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高效课堂解读(最新)》后所感想
读《高效课堂解读(最新)》后所想
东方红小学吴嫚妮
高效课堂解读中很多时候提到了还给学生灵性和兴趣,实则是在否定过去的“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呼唤着乐学、乐教、开放、开心、自主、生动的精神家园。其实,《高效课堂解读》中提到的起止这些。作为一线老师,他们对课堂是否高效的第一直接评价集中在两个指标上:量大、质优。“量大”意指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密度饱满;“质优”当然要从学生的获得上来评价。为何要量大?怎样做到质优?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解读好教材,而且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好这件事。而接下来我想提及的是高效的常规教学中最基本的、同样也起重要作用的,而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几件事情:
一、抓黄金十五分。
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小学生、12岁以下、未成年人、儿童,虽然不是幼稚宝宝,但离成熟还距离十多年。他们都是孩子,童真、感情丰富、玩字当头、自控差、注意力不持久„„这些特征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也是这一类人独有而珍贵的特质。在很多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老师说“这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课堂中经常发现的问题,如果老师们仔细观察、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基本上出现在后半节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就是不持久,这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因此,我得出第一个思考——抓黄金十五分。也就是抓住学生注意力最持久的前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予最重要的知识学习。其实,这段时间也基本上是老师们处理新知和例题的时间段,于是,对老师们研读教材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要在最有效的时间段内,将最重要的知识内涵,以最有效的方式注入孩子们的内心。这样的学习才是终生难忘的!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黄金时间段实在太短,就对课前复习或者导入环节提出了更加精致的要求,根据我的实践,复习和导入最多不能超过5分钟,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比较好,这样很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在一节课中老师们往往很注意新知、例题的解读和设计,比较忽略对练习研究与安排,有好的开头、缺乏完美的结局,这样也不能称其为高效课堂。这就是我要提到的第二点——研练习内涵、显能力发展。
二、研练习内涵。
我想以《课堂作业》为例来谈谈我的感受与经验。
自从《课堂作业》来到我们身边,我经历了为这本《课堂作业》而伤脑筋向如获珍宝似的使用《课堂作业》的转变过程。最初阶段感到《课堂作业》上的题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并且练习量还有一些呢!学生做《课堂作业》需要一定时间,批改《课堂作业》更需要时间,订正《课堂作业》还是得要时间。为了让学生有时间玩,让学生带一部分题目回家做过,质量非常差,甚至有些题目家长也感到困难。这种策略没有多长时间被我斩断,不谈高效,不被人说低效就很好了。我觉得作业不能带回家,不能起到很好的巩固拓展的作业,反而带来带去的没多少天好好一本练习册就烂掉了。可是不带回家什么时间做呢?那么只有选择中午休息时间了,这样一来是不是作业质量就能提高呢?练习是不是就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似乎学生在学校里完成了相应的作业,腾出了课外的时间,但是我看到的质量并不高,集中表现在几类学生身上: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会做;二是多数学生为了玩很快很潦草地完成该作业,出现一些平时我们说得最多的一词:粗心。而我的本意并不想让学生仅仅完成作业,即便是完成作业,也一定是获得一次次成功的体验。那么这《课堂作业》到底该怎么处理呢?该用什么时间呢?它的作用该如何发挥呢?
可能是因为弯路走多了,实在是无路可走了,这个时候才会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课堂作业》中每一课时的练习都是有层次的,且有代表性,不会出现重复练习,练习的设计是很科学的,针对性很强,并且突出了每一课时的重难点内容,对教学的确有强有力的辅助作用。这么好的资源配得上的就应该是好的时间——课堂上,《课堂作业》就应该进课堂。怎么进?什么时候进?仔细研究,有的课时里有复习题,每一课时里都有针对性的基本练习,还有具代表性的拓展题。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用到它。也就是说,将《课堂作业》中的题目和教学例题及课本上的练习有机结合,分配好层次和时间,能够大大扩充学生的练习量,大大争取了学生课后的自由时间。
近两年我一直这样努力着,基本上每一课时只会留下少数几题,课后大概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最重要的并不是时间的节约,而是课堂思维训练的饱满,真正实现了《课堂作业》的价值。
对《课堂作业》中的练习用心研读、设计出层层递进的练习段,将《课堂作业》整合进40分钟内,不仅丰满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在学生掌握该课知识、形成该课技能时起到积极辅助作用。还真的是将时间换给了学生。
三、重情感介入。
1、抓住一丝一毫的闪光点、给予实在真切的鼓励。
学生是情感动物,情感比成人更加丰富、也更加脆弱。因现在学生家庭中特保的这样一个特性,造就了学生过于自我、抗压能力弱等特质。因此,这个时代的儿童更加需要肯定与鼓励。但是,鼓励的时机要得当、鼓励要实在。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做的很好。来自这样的动力会驱使学生自己主动去努力,相对老师的严厉训斥而造成的逆反效果要积极得多。
另外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多些激励因素,比如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书写习惯、听讲习惯等给予适当而真实的肯定,会激励该生、同时塑造榜样。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舍得表扬,受益的是我们的学生。
2、融教育于教学中、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自从当了班主任后,我越来越感受到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如胶似漆,两者是不可割裂开的。纯粹的教学是无生命力的,纯粹的教育也只是空架子。以教学为载体,融入教育因素,会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有一道练习题,提供了一个表格,介绍了蜗牛、海龟和这三种动物的速度,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暂且不看,在学生阅读信息时,不要只看到数学元素,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感受一下这些动物速度慢的程度。结合时代信息,学生都听过周杰伦的歌,有一首歌的歌词唱到:„„一步一步往上爬„„。那么这首歌赞扬的正是蜗牛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歌曲中建立感受,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力量,激励着自己向蜗牛学习,学习自然不要人去逼了。
四、练学习第一关——“听”。
可不要以为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是大脑的水平,要更正的是由耳朵决定的。“教师宁可少讲一句,学生不可漏听一词”这是我自己总结的经验感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都起源于“听”。学生听进去了、听准确了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很多老师总专注地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可连学生的眼睛看都不看一眼。如果你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它们会说话,会告诉你信息,他听了还是没在听,是听明白了还是模模糊糊,只有根据他们的反应教师才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做出相应的教学,这样的教和学才是活的,才是有效的。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诸多学习习惯时,首先要重视“听”的习惯培养,习惯养成了,养好了,才能提高“听”的能力,提升教和学的效率。
以上几点其实我们老师每天都涉及到了,只不过没有当做一个问题去重视。这几个问题其实都在提醒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尊重人性、积极灵活地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意这些问题,自然我们的教学行为会发生变化,由此会带来课堂效率的转变,量大而质优的高效课堂其实不难做到。
第二篇:高效课堂感想(定稿)
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有感
通过对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的集体学习和个人钻研,让我明确:改革道路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值得我们为之全身投入。当然在此同时,我也感受到我的课堂离高效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需要改进,在此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花架子。为了把高效课堂打造好,我认为今后要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教师必须改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堂中,教师由传授者变成策划者,唯一答案、标准答案变为多种答案。接受式为探究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必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升他们的精神力量。但在教学中真正放手吧课堂教给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改变这一角色需要我们更好的去备课,备学生。更深入的去了解他们。
二、观念入手,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构建“高效课堂”要注重自身的引导和主导作用,要有先进实用的观念。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不再唱独角戏,而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学生赞赏和鼓励。情景创设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避免流于形式热闹却没有实效性。这只是我所领悟到的理论观念,要真正付诸于行动、实际中,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不断学习,提高内涵,加强知识的巩固,与学生共同进步。
三、构建小组学习模式
学习小组是学生学习的高效途径,按照“组内质疑、组间同质”的原则形式,要有专门负责该小组的组成,负责分配任务,组织讨论等。在分配时,学困生和优等生在同一小组合作共赢,共同提高。但应避免“好学生教差学生,教师失掉责任图清闲”。这种合作共赢模式不仅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小组成员的共同目标和责任意识促使班级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四、精心备课,搞好教学设计
我们采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形式,优化教学设计模式,从教材、教法、学生等各方面做出全面的设计,再拿到备课组活动中把握教学内容,做到教学有得放失,从而教学的高效性、实效性得到基本保证,讨论形成共识,这样可以对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我可以少走弯路,更快更深的理解与掌握重点内容。
五、构建精神课堂,提高上课效率
好的老师得有魅力,靠知识的吸引而不是言语的督促,靠人格的音符影响而不是威严的挤压。而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思想解放思想。课堂内,无效问题、假问题只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要因人设问,对设问题的要求:先提问,后指名。先思考后回答。
六、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智力差异“一碗水端不平”,如果要全体学生都有所进步,就要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根据他们的能力来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同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相应的提高,作业的布置方式也要丰富多彩,达到延续学习兴趣的作用。
第三篇:读《三国演义》读后感想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想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三国演义》读后感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想1闲来无事,捧起一卷《三国演义》,阅读之余被描写的已经很熟悉的情节再次吸引,决定重温那一段风云故事,数天之后感慨颇深,记录下来,才算感想和收获。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争纷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也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儿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人物要算是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而且,他还是一个大度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最终投靠了诸葛亮。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嫉妒,心怀诡异,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的兵器是箭,在当时没有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弓箭,如果不完成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之箭,出色的完成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也应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卫国家,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想2读书与不读书,你的世界差别会很大。在这个寒假里,我再次阅读了一遍《三国演义》这本书,目前为止我已经阅读过第三遍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至今一直激励着我前行。我也要学习并发扬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书可谓是英雄荟萃: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单刀赴会的关云长、乱世x雄曹阿瞒、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有的胆大包天,有的大人大德,故事的连续性极强,有很多地方耐人寻味。给人们留下了一种荡气回肠,无法释怀的感受。
该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武圣”关羽了。他在“过五关斩六将”中,颇有大将风范。仅凭一批赤兔马,一把青龙堰月刀,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曹军的六员大将斩于马下。他那英勇无畏、坚持不懈的品质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回想我自己,在学习上,我有时会知难而退;在生活中,我做事亦会有头无尾,半途而废。但了解了关羽的这种坚韧、无畏的品质后,我深深感觉到他就是我效仿的好榜样。
想必诸葛亮的足智多谋都已经家喻户晓了。他让我最敬佩的便是《草船借箭》了。诸葛亮神机妙算,懂天文,又有许多过人之处。他答应刁难他的吴军大督周瑜三天就能借到十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信心满满地去草船借箭。借箭时身边还带着鲁肃,竟然不担心鲁肃会抢自己的战功。最后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利用曹军胆小的软肋,顺利智取了十万支箭,连一直嫉妒他的周瑜都不得不服他。诸葛亮的这种宽广胸怀和满满自信,让我无法释怀。我知道我不能仅有敬佩之情,我更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国演义》里故事众多,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这本书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历史知识,不仅让我们通晓人文地理,也是青少年从小立志不可缺少的书目!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多读书,多看报,秉承传统精神,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想3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我都看了10遍了。
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虽然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但是,他心胸狭窄,处处为难诸葛亮,想尽办法加害于他,竟然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枝箭,还要他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按军法处置。而诸葛亮却以国家大事为重,顾全大局,从容应对,既巧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无人能比。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充满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
书中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x诈的。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x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典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典韦。当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想4放下沉甸甸的《三国演义》,那淋漓尽致的情节、拍案叫绝地计谋,还是余音绕梁,丰富的句子、富有表达性的好词佳句,都深深在我脑子里扎了根。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但是在这些人物中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被称为是儒家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学“。“识“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内容,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关羽,他也是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啊。
还有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小说。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而且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它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它留给我们青少年,乃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第四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感想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周五听到宗玲老师关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讲座,感到受益匪浅。课堂是学生的,只有学生好学乐学,才能把短时记忆延长,变为长时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几点感想:
1.精心备课,提高课堂驾驭力。
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课堂要活,而不能乱,在课堂中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课堂上重在学生自主学习,当堂达标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根据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发现,要将瞬时或短时记忆延长为长时记忆,可以通过六种渠道达成目标,所以尽可能的用丰富有效地课堂活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利用听、说、读、写、演等形式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当堂达标。
3.利用黄金两分钟,做好当堂总结。
教师传授知识就像渔民撒网捕鱼,最后一定要收网做一次总结,不然打再多的鱼也会从网里逃走,课上讲再多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只保留一份短时记忆,很快就会忘掉。作为教师一定不能为了赶进度,忽略总结这一步骤,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4.从观念入手,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
注重教学设计简约高效,情境创设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学方法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求实用,避免流形式热闹但缺乏实效性。我作为年轻教师上课时对学生关注程度不够,只是按照自己的备课步骤进行,往往忽略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出现效率低的现象。同时,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今后将进一步改进。
这些想法应用在我以后的英语课堂上,我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眼到(see)—动眼看,口到(speak)—动口说,耳到(hear)—动耳听,手到(write)—动手写,心到(remember)—动脑想。”这种同时调动所有感官的学习方法比五次使用单一方法效果要好得多,更容易使学生顺利习得语言,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第五篇:感想读后
笔墨情深
——观昌黎县“五一”书画笔会有感
2014-5-12 丹青吐翠,翰墨飘香,碣石山畔,春风荡漾。
今年“五一”期间,由昌黎县总工会主办的职工书画笔会在昌黎电大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汇集昌黎县书画界精英,规模之大,氛围之浓,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大家观赏作品,品味艺术,相互交流,共叙友情。初次观展,感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书画,视觉审美之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书画可以感发人心,陶冶情操。在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居功甚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涌进展室,一股墨香便扑鼻而来,洋溢着一股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只见展室里一幅幅书画作品布置得琳琅满目,几十位来自昌黎各界的书画爱好者们屏息凝声,视线跟随着大师手中的笔在宣纸上游移,看大师潇潇洒洒用墨,挥挥点点着彩,艺术大师们的构思、布局以及精雕细琢跃然纸上。有龙飞凤舞、潇洒飘逸的草书行书,有端庄疑重的楷书,有清晰秀丽的蝇头小楷,笔笔生辉;还有那一幅幅的山水景观、花鸟树木、梅兰竹菊,栩栩如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道是“梨花渐欲迷人眼”。前来参观的人徜徉于展室中,或驻足欣赏,或请教学习,或忙于影像留存。在我看来,这种现场观摩较之于单纯欣赏一幅作品似乎更能让人有所感悟。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讲到:“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日平常生活中的东西是平凡的,但也是最具生活气息最有特色的。它也许可以是淡淡的水,却可以升华成美丽的甚至是一滴露水,平中见奇。看起来
都很简单,最平凡不过的,但它们却又是最实用的。艺术品离开平凡的生活就无所谓艺术品。就像人离开了水和离开了食物一样,迟早会走向死亡。从这些老师们大局观的构思、审慎的笔墨中,我可以感知看出他们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这种激情与灵感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点滴的认真观察,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体验,追求生活真实的同时更注重艺术的真实。每一幅字画无不是这些大师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内在情感的外在表达。这些都是值得我认真学习的。因为自己是书画圈外之的人,也不懂书法艺术,却有幸因此次笔会结识了一些书画界圈子内的老师和朋友,和书画结了缘。寿登八十八岁高龄的申玉德前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众多书画爱好者的求教,悉数指点,不吝赐教。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艺术的力量以及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让我这个不是艺术圈的人也深受感染,顿生敬仰。
在书画笔会上偶得“国栋书画培训学校”主办的《昌黎书画报》,更让我感受到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也从报中领略到昌黎众多书画人的风采,深受鼓舞。
此次展览内容丰富,风格迥异。因为自己不懂书法绘画,对专业的评论术语更是陌生。因此,只能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却不敢妄加评论。对于我们爱好者来说,唯有学习他们追求“真实、自然、平淡、永恒”的人生境界,“心向往之”。
本文不当之处,承蒙修改,深表谢意!
拜读,学习,点赞,拍手叫好!
非常高兴王校长能应邀投稿,如此佳作,书画报之极品也,通篇给人惠风和畅、余音缭绕的感觉。像您欣赏书画一样,我只能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欣赏学习您的佳作,如您不嫌,诚恳拜师学艺。
众人拾柴火焰高,愿我们共同关注书画报的发展,让昌黎的这份文化星星之火不息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