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良好语文自学习惯培养的实验研究报告
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报告
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校顾永解
一、问题的提出:
1、时代的召唤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仅仅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成为了“人才”吗?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大海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学生要成为真正的“高才”,必须在课外自主学习、积累大量的知识,并学以致用,那样才能超越老师,超越前人,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国家才有竞争力,才有希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召唤。
2、自身的需要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想方设法去适应这个社会,如果你无法适应,就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而要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已经有这种感觉,一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现在一直在提倡“终生学习”,而终生学习是须要每个人有自觉性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这就需要人们有良好的、自觉的学习习惯。因此,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看,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比教他们一些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概念的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行为进行有意识的自我选择,自我支配和自我监控,能从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次主要结合语文学科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这种自觉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研究的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寻找培养学生良好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校内能够认真积极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课外在自觉完成课外作业的基础上,能够自觉阅读课外读物,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累课外的知识、技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通过实验,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培养学生良好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思想上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意识,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在思想上、行为上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的对象、时间、方法:
1、研究的对象:我校2002级(1)班学生50人。〖当年四(1)班〗
2、研究的时间:2005年9月~2007年6月。
3、研究的方法: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等。
五、研究的步骤:
(一)前期工作(2005年9月上中旬)
对实验班的学生做一个自学习惯方面的调查,完成课题实施的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5年9月下旬~2007年5月)
根据实施的方案,对学生的自学习惯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实施的方案,以取得更佳的实施效果。
(三)总结阶段(2007年6月)
对学生的自学状况作一些调查,与实施前进行对比,撰写实验论文进行总结。
六、研究的措施和过程:
1、2005年9月作一次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老师按照正常的教学,随机抽查连续四次的课堂作业、连续四次的课外作业、连续四次的课文预习情况以及连续四次的默写词语情况(见表1)。总体来看,学生缺乏良好的作业检查习惯,作业错误比较多,有部分学生回家作业不肯做,或者能拖则拖,自觉学习的习惯总体不够理想。
2、2005年9月下旬开始制定实施的方案。制定一张学生学习状况记录卡(见表2)。分别用“☆”和“×”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学生每次默写得100分、作文(或小练笔)得“优☆”、作业得“优☆”,分别记上一颗“☆”、小测试90分以上95分以上分别记上一颗和两颗“☆”,相反如果学生作业不做、默写不合格、作业马虎等不好表现都会视情况被记上不同个数的“×”,两个星期计算一次,一个“×”与一颗“☆”可以相抵消。教师根据再学生的实际记录情况,给学生发放四种不同级别的卡(见表3)。三颗“☆”及以上为“一级信用卡”,三颗“☆”以下但没有“×”为“二级信用卡”,有“×”但不满四个“×”为“还需努力”,四个“×”及以上为“警告”。把卡插在学习园地的一栏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得卡情况。
3、信誉卡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直接体现,更多体现在学习的态度上。
所以每次布置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信誉卡获得情况来定,如:抄写词语,根据信誉卡级别分别抄写1、2、3、4遍。对表现好,信誉高的学生,有的可以免查。这样好的学生就不必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重复机械劳动中,他们可以做一些提高题,或者教师让他们看课外书,而差的学生就相应多做一些基础题,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体现差异性教学。
4、对于不做回家作业的学生,教师不仅要给他们记“×”,而且还要以1.5倍补做,凡是回家作业有抄写错误的将重做,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一般不多,但要求非常高,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默写不合格的,除了记“×”,还要抄写和重默过关。对于字迹差的学生,教师除了给他记一个“×”,还给他一张练字卡(见表4),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总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措施,要让学生觉得:我平时自觉一点,认真一点,那么我的作业就会少一点,学习就更轻松一点,如果我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自觉,那么我就可能会做更多的作业,学习也许就会更累。
5、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实施的具体实际情况,作了一些实施方案上的调整。起先一周换一次卡,太麻烦,后来才改为两周换一次卡,比较恰当。2007年5月,开始对学生的自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随机抽查连续四次的课堂作业、连续四次的课外作业、连续四次的课文预习情况以及连续四次的默写词语情况(见表1)与实施前进行对比,并写好实验的报告。
七、研究的结果分析:
1、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因为信誉卡直接反映一名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是他们的一种“信誉”,也是一种“荣誉”,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想得到“一级信誉卡”,因此平时的学习相对以前来讲更加认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相对比较浓厚。
2、作业检查的习惯明显好转。原来作业的错误率比较高,作业、考试经常有学生漏题不做,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缺乏做后认真检查的习惯,通过一些手段方法的实施,现在学生做完作业后基本会认真检查,所以作业的正确率比较高(见表1),漏做题目的现象极少。
3、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原来默写的错误率比较高,现在学生知道明天要默写,与其被打上“×”还要抄写重默,不如回家后先自己默写一遍,所以现在默写的正确率较高。目前不背书、不预习课文的学生也极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总体上有很大的提高(见表1)。刚开始实施时,信誉卡发放的比例“一级”约30%,“二级”约35%,“还需努力”约25%,“警告”约10%,目前的发放比例依次为:50%、30%、15%、5%左右。
八、问题和思考:
1、根据学生的信誉卡来布置作业,造成了越好的学生作业越少,越差的学生作业越多,好的学生可以看课外书,差的学生作业做不完,对好学生是一种解放,但对差生来讲,有时似乎有点恶性循环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恰当把握一个度,要控制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2、教师平时的各项记录是比较麻烦的,教师平时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并且要有毅力,自己必须要持之以恒,否则实验难以进行到底。
2、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完全能够形成的,实验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并不表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经形成,因为学生的这些自学表现,还是在老师的“压力”下进行的。如果没有老师的这些“监督”,学生能够这样自觉学习吗?所以,要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仍需要每一个教师不断努力、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探索,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
表1四(1)班语文学习现状调查对比统计表
表2四(1)班语文学习状况记录卡
表3 学生“信誉卡”样本
表4四(1)班写字卡姓名评价结果: ○优秀○良好○合格○重写
附: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专题研究》
3、《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探究》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研究报告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技能,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重视写字教学,无疑能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而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但是,由于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老师忽略了写字教学,有的写字教学只重形式,而忽视了过程,对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培养不到位。另外,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也给人们的写字习惯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影响了众多的学生和家长,就连一些老师也不由自主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作为中华民族之国粹的书法艺术,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去继承和发扬它、作为老师更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所以《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写字习惯。正确、工整、认真地书写,既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耐心细致、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逐步提高语文课堂写字教学的实效性打好基础。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想通过科研试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当前有不少教师不重视写字教学,认为写字教学费时费力,不是语文教学,不重视对学生进行书写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作业书写不提高要求,学生作业书写随意,不规范整洁,对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也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因此,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题界定: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书写习惯:是经过长期练习和书写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一种技能,是由语言、文字作为主要刺激物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来的一种巩固的动力定型。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指在小学阶段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书写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的汉字,逐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和美观,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第三篇:浅议小学生语文自学习惯的培养论文
【摘要】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习惯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授以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自学习惯三方面入手,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自学方法;习惯养成“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发展之势。作为农村小学的学生,本身在学校所获得知识就有限,加上社会知识的贫乏、家庭教育的空白,想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此,我们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只是“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按照国家素质教育大纲要求,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走上“终身学习”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至高境界。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见识少、能力低的特点,离开了我们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是很难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
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习惯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授以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自学习惯三方面入手,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1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好语文的重要性:它是今后学生文科甚至理科学习的基础。有了扎实的语文功底,以后才能有在学校出类拔萃,事业有成的机会。其次要使学生明白“先苦后甜”的道理。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在开学初,我让学生制定除老师安排以外的学习计划,按自己的需求,自主安排学习内容,让他们有了明显可以量化的学习目标。
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检查、反思,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效果显著。然后在班上通过平时表现和阶段性测试,对优异者以“贴小红旗”的方式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学困生向优生学习,形成结对学习的良好氛围。最后对学生语文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发现、适时表扬,让学生在自己的闪光点中激发学习兴趣。
2授以有效的学习方法
2.1课前有效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的课前预习。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务必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对难懂的字词句段及时划出,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及时借助工具书、参考书,对查出的字词结合文章活学活用来读通读懂课文。然后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在草稿本上进行逐一批注。这样有利在老师的讲授中自我检查,从而查漏补缺,加深理解。
2.2上课时,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针对问题的难易,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并及时对预习效果进行点评,在激励中让预习习惯得到有效保持。
2.3课后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语文的学习重在理解,而学生理解的对错、深浅,必须通过作业来检验。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极为重要,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监督、检查。严惩抄袭、杜绝抄袭,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打草稿再自己修改后请作文写好的同学修改,最后交上来的正式作文质量明显比一笔上账的要好得多。
3让自学习惯成自然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自学的学习方法,但因种种原因,天长日久就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我们教师不能只顾传授知识而坐视不管。新课程大纲中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完成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我作为六年级的语文任课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培养和巩固学生自学习惯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3.1在上课时,先指名学生读文检查他是否预习读过课文,并及时给予口头点评。然后针对不同学生,根据授课进度提出不同问题进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如生字的读音、部首、结构、形近字、组词等对学困生提问或调板;对近义词、反义词让全班学生举手回答;对重点句子理解、归纳段意、总结中心,让中上游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达到完整为止。当然,对于这些提问必须在杜绝查看参考书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不足之处及时得到补充,继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做到持之以恒的提问检查,学生就会把自学习惯视为自然之事。
3.2平时充分利用语文尖子的榜样作用,推选他们为“小老师”。在自己学好的同时,帮助和监督其他同学独立完成作业和背诵课文中的重要内容。教师每天询问“小老师”有关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做好的及时表扬,做得差的严厉批评和教育,督促他养成自学习惯。
3.3对于每次检测的成绩进行综合分析,表扬优异成绩保持者和进步生,并在学习园地的“心愿树”上贴上自制的小红旗,激励后进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及时询问和教育退步生,查出问题的根源,让优生和进步生帮扶,教给其有效的自学方法。使学困生在不断改进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逐步缩小与优生的差距。
总之,我们教师不是万能的上帝,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让它形成习惯,得到长久保持,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每位学生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才是一辈子的财富。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将受益匪浅。让我们为了孩子,为了达到教育的至高境界而努力奋斗吧!
参考文献
岳峻峰;浅论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实验总结
实 验 总 结
实验教师:陈蕊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实验总结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在我们高度重视计算教学的同时,却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仍然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就是太粗心了。的确,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同样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仅有少数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计算方法,不会算而造成的,绝大多数是学生粗心大意、观察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例如抄错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就必须从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形成学生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在教学中,我能做到严格要求学生。
1、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的审题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
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第三步进行认真计算。
2、专心校对。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3、积极验算。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在教学时学生计算完以后,我都会要求学生再检查验算一遍。还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时要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4、规范书写。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计算正确前提与保证。
二、注重学生理解算理
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到算法抽象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达到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把握,实现算理到算法的建构,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首先让学生探讨24×3的算理,通过直观图使学生观察图意明白24×3就是求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 先求3个20是多少?再求3个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然
后引导学生小结算理,抽象出竖式。最后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并规范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运用简化算法反复训练提高他们的计算技能。这样通过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结合,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并充分体验到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学生对算理理解更深刻,对算法掌握的更扎实,计算灵活且正确率高。
三、注重错例分析
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可是在计算时仍然会错误百出。因此在教学时每学完一节计算内容我都会上一节错例分析课。我把学生的错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一说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来,做错的同学都明确了自己错在哪,如何进行改正。没有出错的同学听了也会受到启发,防止自己也犯这样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便能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再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估算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因此在教学时我经常让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计算完以后再和估算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例如,在计算398×4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是4位数,如果计
算的结果是3位数,就可以判断一定是错误的。可见估算可以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历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已引起老师、家长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努力,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学好语文知识,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而“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
预习的主要好处有四个:
1、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由此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则能有效地接续这个“中断”,提高听课效率。
2、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预习时间有限,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等着上课来解决。有了问题听课自然就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
3、预习可以记笔记。经过预习以后,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板书内容能迅速做出判断:哪些出自课本,哪些内容是老师补充的。从而在听课和记笔记时,就能知道重点,决定取舍,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4、预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课文,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总之,预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办法,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不良的效果。比如有的老师给学生印的预习提纲,项目多、要求高,学生花费很多时间也难以完成,这就会严重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这不仅是教学艺术,也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学生开始不会预习,因此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酌情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在预习课上,老师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一般是:
(一)、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文本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在学习《跳水》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谁跳水? 为什么要跳水? 跳水的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七子之歌》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和《七子之歌》的资料,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闻一多怀念自己的祖国、渴望回归的真挚情感,以及他强烈的民族自尊感。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学生在预习《太阳》这一课后,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节预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五)、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六)、完成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前几步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后练习,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因为课后练习“实现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本意。”通过课后练习的阅读,学生能探知本文的主旨,通过完成练习情况学生能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初步知晓本文的重点,这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设计预习提纲的原则是:①预习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②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所以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③预习题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能启迪学生思维。④预习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预习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要求过高,学生“跳”了,还是摘不到桃子,或预习形式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宣布预习要求,可以老师讲,也可以用大屏幕显示,还可以印发预习卡片。开始预习之前,要让学生复述或读一读预习要求,再让学生说一说,对预习要求不清楚的,教师讲清后,方可组织预习。
三、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可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的形式有教师提问检查、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等。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我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达到预习要求的发奖卡以示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下一次预习的兴趣。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