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文章在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对策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party Logistics,TPL)是指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下简称物流企业), 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企业提供所有或部分物流业务服务。它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T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现阶段我国的物流企业刚刚起步,虽然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但需要时间和国家的帮助。国外在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和它带给运输业的巨大变革与进步,引起了国内外运输界的密切关注。随着我国的入世,我国物流企业讲面对国外企业的市场竞争。国外企业发展比我们迅速,理论比我们先进,所以,我国的物流发展需要我们的大力宣传和大力的支持,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需要全国人民的认知和支持。企业本身也需要积极学习新的理念,对于企业本身存在的阻碍发展的因素要积极想出对策去克服,去改进。只有这样,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迅速发展,才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处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三方物流中最热的市场我国快速发展的生产制造能力为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创造了舞台。可以说,企业物流服务社会化的基本模式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成本的节约、服务的改进与增加灵活性等方面来考虑,已经决定或准备接受第三方物流。以香港为基地的物流提供商由于距离近而先拔头筹。香港有许多制造业都已经转移到了珠江三角洲地带,因而大多数货运和物流提供商也北向发展,他们认为内地的市场巨大而且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在国内,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利润率的降低,传统的运输、仓储、货运代理等企业也纷纷改造或准备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如一些大型传统储运企业中远、中外运、中储以及邮政等,近年来通过改变发展战略、重新定位,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状况主要表现为:
1、面对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经营环境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更加注重供应链的整合与管理,并逐步由大中城市向三、四级城市以及行政圈延伸,通过渠道的变革,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改善客户服务以求得巩固市场的地位。
2、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企业的管理创新电子商务技术正在创造一种崭新的销售方式不仅给众多的高科技企业注入了活力,也为物流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物流服务模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物流生产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上的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实现多方协同生产,对物流企业服务提出了实效反应更高的要求。
3、经销商市场成为物流的新领域,家电物流、医药物流、IT、会展、化工都是按照大的行业来逐步细化。例如,中远物流在化工、IT、电力设备。中邮物流在化妆品方面分别处于领先的地位。伴随医疗体制的改革和烟草行业的全面开放,医药物流、烟草物流兴起,并因销售渠道第三方物流价值被关注而成为206年物流市场需求的焦点。
4、全球化趋势明显,经济的全球化正在使商业结构从占领国家市场和地区市场转变全球市场,现代物流通过一体化快速反映来满足全球化的要求多年来在华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其物流服务除部分企业外,大部分是在中国地区就地招标,从2007年开始,绝大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全部将物流招标的事宜纳入总部,中国物流区的服务将纳入全球范围。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观念落后
由于对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错误认识和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很多生产或商业企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都自建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对2000家企业的调查,第三方物流业务在生产和商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1%和13%。
2、条块分割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3、物流渠道不畅
一方面,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货源不足,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落后,因特网、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4、物流服务功能不全
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据中国仓储协会2007年初的调查,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业中,有23%的生产企业和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不满意。
5、物流人才匮乏
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物流设施设备落后、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不符合客户特定要求。
6、未形成物流产业
摩根·斯坦利公司在最近完成的一份《中国物流报告》中, 对中国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认为, 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 亿美元, 不过, 其中的第三方物流仅占物流市场的2%。根据西方国家的数据, 第三方物流占50% 的比例以上时物流产业才可以形成, 因此, 我国物流产业尚未形成, 而且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7、供需脱节
目前,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为货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服务内容中以单纯运输所占比重最大, 达到45% 左右。如果有一批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 而其中经过多种运输方式和多种物流功能, 对于货主企业来说, 就意味着他必须找多家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完成货物从甲地运往乙地的任务。因此, 目前物流服务市场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 许多物流企业拿不到订单, 而另一方面, 有着先进理念的货主企业却找不到理想的物流企业。据调查, 在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物流由供求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 , 产品销售物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 , 就满意度而言, 货主企业对物流企业服务的满意水平只有69% , 相对于自理方式83% 的满意度还有一定的距离。
8、缺乏整体规划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面很广,没有共同遵循的规划不行。但是第三方物流进入的门槛较低,致使交通、仓储等行业纷纷涉足。由于彼此间缺乏沟通和协调, 从局部利益出发,而局部资源又有限,往往就破坏了物流大系统,再加上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门槛却较高,这种易进难出导致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陷入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对此,国内有些专家将目前的物流热称为“虚热”,存在泡沫危险。
9、标准问题
我国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物流
术语》等。但由于物流过程中的“七国八别”还没有得到统一,标准化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一些。最突出的问题:一是运输工具的标准化问题,包括集装箱、托盘、火车、货架等的标准尺寸和大小;二是信息系统的标准化问题。
三、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物流观念
发展第三方物流,首先必须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局限于储运根本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对物流社会化的需要。其次,发展第三方物流也必须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构建核心能力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和企业文化的建设等等。
2、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3、加大科技支持力度
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物流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际,能否有四通八达的网络愈发重要。
企业要双管齐下抓网络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若企业规模大、业务多,可自建经营网点;若仅有零星业务,可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共建和共用网点;还可以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共建网点。去年,中远集团和小天鹅、科龙联合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合理配置异地货源,取得可观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现代科学技术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例如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化仓储系统、计算机辅助运输线路设计和车辆配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的运作效率, 科学技术成为第三方物流迅猛发展的有利支持, 可以说没有现代科技就没有现代物流。
4、创新物流服务
作为第三产业的第三方物流, 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 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 能为货主企业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 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另外, 物流服务要具有个性化, 以适应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5、实行集约化经营
在市场经济中,一切要靠实力说话。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靠的资信保证,才能取信于人。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最看重的是物流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目前,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都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彼此间竞争不大。若要适应入世后激烈竞争需要,必须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树立全
国一盘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而且只有兼并联合,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才有可能延伸触角至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6、发展战略同盟
根据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看,那些既拥有大量物流设施、健全网络,又具有强大全程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发展空间最大,只有这些企业能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到位”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还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效益;公司要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方式,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要进行纵向联盟, 即与货主企业联盟, 同其建立“优势互补, 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 另一方面,进行横向联盟, 即与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 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
7、建设基础设施
物流基础设施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保证客户服务水平的硬件基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开始阶段,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因此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尽快提高各种基础设施的水平。从政府方面来看,一方面应担负起交通系统、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标准、其他基础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从企业来说,在促进规模经济和网络化经营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较大的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作业所需基本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增值服务设施,积极推广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设备、专用运输设施和现代化装卸设备等在企业中的使用。同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政府应制订有关第三方物流服务行业准入标准,以规范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行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 既要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的基础上, 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 又要对工商登记、税收征管制度等进行必要的调整, 鼓励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
8、重视第三方物流的营销管理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500强企业有300多家进人中国市场,这些企业迫切需要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化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营销的服务保障。这促使明智的物流公司意识到:营销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由以前的产品导向战略转化为现在的顾客导向战略。作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着眼于企业拥有的资源并以自身的成本核算为服务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被动服务意识,应该向以市场价值和客户价值为取向的主要服务意识转变,以为客户创造价值、降低成本为出发点,整合社会资源,与客户建立稳定的渠道关系,向现代供应链管理发展。
9、推进物流标准化进程
物流标准的不统一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向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并与世界接轨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快物流标准化进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标准化体系框架。通过对国内外物流标准状况进行调查,收集全面、详细的资料并进行层次结构划分,构造出标准化体系框架,明确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2)在物流用语、计算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3)统一相关行业,如包装、装卸搬运、仓库、计算机数据传输格式及接口等的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4)加强标准化的协调和组织工作。
我国第三方物流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市场空间巨大。随着中国的入世,我国物流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外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和功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扶持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随着国政府和企业的不断努力,我国第三方物流将会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服务于社会,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伯慧.配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张文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3]张 玲.对电子商务物流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4,(04)
第二篇: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最终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述„„„„„„„„„„„„„„„„„„„„„„1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1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产生的背景„„„„„„„„„„„„„„„„„„„„ 2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及存在问题„„„„„„„„„„„„„„2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2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3
(三)物流企业规模小„„„„„„„„„„„„„„„„„„„„„„„„„„3
(四)资源浪费严重,缺乏系统性管理„„„„„„„„„„„„„„„„3
(五)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3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对策„„„„„„„„„„„„„„„„„„„„„„„4
(一)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4
(二)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4
(三)提高我过第三方企业规模„„„„„„„„„„„„„„„„„„„4
(四)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5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5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前景„„„„„„„„„„„„„„„„„„„„ 5
(一)一体化„„„„„„„„„„„„„„„„„„„„„„„„„„„5
(二)多元化„„„„„„„„„„„„„„„„„„„„„„„„„„„6
(三)协同化„„„„„„„„„„„„„„„„„„„„„„„„„„„6
(四)全球化„„„„„„„„„„„„„„„„„„„„„„„„„„„6
(五)信息化„„„„„„„„„„„„„„„„„„„„„„„„„„„6
五、结束语„„„„„„„„„„„„„„„„„„„„„„„„„„„„6 参考文献„„„„„„„„„„„„„„„„„„„„„„„„„„„7 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物流管理专业物流07(1)班,丘晨)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正在引起我国物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第三方物流业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并增加灵活性。因此,第三方物流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21世纪的“黄金产业”,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指出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并探讨了我国第三方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第三方物流;问题;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科学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新学科之一。特别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为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集中其人、财、物到主营业务上来。对于工商企业来说,物流量不是太大,而物流设施都是高投资项目,为了节省企业成本,企业选择提供专业化物流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服务业便应运而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述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由于业务服务的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第三方物流为“合同契约物流(contract Logistics)”。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产生的背景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兴起来之不易。我国物流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自那时起,无论是物流学术界还是物流实业界,进化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为物流带来的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和精力。各种各样的物流研讨会、各个地方大大小小配送试点,大家都奋力想创造物流业的辉煌。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但第三方物流没有出现,连配送试点也最后名存实亡了,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正当人们对物流业悲观失望之际,第三方物流却悄悄地从东南沿海城市诞生出来,而且逐渐发展壮大,蔓延到全国,直到形成现在的股“第三方物流”热,这段历史,可以说是第三方物流的诞生史,仔细回顾这段历史,是耐人寻味的,人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的启示。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随随便便就可以搞出一个第三方物流来的,第三方物流的兴起需要有定的基础条件和一定的环境因素。这些条件不具备,花再大的力气,它也出不来,这些条件具备了,你不叫它来,它也必然会来。可以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诞生,实属水到渠成,有它的必然性。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到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在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94.1%。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半为原先的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成,业务多局限于传统范围,机械化程度低、运输方式单
一、规模小、市场份额少、融资能力弱、结构单
一、货源不稳定、服务功能少、竞争力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乏一个高效和广泛的服务网络量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及管理软件缺乏、高素质人才少。而且,在货物处理、配载、运输计划的制订以及资产管理的实际运作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营运保证。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在现阶段的我国,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仍然主要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于自己干物流,不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忽视或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即使有许多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但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绝非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三)物流企业规模小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再加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物流企业与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导致物流渠道不流畅。
(四)资源浪费严重,缺乏系统性管理
第三方物流效率不高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那些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二是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三是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四是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五是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以上几类企业依托各自的优势,正在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已有的众多物流企业中,普遍表现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有效服务网络不足:社会化程度较低等。缺乏系统性管理,装备标准化程度低,无序竞争扰乱整体市场秩序物流业不但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甚至管道运输方式,还涉及多种业务种类。物流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不但有交通部、铁道部,还有邮政局、海关等,这些部门各有各的规定,各作各的规划,缺乏统一的大物流构想,因而在物流管理缺乏系统性,在发展物流设施设备上,缺乏前瞻性,标准化程度低,很难与国际物流对接。
(五)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物流教育的落后,虽然中国物流从业人员也已初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等转行过来,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少之又少。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40多所,占全部高等院校的3%左右,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缺乏物流人才,企业也就缺少了创新的能力和发展的动力,只能依靠传统的方式管理现代物流,导致物流企业低效运行,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总之,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方面原因,实力尚弱。国内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绝大多数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只不过在名字前面加上了“物流”二字。这些企业交通能力不能满足现代运输要求,仓储设施落后,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再加上反映第三方物流现代运输要求,仓储设施落后,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再加上反映第三物流公司能力的相对较少,从而使得一些企业对第三物流服务存在戒心。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对策
(一)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国内企业的物流管理观念仍然十分落后,传统物流思想根深蒂固。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奉行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管理思想,从采购材料到销售商品全部由生产企业自身完成。特别是对于那些财务状况还令人满意的企业来说,他们不愿改变现状,不愿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来改变现有业务的经营模式,抵制变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方面原因,实力尚弱。
(二)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订促进、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再造现有物流企业,转变它们的观念,完善它的服务功能。通过宣传和指导使我国工商企业改变万事不求人的观念,真正根据经济效益与规模化原则,建立适应本企业实力与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支持、促进与监督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三)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规模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网点建设。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强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物流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在市场经济中,一切要靠实力说话。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靠的资信保证,才能取信于人。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通过制定现代物流行业规范和制订市场准入限制等措施,限制小于规模经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注册;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整合等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才刚刚起步,要想参与全球化的物流市场竞争,就必须按照科学的、规模经济的道路发展。
(四)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 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政府应指定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机构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如统一的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送标准等;对物流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清洁空气法、环境保护责任法等,以保证物流业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进行。同时,支持并敦促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前景
第三方物流在近二十年中有非常惊人的发展。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中,大致具有五大趋势:一体化、多元化、协同化、全球化和信息化。
(一)一体化 以物流为纽带,将企业内部不同职能或不同企业连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企业及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它通过考虑整个物流过程和影响此过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商品的实物流动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主要表现为企业并购和第四方物流。
(二)多元化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第三方物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灵活的物流服务商首先提供了超越传统运输和物流管理范畴的服务,这些服务及满足了企业开拓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一体化运作的有益补充。
(三)协同化
作为组合部分的企业比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能取得更高的赢利能力,这种赢利能力来自于协同,第三方物流业中存在着向企业群发展的趋势,物流企业试图通过形成横向联盟,增强团体竞争力。
(四)全球化
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境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的规模和活动范围的日渐扩大,金融国际化程度也不断加深,经济区域集团化、市场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尤其是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已引起世界诸多国家的重视。欧洲国家和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都在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活动可能形成一个新的高潮,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起着连接生产与消费作用的物流活动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五)信息化
物流过程是一个多环节(子系统)的复杂系统。物流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通过物资实体的运动联系在一起,而相互衔接的工作是通过信息沟通完成的。为了使物流活动正常而有规律地进行,必须保证物流信息畅通。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以及在以上基础上达到的物流网络化。
五、结束语
我国自引进第三方物流以来。取得了一些发展,但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还很低,需求物流企业整体水平还不高,很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技术、管理及服务领域上还没有获得质的提高。大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外国物流企业的纷纷进入,带来对物流服务的大量需求。开拓了物流市场,与此同时,也对正处于起步或转型阶段的国内物流企业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我国物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大环境,结合自身优势有效地开展第三方物流,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三方物流也将被众多企业所广泛地运用。再加上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物流需求。这将给未来的第三方物流业带来无限商机。参考文献:
[1]李青,欧洲第三物流市场的发展与启剥[J],经济纵横,2001(12);[2]张君健,现代物流发展及监督对策分析[N],中国工商报,2001(12);[3]陈建文,方静,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变迁与发展趋势,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7);[4]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1(4);[5]牛鱼龙,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M],海天出版社,2003;[6]周启蕾,物流业形成发展机理与推进策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我国农资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农资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从农资物流的基本含义出发,探讨了农资物流的内容、方向、环节和主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资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章指出,降低农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降低农业风险,需要我们合理规划区域物流,减少流通环节,实现农资连锁经营,对重要农资实现安全库存。具体提出了调整农资生产厂商的分布、对生产周期比较长的农资实行总量平衡、建立农资储存系统、实现农资连锁经营等对策。对我国农资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资物流 问题 对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basic meaning of agricultural logistics, discusses the agricultural logistics content, direction, link and the subje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agricult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The article points out, lower production cost of logistics, improve logistics services, reduce the risk of agriculture, we need rational planning of regional logistics, reduce the circulation link,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chain, the important agricultural implement safety stock.The proposed distribution,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s of relatively long production cycle of agricultural implements total balance, establish agricultural implement agricultural chain system, storage and countermeasures.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logistics.Keywords: agricultural logistic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农资物流概述
1.1 农资物流的定义
农资物流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供给和补充农业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物流形态。其流向主要是从城镇向乡村流动。农资物流是农业生产和加工农产品的前提条件,也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资保证。没有农资物流,农业生产就会停止。由于它是将工业产品向广大农村输送,属于工业和农业两大物资生产部门之间的物质流动范畴。而且农资物流又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以它又是国民经济物流即社会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具有社会大物流的一切性质和特点。
1.2.1 农资物流的内容。农业消费的对象是农业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资料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农业机械设备及其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这些商品有的技术含量高,对储运的条件要求高;有的有毒、有害、刺激性气味,属于特殊商品,需要专业化储运条件;有的易磨、易损、售后服务麻烦;有的商品季节性、地域性强。这都给连锁经营中的货品管理、仓储运输、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带来了很多挑战。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管理也将会加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风险。
1.2.2 农资物流的方向。
农村市场是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市场。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市场遍及全国农业区。农资物流的对象大都是工业产成品,因此供应物流的方向是一定的。都是从城市市场流向农村市场,然后转向消费者。其运输形式和过程是从干线运输到支线运输,从一级批发市场向二、三级市场转运,一直送到农业生产者手中。其流通形式为明显的树型结构。
1.2.3 农资物流的环节。
农资物流环节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农用物资的供销形式和供销环节。供应环节多、运销距离远,物流环节可能会增多,否则就会减少。物流环节过多,就会延长物流时间,造成物
流损耗,增加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效益。
1.3 农资物流的主体
农资物流的主体是在农用物资交易过程中或交易后确定的。凡是确定为直供直销形式的,则生产厂家或供货人是物流的主体;凡实现转销直供的,则最后供货人是物流主体;凡是执行配送制的部门或仓库,则供销部门或仓库是物流的主体。物流的主体决定物流的内容、物流方式、物流手段、物流环节、物流时间和物流规模流量、流向及流程,它对物流效益有决定性影响。
农业物流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供销系统,属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几十年来各级供销部门主要从事以农药、种子、化肥、和农膜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近10多年来随着农资市场的逐步放开,其在农资供应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举足轻重。近几年,供销系统对化肥、棉花的流通其市场份额分别稳定在50%和60%以上,因此供销系统企业是农资供应物流的重要主体之一。二是农业系统,农业系统(包括农垦和林业)涉足农业物流的主要是种子、植保、土肥、饲料和畜牧、农机等部门或企业,其中种子、畜牧、农机等部门企业涉足较早,其它部门企业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资市场的逐步放开,结合农业技术的推广而涉足的,主要参与了农作物种子、种苗、农药、化肥、饲料和兽药、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活动。三是其它农业物流主体,包括农资生产企业的运输销售部门,农产品生产者本身和有关公路、铁路、水运和物质等运输仓储企业。近些年,一些个人和农民组织也纷纷参与到了农资物流中来了。
目前进入农资市场较大的国内物流公司有:邮政、华宇、佳吉、豫鑫、长通等。较大的农资物流公司有:安利、方圆等。这些企业目前运作的情况都还不错。这些企业和农资物流的前景、农资经营密切相关。也就是只有农资市场的规模和农资生产经营的实力不断壮大,作为服务的物流企业和市场才能相应发展。农资的主导品种是农药、种子和肥料,肥料一般都是采用火车和船舶运输,一般的物流公司插不上手,种子需要种子检疫的相关手续,走物流的也不多。但是,我国毕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资的需求量大。所以物流市场较大,前景乐观,更为关键的是绝大部分农资生产和经营企业已经离不开物流公司了。制约我国农资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农资物流市场大约为1500多亿元。制约我国农资物流发展的问题也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资行业缺乏规范性的大规模的物流企业,从事农资物流的物流企业一般都是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机就开张了,留给货主的后遗症多。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机构。农资行业的特殊性(有毒、季节性强等)也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有别于其他物流的要求。另外,农资物流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农资特别是农药是有毒物品,运输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特别要求。二是季节性很强,货主要求时间严格。三是农资利润特别是肥料利润低,货主很“抠”运费。等等原因造成部分物流公司不敢或不屑农资物流市场。
近几年,农资物流市场取得长足发展,专业从事和附带从事农资物流的队伍和规模不断壮大,物流企业服务质量和延伸服务在增强,比如送(接)货上门,代收货款等很普遍。农资物流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可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和贡献。但发展不足也是比较明显的,集中体现在物流企业规模小,在货主心目中的可信度差(主要指代收货款上),部分物流企业管理跟不上,诚信度不够,到货时间不准,往往拖后,耽误使用季节,而这正是农资经营企业最担心的问题,一批货晚到三、五天,季节就结束了。发展农资物流的对策分析
如何降低农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降低农业风险,需要我们合理规划区域物流,减少流通环节,实现农资连锁经营,对重要农资实现安全库存。
3.1 调整农资生产厂商的分布
根据各区域使用各种农资的量,尽量使农资生产地靠近对应农资需求量大者,以减少长
距离的跨区域物流活动的发生。
3.2 对生产周期比较长的农资实行总量平衡
国务院有关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好供需总量和分地区、分品种的衔接平衡工作,做到数量充足、品种对路、供应及时。农业部对国内需求总量要提早进行预测,并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需求,提出总量平衡、品种调剂及运销方案的建议。
3.3 建立农资储存系统
根据一些农资常年生产、季节性使用的特点,需要建立淡季储备制度,实行淡储旺销,稳定市场。淡季化肥等生产资料储备以农业生产资料购销系统为主,生产资料企业也要储备一部分对大量生产的优质生产资料,农资系统在淡季要坚持按计划收购,使生产企业保持正常生产。
3.4 实现农资连锁经营
采用先进的连锁业态管理及连锁品牌营运模式,大力拓展农资分销渠道及零售终端网络给农资厂商提供畅通的营销通路,每个终端超市都实行仓储式开架售货,给农资需求者提供更规范宽松的购买环境,物流快捷,配送及时,减少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省中间成本,使农户购买到品种齐全、价格适宜的农资商品。农资产品进入连锁店前都要经过严格检测,合格者方可进入流通,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在体系内流通,使农业生产者购买到安全放心、质量保证的农资商品。透过集团供应链管理系统使得采购、供应、销售都通过现代电子商务系统规范而快捷的完成,交易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营运。我们可以把原有的和农业接触比较紧密的,又有农村网络优势的企业公司改造成连锁店。
.当前农资市场由于进入门坎较低,加上地方保护等可谓企业林立,鱼龙混杂,多数企业仅偏于一隅,多数依靠价格竞争,在局域市场上获得生存。整个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都还比较低,真正意义上的冠军企业或领导企业还没有出现。
由于前期农村经济不活跃,农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势企业品牌和实力的发挥。这个时候,农民朋友更多关注的是“有效性”,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则考虑得相对较少。
但近两年,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费改税的试行、农业税的减免、以及以工补农措施的贯彻,尤其中央刚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构想,以及随之而来的农村乡镇的重新规划、免除学杂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等,农村经济有了并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农民具有了相对较高的品牌意识。此种特点尤其在安丘市场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此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消息,将为众多以“三农”服务为主体的农资企业提供广阔的天地。现在摆在农资企业面前的则是能否抓住这一大好市场机遇,以农民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对产品和品牌进行重新的梳理和提升,对营销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以实现企业的最大化增值。
参考文献:
[1]欧阳强斌.中国农业物流研究:
[2]丁俊发.解决“三农”问题物流大有可为.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2
[3]邬跃,张涵.农资物流连锁的盈利模式.中国商贸,2007.7
[4]佚名.五种农资连锁经营将受扶持.农产品市场周刊,2005.6.湖南省软科学计划基金项目2009 对现在农资公司公司发展方向的思索2010-02-06 14:06:00|分类: 经营管理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汪红彬
分校:黄山电大
专业:工商管理专科
年级:10秋
学号:1034001459029
指导老师:许老师
答辩日期:
成绩:
内容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这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将会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对策创新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看,目前令其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有: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大幅度提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劳动力成本上升,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压力等。具体问题如下:
(一)体制环境问题
在体制问题中,最严峻的就是进入门槛和审批等问题。要致力于优化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尤其是意识形态和对转轨经济的体制惯性观念还需要突破。政府一些歧视性政策还没有完全消除。国家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力度还不够,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缺乏对民营企业财产保护的规定;一些金融、保险、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领域仍然不同程度地限制民营、私营企业进入。像银行、电信和商品批发等多个行业品种被限制进入,一些允许进入的行业和其他所有制比起来,也存在门槛过高、前置性审批复杂等问题;民营企业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获取、户籍管理等仍存在不公平待遇。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受到中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受到控制,使本来贷款环境就相对较差的中小企业因此在近几年来的融资更加困难。
(三)中小企业战略模糊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构造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而这个管理体系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平台。企业应当在其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加强基础管理,从人治过渡到制度化管理。但问题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作支撑。企业没有一个战略平台,企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那么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很容易在重大问题上迷失方向是。有些中小企业自认为拥有了发展的战略,但是,实际情况不然。企业战略是系统 化的、严谨的,而不是一些“点子”的堆砌。因为市场与竞争的发展己经到了仅依靠个人的聪明或直觉而无法把握的程度,企业应当理性的从研究战略开始。
(四)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能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也可能是品牌能力等等任何一方面的能 力。核心竞争力不同于
一般的竞争力,它应该是企业成功和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竞争力,是企业永葆强盛的基石。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缺乏 清晰的认识,要真正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澄清多个误区。首先,脱离企业战略就无从谈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连接在一起的,它 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其次,企业的核心产品不等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有了某项核心产品,并不代表它有了核心竞争力,如同树干不同于树根一样。一旦 企业的核心产品生命周期到了衰退期,企业就会面临衰败甚至导致关门破产的危险。第三,企业的局部成功因素不一定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促使成功的因素 未必能保证企业继续获得成功。暂时的、局部的成功因素,不一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中小企业的人才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惟一“活”资源,企业产品和管理的创新都需要合格的人才。人才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进上步展的势头。中小企业人才素质低,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顺利实现“二次创业”的瓶颈。
二、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问题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
(一)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民营企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政府营造一个特别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环境,且提供优良的服务,特别是在于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是解决政府职能部门越 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尽管经过几次的政府机构改革,我国也为中小企业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对照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和WTO 要求的平等竞争、高度开放的规 则,我们还有问题亟待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外部因素制约的因素还很多,缺乏政府明确、有力的引导和扶持,政府政策不到位,存在不少领导始终对中小经济偏 见而致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投资、融资、地方税收等受到歧视性待遇,还受到政府一些职能部门不规范行为的干扰。有关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等严重制 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内部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不科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既有外部的不利环境造成的,更多的是来自企业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管理理 念上的落后,这些问题己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非是致命的。此外,传统式的指令式的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尊重色彩浓厚,内部人员缺乏相互沟通 的机制和动力,企业的信息很少能在应有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一来影响员工之间的感情,二来不利于员工之间开展有利 于企业业绩的工作,三来直接带来了不人本、不科学的企业文化,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全民对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应加强立法,加快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要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契机,积极地制定配套性的全国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改变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机制;切实转换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机制,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宏观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指导、服务等工作,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使中小企业的援助走上法制化轨道,形成有利于各种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按照国际惯例,各级政府应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专业区、服务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由政府掌握,重点用于支持地方中小企业产业、产品换代,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到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初始资金可由财政拨款、原国有中小企业出售所得、中小企业提取一定的发展准备金等方式筹集。此外,可以建立中小企业银行,鼓励开办多种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鼓励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股东、以企业互助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互助合作银行及投资财团,并在法律上规定资金投向(主要为中小企业)和扶持的政策。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支持。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应将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引导企业组建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律性组织。这些组织应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维护好其权益。政府应通过改革,将相关行政职能逐步转化为服务职能,转移到这些组织,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其次,应吸取国外经验,实行咨询服务补助制度,培育壮大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引进、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社会各界都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做好中小企业的“红娘”和载体。
(四)为中小企业发展培训人才,更新其观念中小企业无论是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还是从事各种专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都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而它们自身又没有能力实现在职人员的自我培训,这使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中小企业也应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要舍得在人才培养上投入,并要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观念。
(五)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竞争,但必须是公开、公平的竞争。所以,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形成适合各类企业游泳的大海。要在中小企业的开业登记、注册等方面,降低条件,简化手续,减少费用。对能够放开的行业,应当通过改革,打破垄断,尽早放开。凡允许国外企业进入的行业,就应当允许私营和个体企业经营。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谢思成《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于秀芝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1)。
[3]时勘 胡卫鹏 虚拟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 中国信息导报2001(3)。
[4]邱雯 诌议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马玉锐《中小企业在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第4期。
第五篇:浅析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 要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成为“第三利润源”。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第三方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和构建我国高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企业 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及问题
1.1 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在现阶段的我国,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仍然主要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于自己干物流,不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忽视或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即使有许多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但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绝非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1.2 资源浪费严重,第三方物流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那些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二是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三是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四是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五是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以上几类企业依托各自的优势,正在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已有的众多物流企业中,普遍表现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有效服务网络不足;社会化程度较低等。
1.3 缺乏系统性管理,装备标准化程度低,无序竞争扰乱整体市场秩序
物流业不但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甚至管道运输方式,还涉及多种业务种类。物流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不但有交通部、铁道部,还有邮政局、海关等,这些部门各有各的规定,各作各的规划,缺乏统一的大物流构想,因而在物流管理缺乏系统性,在发展物流设施设备上,缺乏前瞻性,标准化程度低,很难与国际物流对接。
由于缺乏系统性管理,物流市场上的无序竞争严重,“劣质”物流企业扰乱整体市场秩序。我国的运输市场还比较混乱,成本的畸形降低使得某些不规范经营的“劣质”物流企业可以在拓展市场时给出很低的报价,而很多物流需求企业出于成本的压力,在外包物流业务或某些物流功能时将价格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企业明知很多“劣质”物流企业的报价是建立在违法基础上的,但仍然经常选择将运输功能单独外包给那些不规范经营的物流或运输企业。这样不但影响了工商企业将物流整体外包,还出现了很多“胆量大”的“劣质”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将合法经营的“优质”物流企业“打败”的现象。
1.4 第三方物流平台构筑滞后,信息化程度低
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广度,目前的物流行业IT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单点应用。针对个别功能的各种软件工具和单点系统的建设。第二层次是流程优化。针对物流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第三层次是综合管理。针对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第四层次是公共平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如物流信息的发布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互。这些信息化需求不可能由某一家物流企业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外部的服务供应商或政府部门负责满足。这一层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而我国在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
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第二层次,占中国物流企业总数的18%左右。达到第三层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仅占物流企业总数的5%左右。而上升到第四层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信息化程度低,极大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1.5 国内企业的物流管理观念仍然十分落后
传统物流思想根深蒂固。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奉行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管理思想,从采购材料到销售商品全部由生产企业自身完成。特别是对于那些财务状况还令人满意的企业来说,他们不愿改变现状,不愿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来改变现有业务的经营模式。
抵制变化。企业内部设有物流部门的企业,由于仓储、运输等工作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所以容纳了不少冗员,企业如果将这些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则意味着大批员工被解雇。在企业存量得不到妥善解决,职工未被安置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去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第三方物流行业相对来说还很年轻,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重要作用。他们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会在与客户交往和其他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而失去主动权,这种担心在那些从来没有进行过物流外包业务的企业尤为普遍。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方面原因,实力尚弱。国内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绝大多数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只不过在名字前面加上了“物流”二字。这些企业交通能力不能满足现代运输要求,仓储设施落后,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再加上反映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力的数据相对较少,从而使得一些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戒心。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措施
2.1 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同时,欧州有
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据统计,1994年美国第三方物流的收入为150亿美元,1996年为25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第三方物流将以15%~20%的速度递增。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它可以帮助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因而,作为后发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2.2 积极培育物流市场
首先,强化物流市场主体即物流企业准入制度建设;同时规范各种物流行为。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致使现代物流技术在这些企业中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各类物流公司繁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妨碍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结构上的协调发展,影响大型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实行并规范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各种物流行为,可避免皮包公司和“图章公司”扰乱市场,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其次,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市场管理体系。培育完善的物流市场,必须推进物流市场管理体系的建设,明确政府在物流市场管理中的职能,切实加强政府对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的宏观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以及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我们认为必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委员会。该机构应设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从而可以建立统一完整的大物流市场,实现物流向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转变。
最后,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针对专业物流人才缺乏这一现实,各级政府以及各个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抢占物流人才制高点,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引进物流人才,优化物流人才结构;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尽快满足物流企业急需人才;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发展物流专业高等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培育物流人才。
2.3 加大物流需求开发力度
开发物流需求是培育物流市场的关键。具体来讲,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确立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又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同时,物流供给的形式、质量以及能否给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的经济效益是决定企业是否会参与到物流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说供给会从另外的角度促进需求,所以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例如:开展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服务功能的集成和延伸,开发库存融资、质押监管、物联网等服务项目。应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
2.4 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
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政府应指定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机构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如统一的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送标准等;对物流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清洁空气法、环境保护责任法等,以保证物流业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进行。同时,支持并敦促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加快、强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物流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而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2.5 优化物流运作软硬件环境
近年来,我国在物流设施和设备等硬件方面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了应对全球新经济的到来,我国加紧对基础设施和基础项目的建设。比如:港口码头、铁路公路和航空港建设正有步骤地进行。公路通车里程2003年比1997年增加47%,其中高速公路增加5倍多。按照“十五”规划的要求,正在加紧建设“八纵八横”铁路主干线、“五纵七横”公路国道主干线,以及45个公路主枢纽、130个公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中转站、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43个主枢纽港口。日新月异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府对软件要素的提升也在不断做出努力,制定和完善许多法律法规。具体有:简化物流企业登记注册程序,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和联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取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制定相关物流法律法规等。物流法律法规对保护物流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各种物流行为,促进了物流业健康发展。尽管目前物流行业仍存在诸多法律空白,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只有建立了行业规范标准,才能使一批劣质的物流企业被淘汰出局,为优质企业的进入扫除障碍,优化整个行业的运作,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效益。因此,软硬环境优化是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要素。结 语
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但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现在处于多数的小型物流企业应该本着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原则,运用兼并、资产重组等形式,重新合理地配置资源和健全网络,把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1(4)李青.欧洲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1(12)张君健.现代物流发展及监督对策分析[N].中国工商报,20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