并重、引资规模和引资质量并重、引进资金和引进智力并重、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并重、全民招商和专业招商并重的原则,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招商引资。以项目为重点,在突出二产特别是制造业招商的同时,重视一产招商,推进三产招商,加快基础设施招商,全方位开展招商。积极合理地借用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利用好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在更大范围推进招商。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完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扩大一站式服务范围,完善行政审批代办、部门承诺服务等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为招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3、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依托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实现对外贸易的新突破。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大外贸”战略,加快实现外贸、外资、外经的渗透与融合,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努力实现商品、技术和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同时,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资源,逐步扩大进口规模。
第三,必须在推进生态立县战略中,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经济发展的竞争最终将是生态环境的竞争。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1、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环境质量。实行资源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的方针,重点加强耕地、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特色农产品等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综合利用,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实施水土保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城乡绿化等工程,建立生态林业体系。加强城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园林绿化、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乡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提高环境质量,保护好蓝天、青山、绿水。实施新型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大力普及农村沼气,进行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2、发展生态经济,建设节约社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广节能、清洁生产技术,加快对食品酿造、冶金铸造、电光源、建材、轻纺、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的改造,积极发展光伏产业、生态型轻纺、汽车配件、清洁能源、新型建材、高新技术等新型环保产业。大力发展速生丰产商品林、工业原料林基地、新兴绿色林业等生态林业工程,提高林业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建立林草、林牧、林菜、林茶、林药等复合种植模式,发展栽桑养蚕、草食畜禽、有机荼、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建成山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
3、加强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围绕重点地区和重点污染,实施依法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方式和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新建工业项目产生环境污染,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对工业污染的监督、受理投诉和查处力度,引导企业开展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城镇环境污染防治,实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严格防治城镇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垃圾污染,大力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城镇和环境优美集镇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三是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和退化土地治理力度,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农田土壤改良培肥和滩涂洼地治理,规范河道采沙、矿山开采,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第四,必须在推进文明育县战略中,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利益至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和谐社会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利益至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困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切实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使经济社会与人全面协调发展。
1、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县优秀文化 和革命传统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文明创建活动,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各种信用管理制度,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2、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健全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的全方位、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要集中更多的财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整村推进,最大限度减少贫困人口。关心困难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住房难等问题。
3、大力加强维护稳定工作。重视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好各种风险的防范工作。着力打造公安、消防、医疗救治等应急指挥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体系,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努力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构建“和谐霍山”。
作者系安徽省霍山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