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富乐镇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制度
富乐镇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制度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增强公民体质,推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共体育设施,经镇人民政府研究,特制订富乐镇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制度,请认真遵照实施。
一、设施管理
(一)镇人民政府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乡镇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所需经费,因地制宜地建设适合农村特点的公共体育设施,为农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创造条件。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三)公共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标准。
(四)体育设施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体育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体育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公共体育设施,捐赠资金、器材和设施。
(六)加大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对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宣传。在全镇范围内普及全民体育健身知-1-
识,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七)鼓励机关、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八)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性质。
(九)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体育设施正常、安全使用。
(十)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活动开展
(一)由富乐镇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富乐镇文体站及镇体育协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我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开展和协调体育健身活动,指导、督促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二)中、小学,各村(居)委员会应当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
(三)提倡具有体育特长和热心体育事业的人员,参与组织辅导体育健身活动。
(四)提倡各行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组建以开展体育健
身活动为主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五)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开设体育课,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健身活动时间;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定期进行检测。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全校性体育运动会。
(六)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在各类节日期间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
(七)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规章制度,爱护体育设施。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不得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八)禁止在体育健身活动中渲染封建迷信、邪教、色情和暴力。禁止利用体育活动项目、器材或者设施进行赌博等违法活动。
第二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
第三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 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予以扶持。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国家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基金,并鼓励依法向人民政府、社会公益性机构或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捐赠财产。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第七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 国务院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第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具体设计规范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依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重新确定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积。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
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第三章 使用和服务
第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七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八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九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二十二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但是,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除外。临时出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0日;租用期满,租用者应当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条 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第四章 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公众公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名录。
第二十五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体育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二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用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收支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经批准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重新建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文化、体育、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未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下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租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
第三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挪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者有条件维护而不履行维护义务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由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条例的原则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 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富乐镇旱情情况报告
富乐镇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报告
2009年以来,富乐镇经历了五十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抗旱救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在面临艰巨的抗旱任务时,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群策群力,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发动干部群众,采用多种措施切实解决问题,对干旱严重片区和村庄安排领导和技术人员进驻,全面掌握旱情动态,现将党委、政府全体工作人员下驻反馈的旱情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富乐镇位于罗平县最北端,地处三县(区)交界,距县城97公里,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委会,108个自然村,共49248人。全镇有耕地面积35304亩,其中水田5770亩,人均耕地0.8亩。2009年全镇大范围持续干旱,全年降雨量仅为579毫米,较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0%,特别是2010年以来,天气持续晴朗,气温持续上升,全镇旱情达到了橙色警戒线,给抗旱工作带来了十分艰巨的任务,就此,特望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受灾人口:目前全镇108个自然村中,已有84个自然村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54个自然村28081余人、7800头/匹大小牲畜处于缺水、断水状态。面临持续干旱,受灾人口、牲畜数量可能继续增加。
农作物受灾情况:由于持续干旱,富乐镇农作物生产损失极为严重。全镇小春作物油菜籽种植面积为4万亩,小麦种植面积为0.7万亩,就目前的旱情来看绝收面积达95%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600多万元。
水利设施:全镇共有小
(二)型水库两个,目前蓄水已低于放水涵管,每座水库只有近3万余立方米的死库容。1200个小水窖,目前80%处于缺水状态。自然水井165口,100口已经枯竭,水资源严重缺乏,给人们群众生活用水带来很大困难,两座小型水厂、蓄水池管网老化,多处饮水管网需及时修复。
供水现状:全镇生产生活用水主要由大麦田水库和老坟冲水库提供,其中:大麦田水库总库容量为64.8万方,主要供应镇直机关及周边四个村(居)委会、13个自然村、12000余人、4700多头/匹大牲畜的饮水,由于旱情严重等多种原因,现有蓄水量不足6万方,除去死库容3万方,可用水只有1万方,正常使用只能维持30天左右,预计到今年5月底,缺水量将达7万方左右。面对严峻的旱情,富乐镇人民政府于1月10日对水厂采取分片区、分时段供水措施,但随着水量的不断减少,现已有高水位自然村4000多人无法供水。老坟冲水库总库容量为23万方,主要供应桃源、必
米、法本3个村委会,13个自然村,12500余人、5600余头/匹大牲畜的饮水。由于天气持续干旱,管网老化漏水等诸多因素,总蓄水量已经不足3万方,按预算只能维持30天左右。
二、采取措施
面对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富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2月4日,组织全镇职工,分成13个工作组深入13个村(居)委会及自然村了解民生民情,及时掌握受灾情况,全力发挥政府协调服务职能,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尽量减少由干旱带来的损失。一是保重点。结合旱情严重的现实,重点确保居民、村民的生活用水,洗车场、水泥砖厂、房屋建筑等非生活用水予以关停。二是两个水厂实行分时段、分片区供水,各片区供水时间为每隔两天供一天,供水时段为上午9:00—下午6:00;各自然村实行分村限时节约供水,在确保村、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应急时限。三是为缓解旱情,稳定民众情绪,采取用抽水机抽水库死水的办法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四是以村小组为单位,采取车拉、人背、马驮的形式对饮水特困区进行送水。五是采取开源节流措施,对现有50个水源点进行维修加固,增加蓄水量。六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活动,让
全镇人民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下步抗旱工作方案及措施
针对目前持续干旱的严峻形势,富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将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全力保障全镇人民的饮水安全。
一是计划在板村外1.5公里处的小米田建设抗旱预备水源点,可蓄水12.3万立方米,解决板村、李家村、丫依朵村、楚街子村、桃源村4000余人和500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及其他附近村寨的预备水源,主体工程需资金350万元,管道铺设4.5KM,ø100mm管道需资金49.5万元,预计投资399.5万元;
二是抽取老坟冲水库的死库容和打井取地下水两种方式解决必米村委会和桃源7000余人的饮水问题,需资金175.6万元,其中购置抽水机2台,需资金40万元,维修原抽水站及配电设施需资金6万,维修供水管网ø100mm2000米,ø50mm2500米,需资金43万元,架设电线300米,打井10眼需资金40万元,应急性水源点及管道铺设28万元,大必村溶洞处提水及附属设施15万元,维修蓄水池3个,需资金6万元。
三是计划用大麦田水库的可用水和死库容保富乐、天水、菜园、沙河、鸡场五个村居委会群众生活用水,需资金
104.6万元,其中购置抽水机2台,需经费40万元,架设电线300米,需经费5元,改造ø100mm管道2000米、ø50mm3000米,需经费38.6元。维修富乐集镇水源点14个,需资金21万元。
四是发动群众寻找水源点,采取驮、背、挑等形式保证法本、河外等村委会群众生活用水,拉水需购进车辆两辆及蓄水罐、消防栓、油桶、塑料壶、如大麦田死库容用完后,采取从外调水保群众生活用水等,需资金174.37万元。
五是阿洪、半坡、红岩部分村寨采用沟引解决办法,具体是维修阿洪下大沟,从嘠依小河取水,需维修三面光水渠
6.8公里,断面深0.7米×宽0.7米,需资金154.39万元。上述五个解决旱情的工程措施共需资金1008.19万元。
地处县城北段最远的乡镇,正常年份降水量就少,经历五十年不遇特大干旱,对富乐镇的饮用水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目前,虽然镇党委、政府采取积极的抗旱保水措施,但随着旱情的加剧,抗旱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如旱情得不到缓解,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资金、技术、物资设备的支持,才可能度过难关。
富乐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二月六日
第四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
第三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 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予以扶持。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举
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
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国家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基金,并鼓励依法向人民政府、社会公益性机构或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捐赠财产。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第七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 国务院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
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第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具体设计规范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依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重新确定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积。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
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
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第三章 使用和服务
第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七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八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九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二十二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但是,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除外。临时出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0日;租用期满,租用者应当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条 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第四章 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公众公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名录。
第二十五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体育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二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用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收支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经批准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重新建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文化、体育、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未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下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租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
第三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挪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者有条件维护而
不履行维护义务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由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条例的原则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富乐镇2010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
富乐镇2010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
报告
2010年我镇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央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夯实农业基础的要求,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积极推进重点治理,狠抓减负惠农政策落实,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农民负担监管的长效机制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这一总体思路。2010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多次召开全镇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协调会议,镇联系村(居)委会的干部职工,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村(居)委会书记主任以及副主任参加的会议,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布置相关工作任务。通过村级、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方式,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的减负格局。
二、加强宣传,强化教育
一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要求各村(居)委会充分利用广播、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在主要街道路口悬挂横幅等 1 形式,广泛开展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法规,惠农政策法规等宣传。并通过发放惠农政策读本,开展大学生村官为农民解读政策等方式,让群众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受惠。
二是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教育。对涉及各种支农惠农补贴资金情况,农村义务教育收费执行情况,涉农收费管理情况等减负政策,我镇抓住全镇召开各类动员大会的时机,经常加强镇直机关干部和村级党员干部的教育。镇主要领导以新农村建设中各类职务犯罪、各种乱收费现象的反面案例为教材,对基层干部进行专题教育,从正面引导广大基层干部遵纪守法,严格执行上级规定。
三、严格执行,抓好落实
1.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按照《云南省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引导,提高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积极性,把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做好做实。并按照规定议事程序进行筹资筹劳,没有超规定使用劳务,强行要求农民以资代劳。此外,大学生村官进村开展惠农政策宣讲活动是我镇落实上级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包括种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这有力地宣传了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到宣传工作进村入户,家喻户晓,让农民清楚国家已对今年的粮食、柴油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预计增资给予了补贴。2.涉农管理落实到位,真正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近几年,我镇支农、惠农政策,涉农专项资金较多,为防止截留、挪用、转移以及损失浪费涉农资金等问题,切实保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涉农资金落实到位,真正服务“三农”,我镇党委政府在高度重视这些政策、资金合理利用的同时,既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又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监管,着力防范。特别在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各项收费上,实行校长负责制,坚决杜绝学校乱收费现象。在向农民、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资金支配上,严格按政策执行。镇纪委、农经站积极履行职能,确保了这些政策执行不走样,资金发放、使用不出问题,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为构建逐步走向富裕、和谐的新农村作出贡献。
(三)落实“公示制”,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同时加强检查监督,狠抓责任落实,完善“责任追究制”。对加重农民负担的违规违纪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如我镇在对种粮农民兑现粮食直补资金和综合直补资金工作中,把工作落实责任到人,各联系点由一位分管领导和联系组专门负责,以农村信用社“一折通”方式兑现。并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面积核实、公示及数据的录入,并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清册及银行开户所需的各 3 种手续提供给信用社,做到了在规定时间内兑付。增加了工作的公开透明度,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减负”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加上粮食、良种直接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但是农民“减负”工作仍然存在不足:一是“减负”和惠农政策尚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村务公开亟待加强;二是“减负”基础仍不牢固,部分村级组织运转成本上升,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公益事业费用刚性增长;三是个别村(居)委会新农村建设盲目攀比,村级债务不仅未能有效控制反而急剧增加,成为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
五、下一步打算
一要加强部分村干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认识,通过举办减轻农民负担培训班,专题组织学习惠农政策读本等方式,了解新时期农民负担的含义。建立健全农民负担动态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动态信息,有效化解因农民负担引发的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稳定。
二要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化解村级债务,减缓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探索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经费筹措和效率评估机制。按照“制止新债、化解旧债”的原则,建立新债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化解村级不良债务。严格按照“量力而行、事前预算、上限控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和财政负担。
三是要加速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在新阶段的农村综合改革中,应把加速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农户、村组集体和工商业主等新经济联合体的收入、积累和投资能力。进一步完善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村级公共服务、拓展农户互助服务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合理有偿服务,形成新型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富乐镇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