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调研分析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规范了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会计事项,信息披露要求更为严格具体,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已基本接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银行业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人行镇江中支对全市上市银行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深刻剖析了
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
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准则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以及收入、费用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行为,在坚持历史成本原则的同时,引入公允价值属性;新增了“金融工具确认及计量”、“套期保值”、“金融资产转移”等会计准则,更加规范了减值计提等业务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行为,填补了我国会计标准在这些业务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银行业会计的国际化步伐。
1.对金融工具的影响
1.1金融资产与负债分类的变化
随着金融创新程度的加快和衍生工具的发展,金融工具长短期的界限变得模糊,所以从流动性分类划分,无法真正反映出资产和负债的本质属性。新会计准则改变了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对投资和负债采取长、短期分类核算的方法,而是按金融工具属性对金融资产和负债重新进行分类。新会计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4类: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则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两类。
1.2金融资产与负债确认和计量方法的变化
原会计制度规定银行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而新会计准则中则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使银行的资产和投资价格更接近市场价值,更能真实反应一定时期银行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1.3衍生金融工具及套期业务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明确要求银行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同时要求在会计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价值,以便及时反映交易的盈亏状况。对于套期业务,新会计准则要求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消结果计入当期损益。
1.4资产减值准备的调整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的规定作了较大的调整,改变了贷款按五级分类计提减值准备的做法,要求按现金流折现法计提减值准备,即按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按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负差额进行计提。这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减值准备计提额的影响,从而能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更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使得银行更准确地把握金融资产减值可能造成的损失。银行非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银行无法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其利润将更为真实。
1.5金融工具披露的深度和广度发生变化
新准则既要求披露金融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又要披露金融资产负债的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确认条件,特别是在金融管理的信息披露方面,不仅要求披露金融工具管理的目标和政策、风险控制流程、工具分析过程及其估值模型,而且金融工具对资产负债的影响和结果均作出了相应要求。
2.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的影响
按照新会计准则,要对关联方企业详细情况进行披露,关联方主要是股东,关联方交易类型主要是向股东发放贷款,如江苏银行镇江分行,2008年4月末向股东发放贷款8.23亿元,银监局对关联方交易有严格要求,但在会计报告中披露未作出强制性要求,新准则实施后强制要求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3.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新金融会计准则中对金融工具分类及分类标准的改变,衍生工具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核算,一方面大大丰富了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对于风险的表现更加全面;同时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主要计量属性,风险的变动及时反映到当期损益表中,对银行的资本机构净利润、净资产、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指标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易受利率和汇率等价格指标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加之我国银行机构对规避这类风险相对经验不足,必然会加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波动。
二、新金融会计准则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几个难点
1、经营效益的不稳定性增大
实施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引起财务报表状况的较大起伏,将给银行的损益确认标准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最显著的是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变化要直接计入损益,金融资产价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变化幅度以及变
化方向都难以确定,而且变动频率将导致财务状况以及盈利能力的频繁波动。
2、公允价值的测算难度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获取方式做出了规定。首先,不同类别资产的公允价值获取方式不尽相同,对那些没有活跃公开市场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相关人员的专业判断或委托评估公司评估,这种判断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留下了操纵当期利润的一道关口,因此如何合理设计公允价值的获取方式,并确保公允价值的准确性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其次,由于获取公允价值要涉及银行的信贷管理、金融市场、国际业务、个人金融、财务会计等多个部门,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对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和整体协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实际利率法的应用
在贷款、债券资产等业务核算中要频繁使用实际利率法。对于固定利率的贷款和债券资产的实际利率的计算,即固定利息收入与金融资产以及相关手续费之和的比值,需要具体核算在每笔贷款中所支付的相关手续费,这是难以精确计量的。对于浮动利率的贷款和债券资产,其实际利率的计算要基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如何确保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难点。同时,实际利率的不断变化也会增加银行损益的波动性,可能会削弱银行披露的会计盈余的稳定性。
4、资本充足率管理的难度加大
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增加了风险资产,导致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加权风险资产发生变动,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加剧了附属资本的变动,按可收回金额现值与账面值的差额提取减值准备后,导致损益的波动,从而影响附属资本。这些变化将增加银行资本的波动性,使上市银行资本管理面临新的课题。
5、核算及管理系统的更新开发
应用新会计准则并不是简单的会计政策的转换,特别是银行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如新准则要求商业银行推进统账制(外币业务发生时直接以本币记账,月末再对每个账户进行估值)、大量“现值”的引入,以及新口径信息报告等,要求商业银行对现行的会计核算系统、各种业务交易系统及内部管理等电子化进行改造或开发;在管理方面最为关键的是把新准则的精神和实质“植根”于银行自身的核算及管理体系中,让整个核算流程及管理体系符合新准则要求,而且能够把这些信息用来管理资本、风险和业务,做到“管理流程层面”和“会计账目层面”的切换真正与新会计准则对接。
6、与税务政策存在诸多差异
目前,税务监管当局尚没有明确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纳税处理,特别是企业所得税中诸多情况,商业银行出于纳税考虑,不敢轻易将原来的核算方法完全摒弃。但同一套会计核算系统又不可能同时支持两个差异很大的法规制度,即使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做纳税调整处理,也将非常复杂。以固定资产折旧调整为例,税法规定残值率为5%,而新会计准则未规定残值率,两者折旧年限规定也不同,带来长期大量的纳税调整计算,工作量巨大;又如,新准则按照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改进了成本核算项目和方法,要求企业考虑预计环境恢复等资产弃置费用等,将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引入会计系统,以更为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本信息,但税法中未明确此类成本费用能否在税前扣除;再如,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后,因某时点上资产公允价值上升或下降,导致企业在损益项目上列示收益或损失,此类收益或损失如何在税收上进行调整等。
7、统计口径的差异
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按期限对金融资产及负债分类,如存款分为活、定期存款,有价单证投资划分为“短期投资”、“中长期投资”两大类,贷款则先划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核算,再将自营贷款划分为短期及中长期贷款进行核算,这基本与金融统计指标相一致。在新准则实施之后,将改变金融资产负债传统按期限的分类方式,而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类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贷款及应收账款;将金融负债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且资产与负债的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资产负债分类方式的改变能使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更为全面、风险判断更为有效,但商业银行统计部门难以将现行金融统计指标与调整后资产负债进行简单的划分和对照,需要重新建立一套与新会计准则相适应的金融统计指标。此外,新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引入及资产负债范围的扩大(将衍生工具隐含的各种权利和合同义务确认为金融资产或负债,已经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以及其他不能满足终止条件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纳入表内核算),也给金融统计部门带来数据难以估量的困难。
8、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变化将增大
当前上市银行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诸如信息披露标准不尽统一,形式不够规范,内容不够全面,频度不够及时等突出问题。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列示和披露作了详细的规定,信息披露将更加统一、严格、规范和透明。突出表现:一是强调信息披露的全面性。要求银行应当披露对金融工具所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等信息。二是强调对风险的披露。要求银行应当披露与各类金融工具风险相关的描述性信息和数量信息,应当披露所面临的各类市场风险的风险价值或敏感性分析及其选用的主要参数与假设。
9、人员素质的提升压力
由于金融资产、负债分类标准和核算要求的改变,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应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收益,银行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理念和核算要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人员既需要对知识进行全面更新,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有效解决新准则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镇江市上市银行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具体情况及存在问题
镇江市各上市银行为落实《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均做了大量的业务培训和系统转换工作,并制订了相应的制度措施,分步逐层推进。新会计准则执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从形式上看:在分步推进实施的机构,目前在总行层面实现了报表披露与新会计准则的对接,但在分支行则仍然沿用旧有的标准。我市除江苏银行外,各上市银行报表转换均集中在分行及总行层面。基本路径是由各分支行负责信息采集填报,省级行负责对信息采集表的汇总、审核和加工,编制调整分录,生成转换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附注,然后提供给总行转换合并报表所需信息资料,由总行统一实现转换。虽然由其总行统一披露的会计报表达到了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但各分支行对本单位的数据调整结果并不知晓。在一次性实施转换的机构,其各类会计报告从总行到各分支行均实现了对接,但存在以下几类问题。如我市江苏银行按照总行的工作布置,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会计准则,在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好系统转换及科目拆分和调整工作后,于2008年3月22日起使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其各类业务报表体系立即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新会计准则科目设置不能完全满足全科目金融统计要求,主要涉及到存款类明细指标有:活期存款明细:如0698工业存款、0701商业存款、0706建筑企业存款、0712农业存款、0713城镇集体企业存款、0714乡镇企业存款、0715三资企业存款、0716私营企业及个体户存款;活期储蓄存款明细中0737个人银行卡活期存款、1307储蓄账户存款、1308银行卡外个人结算账户存款等,这些存款类指标数据无法从系统中采集,目前这些指标的数据只能匡估上报。二是江苏银行各分行新系统不是同时上线,而是分批上线,这样一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二来影响与历史数据的可比性。而且在同一个统计区域,不同格式、不同计量方法的会计指标数据无法归并,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经济金融情况。
2、从内容上看:由于新准则引进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等理念,会计计量基础有重大变更,但目前各金融机构执行尚不到位。如:贷款业务,根据新准则,贷款应按摊余成本进行计量,并以此为基础按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当贷款发生减值时,应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贷款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当前各银行对贷款本金与利息收入的计量,考虑到一是按新准则计算的贷款利息收入与按现行制度确认的利息收入差异较小,二是目前境内行营业税仍执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应收未收利息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82号),该通知与新准则的规定差异较大,若按照新准则在账面上确认利息收入,需要对账面利息收入做大量调整后才能作为营业税纳税基数,并可能面临向税务局的大量解释工作,因此,为便于操作,账面仍按照现行核算制度,区分应计、非应计贷款分别核算,其结果与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的利息收入的差异,在总行报表层面统一调整。存款业务,根据新准则,存款应按摊余成本进行计量,并以此为基础按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支出。各行鉴于按新准则计算的存款利息支出与按现行制度确认的利息支出差异较小,对存款业务的核算制度暂不作调整。
3、从执行力看:由于新准则要求企业管理层从叙做某项交易的主观动机出发,根据持有某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意图、能力等因素对其分类,并对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分别采用公允价值或按照摊余成本计量。这就意味着,在对经济事项所涉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进行确认、计量时,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层认定的比重。因此大部分的确认、计量集中在各商业银行的总行,基层行对此既不需要了解也无法了解。据调查,我市各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实施仅在报表转换操作的层面有所了解,对于深层次的背景和依据则一知半解。
四、有效推进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建议
1、注重经营理念的转变
一是要充分理解新准则中所阐述的关于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等概念的含义,进而理解这些概念中蕴涵的科学管理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运用到日常运营、流程改革和系统改造中。二是不断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实现商业银行战略转型。通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新业务的方式提高盈利水平,做到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从根本上提高银行业务发展质量、增收创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2、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部门协调
实施新准则需要采集的信息量多,信息涉及的业务面也非常广,大部分信息需要业务部门提供,因此,新准则的执行需要所有员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对历史信息进行采集整理,重新梳理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式,操作流程,将新准则的要求融入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中。
3、构建公允价值的计价模型系统
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商业银行需做到:使用公允价值法时,能够实现与其风险管理框架以及董事会批准的整体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风险管理目标;采用适当的估价方法,金融工具能以可靠的公允价值计价;定期披露涉及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的非财务性信息等。而要做到这些,商业银行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术、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和升级。首先,要按照持有的目的区分金融资产,对金融资产的价值按市场波动情况实行动态评估、管理和考核。其次,要按照新准则的要求改造现有的财务会计系统,进一步完善相关业务管理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满足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要求。此外,还应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新的处理方法;对公允价值的来源进行甄别,对现有核算系统进行改造;增加投资,改进内部系统和程序,使其能实现对复杂金融工具的估值和处理。
4、建立健全保证新准则体系贯彻实施的配套制度
一是建立新的会计核算制度。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难以适应新准则中所要求的金融资产、负债分类方法,银行业应坚持审慎的会计原则,规范会计核算,从制度上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迎接新准则带来的挑战。二是建立与新准则相适应的综合统计制度。目前我国处于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交替阶段,资产的分类与计量均有所不同,首先应针对不同机构实行分类推进,其次立足新准则,扩充原指标体系内容,建立一整套的金融业综合统计指标体系。
5、注意与其他监管要求的协调和配合
财务数据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监管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同时,还必须同时考虑财政部相关财务政策及银监会、人民银行相关监管政策的要求。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了变革性的调整,在实施准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和其他监管要求的协调。
6、做好全方位培训工作,提升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新会计准则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确认、计量、披露的技术和方式,并从规则导向转向原则导向,提供了多种估值方法的选择,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对于习惯于传统记账模式下的财会人员提出了挑战。为此,商业银行应尽快完成在职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从全局性、总体思路上和具体业务问题上进行培训,在不同层面上展开,对内部不同的部门、不同分工的人员进行有侧重的培训;积极开展同业沟通和交流学习活动,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研究,研讨实施新会计准则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取长补短,贯彻执行好新《企业会计准则》。
第二篇: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也在不断壮大。作为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商业银行,其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商业银行在发展的同时使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成了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决策。
[关键字] 商业银行 银行会计风险 会计风险防范
随着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会计风险问题,已成为银行风险控制的重点。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源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剖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风险主要是指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和制度的缺失导致的风险。会计核算指准确、及时、真实、合法地对银行业务及财务活动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反映,是银行会计的主要任务,也是银行会计的基础工作。然而目前银行会计不论是在日常办理对外的存、放、汇等传统业务,还是在办理综合核算轧帐的过程中,或是在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各个环节无一不存在着风险。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经济案件屡见不鲜,据了解在金融业发生的众多经济案件,往往是与我们会计核算某个环节失去控制有关,如滥用会计科目、篡改帐表、造假帐等,从媒体的有关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了解到。
(二)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从近年来发生的银行
案件中,可以看出不少银行都存在违反国家金融政策,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真账假表、假账假表、任意调整收支科目等现象,掩盖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影响了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
(三)会计监督乏力风险
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银行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我国多数银行的会计工作还停留在会计核算阶段,热衷于账务处理,对于资金运动过程的监督较为淡化。在不正当利益的驱动下,银行发放超规模贷款违章拆借、账外投资、私设小金库、越权承兑、贴现银行汇票等违规情况屡禁不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相应的处罚制度不健全,从而变相地助长了违规经营情况的蔓延。
(四)印、押、机、证管理风险
银行会计的印章、压数机、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等按制度规定应专人保管以明确职责,并且必须分人保管以达到相互制约、监督的目的。一般银行在分人保管方面都做得较好,但往往未落实定向交接代班制度。这样时间一长就可能造成人员交叉或重叠代班,同一人既有可能接触印章,又有可能接触压数机、密押及重要空白凭证,极易产生银行内部人员盗窃或骗取重要空白凭证偷开汇票、私自汇划资金、诈骗和盗窃银行资金等现象,且发生后很难确定作案人。另外,对印、押、机、证的保管未能做到人走上锁,也存在着内部人员利用时机作案的可能。
(五)会计电算化风险
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和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推广,银行的很多业务都通过上机操作完成,但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进行盗窃、贪污、诈骗、挪用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高科技犯罪案例也层出不穷。这类风险一方面源于银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有些银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落实上还不到位,极易为金融犯罪提供条件,并造成很大的风险。
(六)会计人员风险
近年来银行新增员工较多,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而银行会计处于银行业务的第一线,对人员的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要求较高,如果对会计结算制度等了解不足,就容易产生违规操作。如对外来凭证的审查、鉴别不严会导致受理要素的凭证或假汇票、假支票等情况发生;在凭证传递方面不规范,也会造成入错帐、丢失凭证等情况发生。这些差错事故的发生将直接导致银行资金垫付或资金损失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
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2.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
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
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1.内部稽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2.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另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
三、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决策
现代银行会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点,承受着各种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已成为搞好商业银行经营,保持我国金融稳定的重大课题。鉴于此,应从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深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使用价值,构建稳健经营的银行会计新机制以及加大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力度等几个方面入手,制定、落实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形成会计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会计工作操作规范是防范会计风险的重要保证。必须建立科学完善,职责明确的内部管理体系,实现会计内部管理领导责任制。要对银行会计工作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作重点研究,针对其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制约措施,特别是对易发生案件的重要岗位和人员要实行定期检查定期轮换,交流和强制休假制度;要强化会计工作的审批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各自权限和职责;要强化会计的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各道防线上形成有效的防线防范机制。
(二)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1、加强员工法制观念教育,树立依法合规操作的理念。
各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恪守职业道德理念,合规经营、合理操作。坚决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行为,提高员工诚信和勤勉工作的水准。
2、注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查防案件能力。
各商业银行应认识到加强会计人员统一管理的重要性,从机制、措施上支持和激励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培育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技能,可以通过会计人员资格准入、退出机制对会计队伍进行的分层次、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查防案件能力和综合履岗能力。
3、建立会计管理和柜面交易人员行为监察制度。
注意掌握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的工作人员在8小时以外有无失范行为,及时跟踪、了解情况,对思想、观念变化异常和行为失范的员工要进行教育,力
争将不稳定因素和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要有效规范会计操作行为,防范会计风险,需要再加强监管,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对那些遵规守纪的会计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形成一种奖优罚劣的风气,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1)加强会计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会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各项制度能否得到切实落实和执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会计检查要形成制度,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肃查处,决不能姑息迁就。还须严把会计工作岗位并从严管理。(2)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一套有效的奖励方法。对那些经营管理好,防范风险或堵截案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具体奖励金额可以与举报、堵截案件的金额相挂钩;在提拔、任免干部时,可以把个人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作考核依据。(3)安排员工轮岗训练或派驻海外机构工作。拓宽员工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做法给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员工队伍素质建设,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并可通过建立一套激励措施。
(三)建立会计风险预警和风险补充机制
银行要把单纯的会计风险事后监督,变成事先、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有效运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加强银行间的协作联合,积极通报结算诈骗案情,实现规避会计风险的目的。另外,由于银行会计风险存在的固有性,因此建议可以建立会计风险补偿机制,即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同时还采取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
(四)建立集中统一的稽核系统
会计事后稽核对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行为风险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有商业银会计事后稽核是由在相应会计柜台设一名事后稽核员完成,事后稽核缺乏独立性,会计监督职不能很好发挥。因此,必须改变分散的会计稽核方式,调整防范行为、选择整体的、联动的、动态的会计稽核方式,即会计主体上移,以二级分行为核算主体,建立专门的稽核中心,及则对辖内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务集中稽核,稽核分析时,把各营业网点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看待,实现单点状态不能达到的综合效果,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揭示潜在的违规行为,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由此造成的损失,为风险的识别、处理和防范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把损失控制到最低。
(五)加强对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银行风险防范。目前我国银行会计不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基本上提供了完整地反映银行表内业务会计信息,但报表项目的的设置较为粗糙,不足以详细地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我们可以考虑要求银行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再单独编制一张补充报表,以使更为集中、全面、直实地披露有关银行风险的信息。
补充报表主要是在银行现有报表组成上增加现金流量表,以补充目前报表所难以反映的相关信息,即能够向使用者提供银行在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情况,特别是能充分披露银行实行权责发生制,收入、利润中含有的应收未收成份造成的收入与支出在实际收付上不对称的有关信息。除此之外,建立有关“充分揭示”的责任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各级机构报喜不报忧,隐瞒关键问题、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性、重要性原则,凡对本银行稳健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和事项均以必须按制度要求由会计人员充分揭示。如资产运行质量状况;利润中的应收款比例及其状况、筹资的实际成本、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债权的保全情况,拥有担保物、抵押物的现况,重大事项的变更等等。再者要不断完善银行会计科目体系,例如将逾期拆放款项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业务、代理业务等形成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纳入表内核算,使这些业务中所潜藏的风险得到及时、充分的揭示。
(六)依靠高科技手段防范会计风险的发生
目前,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商业银行在今后的业务发展中,要充分依托计算机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防范风险再设一道防线。
第三篇:商业银行会计
一:表内科目:
1、资产类科目:
现金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存放同业款项 拆放同业
短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 贴现
应收利息
短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递延资产
2、负债类科目
向中央银行借款
同业存放款项
同业拆入 单位活期存款
单位定期存款 活期储蓄存款
定期储蓄存款
汇出汇款
应解汇款
应付利息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
4、损益类
利息收入
金融企业往来收入 中间业务收入
利息支出
金融企业往来支出 业务及管理费
5、资产负债共同类
联行往来
辖内往来
资金调拨
同城票据清算 二:表外科目:
开出信用证
银行承兑汇票
重要空白凭证
有价单证 三:1.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甲种分户账,设有借、贷、余三栏,适用于不计息或使用余额表计息账或内部往来账;
乙种分户账,设有借、贷、余及积数四栏,适用于在账面加计积数并计算利息的账户; 丙种分户账,设有借、贷发生额和借、贷余额四栏,一般适用于往来科目;
丁种分户账,设有借、贷、余和销账四栏,一般适用逐笔销账的一次性业务的账户 3.错账冲正方法
(1)划线(红线)更正法,适用于当日发现的记账错误
(2)红笔冲正法:适用于隔日发现的错误
(3)蓝字反方向冲正法,适用于本发现上的差错
4.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业务。
5.单位存款账户:
(1).基本帐户:必须按规定在银行开立的,用于办理日常结算和现金收付的帐户。开立此帐户的必须是独立核算单位。
(2)、一般存款帐户:是在基本帐户以外的银行开设的用于借款转存、与基本帐户的存款人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非独立核算单位开立的帐户。该帐户能够办理转帐结算和现金缴存,但不能办理现金支取。
(3)、临时存款帐户:是为临时经济活动而开立的帐户,一般只收不付或只付不收。(4)、专用帐户、是为特定用途而开立的账户,如基本建设的资金、更新改造的资金和其他需要专户管理的资金。6.个人存款帐户
(1)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可办理个人转账收付和现金存取业务的存款帐户(2)、储蓄账户: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业务,不得办理转账结算
7.单位定期存款金额起点100000元,实行一次存入,到期支取,只能转帐,不能支取现金。8.利息的结计方法:
活期存款按季计提直接转存;定期存款先按季预提应付利息,到期实际支付 活期储蓄存款按季结息
9.定期储蓄存款按存取方式不同,可分为:
整存整取
1全部提前支取:
借:定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户 借:应付利息—定期储蓄利息支出户 贷:现金
应交税金
.2.部分提前支取:
借:定期储蓄存款
(全部本金)借:利息支出(应付利息)
(提前支取部分利息)贷:现金
应交税金 借:现金
贷:定期储蓄存款(未支取部分金额)
零存整取
(1)月积数计息法(适用每月不固定存额的客户)
计算公式为:应付利息=(首次余额+末次余额)×存款次数
÷2×月利率(2)固定基数计息法(每月固定存额)
每元本金计息基数=1元×(1+存入总次数)÷2×月利率 应付到期利息=每元本金计息基数×最后存款余额
整存零取
到期应付利息=(全部本金+每次支取本金数)/2×支取本金次数×每次支取的间隔(月)期×利率 存本取息
可办理提前支取本金。存本取息只允许全部提前支取,不办理部分提前支取。提前支取的利息按活期利息计算,对于以前多支取的利息应从本金中扣减 每次支取利息数=本金×存期×利率/支取利息次数
10.库存现金实行出纳、会计双人负责制度,换人清点双人封存;存款业务先收款后计帐,取款业务先计帐后付款,现金收付当面点清 11.储蓄所提取、交存现金的处理
(一)提取现金的处理
管辖行:借:内部往来—xx储蓄所往来户
储蓄所:借:现金
贷:现金 贷:内部往来—xx储蓄所往来户(2)交存现金的处理
管辖行:借:现金
储蓄所:借:内部往来
贷:内部往来—xx储蓄所往来户
贷:现金—xx储蓄所往来户 12.长款(多收,少付)处理:
(1)营业终了前未能查明原因的;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2)查明原因及时退还: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付款
贷:库存现金
(3)确实无法退还: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营业外收入—出纳长款 13.出纳短款的核算
确认当日无法收回时: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现金
查明原因及时追回: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无法追回:借:业务及管理费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14.“逾期贷款”:核算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但逾期未满90天的贷款
“非应计贷款”核算逾期满90天及超过90天仍不能归还的贷款和贷款虽未到期或逾期未到90天,但生产经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非应计贷款不再计提应收利息,同时将原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予以冲销,将应收利息转入表外 15.计算贷款利息时:借:应收利息
贷:利息收入
计算存款利息时:借: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 16.中长期贷款利息收回:借:活期存款
贷:应收利息
到期不能收回:借:逾期贷款
贷:中长期贷款
逾期90天仍不能归回:借:非应计贷款
贷:逾期贷款
同时,冲销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转入表外
借:利息收入
贷:应收利息
收入:未收贷款利息
收回利息:借:活期存款
贷:非应计贷款
付出:未收贷款利息 17.抵押贷款的核算
1.发放时:借:抵押贷款
贷:活期存款
同时:收入:代保管有价值品
2.按季计息:
3.收回时:借:活期存款
贷:抵押贷款
利息收入
同时:付出:代保管有价值品
18.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时: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冲减时: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损失准备=一般准备金+专项准备金
一般(0.01),专项(关注0.02,次级0.25,可疑0.5,损失1)19.贷款呆帐的核销及收回
1由贷款行直接核销的借:贷款损失准备贷:非应计贷款——某单位贷款户 付出:未收回贷款利息
2由管辖行拨付准备金代为核销
1)管辖行下拨准备金,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联行往帐——经办行往帐户
2)经办行核销呆帐,借:联行来帐——管辖行来帐户 贷:非应计贷款——某单位贷款户 3.已核销的贷款又收回时
(1)原有贷款行直接核销:借:活期存款——某单位存款户 贷:贷款损失准备(2)管辖行拨付准备金代为核销
经办行:借:活期存款—某单位存款户
贷:联行往账—管辖行往账户
管辖行:借:联行来账—经办行来账户
贷:贷款损失准备
20.结算三原则:
1、恪守信誉,履约付款
2、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3、银行不予垫款。21.三票一卡一证三方式(支票汇票本票,信用卡,信用证,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22支票分为:转账支票,现金支票,普通支票既能转账也能支取现金),划线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能支取现金)
23出票人开户行收到出票人交来的支票及三联进账单,审核无误后,办理转账。借:活期存款—出票人户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同城票据清算)
收款人开户行收到票据交换提回的票据,办理转账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同城票据清算)贷:活期存款—收款人户
24.银行本票可用于转帐,注明“现金”字样的可用于支取现金,申请人或收款人为单位的,不得为其签发现金银行本票
25.汇票可以背书转让,但填明“现金”字样的不得转让。26.签发行签发汇票:借:(现金)活期存款——申请人户
贷:汇出汇款
兑付行兑付汇票:
(1持票人在本行开户:借:联行往账—出票行往账户 贷:活期存款—持票人户
(2未在本行开户 借:联行往账—出票行往账户 贷:应解汇款或临时汇款—持票人户
签发行结清汇票:
(1)汇票全额付款时,借:汇出汇款
贷:联行来账——兑付行来账户(2)汇票款有多余付款的,退回第4联给申请人。
借:汇出汇款
贷:联行来账——兑付行来账户
贷:活期存款——申请人户
(3)申请人未在本行开户,且汇票有余款时
借:汇出汇款
贷:联行来账——兑付行来账户 贷:其他应付款——申请人户 借:其他应付款——申请人户 贷:现金
27.商业汇票:
(1)商业承兑汇票:
付款人开户行受理:借:活期存款——付款人户贷:联行往账——收款人开户行往账户 持票人开户行 借:联行来账—付款人开户行来账户 贷:活期存款—收款人账户(2)银行承兑汇票 承兑行:收入:银行承兑汇票
同时收取手续费:借:活期存款—付款人账户
贷:手续费收入 收取票款,若帐内有款:借:活期存款
贷:应解贷款
若账内不足:借:逾期贷款或活期存款
贷:应解贷款 支付票款,借:应解汇款
贷:联行往账
付出:银行承兑汇票
收款人开户行:借:联行来账
贷:活期存款 四:例题
1.石化公司持“申请书”来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经审核同意签订承兑协议,并签发金额10万元、三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时按票面金额收取5‰0的手续费。收入:银行承兑汇票
000 同时:借:活期存款—石化公司存款户
贷:手续费收入
2.某单位存入期限三年,金额为500,000元的款项,存入时利率为4.8%,该笔定期存款到期后一次支取本金和利息。(1)存入时,借:活期存款-某单位存款户
500000 贷:定期存款-某单位定期存款户
500000(2)按季计息时,每季应计利息为: 500,000 ×4.8%×1/4=6000 借:利息支出—定期存款利息支出户 6000 贷:应付利息—某单位定期利息户
6000(3)定期存款到期时,三年利息额为:500000 ×4.8%×3=72000 借:定期存款—某单位定期存款户
500000 借:应付利息—某单位定期利息户
72000 贷:活期存款—某单位活期存款户
572000 3.某储户2003年3月5日开户存入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每月固定存入20元,月利率为6‰,存期一年.计算到期存款利息.每元本金计息基数
=1×(1+12)÷2×6‰=0.039(元)应付利息=0.039×240=9.36(元)会计分录为:
借:定期储蓄存款—零存整取××户
240 借:利息支出 —定期储蓄利息支出户
9.36
贷:现金
247.49 应交税金
1.87 4.某储户2000年5月18日存入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50000元,期限3年,利率3%,约定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但在2002年5月18日提前支取,且当日挂牌利率为0.72%,要求办理清算手续
1)2000年5月18日存入时:
借:现金
50000 贷:定期储蓄存款
50000 利息总额=50000×3×3%=4500 每次付息额=4500÷6=750 2)2000年5月18日到2002年5月18日共支取四次利息,每次支取利息的处理 借:利息支出
750 贷:现金
750 3)2002年5月18日提前支取利息的处理 应付活期利息 =50000×2×0.72%=720 应缴纳利息税=720×20%=144 实际付息额=720-144=576 已付利息=750×4=3000 多付利息=3000-720=2280 实付现金=50000+576-3000=47576 借:定期储蓄存款
50000 贷:利息支出
2280 应交税金
现金
47576 5.市一建公司以一座办公楼做抵押向银行申请一年期贷款,该办公楼经评估认定价值为850万元,且手续齐备,银行审核后同意按照70%的抵押率放款,年利率为5.5%。若一建公司到期时不能偿还贷款本息,逾期4个月后,(逾期利率为在原利率上加收20%)按合同对外拍卖,拍卖价款为700万元。
(1)发放时,每季计息略(2)到期后转逾期:
应收利息=850×0.7×0.055=32.72 借:逾期贷款
595万
贷:抵押贷款
595万
(2)逾期4月后,其利息及罚息及复利为: 利息= 595×5.5%×4/12=10.91万元
罚息=595×(5.5%×20%)×4/12=2.18万元
复利= 32.72 × [5.5%+(5.5%×20%)]× 4/12=0.72万元 借:应收利息
13.81 万元
贷:利息收入
13.81万元
(3)拍卖价700万元-(627.72+13.81)=58.47万元
借:现金或××单位存款
700万元
贷:逾期贷款
595万
应收利息
46.53万元(32.72+13.81)
活期存款-一建公司存款户
58.47万元
6收到本行开户单位市机床厂交来两联进账单及所附他行转账支票,金额48000元,审核无误,提出票据交换,当天没有退票,营业终了,办理转账。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48000
贷:其他应付款
48000
借:其他应付款
48000
贷:活期存款—市机床厂存款户
48000
7.本行票据交换提入工商行提交的转账支票一张,是本行开户单位一建公司支付工商行开户单位钢铁厂材料款280 000元,审核时发现该账户存款不足,应作退票处理,当天电话通知对方,于第二天办理退票手续
借:其他应收款—一建公司退票户
280000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280000 办完退票手续后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280000 贷:其他应收款项
280000 8.化肥厂提交进账单及银行汇票二、三联,汇票金额为200 000元,实际结算金额为185 000元,银行审核无误后办理转账
借:联行往账
185000
贷:活期存款—化肥厂存款户
185000
9、收到异地某行寄来联行往来借方报单及银行汇票解讫通知一份,报单金额为80 000元,汇票金额为100 000元,经审查汇票系本行签发,原汇款单位是本行开户的水泥厂,审核无误后,办理转账
借:汇出汇款
100000
贷:联行来账
80000
贷:活期存款—水泥厂
20000
第四篇:商业银行会计
11、商业银行会计的特点
2、会计核算与业务处理相融合;
3、会计业务的政策性;
4、会计处理的及时性;
5、银行分支机构的电子网络化;
2、商业银行会计的核算流程有别于其他行业;
1、银行会计的作用2、3、实现业务财务活动;
4、3、反应监督银行和宏观经济状况;为金融决策提供信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银行会计的基本任务
2、正确组织会计核算;
3、加强服务监督;
4、严格财务管理;
4、开展会计检查、辅导与会计分析; 银行会计机构的设置,应与银行的管理体制、业务、会计机构的设置
工作需要相适应。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不直接对外办理业就目前情况看,银行的会计机构,务的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的领导、管理机构。二是既负责管理全辖的会计工作,又要对外办理业务的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的管理、实现机构,如市支行、城市办事处的会计科、股等。5○、会计科目的分类
1内科目和会计科目按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分类,可分为表○
表外科目。
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和2表内科目按资金性质分类,要分为五大类:即资损益类。○
业务内容详简程度,分为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
3、银行会计科目还可以按保管需要和反映的经济6 他们的关系、银行账务组织是什么?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及
(一)账务组织的概念
簿设置、记账 账务组织是指根据凭证对经济业务核算时,从账
程直到试算平衡、编制出会计日报表为止,整个核
算过程中各种方法相互配合所形成的核算体系。银行的账务组织包
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
(二)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及他们的关系
明细核算
下各账户资金增减变化的详细情况,由分户账、登是按账户进行的核算,反映每一会计科目记薄、现金收、付日记薄和余额表组成。综合核算
资金增减变化的总括情况,由科目日结算、总账、是按科目进行的核算,反映每一会计科目日记表组成。明细核算对综合核算起补充说明作用,综合核算对
明细核算起统御作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银行严密、科学的账务组织。7 银行的账务核算程序是指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银行的账务核算程序
个账务处理系统的全部处理过程。具体程序如下:根据经济业务编制和审核凭证;根据凭证逐笔登记分户账和现金收入日记簿;根据分户账编制余额表;根据凭证编制科目日结单;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总账;根据总账编制日记表。8 每日核对是指每日会计核算结束后,要对账务的有、每日账务核算内容
关内容进行核对,1的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总账各科目余额要与同科目所属分户账或余额表以达到账账,账款相符。主要有:簿的总数要分别与现金科目总账的借贷方发生额
2、现金收入、支出日记核对相符;总账余额及实际现金核对相符。
3、现金库存簿的库存数要与现金科目
91、错账冲正的方法现当时更正时使用、划线更正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当日差错当日发
内发现的错账更正时使用、红蓝字更正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在本会计3
度错账更正时使用、蓝字反方向更正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发现上年101、、存款账户按用途分类,各类具体要求
基本存款账户:是独立核算单位在银行开立的,用于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账户。开户的对象必须是独立核算的单位;只能在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有关现金的支取和发放工资只能在基
2、本账户办理。一般存款账户
要: 是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
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该账户只能办理转,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账结算、借款转存和现金缴存,不能办理现金
3、支取。临时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临时需要并在规定
期限内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用于办理临时机构以及存款人临时经营活动发生的资金收付。而支取现金,则应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临时存款账户的有效期限最长不
4、得超过专用存款账户:是存款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
2年。
和规章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比如基本建设资金,对其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户,用于专项存储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费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户,用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专项支出。如证券、期货交易保证金和信托基金专用存款账户,住房基金、工会经费11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支付结算及其种类等专用存款账户。
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我国支付工具几经修改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包括结算方式、票据和信用卡的较为完整的结算体系,具体如下:票据:指汇票、本票和支票,其中汇票分为银行汇
1、结算方式:汇兑、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
2、票和商业汇票
3、信用卡。
第五篇:商业银行实施扁平化的利弊分析
商业银行实施扁平化的利弊分析
2004年年初,银监会出台了《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与监管手续费》,明确规定“两家试点银行应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实行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整合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优化组织结构体系,完善资源配置,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将组织架构改革列为两家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十大任务之一。刘明康主席
于2004年年底明确指示“扁平化和垂直化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方向”并对我行的组织架构再造工作予以肯定。并且,在我行组织架构再造的总体设想中提出,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充分考虑国情和行情,逐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前、中、后台分工制约,垂直为主,横向为辅,扁平化、专业化的组织架构以真正提升我行的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的利弊究竟何在?商业银行实施扁平化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扁平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想要对扁平化管理的概念有真正的了解,就必须明确几个其他相关的基础概念:
a.管理幅度(anofcontrol):是指管理者所管辖的下属人员或部门的数目。人的管理幅度是有限的,有效的管理幅度要取决于各种影响因素。当管理幅度以算术级数增加时,管理者和下属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却是以几何级数增加。管理者和下属人员会使管理工作复杂化,而个人的工作能力则是有限的,因而有必要确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幅度,这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b.管理层次(layerofmanagement):是组织内纵向管理系统所划分的等级。企业内部的组织层次,实际上又是垂直的组织分工,部门化并不是企业内部惟一的组织分工。部门分工与层次分工分别属于企业组织分工的两个不同侧面。组织层次的分工,着重表现出在一定限度内自上而下地行使权力、利用资源以及明确管理职能的过程。组织中各个层次都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职能。
c.科层结构(hierarchymodel):也称“宝塔形”结构,是指一种典型的管理层次较多,管理幅度较小的组织结构。
d.扁平化结构(flatmodel):与科层结构相对应,是指管理层次较少,管理幅度较大的组织结构。
在这几个相关概念中,a与b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管理幅度越小、越窄,管理层次就越多;管理幅度越大、越宽,管理层次也就越少。c与d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代表了a与b在量化上的此增彼减。
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缩短经营管理通道和路径,扩大经营管理的宽度和幅度,进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说,一般是指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上二级分行所在地,二级分行与网点之间不再设办事处这一中间管理层次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市区的选择,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缩短管理半径,加大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的直营和集约化经营的力度。
二、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利弊分析
扁平化管理改革是与商业银行传统的“宝塔式”结构相对应的。为此,我们必须先运用管理学理论将科层结构与扁平结构的优缺点做以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的利与弊。
(一)科层结构与扁平结构的优缺点的比较。
科层结构见于早期的管理组织结构理论,通常管理幅度较窄而管理层次较多,这种结构是与当时相对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具体说来,科层结构主要有以下优点:
1.主管人员分工明确,管理幅度较小,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下属进行面对面地、深入具体地领导,便于严格控制。
2.由于主管人员的管理幅度较小,因而一般不需要设置副职或助手,有利于明确领导关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避免职务不清和多头指挥。
3.主管人员和人数较少的下属所形成的集体规模较小,易于保持协调一致,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更好地了解集体的目标。
不过,科层结构由于层次相对较多,存在以下缺点:
1.需要配备较多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加之层次间和部门间不可缺少的协调工作,造成管理费用较高,组织层次的增多大大增加了各项管理费用的支出。
2.组织信息的上传下达要经过多个层次的层层传递,速度缓慢,并且会遇到障碍,容易发生遗漏、误解和偏差,使基层人员难以准确了解组织目标和任务,高层人员也不易把握基层的真实情况。由于组织层次较多,最高领导层明确、完整的计划经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细化,有可能推动原有的明确性和协调性,从而增加了组织内部计划和控制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削弱了对实施计划的控制。
3.主管人员和下属所构成的群体较小,可利用的各种专门人才不一定齐全,遇到复杂任务,有可能难以胜任。
而扁平结构出现较晚,它是现代组织结构的一种形式。扁平结构是与现代社会经济技术
条件相适应的。随着管理组织不断革新和发展,采用管理幅度较宽而管理层次较少的扁平结构的企业越来越多。扁平结构同科层结构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管理层次较少,所以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并且便于高层领导了解基层情况,有利于减少和避免不明下情、办事迟缓等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
2.由于组织层次少,所需配备的人员和
办公条件也较少,从而节省管理费用。
3.主管人员与下属能够结成较大的集体,集体成员多,有利于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4.主管人员领导较多的下属的工作负担相对较重,易倾向于向下授权,这样可以提高下级的干劲,有利其在实践中磨练,提高管理能力。
扁平结构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存在以下缺点:
1.领导人员的管理幅度大,负荷重,精力分散,难以对下级进行深入具体的领导。
2.对领导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而且管理幅度越大,要求就越严格、越全面,当缺乏这样的干部时,只得配备副职从旁协助,这样容易使正副职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还可能产生种种不协调的现象。
3.随主管人员与下属结成较大的集体规模的扩大,协调和取得一致意见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
(二)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利与弊
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经营决策效率的需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是商业银行向现代银行组织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
1.扁平化管理是商业银行提高经营决策效率的需要。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中共有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县支行、办事处、分理处、储蓄所等七个层次,即使有的地区县支行和办事处处于同一层次,分理处和储蓄所处于一一层次,银行的组织结构也多达五至六个层次。由于内部专业化分工,中层组织也从十多个到三十多个不等。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来看,由于中层组织过于庞大,层次链条过长,信息的传递层层衰减,最高管理层的指令难以准确地传递到基层行,基层行的经营活动也难以真实快速地反映到最高管理层。信息传递效率的低下,必然影响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决策效率,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市场形势变化频繁,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息传导机制问题对经营管理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实行扁平化管理,可以降低中间管理部门对上传下达的信息的“噪音”影响,使信息的流通渠道得以畅通,并且部分地解决商业银行机构复杂、冗员较多、直接创造财富人员比重较低的问题,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效率。
2.扁平化管理是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从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看,商业银行上下级行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存在,商业银行内部同样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导致不稳健因素的加大。由于因为多一个层次就多一级委托代理关系,而且从商业银行的风险案件分析来看,县支行、办事处是银行案件的高发层,由于管理半径的扩大,对于基层防范案件带来许多困难。另外,随着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深入,许多银行城区办事处也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诸如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不配比,对市场反应慢,内部无序竞争,混岗严重,管理制度难以真正有效落实,各类资源不能科学配置,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优势等等,这些因素已经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实行扁平化管理,可以最大的减少中间一层委托代理关系,由二级分行对基层进行直接管理,从而降低了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扁平化管理是商业银行向现代银行组织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扁平化管理是欧美商业银行的主流模式,其总体特点可以用“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来概括。以美国商业银行为例,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集中在各大区业务中心(相当于我们的分行)的公司银行部统一运作,贷款审批也集中在总行和大区中心两级,审批后的放款操作也集中在各大区中心管理控制。基层营业网点(他们称分行,相当于我们的支行)主要从事服务,办理一些个人零售业务。这种集约化经营的模式,以及市场开拓、贷款审批、放款操作的专业化分离,办事层级少,服务效率高,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保证了风险的有效控制。由于国情的不同,这种主流模式的组织结构思想完全可以为我们借鉴为二级分行的“大分行,大部门,小支行”的扁平化改革思路。
但是,实行扁平化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在改革当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点和问题。如前所述,管理层次的减少意味着管理幅度的增大,即主管人员面对的协调关系将大大增多,如果主管人员素质不过硬或管理方法不恰当、不先进,那么扁平化极有可能产生“领导不当”的“副作用”。除此以外,在扁平化改革的过程中将主要遇到以下几点难题:
1.人员安置问题。实行扁平化改革后,事必将剩余部分管理人员。如果将这部分人员安置于二级分行的机关各部门,则“扁”同“不扁”,难以实现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如果将这部分管理人员全部推向一线以充实基层的营销和信贷队伍,就必须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努力解决好管理员工的人员安置问题。
2.经营网点相对独立核算的问题。实行扁平化改革后,如何飞快培养提高分理处一级的相对独立核算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完善会计核算制度,推行全面成本化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核算系统,记录计算成本和对行内资金的转移定价进行科学分析。
3.加强监控,做好风险防范的问题。扁平化改革减少了中间管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的风险,但同时,由于管理半径的增大,也带来了新的操作风险以及业务流程风险,如监控不到位等等。因此,如何加强监控的力度,把好三道防线,防范经营风险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三、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应注意的方面
为了稳健推行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的改革,充分发挥扁平化的优势,克服扁平化的弊端,较好解决扁平化改革的难点以做到趋利避害,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重视抓好思想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步伐。实施扁平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有商业银行组织体系的一次革命,涉及方方面面,关系错综复杂。对此,要突出抓住主要矛盾,严格控制关键环节,在重大问题处理上努力做到周全、细致、稳妥。关键是思想要统一,步调要一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思想观念没有随着管理体制的改变而转变,改革就无法启动,无法操作,更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只有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各个层面的思想认识放在首位,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来抓。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扁平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平常心来理解和对待改革,及时转变观念,快速进入角色,变压力为动力,做改革的促进派。
2.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事情往往欲速则不达,扁平化管理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困难。我们必须冷静思考严密分析并从中找到解决办法后才能谨慎从事。在做好广大员工思想工作、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制定扁平化经营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本着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确保推进步伐稳健、实践、富有成效。
3.要合理确定管理的层次和幅度。管理幅度要受银行领导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管理经验以及科技水平限制,如果领导直接管理的下级员工人数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降低管理效率,加大经营风险。为了实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标,管理层次就应尽可能地少,以实现传递信息速度快的要求。因此,管理层次和幅度要适当,否则将会降低扁平化经营管理改革的实践效果。
4.要重视扁平化管理的信息沟通方式创新。扁平化经营管理最大的挑战在于其信息沟通的频率非常高、范围非常广、传递速度快、沟通时效高。诚然,有部分外部信息在团队内部已经处理,但由于小团队内部产生的信息量以及小团队之间传递的信息量将会是很大的,因此若在信息沟通方式上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实现对整个银行的业务流及信息流进行分析反馈的电子化。
5.正确处理“三大关系”,确保改革平稳进行。(1)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扁平化改革范围广、动作大,把握不好就会影响业务发展。因此,一切改革内容都要以有利于加快发展为核心目标,一切改革措施都要为加快发展服务。在实施方案制定和操作上,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避免因搞改革而阻碍各项业务的正常发展。(2)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是集中精力搞发展的前提;思想稳定是人员队伍稳定的根本,人的问题解决好了,改革就成功了一半。业务稳定是加快发展的基础,要确保业务经营前后衔接,稳定持续发展、内控稳定是安全经营的保证,要狠抓内控不放松,确保经营管理秩序稳定。(3)正确处理改革内容与相关配套办法的关系。扁平化改革的实施,要进行组织机构重组、部门职能转换、营销资源整合,这就需要制定相适应的相关配套办法来控制和规范。任何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失控,都会影响改革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效果。利益问题直接关系各个层面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机制,调整理顺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对新体制的顺利运行起到激励促进作用。要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分别建立科学有效的分行本部市场拓展部门、业务管理部门、服务监督部门,城区支行、异地支行以及客户经理、柜员等不同层面的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同时,要研究开发相关考核程序,正确计量和评价被考核单位、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以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工作积极性,更有效地确保扁平化经营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