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赵栋 129114352 统计122 【摘要】:中国经济经过30 多年的发展虽然在经济及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腐败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简单的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字】:中国 经济发展 问题 解决办法
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式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仍然保持着8%左右的增长,贸易总额达3.9万亿美元,名列世界前茅。GDP总量达到8.3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二,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到上世纪末已整体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经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很严重。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使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真正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资料和人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扩大,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实际上走的是盲目式的发展道路, 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污染,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并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根据世界银行和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表明,2003年我国每创造一万美元的GDP 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3倍,是美国的3.68倍,英法德意等欧洲发达国家的5~7倍,韩国的3.1倍,日本的10.4倍,甚至是印度的1.45倍。目前我国的原材料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
10、日本的1/20。以水资源为例,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占水资源总消耗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不高,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低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率80%的水平。据统计,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 单位GDPSO2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 能源消耗量和CO2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日耗水量和日均污水排放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有机污水排放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印度排放量的总和, 单位GDP 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2005年我国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14万吨, 超过环境容量76.8%, SO2 排放量达到2549万吨, 超过环境容量112.4%。不仅资源利用不充分而且环境污染问题也很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对60个国家10~15年的监测发现,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国占8个。垃圾围城,全国垃圾历年堆存量60多亿吨,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666座城市中陷入垃圾包围 的有20座。水资源污染严重,中国有82%的人饮用的浅井和江河水水质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细菌污染超过卫生标准的75%,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饮水人口约1.6亿。由于污染,水质达不到饮用标准的城市占1/4,80%以上的污水未经过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条受到污染。造成这些问题就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污染物由此可见,我国环境问题突出,扼待解决。
2、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拉大
我国作为一个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国家,城乡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但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其中不容忽视的就是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拉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地区与贫富差距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
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有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收入行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快于低收入行业,将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报告举例说,证券业、航空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职工年薪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却低于2万元。同时,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也是相当突出,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 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 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在改革开放以前,北方地区领先去南方地区;在改革开放前期,北方地区仍然领先于南方地区,而且差距进一步拉开,20世纪90年代以后,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7.2%,北方地区经济的领先地位受到动摇,南方地区后来居上,不仅在增长速度上超过北方,而且在人均GDP的绝对值上也超过了北方地区,其来势之猛烈,使南北地区间的静态不平衡差距迅速拉大,而且存在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十分严重。
3、腐败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腐败现象在不断地恶化,不仅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构成了对政府合法性的挑战,也形成了一种严重的社会污染,使得腐败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病。近期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我国有一批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频频曝光,从房爷到车爷,这些新鲜的名词屡屡出现。多项调查表明,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民众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政治制度、社会机制与经济发展的不相匹配,使得社会矛盾丛生,社会不和谐因素不断出现,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呈现易发多发的态势,主要表现为腐败大案要案数量增加,串案、窝案增多,腐败的群体由低层向高层发展,腐败用人和司法问题突出,徇私渎职严重,腐败动机恶性转化、花样翻新,腐败网络紧密坚固、发案部位呈网状延伸,腐败蔓延呈国际化趋势迪等。中国官员的腐败现象究竟到了什么地步?造成了多大的危害?无法全面的回答,只能作一个轮廓性的描绘。2010年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224件,同比增加0.2%;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23人(含厅局级188人、省部级6人),同比增加2%,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82人,追缴赃款赃物计74亿元。贪污、挪用、逃资海外、公款消费„„,光是贪污受贿的案件都是数不胜数。例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案件,做为人民公仆的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受贿贪污。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对社会人民造成不良的影响。从无形的损失来看,腐败的社会危害性特别大,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是我国当前社会不稳定的主要诱因。
“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是对腐败问题研究得最权威、最全面和最准确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每年都会发布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清廉指数采用10分制。2003年至2010年,中国在排行榜上的得分始终在3.5分(腐败比较严重)左右徘徊,根本没有任何一年可以称得上是“长足进步”。七年来我们的清廉得分在低位小幅高低徘徊,排名从66位下跌为78位,累计下跌达12位。虽然一些人对此排名存在异议,但长期以来的低位排名也是问题。政治文明、政治清廉是世界大势所趋,再不奋起直追我们就要被远远抛离。如此反腐形势,又如何能令人乐观?
(二)﹑问题对策的思考
1、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污染严重的解决办法
以往工业化国家的现代化是建立在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排放与对生活水平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之上的。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选择非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以促进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一目标的政策含义就是在制定产业政策与进行结构调整时,应该把各产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考虑要素,严格限制那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与企业的发展,积极扶持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同时,重视科技进步在企业技术进步与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在企业内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
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我们应该:①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发挥规模效益 我国原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平面型的特点,企业规模偏小且企业间分工不合理、协助不密切,既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又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与环境的污染。因此,要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改变企业组织分散、规模小型化的状况,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并以大企业为龙头形成企业规模的大型化与企业规模小型化的平面并存与立体并存相结合的、既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又能充分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②.加速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水平低,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大障碍。因而,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开发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我们既要合理发挥科技在利用资源与环境创造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无比威力,又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科技在改善、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中的巨大潜力,促进企业的生产技术体系向着无害生态环境和有利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③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积极动员全社会投身于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国策确立以后,能否执行以及环境绩效怎样,干部是决定的因素。经验证明,没有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再好的环保措施也难以落实。因此,应明确地方政府对环境负总责,将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绩考核指标,减少“以邻为壑”排放污水等行为的发生。虽然我国早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一票否决”也纳入了对干部的考核,但以“速度论英雄”问题仍然存在,把发展片面理解为GDP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应通过宣传教育,使决策者特别是“一把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扭转我国环境质量整体下降.资源利用不充分的局面。
2、解决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的对策
① 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政府通过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智力投资,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寻求“点”的突破,国家在各地区发展的点上集中投入资金、引入技术,培植主导产业,使之成为真正带动周围地区发展的点。② 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同时注重加强东中西部的合作。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主力军的作用。中部地区多数都是农业大省,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调出基地,充分利用其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地处全国水陆运输网络中枢的有利区位和综合资源优势,“东引西进”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就有可能尽快崛起,成长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主动力。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通过实施西气东输、东电西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等通道网络建设,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③ 为应对贫富差距需限制高工资,保护低工资,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同时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对低收入群体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低收入群体多数自身素质不高,社会竞争能力不强,就业条件普遍较差,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其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在城镇,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医疗及教育援助。在农村,要继续强化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逐步使农村扶贫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鉴于各种自然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较大,应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灾民救助制度和救助方式。
3、对腐败的应对措施
①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依法反腐是国际反腐败经验的重要总结,我国的反腐倡廉也要多加完善具有较强执行力的法律制度,避免假、大、空的政策性规定。同时,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证已有反腐败法律的执行力,促使国家各项廉政措施真正得以贯彻落实。任何腐败行为都应该得到最严厉的惩罚,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腐败行为责任追究机制,促进党内纪律追究、行政处罚、刑事责任承担等不同层面责任之间的衔接配套,建立层次分明、严密科学的责任追究体系。② 健全反腐败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监督权。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把专门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③ 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发挥惩治的预防和治本功能 面对现阶段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严峻形势,查办腐败案件的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当前,重点是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查办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谋取私利的案件和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等。对于腐败案件,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能手软。④ 开展全民法制教育和学习反腐败的基础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整个民族的法律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要持之以恒地向广大公民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公民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将法律植根于社会、植根于人民。其次要抓好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教育和学习。各级各类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这一部分人的法律知识多少,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成败。此外,除了必要的法制教育和学习外,还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修养和素质。
腐败,实际是制度的腐败与人心的腐败。根治腐败,就要根治制度的疾病,提高人的道德水平。而制由人立,人因制成,推举道德高尚、识见深远的人重建与完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并籍此制度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乃是治理腐败的根本之道。
总之, 中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成就举世瞩目,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但是如今我们国家和政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实现现代化,走向真正的共产主义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我们应当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发展经济学的课程已结束。真心感谢王老师在课程上对我的引导,确实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了解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以及学习方法。使我明白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树立一个坚定目标并始终不渝的走下去,只要能稳定自己的生活,就算失去很多功利也在所不惜。同时,为达到目标,我们应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期间培养爱读书的性格,读完后作总结避免遗忘,而不能习惯于依赖老师,尤其大学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求知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为工资不断考证,为就业而盲目追求期末考试分数。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王老师给我的启示会让我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
[2]: 中国环保局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3]: 蒋浩,赵晨的《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我国当前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5]:蒋娇蓉的《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破解》
[6]:哈弗斯密特和梅黄德的《环境自然系统和发展经济评价指南》
第二篇: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1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世界信息化的潮流,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993年开始兴建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6年2月,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负责研究、建设和运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工程。目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已经建成由通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信息平台构架电子商务网络环境。同时借助中国电信公用网实现了与联合国全球贸易网等国际商务网络的连接,并在主要城市开通了节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国家外经贸专业网。1998年7月,由扫外经贸部主办的、基于Intenet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开通,成为国内外客商查询中国商品的热门站点,到2000年已有近2000家企业入网。随后,外经贸部主办的“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也在网上开通,首次利用信息网络全面展示可供出口和转让的技术产品,标志着我国外经贸工作的电子商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除中央外,各地方的电子商务工程也在积极地规划实施中。1998年初,上海商业信息中心在商业流通领域开发应用电子商务。同年9月,“电子商业网”上的第一家网上商城开业,10月又推出第一家网上批发市场。1998年底,由北京市和中央有关部委联合共建首都电子商务T程。
与通信网络技术现代化一样,商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对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制定了《全国商业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九五”规划要求与中长期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到2010年,全国商业企业基本实现信息管理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商业增值网络,主要行业和沿海大城市商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业信息技术水平。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2005年电子商务逐渐步入稳定增长期,仅网上商店就有500多家,市场规模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同比2004年增长了41.7%。2005年确实是电子商务异彩纷呈的一年,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合并、当当腾讯杀人C2C领域、云网全数字电子商务概念的出炉、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第一次浪潮、国美等传统行业加大电子商务投入等等,构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中的一幅多彩的画卷。
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模式融合的大幕已经拉开。eBay同环球资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此进入中国B2B市场开始B2X2C电子商务运作;当当网利用资源优势开展C2C业务是电子商务模式融合的前兆;阿里巴巴将B2B平台和C2C网站融合,给商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上可见,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虽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大发展时期即将到来。但是,仔细回顾和分析发现。在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下面分析和归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1安全问题——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基于开放性网络的电子商务,由于电子线路的可窃听性、电子信息的可复制性以及互联网软、硬件存在的一些缺陷,致使黑客攻击、病毒侵害、网上欺骗、网上盗窃等非法现象时有发生,加之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比较淡薄,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交易身份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大大降低了大众对电子商务的信赖程度,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对策: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包括(在线动态的)交易活动和(非在线静态的)商务信息的安全问题。为提高两方面的安全可靠性,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和应用开发商应本着利国利民、勇于创新的原则,研究和创新提高电子商务安全性的新技术和新措施。
2.2技术问题——电子商务能否持续发展问题
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快速发展,致使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技术五花八门,造成电子商务平台彼此不能协调一致,甚至商务信息无法交流和传输。
对策: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经济安全,在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方面一定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各级研究机构和应用开发商应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技术,要尽快打破在软件技术上对国外的依赖;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电子商务新技术开发成果的奖励和推广力度;要积极与外国政府和组织合作,建立全球电子商务系统。2.3经济与费用问题——电子商务的效益问题
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资金支付的电子化,即资金流在网络上的实现。一是网上支付的效率不高,确认支付的时间还比较长;二是网上支付收取的费用过高。高昂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费用和居高不下的支付费用,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对策:电子商务系统运营商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社会投资机构的联合,走合作开发或合资经营的道路,降低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此外,应适当调低电子商务的网上支付费用,刺激和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
2.4电信体制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保障问题
长期垄断的电信体制、条块分割体制,致使我国的几大主干网络不能有机地协调和统一,互联网的效用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大发展。
对策:首先要真正打破电信业的行业垄断局面、克服区域条块分割现象,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网合一、协作发展,而不是目前的形为“转制”,而实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局面。2.5法律法规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制度保障问题
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产业,现有的法律法规修订滞后,导致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新型违规或犯罪行为,因无法可依而得不到惩治。
对策: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法、数字签名法已经实施,但是,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型违规和犯罪行为,在很多其他法律和地方法规中还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和明确化、甚至残缺,要尽快修订、完善各级各类法律法规,制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用法律或法规,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2.6观念问题——电子商务的人文保障问题
长期的基于“现实世界”的传统商务模式在社会大众的商务行为意识中根深蒂固,人们对电子商务这种在“虚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交易方式心存疑虑,企业、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有待提高。
对策:解除社会大众对电子商务的困惑,一方面要加强安全保障技术和措施的研发力度,切实提高电子商务系统抵御恶意攻击和病毒的危害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为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广开便利之门;第三,在法律法规健全方面增强实效性,加大对非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第四,鼓励全民上网,普及计算机应用,形成社会发展基础。只有电子商务系统更安全、更便利、无后顾之忧了,电子商务的主体对电子商务的可信度和可依赖度才能提高,电子商务才能迎来大发展。
2.7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权益保障问题
因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特性和现有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性,电子商务主体的隐私权得不到可靠的保证,侵权事件屡有发生。
对策: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技术水平,才能切实保护公众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隐私权不受侵犯,增强电子商务主体的信心。
2.8基础设施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问题
信息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受国情所限,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整体投入比例与国外相比还比较低,信息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导致上网速度低和上网费用高。
对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投资和宏观调控;此外,应鼓励开展提高网络软硬件能力的建设和竞争;第三,要加速发展信息化产业。
2.9标准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规范化约束问题
电子商务的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协议与加密算法等的不统一是制约电子商务跨平台、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运行的又一障碍。
对策:在与国际电子商务有关标准接轨的前提下,制定适合与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国家标准、协议和规则,使我国电子商务尽快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在标准问题上,既不能完全照搬和盲目遵照国外标准,又要考虑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2.10人才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人力保障
目前,我国高校中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有350多所、专科的有700多所,但是,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国家缺少必要的指导,致使教学计划混乱、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相当比例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人才短缺局面得不到缓解。
对策:我国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成立,教指委应该结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发挥人才培养指挥棒的作用,尽快规范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应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交流,吸引国际一流人才。
2.11政府引导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导向
目前,不少研究机构和软件开发商纷纷将注意力转向电子商务,但由于缺乏政府及时、积极的正确引导,导致平台多样化、规范标准不统一、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开发等,致使电子商务不能朝着规范化、协调统一的方向快速发展。
对策:首先,政府部门应率先施行网上作业和电子政务:此外,国家应设立专门指导机构,制定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框架和政策法规,地方政府也应设立在国家统一框架下的构建区域电子商务管理与指导部门,这样,由上而下形成一个纵向的引导体系,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加速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2.12电子商务的国际化问题
我国已经成为WTO的成员国,但是,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一些大企业,还没有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制约了走出国门,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对策:加快国内企业实施基于B2B的电子商务模式的步伐,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国际合作,谋求建立全球电子商务体系。2.13电子商务发展的切入点问题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已经开展多年,但可以说尚处于“朦胧”的阶段,表现为“一哄而上”,亮点不多,发展缓慢,成效不够显著。
对策:应结合我国国情,针对行业或地区市场经济条件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的差异,鼓励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进而带动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2.14物流不畅问题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中主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交易的最终实现。而我国加工和存储货物的集装箱、工厂、仓库和中转站配套不完善,公路铁路和水运空运的运输灵活性不够,各运营地区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些规章制约,给电子商务公司造成巨大的财政和效率压力,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策:应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简化物流环节,克服条块分割现象,提高物流效率。
2.15电子商务的税务问题
税务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是在没有固定场所的国际信息网络环境下进行,造成国家难以控制和收取电子商务的税金。
对策:存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法规时,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税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税收机制。
2.16信用问题——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等特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业信用有了新的内容和要求,电子商务使社会信用问题更加突出,欺骗与欺诈行为、抵赖行为时有发生,社会信用环境岌岌可危,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策: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诚信道德宣传和教育,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在电子商务领域建立一套完善的信任机制和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第三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论述转变经济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
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3、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4、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
6、就业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对下岗、失业、待业、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7、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10.4%。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谈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的理解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第四篇: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严学军 肖光恩
一、会展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展业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发展的产业。它通过会议与展览的形式,传递信息,创造商机,提供服务,促成交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体形式包括各种洽谈会、交流会、展览会、展销会、展示会、博览会、交易会等。早在1851年,英国首办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创了大型跨国商品展览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强大冲击,世界经济结构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会展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会展业之所以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因为它具有 其他商业经济形态无法比拟的优势。
1.会展业孕育巨大商机,其有沟通和交易功能
通过商品或科技成果的会展,使供需双方充分了解对方的信息和需求,再加上可以通过实物观看,迅速促成供需双方达成商务合同,因此会展市场孕育了无限的商机。1998年会展业为香港吸引各方游客约400万人,带来出口订单约330亿港元,在全球最佳会议展览城市排行榜上位居第五,仅次于巴塞罗那、悉尼、伦敦和哥本哈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也因此获得“1999业界金奖”和“1999年亚洲奖励旅游及会议大奖”。在成都市中心的四川省展览馆是1999年举办会展最多的地方,8仅洲)平方米的展厅几乎天天有展会,客流量每天达2万一4万人次。其中上海在成都举办的一个商品交易会,就创下60多亿元的成交额,接着广州在成都办的商品交易会,也幸走40多亿元的订单。
2.会展业利润高,具有经济连动功能
据有关资料表明:会展业能带动其它部门经济的发展,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可达l:
10。特别是通过各种展览会、博览会、展销会、贸易洽谈会等,可以带动生产、流通、服务、旅游、广告、运输、保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前连效应和后连效应,所创造的经济利润相当惊人。据国外统计,该行业的效益通常在25%,在美国,展览业一年可以直接创造几百亿美元的经济收益,间接拉动经济一千多亿美元,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经济增长,成为美国第17大产业。在我国,1998年会展业给香港带来收人约75亿港元,提供就业机会9000多个;1999年9月27日在上海召开的《财富》论坛,仅会议期间的广告、宣传收入就达亿元以上;云南昆明举办的“19991仕界园艺阵览会”期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仅1-7月云南省旅游总收人就达115亿元,同比增长44%。
3.会展业可以促进科技开发和实现科技成果转让.具有技术扩散功能
会展经济在一定场所使供需双方允分地交流信息,特别是生产企业,通过信息交流,可以了解消费者需求的新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生产者为了避免自己产品被淘汰,跟上时代 的消费潮流,必须要进行科技创新,实现现有产品的第二次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或者进行新产品开发。同时,会展业可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可以使供需双方建立长期的经济合作关系,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4.会展业可以培养新的消费姗求,提离消费者的福利,具有示范功能
通过厂商的商品或科技成果的展,广大消费者可以发现以前未曾有的消费品种和信息,可以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重组,提高社会的消费福利水平;同时,会展经济也是一种竞争的经济,众多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聚集在一起,供给信息和需求信息直接交流,信息被充分地
披露,是一个近似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价值规律可以发挥其鼓大的作用,产品的销售价格接近生产成本,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产品,消费剩余发展可显著提高。
5.会展业可以带动投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优化功能
通过商品与科技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生产者可以发现新的消费需求和新科学技术成果,通过技术转让,生产者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发现新的生产行业,从而带动生产投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6.会展业是一种“无烟产业”,具有“绿色”功能
会展业本身只涉及商品与科技成果的展示与交流,不涉及生产领域,一般说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低消耗、清洁的产业。
二、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盲目追求发展,出现会展经济“泡沫”
由于会展经济孕育了巨大商机,因而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形成了一股办会展的热潮,盲目追求会展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会展经济“泡沫”。一是一哄而上,盲目铺摊子,搞花架子。随着会展经济热潮的掀起,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的头脑发热,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盲目建会展、办会展,几乎日日有展,月月有展,会展举办单位的实力、信誉和服务良荞不齐,重复雷同和没有实际内容的会展不仅让会展厂商无所适从,而且造成展览资源极大分散和浪费。二是一些城市的会展设施建设缺乏长期规划,盲目上马,导致重复建设,造成会展场地面积狭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下,不具备在我国经济开放情况下承办国际性会展的条件,多数会展设施只能承办一些低档次的会展活动,浪费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
2.缺乏个性策划,未能做好会展经济品牌
同国际知名的会展相比,我国的大部分会展活动缺乏鲜明的个性定位,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有些展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没有认真地进行会展策划和营销,降低了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吸引力,影响了会展的声誉和经济效益。以武汉的“梅花节”与南京的“梅花节”为例,武汉磨山梅园占地500亩,梅花达207种,规模和品种都居全国之首,拥有“中国梅花研究中心”的金字招牌,相比之下,南京的梅园仅有4(X)亩,花色多以单瓣为主。但是南京的“梅花节”每年都红红火火,中外驰名,其游客90%以上都是省外的或海外的,而武汉的“梅花节”只能香飘武汉三镇,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个性化的营销策划,南京“梅花节”重视个性化营销,突出其历史文化古都的底蕴和江南一景的风采,而武汉的“梅花节”营销定位不明确,缺乏个性化的营销特色,没有做好自己的会展品牌。
3.专业分工尚未形成,会展经济连动作用有限
会展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脱胎于传统的产业,特别是传统商业和传统制造业以及社会公共娱乐业,只有强化与这些传统行业的分工与合作,才能使会展业发展具有坚实的产业依托。而目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大都局限在流通领域,与其他产业的分工协作还未形成,突出反映在为会展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营销、金融、运输保险等相对滞后,制约了会展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一般都是会展业人员承担了会展的组织、管理、会展项目的实施、展品的运输、布置、营销策划、参展人员的住宿饮食等所有的活动,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的水平、层次、规模都十分有限,不利于会展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与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分工带来的高效率的发挥,也制约了对为会展提供辅助服务的会展信息、会展咨询、设施、评估、道具、设计装潇等业的连动效应的发挥。
4太重视即期利益.会展经济信息扩散梁道不畅
会展活动把供需双方集中在一起进行直接沟通,让双方都能了解彼此的需求,从而使得会展经济具有信息传播扩散功能。然而,一些会展业的发展却存在重视参展商,忽视消费者
与客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一些办展单位受短期利益的驱动,不仔细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不了解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和新动向,没有切实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来承办会展活动,以致信息传播效果不佳。一方面办展商不了解市场需求,盲目办展,忽视了办展的质量,导致参展物品的数量和种类较少,档次较低,同时,又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不能将信息传播的对象吸引过来;另一方面,没有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会展活动以后的信息缺乏跟踪,不能及时进行会展以后的各种社会服务。
5.缺乏区域规划,会展经济地区结构失衡
会展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文化底蕴、历史古迹、自然资源察赋和人力资源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会展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与我国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不相适应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会展业发展的中长期区域规划,导致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地区结构失衡,这不利于我国会展业扩大区域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不利于区域资源的流动和区域经济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其充分利用,不利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分工和生产协作,不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不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6.行业制度不健全,会展经济管理滞后
我国会展业出现盲目发展,会展质量低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制度不健全,制度的供给相对落后,会展经济管理落后、混乱。一是缺少对会展行业主体认证的规章制度。目前我国会展主办单位有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各类协会、学会等群团组织,有咨询公司和展览公司,有各种媒体,也有企业,对会展承办的主体没有认定机构和认证标准,对会展的场所、运输、各种公共服务的费用标准、境内外招展的程序及费用标准,对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等都缺乏相关的制度标准,致使主力、单位鱼龙混杂,会展业的整体质量不高。二是会展行业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目前,全国会展业缺乏权威、广泛、有效的行业规则和自律制度,没有统一的会展业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现行的会展管理办法都是诸侯割据,各自为政,国家及地方许多部门都有权审批和举办会展。总之,政出多门、本位主义这种管理上的“错位”和与行政干预、计划管理这种行业管理上的“越位”,以及会展行业某些管理制度的“缺位”,导致了会展行业的恶性竞争,有的参展商甚至采取一些欺诈行为,会展行业秩序混乱无章。
三、发展我国会展经济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我国会展业的宏观政策管理和长期发展规划,防止会展经济“泡沫”
首先,要加强完善我国会展业的宏观管理法规和政策。政府应针对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和国际惯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会展业进行有效的规范、监控和管理,理顺各方面关系,优化配置展览资源,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展览环境和竞争秩序。特别是会展业市场的准人条件,如会展主体的认证标准和资格标准,理顺行政主管部门和海关、商检、工商、税务等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尽早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会展业管理组织,克服多头管理。其次,加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地区规划,克服短期行为和地区结构的失衡,使我国会展业能够长期稳定、持续、均衡、合理地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第三,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加强自我行为的约束,一定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文化底蕴、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合理建会展、办会展,防止会展“泡沫”的出现。
2.强化会展业与其它产业的分工与合作的力度,发挥其连动功能
会展业要想实现规模扩张和结构的优化,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革命发展的要求,必
须进一步加强会展业与其它产业融合的步伐,加强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力度,特别是加强与会展业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运输、广告、装饰、设计、咨询、金融等相关行业分工与合作.改善我国会展业的硬件环境,提高我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率,发挥会展业的带动功能与示范效应。
3.加快我国会展业的特色趁设,创立会展经济品牌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要形成一定的特色,这是会展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要与我国各地的自然、人文等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加强会展业的营销与策划,形成品牌会展。香港在会展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被誉为“亚洲会展之都”的香港每年举办近百个国际会展,有6个是该行业亚洲最大的,即玩具展、时装展、电户产品展、礼品展、钟表及眼镜展、皮革展,其中皮革展还是世界最大的。香港在会展业上的成功主要是结合了它的国际大都市和文化、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地位。因此,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也要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知名品牌。
4提离我国会展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完普信息交换扩散机制
会展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首先,应加强我国会展业反其市场与外部世界的物质、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互换活动,使我国会展业的管理机制、配套服务与国际惯例接轨,特别是要引进国外会展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资金,从而提高我国会展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应引进国外先进的会展企业,对外国会展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促进多元会展企业主体的形成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还应加强与国外的其他相关的产业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扩大我国会展市场信息交换与扩散的范围;第三,应加强我国会展经济和国际会展业发展变化趋势的研究,特别是加强会展业与经济、交通、信息、人才、科技、服务的综合研究,同时应重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会展业发展影响的研究,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理沦指导、决策参考和信息支持。
5.实现会展主体的兼并,组,提高我国会展市场的竞争力
提高我国会展市场的竞争力,首先,要实行会展主体的兼并重组。会展经济有两大重要特点,即会展在产业上的多要素、多产业的融合性和在地区上的跨区域、多空间的扩展性、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应根据其特点在竞争中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战略重组,通过兼并、收购或联合来组建会展业集团,实现会展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会展业的组织规模和经营效率,从而扩大会展主体经营服务范围,提高竞争力水平。其次,加强我国会展业的行业自律,促进我国会展行业协会的建设,以此来协调会展主体之间的矛盾,防止会展业市场的无序竞争。第三,要大力培养会展人才,与国外著名的会展经济管理中心联合举行会展人才的培训,在操作仁实现规范化,解决人才资源瓶颈的制约。
参考文献:
[1]严学军.肖光恩.大力发展武汉会展业,带动湖湘经济快速增长[C].科教·经济·发展:21世纪与湖北暨武汉教授论坛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一10.I2]徐娅玮.后劲十足的会展经济[J].外向经济.2000(1).[3l张光忠.展览经济是信息知识型产业[N].经济日报.2000-4-10
[4]张卫平.四大城市争舞展览大旗:京港沪穗展览业优势透析[N].信息时报.2000一4一12.[5]卢平川.磨山梅花如何香飘楚天INI.湖北日报.2001一3一6.本文选自《理论月刊》2001年第12期。
第五篇: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探析
摘要:简要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归纳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16个主要问题,诸如安全问题、技术问题、经济与费用问题、隐私权问题、法律法规问题、人才问题、税务问题、信用问题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电子商务的概念早在1994年就被提出来了,直到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主要包括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和效益、增加了商务双方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服务质量、提供了全天候的服务、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贸易增长等。目前,电子商务已经广泛应用于旅游和服务行业、出版业、网上商城、银行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学校、信息公司、咨询服务公司、顾问公司、保险公司、IT行业、慈善机构、分布全世界的各种应用项目和服务项目等。
但是,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遇到了种种问题,如安全问题、法律法规问题、信用问题等,下面对这些问题加以简要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世界信息化的潮流,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993年开始兴建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6年2月,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负责研究、建设和运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工程。目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已经建成由通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信息平台构架电子商务网络环境。同时借助中国电信公用网实现了与联合国全球贸易网等国际商务网络的连接,并在主要城市开通了节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国家外经贸专业网。1998年7月,由扫外经贸部主办的、基于Intenet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开通,成为国内外客商查询中国商品的热门站点,到2000年已有近2000家企业入网。随后,外经贸部主办的“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也在网上开通,首次利用信息网络全面展示可供出口和转让的技术产品,标志着我国外经贸工作的电子商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除中央外,各地方的电子商务工程也在积极地规划实施中。1998年初,上海商业信息中心在商业流通领域开发应用电子商务。同年9月,“电子商业网”上的第一家网上商城开业,10月又推出第一家网上批发市场。1998年底,由北京市和中央有关部委联合共建首都电子商务T程。
与通信网络技术现代化一样,商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对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制定了《全国商业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九五”规划要求与中长期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到2010年,全国商业企业基本实现信息管理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商业增值网络,主要行业和沿海大城市商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业信息技术水平。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2005年电子商务逐渐步入稳定增长期,仅网上商店就有500多家,市场规模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同比2004年增长了41.7%。2005年确实是电子商务异彩纷呈的一年,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合并、当当腾讯杀人C2C领域、云网全数字电子商务概念的出炉、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第一次浪潮、国美等传统行业加大电子商务投入等等,构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中的一幅多彩的画卷。
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模式融合的大幕已经拉开。eBay同环球资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此进入中国B2B市场开始B2X2C电子商务运作;当当网利用资源优势开展C2C业务是电子商务模式融合的前兆;阿里巴巴将B2B平台和C2C网站融合,给商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上可见,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虽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大发展时期即将到来。但是,仔细回顾和分析发现。在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下面分析和归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1安全问题——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基于开放性网络的电子商务,由于电子线路的可窃听性、电子信息的可复制性以及互联网软、硬件存在的一些缺陷,致使黑客攻击、病毒侵害、网上欺骗、网上盗窃等非法现象时有发生,加之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比较淡薄,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交易身份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大大降低了大众对电子商务的信赖程度,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对策: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包括(在线动态的)交易活动和(非在线静态的)商务信息的安全问题。为提高两方面的安全可靠性,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和应用开发商应本着利国利民、勇于创新的原则,研究和创新提高电子商务安全性的新技术和新措施。
2.2技术问题——电子商务能否持续发展问题
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快速发展,致使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技术五花八门,造成电子商务平台彼此不能协调一致,甚至商务信息无法交流和传输。
对策: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经济安全,在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方面一定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各级研究机构和应用开发商应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技术,要尽快打破在软件技术上对国外的依赖;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电子商务新技术开发成果的奖励和推广力度;要积极与外国政府和组织合作,建立全球电子商务系统。
2.3经济与费用问题——电子商务的效益问题
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资金支付的电子化,即资金流在网络上的实现。一是网上支付的效率不高,确认支付的时间还比较长;二是网上支付收取的费用过高。高昂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费用和居高不下的支付费用,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对策:电子商务系统运营商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社会投资机构的联合,走合作开发或合资经营的道路,降低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此外,应适当调低电子商务的网上支付费用,刺激和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
2.4电信体制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保障问题
长期垄断的电信体制、条块分割体制,致使我国的几大主干网络不能有机地协调和统一,互联网的效用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大发展。对策:首先要真正打破电信业的行业垄断局面、克服区域条块分割现象,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网合一、协作发展,而不是目前的形为“转制”,而实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局面。2.5法律法规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制度保障问题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产业,现有的法律法规修订滞后,导致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新型违规或犯罪行为,因无法可依而得不到惩治。
对策: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法、数字签名法已经实施,但是,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型违规和犯罪行为,在很多其他法律和地方法规中还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和明确化、甚至残缺,要尽快修订、完善各级各类法律法规,制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用法律或法规,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2.6观念问题——电子商务的人文保障问题
长期的基于“现实世界”的传统商务模式在社会大众的商务行为意识中根深蒂固,人们对电子商务这种在“虚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交易方式心存疑虑,企业、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有待提高。
对策:解除社会大众对电子商务的困惑,一方面要加强安全保障技术和措施的研发力度,切实提高电子商务系统抵御恶意攻击和病毒的危害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为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广开便利之门;第三,在法律法规健全方面增强实效性,加大对非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第四,鼓励全民上网,普及计算机应用,形成社会发展基础。只有电子商务系统更安全、更便利、无后顾之忧了,电子商务的主体对电子商务的可信度和可依赖度才能提高,电子商务才能迎来大发展。
2.7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权益保障问题
因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特性和现有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性,电子商务主体的隐私权得不到可靠的保证,侵权事件屡有发生。
对策: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技术水平,才能切实保护公众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隐私权不受侵犯,增强电子商务主体的信心。
2.8基础设施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问题
信息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受国情所限,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整体投入比例与国外相比还比较低,信息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导致上网速度低和上网费用高。
对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投资和宏观调控;此外,应鼓励开展提高网络软硬件能力的建设和竞争;第三,要加速发展信息化产业。
2.9标准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规范化约束问题
电子商务的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协议与加密算法等的不统一是制约电子商务跨平台、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运行的又一障碍。
对策:在与国际电子商务有关标准接轨的前提下,制定适合与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国家标准、协议和规则,使我国电子商务尽快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在标准问题上,既不能完全照搬和盲目遵照国外标准,又要考虑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2.10人才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人力保障
目前,我国高校中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有350多所、专科的有700多所,但是,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国家缺少必要的指导,致使教学计划混乱、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相当比例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人才短缺局面得不到缓解。
对策:我国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成立,教指委应该结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发挥人才培养指挥棒的作用,尽快规范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应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交流,吸引国际一流人才。
2.11政府引导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导向
目前,不少研究机构和软件开发商纷纷将注意力转向电子商务,但由于缺乏政府及时、积极的正确引导,导致平台多样化、规范标准不统一、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开发等,致使电子商务不能朝着规范化、协调统一的方向快速发展。
对策:首先,政府部门应率先施行网上作业和电子政务:此外,国家应设立专门指导机构,制定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框架和政策法规,地方政府也应设立在国家统一框架下的构建区域电子商务管理与指导部门,这样,由上而下形成一个纵向的引导体系,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加速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2.12电子商务的国际化问题
我国已经成为WTO的成员国,但是,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一些大企业,还没有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制约了走出国门,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对策:加快国内企业实施基于B2B的电子商务模式的步伐,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国际合作,谋求建立全球电子商务体系。
2.13电子商务发展的切入点问题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已经开展多年,但可以说尚处于“朦胧”的阶段,表现为“一哄而上”,亮点不多,发展缓慢,成效不够显著。
对策:应结合我国国情,针对行业或地区市场经济条件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的差异,鼓励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进而带动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2.14物流不畅问题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中主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交易的最终实现。而我国加工和存储货物的集装箱、工厂、仓库和中转站配套不完善,公路铁路和水运空运的运输灵活性不够,各运营地区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些规章制约,给电子商务公司造成巨大的财政和效率压力,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策:应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简化物流环节,克服条块分割现象,提高物流效率。
2.15电子商务的税务问题
税务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是在没有固定场所的国际信息网络环境下进行,造成国家难以控制和收取电子商务的税金。对策:存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法规时,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税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税收机制。
2.16信用问题——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等特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业信用有了新的内容和要求,电子商务使社会信用问题更加突出,欺骗与欺诈行为、抵赖行为时有发生,社会信用环境岌岌可危,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策: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诚信道德宣传和教育,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在电子商务领域建立一套完善的信任机制和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3结语
笔者长期关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致力于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在实践中,笔者预感到电子商务将逐步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部分,区域电子商务将逐渐繁荣,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结合将引发新的商机,无线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热点,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将得到改善。由于我国现有电子商务商业赢利模式缺乏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还不够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待建立,电子商务高级人才匮乏,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完善等原因,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任重道远。建议我国的电子商务要有中国特色,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策略.建立和健全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作者:孟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