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学会作文

时间:2019-05-12 13: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学会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学会作文》。

第一篇: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学会作文

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学会作文

有一本书叫《骑鹅历险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是瑞典的一位中学地理老师,1902年,受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委托,为孩子们编写一本地理教育读物,这就是《骑鹅旅行记》,结果这部长篇童话,竟成为世界文学的珍品。

我们知道,地理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太喜欢。为了让孩子们熟悉瑞典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作者用讲故事的办法来传授地理知识。

其中书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几个放学回家的孩子,一路唉声叹气,遇到一个驼背的老奶奶,老奶奶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愁眉苦脸,孩子说:今天学的有关乌普兰全省的概况记不住。老奶奶说:我没有上过学,没有什么真正的学问,可是有一个故事告诉我乌普兰省的情况,我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孩子喜欢听故事,在故事中学习,把知识点融于故事中,这确实是高明的记忆技巧。

老奶奶讲:在很久很久以前,乌普兰省是全瑞典最穷困、最不体面的地方,只有贫瘠的黏土地和低矮的小石坡。乌普兰省日子过得很艰难,终于有一天背起口袋,去乞讨了。它朝南走,到了斯康耐省,捡了几块泥炭地;到西耶特兰省,拿走那几条毁坏农田的小河;到了哈兰省,等邻近各省,讨回一堆荒原、湿地、沼泽、山脉。乌普兰省走过的地方,即是乌普兰的边界,其讨回的东西,即是乌普兰的资源。一路走过的地方,串成一条线,零碎的记忆变成了一个画面,学生记住了乌普兰的地理位置。乌普兰省利用这些资源,形成独特优势:把达尔河引进来,形成了两个瀑布。从丰姆兰送的高地里挖出铁矿石,把西孟兰省的山脉拉长,形成了绿树成荫的岬角和小岛,利用瑟姆兰送的港湾,开辟航线,同世界各地相互交往。一番精打细算,变得美丽富饶。邻近省份都夸乌普兰最精明最能干,一致推选乌普兰作为国王居住地,这就是瑞典当时的首都,其独特的优势即是乌普兰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一个故事记住一个省的概况,而且很难忘记,这的确是聪明的学习方法。这种故事记忆法,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是最科学的快速记忆宝典。

《骑鹅旅行记》是一部童话作品,也是经典的学科作文。它关注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收获,它把学习内容变成故事,通过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让作文成为学习的帮手,带着作文去学习,既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又通过写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学科作文的重要内涵。同样是瑞典人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2011年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作品多短小、精炼,往往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可见学科素养对写作的重要性。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袁浩认为: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数学、自然、历史、地理、劳动、体育等学科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潜能、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

传统作文教学重视技巧性训练,忽视生活,编造生活,从来没有关注过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捆绑着手脚跳舞。学生害怕作文,一半以上是因为无话可说。实际上,学生90%的时间在学习,读书、作业、课外兴趣培训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剩下的10%的时间和父母、亲人、同学及朋友相处,和社会接触。但这10%的社会生活,因为缺乏必要的指导及相关的认知心理准备,对事物知觉,往往缺乏目的,没有系统,把握不了重点,深入不到细节,感知的时间不能持久,而感知的信息进入大脑后,缺乏或者不能作必要的分析、处理、建构、叠印,导致感知的信息模糊、错误、消失,导致对客观事物不会感知、无效

感知,或者感而不知、感而少知、感而错知,结果在头脑中没有多少客观事物的真实表象,形成不了知识经验或者作文的材料。父母带孩子到野外郊游,这是一个很好认识大自然的机会。在小溪里捕鱼,在树林中捉迷藏,躺在山的怀抱中休息,孩子尽情快乐,陶冶情操。这时,如果安排作文训练:写课余生活,结果如何呢?这是人教社三年级上册第一次作文训练,实际上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习作练习。按理学生有丰富的体验,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但事实是学生仍然愁眉不展,脑袋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内容,因为和父母的郊游是一种无意体验,没有具体的指导和强化,只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相反,学习生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是有意观察,学习情景丰富,情感体验多样。翻看学生第五册的学科教材发现:教科版科学教材有寻访身边的小动物,要求学生课外了解社区、校园小动物的活动情况;人教版数学教材要求学生课外测量,人教版美术教材有魔幻的颜色、万花筒、巧巧手、变废为宝、美术小记者,人教版音乐教材有健康歌、小小足球赛,人教版思品教材要求学生了解家庭、社区、学校,每一个学习内容都可以激发多样的生活,产生各不一样的作文内容。体育活动的内容更是和课余生活密切相连,同样是课余生活写作的重要内容。我们现在的作文指导,忽视学习生活,一味关注社会生活,甚至创设情境,制造生活,这无疑是丢掉金矿而找了几块岩石。

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它和具体的环境是紧密相连的,如校园的布局、教室的格调、融洽的关系、良好的气氛等,作为学习的环境,它们也可成为学习的内容。同时,学习作为一种活动,包括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在学习中同学们商量、讨论、表演、游戏、竞赛、扮演、练习、模拟、甚至打闹、游离等,这种学习和社会相衔接,和生活相呼应,有起因,有发展,有高潮,有尾声,有变化,表现为丰富的信息内涵,极大刺激学生的表现欲和表达的欲望。学习内容本身就来自生活,各学科教材都是生活的一种抽象和浓缩,学习时要还原生活,对接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这个意思上说,关注学习生活才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这也是学科作文教学实验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智慧,实现作文和学科学习的共同提高,是学科作文教学首先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探索新的作文教学课型,在实验中我们逐步形成三种基本课型:课堂实录型、内容整合型、学科主导型。

1.课堂实录型:

课堂实录型是以语文老师为主导,学科教师配合,立足课堂教学丰富的情景和多样的活动,通过拍摄课堂画面,再现课堂情景,回顾教学流程,确定恰当的作文训练点,指导学生作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学习内容,整理学习思路,明确学习重点,分享学习的快乐,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愿写,从而实现作文和学科学习的共同提高。

2.内容整合型:

语文老师往往兼任思品、心理、综合实践课,这些课往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游戏、表演、讨论、竞赛、动手实践等活动来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充分、体验丰富、思维活跃,上课的内容也是作文的内容,课堂学习和作文指导可以融为一体,根据教材开展活动,根据活动辅导文章,两者合二为一,不可分开。

3.学科主导型:

学科老师结合讲课内容,指导学生观察、体验,写出课堂实录、科学观察、音乐美术欣赏等类的文章,以此作为教学训练的一种方式,评估学生学习的情况,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种课型完全由学科教师实施,需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作文,运用作文来促进学科学习。科学老师指导学生学了“我们看云去”,训练学生观察云的方法,布置学生观察天空的云,并做好记录,通过写云的观察日记,巩固课堂学习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科作文打通文理,搭建作文与学科的桥梁,具体实施策略包括:

1.让课堂笔记变成作文

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记录的要点包括:老师提出要解决(学习)的问题、内容、总结、要求、强调的话;同学精彩的提问、发言、活动;课堂的行动、气氛;学习过程;热闹的场面;同桌的表现;最佳问题;重点内容、精彩瞬间、精彩对话、搞笑动作、幽默语言等。教给学生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的方法:KWL法。按照知道(know)、想知道(want to know)和学到的(learned)的范式整理课堂笔记,在什么时间、地点、学了什么内容,怎么学的,老师说了什么,同学怎么做的,学会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等,形成记叙学习内容、情景、收获的叙事文章。这是基本的学科作文样式,也是刚学写学科作文的入门格式。

2.把学习问题变成作文

我们的文章写给谁看的,阅读对象想看什么,想了解哪些内容。文章都有自己阅读对象,学生的文章一般阅读对象是老师、同学、家长。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老师想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的困难及思考的特点等;同学想知道你是怎么学习的,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的疑惑、困难,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家长想知道你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上的精彩细节、知识掌握的情况等,我们可以站在不同读者对象的角度,列出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尤其是重点想知道的问题,一一交代清楚,形成文章。

3.把课后练习变成作文

学生学习了一个知识点,为了巩固、迁移,老师都会布置适当的练习。学生完成作文的过程、思考、体验都可以记录成文。而且,学科练习本身也可以用作文的形式进行,如科学观察、记录,数学日记,知识性童话、知识性说明文等。

4.把学科知识变成作文

围绕学习内容,深入知识背后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人物、事件、情景,讲述相关故事,和相关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如房龙的《人类艺术》《与世界伟人的谈心》即是这类文章的范例。学习是为了更好适应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学习内容再还原于生活,写下具体过程和发生的故事,真正让学习活起来,用起来。把知识拟人化,学了三角形,让三角形介绍自己,学了动物,让蚂蚁、蚕作一番自我表白,如《水的自述》《铁的名片》《图形王国成员小考》等。用童话的方式演绎知识,如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蝌蚪找妈妈》《琥珀》等。

5.把师生对话变成作文

定格课堂的一个精彩瞬间,再现课堂的精彩。讨论、游戏、活动、比赛、表演、辩论、演讲、实验、制作等,课堂上发生的教学行为,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都可以指导学生写出来。写明原因、经过、结果,写清自己感受、体验、收获,再现当时的情景,记录同学、老师的言行,表达自己的看法,体味课堂滋味,还原课堂真实面目,留下真实的课堂人生。

关注学科生活,用文字记录学习的收获,用作文搭建文理桥梁,带着作文去学习,应该成为语文老师和学科老师的共识。

第二篇: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感恩

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感恩

“百善孝为先”,孝为做人之本。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深刻地体会到当今父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关爱,感慨万分。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个个是家里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父母用爱和物质为他们铺设的锦绣前程中享受着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二年级一堂主题为《我爱我家》的音乐课上,我问健康活泼的孩子们“是否感觉到幸福?”,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承认自己幸福,有四分之三的孩子表示自己并不幸福,理由是“父母管得太多,不让自己做想做的事”、“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某些愿望”、“父母逼迫其上各种培训班”、“父母曾经打骂过自己”„„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让我不解: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大都承受着来自父母、师长、亲朋、社会如山似海的厚爱,却感受不到更谈不上回报,他们的感恩情感正存在着巨大的空白,让人感到痛心和忧虑。也许这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我们学校教育存在着盲点,忽视了对孩子们的情感教育,而小学教育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意义重大、深远,任重而道远!

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德育与美育是音乐教育的灵魂,深知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听觉、感觉、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挖掘一些尊敬师长、歌颂先烈、互助互爱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感恩教育非常必要也非常可行。

比如,在教学上述《我爱我家》这课时,我看到孩子们的感恩情感严重缺失时,很不甘心,循循善诱地对孩子们进行启发:“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有没有做过让你感动的事?”看着孩子们紧锁眉头冥思苦想,我终于不能再冷静了。我对孩子们说:“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每天上学放学父母接送你的请举手!”手齐刷刷地举起。“当你生病的时候,父母焦急地放下手中的一切送你去医院,始终陪伴在你身边照顾你的请举手!”手齐刷刷地举起。“当父母劳累了一天,晚上还给你检查作业,陪着你一起学习的请举手!”手齐刷刷地举起。“父母尽可能地为你提供一切好吃的好穿的,而自己节衣缩食,舍不得吃穿的请举手!“手再次齐刷刷的举起。这时,我趁机引导:“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家中有疼你爱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谁愿意上台说说你家中最让你高兴、难忘、感人的事呢?”孩子们的话多了起来,交流的很热烈,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神情。由此导入《我爱我家》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再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先讲述了乌鸦反哺的故事,再把配合歌词制作的动画片放给学生看,接着又请同学们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最感动的事,进而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通过一系列的听、赏、说、唱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热爱父母、尊敬师长的情感。

音乐教学中,像这样可以教育学生感恩的素材有很多。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使他们在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学会感恩。

第三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感悟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感悟

花沟学校孙彩霞

(《探索与交流》2009年第一期发表)

小学语文教育要体现一种人文的关爱,必须从语言的特点入手。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语言训练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自己的心理,通过教师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去感悟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心境。

什么是感悟呢?感悟既是一种心智活动,又是一种情感历程,同时它还是一种情感体验。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是唤醒,是点化,是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图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不光有理解,还要有发现。就需要教师去营造一种空灵的艺术魅力,学生只有感受并真正领悟到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空灵之美,能悟到许多老师由于没有充分展开抑或是无法教给他们的东西,也许就是感悟的最高境界。

感是感性的认识,悟是理性的思考,悟性乃是思考与独创的本性,非思考不能有悟,非独创不能算悟。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主动悟。

教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感悟,首先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理解能力,要引导学生以诵读原文为主线,对语言与文化信息的提供者的立场、观点的尊重与理解,尽可能准确弄懂,接近对方的原

意。如果是文学作品,还要引导学生对作品、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他们真实的欢乐与痛苦。例如,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语

文下册《修鞋姑娘》一文时,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循循善诱之下,学生顺利地读懂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任务。课末,老师提问:

“我为什么要冒着凛冽的寒风去寻找修鞋姑娘?”学生回答:“为

了还三角钱”。其实在此何止是三角钱?我被修鞋姑娘的行为所

打动,我去找她,体现的是一份真诚,一份信任,引领学生在此

感悟小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比回答“还三角钱”更贴切。

其次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概括能力。能迅速抓住别人讲话的要

点成为文章的重点的能力。这在当今信息社会听读量较大的情况

下尤其重要,这只是“感”。完成了以上过程后,还有一个把别

人的话或文章内化为“自己”东西的过程,这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不光理解,还要有发现的过程。首先要有与“自己”原有

东西的比较,也就是在旧知与新知的比较中,对所听到的或读到的语言材料作出判断,那些有价值,是新的创造与发现值得学习的,汲取过来,并通过联想与创造性发挥与深化,哪些是不足的,可质疑的,有缺陷的,甚至是错误的,应予以抛弃或改造。

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抄词、解词、析句,取而代之的是学

生数度被送充满灵性的感悟,学生不再无的放矢的改错、选择、判断,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卓有成效的整体吸收、内化,教师不再

是枯燥乏味的分析讲解,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

间的心灵碰撞。由此,在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改变

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顾问,一名指点者,一位交换意见的参

加者,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广泛的师生间、同学间的宣讲、讨论、交流。学生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思维当然也改变了,他们不

但感悟到作品的思想,而且感悟到作品的语言以及自己的学习方

式,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感悟得到的,而不是教师

“教”他们的,更不是教师“交”给他们的。他们的脑子不是被

别人的“马”践踏的草地,而是自己“制作产品”的加工厂。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积累、情感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生活体验的感受。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语言学习的完成,而且必将影响能否继

续将感悟所得内化升华为一种能力和形成良好的语言素质;从终

身学习与发展的角度看,感悟结果的优劣高低正是将来能否实现

自身价值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以说,如果单靠

翻字典,单靠课本,学生就得不到什么深刻的感悟,惟有从生活

方面去体验,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积聚的越多,了解

就越多,认识就越深刻。让孩子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发现,发现生活世界的无限丰富与美妙;向数学题的一题多解一样,用

自己的眼光发现周围世界里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写进自己的作

文和日记,甚至写进自己的考卷,当然,更重要的是稀刻心灵。

这一切,都是感悟的结果。

第四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互相倾听”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互相倾听”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青山泉镇求实小学 邱彩会

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让我感触颇深。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佐藤学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佐藤学先生孜孜追求的理想教育是这种以倾听为基础的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就是佐藤学先生所言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既包含了“量体裁衣 ”般的学生个性,又包含了“交响乐团”般的相互作用,息息相通的润泽的教室才能生成。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书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现在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可是有多少教师真的理解怎么做才是尊重学生呢?这本书正启示我们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你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觉者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我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总之,倾听比发言更重要。

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倾听能力的不同,倾听状态的不同,对同一堂课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自然有别。老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

首先让学生知道认真听别人讲话是一种礼貌。倾听别人发言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样重要。它既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又可以使我们在其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而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其次,构建倾听的平台。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课后与学生谈心时,也要注意耐心听取学生的讲话,从不打断他们。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地倾听氛围。既让同学们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又让倾听别人成为一种习惯。再次,创设倾听的气氛。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音乐、游戏、编排课本剧等引入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这样,孩子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 3 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

其次是孩子要学会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佐藤学教授在书中说:“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永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在上课时要告诉自己的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别人的尊重,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学生,别的同学讲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仔细听。我们老师可以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提醒其他同学仔细倾听,有时可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评价他的回答哪个地方讲得好?”这样一来,他们听起来就比较认真了。我们要试着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鼓励他们认真倾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自己也要注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敏感地捕捉教育契机和教育信息。尽可能地创造“润泽”的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只要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

佐藤学先生务实、深刻的观点让我油然而生钦佩之情。告诉我们当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启发我们多去关注在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应该“视而不见”的问题,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反省、改进。在我们没有力量改进很多的情况下,哪怕改进一点点,也是我们的进步。关注全体学生,多一些坚定,多一些信心,多一份责任,多一点实践,多一点思考,从我做起,在校园里开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第五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反思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反思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张亚215126

我是一名高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刚接新班,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如作业拖拉、字迹潦草,上课不够遵守纪律,关心集体不够,缺乏钻研精神,同学之间玩笑过头出现打闹现象,碰到挫折容易气馁„„

面对学生的这些“不是”,我产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三种:严厉批评、委婉指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反思。而后者是我用得最多的,效果也是相当好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在榜样引领中反思。

有些学生的字写得马虎、潦草,书面不整洁。我们许多青年老师有时会大声训斥,令其改过,有的甚至撕掉本子等。我在批改这类学生的作业本后会特别工整的书写这样的文字:“要认真写字,你今后看到老师的字写得马虎或不正规时希望你及时指出来,老师一定改正!”好多学生看到我这样的批语后,接下来的作业字迹会工整一段时间。当然挑选班级里字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展览,让学生进行对比也是很好的办法。通过榜样的引领,学生在比较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二、在读后感中反思。

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一些涉及到写人物的文章,我总是有意让学生就某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写感受。如,学了《霍金》一文,就霍金在严重变形的身体条件下,坚持研究方面,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读后感的形式谈自己的感想。应该说,好多学生都能从中汲取力量。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不屈不挠”。

学生有看课外书的习惯,我一般两个星期布置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可长可短,只要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从他人身上得到启发就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学生在无意中对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怎样做人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三、在口语交际中反思。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训练学生的口语,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反思。如苏教版第十二册练习5中的“小小辩论会”。通过辩论,(1)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多看课外书的重要,平时不大喜欢看课外书的学生进行了自我批评,认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决心好好看书;(2)个别学生讲述了自己迷恋上网打游戏导致成绩下降,结果不单遭爸爸的打,还被妈妈禁止上网。教训是沉重的,反思是深刻的,同时也引起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坚决不沉迷电脑游戏,合理利用电脑。这样以点带面的交流,思考以及受益学生面更广泛,触动也更大。

四、在交流中反思。

平时,学生总违规的时候,怎样有艺术地去教导学生,使其改正呢?批评是一种方式,但不是上上策。我通常会找和学生犯错误相近的一个正面事例,通过交流让该学生明白该怎样做,然后让他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以后该怎么做。如:同学之间出现打架现象,老师除了了解情况进行正面教育后,还会举例班上某同学碰到类似事情是怎样合理处理的正面事例,引导学生从自己层面寻找问题,想想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不能原谅对方?现在有什么后果,今后碰到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办?从而使学生得到自我教育。这样以正面事例的引导说服力

更强,学生更容易接受,认识也更深刻。

五、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反思。

一个班级经常会开展一些活动,有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肯定会出现活动比较顺利以及失败的小组。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会让小组长对自己小组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小结,找出成功的因素同时寻找失败的成因,思考完善的办法,从而让学生知道在团队活动中合作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要以集体利益为首,一切行动听指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互相帮助,同时还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这种活动促反思,能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很有帮助。

其实潜移默化的反思还有很多中途径,如测试后的反思,做事、交友失败后的反思„„主要重在让学生要学会思考,思考问题的原因,思考问题的过程,思考该怎样从中获取教训,思考今后该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当然反思不则是思过,让学生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也是我经常在班级里要做的事情之一,同学们会在听他人成功的事例介绍中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经验走向成功。

一人的错误,全班学生反思

文/吕强

带这个班快两年时间了,期间发生过不少令人振奋的事儿,也有两件让人纠结的,我心里至今很难平静。面对学生干得傻事、坏事却找不出“肇事者”,我真无奈极了。对于这样的隐形问题生,我该怎么办?

一、教室门事例

我们班的教室门不知被谁破坏了,一个兵乓球能通过的圆洞,一看就让人痛心。当然门板也有质量问题,是五合板的不是天然木板的,即使是纸糊的门板,如果没有人为因素一定不会有破洞,问题主要是出在学生上。那洞很有可能是门板与拖把杆猛烈相撞所致,人是给力者,是起因。门板坏了固然可惜,但学生无意(或有意)损坏门板死不承认的品行更让人担忧。我设法想让“肇事者”认识错误做个自我反省,不承担任何经济赔偿责任,但是学生都说不是自己干的,也没看见是谁干的,事情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或许能变成一种教育资源?何不以此为切入点让全班学生进行反思呢?在引导下,同学们就此展开了大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破坏门板是小错(也许是失误),虚荣爱面子,失去诚信,逃避责任,不敢担当,知错不改,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这是大错特错。当事者,或许你能逃避一时,却很难逃避一生,迟早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一个失去良知、执迷不悟的人,害人害己,到头了把自己推向深渊„„这样引导的反思性的教育方式比由自己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灌输大道理效果要好些。

二、挖“眼睛”事例

有位校领导在北京出席了一次特别的会议,领导身影登上了报纸,报纸上了橱窗,这是学校史无前例的荣耀。但是就有这样的学生,用小刀把报纸上领导的双只“眼睛”挖了,这真让人七窍生烟(或许学生没有我们当初想象的那么坏)。该领导是学校百里挑一的好老师,对我们班的学生真好,学生爱这位老师,爱的让我当班主任的羡慕甚至有点嫉妒。这位好老师曾经承诺把我们班的学生从初一带到初三毕业,但初二刚开始,老师被上调进县城了,老师无奈,学生更无奈。那橱窗就在我们班的教室前面,我们班是橱窗前唯一的班级,十有八九就是班里

学生所为。领导对此事大度到了若无其事,也没有批评学生,事情就落在我当班主任的身上,无论如何不得不管。以此丑事为切入点,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反思,展开大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这是影响极不好的恶作剧。当事者挖去老师“眼睛”同时,也挖去了自己的心灵美;伤害有时是无意的,而反思伤害是校正心灵扭曲的一剂良药。如果“肇事者”不认错,我替“肇事者”向老师道歉!这是大多数同学的呼声。

时下德育问题越来越复杂,面对隐形问题生(当然这样的学生并不多,即使有一两个,一个班主任就够应对的了,其影响更不容忽视)制造事端的评判,我的做法是“错误在一人,反思在全班”(仅对典型事件)。经过引导学生反思达成的教育往往比由教师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灌输大道理效果要好的多。

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乡九年制学校742100

下载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学会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学会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写写帮整理)

    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还沿袭着过往的课文教学模式: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课堂上课文教学的固定流程与内容大致为: (1)课前预习生字难词的形、音、义;(2)概览课......

    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英语

    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英语我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担任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自2004年秋因工作需要,我从初中调到了小学承担了三年级至六年级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面对一个个天真......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自我评价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自我评价 熊凤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以评价对象为主体,注意评价对象的个人价值,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发挥其积极......

    阅读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阅读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以程翔老师上《雷雨》为例 开侨中学 程小春 2008年11月22日,《全国中学名师示范观摩活动》在厦门举行,我有幸观摩了程翔老师上《雷雨》。教......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自我评价(大全五篇)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自我评价 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指在评价活动中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它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是对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基础教育......

    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成人方面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作文尤其如此。因为学作文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所谓写作文,就是......

    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最终定稿)

    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横县百合镇武留小心 农燕凤 【摘要】: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怕写作文,总不会写作文?这跟我们教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

    本次活动要求学生在自然界中去寻找春天

    本次活动要求学生在自然界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赞美春天,进而能够书写春天。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提高对春天初步的观赏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提高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