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B》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姓名 学号 2011202011 级班
题目及要求:
1、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2、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任选两题,层次清楚,论述全面,5号宋体,A4纸打印(1页))
1、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理由和重要性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十六大
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创新才能够提供发展的无穷动力,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
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二点重要性,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世界多极化不
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
力,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快科技发展和创新,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说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贫穷落后就要受限制,受欺负,最大的压力是“落后就要挨
打”。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滞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很低;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
缺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只有创新才能够提供发展的无穷动力,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说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建设创新型国家。
2、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坚持社
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
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
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
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全
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得分任课教师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作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B》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 姓名 学号2011202011级 班
题目及要求:
1、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2、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任选两题,层次清楚,论述全面,5号宋体,A4纸打印(1页))
1、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理由和重要性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创新才能够提供发展的无穷动力,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二点重要性,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快科技发展和创新,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说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贫穷落后就要受限制,受欺负,最大的压力是“落后就要挨打”。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滞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很低;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缺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只有创新才能够提供发展的无穷动力,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建设创新型国家。2,、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得分任课教师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概论
浅谈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靠体制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来赢得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如不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就没有坚实的体制基础。这些问题既是经济运行中重复出现盲目投资和较大波动的根本性原因,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当然,也要看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该如何继续深化,下面是对如何进行深化改革的要求: 一是要不断促进市场的发育。
要不断扩大市场边界。促进市场配置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的能力向更广范围更大领域延伸,尽可能缩小非市场因素配置资源的范围;要切实维护市场规则。引导资源按照市场规则配置在最为有效的产业与企业,使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真正发挥作用,提高资本、技术与劳动力的投入产出效率;要充分反映价格信号。使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上真实的供求关系,出清市场上的虚假供求,对于市场价格信号出现非正常性剧烈波动的状况,迅速找出成因和解决办法。要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对市场中出现假冒伪劣、市场垄断、哄抬物价和散布虚假信息等不正当市场行为,坚决实施经济制裁。
二是要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在坚持国有经济在有限范围有限领域发挥主导地位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建立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互为补充、取长补短、平等竞争、共同繁荣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大力推进国有独资企业的改革,在股权多元化中建立出资来源多样、管理职能制衡、短期行为弱化、激励约束规范的新型企业制度;对民营企业实行非禁即入的政策,扩大民营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范围,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开放经理人市场,使实力型资本与先进型管理相结合,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与永续经营。
三是要大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
要按照短流程、少渠道、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重塑政府管理体制,建立责任型、廉洁型、服务型和法治型政府。要改变政府部门重复设置、政府机构管理内容单
一、协调成本较高的状况,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缩短纵向的行政管理链条,延伸横向的行政管理链条,进行必要的行政区划改革,建立扁平式的行政管理体系。要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效率,构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管理体系。
四是要构造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安全网。
通过建立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深化改革、保护改革、促进改革、减少改革风险、提高改革效率的安全网。要建立有利于深化改革的约束机制,对于改革中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建立有利于深化改革的补偿机制,对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受损者或者利益弱化者加以补偿;建立有利于深化改革的监管机制,注重改革方案实施的运行监管、及时反馈和快速反应;建立有利于改革的法律机制,依法维护改革者的正常权益和保障改革措施不受干扰地加以实施。
五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光有立场和态度还不行,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行动最有说服力。中央决定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个有利契机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是一个战略抉择。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有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六是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家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都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最后形成的文件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开放步伐,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和不竭的动力源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开放迈上新台阶。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张存刚,男,汉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甘肃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金融理论与政策。
主要讲授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金融理论与制度。
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承担省级科研项目五项,出版专著《国有企业内外部关系改革研究》,代表性论文有《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的拓展》(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资本论中的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美国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思考:述评与探讨》。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先后获得“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甘肃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成才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齐磊,女,河北易县人。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5年8月晋升教授职称。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禁烟禁毒史等。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2004年9月,获甘肃省“园丁奖”。2004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54万字的学术专著《中国禁毒史》。该书获得了2004甘肃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2006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一等奖。近5年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禁烟禁毒史资料”,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禁烟禁毒史研究”,参加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
赵俊,女,1964年8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1999年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班学习,现任兰州商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
主要科研成果:在《兰州大学学报》发表论文2篇,参编教材1部。
李国红,男,汉族,1870年1月出生,甘肃省庆阳市人。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出站博士后,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副教授,兼任兰州商学院宗教所研究员,甘肃省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
范鹏,男,汉族,1959年8月出生,1988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现为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省委决策咨询专家,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导师组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
主讲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哲学专题等。
主要获奖情况:1994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李兴平,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副教授。1994年至1998年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2000年至2003年在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7年在兰州大学研究生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2007年至2010年在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攻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12月起在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刘文玉,女,1978年11月生,甘肃临洮人。自2001年吉林大学本科毕业以来,在兰州商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期间获得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兰州大学管理学硕士,兰州大学法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行政管理。
主要科研成果:主编专著1部,参编研究生教材和本科生教材3部,近3年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思想政治教育
胡金野,男,汉族,1958年出生,河南省开封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兰州大学法律系进修。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近代以来的毒品问题及禁毒法律研究。
主要讲授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法律理论与法律问题研究等。
主要科研成果:近5年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禁烟禁毒史研究”,参加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
郭明霞,女,汉族,1958年1月出生,现为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主要讲授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等。
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主编教材1部。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科研三等奖3项。
魏贤玲,女,汉族,1965年5 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学士学位, 2005年取得“两课”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甘肃省职工财经学院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2001年7月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副教授。
主要讲授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郎全发,男,汉族,山西清徐人,1966年3月生,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1992年在兰州大学法学研究生班进修;先后兼任兰州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法律基础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监察处副处长、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等职务,现为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专家、鑫报法律专家库专家、甘肃勇盛律师事务所律师。
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心理健康与法制教育。
主要讲授课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近年来出版本专业专著、教材2部,主持、参与省部级和校级科研课题10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1篇,科研教学成果多次荣获省级、校级奖励。
孙杰,男,汉族,1952年11月生,甘肃省灵台县人,中共党员。曾任兰州商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1971年考入甘肃工业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专业党支部书记,学生辅导员,系团总支书记,校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兼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1984年8月调到共青团甘肃省委工作,历任学校工作部
部长、学生联合会秘书长、团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省青年联合会常委。1990年3月任甘肃省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1995年8月兼任副院长,同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7年12月当选为兰州市城关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1998年4月任甘肃中医学院党委书记,1998年10月当选为甘肃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2000年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4月当选为甘肃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2002年5月任兰州商学院党委书记,2003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05年11月任甘肃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高校工委副书记。2010年任甘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省高校工委副书记。
陈张林,男,1973年12月出生,云南鹤庆人,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西北大学历史学(专门史)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主要讲授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伦理学研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填空
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应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5.物质的绝对静止是理解相对运动的条件。√ 6.动则衡动,静则衡静。× 7.时空的本质和特性。(选择:对时空的看法哪些是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空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9.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0.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4.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5.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16.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飞跃。
17.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8.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1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0.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关系。
21.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2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选择题
1.下列反映联系具有普遍性的有?答案:AB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雨来蜻蜓低飞
C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D喜鹊报喜,乌鸦叫丧 2.下列例子哪些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答案:ABC
A在一定条件下,碳能变成金刚石 B旧生产关系变新生产关系
C鸡蛋变鸡仔 3.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强调说明了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答案: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哪两种特性是不可分割的?答案:AB
A摹写、反映特性
B能动、创造特性
C深刻特性
D吸引特性
5.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判断。正确的有:答案ABC
A认识的根本任务或目的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D感性认识是错的,理性认识是对的
6.关于真理和价值的判断,正确的有:答案:CD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B真理和价值总是统一的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D真理和价值在人类某种实践中是统一的,并由实践检验 8.对真理的判断正确的有:答案:BCD A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指真理包含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个特征,而不是具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这两个真理)。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C真理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
9.下列选项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有哪些?答案:BC
A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C人们在实践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D规范人们各种实践的法律制度
10.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下列全都属于社会心理的是: 答案:A(答案B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A感知、情感情绪、心态、习俗
B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科学 C心态、习俗艺术、哲学、科学
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情感情绪
11.经济基础在一切社会关系中都属于什么关系?答案:D A阶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文化关系 D经济关系(生产关系)1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强调的是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详见113
简答题
1.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个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限性的不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内部都存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6.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质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9.价值的多元性是不是指价值具有随意性?
答:不是。因为其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
10.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体现在:详见104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详见113-114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二者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论述题
1.结合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详见43 2.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详见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