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批改创新综述

时间:2019-05-12 13:3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批改创新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批改创新综述》。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批改创新综述

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批改创新综述

姓名:吴晨波专业:小学语文教育与研

学号:2004694269班级:04级教本(2)班

[摘要]:在我国实施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着改革创新,教师在实践中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革新甚至到自身教学专业素质的提高,在各种教育评价体系中,最为突出的是作文教学的评价问题,语文教师们多年实践经验体现这作文评改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状:传统的作文评价中,学生呕心沥血地赶任务,教师案前的作文堆积如山批量修改,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得到的不是兴趣,也不是对写作由衷的热爱,而是受到了对写作的厌倦、恐惧等消极影响,而老师呢,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远远赶不上他对学生的期望,再加上作文批改数量庞大、作文考试学生普遍低分等压力,学生和教师本是教学互长,互相扶持,哎!让人不得不感叹:师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么究竟教师应带着怎样的心态去评价一篇学生的习作、采用何种方式去评价以及评价时采用

什么样的评语等作文批改措施才能使师生双方都在写作方面互利共赢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作文评价;作文批语

在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是重点科目,而作文占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可谓是重中之重啊,当然,教育改革创新也就少不了作文教学这一方面啦。而在作文教学革新中,作文的评改工作又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新课标要求:“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要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作文的指导,而且不可忽视对学生作文评改这项工作。

多年来,我们评价学生作文往往是以自己的标准和成人的眼光为尺度,所以,更新作文评价观已迫在眉睫,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生活,珍视学生的体验和心情,尊重学生的言说方式,关注学生的“童年经验”。对学生的作文不要求全责备,要尽力发现发掘学生作文中的优势和特长,充分肯定并推动其进一步发展。[1](P53)

那么究竟教师应带着怎样的心态去评价一篇学生的习作、采用何种方式去评价以及评价时采用什么样的评语等作文批改措施才能使师生双方都在写作方面互利共赢呢?

第一、评价的心态在进行创新。

学生怕写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教师要把握小学作文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序训练;积极创设写作情景指导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写作情感,指导融于激励中,以教师外用促进学生内用,帮助树立信心。[2](P28)

作文评改的传统模式主要在于三看:看立意、看结构、看语言。教师存在着:“重指导,轻评改”的欠缺,以自己为中心进行作文评改,忽略学生这一主体,导致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怎样评改作文,即作文评改的能力相当差。对此教师稍作调整,把作文的评改权还给学生,评价的主体内容是看学生通过作文,使自己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作文能力得到了多少提升。

在新课程标准实践下,许多语文教师都采用了赏识评价,并且收效甚大。

1.用激励的课堂语言去感染启发。

写作写作,重在“写”,写为重点。于是布置作文、布置日记、课外随笔和摘抄名言名句成为了老师作文训练的不二选择。于是学生赶任务,写不出高水平习作;教师面对如山作文,不知何去何从。作文作为一项综合实践,它要求有丰富的生活,要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趣[3](P137)。而现实的状况是:学生由于生活不丰富,或由于不能观察生活而感到没有可写的东西,没有作文兴趣,因而影响到运用语言去写作的能力。写不出像样的东西来,就“惧作文”以到“厌作文”,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严惩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影响了语文教学(因为作文是综合语文能力的实践)

2.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耕耘的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作文教学策略中提到过: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其中提倡: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4](P251)评改作文时,对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有创新的地方,哪怕很微小,教师都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自由”是发挥创造性的条件之一,而心理自由往往是“心理安全”的结果。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怕别人的讥讽,不需隐瞒自己的见解。鼓励性评价正是学生“心理安全”的保证。

写作能力与欣赏能力息息相关,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而不要用作文大家的评价角度去对学生的作文挑一些类似句号等与整体思路关系不大的错误,将“作文欣赏”进行到底

[5](P36):

(一)、将“批改权”交给学生----既问“耕耘”,又问“收获”

(二)、将“发言权”交给学生----听说读写水乳交融

1、读: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评读出来

2、赏:名篇欣赏

(三)、将“荣誉权”交给学生----作文欣赏的“发动机”

第二、评价的方式也在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教师批改,这样一来,学生养成了信赖教师的坏习惯,自己对作文没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其实,作文的写和评是分不开的。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可以是多元化的,而评价的手段可以是多样化的,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它是黑猫还是白猫,允许多元化的、多样化的评价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在作文课上的收益和写作的水平。其实在很久以前,我们就很向往能达到魏书生老师的那种不用出试题、不改作业和不评改作文就能把学生教好的美好境界。

首先,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上,可以是多元的。[6](P16)

1. 自评

教育家桑德(Sand,O.)提出要“从单纯的教师评价改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库克(W,Cook)则明确表示:最有效的评价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自我评改习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修改

中得到提高和发展的。[7](P25)教师可以通过“品读”、“示范读”和“赏读”等方法去调动学生的自我修改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8](P32)

2. 互评

学生互改可以分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进行。在小级讨论时学生因地位平等地,心理上不受威胁,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激发状态,而且相互启发而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互改时独立思考,提出不同意见,展开争论。互评过程中往往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会存在着许多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分数偏低的现象,其实,有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文章看不出一丝的灰尘和瑕疵,但对别人的文章却可以挑出一大堆毛病,而作文评改创新中正是需要这种细心挖掘的能力。

3.集体评:语文调查显示,中学生最怕的是作文,最不喜欢的是写作课。有没有一种作文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课呢?有这么一个作文教学的案例[9](P107):

东阳中学的蔡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水平以及学生的意愿,将初三(8)班分成14个“作文集体”,每个月进行两次“集体作文”活动。该班有个作文成绩一直不理想的A学生,在蔡老师的辅导下负责担任这项活动的执笔人,从不断的写作实践中,由难而易地完成了任务,得益非浅,成为走上作文成功之路的一个典型。[10](P113)

4. 师评:教师有意地品读,将自己侧重的地方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意味到写同类文章应该侧重的不同地方。[11](P88)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手段可以是多样化的。

1.通过书面的批改,这是一般的方法,在这里就不多例举了。

2.以读的方式来品评:以品读等方式,进一步感悟语言中的经典词句等的美。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1)、日常学习中的阅读

(2)、摘抄用词准确、表地道的精彩句子或段落

(3)、背诵经典句段

3.议论评:可以开展一个小组,对一些错误的范文进行批改,从中同学间、师生间交流自己批改的意见。

4.比较评改:可以对比一些类似文体的优秀文章的规格,自己检查出自己的毛病;又或者将自己以前发表过的同类文体和现在的习作相对照,发现自己写得不好的地方。[12](P75)

5.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利用档案袋评价法来评价学生的作文的作法。就是把学生所有的作品按照文体或都发表时间等集中收集,在不断的作文教学中让师生都可以得到借鉴和反思。

[13](P65)

除评价的主客体和评价的手段方面,还有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

第三、作文教学的评语也在创新:

传统的作文评改过程中,由教师一人操办整个作文批改的过程,每日案前堆积如山,自然效率不高,而学生呢,每次看到作文本上“优良中差”的枯燥无味的评语,不但对写作没兴趣,就连看老师的评语都提不起劲,因为都是同一个老师改的,“优良中差”四个字中的一个肯

定会有,或许还会有几个老师特别“恩赐”的错别字。久而久之既厌倦评语,又厌倦了写作,评语等真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那么,怎样让这些“鸡肋”多些色香味、作文评语多些吸引力呢?[14](P66)

1、评语易整体易懂而切忌笼统抽象

2、评语易启发探讨而切忌武断批驳

3、评语易欣赏激励而切忌贬低训斥

4、评语易幽默风趣而切忌枯燥无味

5、评语易以情动人而切忌错误指导

6、评语易大胆创新而切忌千人一面

(1)、作文点评要点面结合:外教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给予教师的启发:忽略标点符号等小错误重视思维模式,评语中加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非ABCD单纯的等级判定或千篇一律、干涩简单的几个表扬,而是一种真诚的、朋友的分享。不要一味地看学生的错字和标点。可以在做这项工作之前看看他们的整体效果是怎么样的,不要为了一两个小错给教师带来的烦燥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2)、让85分成为习作的平常分:很多语文老师给学生习作打分很难打高分,倒不是他们有意为难学生,而是学生习作的水平确定不高。作为教师的都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能写出好文章,然而,难得打高分的做法是否有助于写出好文章呢?要知道,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比直面的冷批更能让人反省,有了高分,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就会有一种“好上加好、锦上添花”的意愿,打分可以按自评40%,互评20%,师评40%的结构来进行,避免传统教师“独断专制”。

(3).多点人性化的符号,少些冷漠的批判。似乎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对的地方就“√”,错误的地“×”,是不是可以在学生写错的地方标上“△”,在他们写得好的地方加上“﹡”,在觉得他结构好的段落用“★”标记呢?这样多符号的批语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弥补了长期以来“√”、“×”的枯燥不足。

(4).多用哲理性的批语:语文教师应该体现着一定的语文修养和功底,利用一些名人名言或者名句,让学生在作文批语上,甚至在其他地方真正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从而也激发了学生提高对自己文学修养的要求。

例如:在学生写作中情节跌宕反复等精彩处可以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发现学生可以写得更好,可以更加完善表述时,可以这样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起到暗示学生的作用,又起到激励其自我修改的作用。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这一努力是值得肯定的,而她们也确实创干出了成绩,以上是对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作文评改创新方面的综述,当然,在赏识作文评价方面等地方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例如:赏识是否可以滥用,又或者说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伪赏识等问题。[15](P1)总的来说,我们对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有更高的期待。但是,新的事物需要不断地与社会教育实践相融合,需要一些融合的时间和过渡的阶段,也需要广大人民对教育不断地关注、提出新意见、新见解。

[参考文献]:

[1] 欧秀蓉(重庆市石柱县石柱中学),《当前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2期》P

52[2] 秦牮(广东省珠海市拱北小学),《消除学生障碍之对策》,发表于《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6期》P28

[3]邱济隆、李建华主编,《北京四中,教师教育科研论文选(1997-2000)》,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李家声(北京四中语文组),《遵循规律,搞好作文教学》

[4]吴立岗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5] 袁慎怕(湖北阳新县东春中学),《将“作文欣赏”进行到底》,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期》P36

[6]马增福(刑台市教育局普教教研室),《创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建议》,发表于《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第9期》P16

[7]吕留莲(浙江市福泽市第三中学),《学生自我评价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发表于《教学月刊2006年第1期》P25

[8] 项平(南京市玄武区教研室(江苏南京)),《品读----提高自我评改能力的催化剂》,发表于《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第1期》P32

[9]《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韦腾龙(东阳中学)《在集体训练中稳步提高----“集体作文”教学法个案

[10]杨秀珍,《以生为本,突出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7-8期》P113 [11]

吴海霞(上海市第十中学),《作文评改的模糊识别法》,发表于《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第2期》P88

[12]王金华(河北省迁西县教育局教研室),《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发表于《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4期》P75

[13] 陈郁新(江苏省如东县长沙初中),《将生活写入作文,建立新型评价模式》,发表于《中华活页文选2006年第2期》P65

[14] 魏志刚,《关于作文批语》,发表于《教学随笔2006年第1-2期》P66

[15]蕙长虹(济宁师专数学系),《当代美国高中教育的得失与启示》,发表于《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8期》P1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听力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听力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来源:Bluehost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课题环境意义

英语新课标已经实行很多年了,五花八门的教改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成果相当多而大。减负的呼声在近两年一天比一天冲天,怎么样真正减缓学生的功课负担,让学生学得欢乐,学得轻松,已经变成现时我们教员的头等事件。英语作业的安置也需求改革,听说方面的练习要施展润滑油油般的功能,帮忙师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英语课程标准》对初级中学结业生听说有经验的要求是:能依据说话调调和重音了解讲话者的意向;能听懂相关知道得清楚话题的一起说话,并能从其中提出取得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不认识的词绊脚石,了解大意;能听懂靠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述文,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合适的形式做出反响;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部实质意义记录简单信息;能就简单的话题供给信息,表现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加商议;能与别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担任的工作;能在口头表现中施行合适的自我修正;能管用地问询信息和求人;能依据话题施行情形会话;能用英语演出短剧;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说话调调天然,语气妥当。没有相应的听说作业,我们是没可能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笔者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员专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赠礼。”“作业给孩子综合使用知识、进展和表达私人天授供给机缘,使教学的影响延长下去到所有的生存中。”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听说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处于首要位置,但课后的作业中就没有听说的地位了。因为这个,很多学生三年下来只是在课堂上比较不主动地接纳听说练习,它们的英语听说水准远还不如阅览和写文章水准。这种现象与我们新课标中提出的素质能力教育目的有非常大的距离,因为这个,务必变更课后作业的安置形式,把听力作业放到课后作业中去,增长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准。而听力作业的修改并加批语也是很关紧的一步,语音作业与文字表达作业的接合是英语作业的无上境界,修改并加批语方式还可以表现出来英语学科的独特的风格。

二、国里外同类课题的综述

在过去的科学研究中,听力作业的安置和修改并加批语许多人研讨的比较少,并且大多数是小学老师的研讨成果。这主要是由于以往应考教育的大背景中老师比较看得起教学法和知识研讨相关,并且听力考试的困难程度一般比较低,对教员的影响比较有限。网上有位老师从自个儿的实际动身(由于他是语文老师改行到英语老师),总结概括了自个儿的教学过程,充分施展了英语记录磁带的效用,使自个儿的短处成为了优点,获得了美好的绩效。这个案件的例子对我们的英语教学目前的状况萌生了深刻的意义,也解释明白对听力作业安置和修改并加批语的研讨有很关紧的事实效用。

三、课标题标

本课题极力追求经过3年的尽力尽量,让学生在完成听力作业的过程中掌握更好的英语学习办法和技法,因此总结概括出有广泛使用意义的听力作业安置和修改并加批语办法。家喻户晓,在培育学生听说有经验的过程中,听力作业起着相当关紧的效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经过听灌音,训练学生的听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先听灌音,而后跟灌音朗读,因此让学生掌握标准、正统派的英语语音;再次,还可以经过听力作业来查缉学生课后听、说、读的作业,使作业有声化、具体化、实物化;并且用听力教学能改善现时很多农家学生英语学习气氛差的实际事情状况。

四、实行条件

我们的英语教材是书本儿和记录磁带完美接合的典范,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很便捷地用他们增长英语听力水准。在网络时期,我们可以取得的听力材料是相当多的,并且大多数品质较好,学生中自个儿领有的带MP3功能的电子产品也数目不少。这么我们的硬件背景就非常完善了,对我们听力作业的安置和修改并加批语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对完成听力作业也有颀长的积极性,由于新奇的事情对我们青少年的吸万有引力是没有穷尽的。经过时期的练习,我们的学生能比较快地增长自个儿的英语听说水准,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天然地延长下去。时间长了就能培育学生听记录磁带的习性,继续往前把做听力作业内化为自觉行径。

五、活动规划

本课题的活动时间是3年,参加的对象是本校09级新生中的5、6两个班的学生和英语老师。主要是老师团体实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课代表和小组长各自分工,总和师生并肩尽力尽量,并肩增长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准。我们的活动主要分3个阶段来完成。

第1阶段:2009年九月-2010年八月。这个阶段学生听老师教课文的灌音记录磁带,分小组开展活动。依据学生的寓居独特的地方分成多少个小组,每周固定时间和地点听记录磁带。2009年九月-2010年二月,学生经过听老师教课文记录磁带掌握英语国际音标、基本句型的朗读办法,开始阶段的听懂课文内部实质意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先看书听记录磁带,一直到能摆脱课文听懂记录磁带。每周要求组长记录听记录磁带的时间和内部实质意义,周一上交记录和记录磁带,老师依据记录和记录磁带给学生的听力作业打分,帮忙学生解决之中显露出来的问题。对完成事情状况好的小组给与公开赞美,并总结概括好的办法推广;对完成事情状况不理想的小组提出要求,不可缺少时老师亲身参加它们的活动。经过这个阶段的活动,学生能比较自觉地养成听记录磁带的好习性。2010年二月的年假,老师安置听力作业,要游学生在暑假看电视的时刻多关心注视英语节目。2010年三月-八月是强化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仍然以小组听记录磁带为主,但每个月要求自个儿做一份灌音作业。老师引导学生选拔比较有特点标志的会话和短文,重点练习基本句型的朗读办法,况且施行评定比较,把好的作业展览给大家。评定比较可以让同学们自个儿团体,发一个奖状,这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会有非常大的推动。这个阶段的工做对头后面的活动效用很表面化,必须要做细做实。2010年七月和八月暑假安置10个灌音断片作业,要求同学们严肃对待临摹课文的灌音,要施展出自个儿的最佳水准录出精品语段。

第二阶段:2010年九月-2011年八月。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我们的听力作业就可以相对多元化,不止可以听记录磁带,也可以利用学生的电子产品。听力材料也可以拓展到与课文相当困难程度的课外内部实质意义,经过多电视台的帮忙,可以莫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么学生在做听力作业的时刻就可以获得各方面的练习,甚至于可以有机地整合学习和娱乐。当然,这个阶段要求家长合适关切孩子们电子产品里的内部实质意义,不可以让有点学生借听灌音的形式特意的看与学习无关的影视。在课堂上也可以穿插一点英语的视频文件材料,调节课堂氛围,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自个儿选拔合宜的听力内部实质意义。这时小组活动的一个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听记录磁带写句子,这么对学生的听力和辞汇有经验都有非常大的帮忙。第三阶段:2011年九月-2012年六月。这个阶段的听力作业要接轨中考的听力考试,因为这个2011年九月要让同学们多接触前几年的中考听力题,让它们理解中考听力题的内部实质意义和方向。每个星期除开前两个阶段的听力作业外,老师要准备相应的中考听力题让同学们练习。这么可以扩张我们作业的效果,同时同学们也会由于中考的端由对听力作业更加看得起。2012年二月年假要游学生依据自个儿的了解,把课文中的听力内部实质意义改编成中考题,况且录好,到学期开始时上交,老师修改并加批语后选拔好的作业当作听力练习,在课堂受骗作中考听力练习题。这么对学生的影响会非常大。2012年三月-六月,老师利用新概念英语一级的材料,把他们改为中考听力题,让同学们多听。同时也要到昆季学院交流一点听力作业,把那里面的精品当听力作业让同学们完成。

六、预先期待成果

成果主要是论文、师生的听力材料、阶段性的总结概括材料和结题报告陈述。论文预先期待写3-5篇,内部实质意义与学生在做听力作业中显露出来的问题有关。师生的听力材料会有众多,那里面老师局部可以当学生的课堂和课后练习题,学生的听力材料可以当生长档案的收益材料,在往后的生存学习中他们也是一份独有特别的内部实质意义。

七、研讨办法

本课题研讨的理论基础是构造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讨办法论等。本课题的主要研讨办法为文献引得法、举动研讨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电视台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讨手眼,认为合适而使用仔细查看、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概括、实验、相比较剖析等办法和手眼,施行多个生命循环的研讨。

八、表现方式

课题的表现方式主要是学生作业展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积极激励学生自个儿录制优秀的朗读和听力内部实质意义,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引荐优秀的同学加入各种方式的竞赛。总之,学生要变成我们活动的主角,我们的戏台是学生的戏台。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历史创新[小编推荐]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创新

教育教学的定位、实施及评价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江苏省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好多年,但是我们很多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理念去应对新的情况,很多人是新瓶装旧酒,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其实质上仍然推行的时应试教育。这就对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在此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的精神,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立性格的养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的人才。而课堂作为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改革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新教育实施的准则

与传统的旧教材相比,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材吸收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更新了教材内容,同时改变了以往的教材编写体系,改以往的编年史为现在的专题史,同时体现了课程目标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进一步确立历史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为培养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提供基本保。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格中,我们打破了以往的只重视中国史忽略外国史,从而使学生的视野更宽广,在立足国际视野和中国国情;建立在调查、经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真正把握课标、教材精神的教师的比例还不大;历史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出现一些偏差,或穿新鞋走老路,或形式上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学校的历史课改被纳入应试轨道,新课程提出的学生的发展,许多方面难以通过考试方式进行考查,用量化方式进行描述。在现行考试制度下,历史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步履艰难。这些情况说明,新课程追求的理想目标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说:“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课程改革调整了课程结构,初步实现了历史课程的多元化(初中设置了综合课、活动课,高中开设了选修课),增加了历史课在课程中的比例。在“一纲多本”教材改革方针指导下,初步实现了历史教材多样化。新一轮历史课改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并非完全反传统,要继承过去好的传统,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经验,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等。

就历史教学的某一种方法而言,也有一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历史课的讲授法,至今仍是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说课堂上的讨论、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上的互动的话,那么,好的讲授引起的师生心灵的碰撞则是课堂教学中的“精神互动”、“心理互动”。讲授法要继承,但讲授法要改革,要研究它与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关系,要研究怎样讲得更有启发性,怎样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怎样实现真正的“精神互动”。2.正确处理历史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提出三维目标,并不等于淡化基础知识。

新一轮课改没有否定要注重书本知识和知识传授,只是要改变“过于注重”的倾向。让学生积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中学历史教材应充分容纳历史知识,真正把历史知识当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包括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宝贵资源,使历史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就是力量”的作用.在重视历史知识在三维目标中地位的同时,也要用新的视野去审视历史知识,要区别哪些是最基本的、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要懂得用什么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特别要警惕的是,在重基础的时候,不可重蹈让学生死记硬背、重复训练的老路。3.正确处理历史课标、历史教材、历史教学的关系

历史课标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的精神,提出的是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的最基本的课程目标,是历史教材编写和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对历史教材的编写和历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根据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适当增加内容标准以外的知识,重新构建知识的内容体系,并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再创造。

历史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历史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创造性的、批判性的使用教材,在把握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筛选、重组,灵活地组织教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善于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

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

教学过程的开放,一是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既有接受性学习的方式,又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二是课堂向学生的开放。师生共同建构“学习共同体”。“教学”二字,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得如何是通过学生的学体现出来的。为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师生要互相合作,结果才能相得益彰; 三是作业与评价的开放。学生的作业量要适当,不能太多,要回归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编制一些基础性的练习,但最好也要有开放性的题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或作业,可以由教师评价,也可以学生互评或学生自评。但教师是“首席”评价,即使是学生自评或学生互评,教师也要了解评价的情况,以防止评价“走过场”,失去评价的意义。

3、教材内容的“活化” 新课标下的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资源,何况还是“一纲多本”。教教材、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而不是教师拿着教材走向学生,教材至上。活化教材反映了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因此,历史教师要从历史联系现实,能够鉴古知今,灵活运用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意愿。

4、教学反思与置疑

教学反思是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又一突出特点。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在哪里,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积极,学生在学习中还有哪些困难,如何补救,下一课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可归结为:

(1)教材处理意见。可以向教材编者提出质疑。

(2)教学方式的安排。包括对本节教材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使用哪些教具,配合本节教材补充哪些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富有说服力的史料等。

(3)学生的反映情况。包括学生对本节课兴趣如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如何,学生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4)课后自我体会。包括讲授本节课的自我感觉如何,本节课中最得意的是什么?最遗憾的又是什么。

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三)新课改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流形态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轰轰烈烈的展开,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取得可喜的成果,似乎要取代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成为中小学课堂的主宰。就中学历史学科而言,在新课程改革中,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不能被抛弃,研究性学习不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流形态。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各有特色,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融合于常规性的课堂教学中,才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主流形态。

(四)历史课堂的一种境界:原生态

作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的历史课,追求完美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追求完美的过程是由无数并不完美的教学事件所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完美的课是永远不会存在的。原汁原味,自然生成,这才是富有生命力的美,一种原生态的美。由此,可以这样认为:

历史课堂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历史是复杂的,不能用非此即彼的答案来解释,在很多情况下,历史是可以有多种答案、多种解释的,唯其如此,历史才有了可探索、可研究的价值。历史课程改革,一个相当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改变求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散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懂得在历史学习中,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可以被量化的,思考、探究、感悟、体验,很多是不可以也无法被量化的,而这些对于一个人的终生发展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历史教学要改革,关键在于历史课堂的生成与开放。随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生成。这样的课堂是动态的,更是原生态的,是富有魅力的,更是富有活力的。

历史课堂需要诚信文化的滋养

课堂要生成,教学的非预期性因素便会明显加大。一直高高在上的教师权威便会遇到冲击和挑战。教师的专业发展比任何时候都要显得重要,专业发展应该成为教师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追求可持续的专业发展,面对快速发展着的学生,教师才会多一些自信,面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师才会多一些从容。课程改革,很多历史教师认同历史课堂需要开放,但却担心“放”和“收”的关系。一些课堂也确实出现了“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现象,导致部分教师手足无措,举步维艰。“放”,是一个大方向,是增强历史课堂真实性和公信力的必由之路;“放”,关键是要发挥教学机智,做到适可而止,恰到火候;“放”,是对教师的机智、才识、能力、技巧等素质的全方位考量和检验;“放”,其实就是师生对话、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把课堂打造成“学习共同体”过程,教师是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放”,可以帮助教师走出先知先觉的怪圈,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捕捉课堂的信息,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寻求对知识的共同建构。历史教育需要实事求是,格物致知,历史教师必须秉持大师般的科学态度,用自己的坦然与诚实打造诚信课堂。要立意高远,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地在历史课堂上演绎出自己的风采,就必须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如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仅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应有的气度和雅量,也是在历史课堂营造诚信环境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历史,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求真、求善、求美,是它的理性选择,执教历史和学习历史的人都需要诚信文化的滋养。经过课程改革的洗礼,历史教学会焕发出它应有的生命力,历史教师可以找回失落已久的职业自豪和创造自信了,历史课可以成为智慧、知识、激情和能力交织出的不可重复、不可再生的具体情境了。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凭借自己的权力和智慧用心设计教学,但设计决不能走向极端,陷入预设的怪圈不能自拔,那就会扼杀课堂教学的真实。课堂教学的真实是诚信文化的具体体现,是诚信文化建设的载体。对于历史教学来说,真实和诚信高于一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真实和诚信至关重要。让历史课堂始终保持一种真实的原态美,这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当然,也是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五)新课程中历史教师角色扮演问题

课程改革之前,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和教材的实施者,是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在新课程下,教师由单一的“权威”演变为具有多重性的复合型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与评价者。既属于个人角色;又是代表国家和社会的社会角色。作为参与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具有充分的表达自己真实观点的自由,而作为指导者和评价者的教师,其言论又必须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指导者”与“评价者”才是教师应该扮演的主要角色,参与者和合作者应该是辅助角色;因为教师作为“指导者”和“评价者”至少隐含着四个方面的预设性的含义:(1)教育是有明确方向和目标的,教师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又要指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方向。(2)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文化上的优势。(3)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4)受教育者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因此,历史教师作为社会角色出现在历史课堂上,他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自由”是有限定的,最重要就是必须代表社会而不是个人表明观点、立场和主张。

从教学的过程看,“参与”是途径,“合作”是手段,依据国家对历史教育标准和要求来“指导”“评价”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要在参与和合作中指导,在指导与评价中参与。当学生处在认知的坦途时,教师偏重于扮演参与者与合作者,当学生进入认知误区时,教师又要及时转换为指导者、评价者,角色须适时地转换。

(六)打造魅力课堂做引导型教师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也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到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转换,还学生以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历史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呢?引导的方法多种多样:

一、问题引导是学习的根本动力。问题引导应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三维教学目标。为此,应做到:巧选设疑处。疑问的设计必须有悬念、有曲折、有思维含量,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教师的作用只需适当引导点拨,由学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一是于无解处生疑——利用教材提供的空间设问。二是于无疑处生疑——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若是合理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用相应的情节推出问题,渲染烘托气氛,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思维会更主动、更积极,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适当补充相关背景资料,突出历史感和趣味性;二是角色互换,巧激学生疑问,问题引导的最高目标是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舞台,从而形成问题意识,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义重大。教师在设问时,要有意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学生能够想出的问题尽量由学生提出并解决,不论学生的疑问是否符合教师的既定思路,教师都要予以肯定、给予鼓励,培养学生善疑好问、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二、活动引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培养学生多元化素质和适应多样化新课程的必然途径。单

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史的兴趣。活动引导并不是把每节历史课都上成探究活动课。历史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选择或设计一些具有可参与性、趣味性,并且易操作的小型学科活动,营造轻松、活跃、高效的课堂。“说一说”——交流型活动,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这就应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型活动在这方面效果显著,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尊重、宽容等健康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从而形成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是课堂最常用的活动方式。新课程下要更好地强化广泛参与、成果共享。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到集思广益、交流共享才能共同提高。“比一比”——竞赛型活动,竞争是激发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为了增强实用性,竞赛型活动的设计必须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不同课型和不同教学目的,设计成不同的形式。这样的活动与简单的提问相比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秀一秀”——展示型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历史课课前充满期待,课上兴致盎然,课后回味无穷,课堂效率自会倍增。展示型活动往往最能吸引学生,它的效果不只在于课上给学生以表现的舞台,还在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于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只要转变教学观念,着眼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就可以被解放出来,方法的创新自然会水到渠成。新课程的关键是教学的实施,而教师是其直接实践者。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知识储备,钻研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完成向引导型教师的角色转换,才能迎接挑战,实现新课程的成功实践。

(七)透视历史课堂的新视觉:对话教学

通常情况下,对话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者教学策略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新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来把握。就历史教学而言,纳入对话教学理念,在对话的范畴之内来观照自身,目前尚属起步阶段,毕竟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历史课堂教学是实际的和千变万化的,历史课堂中的教学对话也必然是纷繁复杂的。但从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成分看,主要应该发生着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学生自我对话。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贯彻这种教学理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追问。追问是合理对话的开始。在历史课堂中,追问的对象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追问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追问教材的编写设计;既可以追问教材作者,也可以追问师生自身;既可以追问教材中的显性内容,也可以追问教材所内含的隐性内容。二是学会倾听。倾听是对话得以顺利展开的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听”比“问”更加重要,它决定着“问”的方向和内容。就倾听本身而言,它不仅涉及到人的行为,而且涉及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理想的倾听应该是心之所至。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教师要求学生对他(她)的话认真倾听,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要求自己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当学生的发言与自己的意见相悖时,能够耐心地、平等地倾听学生陈述自己的意见和理由。教师的“听”往往仅限于行为层面,缺乏有感情的、“共情”的“听”。因此,要学会倾听,意味着对话双方要平等相待,双方相互“敞开”心扉,互相“接纳”对方。对教师而言,具体表现在: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二要能够容忍学生沉默。容忍沉默实际上也就是倾听沉默。通常情况下,学生沉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无话可说、开小差等等,但是如果在一个民主平等、富含对话气氛的课堂情境中,学生沉默可能更多意味着对一个历史问题的深层思考,实质上是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对话,这种沉默在我们看来比那种用频繁的、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来制造“热闹”场面的现象要有意义得多。三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对话教学主张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强调对话者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并通过这种感受将对话者的视野引向生活世界更加广阔的天地。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它重视学生深有感触的历史知识内容,由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发思考。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选择。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对话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一个历史事件做出各不相同的解读。当然,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脱离具体的历史文本,产生与历史文本没有关联的“突发奇想”,同时,教师也不能允许学生“读误”,即不合理的解读。也就是说,对一个历史史实,尽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这些理解不能脱离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要遵循史学研究规范。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展现了解决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新思路,为观察分析历史课堂教学,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

(八)创新教育与历史教学中的“三联结”。

实施历史学科创新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学习的创新精神。在历史教学中既要充分运用教材而又要不拘泥于教材,抓紧课堂而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引导学生,将课堂历史学习与课外学习相联结;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联结;课堂历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领域相联结。

历史学习的课堂内外联结。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阵地。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涉及历史内容的课外读物不断增多,各种媒体传递的历史信息不断增加,学生课余活动也成为他们历史学习的第二课堂。我在历史教学中,努力打破两个课堂的思维界限,促使学生互通联想,即促使学生在课外活动或有关历史信息的接触中,联想到课堂内有关的历史学习内容;在课堂历史学习中联想到课外接触的有关知识。结合学生谈论的热点,因势利导,展开讨论;针对实际问题,借助课外读物进行启发。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结学生课内、课外的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更有利于学生不断转换分析问题视角,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多维历史联想能力。第二、历史学习与相关学科相联结。就中学生而言,他们一方面已经具有了学科联结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一方面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又容易忽视这种联结,往往还会把学科之间彼此隔绝甚至对立起来,偏科者有之,顾此失彼者有之。再加上分科考试造成的竞争,又人为地加剧了中学各学科之间的分割和知识结构的分裂。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已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加强对学生创造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历史教学与语文学科相联结;与政治学科相联结;与地理学科相联结;此外,还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尽力找到历史与音乐、体育、生物等各学科的聚焦点,与之联结,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求中拓展思路,获取新知,从而引导他们在学习、思考中进行创新。中学任何学科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任何学科都与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精通历史教材,还要粗通其他学科的教材;不仅要把握本学科的教学进度,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进度,以此为基础耐心引导、启发学生与其他学科有关内容相联结。

第三、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领域相联结。历史是过去人类社会生活的纪录,生活中处处有历史。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创新精神,我引导学生将历史学习扩展到生活领域,即与其生活领域相联结,使他们见物生情.遇事思史。将历史学习联结到自己的生活领域,勤于思考,确是可贵的,即便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这样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也应得到教师的鼓励。因为只有他们的思维不断变换角度,不断增加深度,才能提出设想和问题。也只有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才能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思考、去研究,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

(九)重视细节拓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常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历史教学需要高屋建瓴,需要理论指导,同时,也需要蹲下身来,从一点一滴的知识细节做起,这是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通常在新课导入时、解释难点时、深挖教材时思想教育、选材设问时、引人入胜时、承上启下时、激发思考时、多次利用时都可以利用细节拓展 的作用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点是很容易记住的,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对精心挑选的细节,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很显然,细节拓展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视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以一套高水平的大学教材为“底本”也会觉得心中无底。教师的阅读视野要瞄准高校学刊、名人传记、回忆录,乃至最新的学术成果等。以淘金般的目光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点点滴滴。并且细节拓展的目的要明确,要围绕教学目的,切不可冲淡教学主题,更不能让历史课成为故事会。史学之美,美在通俗、趣味与情节,更美在严谨、深刻与睿智,细节拓展要注意资料的考证,在便捷的同时,勿忘对史料的甄别、取舍,尽可能选用第一手材料或摘自权威性著作。课堂是严肃的圣地,史学以真实为崇高。

(十)新课标新作业

传统作业形式单

一、机械重复且作业量太大,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创造实践能力被冷落,学习兴趣和效率低下。新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去布置作业,使之成为最有力、最灵活且效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作业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选择型的作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按课文要求,布置灵活多样的作业,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1.开放性的作业:适当引入当前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作出判断,不以某一现成的结论束缚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须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则须关注每一个体思想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具体指导,解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不同内容的作业:老师指定知识范围,学生根据自己对作业目的、内容、方法的不同理解而选择不同内容的、因人而异的作业,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

3.不同表达方式的作业:同一内容的作业,学生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表达,有选择的、带有一定灵活性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在不可预见的新知识探究中,在动脑中完成,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学习,构建知识体系,这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努力克服困难,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探索中进一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尝试不同答案的合理性,作业由“温故”型转为“创新”型。

分享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即按新课标要求,重视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业时相互之间必须加强交流、学会合作,共同发展。

1.作业时的分享:指学生的作业过程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因为新课标下的作业需要与社区、家庭,特别是与他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发挥小集体的创造力,将大家的思维汇集到一起,从而完成对某一问题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作业后的分享:指生生之间交流已经完成的作业,面对面交谈,相互倾听,相互提问、解释、争辩,相互启发,从而达到互相取长补短,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了学生间合作意识和能力。

汇报型作业——营造宽舒互动的氛围。老师设计作业,并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互动的环境,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当学生汇报时,老师应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教师尊重并欣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并及时提供引导支援。

总之,新课标下的作业应该区别于传统的作业,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

第四篇:作文批改标准

二年级

符合图意,意思清楚,句子通顺,前后连贯,可给10——9分;符合图意,意思基本清楚,句子还算通顺,前后连贯,可给8——6分;

不太符合图意,句子不通顺,给5分以下。

错别字每字扣0.5分,重复错的算1字,最多扣2分。

三年级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语句完整通顺,标点符号正确,字数达到要求,给20——18分;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标点符号基本正确,字数达到要求,给17——12分;

内容较具体,但意思表达不清,很多语句不通顺,标点符号错误多,字数与要求相差大,给11分以下;

错别字每字扣0.5分,最多扣3分。没有题目扣1分。

四年级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语句完整通顺,标点符号正确,字数达到要求,给30——27分;

符合题意,意思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标点符号基本正确,字数达到要求,给26——18分;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具体,但意思表达不够清楚,很多语句不通顺,标点符号错误多,字数与要求相差大,给17分以下;错别字每字扣0.5分,最多扣3分。没有题目扣2分。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观

摘要:在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习作的指导下,我尝试着新的教学习作观,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交流,充分地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乐于动笔,写作能力有很大地提高,习作教学上我取得了事办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树叶贴画、见闻感受、习作方法、米粒画、展示自我

文献:语文课程标准、叶圣陶的关于习作修改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在习作教学中,根据这样的标准,我尝试着以下做法:

一、亲身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获取作文素材,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生活是作文之本。《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每逢秋季学校开学后一段时间,我让学生先观赏各种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再带领学生有计划地采集各种树叶,比如:冬青树叶、杨树叶、柳树叶、柏树叶等,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作文素材,然后在班上作树叶贴画的指导,比如我用一片大点儿的冬青树叶做身子,再用8片很小的冬青树叶做头、爪子、尾巴用双面胶贴成一只可爱的小乌龟。我在引导学生用柏树叶、冬青树叶贴长颈鹿等小动物,学生边听边做贴画,积极性可高了,有的小组合作,用树叶贴出了各种各样的新奇的贴画,什么《小金鱼找妈妈》,什么《小鹿找朋友》、《龟鱼的对话》、《聪明的小刺猬》、《龟兔赛跑》、《坐井观天》等。我再按照贴画让学生发挥想象写成作文,一篇篇作文想象丰富,词语丰富,语句优美,好极了,这样的树叶贴画即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促成了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比老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讲作文,起到的效果好上几倍。

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 想像。

去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学校的景点,先积累作文素材,如:写《美丽的光明学校》,我特别强调要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如一位同学在《玉波池》中写道“瞧,那一个个翠绿的睡莲叶,像一个个马蹄。而睡莲花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朝天怒放;花的颜色美极了,白的花似雪,粉的花似霞。池里的鱼儿像一群群快乐的小孩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位王晓航同学在《秋雨》写:今天,老师让我们观赏秋雨,大家撑着雨伞陆续来到校园,五颜六色的雨伞像一个个伞花,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给校园增添了色彩斑斓的颜色。细细的秋雨远看就像一根根透明的线,落在地上,近看就像一颗颗珍珠滚落到小水坑里。一会儿,起风了,秋雨又像一群群漂亮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大家蹲下来摸摸雨水,哇,好清凉啊,仰起头,张开嘴,品尝一下秋雨点的味道,凉丝丝的甜蜜蜜的。尽管学生的见闻和感受各不相同,但是写出来的都是他们的真实表达。

三、指导作文,掌握方法。

过去我让学生习作时,板书作文题目后,开始让学生写作,作文本交上一改,学生写得不分层次,中心句表达不清,改作文改得我头疼,叫人心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习作得让学生有一定的习作技巧,有好的习作方法,写作就事倍功半,写作方法我从以下八方面指导:

(一)、写作文时,我强调学生要把句子写具体,用上数量词、的字结构、地字结构即一定的修饰成分,也就是平时让学生做的扩句训练,如:火红的太阳慢慢地从东方升起。

(二)、把句子写优美要多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反问句等修辞手法。如:《秋雨》写道:“早上,天空下着蒙蒙细雨,那雨就像数不完的针落地,凉丝丝的,可又像是天上下了小珍珠,不一会儿,雨下得越来越大,像多个珠子帘散了一样落在地上,地上水的颜色深了一层。”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比起干巴巴的句子好多了。

(三)、我让学生写场面描写或活动时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如:一位同学在《除夕之夜》中描写的烟花“满天的烟花,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绽放的礼花,有的像盛开的大菊花,还有的像满天的小星星。”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一定很美。

(四)、我也让学生学会按顺序写作,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或用顺序词“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进行片段写作,比如: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文具盒》等。

(五)、我非常重视文章的层次训练,强调段落开头使用总句写作,如用总分关系写一段话。“今天天气真冷啊。寒风像针一样刺着我,冻得我的手都红了,我搓搓手,跺跺脚,用嘴里的哈气来暖手。早上,我去刷碗时,碗上的小水珠几乎要变成小冰珠。我赶紧回教室,放下碗,再一次用嘴里的热气哈着手。”

(六)、我平时让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强调在写人、物、想象作文时用上以上描写,使描写的人、物形象、具体,内容丰富。

(七)、我在平时习作时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想象。在写作文时,我常常鼓励学生恰当地想象或联想,如:米粒画作文、续编写作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更新奇,更富有创意,收到的习作效果很好。(八)、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很重视语文课的范文学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让学生学会仿写作文,这样的做法,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四、重视作文批改,乐于动笔。

学生写完作文,教师要参与批改,不能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要知道享受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应当在作文批改中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所以,我在批改作文时,因人而异给学生鼓励,评语要中肯、适当,对待后进生,要让学生能体会习作的优点所在。如:“你这个词语用得好,这个句子 用得妙!你的选材很新,你真是一个生活有心人......”这样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使其保持积极的写作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而对优等生,则使学生在自我欣赏的基础上,鼓励自我完善,从语言、标点、篇章结构上逐步提高。如“这里 的排比句写得具体生动,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观察力真好,能引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你的像象真丰富,思维空间很大!”,“这段话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真棒”等。另外,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让他们互相修改文章。因为“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叶圣陶。

五、小结:要扎实提高学生的水平需要: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2、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

3、教会学生谋篇布局。

4、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强调表达真情实感。

六、展示自我,积极发表文章。

抓住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在2001年的第一届、2012年的第二届、2013年的第三届全国“成龙杯”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我让学生积极参赛,三次共计投稿150余篇,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在2012年12月《 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投稿54篇,24人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学生面对自己的获奖证书,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

我经过语文课程标准下的习作指导,收益颇多,习作教学教得轻松,学生写作写得快乐,我看着学生写的一篇篇优美的习作,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因为我在习作的课程改革中,尝到了甜头。

2013年5月20日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批改创新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批改创新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济南实验初中语文组陈皓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

    批改作文的几个标准

    批改作文的几个标准作文批改是语文老师感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面对一个班几十本作文、同一个题目,对于几乎相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写出来的作文也大体相同,老师怎样批改才能避......

    作文阅卷批改标准

    现在谈阅卷标准,一位亲自参加中考阅卷的语文老师为大家能在高中三年继续重视写作,特做以下分享。(作文题目,也是一堂语文课 满分50分)一类文(43~~50分)在符合规范作文的基础上还有......

    作文试卷批改标准

    中心小学习作批改标准 习作批改分三个部分: 书写、字数、内容 一、书写:要求,字迹清晰、工整,不大不小,与方格搭配 A级,——写规范字,书写笔顺正确,笔画正确且到位,字体正确;字迹工整......

    作文批改的标准

    作文批改的标准: 写作园地。(8分)40-50个字 语法和语句正确,字数按要求写足给满分。字数不够按照实际情况扣1-4分。每1处语法错误扣1分。每一个单词错误扣0.5分.少于40字扣1分,少......

    作文批改标准5篇

    1、看文章格式是否正确。 当我们拿到别人的作文时首先要看作文的格式,如果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 2、看卷面是否整洁。这一条大家都看得出来。后进的同学在批改别人......

    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网友来稿)

    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网友来稿) 吴川市兰石中学 林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到“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一点。如......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老厂镇摘要:《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