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于校园文化(5篇)

时间:2019-05-12 12:4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之于校园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之于校园文化》。

第一篇:传统文化之于校园文化

传统文化之于校园文化

[摘 要]人文兴则大学兴,大学的生成即文化的成长,大学校园文化氛围是多种文化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传统文化,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前,传统文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冲击,其文化底蕴被人搁浅,但是它在校园文化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校园文化的建设需站在传统文化的制高点上,为其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引导、规范、调节的作用,如何多渠道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大学生文化冲击

当今世界,信息渠道日趋多元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下一代的“西化”,在校园内,推行传统文化培养成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在大学校园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和进行民族精神建设教育成了当务之急,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底蕴,培养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如此严峻的世界背景下,传统文化之于校园文化建设意义深远,笔者就培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怎样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底蕴的培养,传统文化之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传统文化培养的必要性

1、西方文化的冲击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看世界的角度世纪90 年代以来,西方强国利用其强势的经济、军事、文化,或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标,或以征服世界为目的,大搞“文化霸权主义”,极力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自由民主”宣扬资本主义制度,诱惑传统氛围下长大的青少年,尤其在校大学生,他们接触更多的西方文化,在片面的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崇拜,盲目模仿,“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在学生之中成为流行风尚;各种外来节日的侵袭也严重困扰着高校管理者,“情人节”、“圣诞节”甚至“愚人节”都成为大学校园里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 却备受冷落。“哈韩”、“哈日”现象在学上当中越来越普遍。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树立民族责任感成了高效校园文化建设重中之重。

2、网络文化的发展改变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价值的认识

大学生由于对新生事物有天生的好奇和热情,加上他们旺盛的精力和无畏的探索精神,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们趋之若鹜,在网络时代,一种以信息为标识和内容,以因特网为主要载体的崭新的生存方式,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交往、思维、情感、行为乃至思想价值取向的基本方式,随之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挑战着当代青少年的审视能力和价值取向,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快餐”文化、“暴力”文化、“黄色”垃圾侵蚀着青少年心灵。亦真亦幻的虚拟环境让大学生尽情释放着自己内心的压力,空虚而不能自拔。网络文化,以其通俗易懂的形式和忧郁低迷风格挑战着当代大学生对文化的研读和探究。

3、亚文化的流行改变了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取向

近几年,”迪斯科夜总会、光头党、朋克、嬉皮士、摇滚乐、非主流……直至群居、吸毒、同性恋在大学校园里不再是陌生的名词,随着青少年思想的价值观的改变,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亚文化产生了,并在大学生中迅速流行,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以其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吸引着青少年,使象牙塔中长大的大学生生错觉,把亚文化宣扬的价值观念当作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念来吸收。借助媒介等一系列活动对成年人掌控世界进行逃避和抵抗,亚文化的产生对民族精神文化建设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心理阴暗,对社会责任感不强,承受

力弱等都成了社会的潜在隐患。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识的培养对民族精神建设必不可缺。

二、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低蕴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底蕴的培养

大学是社会的产物,更是文化的产物。孕育育人环境,营造办学氛围,加强对大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加强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是参与者,又是引导者。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文化全球化中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关系问题。把全球化视为一种从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以及从世界文化向民族文化的双向、不断往复的动态调适过程,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高自己的对外来事物的辨别力。同时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一个民族强大才能引领世界风骚,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中国在世界上万众瞩目,在金融危机的大潮影响下,中国仍能屹立不败,2008年天灾人祸都没能击垮坚强的中国人民,高校领导者应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对学生加强在校大学生民族荣誉感的培养,引导他们建立充分的民族自信心。

提升学生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校园文化模仿大众文化的市场操作,传统的大众文化遭到挑战,一些高校文化社团门可罗雀廖若星辰,关心文化的青少年越来越少,学生社团更加注重经济效益,校园举办歌手大赛模仿文化炒作,越来越追求物质的满足以追求世俗的幸福。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成为高校加强校园文化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加强图书馆建设,展现传统文化内涵

图书馆是人类保存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 是学校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精神食库”。它不仅可以为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而且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 成为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构成的“图书馆文化”与其它校园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育人的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 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状况、藏书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所高校的办学层次。

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有什么书可读?“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宋代教育家、哲学家朱熹道出了读书之乐的深切体会,不读书不能称之为学生,大学生也在读书,可是究竟在读什么书?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份调查,大学生自己定期购买的书刊多是《face》、《王牌鉴定团》、《男生女生》等娱乐消遣性书籍,在就业压力下,阅读的调剂、消遣功能被放大,“深阅读”显得过于沉重,而与传统文化书籍相比,图书馆中《计算机应用程序》、《英语口语技巧》《职业资格鉴定》等应用性书籍在被利用更为充分,相比较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网络文化以其浅显易懂更受青少年关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认为,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已呈现弱化的趋势,阅读娱乐化和实用主义,最终会泯灭民族的文化感受力。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读好书,有书可读,读健康书。

三、传统文化之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大学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统文化中很多精华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度永远有它的实践意义。“天健行,君子以自强不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句名言警句,警醒着世人,给我们以启迪。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种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操始终鞭策着亿万中国人民,中国传统文化将五千年中国文明史、奋斗史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

来,留给后人一笔无形的财富。在大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对构建和谐校园意义深远。

儒家把“ 修身”视为“ 齐家”的基础,“ 齐家”同样又成为“ 治国”的前提,而只有“ 治国”之后才可做到“平天下”。在大学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和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大学生以后的人生之路有重要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长读书,读好书的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观都会有质的突变。作为大学管理者,学生的指导者,高校的领导和辅导员在思考为大学生指引人生之路之时,可以将培养大学生文化底蕴作为重点培养,充分利用校园组织和社团,在学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同学在浮躁的现代文化气息中,找寻一份原始的宁静,淡泊名利,享受一种天然的气息,让焦虑的心得到洗礼。同时让深陷希哈搞怪文化之中的同学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真实的自我,回归天性。在校园中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加强对中国文明史的认识,教会学生去辨别,去分析,汲取世界文化之精华,扬弃世界文化之腐朽,对中国青少年发挥展 具有深远意义。国家之明天在青少年,青少年的素质决定于教育,教育之根本在于读书,加强文化培养,对构建校园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长远意义。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任重而道远,高校管理者,尤其是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辅导员老师更要注重大学生精神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一套可口健康的精神文化套餐是一项长久工作。高校管理者一定要立足本校,放眼全球,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好,做持久。

参考文献:

[1] 王筱青,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和文化共生[J],求是,2005,(17)

[2] 吴 江,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及高校图书馆的应对措施[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2008,(1)

[3] 王体正,加强校园文化研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J],校园文化研究,2006,(1)

第二篇:传统文化为主线的校园文化

玉田三中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人文书香校园

一、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建民族精神家园”的口号,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指明了新的方向。

反思过去,由于盲目同传统文化彻底决裂,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断层和国民道德的失范!校园内功利气息浓厚,缺少传统的人文素养与儒雅风范!学生对古代圣贤、经典名著知之甚少,背得最快的是电视广告,买得最多是卡通漫画,玩得最多的是电脑游戏,唱得最多的是流行歌曲;许多孩子不知道体贴父母、尊敬长辈,不懂得兄妹谦让、长幼礼数,不知道待人接物、择友交往,不懂得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几代人都淹没在了快餐文化、低俗文化的海洋之中。

要培养济苍生、安社稷的国家栋梁之材,我们要塑造具有仁、义、礼、智、信品德的君子。所以,我校提出了以最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二、设想

在建成校园文化墙,引进乡土文化的同时,我校将依托儒家经典教育,精心设计,高标准、高档次规划建设校园文化。七年级以《三字经》为主,八年级以《弟子规》为主,九年级以《论语》为主,提炼出不同但是系统的主题,对不同的楼层和地点进行规划,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校园文化设计和规划。在内容上,要注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突出“古、儒、文、雅”。有儒家经典的“礼、义、仁、智、信”释义,中国古代“十二圣贤”事迹,“梅、兰、竹、菊”四君子诗配画等。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奠定文化根基,提升人格境界”为宗旨,努力打造人文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隐形教育作用定要得到充分发挥。

三、作用

开展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将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改变当代中学生生活没有目标、精神世界空虚、思想浅薄的现状。

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许多学生自私自利、人情冷漠,对现实社会失去了信任与责任感。这是“人文”教育薄弱造成的结果。重视人的价值,追求人道德价值的实现,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提供的是强大精神资源。

三、有助于加强爱国思想,培养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让学生真正了解我们的祖先创造的灿烂文明成果,树立民族自尊心,并以此提高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精神动力。

四、依托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发挥师生主人翁的主体作用,开展演绎经典作品系列活动,让校园文化活起来。

总之,我们将坚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线,寻找中华传统文化、世界先进文化、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之间的最佳融合点。

第三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改革

——我为教学献一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发展文化,必须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也就淡化了民族特色,并将沦为外国文化的附庸。近年来,正当许多发达国家努力发展自己文化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观念的淡漠,文化发展的滞后,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我们正面临着西方文化巨大冲击的考验。现在陈大惠老师率领的弘扬传统文化汇报团正在全国各地弘扬汇报,这是无数通过血与泪的真实经历,忏悔而成的弘扬传统文化的系列汇报,真实感人,震撼人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污浊恶世,希望能够点亮我们人人被欲望蒙蔽的这颗善心。令见闻者都能明白为什么自己会遭遇灾难与不幸;明白如何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明白这个宇宙自然的规律与法则。本人建议我校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问题:

一、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

为使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实现中国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建议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做为学生必修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教育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二、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多年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社区建立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场所

借鉴全国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利用博物馆、展览馆、公园和现有各类教育基地等场所,为学生建立中国传统文化设施和活动,展示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园,使其成为学生的校外课堂和群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心。

四、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舆论环境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在学校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广大学生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媒体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演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第四篇:电影之于人生

书名:电影之于人生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电影评论集(其中也包括了对一部电视连续剧和一部话剧的评论),但不同于一般电影评论家所写的,它主要不是从专业电影人的角度来作专业的分析,而是从哲学的高度来俯瞰电影里的人生。也就是说,通过电影来观照人生,剖析人生,探索人生。因此,本影评集按照人生经历的阶段来编次,分为“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爱是一种心疼的感觉”、“欲望的代价”、“没有目标的追寻”、“想要有个家”、“哪里有让人永远不渴的水”等六个部分,对爱情婚姻、性格命运、人生意义、价值信念等诸多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作者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洞幽烛微,鞭辟人里。

作者简介 石衡潭,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曾经在Ⅸ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译文五十多万字。近期译著有《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7月版,9月重印)、《自由精神哲学》(上海三联书店即出),此外,在《书城》、《文景》、《艺术广角》、《科学时报》、《二十一世纪》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影评廿余篇。作者博客名称:麦克影评。编辑本段目录

序 另眼看电影

自序 透过电影看人生

一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顾长卫电影《孔雀》

没有出路的激情——王小帅电影《青红》

真实,现代人所不敢面对的——张一白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吕乐电影《美人草》

当爱已成为往事——陈可辛电影《如果·爱》

我们还可以期待爱情吗——鄢泼电影(《阿司匹林》

二 爱是一种心疼的感觉

孤独,现代人永远的痛——徐静蕾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为伊消得人憔悴——关锦鹏电影《长恨歌》

为了忘却的记忆——王家卫电影《2046》

爱是一种心疼的感觉——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

理想的男人在哪里——话剧《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女版)

三 欲望的代价

致命的诱惑——张一白电影《好奇害死猫》

欲望及其出路——章明电影《结果》(原名《怀孕》)

卿为何狂——宁浩电影《疯狂的石头》

什么驱使我们无穷动——宁瀛电影《无穷动》

谁之秩序,何种情感——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四 没有目标的追寻

赤子之心与天下无贼——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

命运的捉弄抑或人为的设计——陈凯歌电影《无极》

借古人傀儡演今人虚弱——冯小刚电影《夜宴》

没有目标的追寻——王小帅电影《二弟》

还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目标吗——戚建电影《天狗》

现代法律与古老传统的双重变奏——刘杰电影《马背上的法庭》

五 想要有个家

缺席的父爱——张杨电影《向日葵》

拿什么奉献给你——张艺谋电影《千里走单骑》

花谢花开知为谁——侯咏电影《茉莉花开》

想要有个家——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

贫穷的人有福了——霍建起电影《暖》

魂归何处——张杨电影《落叶归根》

六 哪里有让人永远不渴的水

同一个空间,不同的世界——贾樟柯电影《世界》

黑白世界,乱离人生——田壮壮电影《吴清源》

阳光下的三种梦想——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自由、交流与爱——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蓝》、《红》

哪里有让人永远不渴的水——王全安电影《图雅的婚事》

谁来承担我们的痛苦与软弱——奥斯卡·路易·科思多电影(《上海红美丽》

谁能慰我孤独——李安电影《色,戒》 编辑本段相关书评

人生始自哪里,归向何处?生命的河流是始终如一,还是变幻不定?“庄生晓梦迷蝴蝶”,到底庄生本性是蝴蝶,还是蝴蝶本来是庄生?庄子的千古一梦,千古一问,似乎成了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与庄子的梦境相似的,好像电影最为接近。

我看的电影不多,但在遇到不错的影片时,特别是情节感人,或者是对生命进行追问时,我的思绪常常恍惚起来,这几年有的影片炒得很火,声势很大,弄得烈火烹油,花团锦簇一般;引得大家趋之若鹜,相互攀谈间以先睹为快为荣,以没有看过为耻,看大片成了时尚、时代的风向标,不由人不裹挟进去。但大多是期望满满地进去,满脸恨恨地出来,整个电影要么是胡编乱造,背离生活;要么是矫揉造作,故作深沉;要么是炫耀高科技,夹杂些乱七八糟的妖魔鬼怪;要么假公济私,拍成旅游观光片„„难怪有人要起诉某些导演犯了“欺诈罪”。可也有一些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因为贴近生活,真实反映了草根阶层的情爱、欲望、痛苦、奋斗和挣扎,反倒引起很多人的唏嘘共鸣,社会反响不错,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电光倒影里,浓缩的是社会,是性情,是渴望,是一颗敏感的心。看一部好的影片,观众犹如置身五味瓶中,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由不得自己。所谓“替古人担忧,为他人落泪”,大概相类不远。看电影是一种境界,能看出一些门道也是一种境界,看出一些门道,并能形成文字与大家共享更是一种境界。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如此脆弱,以至不堪一击,小小的挫折就使我们痛哭流涕;同时我们又如此冷酷,对生命、对爱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现实的挤压下变得漠然。《好奇害死猫》、《向日葵》、《中国式离婚》„„都细腻而通透地向我们讲述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变异,人们不得不一次次向利益和内心的魔鬼低头,不得不一次次屈服于命运的嘲弄和安排。

《电影之于人生》,是个宏大的命题,盘根错节,如果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驾驭这样的题材,需要较广的知识面,是为杂家;还需要对人生有较深的体悟,能从中感受到别种风情,发他人之未发,是为风景独好。这两方面都能左右逢源的人,写起来才会游刃有余,生机勃发。在本书中,到处闪现着作者的真诚和智慧,赤子之心与洞察之明。作者在解读《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时,不乏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思想。比如,作者认为《天下无贼》是 有那么一刻,仿佛融入了角色,身不由己的,要随主人公的情绪起伏。在当时,真的不知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一种伪理想,是一个现代的美丽童话。“实际上,这部影片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虚假与虚弱、无知与无奈。”影片通篇在宣扬一种虚构的理想,“它不仅是虚假的,而且是有害的,会对人们产生严重的误导。”因为“当一个人无知的时候,他给了别人作恶的机会;当一个人无畏的时候,他把自己和帮助自己的人置于了危险之中。鼓励无知与无畏,是愚蠢与错误的”。在《天狗》里,作者不仅发出大大的疑问:“还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目标吗?”在集体和个人被严重忽视的年代,忠诚执行这样的护林政策无疑是一场悲剧。国家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集体的利益呢,个人的利益呢,又靠什么去维护?这就像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悖论。

一本书的成败,标题占了很大分量,特别是影评的题目,醒目而且主题突出,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作者精心选择的几部电影,标题起得都非常好,如《图雅的婚事》:“哪里有让人永远不渴的水”;《开往春天的地铁》:“真实:现代人所不敢面对的”;还有《夜宴》:“借古人傀儡演今人虚弱”,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

书中每一篇影评的起首末尾,作者都煞费苦心地引用了《圣经》,似乎是微言大义,又似乎是悲悯情怀,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电影之于人生(二集)

本书是石衡潭博士出版的第二本影评集(2010年5月),他2007年出版的第一本《电影之于人生》获得了香港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作者的影评都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透过电影看人生”,他的影评或者说他的观后感,不仅帮我们读懂电影编剧、导演的心,更帮助我们透过电影去感悟人生、反思人性、并对我们自己软弱的人性有所突破!【精彩书评】

他用慈悲温柔的心肠,去细细地慢慢地品尝电影里面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与哀哭的人同哭,与喜乐的人同乐”,去俯就那些和自己一样卑微的芸芸众生,用心灵体验心灵,与高贵的灵魂相遇;他用信仰穿透现实、追寻一种永恒的生命与精神价值观的眼光,书写自己的生命感受。许多电影,因为他的评论而有了更为敞亮和宽广的阐释空间,这是中国电影的大幸,也是我作为一个热爱电影和音乐的普通观众的大幸。

石衡潭博士的影评文章,最关注的依然是国产影片。在第一集中,他评论了32部国产电影;在第二集中,国产电影或者说华语电影依然多达20部,这说明他最关怀的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与故事、家园与情怀、生命与生存、历史与未来;他关注我们这片土地的变迁中人的精神失据与生命失常的现实境况,来突显何为生命的幸福次序和何为理想的道德生活。他用抽丝剥茧的手法,细细地为我们剖析每一部电影深藏的微言大义与生命哲理,让一些导演都惊呼自己拍摄时候忽略的问题;他真正做到了导演和观众的最佳向导。

——李广平:音乐人、歌曲作家,代表作《你在他乡还好吗》、《潮湿的心》等。

石衡潭先生以自己的《圣经》知识为背景评价了一部部有代表性的电影。所用的语言是朴素的、细微的,没有过度的修饰和刻意的晦涩,具有鲜明的语言风格、博大的悲悯情怀以及独辟蹊径的个性解读。对每一部电影中的人物都会鲜明地指出其人性的软弱,但同时也为他们各自的行为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寄予了深深的怜惜与关怀,让人在感慨与无奈之余仍能感受到些许人性的温暖„„

【目录】

李序:与高尚的灵魂相遇 周序:盐有多重

一、我的青春谁做主

1、为艺术,为爱情,还为什么——顾长卫电影《立春》

2、心归何处——刘雅妮电影《剪不断》

3、诚者,天之道也——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

4、海角:心灵中最遥远与最柔软的地方——魏德圣电影《海角七号》

5、寻找,就寻见——丹尼•博伊尔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二、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1、理性与良知的双重迷误——史蒂芬•戴德利《生死朗读》

2、轻智谋而重情义——吴宇森电影《赤壁》上

3、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王竞电影《无形杀》

4、爱恨之上,生死之外——陆川电影《南京!南京!》

5、谁之罪,如何赎——乔•怀特电影《赎罪》

三、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蛊惑

1、爱靠什么,妖在何处——陈嘉上电影《画皮》

2、生活:复杂而又简单——杨德昌电影《一一》

3、今生的骄傲——李沧东电影《密阳》

4、梅兰芳:一场醒不了的梦——陈凯歌电影《梅兰芳》

5、我是谁——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

6、人真正的面目在哪里——孙海英、吕丽萍主演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

四、谁是我的兄弟

1、回家的感觉真好——王竞电影《一年到头》

2、谁是我的兄弟——陈可辛电影《投名状》

3、穿越战火的大爱——电影《黄石的孩子》

4、为明天的事儿,值吗——陈德森电影《十月围城》

5、新造的人——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电影《阿凡达》

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阿波(Paul)进入中国的真正目标与使命——约翰•史蒂文森电影《功夫熊猫》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马楚成电影《花木兰》

3、为和平而战——吴宇森电影《赤壁》

4、爱是永不止息——张之亮电影《车票》

5、成功是什么——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所折射的社会心理

6、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孔子?——胡玫电影《孔子》

六、永远有多远

1、谁来确认我身份——冯小刚电影《集结号》

2、死是一道门——泷田洋二郎奥斯卡获奖电影《入殓师》

3、谁陪伴又记得你到永远——大卫•芬奇奥斯卡获奖电影《返老还童》

4、我的位置在哪里——吉赛贝•托纳多雷电影《海上钢琴师》

5、拿什么拯救你——罗兰德•艾默里克电影《2012》 附录:

1、中国当代电影的神圣之维

2、《中国教育报》访谈录

3、在湖南农业大学第235期“人文讲坛”上的报告 后记:我的文如漂流瓶

作者博客:麦克影评 http://hexun.com/mike20060404 麦克 http://www.xiexiebang.com/author.php?mike2006 【读者评论】

中子中子:能够使人愉悦地阅读,而且还能产生共鸣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由这些文章组成的书,一定是受欢迎的书。其实,喜欢电影的和不喜欢电影的两类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也许,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根本的原因。

小琳:看书时我个人最感动的是其中真诚而谦逊的书写态度,言出心声,为读者及世界的真正好处,而非取悦读者或自我炫耀。中国很缺少这样的作者,也是因大多作者自己心中也缺少信仰和持守,文字不过成了遮掩自己空虚的工具。这本书是本开风气的好书。

春华:我渐渐感觉年岁的增长令我更能容让别人异于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更能体会生命的珍贵与人间的真情,愿意同更多人一起以汗水和泪水浇灌公共花园,愿意尽个人之力去帮助生活中遇到的他人共同快乐。看这本影评集,才发现那么多的人生理念都能从《圣经》中找到来源,作者以扎实的基督教知识带我漫步人类精神家园。序一 与高尚的灵魂相遇

——石衡潭博士《电影之于人生》二集

李广平我是在一个讲座上与石衡潭博士不期而遇的:那天石博士用电影讲述现代人的孤独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平实幽默的言语风格、谦卑宽容的学术风度,都让我当时就和他有心灵相通的感受。后来,他邀请我们一家举行小型的音乐会,并和我在网上用邮件细细讨论音乐会的程序、海报设计方案、选择的歌曲等等,都让我充分感受他的谦逊与细致、柔和与殷勤;真让我庆幸:又交了一个可以亲热交通的好弟兄!

《电影之于人生》二集里面的文章,我大部分在网上已经读过,很为石博士被恩赐的才华所折服:他用基督教充沛而坚韧的信仰力量,来作为捍卫自己精神自由和人格尊严的资源内核;并以此作为磐石与基础,展开自己借助电影媒介的信仰之旅、心灵之旅、精神之旅;他用慈悲温柔的心肠,去细细地慢慢地品尝电影里面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与哀哭的人同哭,与喜乐的人同乐”,去俯就那些和自己一样卑微的芸芸众生,用心灵体验心灵,与高贵的灵魂相遇;他用信仰穿透现实、追寻一种永恒的生命与精神价值观的眼光,书写自己的生命感受。许多电影,因为他的评论而有了更为敞亮和宽广的阐释空间,这是中国电影的大幸,也是我作为一个热爱电影和音乐的普通观众的大幸。

我注意到,石衡潭博士的影评文章,最关注的依然是国产影片。在第一集中,他评论了32部国产电影;在第二集中,国产电影或者说华语电影依然多达21部,这说明他最关怀的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与故事、家园与情怀、生命与生存、历史与未来;他关注我们这片土地的变迁中人的精神失据与生命失常的现实境况,来突显何为生命的幸福次序和何为理想的道德生活。他用抽丝剥茧的手法,细细地为我们剖析每一部电影深藏的微言大义与生命哲理,让一些导演都惊呼自己拍摄时候忽略的问题;他真正做到了导演和观众的最佳向导。比如他在评论《立春》的时候就是这样:他几乎为每一个人物写了一部精神分析小传,从他们的艺术、爱情、到他们的梦想追求,他们每个人的自尊与骄傲、自私与孤独都给以温润的深刻关照;我特别喜欢石博士一些平和中不乏诗意的总结性语言;如他谈到《立春》中几个人的艺术观念的偏差时最后说:“其实,重要的不是最后的成功与否,而是在追求奋斗的过程中,我们表现出了何种品行?呈现为什么样的人?人生中最动人的也许不是举世的瞩目,万众的喝彩,而是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温柔倾诉,那一滴滴落在深夜雪地上的眼泪。艺术很崇高,爱情很美好,但生活更重要。”这是无数追寻艺术空中楼阁的人最温柔的知心话!回头来读这篇文章开始引用的《圣经》话语,我们不难看到石博士的良苦用心:“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8)对艺术、对人生、对爱情,我们难道不该拥有一颗公义、怜悯、谦卑的心吗?

我几乎是同时期与石博士一起看完了孙海英、吕丽萍主演的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在走出保利剧院的时候,我在心里面对自己说,必须写一篇观剧感受才能对得起孙海英吕丽萍夫妇的辛勤创造性劳作。但是回家不久,我就读到了石博士写的剧评,我想,我不需要写了,因为他已经说出了许多我想说的话。在这篇《人真正的面目在哪里?》的剧评中,石博士应该是做了详细的案头工作,把这部哲理诗剧的内涵吃透了才动笔为文。他不仅仅熟悉剧中的每一句台词,并且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这部戏的精髓:就是人在寻找“自我”之旅中的艰难困苦和悲惨命运,人真正的面目在哪里?培尔•金特这个活在“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与“为你自己就够了”之间的内心冲突中的浪子,不就是无数你我的生命历程的写照吗?石博士在详细分析了这部戏的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之后说:“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如何来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呢?铸钮扣人回答的正好:“‘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就是把你自己身上最坏的东西去掉,把最好的东西发挥出来,就是充分贯彻上天的意旨。”也正如《威斯敏思德小教理问答》所说的那样:“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上帝,并以他为乐,直到永远。”,否则,“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路加福音》9:25)实在是至理名言!石博士对这部改编自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中国版诗剧做了相当完备而详细的文本分析,实在值得每一个走进剧场的人仔细阅读!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石博士自己坚信的基督教信仰体系上得来的真知灼见和心灵体会;没有信仰维度的灵魂观照,想入木三分地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个弯曲悖谬的世界里面,要寻找自我的真面目,如果没有救赎的希望,没有重生的生命,没有顺服的喜悦,到哪里找圣洁的自我?好在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索尔薇格!“她对培尔•金特说:‘你一直在我的信念里,在我的希望里,在我的爱情里。’”而索尔薇格全部的信念、希望、爱情又最终指向上帝,培尔•金特也这样被引领。”这样的剧评,与我们的生命、人生、灵魂都会产生强烈的震荡,让我们抛弃旧我,去寻找那些高贵的灵魂,与他们一起相亲相爱,直到永远!

最近电影《阿凡达》风靡世界,网上的议论或者说影评可谓汗牛充栋无法计数;但真正有分量的评论却是实在不多。石博士《新造的人》四个字,真的是高度概括了这部科幻大片的深沉涵义!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篇影评。石博士是从灵性的角度切入分析这部大片的。我想,属灵的生命不仅仅让石博士拥有一个整全的世界观,还拥有了观看世界的独特视角与诗意氛围。他给电影里面几个主人公的定位异常准确:迈尔上校(Miles Quaritch)代表人类在力量上的傲慢,他相信力量就是一切;SecFor公司经理帕克(Parker Selfridge)代表人类在利益上的自私;格瑞斯代表人类理性上的优越;杰克是一个跨越两界的人;杰克的身份就在自己与阿凡达之间相互转换。这样一来,丝丝入扣的分析就让我们看到,人类的贪婪、自私、傲慢与偏见,人类的残暴、仇恨与不公不义,人类理性上的自负、专制、背叛与虚妄,都和美丽星球“潘多拉”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最后 的总结陈词说:“在杰克从糊里糊涂成为阿凡达到明明白白成为纳美人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人的挣扎与神的引领。靠人自己,我们无法分辨与战胜,就如同影片主题歌所唱:‘但我这凡胎肉眼,要怎么分辨,这爱的色彩,这生命的斑斓,从今往后直到永远。’怎么办呢?只要你把生命交在神的手中,他就会使一切都更新。‘我从未开启的心,从未自由的魂灵,是你引领我步入新天地,„„是你教我睁开双眼,看清世间美丽。我的感知是你,未曾触及的话语,给你我全部的希望。我彻底投降,从心底祈愿,这世界不要消亡。’”这些精彩神奇的诗句的引用,实在是启发我们的智慧与心灵,向着永恒飞翔的启示之光!读影评,而让人感受神性之光的光照的,国内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王书亚,一个就是石衡潭。

生命是如此美丽,哪怕是生活在那些压抑困苦的时代:至少我们还拥有无数记录了我们丰富生命感受的好电影,至少我们还能读到类似石博士这样拥有恩慈与良善的好文章;生命怎样变得更加圣洁与纯全,如果我们不拥有敬虔谦卑的心意,我们就有耳却听不到,有眼也看不见;电影之于人生,大抵也是如此罢。序二 盐有多重

周岩

电影反映了人生片段,它浓缩了、凝固了某一时空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它承接着历史变迁,传统习俗,生命传承,以及偶然必然,或好或坏的命运走向,再加之时空交错,构成了电影内容的复杂性。电影也是一门艺术,各种艺术、技术手段的运用,无不传递着导演在主题表达上的良苦用心。当我们看过一部电影之后,除去那表面的热闹,嬉笑嗔责,赞赏贬抑,我们真的看懂了吗?我们真的能穿越迷雾,看懂那最触动我们精神的核心,令我们唏嘘感慨的每一个情节的真实所指吗?它与自己的生活又有多少关联呢?石老师的影评不仅与我们每个观众在某些方面同感共振,更有作为有着坚定信仰的知识分子的“独醒”的智慧与勇气。

面对一部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对其主题的解读:这部作品到底想表达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石老师影评最吸引我的地方——直指核心。这个指向常常是从标题开始的:“诚者,天之道也”(《非诚勿扰》),“理性与良知的双重迷误”(《生死朗读》),“死是一道门”(《入殓师》),“寻找,就寻见”(《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理性与良知的双重迷误》是对史蒂芬•戴德利的电影《生死朗读》的影评。自己在初看电影后,只了解到那是一部表现青春期的青少年在一位美丽的中年妇女身上尝到了禁果味道的电影,后半部又表现的是关于“坚守职责”。可是,如果没有对于永恒、绝对真理的认识,没有对生命真挚的体认与关切,也就无所谓“职责”;如果我们找不到该向之负责的对象,这种坚守也就毫无意义,甚至成为最严重的背叛!这两个主题怎样被连接到同一部电影中?他们共同服务的主题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未被我们发现,却又贯穿其中的——对理性与良知的迷误。女主角汉娜对理性的崇拜,对知识的汲取,使得这么一个文盲背景,却又勤勉工作的女性变得那么令人同情与尊敬,但她的悲剧命运也就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因为对理性的绝对崇拜,为了守住一个能带给她知识的情人,也为了守住比生命、自由更重要的自尊,她拒绝公开自己的教育缺失,但也正因为她的这种绝对,令她最终失去了麦克,失去了生命,更遑论自由。因为对理性的绝对崇拜,汉娜没有悔改,只有浅层的、且仅仅指向活人的罪疚,没有对在她手下丧命的百多位“囚徒”死亡的认罪、忏悔,因而也得不到救赎,即便她死。石老师的影评,既有对剧情的娓娓叙述,又有对细节的深深解读——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两个看似不连贯的画面——从而揭示了电影的主题。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可能比睿智、深刻更艰难的是力排众议,揭示真相的勇气,并承担所带来的风险。“独醒”的意识,往往出现在众口一词的舆论氛围中,这可能让你的声音得不到及时的回响,幸运的话可能触动少数人内心深处的良知,或许在未来会得到一些应同,但或许又会很快被更强烈的声音所淹没。电影《南京,南京》可以对此作最好的注脚。七十年后,活在新世纪的我们再回首历史,如果我们对自己民族的苦难依然只停留在悲愤、控诉的层面,将其作为苦难留给我们的惟一印记的话,不知那是否足够告慰亡灵,“悲愤与控诉不应该再是惟一的主题,冷静的反思可能更有效。”这是作者在《爱恨之上,生死之外》中所提出的观点。“不是中国人该受苦难,但这受难必定有其自身的原因,也必定有其超越的意义。”“如果连苦难都不能撼动我们,都不能令我们醒悟,那么,我们就白白经受了这一切!”这是全文分析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层分析。婉转的表述里饱含着一位有信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民族命运、前程的执着思考。面对“国民的劣根性”这一问题,读一点书的人,了解一点鲁迅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至今仍未解决。未解决倒还罢了,我们甚至对此遮遮掩掩,也就导致我们始终没有良方来医治自己。太少有人耐受得住刮骨之痛,孤独之苦。

如果这个主题太庞大太沉重,那么对经典喜剧《非诚勿扰》的剖析,则令人顿生感慨,不吐不快: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梁笑笑与秦奋在北海道教堂一场戏,秦奋的“忏悔”,神父的无奈求助,潇洒地抖出了该剧一大包袱。有多少人笑出了眼泪,笑弯了腰。倘若看过的人仅以哂笑了之,就大大得罪了神。“首先,这不是真正的忏悔,而只是一种宣泄。”没有认识到忏悔是一种真正的认罪悔改、获救之阶。“在中国,忏悔变调了,神父改装了,罪恶当作了一种表演,救赎变成了一场玩笑。” 在叙写中,作者力图除却知识、道德上的优越感,以温情而有节制的表述,选词构句的谨慎,努力贴近读者的心。就如石老师曾说的:“我的影评不过是透过电影看生活,借着电影来谈心。”既然是谈心,平等才是对话的基础,一番梳理后,水到渠成地凝成一组组对仗讲究且富哲理的话语,有些简直就有了语录的性质,我甚至撷来,将其作为学生辨识复句类型的材料:

人的眼光和思想都是有限的,只有上帝才知道最终的答案。

人是带着满腹的欲望来到这个世界,又是带着许多未尽的欲望离开这个世界的。

我们如此容易被挑起恨,那是因为我们爱得不够深。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责任归咎于他人,那么他就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一个人总是寄希望于所谓命运的公正,那么他就永远有作恶的理由。

只要人一息尚存,他就有重新选择,从头再来的可能。

圣人与凡人的区别不在于他没有想法,而在于他不总是跟着想法走。

细细品读这些话语,哪句都是一道值得琢磨,辩论的话题。石老师总能选择可比的事项,运用对仗的修辞,在可歌可咏的节奏中,传达朴素而又深刻的思考,给出诚挚而又具体的提示。当然,我的撷取绝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言语的逻辑要严谨至此,更希望他们通过分辨句型,思考生活的辩证法,为青春期的成长助“一句之力”。

如果说“高”与“远”是石老师影评的宏观特征的话,那么“新”与“小”则是他亲切与丰富的一面。“人生是大电影,电影是小人生。”比起动辄斥巨资,大制作;大导演,超级巨星;宏大主题,高科技;石老师关注的目光更投向小成本,小制作;新生代导演,新面孔演员;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从作者的这种倾向可以看出其对新兴力量的关注与扶持之意,毕竟有多少人是含着金钥匙步入电影事业呢?然而又有多少优秀的导演,不是被一双双手托举而出的呢?也许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电影事业最实在的支持。

石老师对那些小人物,小事件的评述,也并非拘囿于如实地反映,并施以简单的怜悯与同情,他试图在这些人物身上“运用自己的思想资源与生活积累来再次审视与思考电影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看看我们成功在哪里,失误在何处;什么应该倍加珍惜,哪些必须坚决摒弃。”总体而言,即努力通过影评的力量,关注小人物的人格品质,生活品质,提升我们对平凡生活的幸福感并指出途径。影评一集主要着眼于人生的进程: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爱是一种心疼的感觉,欲望的代价,没有目标的追寻,想要有个家,哪里有让人永远不渴的水。本册影评则探讨了更深刻的人生主题:艺术的价值,友情的分量,信心的重要,宽容的可贵,生死的超越„„

此外,还有很多很多„„读着这些影评,我们会感受到一个神的儿女在人间的使命——成为环境里的光与盐。(周岩: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 Dulwich College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资深教师。)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星期日

第五篇:商务礼仪之于会计

商务礼仪之于会计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不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礼”原是远古时期宗教祭祀仪式上的一种仪态,人类由于氏族部落社会群居而形成了统一、规范的社会习惯,逐步演化成后来我们说的礼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可以说,“礼”是一直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且与时俱进。

很多人虽然知道要遵守礼仪准则,但是对礼仪的认识往往不深。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在我国,“礼”在殷商时期由于社会结构日渐稳固而逐渐成形,形成一定的系统和标准的规范,时间推移到了周代,更是将这种规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中国最早、最重要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横空问世,成为日后儒家思想精髓和重要支柱——“制礼作乐,以礼治天下”观点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经历史更迭,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礼”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到了今天我们说的“礼”表达的意思也更为宽泛了,并由此衍生细分出了“商务礼仪”。所谓商务礼仪,就是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是商务人员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和企业形象而遵循的规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人把商务礼仪看作是商务人员的敲门砖,有人称商务礼仪是商务活动的通行证,更有人直言:商务礼仪将决定着商务活动的成败。这足以说明,商务礼仪的重要性。而对于我们会计人员来说,商务礼仪同样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是很重要的岗位,是企业搞好管理的很重要的环节;好的会计,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依据和策略;好的会计,还能为企业打通经营渠道,为领导疏通关系,从而保证领导顺利经营;好的会计,还能够为企业节约税金及费用,防止企业资源的无谓流失。因此,会计人员,不能单纯只会做帐、报表,应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就使得商务礼仪尤为重要。那么会计人员,究竟需要具备哪一些商务礼仪。一.商务人员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会计虽然不像公关人员,那么需要注意个人的仪表形象,但是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代表的是公司的利益。因此具备良好的个人礼仪不仅能够提升作为会计人的素质,同时可以塑造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能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商务通讯手机礼仪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无论是在社交场所还是工作场合不合时宜地使用手机,已经成为礼仪的最大威胁之一,手机礼仪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常需要与他人取得联系,取得会计信息。比如说办理银行结算,规范使用支票。就需要与银行取得联系。因此应该注意:

1、在一切公共场合,手机在没有使用时,都要放在合乎礼仪的常规位置。

2、在会议中、和别人洽谈的时候,最好的方式还是关掉,起码也要调到震动状态。

3、注意手机使用礼仪的人,不会在开车中、飞机上、剧场里、图书馆和医院里接打手机,就是在公交车上大声地接打电话也是有失礼仪的。

4、给对方打手机时,尤其当知道对方是身居要职的忙人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这个时间他(她)方便接听吗?并且要有对方不方便接听的准备。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自我的工作,更好地取得会计信息,会计人员有必要遵守手机礼仪。

三.商务会议礼仪

作为企业一员,为了开展工作的需要,或多或少都要参加一些商务性的会议,这对于会计工作人员也不例外。如果是作为会议的参加者,应注意衣着整洁,仪表大方,准时入场,进出有序,依会议安排落座,开会时应认真听讲,不要私下小声说话或交头接耳,发言人发言结束时,应鼓掌致意,中途退场应轻手轻脚,不影响他人。如果是作为公司财务内部会议的组织者,应该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避免会议时出现任何考虑不周的问题。同时,应该端正会风。会风能够反映出一个单位及其领导的工作作风。如果会议过多,会期过长,讲究排场气势,都是不良风气。改进会风,就需要控制会议,就是对于会议的数量、规模、经费、时间、地点,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制定有关会议的审批、经费使用额度、管理权限的条例,并由职务较高的专人严格监督执行。改进会风,就需要摒弃形式主义。有具体、明确的内容再组织会议,开会必须解决具体问题。这对于财务工作者也是成本控制的一个过程。

因此,对于会计工作者,良好的商务礼仪是通往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那么商务礼仪到底有哪些作用。

具体来说,商务礼仪有以下的重要作用。

第一,商务礼仪有助于提高商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就是要提高职业道德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这和商务礼仪的基本准则有相似之处。商务礼仪的基本准则有:尊重为本,遵时守约,诚实守信,热情周到。因此,商务礼仪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诚信是商务人员在人际交往中的基本态度,也是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是商务礼仪的核心内容之所在。第二,商务礼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商务交往中,人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合作。在众多的商务规范中,礼仪规范可以使人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利于确定自我形象,尊重他人,赢得友谊。而会计人员可以借助良好的商务礼仪,和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同时获得工作必要的会计信息。第三,商务礼仪有助于维护商务人员和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形象是由该企业的一个个员工表现出来的,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而不好的企业形象往往会导致一个企业的衰亡。而商务礼仪就是塑造形象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运用商务礼仪,可以在公众心中塑造出良好的组织形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产生出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而会计人员良好的商务礼仪可以为公司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为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创造条件。

第四,商务礼仪能增进商务人员之间的感情。在商务活动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双方都可能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礼仪容易让双方互相吸引,增进感情,促使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因此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提高交流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财务人员的互相学习与沟通。

第五,商务礼仪能够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益。好形象源于好服务,礼仪服务就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它通过规范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用语、操作程序等,使服务质量具体化、标准化、制度化,使顾客得到一种尊重、信任和情感上的满足,一旦“回头客”的比重大大增加,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商务礼仪能够使会计人员提供更公正客观的会计资料,会计报表,为企业诚实守信形象的确立打下基础。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以后的会计工作者。肩负着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承重任。礼仪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须学好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个人文明素养,才能为将来事业成功奠基必要基础。因此,良好的商务礼仪是成才之路,也是成功之路。

下载传统文化之于校园文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之于校园文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IT职业教育之于高中生

    IT职业教育之于高中生第一篇 高考失利只是失榜,而不是落榜! 什么是落榜?顾名思义,就是“落”下去了,“掉”下去了,背后的意思就是完了。实际上呢?真的完了吗?肯定不是!所以,没有考上大......

    爱岗敬业之于“责任”

    爱岗敬业之于“责任”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有一件行李便被安置在我们的背包中,无论经历多少长途跋涉,都不可能缺少它。这件行李被我们称为——责任。 一、什么是责任 中国文字......

    耶稣之于佛教[范文模版]

    耶稣之于佛教 在亚伯兰罕信仰系统里面,耶稣是一个线索,没有了耶稣的存在,亚伯拉罕也就不会称之为一个宗教系统,或者说因为亚伯拉罕这个系统要存在,就必须要有一个线索,而这个线索......

    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校园文化的融合 研究报告(5篇)

    《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校园文化的融合》研究报告 铜官小学王睿 一、课题的提出 铜官小学,原磷铵职工子弟学校,始建于1984年,2006年底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关心支持下,学校克服......

    《传统文化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河北省霸州市第二中学 李亚春 金蓉 张红娜 一. 内容提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

    语文教学之于审美

    语文教学之于审美 语文是“百科”之母。审美鉴赏与创造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一个有品位的人诗意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审美鉴赏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感动之于感恩(5篇)

    感动之于感恩 人们常常很容易被别人感动,然而感动之余,往往不会通过别人来重新认识和升华自我。常言道: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我们应该把握每一个机会来升华自我。我想在......

    民意之于司法裁判专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浅谈民意与司法裁判姓名:王文霞班级:08级法律三班学号:20081021336浅谈民意与司法裁判引语:提及民意,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便是夹道拥挤的愤怒人群手执各种投掷物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