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成人方面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作文尤其如此。因为学作文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所谓写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
记叙文是初中作文的训练重点,写人的记叙文更是重中之重。在复习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等一系列写人的记叙文后,我要求学生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老师、同学写一篇人物小记。总体说来,学生的作文比较成功,因为每一篇作文都真实地写出了同学或老师的某些特点,不再落入写同学就写刻苦学习、助人为乐,写老师就写认真讲解难题、辛苦备课到深夜的窠臼。体现了选材的真实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于是,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这次作文进行了讲评。
讲评课由六大板块组成。即:榜上有名——作文较好同学名单展示;片断欣赏——学生朗读作文中的精彩片断;佳作亮相——成功作文展示;咬文嚼字——作文中错字病句辨析;人物聚焦——作文有较大进步的同学读作文,谈体会;教师试笔——教师朗读自己的同题作文。作文讲评课既在形式上指出了学生在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等方面的优缺点,又在思想上使某些同学受到触动。尤其是平日表现不太好、甚至有些自暴自弃的同学,竟在别人的作文中发现了自己的长处,这使他们感动和振奋,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王超是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孩子。由于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常常有小动作发生。所以,他给人的印象是顽劣而缺少自制力。孙秀坤同学的作文《王超》,不仅写了王超的缺点,更写出了他的闪光点——摆放工具时的认真,运动会上的拼搏。文章写出了人物的多重性格,显示了较强的构思能力。作文如下:
王超
邢台市第六中学117班孙秀坤
一头浓密的黑发,一张宽阔的脸盘,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再加上1米75的个头,使王超有一种少年阳刚之美。相处时间长了,却发现许多不美之处。
王超是个说话大王。政治课上,一说起来就止不住,几乎每节课都要被点名批评。自习课上,王超更是活跃。他经常以扫地为由同别人说话,有时还私自换座位。不过,这都是初
一、初二时的毛病,现在,他已经好多了。
王超还有一个毛病,那就是不负责任。一次,他把我的物理书借给别班同学。放学时,他竟忘了借书之事,下课铃一响,他像兔子一样跑出教室,直奔车棚。我一边怨恨王超,一边自己等人来还书。还好,书被送回来了。第二天,王超居然想起了借书之事,厚着脸皮问我:“昨天的物理书还你没有?”为了发泄对他的不满,我说:“没有呀。”这时,王超才惊慌失措地说,“我去给你要。”看他那可怜兮兮的样子,不忍心再骗他,就把物理书拿给他看。王超像个小孩似的得意地笑了。
其实,说王超不负责任,实在有点委屈他了。初二时,班主任交给他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摆放扫帚。我们班的大小扫帚都由他摆放,他总是把它们摆得整整齐齐,像接受检阅的士兵。每次校领导来检查时,总是露出满意的笑容。我们117班卫生名列前茅,王超功不可没。
王超成绩不太好,但他有体育、音乐天赋。运动场上有他矫健的身躯,200米短跑的冠军位子他永不相让;音乐课上,他那动听的歌声又成为我们的骄傲。
王超,但愿你的学习和你的歌声一样出类拔萃,但愿你的人生能走向辉煌!
孙秀坤读完作文之后,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随即问王超:你现在最想对同学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平时大大咧咧的王超,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作文里写得那样好,但我会努力成为作文里的那个王超。”简短的话语,换来长久、热烈的掌声。
自从那次作文讲评后,王超真的在一点一点改变自己。这次作文讲评课,对孙秀坤同学日后的作文和王超的进步都是一个里程碑!
王玉红是我们的班长,她品学兼优,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威信。遗憾的是,初三学年一开始,她就被学校调到另外一个班了。邵蕾同学的作文语言优美,叙事清楚,过渡自然。真诚的写出了对老班长王玉红的怀念。
我们的班长
邢台市第六中学117班邵蕾
她有一头乌黑的秀发,她有一双弯弯的眉毛,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她聪明美丽,学习刻苦;她朴素善良,热情大方;她心灵手巧,关爱同学。她,就是我们的老班长——王玉红。她长得文文静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腼腆、不爱说话。相处时间长了,才发现,她也爱说爱笑,而且笑起来特别甜。
王玉红对学习特别认真。有一次,我问她一道物理题,她耐心地给我讲解,然后便拿起笔计算。奇怪的是,结果与答案不一致,王玉红急得直冒汗,她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做不出来呢?哪步都对呀!我说:“别算了,一会儿问老师吧。”说完,我跑出教室,而王玉红却坐在那里苦思冥想。我玩的正欢,她大喊:“邵蕾,快过来。我知道错在哪里了。”原来,她把数值代错了。
通过这件小事,我发现了她身上有而我却不具备的品质——执著。从此,她成为我心中的榜样。
作为一名学生,她看重自己的学业;作为一名班长,她能顾全大局,时时为集体着想。让我们难忘的是,今年春季运动会的前一天,王玉红不但在秩序册上把与我们班有关的项目做了标记,还为我们班每一个运动员写了一篇小小的报道。从她那热情的语言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细心与负责。
王玉红还喜欢写作,并多次在各种作文竞赛中获奖。她的作文都上了《语文周报》。这让我们佩服不已。
然而,好景不长。初三学年刚开始,她被调走了。走的那天,她哭了,我们哭了,班主任也流泪了!是啊,我们怎能舍得让她走。在晶莹的泪光中,王玉红走了,但她的爱心却永远留在了117班,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别了,我们的老班长,虽然我们已分属两个班,但我们的心永远相连,我们的情永远相牵!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康子帆同学的作文,就记述了师生间的信任和情谊。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清新优美,作文如下:
文学狂
邢台市第六中学117班康子帆
看到这个题目,一定吓你一跳吧!别紧张,因为我说的“文学狂”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吕老师。称她“文学狂”没有半点夸大之意。
老师热爱文学,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她的最爱,当然,散文、小说也是她的珍宝。她经常把自己所狂爱的诗词、散文读给我们听。于是,我们就有了“文学鉴赏课”。
每逢“文学鉴赏课”,老师总是双手捧书为我们诵读。读的,动情而投入;听的,更是聚精会神。老师的声音,像一首旋律优美的歌,圆润动听;又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强烈的吸引着我们。听老师读书的感觉很美很美。那种感觉,是语言无法形容的,是任何东西代替不了的。老师热爱文学,更热爱生活。她每天写日记,有为她三岁的儿子写的《成长的痕迹》,也有为我们写的《教育随笔》。当然,老师也要求我们坚持写日记。既然老师都能做到,我们除了仿效,别无选择。讲课之余,她常常把自己的日记、文章读给我们听。刘一男(老师的儿子)的可爱,我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顽皮淘气,都在老师的笔下流出。虽然,我们曾让她生气,让她伤心,可老师还总在她的教育随笔中说我们是她的最爱,是她的骄傲。我们就在老师的日记中慢慢长大。现在,我们都懂事了,再也不惹老师生气了。
受这位“文学狂”的影响,我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我,受她的影响更深。
前几天,我们上了一堂文学鉴赏课——相约海棠下。老师领我们欣赏了“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月下海棠,领略了“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雨中海棠,品味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雨后海棠„„最后,老师让我们自己找一些有关海棠的诗。我在电脑里拼命的找呀查呀,眼睛酸极了。正想放弃时,脑海中浮现出老师期待的眼神。于是,我慢慢的查找,一首一首的欣赏,我忘记了眼睛的酸疼,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切„„我知道,我被那意蕴丰富的诗词吸引住了,走也走不开,拉也拉不去,我只能在诗海词林中遨游。
就这样,在大“文学狂”的带领下,我也慢慢变成了“文学狂”,不,应是“小文学狂”。我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变成“大文学狂”,但我永远喜欢、崇拜把我带入文学殿堂的人——吕灵梅老师。
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使师生之间的情谊更深、更浓!有句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康子帆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会超过我!我真心的希望那样的日子早些到来!
“佳作亮相”中的作文,都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为同学、老师写的人物小记。“人物聚焦”里的作文则是赵小亚同学写的自传性质的文章《新环境,新感觉》。
新环境新感觉
邢台市第六中学117班赵小亚
暑假之前,我是114班的一名学生。那时,班里好学生多,“坏”学生少,再加上我课程落得太多,赶也赶不上,所以,天天课上说话,课下捣乱,甚至有时还跟人打架。因此,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十足的“坏学生”。其实,我并不像别人想得那么坏,我也想学好,但这对我真的太难了。
暑假之后,我被调到117班。虽然,117班的老师和同学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到来,但我的恶习仍没有改掉。老师在上面讲,我在下面小声地说。于是,老班一次一次地给我调桌。当老师把我调到第一排时,我心里那个恨呀,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没想到的是,自从调到第一排和纪律委员刘光旭做了同桌,我发现,自己变了:本以为枯燥无味的课堂忽然变得生动有趣了,老师讲授的内容我似乎也能听懂了。一旦感到了学习的乐趣,那些听课的坏毛病也就不存在了。更让我高兴的是,班里第一次物理测验,我竟得了98分,这太让人激动了。虽然,因2分之差没得到小红花,但我有信心得到它!
语文老师一再夸我聪明、懂事,说我并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孩子,只要努力,一切都还来得及。我从内心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和鼓励。但我要对老师说,老师,虽然我想好好学,但我的自制力仍然很差。现在,之所以能保持好课堂纪律,是因为您上次表扬了我。我希望老师能多表扬我,给我战胜自己的勇气和信心。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我会尽力管住自己,不惹老师生气,多让老师开心!
老师,请相信我,我会用成绩来证明我的能力,用行动来证明我的实力!
赵小亚读完作文后,教室里再次响起长久而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这是全班同学对他的鼓励,也是对他的祝福。读过作文之后的小亚,学习更刻苦。
小结:本次作文,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增强了,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落到了实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第二篇:习作中学会做人
习作中学会做人
四(A)班絮凝
几个月过去了,再读同学们的此次作文,心中的澎湃犹在。
以“感恩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于去年重阳节之后,而且连写了三次。第一次,有好几个同学用真情写出了感人的篇章,但是不少同学描述的故事显然是生编硬造的——故事简单,故事中的情节不能自圆其说,情感也游离在外——好词好句不少,但只是“堆积”,缺少真情,于是有了第二次习作。在第二次习作中,为数不少的同学重新选材、重头再来,态度可嘉;但是由于受第一次作后交流与讲评的影响,出现了材料一边倒的新情况——写爷爷奶奶雨中接送,雨中送饭的一下子多了好几个。
“隔代更欢喜”,只要有爷爷奶奶健在的家庭,不管是近在身边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祖孙两代中绝大多数会发生一些可以载入家庭史册的感人故事,为什么同学们提笔那么困难?读了一些资料,我渐渐明白:是同学们本该具备的“感恩之心”产生了问题。于是,有了第三次重复话题的习作课。
第三次,不教习作讲做人:作文是对生活的记录,作文也讲诚信,作文不应该是说谎的开始;作文是情感的表达,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做到真情表达。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爱与照顾视而不见是你的那颗心出现了问题,必须修复!同学们很乖,大都理解了我的用心,又一次拿起笔来修改或重新作文。尽管我读到的作文还有“胡编”的痕迹,但只是一小部分了。请同学们记住这样一句话:不管你的描写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写实的作文写得不真实,就不是好作文,因为这样的文章没有意义。
读同学们的作文,我好羡慕。我的爸爸妈妈分别在12岁和9岁失去父母,他们是孤儿,因此我们姐弟妹三个也就从来没见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就从来没有享受过祖辈的关爱。但是,我从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是“隔代更亲”什么是“隔代更欢喜”:儿子一出生就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儿,什么好吃的东西都留着给他;一个礼拜不见就会放下所有事情前来探望;打破了家里的“传家宝”,老人第一个站出来袒护,说是孩子还小不知贵重;每次外出总不嫌麻烦带着外孙一同去„„爷爷去世前一晚抱住孙子不放手——他舍不得离开他的爱孙。
同学们,我们不能看不见、感受不到身边的爱。报恩从感恩开始,习作中记录亲人们在生活中给予你的点点滴滴的爱,表达你的真情感谢,这也是学习做人的开始。在习作中学会做人,很重要,很重要,切记!
第三篇:让儿童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推荐]让儿童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做人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将德育放在优先地位,学生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学得的知识才能发挥正当的作用。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则必须将各种表面化的东西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目前,小学在籍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个极大的群体,由于祖辈和父辈的溺爱,加上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方法的滞后等因素,造成他们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依赖性强,不做力所能及的事;没有合作精神,不顾他人,只顾自己;自控能力差,想怎样就怎样,不听统一指挥等。这种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用有效的方法加以矫正,任其发展下去,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育是极为不利的。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我们要培育“四有”新人,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首先必培养他们的独立个性和优良的行为品质,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理论,让学生从多视角、多途径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通过多种现代媒体模拟现实、再现情景、创设环境等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体验、观察和思考,锤炼他们的意志,克服他们的依赖思想,增强他们自控能力和独立个性,使其行为品质满足社会、学校、家庭等不同要求。
一、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优秀作品虚拟现实,烘托主题,使学生在道德认知上无意识地潜移默化。
有教育学家说:“充分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最后达到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这对儿童在道德认知上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动和发掘儿童大脑中无意识的潜能,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学习内容及目标,心理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体验到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这些目标的实现仅仅是通过课堂强制性的灌输或空洞无物的伦理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更是如此。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往往是形象、生动、具体的,同时还要带有儿童特色,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只有顺应当代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的心理活动才会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迁移或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面来,去思索、领悟、理解和把握其中的道理,并通过潜意识的作用,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深深的印记。陈腐的、过时的教学方式或方法是不行的,那如何满足这些条件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教学的一般规律,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如我在讲授六年制第二册《诚实的孩子》这一课时,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针对性对这篇课文制作了“虚拟现实”的CAI课件,把音乐、声音、动画及各环节之间交互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注重形象与对象的强烈对比,渲染其气氛,烘托教学的主题。教师在授课时用和谐、亲切的儿童语言,借助多媒体和CAI课件的多种组合功能,把学生带到教学环节中去,通过声、光、色、形及教师适时的诱导,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和调动他们大脑中无意识的潜能,结合课文让他们真正地知道怎样去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让这些道理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通过学生的自主思维,重复与固化,最后存储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固有的模式与概念,达到认知的目的。
二、在教学互助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互助友爱。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互助活动,可以在学习中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如在学习六年制第二册《司马光》一课时,我设计小组互助学习法。让接受能力较强的孩子去带动其他学生,通过小组之间互查生字,相互解决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相互学习的优势,从而通过具体的认识过程,了解到互助学习的好处。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愿意互助互帮互学。在情感上也正是培养学生互助互帮品质的大好良机。此外,我还通过小竞赛、小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行为品质的教育。以小组为单位的“比、学、赶、超”活动,让学生在赛一赛中培养集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创设了“手拉手”小组,让学生结成队子,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沟通,让行为品质好的学生带动一般的孩子,形成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三、强化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诱发动机,使学生在道德行为上不自觉地循规蹈矩。
语文书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对学生进行行为品质培养的良好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强化阅读教学,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相互融通,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也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目的。我在
第四篇:让儿童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做人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将德育放在优先地位,学生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学得的知识才能发挥正当的作用。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则必须将各种表面化的东西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目前,小学在籍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个极大的群体,由于祖辈和父辈的溺爱,加上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方法的滞后等因素,造成他们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依赖性强,不做力所能及的事;没有合作精神,不顾他人,只顾自己;自控能力差,想怎样就怎样,不听统一指挥等。这种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用有效的方法加以矫正,任其发展下去,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育是极为不利的。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我们要培育“四有”新人,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首先必培养他们的独立个性和优良的行为品质,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理论,让学生从多视角、多途径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通过多种现代媒体模拟现实、再现情景、创设环境等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体验、观察和思考,锤炼他们的意志,克服他们的依赖思想,增强他们自控能力和独立个性,使其行为品质满足社会、学校、家庭等不同要求。
一、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优秀作品虚拟现实,烘托主题,使学生在道德认知上无意识地潜移默化。
有教育学家说:“充分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最后达到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这对儿童在道德认知上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动和发掘儿童大脑中无意识的潜能,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学习内容及目标,心理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体验到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这些目标的实现仅仅是通过课堂强制性的灌输或空洞无物的伦理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更是如此。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往往是形象、生动、具体的,同时还要带有儿童特色,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只有顺应当代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的心理活动才会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迁移或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面来,去思索、领悟、理解和把握其中的道理,并通过潜意识的作用,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深深的印记。陈腐的、过时的教学方式或方法是不行的,那如何满足这些条件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教学的一般规律,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如我在讲授六年制第二册《诚实的孩子》这一课时,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针对性对这篇课文制作了“虚拟现实”的CAI课件,把音乐、声音、动画及各环节之间交互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注重形象与对象的强烈对比,渲染其气氛,烘托教学的主题。教师在授课时用和谐、亲切的儿童语言,借助多媒体和CAI课件的多种组合功能,把学生带到教学环节中去,通过声、光、色、形及教师适时的诱导,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和调动他们大脑中无意识的潜能,结合课文让他们真正地知道怎样去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让这些道理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通过学生的自主思维,重复与固化,最后存储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固有的模式与概念,达到认知的目的。
二、在教学互助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互助友爱。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互助活动,可以在学习中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如在学习六年制第二册《司马光》一课时,我设计小组互助学习法。让接受能力较强的孩子去带动其他学生,通过小组之间互查生字,相互解决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相互学习的优势,从而通过具体的认识过程,了解到互助学习的好处。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愿意互助互帮互学。在情感上也正是培养学生互助互帮品质的大好良机。此外,我还通过小竞赛、小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行为品质的教育。以小组为单位的“比、学、赶、超”活动,让学生在赛一赛中培养集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创设了“手拉手”小组,让学生结成队子,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沟通,让行为品质好的学生带动一般的孩子,形成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三、强化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诱发动机,使学生在道德行为上不自觉地循规蹈矩。
语文书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对学生进行行为品质培养的良好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强化阅读教学,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相互融通,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也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目的。我在讲《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从音、像资料库里找出与课文图片相应的资料片,通过放映,直观再现了五壮士用石头勇砸敌人,最后英勇跳崖的悲壮场面。在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在雄浑的音乐渲染下,使学生入境动情,领悟英雄的壮烈豪迈、气壮山河。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他们已有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认识到保护他人利益,为崇高事业勇于献身的品质是多么高贵。从而在行为中去主动效仿,在浅意识中形成定势,约束学生的行为。《珍贵的教科书》写的是一个壮美、感人至深的故事。教学时,我通过深情的描述:“当‘我’醒来时,看见指导员倒在血泊中,‘扑’过去,大声地呼唤着指导员。此时,同学们就是课文中的‘我’你怎么呼唤张指导员,你看到的张指导员是怎么样的?你听到张指导员说什么?”教师的语言往往对学生的感知起到调配作用。一段话,把学生方法带到战争年代,眼看着张指导员为了一捆教科书而奄奄一息的感人情景。此时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这动人的情景中,他们仿佛看到血泊只能感的指导员,看到了被鲜血染红的教科书,听到了指导员的最后叮嘱。读着、想着,学生们
深深感到这捆教科书的珍贵,理解了指导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的教学方法,强调形象的鲜明、生动、完整,使被感知的事物,达到一定程度。引起有效的感知,唤起学生的道德意识,让他们在感知人物崇高精神的同时,净化自己的行为。
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我们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自觉地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以便为社会培养出四有新人,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篇:浅析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
浅析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
《课标》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阐述中反复使用了这样的句式:“经历某某过程,掌握某某知识或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这就表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即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市“十一五”课题《小学数学生活体验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负责人,通过对有关数学生活体验教学著作的学习,我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反思,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课标》中也提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以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天宫一号”引入,先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信息中强烈的数字对比,很自然地让学生产生了使用计算器的需求,让学生体会进行较复杂的计算时需要使用计算器。由于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
计算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充分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基本方法。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掌握,不是依靠教师“教”,而是依靠学生自己的“体验”,而要以“体验”为载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的预设的思路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三角形转化为过去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试着将两个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很快就拼出了一个长方形。从而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这时我及时提出新问题:是不是不管哪种三角形在计算面积时都具有这一规律呢?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新的矛盾再次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们剪的剪,拼的拼。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在参与的同时,不仅解决了所面临的问题,还从中得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又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通过每个学生尝试“抱25千克的大米”等
活动,让学生来感知体验1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
创新能力是人类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改革创新。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而且还要注重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全过程的激情,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合作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看,自主地说,自主地做,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猜想,探索规律,验证结论。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会猜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接着出示一组个位是3、6、9的数,如13、16、19、23、26、29„„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而另一组数,如12、15、18、21、24、27„„学生发现这些数反而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猜想揭示矛
盾,造成学生认知上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猜测探索,最后发现原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他们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开展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开放式探究,从而激发了创新动机,勇于创新,并乐于创新。
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由于我们的研究才刚起步,因而还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回答,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探索。如,怎样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地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调整和创新;怎样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怎样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为优化环境的关系,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互补作用以及我们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确保学生的体验、感悟,同时又能兼顾基础知识的落实,实施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效果最佳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