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会议管理与有效沟通
《高效会议管理与有效沟通》
培训时限(Duration)
二天(12小时)
课程主体内容(Main points)
第一单元:当今会议面面观
一、引言
二、会议的意义
三、会议的目的四、会议的种类
五、会议的频率(字体)
六、会议成本的计算
第二单元;会议效率不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会议效率不高的原因
二、如何进行预防性管理
三、会议规范
第三单元:开会前的准备工作
一、引言
二、如何判断会议是否举行
三、会议准备的内容
四、主持人如何做会议准备
第四单元:成功会议的五种策略
一、引言
二、如何做开场白
三、如何分配发言时间
四、如何掌握议事进度
五、如何达成会议决策
第五单元:会议中的沟通与反馈技巧
一、引言
二、会议中的沟通技巧
三、会议中的反馈技巧
第六单元:主持人的会议管理技巧
一、倾听技巧
二、讲话技巧
三、情景模拟
第七单元:如何对待会议中的意外情况
一、“蝉”型发言者的症状及应对办法
二、“鲨鱼”型发言者的症状及应对办法
三、“驴”型发言者的症状及应对办法
四、“兔子”型发言者的症状及应对办法
五、“螃蟹”型发言者的症状及应对办法
六、情景模拟
第八单元:主持人与参会者的守则与责任
一、主持人的守则与责任
二、参会者的守则和责任
三、主持人和参会者怎样达成协议
第九单元:会议记录
一、记录者功能和胜任条件
二、对会议记录的十大建议
三、团队会议的误区
第十单元:会后跟进
一、引言
二、参会者如何进行会后跟进
三、主持人如何进行会后跟进
四、自我评定
五、如何提高下次会议质量
第十一单元:沟通的深刻认识
重新认识沟通
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的独有特点;
沟通的不同形式;
第十二单元:沟通的障碍与解除
剖析各种沟通障碍;
障碍形成原因分析;
如何解除沟通障碍;
划解障碍的四项原则;
第十三单元:影响效果的沟通态度与风格
沟通的不同态度与习惯;
四种沟通风格的表现;
沟通风格行为的利弊分析;
与上下级的沟通;
组织跨部门沟通的原则;
第十四单元:沟通步骤
沟通六步骤;
事前准备
确认需求
阐述观点
处理异议
达成协议
共同实施
倾听,发问与表达的技巧;
锁定沟通步骤中的关键环节;
如何成为积极自信沟通者
课程需要用具
会议室适当大一些,课桌一张 / 两个无线麦克风,音响很好 投影仪及幕布一套 / 白板一个、白板笔两只、板檫一个
学员胸牌每人一个,写上姓名 / 学员名单及基本资料详细一份
第二篇:高效会议沟通管理制度
九、高效会议沟通管理制度
1.0目的
为了对公司所有会议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会议程序,提高会议效率,增强会议执行效果,特定本制度。2.0范围
本制度适用公司及所有部门各种会议。3.0职责
3.1办公室负责公司一二级会议的通知、会议前准备事项、会议的记录、会议的签到、会议决定事项的跟进以及跟进结果的记录。
3.2三、四级会议由会议召集部门负责本部门召集会议的通知、会议前准备事项、会议的签到、记录、会议决定事项的跟进以及跟进结果的记录。
.3与会人员及部门负责相关会议决议事项的执行。3.4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负责一、二级会决议事项的确定执行。4.0会议定义
4.1总经理办公会议:指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召集召开研究、部署行政工作,讨论决定全公司行政工作重大问题的会议。4.2员工大会:指由总经理决定召开总结上季(半年、全年)工作情况、部署本季(半年、全年)工作任务,表彰奖励先进集体、个人的会议。
4.3董事会议:指由公司所有董事一起召开研究投资发展、资金运作、发展方向的会议。
4.3司务会议:总结评价当月经营、管理、行政工作情况,安排布置下月工作任务。
.4经营活动分析会:汇报、分析公司计划执行情况和经营活动成果,评价各方面的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揭露矛盾,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公司效益。
4.5质量分析会:汇报、总结上月产品质量情况,讨论分析质量事故(问题)、研究决定质量改进工作措施。4.6安全工作会:汇报总结前季安全生产、治安、消防工作情况,分析处理事故,检查分析事故隐患,研究确定安全防范措施。
4.7技术工作会:汇报、总结当月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科研、技术和日常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布置下月技术工作任务、研究确定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措施方案。4.8生产协调会:协调、平衡生产进度、研究各部门、科室室不能自行解决的重大问题。
4.10科室班前会:对昨天进行讲评,布置当日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5.0作业内容
5.1作业流程图相关责任人、配合人及工作内容。5.2相关会议重点注意事项 52.1紧急会议: 紧急会议召开:召集人提出会议程,通知行政办公室。办公室将会议主题、会议地点、召开时间、主持人等通知给与会人员。5.2会议通知:
紧急会议须提前三十分钟以上通知与会人员,非紧急会议须提前一天通知。会上要求发言的人须在开会之前准备好发言内容。
52.3会场纪律:
与会人员不得迟到、早退。会上发言最好讲普通话。须文明用语,不允许在会场上骂人进行人身攻击。与会人员手机须调至振动或关机以免影响会议进程。非特别重要事情不得在现场接听电话。会议事项讨论中不得因个人原因与其他与会者争吵,工作讨论中对事不对人。52.4会议级别一览表 级别会议名称
一级会议:总经理办公会、员工大会、董事会议、高层管理会议、大型培训会议
二级会议:各部门(子公司)管理会议、跨部门业务/技术研讨会、各部门(子公司)管理产销会议、生产协调会议、经营活动分析会、质量分析会、生产技术准备会、安全工作会
三级会议:各部门日常例会、其他专题会议、各部门技术培训、各种联系会议 四级会议:科室班前会
第三篇:锁定高效沟通管理
锁定高效沟通管理
有一则笑话:一块广告牌被风吹倒了,砸了6个人,其中5个是经理,另外1个是副经理。这个笑话是讽刺现在的经理太多,不值钱。在管中有这样一个定理——管理者所直接管理的人员的数量要控制在6个人以内,如果被管理者多于这个数字,会导致管理的漏洞。换句话说超过6个人就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管理。所以一般在多于6个人的情况下就会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金字塔状管理模式,每个中等以上规模的企业就会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部门或者机构,各负职责,管理的流程是层层汇报。这样的机构设置导致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增加,经理多也就不希奇了。可是这种管理模式也有明显的劣势,首先是部门之间分工不可能绝对明确。因为部门的划分更主要的是依照业务为根据的,业务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重叠和缺漏。这样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出现,责任不清是常见的事情。其次部门罗列也会造成工作效率不高,出现响应时间滞后的现象,特别是在业务方面,应该当时决定的事情往往由于逐级汇报等繁琐的程序错过了最好的商机,这在大型企业中是屡见不鲜的事情。那么管理界也就提出了扁平化管理的模式,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压扁管理金字塔。很显然,这种管理思路与前面所提的定理相驳,那我们深究其原因,就会发现定理所规定的管理范围不是依据管理能力而言,而是根据了人们日常管理的实施经验得到的。那么真正阻碍管理的是什么呢——直接原因是信息沟通的效率低下。
沟通刻不容缓在当前的企业中,对于财、物来说,都具备有效的管理,但对于“人”的管理却比较薄弱,因为中国人的个性就是“办事程序喜欢变通”“碍于面子不愿意对别人发号施令”,这样也给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举个例子:企业的领导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事没办成不怪我,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事应该他先干完通知我的,但他根本没通知”“这事我早就想向你汇报,但你太忙了,所以就耽误下来了”“这事三天就要干完呀,我以为不那么着急呢”“你是让我干这事吗,我还以为你让我干那件事呢”。时间长了,企业的管理层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每天早上起来就感觉有一堆事,心里想着“这事我得提醒提醒,不然他们该忘了”“那件事也不知进展怎么样了,得问问”,一天上班,光打电话就得花去大部分时间,到手的财务报告、业务报告反而没有时间看了。而企业的普通员工呢,也因为部门之间的协调不畅、任务分配的不明晰、时间限制不固定,而产生了种种的抱怨。不仅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存在着信息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企业的一个业务链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销售业务中,会牵扯到客户、销售人员、售前人员、商务人员、财务人员、分销伙伴以及决策人等多种角色的相互配合和制约。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关系到整个定单的成败。执行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体制可以使销售经理对销售员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但你越是认真的执行这种规范就越远离销售员;而另一个极端是销售经理们,由于害怕挫伤销售员的积极性而放任不管,十天半月也不和销售员进行交流,一到年底,才发现市场大变,业绩滑坡,于是组织突击销售活动。最后企业领导追查原因的时候,每个与销售环节有关的人都尽力推卸自己的责任,以免“热山芋”烫了自己的手,要赶快把它传出去,结果大多是责任不清楚,各自推托与别人的沟通不够。对于与销售类似的这种以业务为核心线索的信息链,彼此之间有效的及时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浮出水面有效的信息沟通非常复杂,如何及时有效将信息传递给最终的目标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信息的接受者是不固定的,如果不是直接与被告知人直接通话的话,就不能最终确认信息传递到了,比如发传真但却不能确认对方收到传真,即便收到了但又不能确认是否阅读了,需要多次的沟通和确认才能保证信息确实有效的传递到。如果信息的接受者数量很多的话,一次完整的信息传递就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不能保证沟通的及时性。
基于高效沟通管理系统理念的“管理者”就是为解决上述设计的,它是一套充分利用现今最新和通信技术,旨在提高运营中的沟通效率,加强企业管理的新一代智能通信系统。通过它可以将企业内外的沟通变为一种面向沟通目标、可灵活定义沟通策略的行为。每一次沟通,都设定一个目标,沟通的过程就是向沟通目标不断靠近的过程,只有达到目标后,沟通才算结束,否则高效沟通管理将会不断地提示沟通相关人员,直至完成沟通目的。三层架构“管理者”的体系结构分为消息层、控制层、业务层3个层次,层次之间可完全拆分,具备明确的接口,既可灵活拆开调用,也可组合运行。消息层将存在的多种通讯方式进行集成,通过消息网关进行消息格式的转换,使企业内外的沟通不受沟通方式的局限,真正实现实时的多渠道的交互式沟通。
控制层是整个架构的核心,实现对企业内外任何一个沟通的有效控制。当实际沟通发生时,以沟通状态机为核心,控制每个沟通任务的策略执行、流程执行、监控执行和权限控制,并通过消息控制器调用一种或多种通讯控制模块来实现。业务层由沟通发起人来进行具体沟通的定义、处理和监控。沟通的定义包括沟通接收人、沟通、沟通策略、处理要求等。接收人需要按照处理要求进行沟通的处理。沟通监控者可以监控沟通执行的全过程。在3个层次中控制层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它记录沟通正在进行的状态,并根据不同的状态执行不同的沟通策略,使沟通一步步向目标迈进。
第四篇:高效会议管理
《高效会议管理》
课程目标(Targets)
1、了解会议
2、掌握会议效率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3、掌握有效为会议做准备的要领
4、学会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的技巧
培训对象(Participants)
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
培训时限(Duration)
1天(6小时)
培训方法(Methods)
讲授、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练习主讲老师(Teacher):张耀升
课程主体内容(Main points)
第一单元:了解会议
一、会议的目的二、会议的种类
三、会议的意义
四、会议成本的计算
第二单元:会议效率不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会议效率不高的表现
二、会议效率不高的后果
三、会议效率不高的原因
四、如何进行预防性管理
五、制定会议规范
第三单元:开会前的准备工作
一、判断会议的必要性
二、会议准备的内容
三、主持人如何做会议准备
第四单元:会议中的沟通与反馈技巧
一、沟通的三大纪律
1、沟通的双向性
2、沟通的双语性
3、沟通的问听说
二、沟通的八项注意
1、发出信息要反复确认
2、少说多听,少说多问
3、多书面,少口头
4、只解决,不争论
5、多赞美,少批评
6、只对事,不对人
7、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8、沟通白金法则
三、关键的沟通技巧——积极聆听
1、准确理解对方全部的信息
2、适应讲话者的风格
3、眼耳并用
4、先寻求理解他人,在被他人理解
5、鼓励对方表达自己
四、关键的沟通技巧——积极探询
1、问对问题
2、问好问题
3、旁敲侧击+刨根问底
五、有效反馈技巧
1、指出对错不是反馈
2、对于他人的言行的解释,也不是反馈
3、对于将来的希望和建议,也不是反馈
4、反馈是你给对方目前行为的鼓励和建议,为了使他做得更好 第五单元:提高会议效率
一、合理分配发言时间
二、如何掌握会议进度
三、有效达成会议决策
第六单元:会议记录
一、会议记录的作用
二、如何做好有效的会议记录
第七单元:会后跟踪
一、如何进行会后跟踪
二、自我总结 课程需要用具
会议室适当大一些,课桌一张 / 两个无线麦克风,音响很好 投影仪及幕布一套 / 白板一个、白板笔两只、板檫一个
学员胸牌每人一个,写上姓名 / 学员名单及基本资料详细一份
第五篇:项目沟通管理与会议管理问题
项目沟通管理与会议管理问题 收藏项目沟通管理与会议管理问题 某个系统集成公司的项目经理。他身边的员工始终在抱怨公司的工作氛围不好,沟通不足。老张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改善这一状况,因此他要求项目组成 员无论如何每周必须按时参加例会并发言,但对例会具体应如何进行,他却不知如何规定。很快项目组成员就开始抱怨例会目的不明,时间太长,效率太低,缺乏效 果等等,而且由于在例会上意见相左,很多组员开始相互争吵,甚至影响到了人际关系的融洽。为此,他非常苦恼。
请问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提高项目例会的效率?你认为除了项目例会之外,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团队氛围,促进沟通?
题
目:开会要有目标及结论作者:wxh(qerw xianghuiw@huiwei.com)1.例会的安排可以包括一些例行的内容.其它的内容可以从与会者收集,相信参加会议者都有很多想法要表露的.同时可以增加他们参与意识.2.要有控制会议的能力,不能漫议.3.会议要达到目标,会上不能解决的,要记录下作为遗留问题,下次会议一定要跟踪.要不问题解决不了,打击提问题人的积极性.4.会议时间不能太长,频度也不要太密
5.可以找一些轻松的话题交流.总之,开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目标不明确,会议没有结论,该会不如不开.分析时间:2006-03-02题目:例会和非正式会议作者:张毅君(Global Technology Center librazh@163.com)原因可能有很多种,领导缺乏领导力,中间有员工煽动情绪,客户刁蛮。。
1.设定例会前要制定好完整的议程,因为例会是重复性的,所以制定一个框架就好了。这样不用每次例会都去想一个目标。时间要控制好,讨论如果偏离议题太远要及时纠正。
2.例会的频率不能太密或太疏,一般一周一次是采用的比较多的。
3.员工对于公司工作氛围的抱怨不是例会就可以解决的。一般这种问题是通过一些非正式的会议或单独沟通来协调的。比如说饭桌上的会议,或者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和员工单独交流交流。
分析时间:2006-03-02题目:定义环境和沟通问题作者:tao
weijia(Channelon taoweijia@channelon.com.cn)可能,项目组人员有心理话要说却不知道怎么和管理层讲,只能说工作环境不好,沟通不好之类的话.说明管理者没有经常与组人员沟通了解组人员的环境,和个人问题.
一个好的项目经理会很好的调动人员的情绪.例会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大部分是觉得的工作细节问题.对于组员讲的"环境和沟通问题"没有太大帮助. 也可能,组员对于项目实施的一些方法和制度不满意,这属于项目前期的工作没有做好,如果是开发队伍之间的信息输入输出不一致发生的问题,那么开发团队
之间的信息控制是否在流程上要留意下.所有例会上必须要明确的解决目标难题.不然,例会开的象茶话会,茶话会搞得象项目会. 分析时间:2006-02-16题目:team or group作者:meconsea(山东和华中税 meconsea@163.com)需要的是一个和谐、团结、战斗力强的team,而不是一个松散的group。
在保证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为团队谋取利益,致力于在团队中起到核心作用。我 估计你们团队的效率也是相当低下的,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调整工作态度。可以用一定的规章制度来执行。注意物极必反。例会是用来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如 果利用例会来融洽关系和沟通就错了。融洽关系和加强沟通是从平时作起的。在公司是同事,出去公司门是朋友,要做到这一点。
一个绝招:请你们团队吃个饭,注意最后不要开发票,这样你可以获得人心,即使不是在工作也是在平时多了些朋友。
如果请客再不给你面子,你的问题了。分析时间:2006-02-16题目:头脑风暴作者:罗雄(ABB(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
司 sean-xiong.luo@cn.abb.com)1.你自己觉得自己跟员工的关系如何?是否有足够的组织魅力?如果以上两点存在不足,必须从自身方面积极改进。
2.头脑风暴类型的会议也许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有助于改善员工关系。
3.会议的规划和组织是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分析时间:2006-02-09题目:认清问题后再解决问题作者:赵昊彤(北京用友软件工程有限公
司 zhaohaotong@hotmail.com)这种情况先得弄清楚是大部分员工都认为工作氛围不好,还是个别员工,并且大家认识的原因是否一致。
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不是依靠所谓的项目例会,项目例会是为了项目成员交流项目进展情况,布置新的任务来召开的,不适合解决个别人的思想问题。我认为这种情况出现后,应该先通过个别交流,争取把这种情绪控制住,别大规模散播开,然后在分析原因,对证下药。
分析时间:2006-02-07题目:个人意见作者:王海飞(utstarcom通讯有限公司 whaifei@263.net)每周安排例会以增加相互的沟通,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如果形式过分单一和固定,那么时间长了势必造成厌烦。因此我觉得:
1、明确例会的目的,每次例会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是要增加相互沟通,还是信息交流,或者是解决问题?
2、变换例会的形式,根据例会要达到的目标来采用相应的形式。比如:此次本周例会主要是增加相互的沟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大家下班后搞次聚餐,效果肯定不错:);
3、增加会议的控制力度。避免偏移会议目标太远。分析时间:2006-02-06题目:我的一点经验作者:许利东(瑞利 hece@sina.com)曾经有过一个项目,个人认为例会制度执行得较成功的,在这讲一下供参考:
根 据项目管理需要我们设置了每月一次和每周一次两种例会,月例会定位为计划协调会,参加人员包括项目总的技术负责人和各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单位行政主管领 导、有关部门的领导,会议由项目总的技术负责人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主要协调解决计划、资源保障、人力安排等方面的问题。重大问题由单位行政主管 领导协调决策,因为相关部门都到了,会上提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很好的得以解决。同时,这样的会其实也是一种计划的检查和汇报,对进度管理是很好的。另外,每周由项目总技术负责人召集全体项目人员开一次周技术协调会,每个分系统会汇报各自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项目负责人主持详细的讨论和决策。这样项目负责 人对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也很把握。这种的例会
体系还有助于质量、经费管理人员了解情况,控制项目质量和经费开支。当然,在例会中要有人记录和整理各项问题 及讨论的解决办法,以便会后进一步落实和下次的检查。分析时间:2006-02-05题目:我的一点经验作者:许利东(瑞利 hece@sina.com)曾经有过一个项目,个人认为例会制度执行得较成功的,在这讲一下供参考:
根 据项目管理需要我们设置了每月一次和每周一次两种例会,月例会定位为计划协调会,参加人员包括项目总的技术负责人和各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单位行政主管领 导、有关部门的领导,会议由项目总的技术负责人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主要协调解决计划、资源保障、人力安排等方面的问题。重大问题由单位行政主管 领导协调决策,因为相关部门都到了,会上提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很好的得以解决。同时,这样的会其实也是一种计划的检查和汇报,对进度管理是很好的。另外,每周由项目总技术负责人召集全体项目人员开一次周技术协调会,每个分系统会汇报各自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项目负责人主持详细的讨论和决策。这样项目负责 人对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也很把握。这种的例会体系还有助于质量、经费管理人员了解情况,控制项目质量和经费开支。当然,在例会中要有人记录和整理各项问题 及讨论的解决办法,以便会后进一步落实和下次的检查。分析时间:2006-02-05题目:团队沟通作者: 王
淼(AREVA T&D 上海 gawain.wang@gmail.com)首先,老张的出发点是好的,一个项目团队如果没有足够的内部沟通,大家各自为政,这个团队迟早是要跨掉的。但是通过盲目开会的方式来促进沟通却未必见效。对此案例,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切忌召开没有目标的会议。每一次团队会议都要有明确的议题,会后要有详细的会议报告分发给每个人。每次会议不宜过长,30分钟左右为宜,若议题过多可分多次进行。
2.内部信息透明共享才能消除隔阂。比如可以利用电子平台等方式将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内容、进度等信息明确公布。同时项目经理有责任让团队成员随时了解项目进展。
3.作为项目经理要在团队中树立威信,同时要导引团队发展,使每个成员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分析时间:2006-02-05题目:找到根本原因,方能对症下药。作者: 孙泓(Kinetec.Ds sunhong76@126.com)首先,老张要明确员工为什么要抱怨公司的工作氛围不好,沟通不足。工作氛围不好在哪里,沟通不足是员工与上司还是员工之间沟通不足等等。找到原因,方能对症下药,当然例会制度是个好方法来解决沟通问题,但例会不是万能灵药,特别是目的不明 确,为沟通而沟通,冗长拖沓的例会更是只能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一个周例会未必要所有项目成员全部参加,只需要与本周任务相关人员参加即可,且时间在半小 时左右为宜,主题一定要明确,对于组员的争吵,要行使决定权,给予一个公正的裁断。
除了例会以外,还可以私下与组员个别沟通,了解情况,这样也许能够了解到组员更真实的想法。分析时间:2006-02-05题目:老张,想好了再去做.作者:Bob(siecom bob_huang@siecom.com)从项目的角度来看老张对待例会问题上,是很失败的.项目本身就是从计划到监控和管理.从老张的角度来讲,我有以下建议:
1.老张先要知道员工所抱怨的的问题出在那,再去想办法将这个问题改善.2.招开例会要有检讨项目的进度。
3.不允计项目成员在会议中推拖责任更不允许争吵.分析时间:2006-02-05题目:老张,想好了再去做.作者:
Bob(siecom bob_huang@siecom.com)从项目的角度来看老张对待例会问题上,是很失败的.项目本身就是从计划到监控和管理.从老张的角度来讲,我有以下建议:
1.老张先要知道员工所抱怨的的问题出在那,再去想办法将这个问题改善.2.招开例会要有检讨项目的进度。
3.不允计项目成员在会议中推拖责任更不允许争吵.分析时间:2006-02-05题目:老张,想好了再去做.作者:
Bob(siecom bob_huang@siecom.com)从项目的角度来看老张对待例会问题上,是很失败的.项目本身就是从计划到监控和管理.从老张的角度来讲,我有以下建议:
1.老张先要知道员工所抱怨的的问题出在那,再去想办法将这个问题改善.2.招开例会要有检讨项目的进度。
3.不允计项目成员在会议中推拖责任更不允许争吵.分析时间:2006-02-05题目:对症下药,多管齐下作者:姜世伟(站物 tj-jsw@sohu.com)案例中,项目的员工抱怨工作氛围不好,沟通不足,老张想通过采取例会这一个的措施来解决此问题。然而由于例会缺乏目的和有效的组织,使原本为了解决工作氛围和沟通的例会反而加剧了这一问题,可谓是火上加油,雪上加霜。
其实针对工作氛围和沟通不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私下交流和项目活动等各种形式丰富多样的方式来解决。
目标是唯一的,途径是多样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分析时
间:2006-02-04题目:老张,你准备好了吗作者: 梁桢(上海广平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dragon21@citiz.net)首先,例会是否能解决“工作氛围不好,沟通不足”的局面我感觉怀疑。也许茶话会也许比例会更能让项目成员放松,增加沟通机会。所以老张最好能私下了解下工 作气氛不好的原因(个人想法、公司政策等)。
其次,从例会的内容来看似乎事前都没有准备,从例会的结果来看似乎没有人主持,所以会效率低下,所以会控制不住局面有人吵架。是否该提前1天将例会的内容通知每个人,例会当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从而大家提出解决方案。管理一个团队需要有“怀柔”,也需要“大棒”。应人而异,应地制宜,应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