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发原生态追求个性作文
“激发原生态追求个性作文”
理
论
学习
材
料
乍 洋 中 心校
第二篇: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曲靖市麒麟区西关学校
张聪秀
[摘要]在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活力的同时,语文课堂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形式上的丰富,空洞的热闹,却并未收获丰硕的果实。在教学实践的引领下,我们逐渐明白了语文教学应该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应该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应有语文味,朴实无华,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关键词] 本色 规律 语文味 原生态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特别是语文的人文性受到积极有效的关注。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教材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各种各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同于丰硕的收获呢?我们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的活动时,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对文本解读时间少了,学生思考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时间少了。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正值人们感叹语文越教越难教,越教越糊涂的时候,一些专家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的观点,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操作、如何实 施呢?笔者认为:
一、语文课应该还原本色、复归本位
小学语文教学最为大忌的是以引起兴趣为名,采取种种“标新立异”的做法,追求所谓的“奇特”,这样的课就好像在整个语文教学“身上”长出了“赘瘤”,“瘤”的分量越大,就越损害语文教学之“身”,学生越是难以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又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自不用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形式上的倾向。
如教学《司马光砸缸》一文时,一位教师先问学生:“有小朋友掉进了水缸,司马光有没有慌?他是怎么做的呢?”接着让一位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并请另一位学生为表演配音。然后问:“同学们,想一想,砸破缸了还会发出什么声音?”引导说出“哗——哗——哗”的水声,请同学们用动作表现水,为水声配音。还请四位学生上台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乐器,自己决定演奏方法,为故事的不同情节配音响。
这位老师是专注于课堂上的形式,把它看成落实新课标的一种装饰,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一味花力气在创出新花样,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
杨再隋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中从四个方面禅释了“语文课应该怎样教”:其一,平平淡淡教语文。他认为平平淡淡不是平板淡漠,更不是平庸散淡。平平淡淡是一种心态,一种风格,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其二,简简单单教语文。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式变得简单易行。其三,扎扎实实教语文。语文教学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其四,轻轻松松教语文。不要硬给语文加砝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
说到还原本色、复归本位的课堂,不得不提到薛法根老师,大凡欣赏过薛老师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就应该这样上,课也可以这样上,这样的课我也能上。他的课既关注学生,也关 2 注老师。“关注学生”是说在薛老师的课上,无论是识字、解词,还是阅读、理解或其他什么,薛老师上得都是自然、实在,毫无刀耕斧凿的痕迹。他的一切着力点全在学生身上。看他上课,看似平淡无奇,但对学生的胃口,学生吃得轻松、吃得满意。“关注教师”是说薛老师在准备课的时候就考虑到上家常课,上教师们能借鉴、迁移的课。我们一线教师对“做”出来的公开课早就心存疑惑,当看到全国特级教师、新生代教师的领军人物,在这么多人面前,上“谁都能上”、“谁都能迁移”的回归常态的课时,不禁释然了。而把公开课上成家常课,上成回归原生态的课,需要一种勇气,一种求真的品质,更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二、语文课应该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要重视文本对学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对学生而言,语文素养即是人的素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就是这样一堂“为学生生命奠基”的课。
在悠扬婉转的《思乡曲》中,师生共同深情地朗诵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
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话能足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只有那一句——
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读)师;下面,请大家拿起笔。再写一写这句话,并将这句话永远地镌刻在你心灵的深处。(师生共同写话,教师用红笔)生:(一个凝神神静气地、庄严地、神圣地、含着热泪写这句 话)师:想读就读吧!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师:语气虽然不同,但感受和认识是一样的深刻!师(激情地):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但惟独不能选择的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祖国。或许有一天,你身在国外,请你也别忘了今天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们大家再读这句话吧!生(铿锵有力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咱们今天上的不是普通的语文课,而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因此,这也就称得上是——
生:难忘的一课!(教师在课题后加上感叹号,在全场掌声中结束教学)处处闪现诗意,处处充满灵性,处处涌动激情。教师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把文本所蕴涵的情感恰到好处地加工、提炼,从而在教学中收到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的效果。可以想象,课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检后,心灵深处一定烙上了鲜红的“中国印”。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语文课应有语文味 “语文味”他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语文课如何具有语文味,程少堂撰文提出三个方面:一是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内环境,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其次,语文课不是其他学科的拼盘。再次,语文课不是其他学科的“保姆”,语文教学不能机械化、模式化。二是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出情感、美感和语感的同时,积淀传统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三是提高教师素质,要求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自己应有“语文味儿”,要因长施教。
如: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情感高潮,其结课阶段的处理则更令人感到情韵在胸、绕梁不散。请看——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觉得怎么读能表现你对英雄的无限崇敬的心情,就怎么去读。用你们的声音,用你们的感情,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读出来。
(学生读书)师:战斗结束了,战友们用邱少云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同学们,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学生写碑文)生: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生:邱少云,你永远活在中朝人民心中!生:烈火炼真金,千秋传美名!师(点击课件):看大屏幕。同学们,这就是刻在391高地上的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生(起立齐读):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师:让我们用更加自豪的语气,再来读读这句碑文。(生读)师: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面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课堂上,教师紧紧抓住关键词句的“读、写、品”,全身心投入、热情洋溢,学生则以情悟情,以神会神,真正受到了感染和升华。语文教师确应深入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此去滋润、涵养、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求得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建,得到协同发展。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苏轼说过的一句妙语,写作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课堂教学不也应该如此,不也应该像“风行水上”一样自然、朴实吗,让我们一起来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吧!
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10期 2006年第5期 江西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春风化雨》观后感--追求教育的原生态
《春风化雨》观后感--追求教育的原生态
陈建红
《春风化雨》,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一所寄宿制高中里发生的故事。1959年秋,开学了,一群身份背景各异的学生们在父母的期望中来到这所寄宿制学校——美国弗蒙特州韦尔顿学院,开始了新生活。在第一堂英语课上,教师基廷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耳目一新。基丁大胆挑战狭隘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爱,受到学生们的拥戴。从学校的一本旧年鉴上,学生们发现了基丁在学生时代主持过的一个诗歌团体——死亡诗社,决心重建,恢复它的活动,经常在山洞里举行诗歌朗诵活动。学生尼尔不顾父亲反对,偷偷参加学校戏剧演出,演出虽然十分成功,但父亲强迫他转学,尼尔愤而自杀。为掩盖丑闻,校方把基廷当成替罪羊,基廷被迫辞职。在他离去之前,学生们用特殊的方式向基廷表示对他的热爱和“死亡诗社”的团结。
看了这部影片,几个画面深深地震撼了我。
画面一:基廷老师带学生们在校史陈列室聆听前人的声音,使学生们那么神秘、那么专注地感悟——珍惜时间、抓住现在!我们现在一再强调学习过程就是师生的生命历程,基廷老师早半个多世纪就已经认识到了而且已经这样教育他的学生。“珍惜时间、抓住现在”在影片进程中多次被基廷老师的学生提起,并且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
画面二:基丁老师带着学生在院子里“散步”。表演的几名学生刚开始的步子个性淋漓,可是走着走着,他们的步伐逐渐统一了,有规律了,旁观的学生甚至可以为他们鼓掌打起节奏。基廷老师正是用这别出心裁的“散步”活动,让他的学生生动、深刻地体验了盲从、随大流好象是人的“天性”,它对人们个性的施展起着多么消极的影响!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会自我思考”,它真实地反映了基廷老师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深的思考。
在我们的大多数家庭中,家长用自己的意愿替代了孩子的潜质与爱好,用社会功利的价值取向规定了孩子们的自我,还记得上次张家港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报道,家长盲目的帮孩子到少年宫报兴趣组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很多项目都是家长临时跟风报的,因为他们总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比不上人家,真想让自己的孩子一股脑儿地将所有的知识与技能都能掌握在手。到了高年级,家长又在为孩子的成绩操心,奥数,英语,写作,还有其他各门功课都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为的就是孩子能考上一所重点的学校。很多人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累啊!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了本应属于他们的快乐。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人,所以要谈教育的“原生态”,就是要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光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认知的群体,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看成独立的生命个体。教育就应该回归到本应属于生命主体的活动中去,回归到学生的具体年龄、成长阶段和时代背景中去施以自然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培育人格健康、素质健全的人。
让我们的教育走近原生态,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洋溢在孩子脸上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灿烂的微笑吧!
第四篇:超越原生态作文
超越原生态
【教学步骤】
一、戳穿“伪真实”——辨析“伪生态作文”
1.展示一次作文评改纠纷,请学生讨论。事情的缘起是两位小作者对老师的作文评改不服气。他们认为自己是“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是符合写作要求的。
【甲文】略。该文属于典型的流水帐作文,小作者事无巨细地记述一天的见闻,文字尚可,但没有重点,缺乏整合提炼,思绪飘摇,文路散乱,内容繁杂却无重量。
【乙文】
这世界上,我不认同的人太多。这些靠着虚伪偷生于世的本不应该存在的人严重干预了我的生活。我不是傀儡,为何要被这样的人约束,以致于去遵守没有意义的规则,做我不想做的事。我像被囚禁的犯人,甚至像只狗。学校的大门、门卫,寝室的铁门、铁网、铁锁、楼长、室长摧残着我的眼睛,让我实在难以想象这就是所谓的“乐园”,这和牢狱、不,和炼狱有何区别? ……我生活在撕裂之中,渴望、追求都已被没有意义的生活泯灭了。这样的教育造就的是什么?不过是一群没有生存价值的人,一群四肢跪下,叫着“汪汪汪”的狗。
我拿什么来拯救自己? ——节选自学生作文
讨论小结:这两篇作文确确实实是“真实”的,但是,还不是艺术的真实。甲文罗列生活,堆积细节,缺乏提炼,仅仅是对真实生活的“杂碎”的陈列,没有艺术的美感。乙文思想的偏激显示出小作者内心世界的狭隘,当作文中充满了夸大的牢骚、怨恨、诅咒的时候,“真实”就被歪曲了。这两种写作倾向都是不健康的,是中学生写作“伪真实”“伪生态”现象的代表。
二.探讨真实的“真实”——走出“原生态写作”误区
1.以两个趣味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原生态”和“生态”的区别。
讨论话题一:上厕所是否应当入文?以一位学生记叙校园生活的作文为例子,帮助他辨析:上厕所确实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否在写作时必须涉及呢?
小结:如果不是表达主题的特殊需求,上厕所没有必要入文。生活还不是艺术,我们不能模糊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如果不加以区分,把每天的吃、喝、拉、撒都罗列出来,那就不但不是艺术,反而会制造出一堆垃圾。写作伴随着辛苦的提炼过程,是对生活的升华。只有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再把精彩的部分加以渲染和烘托后才能成为可圈可点的艺术作品。写作材料的选择犹如靓衣的裁剪,要
删繁就简大刀阔斧,留下的一定是最能表现生活本质的,能够给人以美感的精华部分。
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写作从写虚假回归到写真实、写个性,这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是,其中也潜藏着一种危险。原生态包含着一种原始的美,但是,原始的感知并非都是美好的。因为属于人的“基本需要”的范畴的东西,往往是较为个人化的、狭隘的情感,没有多少对人生世相的深刻理解和揭示,所以也就没有多少真正的价值。人性、个性也是需要打磨的。情绪的宣泄有时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纯粹个人性的宣泄,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成为写作的主要题材。那种认为无论趣味如何,情意是否粗糙低劣,只要是本真的感知和体验都值得写是“生态写作”的误区。超越原生态,才能捕捉和创造出生活的“真实”。
讨论话题二:商家骗人了吗?阅读同学们在班级“文化长征”中“寻找语文”的文字,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距离。
【讨论前展示】
当我来到西城天街的西餐厅时,并没有被精致的装潢所吸引,相反,我被那琳琅满目的优雅菜名迷住了双眼。“皇家榛果奶茶”“法国玫瑰奶茶”名字多好听多浪漫噢,结果端上来一看实物,也不过是平常普通的奶茶。后来我又点了一份“冰脆蔬彩”的食物,结果发现这道菜不过是几根指头大的胡萝卜,几粒豆子,一根小芹菜和一片西红柿,外加几块冰块而已。【讨论后展示】
普通的菜为何有如此多情的名字呢?这其中可有语文的因素了。这两个生来就光芒万丈的词语“皇家”和“法国”不仅充满异域风情,让人感觉无限尊贵,而且能够激发起你“撩开面纱见美人”的冲动,自然也会想品尝由这两个词语所带来的极致味蕾享受。“冰脆蔬彩”呢?“彩”与“菜”谐音,“蔬彩”即“蔬菜”。但“彩”比“菜”更富视觉的冲击。一个“脆”字则展现了蔬菜的清脆爽口,将菜品的香脆清新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冰”字更立刻把躁郁的初夏中的人们带到了凉爽清透的感官环境中。浪漫的菜名让普通的进餐充满了诗情画意。——节选自学生作文
小结:商家用艺术的菜名来提升进餐的品味是高雅的。其创意应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艺术和生活是有一点儿距离,但这距离是优美的,它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审美的知性的生活态度。生活本身是平凡甚至粗糙的,没有审美的眼光,就不可能有美的生活和美的文字。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这就好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把荷塘描写得如诗如画,但是许多人参观清华园荷塘后并不觉得有那么美。这不是朱自清在骗人。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一个有高尚纯正趣味的人,必能发现并创造一个纯美的世界,并用文字把这世界表达出来。我们的写作呼唤这样的高尚纯正的趣味。
2.展示写作名言,学生自由朗读畅谈感受,提升学生对于“原生态”和“真实”的认识水平。
(1)写作,应该优美地高于生活。也就是说:写作,既要保持对生活的原型,但又要保持艺术的美质。
(2)日常生活如一盏油灯,也许并不明亮,甚至晦暗。但是,我们只要拨一拨,油灯瞬间就亮了。优秀的写作者就是那善于拨亮灯草的人,生活在他的眼里没有不明亮的。
(3)牛郎织女只是两块大石头,有了诗人,才变成了传奇。北斗七星也只是七块大石头,因为有了艺术家,才变成为了神话。
(4)语言的美,都表现出好性情,所谓的好性情,乃是心灵真正的尽善尽美。
(5)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三.寻找表达“真实”的路径——超越“原生态”
1.超越“原生态”的“生态写作”首先是写“小”的艺术。
方法:展示优秀学生写自我、写自然、写社会的能够充分表现其对生活的观察力裁剪力的三个作文片段,供学生讨论,让学生理解:所谓写“小”,就是善于从“小处着笔”,善于从“小角度切入”来表现生活的艺术。从微妙的细节入手,让细节之美像光源一样向四周扩散。无细节不成篇,无细节难生情。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作文略)
点拨思路:哪怕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传达其魅力的还是细节。发现细节之美,乃是技巧之上的技巧,能力之上的能力。如何发现细节呢?著名作家毕飞宇说过一句话:“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要久久望着它”。虽然我们每天身处其间的现实生活是平常乃至庸常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充满期待地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就一定会看出它纹理之中的奥秘,发现它不为常人所关注的美点,对它产生表达的冲动。要记住:这世界永远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小结:展示一段写作宣言揭示写“小”的哲理:
是的,每天十多节课,起早贪黑,三点一线,忙忙碌碌,步履匆匆,学习难免辛劳而乏味儿。但是,要知道,沙漠中有清泉,岩层内有珍珠。平凡人生,虽然一地鸡毛,烦俗人世,难免满目庸常。但是,伫足凝视,侧耳倾听,阳光动情闪耀,清风温柔拂身。酷暑里有淋漓暴雨,寒冬中有玉雪冰清。寻觅生命中点点滴滴的美,拣拾生活中滴滴点点的纯。珍视成长,定格细节,平凡就玲珑了,立体了,深远了,雅致了。
2.超越“原生态”的“生态写作”同时也是写“大”的艺术。
方法:展示优秀学生写自然、写社会、写人生的能够充分表现其“风声雨声读书声音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情怀的三个作文片段,供学生讨论,让学生理解:所谓写“大”,就是写作材料的选择要关注“大事件”,写作角度的确定要展示“大视野”,写作情感的表达要袒露“大胸襟”。“小”处落笔只是途径,“大”处着眼才是目的。(作文略)
点拨角度一:写好“大自然”
把“小我”写丰满相对比较容易,把“我”之外的生命写丰满却难。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真正的写作者,必然都是伟大的自然的知音并且能够在自然中汲取生命智慧的人。优秀的写作者心中的文化不仅是人的文化,更是普天下一切生命的文化。只有有了这种大文化精神,我们才可能有大胸怀大气魄,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才可能具备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点拨角度二:写好“大人类”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优秀作家的文字总能感人肺腑,那是因为他们对人类爱得深沉。一个写作者,如果没有爱人类的情怀,那么他的文字一定是贫血的,甚至是冷血的。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才能够超越庸常的生活,在凡俗的人生当中永远保持高迈的人生理想和生命状态。我们才不会因为热爱写作反而躲在文字后面,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
点拨角度三:写好“大人生”
生命中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平凡和超越平凡的智慧,是凭借足够丰富的生活情趣和足够丰沛的生命能量用以抵挡生活的风霜刀剑的智慧。只有当我们的灵魂强健了,我们才会具有穿透力和观察力,我们笔下的文字才可能充满阳刚之气。正如中国当代作家王安忆说:“我的写作,便是想要把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欢乐悲哀,我的我,变得更博大,更博大。”无论是对文字的阅读,还是生活的阅历,无论是字面的表述,还是内心的雕镂,都应该因为对写作的不懈追求而变得更加博大。写作是强健生命的重要武器。
小结:展示一段写作宣言揭示写“大”的哲理:
小小少年,身困书斋,但是现实里的举步维艰难以阻挡心灵的突围与亮剑。前而进取海阔天空,退而沉思山高地迥。青春雨季里的淋漓春雨终要汇为成长中的狂飙巨浪,花季雨季里的浅斟低唱终要融入大千世界的滚滚红尘。跨越小家庭温暖的囚笼,飞出校园四角窄窄的天空。车水马龙里才有生命的质地,黄发垂髫里才有生活的温度。审美与审丑都津津乐道,欢喜与忧愁都自得其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为自己的成长欢呼,更要为社会的成长呐喊。
3.写作训练
(1)修改前面展示的【甲文】,重新剪裁,重新确立明确的主题,使其超越“原生态”,成为真正的“生态作文”。
(2)任意选择文体写作反驳前面展示的【乙文】。要求活用“写小”和“写大”的理念,表现出青年人应该有的视野和胸襟。
第五篇:激发兴趣追求精彩
激发兴趣追求精彩
———英语有效课堂教学随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强大的内驱力,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激发兴趣效率精彩
学生学习英语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但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试着采用形式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
一、组织小游戏,激发兴趣
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新颖别致的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七年级刚刚讲26个字母时,我设计了“圣诞树”的游戏,自制了一棵圣诞树,上面挂上五颜六色的小礼物,礼物上粘上26个字母卡片,这样一来,不用老师动员,学生就已有了参与游戏活动的强烈欲望,课堂气氛便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按照我的指令去抢字母卡片。再如教“boy”和“girl”时,我让学生猜一猜,蒙住A同学的眼睛,B同学说一个单词,B同学如果是男孩就故意变为女孩的声音,A同学会猜成女孩;B同学如果是女孩,就故意变为男孩的声音,A同学又可能会猜成女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兴趣。
二、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兴趣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可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营造英语氛围,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在所设环境中积极表现,充分得到锻炼,提高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1.利用现有条件模拟真实英语语言环境。要淡化课堂意识,根
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使学生仿佛置身英美国家,让身心参与其中,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英语。例如:我在讲turn left, turnright, go straight时,我把教室当作街区,一同学当交警指挥交通,另一同学在街区内走动。然后我又让学生分组,把教室分割成小街区,进行自由练习。这种身临其境的练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2.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创设有声有色的语言环境。如在教Animals时,我自制了多媒体课件,有各种动物的动画和叫声的录音,当播放这些动物的英语单词时,学生便兴致勃勃地大声跟读“cow“”dog”“cat“”pig”,课堂上便响起了一片“哞哞“”汪汪”“咪咪“”呼噜呼噜”的声音,叫声和英语朗读声一同响起,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如此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轻松的表演,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利用随机资源,激发兴趣
单纯地死记硬背单词,会使他们感到枯燥厌烦,在教新单词时,我经常使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或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比如在讲到“服装”时,我准备了短裙、连衣裙、长裤等单词。用卡片和服装配对展示新单词,学生的注意力被非常搞笑的打扮大大吸引,继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单词。
四、巧用体态语言,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包括动作、表情、手势等。所以我经常使用体态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比如:教心理单词“sad, happy”时,我先用水滴在两眼上当眼泪,然后呜呜地“哭起来”,这时我观察到学生忍俊不禁,有的说“:嘻嘻,老师很难过。”我趁机出示单词“sad”卡片,紧跟着我又哈哈大笑,引出它的反义词“happy”。教“hurt”时我用事先准备好的纱布吊住右臂,并且一瘸一拐地走起来,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同时说:My arm hurts.My leg hurts.接下来学生们像演员一样表演起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唱歌曲、说绕口令,激发兴趣
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单调乏味的学习势必扼杀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我通过适当的唱歌曲、说绕口令等活动,让学生适时地唱唱玩玩,编编说说,可以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唱英语歌曲:旧曲谱新篇,把语言知识融合于有趣的歌词中,用旋律为学生架起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预备教程第一单元“Let’s do”时,我把其中的句子套上学生很熟悉的《快乐星猫的曲调》,学生们非常喜欢听,再配上适当的动作,边唱边演,学生乐
于参与,积极表现,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2.说绕口令:在教学单元音时,我编了一段绕口令A cock is on a rock.It sees a fox with a pair of socks.The fox has a clock and a big lock.朗朗上口的语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强大的内驱力,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关键。总之,激趣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教师要以“激趣”为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使学生每节课都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和创新,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