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穿越时空的学习与借鉴
穿越时空的学习与借鉴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李子文指导教师邹艳萍
我们从一出生就在接触传统文化。
时间、道理、技艺......这些东西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精神上给予我们以及间接性的在物质上给予我们无穷的帮助。
如唐朝时期的古诗,以及更久以前的从春秋战国时期留传下来的儒家思想,无一不是我们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先辈留下的东西我们后辈应当好好珍惜并归纳总结。我们所接触的文采超众的汉赋作家——贾谊,他就是一位很好的例子。他写下了《过秦论》,用先秦灭亡的历史教训,来警醒当时的大臣们。清代的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第六篇以当大纲而编写出了《训蒙文》也就是《弟子规》。他编写的这部作品,能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时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可以说读后让人受益颇深。
古人们给我们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好的,我们要积极的接纳;而不好的,遗留下来的教训就应当引以为戒。大到治理国家,小到个人行为习惯。那些因为犯下错误而得到的教训其实无时无刻不告诫着我们。但是不犯一点错误是做不到得。不怕你犯错只要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能够改正那就是非常好的了。就像《弟子规》中说的“能改过,归于无”。从这些细小的地方就可以看出古人我们的传统文化上留下了多么浓厚的一笔。
在我们欣赏、学习、借鉴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尊重他们,保护他们。
既然我们享受了这些传统文化知识,那么我便应该把他们留给我们的后人,让他们也来欣赏、学习、借鉴。我们更不应该用我们的无知来玷污这些瑰宝。比如用诗句破坏古迹等可耻的行为等。自己不去做,在看到别人有这种行为时我们也要及时劝阻他们。这些都是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
总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我们的国家历史和传统文化从未断裂过。先贤们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他启发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使我们懂得了如此之多,我们要用敬仰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保护他们。以此代代相传,给我们的后人更多的智慧。
第二篇:穿越时空读后感
寒假前夕,妈妈给我买了一套《穿越时空》的书,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科技书啊!
《穿越时空》是一整套书,也就是说里面有很多本书,你们猜猜看有基本,十本?不对!十二本?对了!
妈妈买回书的那天晚上,我当场就看了其中的一本《沉船探秘》,穿越时空读后感。我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沉在海底的“圣马尼亚号”竟然是哥伦布的船!当然,这条船是在发现新大陆后返回途中遭遇海盗,船被炸了,大部分的船员都成了海盗的奴仆,只有几名幸存者站在露出水面的桅杆上等待救援艇,读后感《穿越时空读后感》。终于他们得救了。那几名船员回国后,跟总统联系,打捞那条船的遗骸。而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这条船到达美洲大陆,取得航行的辉煌后船员认为万事大吉了,在返回途中放松了警惕,才会被海盗打得落花流水。
看完这本书,我想,原来一个小小的意外,就会造成这么的损失。这本书让我不仅了解到了科学,还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放松警惕,只有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
原文地址:
第三篇:穿越时空的呼唤
穿越时空的呼唤
--建大小学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为了进一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我校近期组织党员老师在学校观看了《焦裕禄》电影。
焦裕禄,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丰碑,矗立在兰考,矗立在中国大地,矗立在亿万百姓心中。焦裕禄当年对群众说出的那句“我是您的儿子”,已成为许多党员干部心中时时震响的座右铭。“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作为党员干部,什么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穿越50年历史烟云,“把泪焦桐成雨”,凝结着人民对焦裕禄的深切思念与精神呼唤;公仆情怀,这是焦裕禄留给党员干部的最宝贵精神遗产。
焦裕禄下基层、访民情、赈灾救济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种梧桐、带病坚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迹令人在座的党员感动。会上党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吴小兰书记指出:焦裕禄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光芒四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了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求全体党员提出几点要求:
一、学习焦裕禄就是要把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思想与行
动上。
二、学习焦裕禄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决策举措上。
三、学习焦裕禄就是要把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落实到学习实践上。
同时,还要做三个结合:一是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与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身边的典型可能不是那么高大、那么完美,但可能更切合自身实际,可以用焦裕禄的精神激励自己,用身边的典型指导自己,学习那些优秀党员的做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三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对照焦裕禄同志,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
吴小兰书记的“三点要求、三点结合” 是根据总书记在兰州考查时提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座位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而设想。
会上党员老师们都认识到:今天,我们所处的花城广州交通发达、物质丰富,与影片相比我们面临的条件不同,环境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都会生活上、工作中面临困难、困境和问题。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做到不推诿、不扯皮,迎难而上,实事求是,有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决心和努力。今天,经济快速发展,与影片中有着天壤之别,工作
内容虽然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都在为人民服务。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应当学习焦裕禄把职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职权看作是受人民的委托,为革命掌权。在生活上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做个学生爱戴的、家长信赖的、组织放心的好教师!
第四篇:穿越时空的记忆
穿越时空的记忆
从家门口出来,恰好就是崇安寺。我拄着拐杖慢慢地走着,目光无意间停留在那尊抹黑的雕像上,记忆将我拉回了那个时候。
自打记事起,就知道他很有名。每逢重大节日,总会看见他奔波与各种法师道会,那依依呀呀的琴声,便从那把二胡上倾泻下来。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天,那悠长的二胡声着实让人舒坦,仿佛天籁之音一般。
不久,听说他成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不错的嗓音,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一表人才的面孔,使他获得了“小天师”的称号,可之后,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一次经过雷尊殿,听到两个人在窃窃私语:“你看雷尊殿的那个华道士,成名以后不得了了呀!吃喝嫖赌样样都干啊!我心一紧,有点将信将疑,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但看到他成天成天地出入赌场,甚至吸食鸦片时,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厌恶。由于他整天出入那些三教九流的场所,他渐渐地变得穷困潦倒,最终只能以街头卖艺为生。从此,他在我的视线,乃至大家的视线中消失了。
十年后,我在一个偏僻的街头又见到了他,残忍的梅毒已经侵蚀了他的双眼。他戴着盲人眼镜,身形枯瘦,那在一顶破毡帽下面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难与沧桑。地上的草绳子,身上的破衣烂鞋和一只等待施舍的瘦骨嶙峋的手,似乎都在述说他的苦难。他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妇人,用一根竹竿牵着他。他那发黑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舞动,唯独不变的,却是那坚强的琴声。
我驻足听了一会儿,琴声中多了些对痛苦命运的叹息,多了些隐忍与无奈,更多的是对命运的不屈,就像泉水冲击在石头上,溅起无数的水花。
虽然那夜的灯光惨淡,虽然那夜冰冷彻骨,但不息的琴声仍然震慑了人们,让那些同样无家可归的人的心灵,变得激动,变得不屈,变得顽强起来。
两年后的一天,在几千人的掌声下,他站上了自己从来没有站上过的舞台,拉的,依然是那首熟悉的曲子。不过,这次的格外动人,格外激昂。在命运的压迫之下,他没有放弃,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他,就是无锡的骄傲———瞎子阿炳!
记忆又飞了回来,我端详着眼前的这尊铜像,在阳光的照耀下,我只觉得,他的背影是那么的伟大!
第五篇: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李苑 《光明日报》(2016年11月15日 11版)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总书记先后发表重要讲话。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近期,两本相关主题新作《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和《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推出,受到读者欢迎。11月1日,以“不忘历史 继续长征”为主题的长安街读书会举行,两书的主要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黄一兵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副巡视员王新生,与读者共同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和创作心得。本期光明读书会整理刊载其精华部分,与广大读者一起重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精神力量。
为什么已经有那么多权威著作,今天还要重新整理和撰写党史和长征史?
黄一兵:《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后,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又一本具有权威性和相当历史价值的党史基本著作。
继《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后,时隔多年,我们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体现了党对自身历史认识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而且也许大家也注意到了,这三本书的写作都有一个特殊的契机。
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了解,领导他们的党是什么情况,于是胡乔木署名撰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到了1991年,时逢苏联解体、东欧动荡,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需要对我们党的历史进行一个完整的阐述,特别是需要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做一个清晰、明确、客观、公正的阐述,于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在什么样环境下产生的?这本书后记中写道:时间是从2010年起草。这跟我们党史工作上一个重大事件直接相关,即2010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可以说是建党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规模很大,当时分管党史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就是我们起草《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根本指导思想。
这次会议第一次对什么是党史做了明确的概括,即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包括三个历史统一:不懈奋斗史,这是一个传统党史的框架;理论探索史,把党在理论创新上的重大成果、发展过程、形成标志做了一个深刻阐述;党的自身发展史,党的自身奋斗史,也是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和探索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2010年以后,在写党史、党史著作、党史文章时,都强调“三史统一”。
此外,会上还提出要把握住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所谓主题、主线,就是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本质主流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 2 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本书的许多观点就是围绕这个思想来展开。后来这个重要观点逐步融入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
正是因为有了2010年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广大党史工作者觉得这是一个引领党史工作开创新局面的会议,因此有必要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对党的历史进行重新归纳、总结。
王新生:我也谈谈为什么写《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我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了三十多年,主要从事民主革命事件研究,长征史是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我第一次参与写红军长征史方面的书,大约是在20年前,只写了两个章节,也没有什么自己的研究,大都是吸收别人的成果。后来这些年,我在不断吸收前人知识的基础上,自己也进行了调查研究。
2016年,迎来了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过去了,长征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中华民族一个巍峨丰碑,我们党史工作者都在思考,今天应该给读者奉献一个什么样的成果?还像过去写《红色铁流》一样吗?显然不行。过去的书虽然也很好,但是时代在前进,人们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了21世纪,如果拿出来的东西依然是过去的模式,作为一个党史工作者,我对不起如今这么好的条件。所以我们有这个责任为国家、为读者、为人民,拿出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精神产品。
这些年,关于长征的书出了很多,但搞研究的人写的书销量不大,反而是搞文学的人写的书很畅销。这些书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在文学加工下,读者对这件事的理解与当时的史实,距离比较远。所以党史研究者和工作者们必须开辟出一条新路来,既要让长征史扎实、准确、权威,又让读者爱看。我攒了很多年劲,终于为大家呈现出这样一本书。
如今的主题出版不仅在装帧上有了新意,内容和选题上也更加贴近读者的爱好,这两本书有什么创新之处?
黄一兵:《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创新,特别鲜明地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这本书第一次把我们党的历史起点从1919年扩展到1840年,而且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这个时间的更改我们是有依据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起点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往前挪到1919年,从五四运动写起。我们过去写党史比较多地聚焦在党的具体事件角度上,但这部党史,则是从民族复兴的角度讲我们党的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1840年提出来的,是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要把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过程写清楚,未来还有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是当作一个主要历史任务提出来的。这是这本书在思想上、理论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特点。
第二,这本书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贯穿九十年的写作。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最根本的成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全书,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内涵解释清楚。实际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成为人民群众的梦想,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过程中,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二是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靠什么理论去指导的问题,三是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是一个什么样社会制度问题,四是该以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1840年以来,很多人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都没成功,最终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答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统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不仅反映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内涵,同时也能够鲜明地体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新认识、新结论。这许多内容组合在一块,就使这本书具有了新的历史内涵、理论内涵和时代精神。
王新生:我认为《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学术为支撑。书中既有我个人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有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参照了很多权威著作,比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及《毛泽东选集》《周恩来文选》《周恩来选集》等等,还有军事科学院出的关于军事方面的书。
第二,我运用了多方面的资料。比如,我还阅读了《蒋介石日记》,认真研究了蒋介石关于第五次围剿红军,以及长征途中的一些想法,以证明一些关键史实。
第三,书中包含了我的一些点评。这些点评并不是我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时间研究党史、军史时,自己的一些感想。读者可能不是相关专业的,作为研究者,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点评告诉读者如何看,引导读者对事情的认识。
我以书中《湘江之战》这个部分的内容为例。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我在书中写道:伟大的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湘江之战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最低谷,但是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最先进、最大公无私的政党和军队,充满朝气和智慧,不会为严重的挫折所吓倒,他们会纠正自身存在的错误,调整方向,走上 胜利之途。我通过这段话总结了湘江战役失败后党的情况,然后引出后面的遵义会议。
还有当年蒋介石污蔑红军在茅台池中洗脚,说红军是很野蛮的军队,青面獠牙,是赤匪。我在后面引出一段话:历史是威严的,任何人在历史面前都很渺小,都要敬畏历史,因此任何人在历史面前都要老老实实做事,不得弄虚作假,如果不老老实实做事,弄虚作假,必然会受到历史的嘲弄。国民党造谣红军在茅台酒池中洗脚,无非是把红军的形象在人民中弄臭,但适得其反,这种做法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今天说党史、长征,就是用过去的精神来激励今天的人,能够穿越历史时空的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的意义是什么?
王新生:四支红军出发长征时约有20多万人,尤其是中央红军,长征初期没有做政治动员,大家不知道到哪里去,但愿意跟着走。为什么?因为相信党。
我说一个小小的体会。2015年时我走了贵州毕节地区的一小段长征路,是大约300米的一个90度悬崖,我腿都软了。之后是一个崎岖的羊肠小道,最窄的地方仅仅能放下一只脚,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只有四华里路,我就觉得这个路再也走不到头了,感觉总是被危险威胁着,这让我震撼,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当年的红军走过这条路?
在我的书里写过一个红军战士的事迹:过草地时,一个十几岁的小红军刚开始还蹦蹦跳跳,后来昼夜温差逐渐加大,阴雨连绵,缺乏粮食,他日渐虚弱,临终前他告诉战友:“我是活不了了,看不到革命胜利了,当你们革命胜利的时候,告诉我的家人我是为革命牺牲的。”这就是当时红军战士到死都抱着的理想信念。
长征精神的精髓就是理想信念。因为理想信念就是一个灯塔,高高竖起来照耀着人们去前进。要是没有长征精神,最终怎么能有三四万人,在军事高压和恶劣自然环境下走到了陕北。有了理想和信念,就有了灵魂和力量。理想信念是永恒的,只要中国共产党存在,革命就一定能胜利,就一定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一兵:我理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长征精神为什么现在依然那么鲜活,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成为自信的内容,应该具备几个条件:独特的、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自信的三个组成部分,就包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东西,能够传承久远的东西;革命文化,就是五四运动以后形成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三个文化正是由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洪精神,甚至两弹一星精神等组成。这些精神汇聚成的力量,是能够穿越时空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本报记者李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