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邮新闻传播学(共)
北邮新闻传播学
2014考北邮的同学好多都在问专业课的问题,我想直接发个帖就一些我考前想问的和现在学弟学妹正想问的问题写点自己的经验。我的初试成绩政治61,英语71,专业一124,专业二131,总分387.我的本科是在哈尔滨的一所211学校,英语专业。在五月初下定决心考新传,历时半月决定考北邮。五月中旬定下来的,后来陆续买书,正儿八经学了9月至1月初这4个月吧。1月5、6号考试。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下面直接进入正题。
一.辅导班
一个没报,觉得没用。再说我不愿意来回上课,这些班也不可能因材施教,每个人进度都是不一样的吧。
二.阶段安排
1.政治:十月份大纲出来开始学就可以吧。我觉得自己学的还ok啊,不说了,成绩证明一切。
2.英语:英语很重要,很多人挂上面,此不赘言。单词吧,就是记单词。我在七
八月份假期的时候把单词看了一遍,只是看,心里有个数,知道好多不认识就够了。后来是十一月开始背的。顺道做了5遍真题,进的考场。
3.专业课:6、7、8三个月就是把书浏览了一遍,别指望记住,跨专业,我是这
么认为,最起码要先知道传播学是个什么东东。剩下四个月详细看书,一遍一遍看,我专业课大概是看了五遍背了五遍。然后考试的前一晚(5号)快速翻了一遍(暂且不算一遍吧)。
三.资料
1.政治:(用了这么多题觉得都白用了,桑心~)
红宝书《考研政治大纲解析》
高浩峰的1600题,垃圾。
风中劲草,一套,不错。
任汝芬:最后四套题
肖秀荣:最后四套
肖秀荣:形势政策和时事政治
启航20天20题(买来纯属用作心理安慰,因为大家都买)张俊芳的哲学大题原理(同学给我印的2张纸)
2.英语:张剑英语黄皮书,试卷版。
后期从同学报的考研班里的资料中汲取了点精华。自己总结了点做题法。
3.专业课:(我买的书比较多,付出就有收获吧,有些书名就不清了,网上一搜
很容易找到的,不要再相信哪三本重要,哪三本不重要了!北邮已经换风格,每本都重要!)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版、第二版(我知道第三版出了,在12
年9月,没买)
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
王一川《大众文化概论》第一版、第二版
罗杰斯《传播学史》
李彬《传播学导论》
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366051
中华传媒网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传播学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1.59Nzyh&id=
20526864858
圣才·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
题)详解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80211
8#ddclick?act=click&pos=22802118_0_0_q&cat=&key=%B4%AB%B2%A
5%D1%A7%BD%CC%B3%CC%BF%CE%BA%F3%CF%B0%CC%E2&qinfo=1_1_48&pi
nfo=&minfo=&ninfo=&custid=&permid=20***028065708352
6665403398&ref=http%3A%2F%2Fsearch.dangdang.com%2F%3Fkey%3D
%25B4%25AB%25B2%25A5%25D1%25A7%25BD%25CC%25B3%25CC&rcount=&
type=&t=***00
买了学姐三本笔记,另外有一个学姐帮我搜到了两本电子版笔记。(超感谢)
真题是网上搜的,没买,后来一个研友送我一套真题,出入不大,就
是12年的有个名词解释蒙太奇,网上搜到的没有,顺便提醒你一下
喽。
(对了,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初试考了不少题,我当时没有看的,但是情况是它已被列入初试书单中)
四.每日安排
1、前期:9月到10月中。天天看专业课,传播学教程开始背是在国庆节,两天
背一节。
2、中期:10月中到11月中。上午政治,剩余专业课。
23、后期:11月中到12月底。6:00~6:30看单词。
6:30~7:00上微博看新闻。
7:00~11:00政治。
13:00~16:00英语。(有时候不学英语,时间交给
政治或专业课)
直到晚上22:00点都在背专业课。
专业课的真题看书的时候都在书上记下了,平时顺便都把名词解释和
简答都背了。论述这个比较费劲,我是根据看的那些课外资料自己总
结的,在12月份的时候才整理的论述题。我觉得这个时候刚刚好吧。这时候自己的知识掌握的也扎实了,总结要有专业的视角,用词注意
点。
(后期还是很辛苦的,早上5:20准时起床,6:00之前到图书馆,边吃早饭边看书,中午半小时吃饭,整理政治,坐着休息下脑子,趴在桌
上睡20分钟,是的没错,我晚上不吃饭。每天有16个小时都在图书
馆,没休息过一天,哈哈,精力就是这么旺盛撒~)
五.考试
5号上午政治,61分不想说什么。黑龙江统一发的文具袋,考完收上去。
5号下午英语,一定先写作文,再做阅读,排序,翻译,最后完型。我阅读第一篇做了两遍导致翻译就写了第一句,后面都是写半句就翻译不下去了。完型更是
5分钟做完。考试时将直接晕菜。心里想完蛋了,平时没怎么学英语多可怕。灰心丧气觉得6号考专业课已经没了意义。后来我的成绩还可以,也想告诉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坚持考完。
6号上午,617传播学理论。试卷装在一个小信封里,每个考场不一样,老师用小刀给我割开,不让看,我还是偷偷看了,视摄像头为无物。北邮的网络指向特别明显。而且今年课外的比较多,相信自己看了那么多书一定有用的,你不会别人也不会,3小时时间使劲编就行。当然要靠谱一点。勇于放弃吧,有道题谁谁谁的传播学7大理论,写了一行半。还有一个是现代传播三阶段。神人才能造出我那样的答案。这两个是最后写的,不得分的就不用纠结了。后来停笔,举手,自己把答题纸和试卷都折好,老师给我放进去,用胶棒给我粘粘好,我就可以撤了。
6号下午,824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不用说了,网络游戏再一次出现。北邮风格。举例的时候我举特别好,得益于我每天半小时的上网看新闻的好习惯。
六.几点提醒
1.记不住很正常,我每一遍都会忘,忘得还特离谱。千万不要灰心,因为这都是特抽象的东西,正常。我因为没有研友,就以为是自己的问题,后来才知道别人也那样。浪费了我好多眼泪。
2.至于每道题应该回答多少字怎么样答案才算完善。在我用的专业参考书里,圣才考研网《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讲解及历年真题解析》直接有答案,还是不错的。不用死记硬背,用自己容易记住的方式就好。中华传媒网《传播学专题精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绿皮的),这本书里有怎么做题的介绍,买来看看吧。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一本是《传播学史》的精华本,殷晓蓉同学翻译的《传播学史》直接叫人头疼死了,有病句。不要怪我英语专业,谁看了也觉得翻译不好。但是我还是看了三遍,后来就用董璐的书了。
3.利用好微博。我在微博关注了郭庆光、彭兰、人民日报、北大新媒体、中国网络传播学会、考研网、考研直通车……它们会给你前沿信息,有时候也会有很温暖的鼓励。
4.要按照自己的情况制定好学习计划。其实我的每天安排不是简单的如上所述,就大概吧。我随时都会更改,一觉得不合适要及时调整。我是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好好看英语哦。
5.焦虑失眠。晚上真的会突然紧张的醒过来。有个学长在国外。比咱们早六个小时,有时候晚上就会跟他聊聊,这时间正合适。我有段时间实在太紧张了,就是12月的时候,后来调节过来是这么想的,我终于要考试了,我终于离北京越来越近了,我可以去北邮了。我爱北邮。
6.如果你现在看到这篇文章,希望我给你传递了正能量。不晚不晚,不考清华北大,四个月就够了。
七.后记
去北邮复试时,心情很好。北邮校园很小,真的很喜欢。我的本科校园巨大无比,平时不轻易出校门,出不起呀,出去一趟累死。据说这里爷们儿不错,网速也给力,哈哈,宝贝们加油!
第二篇:北邮传播学考研真题完整版
北京邮电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集锦
2007年
传播学理论部分:
一、名字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传播学的中国化
2、信息社会
3、“5W模式”
4、拟态环境
5、传播制度
6、怀特的把关模式
7、“上限效果”假说
8、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2、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3、简述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4、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5、什么是“全球传播”?如何理解“全球传播”?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阐述赖特和施拉姆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理论概括,并作简要评价。
2、阐述资本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中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并作简要评价。
3、简述近年来新媒介发展趋势的特点,并对互联网媒介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描述。
4、结合“沉默的螺旋”理论,试论述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播和舆论的关系,并作简要分析。
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部分:
一、名词解释 40分(每小题5分)
1、大众文化
2、大众传播
3、网络文化
4、互联网
5、人际传播
6、跨文化传播
7、通俗文学
8、亚文化
二、简答题60分(每小题15分)
1、互联网的起源
2、大众文化的特征
3、网络中的传播
4、网络文化的特色
三、论述 50分(每题25分)
1、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
2、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与传统的艺术审美之比较
2008年 传播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传播隔阂
2、后工业社会
3、讯息
4、廉价报纸
5、社会责任理论
6、传播媒介
7、知晓权
8、世界信息流通失衡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简述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
3、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4、简述1980年“教科文组织麦克布莱德大会”决议要点。
5、简述关于社会传播的“文化指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阐述美国的赖利夫妇和德国的马莱克兹关于传播过程系统模式的理论,并作简要评价。
2、阐述麦克卢汉的传播学说的三个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3、阐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并简要谈谈你对互联网作为一种“拟态环境”的认识。
4、阐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内容及特点,并简要概括其理论意义。
大众文化于网络传播
一、回答问题:30分(每小题5分)
1、大众文化
2、数字鸿沟
3、网络文化
4、把关人
5、意见领袖
6、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要回答:60分(每小题15分)
1、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它与跨国传播有何区别?
2、试分析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3、网络时代的艺术和审美有何新特点?
4、在网络中,文化的同质化是如何形成的?
三、论述:60分(每题20分)
1、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方面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在急剧加速文化的同质化,请就此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2、如何看待网络传播时代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和劣势?
3、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分析易中天现象。
2009年 传播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
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3、传播过程的序列性
4、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
5、民主参与理论
6、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7、“沉默的螺旋”
8、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三阶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传播学的中国化的基本含义。
2、简述文字传播的意义与局限。
3、简述施拉姆提出的“循环模式”和“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4、简述国家和政府对传播媒介实行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
5、简述卡茨曼“信息沟”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阐述怀特的新闻“把关”模式和盖尔顿、鲁治的新闻选择标准理论,并谈谈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把关”的认识。
2、阐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并就大众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影响做一简要评价。
3、阐述当今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的发展对人类世界的影响和对国际传播媒介的改变,并就“文化帝国主义”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
一、名词解释(30分)
1、人际传播
2、费斯延格“人之不协调理论”
3、拟态环境
4、网络文化
5、肥皂剧
6、晒客
二、简答题(4*15=60需要展开答题)
1、网络新闻媒体的特点
2、网络群体传播的特点
3、请举出三种关于大众媒介在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观点。
4、网络文化对传统艺术与审美形式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论述题(2*30=60)
1、试论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冲击,并谈谈个人对网络与大众传播未来的看法。
2、试论图像文化的特征,并谈谈网络文化时代的图像文化特点。
2010年 传播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5*6=30)
1、社会化媒体
2、微博客
3、焦点小组
4、法兰克福学派
5、随机抽样
二、简答题(4*15=60)
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
2、简述满足于使用理论并指出不足
3、说明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区别
4、简述施拉姆的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
三、论述题(3*20=60)
1、简述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并结合当前信息社会的特点,谈谈你对这个理论的理解
2、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并谈谈网络文化、网络传播在哪些方面对这个理论提出了挑战
3、简述拉斯韦尔的5W的传播模式,并论述他对传播学的贡献
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
一、名词解释(5分*6)1.高雅文化 2.西部片 3.阿帕网 4.亚文化 5.元媒体
二、简答题(15分*4)
1.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同义吗?为什么? 2.麦罗维茨媒介即情境论 3.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 4.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
三、论述题(30*2)
1.谈谈加强网络媒体规范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文化学家斯图亚特·霍尔的电视观众解码理论的理解。
2011年
传播学理论:
二、名词解释:(6*5=30)
1、主我/宾我
2、三网融合
3、大众
4、焦点小组访谈
5、法兰克福学派
二、简答题:(4*15=60分)
1、解释学派的定义、研究兴趣及研究方法
2、简单解释“人不能不传播”
3、简述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4、简述香农的传播模式
三、论述题;(3*20=60)
1、论述“议程设置理论”与大众传播效果的关系,并谈谈你的评价
2、阐述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并结合当前信息网络社会的特点,谈谈你对这个理论的理解
3、从传播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动漫、网络游戏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异军突起
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
一、名词解释(6*5=30)
1、视觉文化
2、动作片
3、信息的数字化
4、赛博空间
5、麦克卢汉的“冷媒介”
二、简答题(4*15=60分)
1、“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中关于广告的代表性观点有哪些?
2、虚拟现实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3、网络媒体对“把关人”的理论有哪些影响?
4、在网络中文化的同质化是如何如何形成的?
三、论述题(2*30=60)
1、试论我国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2、如何理解时尚文化的特征?时尚与流行的区别何在?
2012年
大众文化和网络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图像转向
2、社交网络
3、民主参与理论
4、网络恶搞
5、网络语言
二、简答题
1、网络交往是否会导致价值观的融合?
2、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具有怎样的特征?
3、英国雷蒙-威廉斯关于文化的三种定义?
4、分析网络媒介的民主决策参与功能。
三、论述题
1、如何看待我国网民的总体素质?对净化网络环境提出你的对策和建议。
2、大众媒介在大众文化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传播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编码/解码
2、SNS
3、沉默的螺旋
4、创新扩散
5、博客人
二、简答题
1、依附理论
2、斯蒂芬金的游戏论
3、非语言符号有什么功能?
4、传播学史上主要的三个媒介理论的相互借鉴和异同。
三、论述题
1、施拉姆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以及他对传播学的贡献。
2、三网融合将会使未来的传播进程和传播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2013年 传播学理论 一,名词解析 跨媒体
网络原生媒体 博客 网络文化 文化科技创新
罗伯特克里格关于传播学的七大理论 二,简答题
伊妹儿(e-mail)效应 现代传播发展的三个阶段 文化帝国主义
利昂、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三,论述题
解读网络文化狂欢隐含的现实影响 网络游戏与文化传播 技术对媒体发展的影响
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概论,记得不多 一,名词解析 公共领域 维基传播
“六度分割”理论 二,简答题
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网络游戏对青年群体的影响 三,论述题
结合传播学理论和事例说明微博传播的特点以及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网络新闻传播中多个层次的把关人
第三篇: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3~5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因此海文教育集团教育信息中心经过深入地了解与新闻传播学息息相关的各种专业,为广大有意于新闻传播学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为文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它又下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传统的二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传媒大学等学校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经济学、国际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学、传媒政策与法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等。
(一)研究方向
新闻学: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体、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电视文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
(二)考试科目(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
新闻学:①101政治②201英、202俄、203日选一③707新闻学基础④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含中外文史基础知识、汉语言和政论写作)
传播学:①101政治②201英、202俄、203日选一③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④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含中外文史基础知识、汉语言和政论写作)
(三)职称资格考试
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2.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综合知识是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重点院校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四、就业方向
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
职业发展资格认证: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认证目的: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
五、就业前景
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看好的。在美国,报刊、广播电视、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新媒体领域,都更愿意雇用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这些毕业生随处可得、人工费用相对低廉而且还经过了必要的训练。
随着媒体的逐步开放,媒体对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毕业后主要去向是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也可以去网络公司或广告公司任职,还有的到政府机构任职。
六、就业分布最多的城市
主要分布在湖北、广东、北京、上海、湖南等城市。
七、课程设置(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公共基础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
学科基础课:
语言文化哲学、新闻理论研究、西方传播学、中外新闻传播史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大众文化传播研究;
专业主干课:
新闻传播与舆论研究、中外报纸编辑比较研究、新闻传播思想史; 专业方向课:
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网络传播研究、平面媒体传播研究、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文学传播研究、新闻传播业务研究。
第四篇:新闻传播学J
新闻传播学J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经由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为大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新闻价值的定义
1、“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2、“是新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从传播价值来看,它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客观的社会效果,就是群众对新闻的选择和社会实践对新闻的检验。”
新闻价值的五项基本要素
1、重要性:事实具有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
2、显著性:事实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等因素为众人所瞩目,因而格外引起人们关注
3、及时性:又称“时新性”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内容上是人们所未知的新鲜事
4、接近性:事实在地理上与心理上与接受者十分相近,因此很容易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
5、趣味性:又称“人情味”事实因新奇,为人们所为料及、或具有戏剧性等特点能引起人们感情共鸣,因而对受众来说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突发性新闻
指对那些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如空难、火灾、地震、战争、政变„„ 硬新闻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如政策制定、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疾病流行、重大灾难事故等。
软新闻
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新闻事业
就是有一定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经常性新闻活动,由这些活动的主体和条件构成,包括新闻体制、机构、媒介和新闻教育、研究等
人类社会传播的特点
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性而言,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新闻选择(把关)的依据
1、真实
2、新闻价值
3、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
4、具体部门的编辑方针
四种媒介传播特点
1、报纸的传播特点(文字符号、纸煤介)
(1)传播速度相对缓慢;
(2)非线性,读者选择性强;
(3)记录性和保存性强;
(4)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5)适合抽象的深度报道;
2、广播的传播特点(声音符号)
(1)速度快
(2)线性传播
(3)转瞬即逝,记录性和保存性差
(4)对读者文化水平要求不高
(5)具有伴随性
3、电视的传播特点(声音、画面符号)
(1)速度相对较快
(2)线性传播
(3)转瞬即逝,记录性和保存性差
(4)对读者文化水平要求不高
(5)综合的符号传播,形象生动
4、网络的传播特点
(1)速度快
(2)非线性
(3)可保存
(4)多媒体
(5)个人化
(6)交互性
(7)信息量巨大
受众的分类
1、按照受众的素质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可以分为积极受众和消极受众。积极受众:学者、知识分子等。对新闻传播媒介有选择、有批评,有利用,可以起到舆论领袖的作用。
消极受众:文化程度较低、易受媒介影响、没有太多个人主见。
2、按照人口统计的原理,可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3、从经济学意义上看,按照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触频率和利用程度,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或者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受众怎样选择、理解和利用新闻
1、选择性接收
人们愿意接收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一致或自己需要关心的信息,而排斥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或自己不敢兴趣的信息。
2、选择性理解
不同的受众对于同样的信息因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会有不用的理解。
• 正面理解
• 反面理解
• 扩展或缩小新闻的影响力
• 重新建构新的现实世界的图画
3、选择性利用
受众对信息经过选择和理解,对信息做出分析和归类后,对其中有直接效用的信息立即开始利用,对其中有使用价值但无直接效用的信息则储存起来,以便日后利用或转化为精神财富。
4、选择性反馈
受众将自己的意见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态度反馈给新闻传播者。
“沉默的螺旋”理论
1974年 诺伊曼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2)意见的表明和“ 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知沟”理论
1970年蒂奇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的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约有扩大的趋势。”
经济地位不同的人,会有以下差异:
(1)传播技能上的差异
(2)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
(3)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记忆的因素
(4)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论述题)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15世纪,主要传播商业信息;16世纪,报刊开始转向思想传播和政治斗争。2、17世纪,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思想诞生
1644年 英国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主张每个人都有将自己的思想诉诸社会的自由权利。从弥尔顿的思想出发发展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两大原则,“意见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约翰.洛克天赋人权(生命、自由、财产)及分权学说(立法权与执行权分开)
孟德斯鸠从三权分立的原则出发,阐述了言论自由对于维护资产阶级政权的极端重要性。
(1)防止滥用权力,除了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外,还必须看到舆论作为一种权力形式对权力机构进行约束。
(2)而发挥舆论力量的前提必须实行言论自由。
(3)言论自由乃是人的一切自由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没有这一自由,其他自由也就无从谈起了。
3、18世纪以来。
•18世纪末 英国废除印花税法等限制新闻自由的规定,实现新闻自由。
•法国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取消一切新闻检查,新闻界从此获得相对独立 • 美国1789年通过宪法的十条修正案(人权法案),在法律上确立报刊自由。
二、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要义
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惟一的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人民对政府的监督,最主要的中介就是报刊。
也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权力。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如果发表了错误的意见怎么办?
4、对事实的信念
为了满足不同政治立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的个体需要,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地最高准则和新闻从业人员地职业道德标准。
三、自由主义报刊的哲学基础
1、理性原则
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所以在“意见的自由市场”上,最终会选择真理。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2、自然法则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沙:提出自然权利说,即每个人都拥有财产权、信仰自由权、思想自由权。因此,新闻自由是无需任何权威认可的自然权利。从而把新闻自由放在了不可动摇的基石上。
3、权力制衡
不仅要三权分立,还要舆论监督政府,对政府实行约束。
言论自由的意义从哲学原理上升到了政治学原理。由此确立了言论(新闻)自由在国家政治结构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四、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现实困惑。
1、绝对自由主义、曾使西方新闻界陷入混乱
因为支配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性,而是利润、金钱。
2、煽情新闻泛滥
3、自由竞争被垄断取代,垄断扼杀意见自由市场。
报业(媒体)多样化的动摇意味着意见自由市场的解体。
客观性原理及其实践
一、客观性理念的产生及其内涵
1、政党报纸的特点
(1)经济上的依附性
(2)内容上的单一性
2、便士报诞生的革命性意义
1833年《纽约太阳报》的创办为标志
(1)第一次确定了新闻在报业中的崇高地位。
新闻(news)对言论(editorial)的胜利
事实(fact)对意见(idea)的胜利
(2)促进了新闻机构内部分工的合理化。
有了明确的记者分工
形成了现代的报纸版面形态
3、便士报和“故事模式”
故事模式意味着对于社会新闻和软新闻的重视,因此冲突性、趣味性和反常性成为新闻选择的主要取向。由此导致了煽情新闻的泛滥。
4、精英报纸和“信息模式”
西方的报纸可以用大众报纸和精英报纸分类。
以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购买和主持的《纽约时报》为代表。满足了对严肃而有品位的新闻的社会性需求。还如《华盛顿邮报》 《洛杉矶时报》 等
5、客观性报道的理念
20世纪20年代前,认为:其核心在于新闻报道中事实与观点的分离。
19世纪中期崛起的通讯社,也对传播和内化客观性观念起到了显著影响。如1848年成立的美联社。“政治上的中立就是商业上的盈利”
报纸也致力于不带偏见的向“市场”提供可以据以形成“意见”的各种材料。
二、客观性理念面临的冲击
1、报业垄断局面的形成1890年开始,美国报业开始出现所有权日益集中的现象。逐渐形成“一城一报”的格局
2、“主观性”种种
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战争来临时,真相是第一个牺牲品。”
如果政府可以扭曲事实,那么众多利益集团也是否可以用其独有的方式扭曲新闻界的报道?
3、20世纪初,公共关系业的兴起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其主要目的是受雇于各种社会组织,为了取得公众的认同而进行信息沟通和自我宣传等活动。
它在记者和新闻源之间设置了一种新的障碍:信息都是经过公关人员包装过的信息,非原生态。极端者认为:公关业从诞生之日起,和新闻业就是天敌。
4、对传统客观性理念直接冲击的重大社会事件。
(1)20年代的大萧条
(2)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
5、李普曼对调整客观性理念的杰出贡献
通过对社会认知和舆论形成的分析,摧毁了意见自由市场的民主假设。
不管是公众还是新闻从业者,都是成见或者刻板印象的囚徒。(人都是有偏见的)
三、挑战与回应:客观性原理的拓展
1、对主观性的合法性承认。
(1)20世纪30年代新迪加专栏作家的出现。李普曼
(2)1923年《时代》周刊杂志的创办。
2、客观性与解释性报道
1938年 美国新闻学者 麦克道格尔 《解释性报道》一书引发了20多年之久的客观性和解释性的论战。
至今,解释性报道已成为相当重要的体裁。被称为报刊文体的第三次革命。
3.客观性与精确性报道
1973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菲力浦.梅厄《精确新闻学》一书
新闻记者应该更多地使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事实材料,以便使新闻报道具有真正的解释性的力量。这些方法包括抽样调查、参与观察等社会学和人类学家的研究方法。
4、调查性报道(揭丑报道)
(1)19世纪末兴起了揭露黑幕运动,在20世纪头10年起,逐渐走向低潮。
(2)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1962年 美国博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任何速度都不安全》(美国社会活动家 拉尔夫.纳德)等给新闻界很大的刺激--在这样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中,一向自视为社会公器的新闻界居然处于缺席状态。
(3)60年代起,美国调查性报道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越战美国士兵屠杀美莱村民的报道
水门事件
80年代美国向伊朗出售军火的报道(“伊朗门”)
90年代克林顿性丑闻(“拉链门”)
5.新新闻主义报道
20世纪60年代达到高峰采用文学写作手法,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同时不遗余力地刻画细节。有向文学传统回归的趋势。
1981年 《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因虚构新闻人物被剥夺了普利策新闻奖应对新媒体(电视、网络)挑战,新新闻主义又成为对抗新媒介的武器。1995年,俄勒冈大学新闻学院设立“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研究生课程。
6.新闻理论界对客观性理念的修正
以客观报道为主,其他各种替代性报道为辅助,是目前典型的新闻报道格局。
第五篇:新闻传播学英语词汇
传播学考研英文常见词汇
传播 Communication
内向/自我传播 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人际传播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群体传播 Group Communication
组织传播 Organization Communication
大众传播 Mass Communication
单向传播 One-Sided Communication
双向传播 Two-Sided Communication
互动传播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媒介 Media
大众传播媒介 Mass Media
新媒介 New Media
新闻洞 News Hold
新闻价值 News Value
传播者 Communicator
主动传播者 Active Communicator
受传者/受众/阅听大众 Audience
受众兴趣 Audience Interest
受众行为 Audience Activity
信息 Information
信号 Signal
讯息 Message
信息熵 Entropy
冗余/冗余信息 Redundancy
传播单位 Communication Unit
奥斯古德模式 Osgood Model
编码 Encode
解码 Decode
信源 Source
传播的数学理论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传播渠道 Communication Channel
有效传播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传播效果 Effects
知识沟 Knowledge-Gap
使用与满足模式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Model
使用与依从模式 Uses and Dependencys Model口传系统 System of Oral Communication
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内爆 Implosion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本土化 Localization
电子空间 Cyber Space
数字化 Digitalization
文化帝国主义 Culture Imperialism
跨文化传播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守门人 Gatekeeper
新闻采集者 News Gatherers
新闻加工者 News Processors
模式 Model
有线效果模式 Limited Effects Model
适度效果模式 Moderate Effects Model
强大效果模式 Powerful Effects Model
子弹论 Bullet Theory
两级传播模式 Two-Step Flow Model
多级传播模式 Multi-Step Flow Model
沉默的螺旋模式 Spiral of Silence Model
劝服传播 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议程设置模式 the Agenda-Setting Model
时滞 Time Lag
最合适效果跨度 Optimal Effects Pan
时间跨度 Time Span
公众舆论 Public Opinion
选择性接触 Selective Exposure
选择性注意 Selective Attention
选择性理解 Selective Perception
选择性记忆 Selective Retention
可信性提示 Credibility Heuristic
喜爱提示 Liking Heuristic
共识提示 Consensus Heuristic
市场驱动新闻学 the Market-Driven Journalism意识形态 Ideology
霸权 Hegemony
权力话语 Power Discourse
视觉文本 Visual Text
文本 Text
超级文本 Hypertext
结构主义 Constructionism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ism
文化工业 Culture Industry
大众文化 Mass Culture
文化研究 Cultural Studies
批判学派/批判理论 Critical Theory
法兰克福学派 Frankfurt School
女权主义/女性主义 Feminism
符号学 Semiotics/Semiology
符号 Sign
能指与所指 Signified/Signifier
非语言符号 Nonverbal Sign
非语言传播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意指 Signification
话语理论 Theories of Discourse
文化期待 Culture Expectations
文化批判 Culture Criticizing
范式 Paradigm
叙事范式 Narrative Paradigm
强语境 High Context
弱语境 Low Context
功能理论 Functionalism
话语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传播的商品形式 the Commodity Forms of Communication受众商品 Audience Commodity
商品化 Commodification
空间化 Spatialization
结构化 Structuration
媒介集中化 Media Conglomeration
传媒产业 Media Industry
注意力经济 Attention Economy
媒介竞争 Media Competition
受众分割 Audience Segmentation
媒介资本 Media Capital
传播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传播研究 Communication Research
抽样 Sampling
调查研究方法 Survey Research
内容分析法 Content Analysis
实验分析法 Experimental Research
定性研究法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个案研究法 Case Study
效度与信度 Validity/Reliability
变量 Variables
实地观察法 Field Observation
虚拟社群 Virtual Community
扩散研究 Diffusion Research
媒介事件 Media Events
民族志 Ethnography
传播生态 Ecology of Communication
真实/虚构 Reality/Fiction
拟态环境 Pseudo-Environment
刻板成见 Stereotyping
晕轮效应 Halo Effects
二元价值评判 Two-Valued Evaluation
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
阐释理论 Interpretive Theory
大众传媒 mass media
传播者 communicator
传播 communication
传播模式 models of communication
受众 audience
受众逆反心理 audience’s reversal psychology意见领袖 leader of opinion
社会守望 social observation
魔弹论 bullet theory
报刊的四种理论 theory of four presses
社会责任理论 social resposibility theory
大众传播 mass communication
传播学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讯息 message
拉斯韦尔模式 Lasswell model 劝服 persuation 把关人 gatekeeper 人际传播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组织传播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小群体传播 small group communication 从众 conformity 传播的功能 functions of communication 卫星传播 satellite propagation 世界电视网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 广播电视学 study of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绝对收视率 absolute rate of reception 相对收视率 relative rate of reception 有线电视 cable television 传播心理学 propaganda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