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题
五.业务题
1.资料:商业银行某支行当日发生下列业务:
(1)开户单位华联商厦交存现金200,000元。
(2)向开户单位宏远公司发放6个月的贷款500,000元,转入存款帐户
(3)本行向人民银行送交现金300,000元
(4)某储户来行支取活期储蓄存款5,000元
(5)宏远公司向华联商厦支付货款80,000元
(1)借:现金200,00
贷:活期存款—华联商厦200,000
(2)借: 短期贷款(宏远公司)500,000
贷:活期存款(宏远公司)500,000
(3)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300,000
贷:现金300,000
(4)借:活期储蓄存款5,000
贷:现金5,000
(5)借:活期存款(宏远公司)80,000
贷:活期存款(华夏商厦)80,000
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业务的核算
1. 收到异地本系统银行寄来的委托收款凭证,向本行开户单位新兴百货收取货款500,000元,经审核无误办理转账付款。
2. 收到异地本系统银行的划款信息,金额100,000元,经审核无误为开户单位乳品厂收账。
3. 收到异地本系统银行寄来的托收承付结算凭证,通知开户单位服装厂付款,金额95,000元,3天承付期满,办理划款手续。
4. 开户单位塑料厂的托收款划回,金额30,000元。
5. 收到异地本系统银行划来委托收款600,000元,为开户单位汽车厂收取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款。
答案:
1.借:活期存款(新型百货)500,000
贷:清算资金往来500,000
2.借:清算资金往来100,000
贷:活期存款(乳品厂)100,000
3.借:活期存款(服装厂)95,000
贷:清算资金往来95,000
4.借:清算资金往来30,000
贷:活期存款(塑料厂)30,000
5.借:清算资金往来600,000
贷:活期存款(汽车厂)600,000
五.业务题
练习商业银行电子联行汇划款业务的核算。
2006年8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朝阳某支行发生以下业务:
1.开户单位信达贸易公司提交汇兑凭证,向中国工商银行广州白云支行的开户单位纺织有限公司汇出货款100,000元。
假定两行均为会计主体行,可以直接进行电子汇划,试编写两行的会计分录。.2006年8月10日工商银行北京朝阳支行收到开户单位有色金属公司提交的两联进帐单及工商银行大连滨江支行于8月5日签发的银行汇票第二、三联,金额200,000元,经审核无误,办理全部解付转帐手续。
假定两行均为会计主体行,可以直接进行电子汇划,试编写两行的会计分录。
1.北京行借:活期存款(信达贸易公司)100,000
贷:清算资金往来100,000
广州行借:清算资金往来100,000
贷:活期存款(纺织有限公司)100,000
2.北京行借:清算资金往来200,000
贷:活期存款(有色金属公司)200,000
大连行借:汇出汇款200,000
贷:清算资金往来200,000
五.业务题
2006年12月1日,建设银行北京安华支行第一次票据交换情况如下:
提出转账支票15张,金额125,000元;提出进账单2张,金额18,500元;提回转帐支票12张,金额161,000元;提回进账单4张,金额32,000元。
假设交换后,在统一规定的入账时间内入帐,未发生退票且有足够资金清算票据交换差额。要求:计算本场交换差额并进行清算。
票据交换差额 =(125,000 + 32,000)—
= — 22,500(元)
借:待清算票据款项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8,500 + 161,000)(
第二篇:会计业务题
某企业8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接受A公司投资70,000元,存入银行
2.收到国家增拨的投资200,000元存入银行
3.收到B公司投资,其中设备协议价80 000元交付使用,材 料价值100 000元验收入库。
4.从银行取得借款50 000元,期限6个月,年利率5.8%,利 息于季度末结算,所得款项存入银行。
5.收到某组织捐款的机器设备一台价值27 000元,交付使用。
6.将资本公积金20 000转增资本
7.收到C公司投入的生产线,其原值600 000元,以提折旧 50 000元,双方协议作价为580 000元。
8.用银行存款500 000元偿还到期的银行临时借款
9.经协商,隆升电机厂将商标权190 000元向本公司作长期 投资。
1.借: 银行存款70,000
贷: 实收资本 ——A公司70 000
2.借: 银行存款200,000
贷: 实收资本 ——国家200 000
3.借: 固定资产80 000
原材料100 000
贷: 实收资本 ——B公司180 000
4.借: 银行存款50,000
贷: 短期借款50 000
5.借: 固定资产27,000
贷: 资本公积270 000
6.借: 资本公积20,000
贷: 实收资本20 000
7.借: 固定资产600,000
贷: 实收资本580 000
累积折旧20 000
8.借: 短期借款500,000
贷: 银行存款500 000
9.借: 无形资产——商标权190,000
贷: 实收资本190 000
第三篇:银行会计业务题
业务题
3.1.根据以下业务编制会计分录。(1)银行收到开户单位提交的现金支票,1万元,查无误后转账同时支付现金。(2)银行收到开户单位提交的单位定期存款缴款凭证、现金350000元,点收无误后转账。(3)10万元定期存款到期,收到开户单位提交的加盖预留印鉴的定期存单,存款利息已预提,利率1‰,存期为3年。
3.1.答:(1)借:活期存款10000。贷:现金10000。(2)借:现金350000。贷:定期存款350000。(3)应付利息=100000X1‰×12X3=3600(元)。借:定期存款100000。应付利息3609。贷:活期存款103600。
5.1.根据以下业务做出会计分录。(1)2003年7月1日M公司向银行申请1年期贷款2000000元,年利率5%,经审查同意发放。(2)2003年7月3日,N公司贷款4000000元已经到期,但仍未归还。(3)7日因D公司宣告破产,所贷3000000元的呆账贷款予以核销,所计利息20000元作为坏账损失。(4)10日B公司申请抵押贷款500000元,并要求办理结算,经审查无误后,办理转账。(5)11日A公司的抵押贷款600000元到期,仍未归还,银行将抵押品拍卖,以所得收入800000元抵补抵押贷款及利息(抵押贷款利息为10000元)。
5.1.答:(1)借:××贷款——M公司贷款户2000000。贷:××存款——M公司存款户2000000。(2)借:逾期贷款——N公司逾期贷款户4000000。贷:××贷款——N公司贷款户4000000。(3)借:贷款呆账准备3000000。贷:逾期贷款——D公司催收贷款户3000000。借:坏账准备20000。贷:应收利息——应收D公司贷款利息户20000。(4)借:抵押贷款——B公司户500000。贷:××存款——B公司存款户500000。(5)借:现金800000。贷:逾期贷款——A公司户600000。应收利息——应收A公司抵押贷款利息户10000。利息收入——抵押贷款利息收入户190000。
7.1算处理中,求:(1)出贷方票据清单”规定的退票时间已过,7.2.同城票据交换的退票处理中,求:(1)(2)退回贷方票据的会计处理。(3)(原提出行)对退回的7.3
(1)借:活期存款——各付款人户。据款项。(2)借:其他应付款——提出交换专户。贷:活期存款——各收款人户。
7.2.答:(1)借:待清算票据款项。贷:其他应收款——退票专户。(2)借:其他应付款——退票专户。贷:待清算票据款项。(3)借:其他应付款——退票专户。贷:待清算票据款项。
7.3.答:借:清算资金往来——××清算中心(组)户。贷:活期存款——收款人户。或。贷:应解汇款——XX户。
8.1.根据以下业务计算并编制分录。假定某日某商业银行柜面有客户拿来3件金首饰。原重量140克,经鉴定成色为96%,本日收兑牌价黄金为130元,计算并列出会计分录。8.1.答:金价款=140×96%×130=17472(元)。借:贵金属——收兑金银户17472。贷:现金17472。
9.1.A合资企业在接到国外同业开出的汇票5000万美元后,存人银行,银行认为这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外汇,即作为甲种外汇存款。做出会计分录。
9.2.B合资企业以4000美元存人银行,当日银行买入价:1美元=8.08人民币,买出价:1美元=8.28人民币。做出会计分录。
9.3.c企业以3000美元汇往美国分公司,银行收取汇费100美元。做出会计分录。9.4.D企业申请外汇贷款5000美元,经银行审批同意开立外汇贷款账户。做出会计分录。9.5.E企业向美国F公司汇出1000美元,当H汇率1美元=8.08元。做出会计分录。9.6.G企业收到美国H公司汇人2000美元,当日汇买价808.00。做出会计分录。
9.7.I公司向香港英达公司进口设备一套,计24000美元。做出会计分录。
9.8.银行确认I公司付款,对国外发出付款通知,对1公司办理结汇转账手续,当日卖出价(100:828)。做出会计分录。
9.1.答:借:存放国外同业——XX万美元(或$5000万)—A合资企业户$5000万。9.2.答:借:现金$4000。贷:$4000。借:外汇买卖(买入价¥32320.O0。贷:外汇买卖¥借:外汇买卖(卖出价$1903.38。
9.3$3100。贷:汇出国外汇款。营业收入——汇费$100。9.4.答:D企业户$5000。$5000。
8161.40。贷:外汇买卖。营业收入——汇费收入¥80.80。外汇买卖$1000。贷:汇出国外汇款$1000。9.6.答:借:存放国外同业$2000。贷:国外汇入汇款$2000。解付汇款时,借:国外汇入汇款$2000。贷:外汇买卖$2000。借:外汇买卖¥16160。贷:活期外汇存款¥16160。9.7.答:借:应收进口保证款项$24000。贷:应付进口保证款项$24000。
9.8.答:借:企业活期存款——I公司¥198720.O0。贷:外汇买卖(外币卖出价)¥198720.O0。借:外汇买卖$24000.00。贷:存放国外同业——××银行$24000.O0。借:应付进口保证款项$24000.O0。贷:应收进口保证款项$24000.O0。
10.1.根据发生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某银行一设备原价200000元,已提折旧50000元,由于意外事故报废。收到过失人赔偿款70000元,残料变卖收入8000元。10.1.答:(1)报废时转入清理的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清理150000。累计折旧50000。贷:固定资产200000。(2)收到赔偿款和残料变卖收入的分录。借:银行存款78000。贷:固定资产清理78000。(3)结转固定资产净损益。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72000。贷:固定资产清理72000。11.1.某银行在筹建期内,支付筹建人员工资、印刷费、广告费等开办费共计156800元。筹
建完毕开始营业,经批准开办费分5年摊销。
作出会计分录。11.2.某银行接受投资取得非专利技术账面价80000元,评估价70000元,编会计分录。11.1.答:(1)支付开办费时。借:递延资产——开办费156800。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其他科目)156800。(2)摊销开办费。年摊销额=156800/5=31360(元)。月摊销额为2613.33元。借:营业费用2613.33。贷:递延资产——开办费2613.33。11.2.答: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贷:实收资本70000无形资产,计价入账。
12.11台,原价9000070000元,12.250万元,做出12.3.90000元,估计七成新,累计27000,收到计算机设备时作分录。.答:借:固定资产——××设备90000。贷:实收资本——个人投资70000。累计折旧20000。
12.2.答: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500000。贷:实收资本——××单位投资500000。
12.3.答:借:固定资产——×X户90000。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63000。累计折旧27000。
13.1.做银行发生汇兑收益、有关金融企业往来支出、季度末预提营业税金及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汇兑损失、投资收益期末结转利润的分录。
13.1.答:(1)发生汇兑收益时,借:外汇买卖——XX外币户。贷:汇兑收益——XX外币汇兑收益户。(2)发生有关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时,借:金融企业往来支出——XX往来支出户。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款户。或。贷:XX科目——XX户。(3)银行在季度末预提营业税金时,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金。(4)年末结转“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汇兑损失”及“投资收益”时,借: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投资收益。贷: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贷:汇兑损失。
第四篇: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
(2010-10-22 21:28:59)
【摘 要】本文根据国际通行的银行表外业务定义,详细分析了表外业务的特征,并结合我国银行表外业务现状总结了其会计处理的难点,进而从宏观的规范、统一表外业务的定义及会计处理原则及微观方面进行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相结合的角度提出改善表外业务会计处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 表外业务; 会计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日趋完善,表外业务的发展也越来越成为银行业务的主要内容,在西方部分发达国家,表外业务创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表内项目收入。自2006年底,随着我国WTO承诺的进一步实现,外资银行逐渐进入,其完善的业务发展系统对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我国大部分银行对此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对表外业务的会计处理更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因此,研究目前银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国际上银行表外业务范围确定及特征分析
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定义为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的业务。
根据商业银行在从事这些具体业务时承担的风险责任的不同,巴塞尔委员会将表外业务分成两大类:狭义的表外业务和广义的表外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包括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表内资产或负债业务,这类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担保和金融衍生工具类表外业务。另外一类是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即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这类业务主要包括信托与咨询服务、支付与结算、代理服务、与贷款有关的服务如贷款组织、贷款审批、辛迪加贷款代理等及进出口服务如代理行服务、贸易报单、代理保险业务等。
随着表外业务项目的日益繁荣,其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表现在:首先,它拓宽了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表外业务的开展使商业银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表内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这对商业银行提高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表外业务作成一种全新的业务领域,逐渐成为一个银行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象征和标志,经营表外业务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其次,它为防范和转移风险提供了有效途径。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投资者日益受到短期市场不稳定的困扰,传统投资技术对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已无能为力,表外业务成为转移上述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由于表外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中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因此研究其会计处理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要准确、合理、恰当地处理表外业务,首先要了解表外业务的特征。从表外业务的定义以及范围来看,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外业务为客户服务的主要是非资金资源
商业银行从事的许多表外业务,主要是通过运用自身的信誉、机构、设备及人员,利用其非资金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如保函、信用证等,它满足的是顾客的非资金需求,如结算、规避风险等。
(二)表外业务形式多样,操作灵活
与表内业务相比,表外业务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充分体现了银行在业务操作上的灵活性。银行不仅可以提供没有风险的金融中介服务,还能够涉足具有较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不仅直接参与金融市场的操作,还能够以中间人的身份出现;不仅可以作为无形市场,还可能成为有形市场。这种灵活性,使银行表外业务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在各个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相比之下,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虽然也有创新,但在形式上相形见绌,并由于市场的饱和在发展上停滞不前。
(三)表外业务会计处理透明度差,监管程序复杂
国际上对表外业务的记录方式差异比较大,部分表外业务以脚注的形式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而大部分表外业务是不能够在财务报表上体现出来的,这样就造成了监管当局、股东、债权人等外部人员难以了解银行业务的真实状况,使银行的经营透明度降低。由于时间原因,银行内部人员在对表外业务进行统计分析和风险控制时也存在相当的难度,而外部人员更无法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这就隐含着很大的风险。目前全球一体化、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深,任何风险都有可能造成一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大波动,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因此,表外业务的不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提高国际银行业的会计处理和监管力度。
(四)部分表外业务金融杠杆高,盈亏风险大
该种状况主要体现在股票、期货等投机交易类业务上,此类业务占用资金少,成本低,属于“以小博大”、高收益、高风险的杠杆性金融业务,受交易者预测和市场波动的双重影响。当两者一致时,可能产生巨大的收益,反之也可能会造成重大的亏损。例如,进行期货交易通常只须缴纳较低的保证金,就可以操纵金额巨大的合约,盈亏都很可观,如果银行管理层对此监控不力或存在投机心理,后果将非常严重。
三、表外业务在会计处理上的特殊性及难点分析
(一)缺乏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和行业规定
由于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界对银行表外业务的认识不足,加之表外业务具有形式多种多样、自由度较大、透明度较差、交易高度集中、高杠杆作用等特点,许多表外业务金额巨大,却不受资产规模限制,无须提高资本数额。表外业务具有的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表外业务隐含极大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风险,可能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方法必须能够对隐含风险予以充分反映和揭示,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在关注其盈利性的同时,及时了解、防范和规避表外业务风险。表外业务会计处理的规范最根本的要求是通过规范的会计处理,对主要的业务事项进行真实、完整、系统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及时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和进行管理有关的透明、可靠、可比的信息资料,揭示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促进表外业务的发展。制定表外业务会计处理规范,必须充分考虑核算方法的可行性,以真正发挥会计的核算与监督作用,同时,还要借鉴巴塞尔协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商业银行会计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有关条款和框架来制定准则及规范。
(二)表外业务的具体内容和处理方法模糊不清
目前,在我国银行业界,很多银行将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混为一谈,中国人民银行定义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并将中间业务分为九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类、咨询顾问类和其他类。显然,中间业务包含着表外业务。由于表外业务基本范畴没有明确界定,缺乏规范和引导,在管理与核算上对两者等同处理,使表外业务的核算对象模糊不清,未能真正体现表外业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要求,严重地影响了表外业务的发展。
表外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它在发生时虽未能引起银行内部资产负债的变化,但它是银行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引起未来资产负债的变化,给银行未来带来收入或损失。因此,把表外业务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全面地反映表外业务的发生过程,这才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才能全面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全貌。
四、改进银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明确表外业务的定义及会计处理原则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实际状况,表外核算应只反映或有事项,亦即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狭义表外业务范围。由于表外核算只反映或有事项,因此,其会计要素也可划分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或有权益、或有收入、或有支出、或有利润六大类。或有资产反映银行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必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如跟单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函、贷款承诺、证券化资产、利率掉期、金融期货等;或有负债反映银行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的或不能可靠计量的义务,其存在必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如应付信用证款项、应付银行承兑汇票款项、应付保函款项、应付贷款承诺款项、应付证券化资产款项、应付利率掉期款项、应付金融期货款项等;或有权益反映由于银行或有事项的客观存在所形成的潜在的或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如未收权益等;或有收入反映银行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形成的潜在的或无法准确计量的收入,其存在必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如未收利息收入等;或有支出反映银行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形成的潜在的或无法准确计量的支出,其存在必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如提取的或有风险准备金等;或有利润反映银行或有收入与或有支出轧抵后的未实现的利润,其存在必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二)复式记账和单式记账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1.表外科目复式记账
这主要适用于衍生金融工具表外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是建立在对基础金融工具或基础金融变量的未来预测和期望的基础上,以合约形式确定的对金融变量的未来预测而作出的一种交易。其特点是以衍生金融工具为基础进行交易,整个交易过程体现为两个环节,即交易合约的确立和合约的交割。与传统业务相比,此类业务具有交易结果的高度不确定性和交易的高度风险性。对于此类业务的会计处理,采取在合约确立时使用表外科目进行复式记账核算,在合约交割时,再根据实际交割情况,由表外科目转入表内科目核算。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高风险的银行业务,必须符合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要求,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各方的需要。若在交易合约确立时,就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和信息反映,能切实体现会计信息及时性的原则。衍生金融工具如果在交易合约确立时就纳入表内科目进行核算,不符合会计核算应按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及经济现实进行的要求;如果采用国际通行做法,以接近于真实的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必须先解决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确立问题,即具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建有科学规范、公信力强的认定方式和程序,而我国目前难以达到这样的程度,而且衍生金融工具既具有投资性,也具有投机性,潜在的收益和风险都远远超过其历史成本代表的内涵。将其纳入表外科目核算,可以将难以准确反映的交易标的物的价值变化及风险状况,在会计处理时予以淡化处理,重点突出对交易内容和合约确立时的业务状态的反映。
2.表外科目单式记账
这主要适用于或有负债类表外业务,这类业务发生时,银行不会出现任何的资金运动,没有产生现金流入流出,只是承担了一种或有负债义务,这种负债不能确定承办的业务到期时是否确要承担,承担多少,因此,它不具备纳入表内科目核算的条件。但这类业务对银行未来的资产负债产生较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在发生时,我们在反映它为银行创造经营收入的同时,对其业务内容及可能存在的业务风险也应给予充分反映。现实中一般采用单式记账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在具体会计处理方面,可按业务种类设置表外科目,当业务发生时,借记相应科目,履约期满解除合约,由或有负债变为实际承担的债务时,贷记该相应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该科目仍在期内的表外业务,会计信息反映方面,在试算平衡表和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予以充分披露。
【参考文献】
[1] 汪渝.试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与风险防范[J].经济问题,2001(9):38-41.[2] 赵岩.美国银行表外业务风险财务分析模式[J].国际金融,1999(4):40-42.[3] 沈沛龙,任若恩.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的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2002(3):32-41.[4] 王晓枫.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研究[J].金融会计,2002(4):15-17.[5] 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中的市场约束[J].财经问题研究,2003(4):34-38.
第五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会计处理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会计处理探讨 作者:邹志明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