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19-05-14 15:1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篇: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就业压力、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安全网脆弱、社会冲突事件等

社会建设包含的内容:一是发展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公共事业

二是优化社会结构 建立同我国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结构

三是完善社会服务功能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我国正在凸显

四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健康的社会发展

社会建设重点解决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领域,主要是三个方面,即基本民生建设、社会安全建设和 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建设,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

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 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 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 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大局。同时,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 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公共需求 快速增长,也更加需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第二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论述转变经济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

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3、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4、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

6、就业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对下岗、失业、待业、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7、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10.4%。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谈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的理解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第三篇:浅谈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政府完善土地供应制度;建立房地产价格预警机制,加强对住房价格的检测与调控;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行为。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对策

房地产业在我国起步晚,历史短,发展过于迅速,近年来房价不断攀升,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仍然无法阻止房价的上涨。在房地产行业表面繁荣,房价持续攀升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窥视一下这些表面繁荣背后隐藏的一些问题,并且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以保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区发展不平衡

首先,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房屋竣工面积,东部都占有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所致;中部的增长速度基本处于领先水平,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偏紧,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竞争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中部的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两部。

其次,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建筑面积仍在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因各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西部地区虽然房地产发展不完善,但人口密度较小,相对来说居住面积较为宽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又不很发达,所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小;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2、房地产需求与房地产供给之间矛盾重重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1996年全国城市化水平为28.7%,2006年增长为44.9%,城市化水平始终在提高,年均增加1.5个百分点之多[2]。快速城市化为城市带来大量的新增人口,城区面积迅速扩大。这个阶段还伴随着以城市旧区改造和基础设施重建为主的城市更新过程,因而,城市在规模和品质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而这种复合型的提升所释放出的对于城市发展用地和房地产的巨大需求应该由房地产市场中的供给予以适当满足。

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城市用地和房地产商品供给层面的调整却是相对谨慎而滞后的,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和稳健从紧的金融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由房地产供给自身弹性较小和存在滞后性所决定的。2003-2008年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如果排除了非市场因素如房屋质量提高、成本增加、周围设施环境改善等方面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限供给和庞大需求之间的差距。

3、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亟待解决

在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后,政府为了解决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问题,也采取了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住房等公共住房保障政策。1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在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上,一些住房政策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经济适用房政策和实践是当前问题的焦点,其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适用住房的公平性问题;二是对由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引出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双轨制产生异议;三是认为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过大对商品房产生挤出效应的问题;四是在经济适用住房运行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现阶段中低收入居民购房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完全通过市场化解决这部分居民住房问题是行不通的。实践证明,解决住房问题的政策不是面向全体国民的福利政策,大多数国家住房政策的主要针对对象是中低收入和无力自己解决住房问题的特殊困难阶层,住房保障只是住房市场机制的补充。

4、房地产投资行为急需调控

房地产投资行为已成为形成现在高房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投资和投机只是一线之隔,不合理的投资很容易就转化为投机行为。理性的房地产投资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活跃房地产交易,增加

市场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二是提供房地产租赁市场上的房源,满足市场上的租房需求;三是提供风险较小且回报较高的投资渠道,能够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房地产投资的弊端要大于其优势:第一,在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可能会导致市场需求过度活跃,刺激房价非理性上涨,从而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房地产投资与股票等投资有着本质的不同,股票等投资品是在具备富余资金下的自由选择,而住房具有很强的民生性,突出表现为住房是保障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普通公众生活的基本需要,因此非理性的投资甚至投机行为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第三,非理性投资使得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闲置房数居高不下,并且北京、上海等城市房地产的租售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房地产泡沫已非常严重。

5、国家调控政策实施受阻

针对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国家也在不断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但始终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政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地方政府不严格执行,并且各金融机构为了自身利益也有自己的应对方法,使得国家政策不能有效实施,进而不能有效阻碍房地产市场不健康的发展。

二、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我国政府针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出台了若干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国十一条”到“新国八条”,再到房产税及物业税的试点及逐步实施,但其出台后所起到的效果却不理想。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以及解决房地产供给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还是要找到有效的途径以及保证国家政策顺利实施的措施:

1、政府完善土地供应制度

(1)加大土地供应结构的调整力度[3]。土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协调均衡是土地市场供求平衡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出现地价、房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土地储备机构不仅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经济发展实际及时地掌握土地投放总量,更要从市场细分的角度,适时调整各类不同用途的土地储备量和供给量,化解土地市场供需结构失衡的矛盾[4]。一方面,紧缩城市中心区住宅用地和城市高档房地产用地,对开发高档商品房从供给源头上进行限制;另一方面,落实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对面向百姓的商品房所用土地要适当放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2)建立地价调控体系。鉴于我国地产市场的现状,政府对地价进行调控,应着力建设地价的调控体系,增加土地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对于地价可通过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来调控,如建立基准价、标定地价和土地出让价等。对此,可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如日本政府每年都在固定的时间公布由官方调查和评价的公示地价。“公示地价”是一种旨在调控土地价格的官方公开价格,它的作用是加强政府对土地价格调控与管理的能力,为合理制定土地价格政策,公平进行土地交易提供依据。

(3)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土地管理的监控职能。严厉遏制土地市场中的政府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政府行为的自我约束,土地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的宏观调控效果。另外,土地管理监控职能的弱化也会阻碍城市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只有加强土地管理的监控工作,才能防止区域性的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价格的非正常上涨,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2、建立房地产价格预警机制,加强对住房价格的检测与调控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成本推动,尤其是土地成本的提高,二是开发商利用政府政策弊端控制供给量改变供求关系制造价格快速上涨趋势,三是社会经济预期导致的投机炒房行为。因此,在监测和控制房地产价格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完整基准地价体系,适度控制土地价格及拆迁费用,尤其是高档房的建设规模[5]。

(2)针对市场中的认为调控市场和哄抬价格现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审核价格申报,物价部门对商品房的销售价格要认真核定,严格按核定价格销售。工商部门对房地产的营销手段、营销方式以及税务部门对房地产的税费收缴等严格控制和监督,从而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企业的市场行为,同时要尽快将其销售价格公开

化、透明化,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费者价格盲区。

(3)在面对社会经济顶期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理引导市场的氛围。引导老百姓确立正确的住房观念、风险意识和投资理念。正确的舆论导向人们形成正确的房地产投资理念、住房观念以及风险意识。因此,对于房地产市场中的所有主体,政府要承担起责任,引导老百姓树立正确的住房观念和消费,而不是为某经济利益主体不顾百姓的需求。

3、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后,政府进一步加大了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保障性住房供不应求的局面,并且在供应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现象,比如真正需要的人没有得到保障,而被一些“关系户”得到,因此应该在将来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除此之外,对于现在社会上一些收入不高也不低的“夹心层”,他们负担不起价格昂贵的商品房,又不具备享受保障性住房的条件,因此不得不背上过重的房贷,对于这部分群体也应该有相应的住房供应保障,政府虽已下令供应限房价、限户型的部分商品房,即“限价商品房”,但还没有在各个城市全面供应,因此要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推进“限价商品房”的供应工作。

4、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行为

当前,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出现不规范的开发与销售行为,囤积好房源、隐藏房屋信息,欺诈消费者以及中介机构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频频出现,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企业的信誉档案。要加大力度推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等级评定制度,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企业信誉档案,将企业的身份登记、良好行为记录、不良的行为警示、优质产品介绍内容,在网上公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系统的信息,不仅作为主管部门评定企业好坏的依据,还要向社会公开,从而扶持一大批信誉良好的企业,治理整顿那些信誉差、经营管理不善的小企业。

(2)对预售合同进行网上备案登记。商品房销售过程中常存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开发商隐瞒预销售情况等一系列行为,因此应该实施新建的商品房的预售都必须进行预销售合同的网上备案登记制度。开发商申请办理预售许可证。同时,必须上报所有楼盘信息,在地区的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网上公开手续,所有消费者都能在网络上查询相对应的在售楼盘的销售情况。网上备案登记制度在使市场更加公开透明,对规范销售行为,正确引导投资和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3)规范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经营方式。中介机构虽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快。中介机构的活跃性是一个国家房地产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最近几年,国内大部分地区,新房、二手房以及房屋租赁的发展势头较好,房地产中介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机会。但目前中介机构的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使得工作中出现很多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因此中介机构要建立健全公司的人员选择、职前培训和在职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对房地产中介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中介机构员工的综合素质。

【】

[1] 陈渝文.房地产过快上涨的原因与房产政策之刍议[J].财经论坛,2010.(10).[2] 王斯琛.我国房地产泡沫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12).[3] 何元斌.关于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6.(55).[4] 吴淑莲.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商业时代,2006.(15).[5] 魏博扬.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

第四篇: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社会建设

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我们要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就必须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上来,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下更大气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全面贯彻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五篇:浅析我国当前村民自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当前村民自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引言

关于村民自治,1982年宪法修订确立以来,是历届中央政府十分关注的基层民生问题,每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号文件都把农村发展当做重点难点来抓。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直接民主形式,其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它不是简单的农村群众自治,它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更需要发挥乡政府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权力,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最广泛的实践。”所以,村委会要做到积极放权,不要将权力集中在领导手中,要时时想着村民的利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处处为民。积极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这样才能把我国农村建设的更加美好。因此,发展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必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以村民为本的原则,积极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好建议,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村民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

一、我国村民自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村民自治就是农村农民可以自己亲自行使民主权利、根据我国法律办理自己的事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中国村民自治的起源广义的来说,应该是发起于晚清改制中的“乡镇自治”。狭义的来说村民自治的制度起源于对人民公社体制的部分替代。这种替代是历史性的,它将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拦腰截断”,公社一级恢 1

复为国家政权建制即乡政府,纳入单一制的国家行政体制内;公社以下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以“村民自治”的形式区别于国家政权,以“自治民主”重建乡村秩序。这就是村民自治的起源。

(一)人民公社体制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时并不是马上就实行了人民公社。1949年成立新中国以后,我党废除国民党时期的保甲制度,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域有两种政权设置形式:东北、华北地区设的区、乡两级制,还有其他地区设的区乡建制等,两制主要区别就是“区”是否是独立的一级政权组织,但是乡以下都是行政村建制。我国1954年的宪法确定了县级以下区域只设乡、民族乡和镇基层政府,非正常情况下可设区公所。在县级以下区域也就是农村基层可以设乡—村—组。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稳定国内政治秩序和恢复经济工作,而较大的工业化和农业化并没有开始。从1953年中央政府宣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后,我国农业的集体化才不断加速。到1956年后农业化达到了高潮。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致使中央对于农村形势的评估太高,于是开始大力推行农业合作社的并社运动,就是所谓的人民公社运动。社会主义整体建设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进行人民公社化改造,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程序上的必然结果。人民公社就是“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一大二公”显然是人民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政社合一”就是建立统一的公社管会。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变成了生产大队,由公社领导。生产大队下面还设生产队,只能生产组织。1962年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农业六十条”)的通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形成。

(二)人民公社的退场与村民自治的兴起

“重工业优先发展”被作为国家战略确定以后,显然人民公社本身的经济自主和政治民主的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而且基层的集体经济组织本来就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经济与政治权力都被集中到公社一级,农民们并没有从这种表面很美好的体制中获得归属于个体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公社并没有经住实践的真正考验就被逐渐冲淡,尽管理论是如此的完美,但历史限定的时空下和文革十年的影响下,它已经很难甚至根本可能继续维持下去了。国家的改革都是从农村的土地开始。于是安徽的“小岗村”被首当其冲的作为试验地。“小岗村”点燃了全国性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火焰,要有新的政治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承认了个体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之后原来人民公社的“三级体制”受到致命性的冲击。农民长期受到压制都渴望“去集体化”。由于种种原因而兴起了村民自治,它不仅要解决原来留下的烂摊子而且要维护村庄秩序。农村秩序问题在村民自治的制度起源上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人民公社

退场和“经济小岗村”的定型后,“政治小岗村”成为农村的真正需要,需要一个村庄秩序重建的治理模式—那就是村民自治。

(三)村民自治的正式实行

1982年我国村民自治才有最初的提法。198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通过,村民自治才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1988年6月,第一次乡村选举由我国民政部组织,从此村民自治进入了制度化运作阶段。1990年以来,全国村级选举的示范活动被广泛开展。1992年全国各省都实行了农村基层选举。到1997年底,全国绝很多省份都已进行了两届选举,更有甚者已进行了四届选举。时至如今我国的农村已经普遍的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

二.我国村民自治在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在实践探索中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它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政治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也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开辟了一条乡村民主建设的新道路。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阶段,在这种背景下的村民自治,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不明确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规定:乡镇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而不是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应该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这就是所说的“乡镇村治”的宪法格局。就目前的成文法律制度来说,村委会与乡政府的关系是相当模糊的:即没有明确规定“指导、支持和帮助”的任何内容,也没有清楚的确定“协助”的范围和形式。这就为乡政府与村委会提供了很大的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乡镇政府对村级部门更多的不是指导,而是控制和干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命令式的间接行政干预

乡镇政府对村委会永远都是下达各种指标,必须无条件的完成任务,要不然就不能被评委先进村或者惩罚村干部等。乡政府经常会在村干部中培养自己的代理人从而可以间接控制村里的一切事务。

2.无条件的对村务进行监控和控制

监控的话首先就是财政监控,本来农村的集体经济就比较薄弱,但是乡镇政府总是凭借自己政府的身份对村级财务进行管理,整个村的管理形式被不时的打乱。没有钱的村委会只能无辜的听任。乡镇对村干部的工资和奖励标准提出指导性意见,进行间接控制;借助“村财乡管”来强化对村委会的控制—这就是乡镇

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方式。还有乡镇对村委进行价值的控制,主要是国家各种救济的分配、优秀村的评定等。这些会从无形中给村干部们造成影响和压力,这也成为诱导和控制村委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3.中国传统社会观念对村级治理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人情社会,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也没有受到影响,这种“人情社会”仍是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主体形式,自然农村也不例外。村民自治的实施,村级治理的自主性增强,于是乡镇政府对村委会也亲近了许多。如通过对村干部的种种许诺和一些实际的好处,让村干部对乡镇政府的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这样有利于开展工作。但是村民会争取更多的自主管理,于是出现了“过分自治化”,即力求摆脱乡镇管理的倾向。并且有些村干部认为村民自治就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村委会作为村民的合法代言人和代理人,有权决定自己村的事情,根本没有必要接受乡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于是,他们与本来应该协助的乡政府明争暗抗,如对本村村民的未成年结婚生娃不闻不问,从而使村委会呈现出“过度自治化”的倾向。

(二)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不协调

我国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没有明确的分工,并且由于村里人的文化不高,对国家的政策方针不理解,于是出现很多问题。“两委”关系不正常主要有以下三种:

1.村委会一揽所有村政事务,村党支部没有任何作用价值

村委会的领导都是全村村民选举的,而且是村民们心中得意、放心的对象,于是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和拥护,在村级的权力结构中占有很强的优势,在与村党支部的权力对决中居于绝对优势。这样的话由少数党员中产生并由上级任命的村党支部就受到了强烈的排挤,在村民哪里没有任何的信任感。于是很难与村委会进行上抗衡,使得党支部的核心地位不复存在,村务完全由村委会把持,党支部也无法对村委会进行有效的领导和监督。2.党支部凭借权利包办村务导致村委会自治功能弱化

村党支部由上级任命的于是忘掉职权掌握着村中政治和经济上的绝大部分权力,由于历史的影响形成的权威和意识,在村民自治中,村党支部不但是领导核心,而且处于绝对领导地位,村党支部书记通常都是村里的“一把手”,总揽包办村中的一切大小事务,村委会只能听命办事。帮党支部支配的村委会只是跑腿的,村委会的管理权利都被剥夺。3.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明争暗斗、互不相让

在我国的村民自治中,总有一些村是有两派的,分别是党支部与村委会,并且双方的关系非常紧张,各自为政,公开对立,各自组织自己的班子,在政治上互相抗衡,工作上互相拆台。

(三)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很多问题

1.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规定不完善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农村民主选举的条文规定太粗略。虽然各地都有《选举办法》等操作性规定,但是也是不全面的。规定不是过于原则话,不便操作;就是有操作要求没规定违背操作要求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或者是内涵模糊、不易理解等。如有在选民登记中出现了对个别选民的漏登、误登问题,一旦选举结果产生后,怎样认定其有效性就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2基层政府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不负责行为

由于受种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基层政府不是依法组织村委会选举而是非法干预村委会选举事务、侵害村民选举权利等。有些地方的基层政府在选举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是相当严重。基层政府没有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选举精神,对选举中的各种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放任作弊选举、违规违法选举的发生。并且基层政府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随意扩大自己的权限,在选举的各个环节,直接干预、控制选举,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使选举活动按自己的意图发展。如在确定正式候选人时,会将有条件有能力但是自己不喜欢的人排除在,为自己的亲人或者候选人拉票等。

(四)村民自治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1.村民民主素养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还较低,政治科学知识在农村很难传播。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还是处在自我意识上,比较自私狭隘、政治冷漠、缺乏对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的热情和关注。农村地区受历史的影响缺乏民主传统,等级观念依然较大。政治活动中平等的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往往变为上下级间的不平等关系。而普通的农民大多不敢或不愿表达自己的意愿,去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行使民主权利。他们缺乏作为民主政治主体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和竞争意识,政治责任感不强。

2.缺乏对村委会工作的监督

村委会的权力是全村人民授予的,他们代表村民的利益,理应为村民的利益服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村委会凭借群众给的权利,不为农民办事儿,而是自己谋取私利。政府拨给村里的财物,大部分到村委会就没有了,许多村干部上任几年就能买上好车,盖上好房,这难免有点儿让人匪夷所思。所以缺乏对村委会监督的农村,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不仅会滋生腐败、阻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导致我国农村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四.村民自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让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合理的连接在一起

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谁离开了谁都不能正常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所有说不能把它们分开管,也不能单独就管一方。我们应该坚持“乡政村治”把乡镇管理和村民自治有机的链接在一起,让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合理的协助乡政府的任务。乡政府也“放任”村委会去自治。

1.清晰划分出乡政管理和村民自治的三八线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原则,明确制定乡人民政府指导村委会工作的内容、方法、方式、范围等规则,并且村民委员会也应该协助乡政府做好工作的规则,将乡政府对村委会的指导,村委会协助乡政府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样更利于操作。而且从制度上清晰划分乡政府和村委会各自的权限,有利于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在制度规范基础上的有机衔接。

2.对乡政府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规范其行为

以前我国对政府政绩考核都是上级制定的指标下级按照吩咐完成了,并且是优秀的完成了,那么考核肯定就是合格的。这种由上级单纯制定的数字化指标考核乡镇领导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上级政府在制定乡级发展指标时要遵从中央政策精神还要从乡镇实际出发,并且要充分考虑乡镇的意见和要求。这些考核指标都是要落实到每个村民哪儿,因此事先应与村民委员会进行协商,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这样制定的考核指标才是合理的,更容易赢得村委会和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也才切实可行。乡镇政府有权管理本区域的事务,村委会亦有权自主处理本村范围的事务。

3.根据社会的进步逐步完善、改进乡镇政府的工作方式

不管是国家、政府还是村民们都是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乡镇政府传统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手段也是有待改进的。规范乡镇政府行为,首先要改进其工作方式。然而随着农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依法要求自主管理农村事务愿望的日益迫切,这种手段已经对村民们不管用了。所有说乡政管理除采取必要的行政管理方式外,还要应用法律、经济和教育等管理方式,在尊重农民和村民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管理。

(二)改善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紧张的关系主要是两者分工不明、权限混乱等。要协调“两委”的矛盾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对基层干部加强教育转变其思想观念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方的教育水平还发展很落后,村委会主任及其成员往往就是本村有点威望的人,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创新意识、政治理念等整体素质都很低。缺乏管理意识,在这样的村干部带领下很难使我国农村取得较好的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落后状态,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努力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对村干部不定期的开展学习培训课。“两委”都是农民们发展经济的希望。所以说不要有传统的“官本位”思想,高高在上,而是要把农民放在第一;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责任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装在心中,而不是只想着谁说了算,有了矛盾通过加强沟通解决。

2.规范乡镇和“两委”的组织行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明确划分“乡镇”和“两委”各自的权益边界。综观世界各国,不论是地方自治还是社区自治,一个共同的前提是对事权的明确划分,即明确各类组织的“固有权力”和双方的“共享权力”以及争端的调解仲裁方法,并以法律法规的方式确定下来。

(三)从过去的实践中规范村民委员会选举

我国村民选举的有关规则尚不完备,时常有在选举中出现违法案例,因此选举的实际运作和成效未达到理想的状态。规则上各行其是,运作上流于形式等现象颇为普遍,这些问题都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1.规范基层政府在村民选举中的领导行为

我国乡镇基层政府是直接领导村委会选举的国家基层政权机关,在村民选举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主要负责宣传、发动、组织、仲裁、监督,几乎扮演了一种全职全能的角色。但是在选举实践中,基层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可归纳为消极选举和操作选举,这些行为破换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宗旨和精神,阻碍了村委会直选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照成选举负面效果的出现。因此,我认为政府应是立法者,制定一系列健全的、避免与其他部门法冲突的操作性强的选举办法和实施细则,做到选举有法可依。并且政府应是村委会选举的监督者,宏观指导村委会的各项操作而不是操作者。

2.制定村民选举配套法规,提高选举质量

村委会是最底层、最接地气的组织。这样组织的选举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没有配套的选举法规是很难保证其选举质量的。因此,国家应针对各地村委会选举中、选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村委会选举法,统一、规范选举工作。

(四)解决影响村民自治的其他措施

1.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

由于受历史影响,中国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很低。目前,我国的文盲主要集中在农村。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还很低,政治参与意识也缺乏。这必然导致村民自治不能有效的进行。因此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是有效村民自治的基础。努力提高农民文化思想水平和政治参与意识,是保证村民自治规范运行、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必要的前提。

2.完善对村委会的监督工作

我国村民自治的内部监督相当乏力,村民和政府权力机关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村委会的选举、日常工作(尤其是财务开支)等进行监督。在文化和民主底蕴薄弱的中国农村,完善对村委会的监督将会对村民自治起的有效运行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村委会不是基层政权,而且数量巨大等特性,设一专门机关对村委会选举过程进行引导和监督,还有对村委会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等是十分必要的。

五.村民自治的意义

我国仍是农村地区多余城市地区,由此可见,我国农村人口肯定比城市人口多。而村民自治正是农村农民自己的自治,依法保障自己的权利。所有说村民自治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自治有效的推动国家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

在以前的社会制度里,农民没有权利参与政治,国家政治对农民来说只能遵守,不能参与。于是政府和基层是脱节的。怎样调动农村社会资源,即实现国家意志,又维护村民利益,从而实现政府与农村社会的良性互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村民自治正是兼顾国家和农村地区的利益,确保国家与农村地区的利益平衡、良性互动的有效形式。所以说,村民自治有效的推动国家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二)村民自治为推动了中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

目前我国村民自治虽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民主实践。农民第一次真正有权亲自参与从提名候选人到最终选出村干部的全部过程。

(三)村民自治有力的提高了农民的民主素养

中国农村的文化较低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文盲,所以说村民自治的实行激发了广大村民的政治积极性,和参与政治的主动精神。有利于提高村民的平等、契约、权力、义务、法律意识,增强村民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才能和素养。就这样潜移默化的提高了村民的民主素养。

总结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发展的良好局面才是个开始,我们也不能太乐观。所以本文认为,现在我国村民自治就是要回首历史、总结经验,把好的,切实可行的继续发扬,把不好的舍弃掉。从实践中探索村民自治的方法和途径。怎样把好的政策落实好。把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走着走着就没了,还有以开会和以发文件代替落实,这些地方政府在工作中存在不称职行通通改掉。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联系农村工作的具体实际去完成相应的政策制度。我们都有切身体会,中央的扶贫款在流到贫困农户的过程中,就从大象变成猴子了,政府专项资金在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过程中,钱是到工程上了,但是工程很少有合格的。这些相当困扰的问题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的。这些看是不想干的问题也会困扰村民自治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的农村村民自治发展的还不够完善,一定要处理好村民自治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管是政府还是“两委”都要坚持从村民的最大利益出发,保护村民的权利。

下载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格桑拉姆 班级:农学 学号:11-3班 20116153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改变农业效益低下......

    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够在此探讨农村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深感荣幸。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工作者,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

    当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低、小、散,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我县大多数企业以家庭作坊起家,且部分企业是沿海地区的梯度转移,产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低、结构差。 二......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问题: 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当将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设计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二是社会态度和行......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探析

    摘要:简要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归纳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16个主要问题,诸如安全问题、技术问题、经济与费用问题、隐私权问题、法律法规问题、人才问题、......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

    观《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社会建设》有感

    观《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社会建设》有感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其特征是两期并存、两难问题,出现了大量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以中国......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 要: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