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院 理工学院 专业 物理学 姓名 柳家娴 学号20112015562011级 01班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毛泽
东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酝酿过程。自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投身革命起,就
高度重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的结合统一,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首次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
1930年5月发表《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37年7月发表《实践论》和《矛盾论》进一步从哲学观点阐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概念,作了完整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
②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概念。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再次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这个概念作了完整的表述。
1945年党的“七大”报告正式确立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
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
党得到了确立。
2.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党的二大明确提出
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到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
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
步成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
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
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
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
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
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得分任课教师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 副本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环境与规划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姓名周中一 学号2012203638 2012级6班
题目及要求:
1、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2、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代,怎样看待、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
3、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层次清楚,论述全面,5号宋体,A4纸打印或手写)
1、答:(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国际角度: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要把科技创新与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2、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得分教师签名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1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 会计 姓名岳继荣 学号 20102013482010级 7 班
题目及要求: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任选两题作答,层次清楚,论述全面,5号字体,A4纸打印(1页))
1.答: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态度,此时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解释,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毛泽东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实事求是充分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是从事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2.答: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组建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接过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题目及要求:结合十八大报告,谈谈:
⑴什么是生态文明?
⑵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层次清楚,论述全面,不完全雷同,5号宋体,要点用黑体,字数不少于1000字,A4纸打印)
(1)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得分签名
第五篇: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2012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姓名徐伟杰学号班
题目及要求:1.简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有什么重大意义?
(层次清楚,论述全面,5号字体,要点用黑体,A4纸打印)
1.答:
内容: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思想,三者密切结合,是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相互关系:
(1)土地革命是这一 思想的中心内容。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红军和革命战争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建立革命武装,才能保卫根据地和土地革命的成果。没有红军战争的胜利,根据地就不能得到发展壮大,土地革命也没有保障。
(3)建立相对巩固的根据地,是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托。没有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就会成为流寇主义,土地革命也无法深入开展。
以上三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际上是回答如何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问题,是毛泽东等人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2.答: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1)强调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
(2)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澄清了长期以来将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错误认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我们坚持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得分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