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文件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税务局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委员会
内劳社办字[2009]8号
关于采取积极措施
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通知
各盟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地方税务局、经委,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地方税务局、经委: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企业的影响加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117号),要求各地帮助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渡过难关,鼓励困难企业尽量不裁员,稳定用工岗位,稳定就业局势,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
统筹地区在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可以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企业只能申请一次缓缴,包括职工个人缴费。经核准缓缴期间,企业应继续按月申报应缴的社会保险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计收滞纳金。经核准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应与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签订缓缴及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协议,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抵押。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以提出缓缴社会保险费的申请,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二、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
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在确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保证社会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在2009年之内,可以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单位缴费率,降低幅度不高于现行单位缴费率的50%,个人缴费率不降低。具体额度由统筹地区根据当地实际确定。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降低费率的地区自治区不再予以基金调剂。各地不得擅自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实施方案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三、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统筹地区在确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
时足额支付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可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的困难企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就业资金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执行,岗位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上述两项补贴,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项。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上述两项补贴由企业按月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并附稳定员工队伍计划措施和相关凭证,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经委(国资)、财政等部门审核批准。岗位补贴资金按月划入企业账户,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按月划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账户。
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周密的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计划,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并报自治区劳动保障部厅和财政部厅备案。严格基金使用的审批、拨付和监督管理。具体实施办法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制定,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
四、鼓励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 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可在严格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就业专项资金筹集情况,由就业专项资金给予适当支持。具体支持额度可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内财社
[2006]319号)规定的一般培训人均400元的标准,给予不高于50%的支持。申请、审批办法由各盟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制定。
五、妥善解决困难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问题
鼓励和引导职工与企业依法平等协商,采取多种措施共渡难关。对于困难企业经过多方努力仍不得不实行经济性裁员的,可在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依法平等协商一致后,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
六、加强监督检查
对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享受岗位补贴、享受企业在岗培训资金支持的政策规定企业名单和相关情况及监督电话,要在自治区《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劳动保障信息网和企业所在地的主流报纸、电视台、劳动保障或财政信息网向社会公布,增强享受扶持政策的透明度。各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专项资金按规定使用,不出问题。
七、严格界定困难企业范围
本《通知》所指“困难企业”须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方面条件:
(一)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停产半停产企业且恢复生产经营有望的;
(二)已制定稳定就业岗位方案且没有裁员的;
(三)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国家限制的行业和企业除外);
(四)已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
当前上述政策扶持的重点为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化工业、冶金和建材工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并对
稳定就业影响较大的企业。具体认定数量和比例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经委(国资)、税务等部门根据当地社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确定。除上述行业外,确实受金融危机影响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经委(国资)、税务等部门认定,并经当地人民政府同意,以政府名义报劳动保障厅,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可列入困难企业范围。
请各盟市人民政府将需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先报自治区就业服务局初审,由自治区劳动保障、财政、经委、地税等部门联合审查,各盟市也要建立联合审查制度。
各地区劳动保障、财政、地税等有关部门要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作为当前重要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实际,既要着眼当前,又要考虑长远,在认真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各统筹地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实贯彻落实好本《意见》精神,确保政策实施效果。各地贯彻落实本《意见》的情况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自治区劳动保障厅、财政厅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委员会
二○○九年一月十日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文件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文件
内劳社办字[2009]59号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嘎查村 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盟市劳动保障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嘎查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嘎查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实施办法
二○○九年三月十七日
抄送:各盟市就业服务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就业服务局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嘎查村
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和规范全区农村牧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配备嘎查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和民政协理员的通知》(内政办字[2009]17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嘎查村劳动保障协理员条件。选聘劳动保障协理员,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业务工作能力,了解自治区有关劳动方面的政策,有计算机操作基础,如果嘎查村团支部书记或大学生现任“村官”符合条件,应作为首选。
第三条行政嘎查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申报审核程序。采取公开选聘,组织推荐方式,嘎查村将选聘协理员条件向村民公开,村民自愿报名,嘎查村委会严格按条件初选并公示,上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审定。协理员聘用名单由旗县(区)劳动就业机构逐级上报。选聘工作在三月底前完成。
第四条行政嘎查村要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其名称统一为“XX嘎查村劳动保障工作站”。选聘人员其名称统一为“劳动保障协理员”。劳动保障协理员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双重职能,行政上隶属所在嘎查村委会管理,业务上接受劳动保障事务所指导。
第五条工作补贴及工作经费。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补贴由各级财政进行筹集。用于购置必备的办公设备设施的工作经费由地方财政安排。
第六条统一基础台账。各盟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工作基础台账,统一基础台账的格式、内容和指标统计口径,实现嘎查村劳动保障基础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第七条统一工作流程。各盟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统一嘎查村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流程,明确管理服务规则,规范办理程序,促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统一规章制度。各盟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在嘎查村要建立健全统一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嘎查村劳动保障工作的运作。
第九条统一服务标准。各盟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制定嘎查村劳动保障工作站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和岗位职责。
第十条实行实名制管理。嘎查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协理员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如有工作变动,要及时调整、补充,并逐级上报有关管理部门。
第十一条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各盟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嘎查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监督和考核奖惩制度,建立以目标管理,群众评议,表彰先进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强嘎查村劳务协理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信息报送、综合服务等业务能力,培训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嘎查村劳务协理员队伍的建立和规范,形成覆盖全区劳动就业工作服务体系。
第三篇: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
南
省
财
政
厅 湖
南
省
民
政
厅 湖南省军分区政治部
关于实施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 湘劳社工字〔2009〕32号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各军分区(警备区)政治部:
为进一步加强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08〕20号)精神,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切实落实劳动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等关于进一步落实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劳动保障政策的要求,充分调动各部门单位、社区、企业及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全省共援助1.5万名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争取用三年时间使我省4.46万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逐步实现就业,并力争建立起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三、援助对象
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以下简称退役人员),即具有城镇常住户口,退役后尚
未就业或从原安置单位下岗失业后尚未再就业的,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部队转业、复员、退伍军人。
四、工作程序
1、申报认定。退役人员凭本人身份证、退役证、以及一张近期一寸免冠相片,到户口所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申请并填写《湖南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1),社区服务中心在申请人登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公示程序,公示时间为3天。公示审查后,签署初审意见,经街道劳动保障站核实,报区、县(市)劳动保障局审批后,在《湖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栏目中予以注明。持证可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各区、县(市)每季末5日内将《全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专项工作情况调度表》(附件2)逐级上报市、省汇总备案。
2、建立援助档案。各街道社区负责为已登记审核的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建立援助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劳动技能、就业意愿等基本信息和享受的援助政策等相关内容。以实名制在劳动保障数据信息系统中进行登录,逐步建立起全省统一的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基础台帐和资源数据库。
3、实施动态管理。对退役人员异动情况及时跟踪记录,辖区内人户分离的退役人员,以户口所在街道、社区管理为主。已经实现就业的,则在基础台帐和资源数据库中予以注销,并将安置台帐逐级上报省就业服务局汇总。凡经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或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3次以上(含3次)就业机会,本人拒绝应聘,或因本人原因导致所辖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连续2个月无法与其取得联络的退役人员,由所属区、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在《湖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栏目中予以注销。
五、援助措施
1、强化就业服务。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设立专门窗口、采取一站式办公和绿色通道等方式,为退役人员免费提供政策解读、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介绍事务代理等服务。引导退役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应聘技能,增强市场就业和创业意识。协助相关部门,为从事个体经营的退役人员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协调解决经营场地、城市管理、工商管理、卫生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2、提供小额信贷。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退役人员可以优先得到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扶持,退役人员合伙经营的实体可以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最高额度不能超过20万元。贷款据实全额贴息,可以展期一年,展期不贴息。
3、推进培训促就业。对全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按照人均1000元标准,给予培训补助,使其学会一技之长,并实现就业。
4、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援助。对退役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的按规定提供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5、提供岗位援助。加大公益性岗位援助力度,调整、增加的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和社区组织开发的保安、保绿、保洁以及企事业单位后勤、收发、门卫等岗位要优先录用退役人员。鼓励企业单位和私营业主招用退役人员。
6、落实社保待遇。对已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退役人员,要按相关政策落实社保补贴,并做好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对暂处于失业状态的退役人员,要及时发给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通知,并保留社保关系和个人帐户。及时做好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退役人员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7、提供生活援助。会同民政、教育、卫生、工会等部门,把退役残疾军人、以及享受国家抚恤和生活补助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参战参核退役人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和困难救济、社会捐赠的主要对象,给予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等援助。
8、实施结对帮扶。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手牵手”帮扶行动,与退役人员结成帮扶对子,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帮扶和援助。
六、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就业促进法》强化了政府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的法定职责。帮扶退役人员就业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长期性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具体体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扎实做好城镇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
2、做好协调配合。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财政和各军分区等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职责分工,进一步做好信息交流,情况通报等资源共享工作,形成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民政部门的沟通与配合,统筹做好退役人员资料核实工作,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积极落实援助资金。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深入开展排查工作,摸清底数,力求不留死角。
3、营造援助氛围。要结合《就业促进法》宣传,认真做好退役人员就业援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让广大退役人员熟悉政策、了解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扶持效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鼓励退役人员自强自立,倡导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努力营造“政府促、单位扶、个人帮” 关心关爱退役人员家庭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各方面的资源帮助退役人员就业。
4、强化督促考核。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管理手段,采取逐月报告、按季调度、半年检查、年终验收考核的办法,即各地每月10日之前将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逐级上报,省厅按季通报全省就业援助工作情况,年终对市州完成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要加大奖惩力度,将就业援助工作实绩与就业专项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对任务完成好、援助实效高的市州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没有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市州给予通报批评。
二○○九年二月十六日
第四篇: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民政厅 湖南省军分区政治部
关于实施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
湘劳社工字〔2009〕32号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各军分区(警备区)政治部:
为进一步加强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08〕20号)精神,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切实落实劳动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等关于进一步落实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劳动保障政策的要求,充分调动各部门单位、社区、企业及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全省共援助1.5万名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全面建立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争取用三年时间使我省4.46万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逐步实现就业,并力争建立起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三、援助对象
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以下简称退役人员),即具有城镇常住户口,退役后尚
未就业或从原安置单位下岗失业后尚未再就业的,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部队转业、复员、退伍军人。
四、工作程序
1、申报认定。退役人员凭本人身份证、退役证、以及一张近期一寸免冠相片,到户口所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申请并填写《湖南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1),社区服务中心在申请人登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公示程序,公示时间为3天。公示审查后,签署初审意见,经街道劳动保障站核实,报区、县(市)劳动保障局审批后,在《湖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栏目中予以注明。持证可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各区、县(市)每季末5日内将《全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专项工作情况调度表》(附件2)逐级上报市、省汇总备案。
2、建立援助档案。各街道社区负责为已登记审核的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建立援助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劳动技能、就业意愿等基本信息和享受的援助政策等相关内容。以实名制在劳动保障数据信息系统中进行登录,逐步建立起全省统一的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基础台帐和资源数据库。
3、实施动态管理。对退役人员异动情况及时跟踪记录,辖区内人户分离的退役人员,以户口所在街道、社区管理为主。已经实现就业的,则在基础台帐和资源数据库中予以注销,并将安置台帐逐级上报省就业服务局汇总。凡经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或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3次以上(含3次)就业机会,本人拒绝应聘,或因本人原因导致所辖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连续2个月无法与其取得联络的退役人员,由所属区、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在《湖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栏目中予以注销。
五、援助措施
1、强化就业服务。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设立专门窗口、采取一站式办公和绿色通道等方式,为退役人员免费提供政策解读、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介绍事务代理等服务。引导退役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应聘技能,增强市场就业和创业意识。协助相关部门,为从事个体经营的退役人员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协调解决经营场地、城市管理、工商管理、卫生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2、提供小额信贷。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退役人员可以优先得到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扶持,退役人员合伙经营的实体可以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最高额度不能超过20万元。贷款据实全额贴息,可以展期一年,展期不贴息。
3、推进培训促就业。对全省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按照人均1000元标准,给予培训补助,使其学会一技之长,并实现就业。
4、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援助。对退役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的按规定提供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5、提供岗位援助。加大公益性岗位援助力度,调整、增加的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和社区组织开发的保安、保绿、保洁以及企事业单位后勤、收发、门卫等岗位要优先录用退役人员。鼓励企业单位和私营业主招用退役人员。
6、落实社保待遇。对已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退役人员,要按相关政策落实社保补贴,并做好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对暂处于失业状态的退役人员,要及时发给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通知,并保留社保关系和个人帐户。及时做好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退役人员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7、提供生活援助。会同民政、教育、卫生、工会等部门,把退役残疾军人、以及享受国家抚恤和生活补助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参战参核退役人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和困难救济、社会捐赠的主要对象,给予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等援助。
8、实施结对帮扶。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手牵手”帮扶行动,与退役人员结成帮扶对子,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帮扶和援助。
六、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就业促进法》强化了政府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的法定职责。帮扶退役人员就业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长期性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具体体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扎实做好城镇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
2、做好协调配合。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财政和各军分区等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职责分工,进一步做好信息交流,情况通报等资源共享工作,形成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民政部门的沟通与配合,统筹做好退役人员资料核实工作,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积极落实援助资金。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深入开展排查工作,摸清底数,力求不留死角。
3、营造援助氛围。要结合《就业促进法》宣传,认真做好退役人员就业援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让广大退役人员熟悉政策、了解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扶持效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鼓励退役人员自强自立,倡导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努力营造“政府促、单位扶、个人帮” 关心关爱退役人员家庭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各方面的资源帮助退役人员就业。
4、强化督促考核。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管理手段,采取逐月报告、按季调度、半年检查、年终验收考核的办法,即各地每月10日之前将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逐级上报,省厅按季通报全省就业援助工作情况,年终对市州完成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要加大奖惩力度,将就业援助工作实绩与就业专项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对任务完成好、援助实效高的市州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没有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市州给予通报批评。
二○○九年二月十六日
第五篇: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200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保险金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冀劳社办【2009】19号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扩权县(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本级养老保险统筹单位: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200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冀劳社【2009】3号文件)”已下发各单位,为做好200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现对冀劳社【2009】3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做进一步说明,并就操作程序提出意见,请在调待工作中与冀劳社【2009】3号文件一并贯彻执行。
一、艰苦边远地区用人单位退休(退职)人员范围
(一)冀劳社【2009】3号文件中“在我省艰苦边远地区的用人单位”是指河北省艰苦边远地区28个县范围内所有用人单位,包括省、市本级养老保险统筹单位驻28个县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分支机构。
(二)冀劳社【2009】3号文件中“在我省参保,驻省外艰苦边远地区的用人单位”是指驻地在省外艰苦边远地区并参加我省企业养老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包括原驻地在省外艰苦边远地区,后由艰苦边远地区整体搬迁出来并参加我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
原驻地在省内艰苦边远地区,后由艰苦边远地区整体搬迁出来并参加我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参照省外整体搬迁用人单位政策执行。
(三)冀劳社【2009】3号文件中“在我省参保,驻省外艰苦边远地区的用人单位退休人员(包括退职人员)或在省外艰苦边远地区连续工作满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人员(包括退职人员)”,是指本文第一条第(二)款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在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期间办理退休(退职)的人员或这部分用人单位中曾在驻艰苦边远地区连续工作满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退职)人员。
省、市本级养老保险统筹单位驻28个县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分支机构在驻地连续工作满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退职)人员参照本文第一条第(二)款范围内的用人单位中曾在艰苦边远地区连续工作满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退职)人员政策执行。
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退职)人员的认定。省外艰苦边远地区范围与类别依据当地省、直辖市、自治区级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确认。驻地以单位出具的营业执照、机构证明等相关材料等确认。本人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经历以其人事档案等相关原始资料确认。
三、退休(退职)人员年龄的认定。退休(退职)人员年龄依据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退休审批表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准。原行业、企业批准的退休(退职)人员以原行业、企业批准的退休(退职)审批表中的记载的出生年月为准。
四、退休军队专业干部身份认定。退休军队转业干部身份依据军队干部转业审批表或复员军人改转业审批表确定。劳动保障部门已经认定过的不再重新认定。
五、审核程序。企业要严格按照冀劳社【2009】3号文件要求填报附表,并按照本意见要求附相关资料报劳动保障部门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