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文坛新生代作家调查
世界文坛新生代作家调查:那些正在走红的作家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时间: 2010-03-25 14:02责任编辑: 小溪
谁在走红?
“欧美新锐作家很难脱颖而出,因为没有强烈的社会诉求”
“我从来没想过会这样不经意间遇到一个如此伟大的作家。”书评人朱白在说他读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的感受时,用了这样的话。
而青山七惠,不过是个1983年出生的日本女孩,在去一家旅游公司上班的电车途中,她构思自己的小说,回家后再把它们写出来。就这样,她获得了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等众多日本文学奖。如今她在中国拥有了自己为数不少的读者。据上海译文出版社透露,她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简体中文版在2007年9月由上海译文推出,截至2009年6月已连印9次,总印数超过15万册。比起对日本年轻作家的熟悉,国内学者对欧美等文学传统强镇新生力量的了解显得过于稀少。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法国文学专家董强印象中,“在法国,成名的作家大都是30岁以上的,比较年轻的作家都还没冒出来”。
至于为什么法国不像日本、中国这样由市场或文学奖项催生出众多新生力量,他分析说,法国人崇尚深度高雅的作品,人文底蕴深厚,对作品要求严格,新锐作家很难脱颖而出,而“中国年轻一代压根儿就没有作家,郭敬明、韩寒那样的人才会出名”。在历史的特殊时期,欧美也有过新人辈出的时代,比如“垮掉的一代”,“在路上”的一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23岁崭露头角,女作家萨冈17岁就成名了。但现在“欧美国家正处在‘平和期’,没有强烈的社会诉求,加上表达方式多样化,多媒体层出不穷,年轻人对文学创作的兴趣自然减少了”。
当然,年轻的优秀作家绝非没有。在豆瓣网上,网友为生于1982年的意大利作家保罗·乔丹诺的小说《质数的孤独》的繁体版发起了讨论,生于1984年的美国作家尼克·麦克唐内尔的《十二》,你可以在时光网上看到他正是同名电影的编剧。
赞扬与贬损?
“如果说日本当代有文学,那么到村上春树就打住了”
引进国外作家小说的时候,出版社无一例外会出于市场考虑而将作者和图书神化,不过出版方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助理赵武平很坦白地告诉记者,其实他们的作品在批评界还是有争议的,“日本一个很出名的文学出版社———讲谈社,有一位高层在跟我们谈到日本文学时就说:‘如果说日本当代有文学,那么到村上春树就打住了。其他的更像是小数苗,存不下来。’在他看来,日本当下的作品更像是小品,很煽情,有些畅销书就像垃圾一样。但是,这些作品得到了读者的肯定,很多出版社就鼓励出版,批评家也表示支持。”
事实上,和国内的所谓80后作家一样,国外年轻的作家们同样被各种声音包裹着,甚至有的故事就和国内发生的一模一样,只是换了个人名和地点。比如在柏林17岁的“天才少女作家”身上,竟然发生了和郭敬明一样的事件。今年年初,海伦妮·黑格曼的小说处女作《路杀蝾螈》
(AxolotlRoadkill)席卷了德国主要报刊的书评版面。黑格曼在书中讲述一位16岁富家少女在母亲死后,浪迹于欢场,借性与毒品寻找自我。小说出版后大获嘉许,被视为定义德国一代新人的不二之作,短短数周之内,即以火箭速度窜升至《明镜》精装小说畅销榜的第二席高位,并入围今年莱比锡书展所设大奖的决选名单。
然而没过几天,《明镜》周刊便刊文指出,黑小姐已经引爆了“2010年首起文坛大丑闻”。一位网志作者揭发,《路杀蝾螈》有多处抄袭自一位署名“艾伦”(Airen)、少有人知的小说《Strobo》,黑小姐书中至少有一整页,属于对艾伦小说几乎原封不动的复制。
有意思的是,黑格曼承认自己引用了别人的作品,但拒绝承认自己抄袭,只说自己是混搭、重组,就像她在书中写的那样,“用一切混合一切”,而她的粉丝们重演郭小四当年的场面,高举支持抄袭的大旗。
对比与启示
“2/5的俄罗斯年轻诗人有过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国外作家更加开放自由”
晴朗李寒在俄罗斯生活过五年,翻译出版过《俄罗斯当代女诗人诗选》,春树曾将他翻译的80后俄国女诗人的作品晒在自己论坛上,和网友一起阅读、探讨。他说,俄罗斯年轻诗人大约有2/5有过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中国的大部分作家相比,“多重文化背景、国外的生活阅历培养了俄罗斯年轻作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他们能从外国文学当中汲取异域的写作要素,比本土诗歌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探索性更强。换句话说,就是更富‘国际化’。他们虽不以写诗为生,却对诗歌怀着一种虔诚的热爱。敬畏每一个文字,把艺术创作当一种神圣的、至净至善的、修心养性的方式。而我们经历过文化的断层,对诗歌的认识比较初级,以为能说话就能写作,隐性降低了写作水准。”
双重乃至多重文化背景、高等教育和知识修养,是很多国外年轻作家共同的特点。保罗·乔丹诺正在攻读粒子物理学博士学位,尼克·麦克唐内尔200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金原瞳的父亲是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兼翻译家的金原瑞人,在美国和日本两地生活。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董强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的获奖,可以给中国作家很多启示。“比如他的世界情怀。可以说,中国没有一个当代作家具有世界情怀。还
有一点是中国的作家太现实、太关注现实层面的事物和意义,对精神世界的关注缺乏广度和深度。”而多重文化背景和教育、生活经历,可能给文学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挖掘。赵武平也说:“中国很少有描绘他国历史文化或者文化冲突的小说,我们甚至很难想象韩寒会写一个发生在重庆小山村的故事。英美作家的文学关注比中国和日本作家大得多,深刻得多。”
当然,世界上并非只有一种文学。晴朗李寒说,“国内的年轻诗人、作家,在生存、处境上与俄罗斯有很大不同,有比较多的打工诗人、农民诗人、校园诗人,他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这对于写作而言同样是财富,那种抗争命运的情绪,比外国作家更多、更打动人。”
中国的年轻一代作家,有些在创造着市场奇迹,有些在暗处锻造文学,有些则擅长于对公共事务发声。有时我们会很好奇,国外的同龄作家们在写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上海译文出版社一口气出版了青山七惠、金原瞳等多部日本年青作家的青春小说,其中3位作家获得日本纯文学最高奖芥川奖,意外地在市场和口碑上都获得不错的回应。但必须承认,即使网络已经无处不在,我们对国外年轻一代作家的了解依然稀少。
为此,我们采访了出版社、翻译家、旅居国外的中国学者。美国、欧洲、日本,这三者应当属于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最深的地域,因此我们也主要把目光放在这里。
专访诗人、翻译家、日本东北大学讲师田原
日本作家出道后就得不停地写
田原长期居住在日本,研究、翻译中日文学,曾将部分中国80后作家作品译往日本,也与金原瞳等日本年轻作家往来。他的眼里,日本年轻作家有怎样的特质,与中国年轻一代又有何不同?金原瞳是和春树一样的叛逆少女
记者:日本的芥川文学奖连续颁给了几个80后作家,这样的事在中国听上去似乎很难想象,在日本国内的文学界,引起了什么样的反响?
田原:金原瞳的《裂舌》的获奖在日本甚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时间大有“开口不提金原瞳,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趋势。批评界呈现两种态势,老评论家对此颇不以为然,他们碍于身份及阿瞳父亲的颜面不便指责,部分中青年学者对这部新作展开了极为尖锐的批评,但这仍不妨碍这部作品在日本甚至国外的热销。
记者:中国曾经有美女作家、身体写作等各种名词、概念,青春写作也更多地是和自身体验有关。日本年轻作家的写作是否也如此?
田原: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写的是一个打零工的“飞特族”的生活,但其实她自己此前是有固定工作的。金原瞳平时生活就比较叛逆,可以说她作品的成功和她本人的生活经历也
有一定关系吧,毕竟“文如其人”。我和她见过几次,和电影《NANA》里的朋克少女几乎如出一辙,另类的打扮,比如两只耳朵上总共带了6个耳钉。她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一直旷课,整天游荡于新宿的歌舞伎町。
记者:这个形象让我想起中国的女作家春树。
田原:我想金原瞳放下写作的笔走在东京涩谷或原宿的大街上,应该跟比较时尚和前卫的日本少男少女没有什么不同。若具体到生活中的某一个细节,应该跟人的指纹和声音一样,每一个人都是不相同的。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比金原瞳超前的大有人在,只不过她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存在感。
日本年轻作家不会公开抨击老一辈
记者:在中国,韩寒等80后作家经常会发表一些抨击传统作家的言论,日本年轻作家呢?田原:青山七惠是在上高中时读了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的《你好,忧愁》之后开始想到要写小说的。金原瞳就比较喜欢阅读日本作家,例如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村上龙、山田咏美等人的作品,由于她本人还经常跟随爸爸出访美国,故此了解很多美国文化,对美国许多经典作品也接触较多,比如金斯堡的《嚎叫》,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据我所知,日本年轻一代的作家一般不在公开场合否定或抨击老一辈作家,这一点跟他们的道德传统有关。其实,创作出了好的作品,不用指名道姓,作品自身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否定。记者:芥川奖应该是从2004年开始关注年轻作家的,那年,芥川奖打破130届以来的惯例,把奖项颁给了20岁的金原瞳和19岁的绵矢莉萨。日本媒体说青山七惠是“小川端康成”,中国对这批作家的作品一片叫好之声,你的阅读感受如何?
田原:他们好像比以往的作家拥有更多的销售市场,读者也趋近年轻化,但就文学的价值而言还须待时间的验证。金原瞳等年轻作家和上一代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只是很本能地去写作,不打算把故事写得精彩绝伦、曲折坎坷。换句话说,新一代的小说写的不是故事,是情绪,是青涩的絮叨。整体上,这些作品还不能抵达传统文学的深度。一本销路很好的小说不见得就有很强的文学性。比如曾获“直木文学奖”的渡边淳一的作品,在日本掀起过“失乐园”热,据说,他的小说连续几年销售排名第一。但跟其他纯文学作家相比,他的作品究竟有多大的文学性还很值得推敲。
记者:日本作家岛田雅彦和章子怡一起出席活动,看上去作家的地位不错。金原瞳也出演过很多电视节目。不过我想问的是,中国很多作家一旦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基本就无法写作,成了废人,日本是否一样?
田原:金原瞳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便尝试写作小说。2003年,阿瞳将自己写了两年的长篇小说
《裂舌》投稿集英出版社的文学杂志《昴》,当年就一举获得“昴文学奖”。很多日本作家出道后就得不停地写小说,否则即使获得芥川奖也面临被读者淘汰和遗忘的危险,这和日本国民的生活态度也有一定关系;为了稿费竞争,力求在人才辈出的文学界站稳脚跟,必须付出更多努力。(记者蒲荔子 实习生 孙琦 唐海燕 唐蓓)
第二篇: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调查
班级:1 学号:
姓名:
时间:2012年9月6日 为深入了解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生存状况,笔者在新疆对来自甘肃、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的农闲流动农民工进行了实地调研,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调查数据显示,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特征。
摘要:农民工问题是一个时代问题,他们双向流动,亦农亦工,现实的不稳定性引起了很多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去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对合肥市经开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意愿,探索了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因素。在对其现状进行描绘的同时,构造出一个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模型。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发展趋势;解决策略
国务院2010年一号文件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改革开放的新生代产物,新生代农民工处在怎样的生活条件?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理想?现实社会对农民工有什么要求?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借用在假期打工生活的有利机会在对此项内容进行了深入体会、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态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调查对象与方式
调查地点:包括新生农民工工作所在地,住处。调查对象:主要在乌鲁木齐市内流动新生农民工。方式:访谈式调查。
调查对象为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即出生在80年代或者90年代的工作在城市里的具有农村户口的居民。他们或者出生在城市或者具有独立能力后来到城市务工。调查的重点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工作时间、工资收入、家庭情况)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的要求。
三、调查时间
2012年7月26日2012年7月26日
四、调查结果
(一)家庭成员较多,受教育程度中等。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多为多子女家庭。导致多子女家庭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两点:一,多子女家庭教育成本高,农村家庭收入无法承受巨大的教育投入。二,多子女家庭存在家庭成员间的歧视。在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导致女性受不到公正的受教育权利,男性由于生活条件的影响未能完成学业。三,由于高考独木桥的限制,义务教育的差等生被迫选择外出务工。新生代农民工多为单身。由于当前社会扭曲的婚姻观念,农民工买不起城里的房和本身农民工受到城里人的歧视,所以婚姻问题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普遍存在问题。四,自身思想原因,受某些读书无前途论影响,认为与其花费时间金钱呆在学校不如乘早出来混熟社会为将来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比较老一辈农民工普遍提高。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教育水平的趋势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教育程度较高。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在寻找工作中与60、70后农民工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二)月收入水平低,工作时间适中
受到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处于社会底层。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于销售业和服务业,他们的体力劳动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较少,因此他们不能像老一辈一样获得足够的支撑全家生活的收入。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足够体力更需要很好的忍耐力和娴熟的技巧。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生代,他们不再单纯的追求足够的工作时间换取微薄的收入,因此他们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小,每月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比例低于父辈很多,但是由于他们的工作不具有季节性,他们全年的工作时间大于父辈的工作时间。
(三)社会地位尴尬,就业结构缺乏弹性
毫无疑问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一直处于社会底层,他们不仅忍受着城市露天生活的痛苦,而且要忍受着城里人的辛辣目光。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从高中或者初中校园里直接进入社会,缺乏必要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因此在今天以“证”论能力的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范围狭窄。调查发现,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赚钱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他们逐步认识到“证”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因此在夜校和各种辅导班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一)文化程度差异较大,技能培训需求较为强烈
调查对象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31.6%。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特别是免费培训需求较为强烈,对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知识培训极其渴望,但是对诸如法律、卫生、人文、生活知识的培训需求度不高。
(三)期望待遇与实际待遇差距较大,工作动力缺乏
调查显示,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大多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月支出在1500元以下,收入与支出基本相抵。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坦承,期望待遇与实际待遇差距较大。另外,近50%的受访者基本没有储蓄,这一方面是由于其收入确实较低,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开销很大,每月收入扣除基本生活消费以及社交、娱乐和人情花费,所剩无几。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状况也不乐观,只有20%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满意或者较为满意,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存在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对未来生活缺乏细致规划,将工作仅仅视为一种满足温饱的手段。
(四)市民化意愿强烈,对城市的归属感明显
调查中,有8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愿意定居城市,表明其向市民角色转变的意愿强烈,但仅有6%的受访者有信心在城市购买住房。在对城市同龄人的态度上,54.5%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既不羡慕也不反感,平等对待”,有近80%的男性新生代农民工还表示会尝试寻找城市女孩作为配偶,这表明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大都能以较为平和、客观的心态看待和接受城市人群。
(五)权益保障状况不容乐观,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程度提高 调查中仅有54.1%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7.2%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口头协定,其余没有任何协定;仅有28.8%的受访者表示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将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多数受访者将工友、政府、媒体等视为寻求帮助的对象。这表明在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面对纠纷处理方法日益多样化。
(四)对现实生活不满,知识决定未来
中国社会的80后和90后分为两个部分:步入高等教育殿堂的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那些因学习能力差或者没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由此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挑战。缺乏技能的工人得到极其微薄的工资,微薄的工资使新生代农民工不得不利用更多的时间弥补生活金钱的漏洞,更多的时间被用来工作而不是学习技能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得不到提高。这样进入一个循环,最终的结果是新生代农民工被社会淘汰。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他们也有学习知识的意愿。但是打破这个怪圈仍然需要突破很大的障碍。(表四)
表四: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
工资期望值 百分比 继续教育 百分比 愿望 百分比 一千~二千 46% 一直想 32% 自主创业 69% 二千~三千 31% 偶尔想过 68% 保持现状 15% 三千~五千 15% 从没想过 0 回乡 7% 五千以上 8% 加薪升职 9%
五、调查讨论与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不仅是农民工自己的问题,更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另一方面,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积极进取精神和时代的紧迫感。
(一)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农民工概念歧视
农民工问题存在的根本是中国的城乡户籍制度。户籍制度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里青年受到不同的评价标准,得到社会不同程度的关注。只要户籍制度存在,就会存在农民工与城里人不同的概念,农民工就会受到城里人的歧视。因此改革户籍制度成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二)改革教育体制,农民工带着技能进入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区别于老一辈农民工的特点是他们不具有务农经验,但是他们普遍接受了义务教育或者接受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对于社会的要求距离相差太远,甚至大相径庭,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进入社会后感到基础教育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教育改革应该致力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进入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进入职业技能的培训,这样的教育才能达到为所有学生服务的目的。教育应该不只是为走高考独木桥的同学服务。
(三)开拓就业渠道,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即使没有工作却仍然愿意在城市碰运气。这样的社会理念导致城里农民工劳力廉价,农村有效劳动力不足等严重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带着城市学来的技术回乡发展建设新农村,这将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生代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
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最终发展的策略
(一)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1、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必须加快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准入与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各地城市可通过制定一定的准入条件,探索和构建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具有可行性的新户口管理办法,使进城劳工可以有条件地成为城市正式居民。
2、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助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政府应逐步建立完善农民工的失业、养老、医疗保障和工伤赔偿制度,促进农民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和市民化,化解其市民化进程中的市场风险。在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时,政府应把农民工劳动保障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3、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城乡统一平等就业
继续加快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逐步取消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社会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增加农民进城的机会。
4、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加强违反《宪法》的法律和法规条文的审查,保障农民工的平等、自由的公民权利。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立法。同时,强化劳动法律的执法和监察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劳动法律普及工作和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提高。最后要建立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援助体系。
(二)对返乡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1、政策扶持,资金支持
对于返乡后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政府应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制定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多种形式,加大扶贫力度,在政策上给返乡农民工最大的扶持。用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大胆创业。同时,政府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在其调拨和使用方面,应适当向他们倾斜。
2、组织管理,市场治理
为了避免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宝贵人力资源的分散流失,应该对农民工进行组织化的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建立返乡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档案,按照农民工的工作类别、职业技能等详细分类,归纳整理出人事档案资料,形成规范的人才资源库,方便乡镇企业和农村基层对返乡农民工的开发再利用。同时,实行市场化治理。一方面,引入市场调节理念;另一方面,强化市场竞争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可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为城市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工,帮助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工。建立健全市场中介组织,促进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信贷与保险扶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二是针对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继续加大对西北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应的技能培训项目和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支持一部分有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应该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层次
第三篇: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情况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情况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1.5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60%,人数近亿。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状况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不论从价值追求、行为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近80%的人未婚,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
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
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转变
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
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从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
对职业角色的认同由农民向工人转变,对职业发展的定位由亦工亦农向非农就业转变
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 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
对外出生活的追求,从忽略向期盼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转变 和上一辈人最大的区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不同的追求和梦想。新生代农民工熟悉城市生活,向往城市生活,也渴望融入城市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据公安部2007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有19%愿意承受3001-4000元之间的单价,愿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然而,据调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及以下城镇,在农民工集中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便是小城镇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3000元/平方米。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可以推断,如果按照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们的工资增速能够赶上房价的涨速(目前来看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价购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终能够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居梦想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
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
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
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在务工地就业和定居。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仍相当突出,据教育部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比例,北京为63%,上海为49%,广州仅为34.6%。学龄儿童中未上学的比例,北京为3.81%,上海为3.56%,广州高达7.19%。一些城市公办学校还存在收取借读费和赞助费等行为,而大城市最突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年龄的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步入育龄阶段,与此相伴,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必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在务工地稳定就业、生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
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
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也是
在现实生活中最少得到关注的深层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同时,他们刚走出校门,仍处于“半成人”阶段,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建筑业和制造业男性多、服务业女性多),这就使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欠缺,婚恋和精神情感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
受损问题,是其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迫在眉睫”
人数近亿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村不愿意回去,城市又不能融入;他们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他们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当他们在城市陷入生活困境时,对城市社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必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又被称之为“无根的一代”,他们既未被城市接纳,又对农村极为淡薄,很多人把他们归纳为“愤青”的一代。如果说老一代农民工还能“安贫乐道”,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多了愤世嫉俗。有着改变现状强烈渴望,而在向“上”的渠道被阻塞的背景下,强烈渴望就会异化为心理失衡。而且,农村新生代和城市的新生代相比,心理更容易出问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首先,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的种种差异及面临的困境,对当下的城市管理政策提出了挑战,需要中国的城镇管理政策尽快作出调整,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当部分人融入城镇提供必要的条件。城市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农民工,那种将农村作为“蓄水池”的观念已完全过时,那种给农民工的进入设定众多门槛的做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对进城农民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以感恩、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城市要敞开胸怀接纳农民工,让农民工融入到城市中来,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
其次,要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获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平等待遇,这比在城市生存更重要。这就要政府构建覆盖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他们享受与其他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以逐步达到将他们市民化的目标。农民工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否则,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无能为力在城市安稳定居。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把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尽快放上议事日程,将他们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利用城市改扩建、发展小城镇、建设卫星城等机会,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必须的基本住房条件。
第三,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冲击着旧有的农民工管理方式和待遇机制,他们不能容忍低工资,不能容忍劳动条件差、住得不好吃得不好,不能容忍没日没夜地加班。虽然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较上一代农民工有了明显所进步,但从总体来看,农民工的问题依旧是相当突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规定,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严格实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外来民工休息休假权利,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生活,交友恋爱。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要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现实。
最后,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新生代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并且体面地生存。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学历上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两者面对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仍然较低。老一代农民工是在短缺经济阶段进城或者到沿海地区打工的,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是过剩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局面。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他们显然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化服务业的基本规范,先前很多的技术都成了“屠龙之技”,同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8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新的产业结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掌握新的技术,这就要求社会和政府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让他们适合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平等就业。
参考文献资料:
1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2韩长赋,关于“90后”农民工。人民网,2010年2月1日
3《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路在何方》
4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03-19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情况调查论文
——形式政策
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08机制二班
姓名:张凌允
学号:200801020024
第四篇: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生存状况,我们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调查数据显示,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特征。
(一)文化程度差异较大,技能培训需求较为强烈
调查对象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31.6%。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特别是免费培训需求较为强烈,对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知识培训极其渴望,但是对诸如法律、卫生、人文、生活知识的培训需求度不高。
(二)所处行业较为多元,就业层次有待提升
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为餐饮娱乐业、零售批发业、加工制造业和运输物流业,其人数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1.2%、17.4%、15.7%和12.3%,职业选择呈现多元化态势。调查中,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已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不再带有“亦工亦农”的兼业色彩,而是逐步向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工商业者转变。但总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层次仍然相对较低,高端行业从业者为数不多。
(三)期望待遇与实际待遇差距较大,工作动力缺乏
调查显示,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大多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月支出在1500元以下,收入与支出基本相抵。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坦承,期望待遇与实际待遇差距较大。另外,近50%的受访者基本没有储蓄,这一方面是由于其收入确实较低,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开销很大,每月收入扣除基本生活消费以及社交、娱乐和人情花费,所剩无几。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状况也不乐观,只有20%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满意或者较为满意,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存在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对未来生活缺乏细致规划,将工作仅仅视为一种满足温饱的手段。
(四)市民化意愿强烈,对城市的归属感明显
调查中,有8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愿意定居城市,表明其向市民角色转变的意愿强烈,但仅有6%的受访者有信心在城市购买住房。在对城市同龄人的态度上,54.5%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既不羡慕也不反感,平等对待”,有近80%的男性新生代农民工还表示会尝试寻找城市女孩作为配偶,这表明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大都能以较为平和、客观的心态看待和接受城市人群。
(五)权益保障状况不容乐观,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程度提高
调查中仅有54.1%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7.2%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口头协定,其余没有任何协定;仅有28.8%的受访者表示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将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多数受访者将工友、政府、媒体等视为寻求帮助的对象。这表明在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面对纠纷处理方法日益多样化。
调查还表明,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问题关注度很高,仅有8.9%的调查对象表示并不关心社会问题,其他的受访者则都会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关心时事,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他们逐步打破了上一辈农民工与城市社会隔离的状态,积极参与社会互动,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层面中主动了解社会、了解世界。
总的来看,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既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职业技能缺乏、就业层次低、融入城市艰难、权益保障不足、收入与消费水平偏低等,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所处行业更加多元、市民化意愿更强、社会参与更加主动等。为使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更加顺利,应从多方面努力。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可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为城市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工,帮助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工。建立健全市场中介组织,促进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信贷与保险扶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二是针对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继续加大对西北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应的技能培训项目和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支持一部分有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应该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层次更高的工作岗位。
三是健全保障制度,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双重融入”。这需要外部制度环境的支持与保障。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资助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民间法律团体和个人,将政府履行职责与民间自主意识相结合,构建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半月谈》2012年第9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姚植夫 张译文)
纪实:中国贫困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尴尬和期待
春节刚过,20岁的武娟就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返城务工。
武娟家在中国西北的甘肃会宁县翟所乡张城堡村,这里山大沟深,气候干旱,是中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武娟初中毕业后上了技校,一年半前开始在深圳一家手机液晶显示屏生产企业务工。现在的她染了头发,穿着时髦,完全没有农村姑娘的感觉。
“在城市,我找不到家的感觉,所以回来过年。”回家不到半个多月的武娟说,“但在农村也待不住,毕竟城市的条件要好得多,也习惯了城里上班、下班、逛街的生活,回家倒感觉不适应了。”
武娟所面临的尴尬,也是中国许多贫困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尴尬:农村不想留,城市难安家,小城镇就业门路窄。
在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90后出生的、在城市务工的农民,他们已成为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工的主要力量。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备受关注的“一号文件”中,也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
这些年青的农民工和他们的父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重视技艺,多有一定文化程度,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多数将务工视为赖以生存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不是作为农业收入的补充,并强烈希望藉此在城镇安家落户。
“对我来说,留在农村已不现实。”甘肃会宁县太平店镇太平店村农民工张海强说,“我不会种地,也没种过地,什么时候该种什么都不知道。”
27岁的张海强初中毕业即在城市务工,至今已有十年。现在在家乡邻近的银川市一家建筑公司开车。不久前,张海强结婚了,这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然而,张海强要在大中城市安家也不那么容易。他说:“我月工资不过1500元,其中400元还要用于租房,虽然银川的房价在中国的大城市中算低的,但我还是买不起房。”
新生代农民工遭遇的尴尬,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新难题。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政府为农民工进城打破了许多政策方面的障碍,同时在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资金帮助。
2010年,政府在“一号文件”中又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但现实中仍有诸多难题待解决。
不过,成为“城市人”的目标或许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了。许多贫困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其中学习技艺成为他们首选的一条途径,有的通过政府资助进入技校学习技艺,有的边工作边学习技艺。
会宁县翟所乡张城堡村的张鹏初中毕业后到西宁打工,在结识一位三星级酒店的厨师后拜其为师学习厨艺。
“回村务农可能性已很小,要在城市立足,就得有身过硬的本领。”20岁的张鹏对未来看得很清楚,他说,“像我师父这样,一个月收入五六千元,在西宁这样的西北城市买套房还是有希望的。”
也有一些农民工选择创业,为在城市或城镇安家打基础。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营坊村的董宏在外务工已有多年,主要搞家庭装修,年收入已达到五六万元,这比许多城市人的收入还高。
近年,家乡甘肃定西市的房地产业兴起,让董宏看到了机会,他希望在家乡继续承包家庭装修的同时,开一间商店销售相关建材。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提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这更是给了董宏更多信心推进自己的事业。
“我们现在虽然还在城市‘漂’着,不过,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在城市扎根的日子不会太远。”董宏信心十足地说.在目前全国大约1个亿左右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的“三高一低”成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
了解时几乎每一位“新生代农民工”都表示,不愿打工一辈子、不愿从事低收入工作,渴望创业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工荒”,企业招不到工,求职人员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凸显。以德阳市为例,在今年2月该市举办的大型现场招聘会上,进场应聘人员达2万余人,却仅有8645人现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意向性用工协议。记者了解到,在求职者中“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力军。
招聘会上,德阳市某通讯产品专营店招收营业员若干,虽然标明的收入明显高于其它同行,但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只有四人填了联系电话。不少年轻的80后、90后表示,这家公司要求职工全天站着上班,太苦,自己宁愿做工资较少,能坐着上班的收银员,也不做有丰厚提成的营业员„„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增强,企业主看不惯这批员工‘不肯吃苦’的思想,这种‘代沟’加剧了‘用工荒’。”德阳市就业局就业指导科相关负责人称,很多企业认为如今的年轻人确实和老一代不同了,怕吃苦、嫌钱少。但是作为新生代务工者,他们渴望有更多自由生活。按老观念要求年轻人不一定合理,处在事业初期的年轻人有新想法新诉求、流动性大,是一种正常现象。“年轻人的诉求应得到理解和尊重,他们需要时间学习、生活,如果企业无法提供这种空间,他们会感到失望,导致频繁跳槽。”
据悉,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面临着劳动权益保障等一些共同的问题,但其面临的问题又有特殊性:整体收入偏低,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工作稳定性差,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等六大问题亟待破解。
不可否认,“新生代农民工”也为城市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一股强劲力量。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需要多方合作。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城市化制度设计,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城市融入能力。此外,整个社会要消除歧视,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疏通道路、减少障碍。
第五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问卷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问卷
基本选项库
1.您所在单位的行业(单选)①农、林、牧、渔业② 采矿业③制造业
④建筑业⑤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⑥批发和零售业⑦住宿和餐饮业⑧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您所在单位的类型(单选)①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②集体企业
③私营(民营)、个体企业④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⑤其他
3.您属于下列中的哪类人员(单选)
①普工②熟练工(无技术等级)
③初、中、高级技术工人④工人技师(包括高级技师)
⑤专业技术人员⑥一般管理人员⑦中层管理人员
⑧高层管理人员
4.您的平均月收入有多少(单选)
①600以下②600-800③800-1200④1200-1600⑤1600-2400⑥2400-3000⑦3000-4000
⑧4000-5000⑨5000以上
5.您的性别(单选)①男②女
6.您的出生年份(单选)①1990年以后出生②1986年-1990年
③1980年-1985年
(如果设置参照组,本题应增加“④1970年-1979年”选项或自定)
7.您的受教育程度(单选)①小学及以下②初中③高中
④中专(或中技、职高)⑤大专(或高职)
⑥大学本科及以上
8.您打工前在做什么(单选)
①在学校读书②在家务农③无业④其他
9.您目前的婚姻状况(单选)
①未婚②已婚有配偶③离异④丧偶
10.您是否育有子女(单选)
①没有②一个③两个④两个以上
11.如果上一题中您选择了2、3、4,请问是否有子女随同您在一起生活(单选)
①是②否
12.您的政治面貌(单选)
①中共党员②共青团员③民主党派成员
④未加入任何党派
13.您出来打工的主要目的(选择两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①赚钱养家②希望过城里人的生活③出来见见世面④寻找发展机会⑤为赡养父母或子女前途考虑
⑥在老家没有就业机会⑦一直念书不会农活
⑧没有责任田⑨其他
14.您是如何获得目前这份工作的(单选)
①亲友或同乡介绍②劳务中介介绍
③政府劳动部门或工青妇组织介绍
④自己直接到单位应聘⑤在劳务市场应聘
⑥通过互联网信息⑦其他
15.您认为找工作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单选)
①没有技术②学历太低③户口受限制
④不知道什么地方招工⑤交不起押金
⑥怕被坏人欺骗⑦其他
16.在城里生活,最困扰您的问题是什么(选择三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①收入无保障②缺少文化娱乐生活
③子女在城里就学困难④总感觉被人看不起
⑤远离家人,感到孤独⑥父母、子女无人照顾
⑦患大病无钱医治⑧找工作上当受骗
⑨出了工伤事故无法医治⑩工作不稳定
⑾生活成本太高⑿住房困难⒀没有朋友,无人交流(14)其他
17.当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您最可能找谁解决(单选)
①同乡或亲友②党组织③团组织④工会
⑤单位领导⑥政府部门⑦新闻媒体
⑧上网发帖求助⑨自己去解决⑩默默忍受
⑾其他
18.您多久回一次老家(单选)
①三个月②半年③一年④两年或两年以上
19.您外出务工多长时间了(单选)
①一年或一年以下②两年③三年
④四年或四年以上
20.您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单选)
①很不满意②不满意③一般④比较满意
⑤很满意
21.您希望在城市定居的主要理由(选择三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①城里收入高,生活水平高②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③城里人有退休工资和社会保险等保障
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⑤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
⑥家里已经无地可种⑦做城里人有身份、受尊重
⑧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⑨其他
22.当您的工友心情苦闷时,您愿意同他聊天帮他排解吗(单选)①非常愿意②勉强愿意③不愿意
④视情况和与当事人的关系而定
23.当您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您倾向于用哪种方法缓解压力(选择三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
①听音乐②看电影或电视③上网浏览或聊天
④睡觉⑤喝酒或下饭馆⑥找朋友倾诉
⑦向父母或亲人诉说⑧去户外活动
⑨参加体育比赛或文娱活动⑩沉默⑾哭泣
⑿加入某个社团组织寻求帮助⒀其他
24.您平均每周的工作多少小时(单选)
①40小时及以下②40-50小时③50-60小时
④60-70小时⑤70小时及以上
25.您的闲暇时间主要做什么(选择三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①听音乐②看电影或电视③去网吧上网④睡觉⑤喝酒或下饭馆⑥读书看报⑦打牌或打麻将
⑧逛街⑨参加体育或文娱活动⑩发呆
⑾去录像厅或歌厅、舞厅
⑿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等⒀手机上网
(14)参加公益活动(15)去公园、广场等
(16)在住所上网(17)没有闲暇时间(18)其他
26.您现在居住的情况是(单选)
①单位或雇主提供的工人宿舍
②直接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③与人合租住房
④独立租赁住房⑤自购房⑥其他
27.您所在单位有共青团组织吗(单选)
①有②没有
28.如果上一题中您选了1,请问您单位的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情况是(单选)
①从没有过活动②偶尔组织一些活动,但作用不大
③经常组织活动,受到青年人喜欢④说不好
29.您是否参加过下列组织的活动(单选)
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①是②否
社会公益慈善类组织
①是②否
打工者协会、民工协会等
①是②否
老乡会、同学会等
①是②否
维权性质的组织
①是②否
30.您是否正式加入以下组织(单选)
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①是②否
社会公益慈善类组织
①是②否
打工者协会、民工协会等
①是②否
老乡会、同学会等
①是②否
维权性质的组织
①是②否
31.您所在企业提供文化活动的情况是(单选)
①内容丰富,能够满足我的需要
②提供一些,基本满足我的需要
③内容单
一、贫乏,不能满足我的需要④没有提供任何文化活动
32.您希望能参加哪些有组织的文化活动(选择三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①看电影、看演出②参加文体类比赛或文娱活动
③参加知识技能培训④提供阅览室、借书等服务
⑤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⑥爬山、旅游等户外活动
⑦其他
33.您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金额是(单选)
①0②10元以下③11元-30元④31元-50元
⑤50元以上
34.如果上一题目中您选择了2、3、4、5,请列出主要用途(选择两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
①电影②购买书报、杂志等③上网
④去录像厅、歌厅、舞厅等⑤支付手机娱乐文化功能费用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门票
⑦各种演出、演唱活动⑧其他
35.您参加过工作或生活所在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吗(单选)①经常参加②偶尔参见
③知道社区组织活动,但没有邀请我们参加
④根本不知道社区组织文化娱乐活动
36.您参加过您所在企业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吗(单选)
①没参加过②每年1-2次③每年3-5次
④每年5次以上
37.您参加过的所有文化娱乐活动中,共青团组织提供的有多少次(单选)①没参加过②每年1-2次③每年3-5次
④每年5次以上⑤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