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为职工报销电话费问题税务检查如何处理的探讨

时间:2019-05-12 12:0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企业为职工报销电话费问题税务检查如何处理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企业为职工报销电话费问题税务检查如何处理的探讨》。

第一篇:对企业为职工报销电话费问题税务检查如何处理的探讨

对企业为职工报销电话费问题税务检查如何处理的探讨

近期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发现许多企业都普遍存在为职工报销个人电话费或手机费的问题,具体情况是企业已取得普通发票入账,名头为企业员工个人的名字,直接在管理费用中全额列支。有的企业上述费用发生较多,甚至以一个人的名头报销若干部手机的通迅费用,让检查人员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有“猫儿腻”,在日常检查经验交流中上述情况也是众人所关注及争论的焦点之一。

在旧的企业所得税法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手机费用按照各地区不同标准及有关规定一般为每人每月最高300元。在2008年新的所得税税法中,对于个人通迅费(手机费,电话费)报销税前扣除标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文件第三“有关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口径: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精神,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9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企便函[2009]33号文件规定第二部分“个人所得税”中第(二)条: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通讯补贴全额的2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据此规定,企业为员工报销的电话费应当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如为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则准予在税前扣除。同时,企业发生为员工报销的电话费若符合《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第二条规定,即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企业可对应上述两种不同方式,将通迅费用支出分别按企业所得税法中工资薪金支出及职工福利费规定标准进行税前扣除。(注:货币化改革,就是将以前很多的事业机关的福利比如说公车这种改成货币补贴,就是自己开私车上班,公司补给你一定的邮费,这样可以节省汽车的维护费用和购臵费用,提高效率。)

第二篇:企业为员工购车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企业为员工购车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近年来,企业出资为员工个人购车、企业租赁员工车辆用于公务、企业奖励股东与员工车辆、企业为员工报销或补贴个人车辆相关费用等现象呈上升趋势。企业购车、用车的形式不同,税务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一、企业为股东个人购车。

企业为股东购车,税务处理实务中要视企业的经济类型分别进行处理: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为个人投资者购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2.其他企业为个人投资者购车。涉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两个税种。对于个人所得税,财税〔2003〕158号规定,对投资者取得的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允许合理减除部分所得。对于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5〕364号)规定,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的车辆,不属于企业资产,折旧费用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二、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

1.个人所得税。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员工应将取得的所得计入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实物向雇员提供福利如何计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15号)规定,企业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雇员购买车辆,车辆发票均填写雇员姓名,并商定该雇员在企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该汽车的所有权完全归雇员个人所有。个人取得实物所得应在取得实物的当月,按照有关凭证上注明的价格并入其工资、薪金所得征税,可按企业法规取得该财产所有权需达到的工作年限内(高于5年的按5年计算)平均分月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因汽车所有权不属于公司,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折旧,车辆发生的各项费用也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

三、企业租用个人车辆。

企业租用个人车辆并支付给员工租金等费用,属于租赁行为。企业发生的租赁费用可凭有效凭证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在租赁期间所发生的用车相关费用及由此而产生的个人所得税需分别情况处理。

(一)企业与个人未签订租赁合同而支付给员工的所得,企业租金费用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员工所得须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企业与个人签订了租赁合同,企业与个人应进行如下处理。

1.依据《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及《个人所得税法》中有关规定,员工应就其取得的租赁收入分别按“服务业———租赁”缴纳营业税和“财产租赁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对于企业所得税,各地规定不尽相同。如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具体业务问题的通知》(苏国税发〔2004〕097号)规定,私车公用发生的费用应凭真实、合理、合法凭据,准予税前扣除,对应由个人承担的车辆购置税、折旧费以及保险费等不得税前扣除。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在对待租赁个人车辆所发生的费用是否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时,企业须与个人签订租赁合同,折旧费用均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车辆发生费用需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凭证方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四、企业为员工发放补贴或报销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无法提供公务交通,员工用个人车辆为公司服务,公司以发放现金或者凭发票报销的方式支付个人负担其公务相关的费用。

1.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相关费用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305号)规定,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在规定的标准内,为员工报销的油料费、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以及以现金或实物形式发放的交通补贴,均属于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金支出,应一律计入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按照现行的计税工资标准进行税前扣除。

2.个人所得税:国税函〔2007〕305号规定,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向职工个人支付的收入,均应视为个人取得公务用车补贴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信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信补贴收入,扣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缴纳个人所得税。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为员工购车,可以以公司的名义购车,作为公司的办公用车,但可明确某员工使用(有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这样既可以将车辆计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因使用汽车而发生的耗油费、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企业可因此减少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同时个人也无需为此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企业还可与员工约定,如果员工为企业服务年限达到一定标准后,可将该车按折旧后余值出售给个人,这样既达到了激励员工的目的,又节省了企业与个人的税收支出。

第三篇:企业为员工购汽车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企业为员工购汽车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近年来,企业出资为员工个人购车、企业租赁员工车辆用于公务、企业奖励股东与员工车辆、企业为员工报销或补贴个人车辆相关费用等现象呈上升趋势。企业购车、用车的形式不同,税务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为个人投资者购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2.其他企业为个人投资者购车。涉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两个税种。对于个人所得税,财税〔2003〕158号规定,对投资者取得的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允许合理减除部分所得。对于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5〕364号)规定,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的车辆,不属于企业资产,折旧费用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1.个人所得税。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员工应将取得的所得计入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实物向雇员提供福利如何计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15号)规定,企业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雇员购买车辆,车辆发票均填写雇员姓名,并商定该雇员在企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该汽车的所有权完全归雇员个人所有。个人取得实物所得应在取得实物的当月,按照有关凭证上注明的价格并入其工资、薪金所得征税,可按企业法规取得该财产所有权需达到的工作年限内(高于5年的按5年计算)平均分月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因汽车所有权不属于公司,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折旧,车辆发生的各项费用也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

企业租用个人车辆并支付给员工租金等费用,属于租赁行为。企业发生的租赁费用可凭有效凭证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在租赁期间所发生的用车相关费用及由此而产生的个人所得税需分别情况处理。­

(一)企业与个人未签订租赁合同而支付给员工的所得,企业租金费用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员工所得须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企业与个人签订了租赁合同,企业与个人应进行如下处理。­

1.依据《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及《个人所得税法》中有关规定,员工应就其取得的租赁收入分别按“服务业———租赁”缴纳营业税和“财产租赁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对于企业所得税,各地规定不尽相同。如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具体业务问题的通知》(苏国税发〔2004〕097号)规定,私车公用发生的费用应凭真实、合理、合法凭据,准予税前扣除,对应由个人承担的车辆购置税、折旧费以及保险费等不得税前扣除。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在对待租赁个人车辆所发生的费用是否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时,企业须与个人签订租赁合同,折旧费用均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车辆发生费用需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凭证方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企业在经营中无法提供公务交通,员工用个人车辆为公司服务,公司以发放现金或者凭发票报销的方式支付个人负担其公务相关的费用。­

1.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相关费用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305号)规定,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在规定的标准内,为员工报销的油料费、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以及以现金或实物形式发放的交通补贴,均属于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金支出,应一律计入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按照现行的计税工资标准进行税前扣除。­

2.个人所得税:国税函〔2007〕305号规定,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向职工个人支付的收入,均应视为个人取得公务用车补贴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信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信补贴收入,扣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为员工购车,可以以公司的名义购车,作为公司的办公用车,但可明确某员工使用(有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这样既可以将车辆计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因使用汽车而发生的耗油费、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企业可因此减少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同时个人也无需为此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企业还可与员工约定,如果员工为企业服务年限达到一定标准后,可将该车按折旧后余值出售给个人,这样既达到了激励员工的目的,又节省了企业与个人的税收支出。

第四篇:关于对来料加工企业升级转型有关税务问题的探讨

关于对来料加工企业升级转型有关税务问题的探讨

日期: 2010-09-03来源:《肇庆国税调研与参考》2010年第11期

来料加工是我国加工贸易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它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来料加工贸易方式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从来料加工企业升级转型对地方税收贡献的角度出发,尝试探讨如何加快来料加工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来料加工贸易的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技术进步、以及利用内外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来料加工是加工贸易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它通常是指加工一方由国外另一方提供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后,交付给对方,自己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在这种贸易方式中,有时是全部由对方来料,有时是一部分由对方来料,一部分由加工方采用本国原料作为辅料进行加工生产,这种做法统称为“来料加工”。

在改革开放初期,因比邻港、澳、台的地理优势,厂家早期对大陆的投资多集中在广东省,投资最常使用独资企业及来料加工模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港、澳、台的企业主多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希望以最少的资金,最快的时间在大陆设立工厂,来料加工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来料加工厂开始投产后,虽然享受免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地方政府可从工缴费中获得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收入,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投资企业设立的时间、到位资本的管理,采取宽松及全力配合的政策。因此,当时外来企业多以这种形式进入大陆投资设厂。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已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诸如组织化、科技化程度不高,因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加工利润出现大幅削减,或是经营双方信用度不高,以及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对地方经济贡献微薄等,上述种种问题,充分说明了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转型升级已成为来料加工业的唯一出路。

二、推进来料加工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尽管来料加工贸易方式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现代机器工业、高科技生产的一种有益补充,是当时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对于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年,工业化、科技化程度日益发展的今天,应站在如何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大局上充分认识来料加工企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意义,推进目前的来料加工转型升级。

(一)实现来料加工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来料加工作为市场运作的一个派生行业,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与市场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匹配。当前形势下的市场竞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竞争,产品要向高层次发展以增强竞争力,就势必要求来料加工业加快从传统加工模式向工业企业发展,实现产业提升。

(二)保持市场持续繁荣,增大税收贡献值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加工贸易政策的重大调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三来一补”企业经营生存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些企业生产设备、原材料进口以及产品出口等方面享有海关税收以及其他行政收费优惠,原本税收贡献值就低,而且其生产的产品原则上不得内销,在当前海外市场和需求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企业无法采取有效的经营方式解决困难,对当地方的人员就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出口退税率提高给来料加工转型升级创造机遇。自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下滑,国际市场萎缩。国家为支持外贸出口多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提高

了涉及8,000多种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为促进来料加工出口企业升级转型为进料加工出口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外,有相当数量的来料加工厂商通过多年的经营,在资金、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了转型升级的资本和技术。

三、比较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税收成本差异

(一)来料加工贸易是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半成品、元器件、零部件(必要时也提供技术设备),由生产加工企业根据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付外商销售,生产加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一种出口贸易方式。目前我国对来料加工贸易实行出口免税政策,其出口货物及收取的加工费免征增值税,来料加工复出口产品耗费的国内购料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而转为生产成本。

(二)进料加工贸易是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为了加工出口货物而从国外进口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配套件、零部件和包装物等,经加工生产成品后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主要分为一般的进料加工贸易和进料深加工贸易。我国对进料加工贸易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存在征退税率之差的情况下,增值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部分转入成本。一般情况下,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相比,进料加工贸易对促进我国出口繁荣的作用方面会具有更大的优势。

四、以某出口企业为例分析来料加工升级转型对地方税收贡献值的促进作用

(一)以高要市某公司的2009年出口数据为例,计算该企业来料加工升级转型为进料加工后对地方税收贡献值的促进。

1.高要市某公司2009年来料加工出口销售额为29,871万元,来料加工进口额为18,066万元,来料加工加工费为12,904万元,该企业目前100%出口产品适用退税率15%。

2.如果该企业把来料加工业务全部转为进料加工,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在不考虑耗用的水电费及部分国内辅件等因素的前提下,以2009年数据分析如下:

增加免抵退税额1,771万=(出口额29,871万-进口额18,066万)X出口货物退税率15%计算应纳税额为-392万=测算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2万-[测算期进项税额937万-(来料加工出口额29,871万+进料加工出口额31,910万-来料加工进口额18,066万+进料加工进口额16,572万)×(出口货物征税率17%一出口货物退税率15%)],应纳税额负数即为应退税额。

增加免抵税额1,616万元=来料加工转型应产生免抵退税额1,771万-应退税额392万+已退税额238万。

可增加印花税税额:8万=(29,871万+18,066万)×0.0003-11,805万×0,05%。

上述两项合计(印花税额和增值税税额)增加税收收入1,624万元。

(二)推算来料加工企业升级转型后对我市税收收入的影响。

以2009年为例,高要市七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符合来料加工出口企业升级转型的条件,当年来料加工出口额38,227万元,来料加工进口额21,462万元。假设引导这些来料加工企业进行升级转型,全部转为进料加工贸易,实行免抵退税政策。以这七户企业2009年来料加工数据计算,预计共可增加免抵税额2,038万元,增加增值税额112万元,两项合计增加2,150万元,另外可增加印花税收入10万元。经测算,2009年这七户来料加工企业实现增值税(含免抵)收入合计4,263万元,税负率5.61%,产生应退税额432万元,可增加当地地方财政收入727万元,地方税收贡献率为1.16%。

五、来料加工企业升级转型后对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

把来料加工业务转为进料加工,一些企业考虑到会因此增加其经营成本。以2009年高要市七户企业为例,按上述计算结果增加了增值税112万元,印花税10万元。同时,还因为一些其它原因也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及费用。

(一)企业资金占用问题。目前外管局规定,来料加工业务只需办理加工费的结汇核销。

进料加工业务则不同,如果进口客商和出口客商为同一客商,可实行出口额抵减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实行差额结汇核销;如果进口客商和出口客商为不同客商,则出口额和进口额都要全额结汇核销(出口额+进口额),这将导致企业资金占用增大,资金周转率降低。据了解,高要市这七户企业目前实行的是差额结汇核销。

(二)企业增加报关等费用。目前,来料加工业务不需在海关部门打印《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而进料加工业务必需打印《报关单》,每份《报关单》15元。例如,高要市某公司平均每月130份《来料加工出口报关单》,全年约增加经营费用约2万元;进料加工业务比较来料加工业务,增大了出口额和进口额,同时银行汇兑手续费较高,这还将增大企业财务费用。

(三)其他一些问题。贸易方式的转变,企业还会面临其他一些问题,如海关部门的监控力度、出口货物和进口货物的价格审核等等,都会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六、推行“全方位”服务,力争让更多的来料加工企业实现升级转型

(一)首推重点企业转型。在推动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税务部门应重点跟进资金、技术密集型来料加工企业,落实专人加强与企业高层接洽,强化税收宣传辅导,详细阐明转型的必要性及发展前景,进一步消除企业思想顾虑。

(二)加强部门协调,落实各项政策优惠。在引导企业转型过程中,税务部门除了积极落实国家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所有优惠政策外,还应不断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向商务、海关等部门反映来料加工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努力争取商务、海关等部门的支持,解决困扰企业转型升级的设备、税务、外汇等政策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参与到转型升级的行列中来。

(三)为企业度身订做转型方案。在推动这类企业转型时,税务部门应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搭建良好服务平台,推行“全方位”、人性化、个性化的纳税服务,并积极为企业筹划,度身制定转型方案,落实专人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及时开展最新政策辅导,解决企业转型的实际操作问题和困难,提高企业转型效率,加快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第五篇:对企业“应付未付款”税务处理的建议

对企业“应付未付款”税务处理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一切收入,除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项目外,都应并入企业的收入总额,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其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其他收入,包括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现就此提两点建议:

(一)、由于对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在税收管理上无明确而具体的界定,造成一些企业将“应付款项”科目长期挂往来款,不转帐,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申报交纳企业所得税。对此,建议改为:对企业的应付未付款,凡债权人逾期两年未要求偿还的,应计入企业当年收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一致)。这样才有可操作性。

(二)、对逾期未要求偿还的应付款项进行所得税征收的同时,不应忽视增值税方面的管理,以防止纳税人因此应付未付款项缴纳了所得税而偷逃了增值税。因现在的企业,大多为个人投资兴办,往来款的及时回笼,关系到其切身利益,对此款项处理要多问勤思考,为何销货方不索取该款项?要进行相关查核,以防纳税人与对方单位无此业务往来,无法进行销帐而造成的。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而申报抵扣税款的情况?建议在加强所得税管理的同时不要放松对该款项增值税方面的检查。

下载对企业为职工报销电话费问题税务检查如何处理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企业为职工报销电话费问题税务检查如何处理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