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一般认为:“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核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不但要求用计算机代替算盘、计算器完成会计业务的核算和管理,代替手工完成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处理、工资、固定资产、销售、应收、应付等会计业务的核算和管理,而且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和组织、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究和开发、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还涉及会计、财务决策、计算机审计的理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各方面对会计所提供经济信息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质量上要求有更高的精确度、正确性、相关性、适应性和及时性。传统的手工会计用纸、笔、算盘和计算器的操作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技术和方法。1954年10月,美国通用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的工资,从而引发了会计处理工具的变革。当时,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程序设计复杂、能够掌握这门技术的专业人员缺乏,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性能的迅速提高、价格的不断降低,特别是微型机的产生和发展,使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开始普及。对经济活动原始数据的手写笔录演化成电子计算机的键盘输入。计算机的磁盘和存储器代替了传统的账册功能,传统的手工会计的数据重复转抄和繁琐的计算有计算机快速完成,传统手工会计的凭证、账册、报表也都从电子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显示器和打印机中产生。以微型机为主题,以网络通信为数据传递方式,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 在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 , 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局面。盲目、孤立地投资开发会计软件 ,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会计软件的市场基础。到 80 年代后期 , 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研究 ,认为仅有会计软件的规范化和通用化还不够 , 必须实现会计软件的商品化和服务的社会化 , 并解决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进入90年代 , 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评审、实施等管理规章 , 大批由业务主管部门主持开发的软件或商品化会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
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会计软件开发等因素综合分析 ,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 1982 年以前 , 属起步阶段。1979 年财政部拨款 50 万元用于长春第一汔车制造厂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 , 1981 年 8 月在财政部、第一汽车制造厂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 , 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 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第二阶段 , 1983 年到1988 年 , 属推广应用阶段。这个阶段 , 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 , 微型计算机进入许多应用领域。
第三阶段 , 1989 年至今 ,属普及与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相继出现了以开发经营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 , 在财政部的支持下 , 业务发展很快 , 逐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限制 ,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演进具有多态性。
可以说 ,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演进过程 , 是从单项数据处理 , 发展到全面应用计算机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 是从计算机处理和手工操作并行 , 发展到甩掉手工账本 , 靠计算机独立运行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任务的过程;是从计算机应用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 , 发展到用计算机汇总并报送会计报表 , 为国家宏观经济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是从最初采用原始的软件开发方法 , 发展到运用现代软件工程学方法开发会计软件的过程;是从单家独户开发会计软件 , 发展到设置专门机构 , 集中专门人才 ,开发通用化、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的过程。
一般认为:“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核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不但要求用计算机代替算盘、计算器完成会计业务的核算和管理,代替手工完成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处理、工资、固定资产、销售、应收、应付等会计业务的核算和管理,而且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和组织、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究和开发、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还涉及会计、财务决策、计算机审计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等所有与计算机和网络在会计中的应用有关的工作。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的一次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它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促进工作规范化,提高管理的质量;充分利用信息,促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体系;促进审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全面提高 ,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 ,给会计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会计电算化也为会计工作带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它加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进程,有助于实现社会源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提高社会效益。也是我国会计工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针对现存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从而更广泛、更深入地推行会计电算化。
第二篇:调研报告 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
调研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及介绍
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了近五年的专业学习后,尤其是在大三下学期学习了审计学和会计电算化后,就对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各企业、事业单位等得到了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几步,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避免风险、合理的利用电算化、制定和严格执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开展的基础。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运行、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本身的再控制,是内部控制目标实现以及作用发挥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体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俄建立、健全以及良好的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的过程。研究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建立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又要确保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系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还要起到预防利用计算机舞弊犯罪,保护资产完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我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会计电算化由最初的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如今的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发展为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不断的进一步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伴随这些变革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和效率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提供,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
为适应我国入世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理所应当的应该更加深入地推行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企业在建立了
会计电算化系统后,其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必然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由于减少了因疏忽大意以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任何计算机系统都无视绝对无懈可击的,任何制度也不是绝对天衣无缝的,顺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潮流,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才能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带来更高的效益。因此,为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题的国外发展状况
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早在西方的18世纪产业革命后期就产生了,经过长期的发展,特别是经过20世纪下半页制度基础审计的建立和深入研究,以及西方企业界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实践探索,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1994年美国国会“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下属的由五个团体组成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重新修改他们在1992年发布的报告,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这个报告得到了美国企业界和各专业团体的认可,成为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推行和应用COSO报告的过程中,为使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更符合COSO报告并促其得到彻底的执行,美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专门对内部控制展开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健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我国1997年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对内部控制的讨论正炙,许多新观点新思路犹如百花齐放,但总体水平与西方相比无疑要低一个层次。在我国内部控制备受关注的大环境下,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作用也慢慢发挥出来,目前国
内许多企业已开始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理论上的探讨也正在升温。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企业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核算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因此, 建立一整套适合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本文主要分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关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以确保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系统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
五、课题的研究思路
针对“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这一课题,做好全面的调研工作,广泛收集资料,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和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参照我国的国情和国外发展经验,正确利用所学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对这一课题展开深入讨论,力争做到观点正确、新颖,论据充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在分析论证过程中注意实用性和创新性。
六、课题的研究内容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健全内部控制的建设,并发布了一系列规范和指导意见。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内部控制又迎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非法行为可能不留痕迹,难以发现,给单位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遭到破坏,企业的日常活动会受到巨大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防范和控制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课题。
第一方面,将从三个方面阐述会计电算化和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关系。首先我将简单介绍会计电算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涵义。其次我将从内部控制形式上的变化、储存介质的变化、控制范围的变化、交易授权的变化和控制难度的变化这五点上来说明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再次,综合以上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带来的新的变化和影响,说明新形势下完整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将具体说明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到底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其中具体说明了现存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又存在着哪些已知的问题。其中包括一些人为操纵的因素,比如原始数据的操作处理不规范,这里具体分析了错误的成因,包括工作人员的疏忽和蓄意等原因;其次还分析了系统控制操作人员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带来的风险。由于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操作职能的划分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会计人员的职能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修改,操纵处理结果,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接下来我将讨论会计核算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对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实行了电算
化会计后,有形记录较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大为减少,如果缺乏适当的内控,那么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大,而且数据改动后能不留下任何痕迹。给企业的经济安全带来巨大影响。最后,我将对内部稽核和审计的难度进行分析,如果要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审核,则必须考虑以下事项:是否使公司机密内部资料暴露和泄密,伤害公司的竞争能力,使公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对会计系统进行审核,审核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知识还需要对所要审核会计信息系统比较了解和具备处理复杂电脑数据的能力,为此进行的培训大幅增加了审核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在第三部分中,将结合第一、第二部分的基本原则和面临的问题,分别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如何加强制度宣传,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法律做引导,使会计人员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督促企业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系统内各类会计资料的存储。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个不依附任何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最高层直接领导,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通过内部审计,更清楚了解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够保证为单位提供真实可行的财务信息。第三,加强内系统内部安全控制。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企业应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的各项资源,以保证各项资源的正确性。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应加强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并针对公司的特定状况,制定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办法。最后,加强内部审计力度。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帐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公司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
七、课题的进度安排
第一个阶段(第一周至第二周):收集、整理资料阶段。在这段时间内,应尽量收集较多的有关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资料,包括网上及书本上的文章,进行大量的阅读,对选题要有详尽的了解;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选题要求进行材料的整理工作,筛选出符合的材料,为之后论文的形成提供支持。
第二个阶段(第三周至第五周):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应该完成调研报告及一篇专业英语的翻译工作;同时,也应该已经形成了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
第三个阶段(第六周至第十周):初稿形成及修改阶段。在完成前期任务后就开始论文的写作了,应将之前整理出来的材料进行归集,按照已定的框架结构进行写作,一周内完成论文的初稿。之后的两周将初稿交由指导老师进行审核,对不合要求或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不断修改及充实。
第四个阶段(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论文完成及准备答辩阶段。经过修改后形成最终的文章,自己要对文章有充分的认识,对不足之处加以改善,争取顺利完成答辩工作。
参考文献
[1] 常士剑.会计电算化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池国华.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董美霞,戴松梅.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4] 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5] 刘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6] 吕秀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J].现在会计与审计,2008,(12)
[7] 史红.电算化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8] 宋蔚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 王保平.企业内部控制操作实务与案例分析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0] 王军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与实务[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11] 王向青.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思路[J].中州大学学,2006(4).[12]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第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5)[13] 许国才.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4] 杨瑞平.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的基本方针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地区发展培养具有经济管理能力,能胜任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电算化业务等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面向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民营小企业。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会计类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
(1)就业方向比较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同数量的需要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
(2)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高居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列前三位,另据专家分析,未来财经类行业中有较多热门行业,所以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是较乐观的。
随着国家十二五战略目标的展开,宿迁市正处在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苏南企业大量的转入和相关配套行业的兴起,市场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专业技能要求将更高。但本市以前的相关会计从业者受教育程度不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无形中与战略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针对此种情况,我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了解该专业人才在社会的需求状况、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深入社会,对宿迁及周边地区会计
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培养目标进行了广泛调研。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当然,会计电算化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会计知识的随意组合。会计电算化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知识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会计电算化这种现代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将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他们掌握的知识决不只是简单的应用,而是一种新工艺现代会计工作方式。
二、调研过程
本人在本市工业园区选取40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服务行业作为调研单位。调研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及座谈等形式,了解企业的现状、财会岗位的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听取了企业对中专学生(重点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总体评价,收集了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
调研的社会单位有:秀强玻璃有限公司、长江润发、区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局核算中心、银行、物流、宾馆、餐饮等服务业及其他厂矿企业。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据调查,在企业适应于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出纳、仓管、现金会计、总帐会计、稽核、成本会计、审计。各工种人数比例如表1所示
表1:各工种人数比例
2、调研结果的分析
上述40家企业单位对于今后3年内出纳类岗位、审计岗位需补充和增加的人数的问题,进行了预测。其中,出纳岗位共计需200人,稽核、成本会计、总帐会计共1140人。推广到全市范围,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需求有3500人左右。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中小型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培养能够胜任会计核算工作要求的会计技术人才。符合我校的实际和市场需求状况的要求。
第四篇:会计电算化报告
一、实习目的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姓名: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讲师
这学期学校安排的实训课程是以《金蝶ERP----K/3标准财务模拟实训》这本书为指导,以“深圳市和氏电子有限公司”数据为基础,让我们了解到金蝶软件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操作流程,同时掌握其主要模块的初始化设置与基本的操作方法,以便将来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工作岗位的工作需要。实训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模拟实践中了解会计工作的内容和实质,让我们在课堂上打开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坚实的基础。金蝶软件的学习与掌握就是为了能为我们将来学习与掌握其他类型的财务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本次实习是让我们运用学校资源,有组织、有计划的人为创设模拟仿真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围绕建账、日常业务处理两条主线,完成会计电算化从整理资料、手工账务向电算化转换、建立帐套、基础设置、日常账务处理、期末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全过程的操作训练。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以四人为一组,分为主管一名,会计两名和一个出纳进行仿真模拟工作。而我在本次实习中是以一名会计主管的身份来进行操作学习的。
实习过程
1.根据书上的操作流程,我们先将用户进行管理即对使用本账套的操作员进行管理,对操作员使用账套的权限进行控制,可以控制到某操作员可以登录到指定的账套中,对账套中的哪些子系统、哪些模块有使用和管理的权限等。以Administrator身份登入帐套后,在【系统设置】→【用户管理】→【用户管理】中进行用户设置。在我们组中,我主要担任会计主管一职,刘惠文是出纳而张郦平跟罗迪中则为会计。分好后开始了对用户管理的操作限管理(用户组新增,用户的新增,权限的设置,用户属性和用户删除)我们根据自己的身份设立了各自的权限。工作中分工要明确不然会导致录入过程中的重复录入从而导致数据的过大。
2.建立了一个账套文件,用以存放公司的有关财务和业务资料,便于计算机调用并进行处理。账套是一个数据库文件,用来存放所有业务数据资料,包含会计科目、凭证、账簿、报表和出入库单据等内容,而所有的工作的都需要登录账套后才能进行。我们以深圳和氏电子有限公司为例进行这一整套的操作。建立了属于我们每个组的账套;账套建好后就开始对属性进行设置和启用。操作软件时,为了防止数据出错或发生意外,需要随时备份数据,以便恢复使用,所以老师教了我们两种账套的备份,主要是单次备份和自动批量备份;最后账套的工作就是账套的恢复和删除的操作。
3.对账套进行初始化设置:这是整个会计电算化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
初始化设置的流程为:
初始化准备→基础资料设置→系统参数设置→初始数据录入→结束初始化。
(一)基础资料设置是对所需使用的系统涉及的基础资料进行管理如:币别、凭证字、计量单位、结算方式、会计科目设置、核算项目。同时基础资料设置还包括应收款的基础资料、应付款基础资料。
(二)系统参数设置,涉及的内容有:总账、应收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工资和现金管理几大模块,对这几大模块的系统参数进行相应设置。系统设置时要注意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哪些是可以以后改变的。在总账系统设置中,除会计期间启用后不能更改外,其余以后均可以更改。总账初始化就是录入其初余额,记住录入完后一定要进行平衡试算一下,需要指出的是,在初始化未完成时可以录入凭证,但不能审核和记账,因此初始化工作要尽快完成。固定资产与其他系统不一样,其初始化数据不在系统设置---初始化中。
(三)初始数据录入,包括应收应付初始数据录入、固定资产初始数据录入总账初始数据设置现金管理初始数据录入。在实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更不能太过自信。如:不要随便结束初始化。初始化一经结束里面的时间就不能再进行更改从而可能会给以后的操作带来不便。
4.日常业务处理即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凭证过账、凭证汇总、记账。我们以该公司2012年1月8日、1月18日和1月28的数据实例,我们以各自的名字登入账套,,根据自己的权限做自己的业务其中包括总账,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实例和现金管理实例的操作。同时我们还对工资管理实例,固定资产管理实操,总账实例和现金管理实例进行操作。其中工资管理实例让我们看到工资系统能及时反映工资的动态变化,实现完备而灵活的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申报功能,并提供丰富实用的各类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实操,主要是进行计提各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其包括工作量的管理和计提折旧。现金管理实例,主要包括处理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对账。而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少不了对单据的处理。这就包括了对总账、应收款、应付款、固定资产和现金管理中所涉及的需要管理的项目如固定资产卡片报表等。注意日期的修改,程序中凭证所给定的时间并不一定就是这个凭证所发生的时间如不仔细填写就会导致后面对账的困难。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一定要注意看所有的数据是否全部导出,不然很可能会因为数据的缺失而导致整个账务处理无法继续进行。各自做好自己的任务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做到仔细认真,因为在做帐时,自
己的错误只能自己改正,其他人哪怕知道你错了也只能提醒而不能带为改正,主管也是如此。
5.生成会计报表:全部凭证录入完毕并过账后,通过报表系统就能处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常用的财务报表。通常情况下,第一次打开报表时,诸如应收账款、未分配利润等单元可能和账薄不符,须调整取数公式。
6.期末结账:当前会计期间的业务己经处理完毕,即所有业务单据录入完毕,并且正确无误,有审核和过账等处理,可以结束当前期间的业务操作,以便系统将各个科目的本期期末余额转为下一期的期初余额。
三、实习总结及体会
这次的实习是学校给我们的一次机会,让我们能在进入社会之前能提前接触会计工作软件从而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更轻松的学会会计的基本能力。
实习时间虽然不是很多,但通过老师详细认真的讲解也让我们切实了解到不同会计岗位所负责的任务的不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在会计工作中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任务是不分轻重的团体的好的合作才是一个好的账务处理的必备条件。在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出现比如有些东西感觉自己做的是时候明明没什么错误,偏偏对账的时候就是有错误,让其同学帮忙看了一下,发现其实是个很小的错误。
本次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会计主管我才发现,会计主管有所有权限但并不是就说明他可以做所有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哪个人负责的工作就只有他自己能进行比如说改错,每个人犯的错误都只有他自己才能进行改正,其他人只能帮他找出问题而没有权限去替他改正错误,同时,一个步骤是在哪台机器上开始的也就只有用那台机器去结束。其他人哪怕有帐号和密码也不行。
做实训是为了让我们对平常进修的理论学问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根底上进一步巩固已学根本理论及使用学问并加以分析进步,学会将学问使用于实际的办法,进步分析和处理成绩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身实践,重新过滤了一遍所学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基础课本上根本不会体验到的知识。并且,经过自己的研究和老师的指导后,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同时对于一向都比较粗心的我来说,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作为一个会计班的学生要认识到会计吃的是经验饭,只有多做帐,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游刃有余。社会是不会要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所以我们要更多更快得从一个学生向工作者转变。
此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跟紧科技步伐的重要性。作为新一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求手工记账,还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训培养了我们分析经济业务,并根据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电算化制单、记账、成本核算、报账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电算化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加强了我们的分析经济业务并进行正确核算、成本计算等实际会计操作能力。使我们真正具备会计岗位所应具备的分析、判断和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会计电算化报告
GDOU-B-11-112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实验名称 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
专业
课程名称
会计电算化
课程号 15331205
1142班 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姓名 雷杏
财务管理 班级
学号 201411531209
2015.09-实验地点 钟海楼507 实验日期
2015.11 第一章:系统管理
实验内容:系统的学习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掌握在系统管理中设置用户,在系统管理中设置用户、建立企业账套和设置用户权限,熟悉账套输出和引入的方法。
操作过程:修改日期→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进入系统→增加用户→建立账套(不进行系统启用的设置)→设置用户权限→设置备份计划→将账套修改为有“外币核算”的账套→账套备份
问题及方法:总账系统中出纳签字及出纳的所有权限。
增加用户时可以直接指定用户角色。账套输出输入者:系统管理员。
编码方案:例如4222:一级科目为4位,二级科目全编码为6位(其中一级编码4位),三级科目全编码为8位(其中一级编码4位,二级编码2位)
心得体会:分清楚系统管理员和账套主管身份权限区别。第二章:企业应用平台
实验内容:掌握在企业应用平台中设置系统启用、建立各项基础档案、进行数据权限设置及单据设置的方法。
操作过程:引入账套→启用总账系统(2009年1月1日)→设置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档案→设置客户分类→设置操作员王东有权对张平及周健所填制的凭证的查询、删改、审核、弃审以及关闭的权限→利用单据功能将“应收单”表头中的“币种”科目和“汇率”科目删除→账套备份
问题及方法:启用系统之后要重注册再进入
各种编码必须符合在分类编码方案中定义的编码规则
心得体会:只有帐套主管才有权在企业应用平台中进行系统启用。同时系统启用的时间不能比帐套建立的时间早。只有账套主管或操作员能才能给操作员赋权限。
第三章:总账系统
实验内容:系统的学习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
1、掌握总账系统初始化中设置会计科目、录入期初余额及设置相关分类、档案资料的方法;
2、掌握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中凭证处理和记账的方法;
3、熟悉出纳管理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4、熟悉期末业务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操作过程:实验一:总账系统初始化。引入账套→设置系统参数→设置会计科目:指定、增加、修改会计科目→设置项目目录→设置凭证类别→输入期初余额→设置结算方式→账套备份
实验二:总账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引入账套→设置常用摘要→王东填制1~4笔业务凭证→审核凭证→出纳签字→修改2号凭证金额→删除1号凭证并整理断号→设置常用凭证→记账→查询并冲销已记账的1号凭证→查询“6602管理费用”三栏总账并联查明细账及2号凭证→查询余额表并联查专项资料→查询“6602管理费用”明细账→定义并查询“应交增值税”多栏账→查询部门总账→账套备份
实验三:出纳管理。查询日记账→查询资金日报表→录入支票登记簿→录入银行对帐期初数据及银行对账单→银行对账→输出余额调节表→账套备份
实验四:总账期末业务处理。定义转账分录→生成机制凭证→对账→结账→账套备份
问题及方法:借方必有。制单时,此类凭证的借方限制科目(1001、1002)至少有一个发生额。以此类推。
凭证类别和凭证号不能改,审核制单不能是同一人
出纳签字三条件: 1 总账系统中设置 “出纳凭证必须有出纳签字” 2 在会计科目中进行了“指定科目”的操作
3会计科目在总账系统中设置为“日记账”辅助核算内容。
凭证记账三条件:期初余额试算平衡、凭证已经审核、上月已结账
恢复记账:在对账界面ctrl+H激活
转账定义:自定义转账(可完成的结转:费用分配、费用分摊、税金计算、提取各项费用、各项辅助核算)、对应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汇兑损益结转、期间损益结转。
结转凭证三要点:期间损益最后、相关凭证已结账、结转后凭证仍然要记账
不能结帐六原因:
1、检查本月业务是否全部结账
2、月末结转必须全部生成并记账
3、上月未结账则本月不能结账
4、核对总账与明细账、主体账与辅助帐、总账管理系统与其
他子系统数据是否已经一致,不一致不能结账
5、损益类账户要全部结转完毕
6、若与其他子系统联用,保证其他子系统已经结账。
结账后,不能再填制凭证,当月发生额及余额转下月为期初余额。
心得及体会:在期初余额的录入过程中,由于前面没有设置好,所以一些会计科目无法找到。最后还需要重新返工。由于录入的数据有误,最后导致试算不平衡在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出纳签字以及删除凭证、修改凭证中总是需要不断的更换操作员。
第四章:UFO报表系统
实验内容:系统学习自定义报表及使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的方法。掌握报表格式设计和公式设置的方法以及报表数据的计算方法。了解及查询有关的图表功能。
操作过程:实验一:自定义报表。引入账套→设计利润表格式→按新会计制度设计利润表的计算公式→保存报表格式至“自制利润表”→生成自制利润表的数据→将已生成数据的自制利润表另存为“1月份利润表”
实验二: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按2007年新会计制度生成300账套1月的“资产负债表”→保存“资产负债表” 问题及方法:模板生成报表中,要去其他报表取数的公式“文件名.扩展名”->单元格
格式状态:在格式状态下不能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等工作。只能进行有关格式设计的操作,在格式状态下看到的是报表的格式,报表的数据全部隐藏,在此状态所做的操作对本报表的所有表也都发生作用。(关键字定义、定义计算公式、审核公式、舍位平衡公式等等)
数据状态:在数据格式下看到的是报表的全部内容,包括格式和数据,不能修改报表的格式。(输入数据、录入关键字、增删表页、审核、舍位平衡、制作图形、汇总、合并报表等等)
心得体会:同一个单元或组合单元的关键字定义完以后,可能会重叠在一起,如果造成重叠,可以在设置关键字时输入关键字的相对偏移量,偏移量为负数时表示向左移,正数时表示向右移。录入公式是应该注意必须在英文状态下录入计算公式,并且所录入的公式必须符合公式的模板,否则会被系统判定为公式错误。
第五章:薪资管理系统
实验内容:系统学习薪资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要求掌握建立工资账套、建立工资类别、设置工资项目和计算方式的方法。了解工资账套与企业账套的区别;熟练掌握工资数据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掌握工资分摊和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熟悉查询有关账表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操作过程:实验一:薪资管理系统初始化。启用“薪资管理”系统→建立工资账套→基础设置→工资类别管理→设置在岗人员类别的工资项目→设置人员档案→设置计算公式→账套备份
实验二:薪资管理业务处理。对在岗人员进行薪资核算与管理→录入并计算1月份的薪资数据→扣缴所得税→银行代发工资→工资分摊并生成转账凭证→月末处理→查看工资发放条、部门工资汇总表→按部门进行工资项目构成分析→查询1月份工资核算的记账凭证→账套备份
问题及方法:工资分摊设置之前要先添加明细科目。
分摊生成凭证只能在薪资系统中删除(统计分析-凭证查询)心得体会:不同的操作要记得切换工资类别 第六章:固定资产系统
实验内容:系统学习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操作过程:实验一: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启用固定资产系统→基础设置→录入原始卡片→账套备份
实验二:固定资产日常业务处理。修改固定资产卡片→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生成增加固定资产的记账凭证→对账与结账→账表管理→修改日期→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减少→固定资产变动→批量制单→账套备份
问题及方法:计提折旧时候要把日期改成2月28号重注册
固定资产变动:原值变动、部门转移、资产使用状况调整、资产使用年限的调整、资产折旧方法的调整、变动单管理。
必须先计提折旧再进行资产减少
计提折旧原则:
1、在一个期间里可以多次计提折旧,每次计提折旧后,只是将计提折旧累加到月初的累计折旧上,不会重复累计。2:若上次计提折旧已制单并传递到总账系统,必须删除该凭证才可以重新计提
3、计提折旧后,又对账套进行了影响折旧或计算的操作,必须重新计提折旧,否则不能结账。
4、若自定义的折旧方法月折旧率或者折旧额出现负数,系统自动中止计提
5、资产的使用部门和资产折旧要汇总的部门可能不同。
心得体会:学会建立固定资产帐套并设置固定资产类别及固定资产的减值方式和固定资产原始卡片的录入,并在增加固定资产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生成增加固定资产的记账凭证后对账、结账。同时非本月录入的卡片,不能删除。卡片做过一次月末结账后不能删除,做过变动单或评估单的卡片删除时会提示先删除相关的变动单或评估单。
第七/八章 :应收/付款管理系统
实验内容:系统的学习应收/付款管理系统初始化一般方法,学习应收/付款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要求掌握应收/付款管理系统和总账系统组合时应收/付款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熟悉应收/付款管理系统账簿查询的作用和基本方法。
操作过程:实验一:应收/付款管理系统初始化。设置系统参数→基础设置→设置科目→准备设置(收)→(逾期-付)账龄区间设置→报警级别设置→设置允许修改“销售/采购专用发票”的编号→设置本单位开户银行→录入期初余额并与总账系统对账→账套备份
实验二:单据处理。录入应收/付单据、收/付款单据→修改应收/付单据、收/付款单据→删除应收/付单据→核销收/付款单据→审核本月录入的应收/付单据、收/付款单据→对照应收/付单据、收/付款单据进行账务处理→账套备份
实验三:票据处理。增加结算方式→填制商业承兑汇票,暂不制单→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并制单→结算商业承兑汇票并制单→制单→账套备份
实验四:转账处理。应收/付冲应收/付暂不制单→预收/付冲应收/付暂不制单→红票对冲并制单(收)→制单→账套备份
实验五:坏账处理(收)、其他处理与查询。处理坏账发生业务并制单→处理坏账收回业务并制单→查询及制单→账套备份
问题与方法:转账处理包括应付冲应付,预付冲应付,应付冲应收,红票对冲 心得体会: 录入期初销售发票和录入预收款单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的修改。在票据管理中,不要忘记先增加结算方式。生成结算的记账凭证时要注意更换操作员进行审核,签字等。凭证有错误时,应该记着凭证应该从哪里产生到哪里删除,若错误应该到其他处理中点击取消操作在选择类型。
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注:请用A4纸书写,不够另附纸。
第
页,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