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查情况
思政课开设及保障情况自查报告
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学校党委: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2006级第一学期开始实施“05方案”。根据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心理素质基础相对薄弱,人文社科知识相对贫乏,特区学校毗邻港澳,学生受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影响较大的实际,我们决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贯彻落实国家“05方案”的基础上,走创新之路,探索适应独立学院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一、基本情况 1.课时与学分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国家“ 05方案”规定的四门理论课的总学分14学分不变,并完成“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2学分。总共完成16学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每学分保证16学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思路。
2.班额
我校初创时期校舍教室资源紧张,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大班课是暂时无奈之举,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缓解,已由最初办学时思想政治理论课180人以上的班型,逐步降到150人/班,再降到90-135人左右的班型(我校标准班型是45人/班,思政教学班为2-3标准班),随着正在进行的思政课教学改革,逐步实现现在的90-100人左右的班型,完全实现了省厅要求的“课堂教学班额” 小型化目标。
3.专项经费
面对独立学院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努力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急需的经费和物质保障问题,按照教育部、省厅要求,努力落实生均20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费,同时保证重点,不影响正常教学经费需要。
4.教师数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在编、聘任教师共21人,其中在编17人,聘任4人;博士学位5人,占教师总人数20.8%,硕士16人,占教师总人数66.7%;高级职称8人,占教师总人数33.3%,占16.3%,中级职称16人,占66.7%;中青年教师21人,占教师总人数87.5%。
5.教师社会实践
利用寒暑假或重大纪念日,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思政课教师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活动。
二、经验总结 1.党委重视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重视,不能轻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提出了“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要求教师身先为范,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要求学生“以德为魂学做人,以能为本学做事”、“要做事、先做人”,努力成为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党委书记主管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管教学的校领导直接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纳入学校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每学年至少召开1次以上校党委或行政会议,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除了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外,学校主要领导每学期都会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和教师进行交流谈心,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的情况汇报,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方案、新思路,共同研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及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在校党委的领导和统筹安排下,我校各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持,形成了一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合力。学校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召集校办、教务处、财务处、人力资源处、科技处、条装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相关问题进行协调,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和学校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把上级精神贯彻落实到所有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教学实践各环节中,严格把好课程质量关;重视师德建设,联系教学实践,利用每周二下午的例会时间开展关于师德建设的专题学习和和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
2.课改探索
把“05方案”教材体系转化为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体系,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坚持国家“ 05方案”规定的四门理论课的总学分14学分不变前提下,安排理论教学10学分(占总学分7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32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学分,48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学分,32学时。
安排实践教学4学分(占总学分28.6%):“廉洁修身与人文社科系列讲座”2学分(占总学分14.3%);“社会实践”2学分(占总学分14.3%)。其中,“廉洁修身与人文社科系列讲座”32学时(四年累计),该课程教学采取“大一”面授,并对面授进行全程录像,制作视频上传校园网,供高年级同学网上视频听课,同学们参加网上考核,成绩合格者,取得该学分。新修订的2011版教学计划中,“廉洁修身与人文社科系列讲座”总学分2学分不变,增加16学时,专门开设《现代心理学》课程,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1学分,16学时,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暑假进行;社会服务1学分,四年累计16学时。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2学分,以系列讲座形式进行,在第一学期到第七学期开设,累计超过32学时。与“廉洁修身与人文社科系列讲座”一样,该课程教学采取“大一”面授,并对面授进行全程录像,制作视频上传校园网,供高年级同学网上视频听课,同学们参加网上考核,成绩合格者,取得该学分。
此外,我校还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学分,32 学时。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总体规划和课程管理体系。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把课堂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体与分散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是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主动参加学生的主题班会、党团活动,与学工处、团委等部门联手协作,举办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广的各种主题教育,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大赛等。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教育教学机会,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促成“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中国近现代史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广东有着密切联系,珠海也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师生参观淇澳岛苏兆征故居纪念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虎门炮台纪念馆等,对学生进行历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搭建了稳定而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提升了教学效果,使教师、学生在感受到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增强了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三是以重大纪念日(如“七一”党的生日)为契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2011年7月,我校利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从各专业学院选派优秀学生,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建校级社会实践小分队,师生一行共23人赴井冈山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并在井冈山市、井冈山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参加当地(井冈山市夏坪镇的夏坪村)木槿花农场劳动,与农民打成一片。2012年赴延安学习考察,2013年赴湘潭韶山、乌石,长沙、宁乡考察,2014年赴湛江学习考察,2015年赴贵州遵义学习考察、2016年珠三角企业发展理念调研等。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四是把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系统化,提高了社会实践组织工作效率和社会实践实效。学校成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和学工处组成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校社会实践工作。教务处负责社会实践的总体协调、培训安排及组织成绩录入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方案策划,骨干培训等工作;学工处负责各专业学院级实践小分队及未参加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实施,成绩评定,成绩登录及工作总结等工作。
具体实施,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点”包含校级社会实践小分队和各专业学院级社会实践小分队。校级小分队1个,各专业学院级小分队,以专业学院为单位组建,每个专业学院1-2个。所有小分队,均派专门教师领队指导。“面”就是在对学生进行了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由学生工作处和各专业学院组织辅导员及班主任,以班为单位组织未参加校级、专业学院级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在家乡或其他地方,进行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活动。所有学生社会实践结束后,均须提供个人社会实践日记,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以取得该学分。
通过上述途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陶冶思想情操,加深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深切感受到科学理论的伟大力量和无穷魅力。3.师德建设
我校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职工基本岗位职责》,将“爱党爱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从2008年起,我校每年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师德师风建设计划具体,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德建设的核心,从责任心入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强调“三心”:对学生的责任心,对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的责任心。
三、问题与不足 1.队伍建设
从生师比看,我校目前仍处在创业发展中,全校生师比18.6:1,与教育部要求的18:1尚有一定距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离广东省评估标准也有一定差距,但随着学校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将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质量。
从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看,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年轻教师比重较大。
2.科研学术
由于独立学院专任教师队伍的现状,科研氛围不够浓郁,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科研的档次不够高,数量不够多。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还任重道远。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
3.物质保障
我校目前总体上尚未走出初创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尚未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客观上,独立学院是社会力量办学,全部经费自筹,国家基本上没有任何资金投入支撑;我校又是以理工科为特色,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专业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文科专业课建设的投入,也影响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投入,与其它文科类独立学院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生师比、课堂教学班额、生均经费等重要硬性指标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张存刚,男,汉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甘肃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金融理论与政策。
主要讲授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金融理论与制度。
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承担省级科研项目五项,出版专著《国有企业内外部关系改革研究》,代表性论文有《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的拓展》(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资本论中的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美国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思考:述评与探讨》。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先后获得“甘肃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甘肃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成才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齐磊,女,河北易县人。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5年8月晋升教授职称。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禁烟禁毒史等。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2004年9月,获甘肃省“园丁奖”。2004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54万字的学术专著《中国禁毒史》。该书获得了2004甘肃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2006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一等奖。近5年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禁烟禁毒史资料”,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禁烟禁毒史研究”,参加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
赵俊,女,1964年8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1999年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班学习,现任兰州商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
主要科研成果:在《兰州大学学报》发表论文2篇,参编教材1部。
李国红,男,汉族,1870年1月出生,甘肃省庆阳市人。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出站博士后,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副教授,兼任兰州商学院宗教所研究员,甘肃省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
范鹏,男,汉族,1959年8月出生,1988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现为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省委决策咨询专家,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导师组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
主讲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哲学专题等。
主要获奖情况:1994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李兴平,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副教授。1994年至1998年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2000年至2003年在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7年在兰州大学研究生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2007年至2010年在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攻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12月起在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刘文玉,女,1978年11月生,甘肃临洮人。自2001年吉林大学本科毕业以来,在兰州商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期间获得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兰州大学管理学硕士,兰州大学法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行政管理。
主要科研成果:主编专著1部,参编研究生教材和本科生教材3部,近3年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思想政治教育
胡金野,男,汉族,1958年出生,河南省开封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兰州大学法律系进修。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近代以来的毒品问题及禁毒法律研究。
主要讲授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法律理论与法律问题研究等。
主要科研成果:近5年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禁烟禁毒史研究”,参加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
郭明霞,女,汉族,1958年1月出生,现为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主要讲授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等。
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主编教材1部。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科研三等奖3项。
魏贤玲,女,汉族,1965年5 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学士学位, 2005年取得“两课”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甘肃省职工财经学院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2001年7月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副教授。
主要讲授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郎全发,男,汉族,山西清徐人,1966年3月生,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1992年在兰州大学法学研究生班进修;先后兼任兰州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法律基础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监察处副处长、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等职务,现为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专家、鑫报法律专家库专家、甘肃勇盛律师事务所律师。
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心理健康与法制教育。
主要讲授课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近年来出版本专业专著、教材2部,主持、参与省部级和校级科研课题10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1篇,科研教学成果多次荣获省级、校级奖励。
孙杰,男,汉族,1952年11月生,甘肃省灵台县人,中共党员。曾任兰州商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1971年考入甘肃工业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专业党支部书记,学生辅导员,系团总支书记,校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兼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1984年8月调到共青团甘肃省委工作,历任学校工作部
部长、学生联合会秘书长、团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省青年联合会常委。1990年3月任甘肃省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1995年8月兼任副院长,同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7年12月当选为兰州市城关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1998年4月任甘肃中医学院党委书记,1998年10月当选为甘肃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2000年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4月当选为甘肃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2002年5月任兰州商学院党委书记,2003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05年11月任甘肃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高校工委副书记。2010年任甘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省高校工委副书记。
陈张林,男,1973年12月出生,云南鹤庆人,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西北大学历史学(专门史)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主要讲授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伦理学研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工作总结.
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工作总结
一、达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有关说明 论著指标完成(96分)40.19%,项目指标完成(80分)87.27%,获奖指标完成(90.50分)360.41%,经费指标完成(66.41分)132.82%,人才引进指标完成(2人)100%,国际化指标完成(1人)100%,学术会议指标中学术讲座指标完成,学术会议未举办。经过折算,项目指标可以完成,论著指标可以完成57.21% 有关情况说明:
1.论著指标和项目指标未完成的原因有三:一是前三年老师们很努力,因而基数很高,任务过重;二是我们打算引进的2名特聘教授、1名西湖学者都因校方原因未能成功;三是原来的科研大户张文喜教授今年没有以本校名义发表过高等级论著,也没有以本校名义获得过项目。
2.未举办学术会议的原因是:今年4月以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合署办公的,当然是共同筹划1个学术会议。4月分设为两个独立学院后,我们立即与浙江大学洽谈合办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取得共识,后来由于国外的原因未能如愿。
二、教学质量情况
学院独立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迈出新步子,教学实践环节实行新方案,精由于我们没有本科生,缺失与本科生相关的指标,因而学校没有把我院和其品课程建设取得新成绩,教学水平和质量均有进步,特别是年轻教师进步较快。他学院放在一起进行学院教学工作量化考核。但是在其他的指标方面,我院的成绩是很出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4门主要课程,我们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主课的浙江省教学研究会中,有2门课的会长单位是我校的。由于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全省高校中口碑很好,王来法担任了浙江省高校哲学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这在我校的院级领导中是唯一的。
三、党建工作情况 学院独立后,我们在校党委组织部的指导和支持下,迅速组建了新的总支委员会和新的支部,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出色地开展了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完成了配合学校党代会的一系列组织、学习工作。在学院党建工作考核中获得高分。要知道,我们是在没有专职的党总支书记的情况下取得上述成绩的。
四、学生工作情况
我院没有本科生。17名研究生由学校研究生部统一管理。
学院在各项建设和工作中都能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时落实学校党委
五、部门综合管理情况 和行政决定,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解决师生反映的问题。积极引进人才,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无学生缴费问题。学院的办公设备、图书资料和网站有专人负责,管理完好,运转正常。
六、学院建设的情况
(1)教师队伍建设 马克思学院成立后,我们迅速稳定了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引进人才,包括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改善结构(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职称结构明显改善),申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副高职称的评审权并获得成功。
(2)学科建设
初步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材料,特别是明确了学科方向、研究梯队和和研究特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第一届学生全部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并获得学位,校外专家给我们毕业生论文评定的成绩全部为优良。
(3)组织机构建设
我们保留了原来的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和浙江宗教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机构,新建了学院办公室。新建了学院党总支和党支部,党的工作走上正轨。
(4)制度建设
学院成立以来,我们在遵循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以原来公管学院的管理制度为基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建设。10项管理制度的初稿都经过了几上几下的酝酿和讨论,最后在年末的全院教职工大会上顺利通过。
(5)图书资料和学院网站建设
我们下决心调整了图书资料购买方式,购买了LOEB丛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网站也建立起来并且运行良好。学院办公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团体辅导和网上网下的个别咨询、新生心理普查、心理梦工场实验室建设、指导大学生心理协会活动、学院工作中的问题、学术交流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此基础上,中心还拓展工作范围,开展了教师服务和社会服务。中心注重实干与宣传的协调,不仅在浙江省声誉卓著,在全国也声誉日隆。
八、学院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1.学院领导班子不健全。
2.教师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合理化。3.国际学术交流困难较多。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0.3.15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工作计划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3工作计划
2012年,我院按照学校工作部署,圆满的完成了省教厅督查、常规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全院教师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取得了显著的工作业绩和效果。展望2013年,我院将继续严格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和要求,根据新的一年学校提出的发展目标以及我院的实际情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2013年工作指导思想: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围绕学校2013年总体工作思路,在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抓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课程建设工作,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职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心协力,谋划学院发展大计,扎实推进学院发展,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具体计划如下:
一、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建工作
1.加强领导班子政治理论学习与思想工作作风建设。
班子成员坚持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党的政策,用科学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以学习新理论、新法规、新知识为重点,准确把握校党政工作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学院各项 1
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克服形式主义,真抓真干,求真务实,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工作效能,强化作风建设。保持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和民主工作作风,增进与广大教工的沟通,善于听取教工意见,不断完善学院的管理,严守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提高管理效果,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廉洁自律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在学院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
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把全院教师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学院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注重实效,坚持集体学习(学校要有专门的学习十八大会议记录)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研读原文和专题辅导相结合,迅速掀起学习高潮,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做到人人学习,人人掌握,人人自觉践行。同时,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培养、发现和树立先进、优秀的好榜样,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活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开展基层党组织政治学习活动,以党员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正确处理党务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的关系,找准结合点,把党务工作融合于中心工作中。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任务上同担”。
3.重视综合治理工作,做好学院自身安全稳定工作。
把学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重大问
题,重大活动及重要事项,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过问,亲自抓。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安全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学校综治委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加强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考评。按照“谁使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认真抓好治安预防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教职工,特别是以思政课为平台,加强对全校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加强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二、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
1.做好精品课程、教改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
2013年,学院以继续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建设特色课程,积极申报精品课程和教改等各类项目,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形成我院的办学特色打下良好的基础。平时抓好课程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特色的课程建设管理规则和办法,鼓励并积极组织教师为申报精品课程准备更多的“备选课程”,在此基础上,推荐申报校级、市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结合学院教育教学实际,组建2-3个科研团队,通过传帮带活动,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平时就要以团队为依托,做好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的筹备、遴选和推荐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为推进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2.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继续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老带新制度、督导评价制度、试卷管理制度和教学档案材料制度,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日常监控,严格控制调课次数,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完善教
师听评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激励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通过组织思政课系列教学活动如公开课、观摩课、青年教师课堂技能大赛、思政课教师教案大赛、课件大赛、说课比赛、教师教学经验座谈会等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
2013年我院将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精神,继续开展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考察,而且将吸收部分学院优秀学生参与,真正做到师生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将课程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鼓励教师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法制宣传周、心理健康月、百姓法律大讲堂、阳光社区、大学生自管会等实践平台,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形式把课堂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体与分散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形成校内外合力教育的良好局面。
4.继续强化教研室的中坚作用,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2013年,我院将积极申报示范教研室1门,建设试题库1门,继续以教研室工作为突破口,狠抓质量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
论课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
三、科研工作
1.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根据学校引进人才的政策,继续做好国内思政专业领域学科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引进博士或者教授1名,充实教学与科研队伍;同时,继续加强对学院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在职深造、访问学者等方式,对青年学术骨干进行培养。根据学校及学院的发展规划目标,推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考评制度,形成合理的教师调整机制,在学院内形成人人努力进行科研,争取更好、更多科研成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科研水平的科研队伍。
2.加强科研工作与学术交流。
加大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的力度,争取学院课题经费得到突破性提升,把科研课题申报与教师绩效考评相挂钩,责任到人,进一步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增加院内相同学科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活跃学院科研氛围,提高科研效率。邀请著名学者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承办学术研讨会,大力鼓励我院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派出访问学者,吸取最新科研成果。
三、工会工作
1.努力建设“教工之家”。
把学院工会建设成为教职工群众信赖和依靠的组织,使广大教职
工把工会真正当作自己的“家”。组织教师开展内容健康、形式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组织教工参加校工会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女教工参加三八妇女节活动,组织春游活动,活跃学院轻松快乐氛围,增进教职工的凝聚力;开展“五必访”活动,及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使教职工真正感到学校及学院的温暖和关爱,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贯彻民主集中制,通过工会渠道,积极发挥教职工主人翁作用,参与学院建设的重大决策,使工会成为连接学院党政班子与教职工的联系纽带,保证学院上下一致,和谐发展。
2.关心退休教工生活。
保持与离退休教工的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对生病住院的退休教工要及时上门慰问。组织退休党员教工参加党组织生活,并行使党员的政治权利。适时向他们介绍学校及学院最新发展情况,尤其要发挥退休教授的余热,在学院发展大计上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B》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姓名 学号 2011202011 级班
题目及要求:
1、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2、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任选两题,层次清楚,论述全面,5号宋体,A4纸打印(1页))
1、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理由和重要性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十六大
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创新才能够提供发展的无穷动力,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
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二点重要性,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世界多极化不
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
力,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快科技发展和创新,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说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贫穷落后就要受限制,受欺负,最大的压力是“落后就要挨
打”。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滞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很低;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
缺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只有创新才能够提供发展的无穷动力,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说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建设创新型国家。
2、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坚持社
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
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
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
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全
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得分任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