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遗产的论文---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保护经验及其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

时间:2019-05-12 13:0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世界遗产的论文---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保护经验及其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世界遗产的论文---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保护经验及其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

第一篇:关于世界遗产的论文---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保护经验及其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

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遗产保护及对我们的启示

引言

世界遗产是人类最具价值的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遗存, 其意义,在于具有科研或文化价值上的独一无

二、不可代替、不可再现性质,这种性质是自然界进化选择、人类社会长期积淀、扬弃的产物,反映着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提高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水平,这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国际形象。如何有效地进行遗产保护工作以及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这是一个有待长期研究的课题。借鉴国外世界遗产地管理经验治理中国世界遗产地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中山大学的学者曾撰文分析美国日本的遗产管理工作,得出启示,建议中国在此方面应该加快专门法律法规的立法,在遗产开发建设方面必须有科学的指导,并建立专业的科学机构。但只是总体性方向性的建议,但没有提出针对国内遗产的具体措施。本文通过以意大利一个著名的世界遗产地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为例,分析总结意大利在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包括遗产管理,文物修复,资金来源,遗产保护专门部队等具体方面,并针对实际情况对我国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出现的相关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世界遗产—佛罗伦萨历史文化中心

(一)历史名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给予的这样的评价:在埃特鲁斯坎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梅迪奇时代开始呈现出它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首先从它13世纪的大教堂中就可以看到佛罗伦萨那600年来非凡的艺术创造力:菲奥里的圣玛利亚,圣十字教堂,乌菲齐宫,以及皮蒂宫等都是像焦托、布鲁内莱斯基、博蒂切利和米凯兰杰诺这样的大师的杰作。(百度百科)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区原为一个罗马军队驻扎区,罗马帝国时期该城逐渐繁华,在教皇阿德里安年间达到顶峰,并一直保持到公元4世纪。1115年佛罗伦萨取得完全独立以后有了新的发展。11至12世纪初,新建或改建了一系列教堂,如圣徒教堂、圣彼得•斯凯拉焦教堂、圣米尼亚托•阿尔蒙特教堂等。后来,宗教建筑和宫殿大增,城内居民亦从3万增至10万人。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佛罗伦萨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梅迪奇时代达到它在经济和文化上的顶峰。600年来佛罗伦萨的艺术活动异常活跃,这首先可以从它13世纪的菲奥里的圣玛利亚教堂中就可以看出,当然也包括:圣十字教堂、乌菲齐宫、皮蒂宫、以及乔托、布鲁内莱斯基、博蒂切利和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杰作等,文艺复兴的概念就是从此地产生的,其现在的城市结构保留了罗马殖民时期的基本布局。佛罗伦萨历史区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既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繁荣的商业重镇的历史见证,又是充满永恒之美的举世闻名的名胜区。佛罗伦萨大教堂又叫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建于1248年,中央巨大八角形穹顶由著名建筑家布鲁内勒斯基建造,耗时十四年,它融合了罗马古典风格的坚固与哥德风格的高贵,是文艺复兴圆顶建筑的楷模。城内的乌菲齐美术馆位于乌菲齐宫内,是世界上著名的绘画艺术博物馆。该馆以收藏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名作而蜚声国际,有文艺复兴艺术宝库之称。

“佛罗伦萨,要如何来形容这个城市,说它美过于庸俗,说它雄伟过于夸张,应该说伟大的城市最为恰当,文艺复兴创造出来的繁荣城市,集文艺复兴艺术精采与一身的城市。”(《意大利世界遗产地──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区》)佛罗伦萨,徐志摩翻译为“翡冷翠”,意 1

大利语原意为“花之都”。她拥有众多声名显赫的儿子:达·芬奇,但丁,马基雅弗利,米开朗基罗,这些名字足以让她永远不会被忘记。(佛罗伦萨概况)佛罗伦萨的大街小巷,每座建筑,每座雕塑,一砖一瓦都展示着诗情画意,讲述着历史故事,演唱着古老优美的旋律。华丽的米开朗基罗广场红色砖瓦、古式建筑、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圆顶、钟楼的塔尖,阿尔诺维琪奥老桥美丽的倒影映衬在宁静的河水中,不经意的回眸,让世人沉醉于诗情画意之中。“这里,大卫深邃的目光,全身肌肉健美,充满雄性的彪悍,充满力与美的交融在他那洁白赤裸的大理石身体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我在米开朗琪罗广场俯瞰佛罗伦萨,满是惊讶,怎么眼前的景象和乌菲兹美术馆里那些四百年前的油画上的一模一样?整座城市,你看不到一幢现代的高楼!,这简直是奇迹,我看到了心中的天堂!”(《浅谈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保护经验》)

(二)保护工作。

1982年以佛罗伦萨城市命名的历史园林保护宪章《佛罗伦萨宪章》的起草与实施,更是突出了佛罗伦萨作为古建筑园林保护典范的重大意义。其中详细规定了对历史园林的定义与目标、保护、维护、修复与重建、利用等要求细则。对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佛罗伦萨的变化是缓冲区不断的加大,就是说保护范围日趋加大,这对我们工作者是非常不便的,旅游大巴必须停在外围的停车场,在走路或乘公交车进入市区。记得二年前,我们的大巴和司机都是东欧人,在不知规则已改变的状态下,浩浩荡荡驶入市区就是圣母百花大教堂的侧面下车,不是宽敞的马路,路人的指指点点,引起当地人的错愕与骚动是可想而知的。(《意大利世界遗产地──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区》)”多年来,意大利人小心翼翼的的保护着它们珍宝。作为意大利的重要历史名城,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保护措施大体与意大利的基本模式相似。

1国家集中管理的模式。意大利政府设立专门的文化遗产部,文化遗产部下设20余个文物管理局负责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文物古迹及名胜景点。实行中央政府垂直管理的文物行政体制,全国各地的重要遗址、考古区、文物建筑、文物和博物馆藏品等,统由文化遗产部直接管理。佛罗伦萨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地,无疑会受到文物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和保护,是由国家的文化遗产部直接管理。这就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佛罗伦萨的建筑物外部结构属于政府,任何房屋开发商和商店经营者、居民,所购买的只是房子内部的使用权,主权归个人,但不拥有对建筑物整体改造的权力。房子的维修按国家制订的法律进行,不能自作主张。

2.保护意识多于商业意识。佛罗伦萨的乌菲齐博物馆,为了更好、更永久地保护其珍藏的历史文物,博物馆限制开放时间,限制每批参观的人数,控制参观人群密度,这是长期观察、科学分析的结果。通过类似的措施和手段使名城内珍贵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意大利文物考察漫记》)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之间构成良性互动,在确保文化遗产安全的前提下,让文化遗产借助于相关产业进入市场,并通过专业高效的市场运作,开发出文化遗产的潜能,反过来让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方彦富)

3.文物修复。不毁坏历史原貌是佛罗伦萨文化遗产修复遵循的原则。政府每年都要从财政收入中拨出数亿欧元专款用于文物修复。将彩票业中的部分收入作为文物保护的资金并鼓励企业对一些文物保护项目进行赞助。

4资本来源。吸收私人资本,但国家仍掌握所有权、开发权和监督保护权。发行文物股票。另外,借助基金会机制,举办全国性的募捐活动,在意大利的机场、港口举行,向游客募捐。

6.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意大利搞文物保护注重培养人才,把培养出的人当二传手然后再培养人。设有专门的文物修复实验室。(《意大利文物考察漫记》)意大利还创造性的组

建了 一支保护文化遗产的宪兵部队,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支专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武装部队。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和意大利发展环境不一样,但两国历史都很悠久。由于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两国不同的文化,但文物保护和修复上有很多共同点。“1980年,在建筑专家的建议下平遥古城得到了保护,开创了中国历史古城保护的先河。从那时起,我们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阮仪三)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面临四大问题: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保护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还相对滞后。通过对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遗产保护经验总结,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首先,应加快对世界遗产地的立法保护, 明确执法主体、保护责任以及处罚条款,排除既得利益对遗产保护地的干扰和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中国也可尝试向意大利政府一样建设一支专门的保护世界遗产的宪兵部队。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实现管理权、经营权与监督权相分离 ;解决好政府 , 经营者与社区 居民三者利益公平关系 , 力求遗产地和谐与可持 续发展;建立完善奖惩制度;应逐步改变多头管理的模式,设立单一的遗产管理机构。在资金来源方面,更加发动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的资金融入,以分担政府的资金负担;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之间构成良性互动。重视“人”的作用,培养重视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员。(方彦富)最后,最重要的是增强公民的遗产保护意识,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做好遗产保护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发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我们的人类文明遗产。

参考文献

1.张习明.意大利世界遗产地──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区[EB/OL]., 2011-01-01

3.佛罗伦萨概况.意大利.疯狂世界BBS., 2009-05-08

4.优悠岁月.意大利文物考察漫记.科学探索.华声论坛.,2011-05-10.8.苏一星,邓华陵.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J].开发研究,2006(5):78

第二篇: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

题 目: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年 级: 班 级: 任课教师: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

旅游管理 2011级 11717班 马振华 14年 4 月

内容摘要

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有4个特点,即世界遗产的数量在逐年增加,遗产类型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世界遗产项目的后备资源充裕。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存在着认识错位、规划失位、管理乱位、制度缺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科学编制规划、分级分类管理、提高监管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教育等相应的管理和保护对策。本文就张家界武陵源白龙天梯存在争议为范例进行具体讨论。

关键词:世界遗产;问题;保护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

——对张家界百龙天梯争议的思考

一、案例背景

百龙天梯总造价1.2亿元人民币,是由北京两家公司和美国某公司合资的,1999年10月开始动工。电梯全长326米,其中154米是在山体内的竖井,172米是地上钢结构井架,双层轿箱最大载客量50人。游客乘“天梯”仅用两分钟便可从山谷直升山顶。这个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创造了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超级电梯曾经引发了全国各界对遗产开发保护话题的激烈争论。百龙电梯隶属于中外合资的百龙天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2002年5月正式试运营,由于外界争议太大,百龙电梯在2002年“十一”黄金周之前被强行停运,至2003年8月8日,电梯又在一片争议声中重新投入运营至今。

从天梯动工起,就一直遭到各界抨击,总结起来有三点:其一,张家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宗旨是为保护其原貌,而在保护区内凿隧道、打竖井、立钢架,是与这一宗旨背道而驰的;其二,张家界峰峦不宜建这种伤筋动骨的工程;其三,现在不是增加设施招徕游客的时候,而应考虑适当控制容量。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造成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面貌,是具有共性的普遍现象。围绕“天梯”的争论其实是老调重弹,与泰山修索道、黄山大开发、在三峡崖体做商业广告、诸多风景名胜区滥建人工景观引发的争论并无二致。反对者主要是遗产保护组织和自然保护专家,支持者是急于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和利用遗产赚钱的商人。各地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做到资源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认真解决景区过度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的严重倾向。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讨论。

二、中国世界遗产发展现状

(一)世界遗产数量在逐年增加

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2007年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中国从1996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世界遗产申报成功,截至2010年8月,中国已拥有包括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古典园林、古村落等在内的40项、65处世界遗产地,世界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44项,含跨国项目)和西班牙(41项,含跨国项目),位居世界第三,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

(二)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中国的世界遗产更集中地分布在人口较密集的东部,呈现西疏东密的空间分布现状。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京周边地区、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以及中国西南地区;从省域分布看,中国目前共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拥有世界遗产,其中,北京市最多(有6处),其次是四川(有5处),辽宁、山西、河南、江西、福建、云南等地也较多;从遗产类型分布看,自然遗产大多位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相对偏远封闭的西南山区,而文化遗产大多位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尤其是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与杭州)所在地最为集中。

(三)世界遗产项目的后备资源充足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后备候选的遗产类项目众多。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其中,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18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8处。但实际上,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00个申遗项目,其中约100个进入预备申遗清单。

三、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重申报,轻维护

世界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和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堪称精品中的精品。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遗产所在地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来非常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收益。黄山成为世界遗产后,旅游收入由数百万元猛增到2亿元。这种立竿见影的经济效应,使得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空前的世界遗产申报热潮,全国有近百个项目宣布要申报世界遗产。但是,各地对于世界遗产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严重偏差。世界遗产是保护性、公益性事业,世界遗产最主要的功能在科研和教育等方面,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祖先和大自然赐予的遗产。目前众多遗产所在地人民政府往往过度关注世界遗产带来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动用远远超出当地经济发展现实实力所可以负担的资金进行申遗,而对遗产景观大量日常性的基础维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据统计,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2006-2008年门票收入9亿多元,而用于景区日常维护的经费占门票收入不到10%。

(二)重开发,轻保护

随着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遗产旅游不断升温,旅游业往往会成为遗产所在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遗产旅游的市场化炒作、商业化经营、超容量开发,甚至建设性破坏,导致濒危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历史文化景观变质,违背了遗产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原则,损害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进而会失去世界遗产本身的价值,以至于在2007年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布达拉宫和云南三江并流6处世界遗产被“黄牌警告”。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张家界天梯事件、武当山遇真宫主殿被烧毁、泰山炸山建索道,等等。

(三)重旅游设施建设,轻科学文化研究

世界遗产具有五大功能,即:“科学功能、教育功能、旅游功能、启智功能和创作山水文化体验活动的功能。”但目前国内对世界遗产旅游功能开发的重视程度远胜于科学教育和文化保护功能。世界遗产地普遍热衷于景区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和旅游购物等各种服务性设施和商业性工程项目的建设,过于重视景区物质硬环境的建设,造成自然文化遗产地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现象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却对世界遗产本身所应具备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不够,对世界遗产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继承,甚至将古朴的民俗文化、民族风情、肃穆的宗教仪式包装成为粗俗的商业化表演,不但使世界遗产丧失了其科普教育功能,而且使珍贵的民族特色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一些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面临退化和消失的危险。例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区2010年1-9月份旅游接待总人数即高达460.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预测51.69亿元,然而,旅游发展在给丽江古城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古城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文化冲击,表现为古城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在3.8平方千米的狭小区域内,门市林立,人声嘈杂,居民平静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影响,居民外迁严重,古城纳西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

另外,对国内世界遗产资源的科学研究重视不足。世界遗产地建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其作为学术研究的基地加以保护,但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加之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局限,学术研究相比国外严重滞后,对于地质结构、地貌特点、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文化遗产点的历史、地理、生态、民俗和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不够深入。

(四)管理乱位

中国境内世界遗产实行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体制,纵向的专业管理部门和横向的地方政府部门相结合是我国遗产管理的基本模式,但这种模式的实际管理效率却相对较低。一方面,世界遗产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但实际上主要采取属地化管理体制,只在必要的情况下成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文物管理委员会等,代表国家资源所有者实施管理权。这样一来,地方各级政府成了遗产的实际管理者,因而其管理体制也是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而设,一些政府部门甚至盈利性的企业都可以将国家公共资源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将遗产资源承包开发,分片经营,既容易改变世界遗产的性质和功能,也无法实现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中国世界遗产的管理实行多头管理,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虽然有众多的遗产管理机构,却没有一个能对世界遗产负主要责任。从国家层面来说,文化遗产由国家文物局系统管辖,自然遗产由建设部系统管理,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对应的中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却又设在对世界遗产没有任何管理权的教育部。从地方层面来说,长期以来,我国的世界遗产依据其资源的状况,分别归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地质、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各部门在行使管理时所依据的基本思想、法律支撑、社会环境、目标指向又各不相同,这容易导致世界遗产在管理时出现法律法规不明、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甚至经常出现政策冲突、互相扯皮的现象。如世界遗产武陵源,还是建设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林业部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土资源部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旅游局的4A级景点,诸多头衔在表示其重要性的同时,也给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

(五)监督评估制度尚未健全

我国世界遗产的监督评估制度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

(1)世界遗产保护的行政监管制度有待加强。世界遗产地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世界遗产的日常经营管理的监督还需强化,对在世界遗产内开发项目的破坏性预防不够,对遗产地违章建设活动的整治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2)世界遗产保护的绩效评估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我国还缺少与国际世界遗产保护监测相对接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绩效评估体系,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遗产保护管理衡量标准。

(3)世界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制度有待完善。虽然国家文物局已建立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库和专家委员会,但只限于对国家层面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和管理等工作提供专业咨询,而各个世界遗产地政府机构在遗产开发决策时,却较少采用专家咨询制度,导致遗产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大行其道,给遗产保护带来负面影响。

(4)遗产管理的公众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世界遗产管理的公众参与度较低,尤其是世界遗产地居民参与管理、监督的范围较小,社会公众舆论监督力度不强。

四、中国世界遗产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世界遗产保护的分级分类机制

由于我国遗产资源的门类丰富,且资源质量差别很大,因此应尽快按价值等级建立和实行遗产的分类和分级管理制度,以确保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遗产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不同管理,包括各自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营销系统、监测系统等。对于世界级遗产和国家级遗产,应像发达国家那样,组建“国家遗产管理局”或“国家遗产员会”,走单一部门主管之路;对于低级别遗产(尤其是具有遗产要素的土地资源),考虑到遗产地范围内居民的管理和服务,以及行政区划和地方利益的问题,可考虑在坚持遗产资源保护的法规和准则的前提下,完善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遗产管理体制。

(二)科学编制世界遗产地的保护规划

首先,在战略思路上,要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明确保护管理的原则、目标和对象,同时,在编制规划时必须注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世界遗产监测的标准相对接,避免我国的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其次,在详细规划中,必须与一般的旅游发展规划有所区别,应充分吸收当今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的先进理念,突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科学确定旅游环境容量和可接受变化的极限,根据遗产资源的价值、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保护利用性质实施功能分区,进行分级分类保护,要编制遗产地保护性开发建设和旅游项目设计的相关技术规范,提出遗产地景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合理对策。

第三,世界遗产的规划编制,要注重加强与遗产所在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

(三)提高世界遗产保护监管能力

一是要建立世界遗产的保护能力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要以国际监测标准为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世界遗产类资源的保护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摸清遗产资源保护的本底状况,并按其受破坏程度进行分级分类警示,既可协助开展世界遗产的反应性监测,又有利于强化遗产地的长期保护和科学保护。

二是建立健全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专家咨询制度。建议设立国家世界遗产管理的决策咨询机

构,由有关专家组成委员会,对世界遗产保护进行第三方独立监督,评估、论证、审查遗产保护规划和建设、维修工程等可能影响世界遗产价值的重大事项,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并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

三是鼓励社会公众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监督。鼓励社区民众、新闻媒体及民间保护组织主动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监督,建立公开透明的舆论监管渠道和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世界遗产资源保护的民间监督。

(四)加大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

一是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建立世界遗产专项保护资金,用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必要基础设施的投入。

二是通过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建立世界遗产保护基金会,积极争取国际遗产保护的经济援助,向全社会包括海外相关组织和个人募集资金,用于世界遗产的调查、评估、研究、教育、宣传等项目。

三是建立世界遗产有偿使用制度。通过立法形式规定,从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遗产的保护;借鉴国外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方法,从世界遗产地受益的企业经营收入之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特许经营费,用于遗产地的保护。

参考文献:

[1]万克夫.浅谈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的立法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4,(9):75-77.

[2]裴钰.贵州国家级贫困县举债2亿元申遗,暗藏5个隐患[N].中国经济周刊,2010-12-07.[3]从一掷千金到一落千丈,“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N].新华社,2010-08-23.[4]陈一鸣.张家界天梯:“运行正常”[N].南方周末,2004-05-13.[5]夏斐.武当山遇真宫大殿完全被烧毁[N].光明日报,2003-1-22.[6]肖芸.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J].宜宾学院学报,2004,(4):49-51.

第三篇: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世界遗传导论课程论文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2012级

姓名:刘浩

学号:2012508178

指导老师:吴淑琴

中国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宝贵财富,它因其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而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然而,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索取,使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正处在有史以来的高压力和高损耗时期。因此,本文就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措施与对策

1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基本现状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倡导缔结,目的是对具有特殊世界意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识别和保护。中国1985年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现有175个缔约国,已有730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自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入选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现已拥有35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25处世界文化遗产、6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此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两国,名列世界第三位。此外,中国目前还有100多处遗产地,现已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自90年代以来,人造景点的旅客大幅减少,传统公园也日渐衰退,而世界遗产却为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所关注,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空前的世界遗产申报热。中国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具备申报世界遗产基础条件的地方也相对较多,但推动世界遗产申报热的主要动力,是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及其作为特殊资源所显现的垄断经营价值。在看到世界遗产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少干部也因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显了政绩并得到晋升。这种榜样作用,使一些地方政府不做真正研究便盲目地耗巨资为申报创造所谓的条件。有些地方为了申报世界遗产进行环境治理,甚至将一些重要的反映遗产延续性的建筑,以妨碍景观建筑为名予以拆除。还有些地方规划部门,设计套用一般旅游景点方案,严重破坏了遗产原有历史环境和风貌,致使

申报热变成了破坏热。

2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多头管理引发混乱,遗产保护法律缺失

目前我国已有《文物保护法 》《森林保护法 》《矿产资源法 》《环境保护法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 等涉及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四川的世界遗产地长期以来以“风景名胜区 ”替代“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的概念 ,以《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 和《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作为主要的执法依据。但随着世界遗产热的不断升温 ,各级政府申报和经营世界遗产的热情空前高涨 ,当遗产越来越成为向社会提供文化与精神消费需求的重要资源时 ,世界遗产保护的负面事例不断出现,为了对世界遗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四川省于 2002年出台了《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 ,这是我国关于保护世界遗产的第一个地方性法规 ,使四川省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有了法律保障 ,标志着四川省将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2.2遗产保护人才匮乏

长期以来 ,我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在国家和地方的财政预算中没有设立专项或经常性保护项目 ,不少遗产保护区没有稳定充足的经费来源。国家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遗产保护区的投资一般仅限于基建、人头费和专项补助。由于国家财政拨款有限 ,致使许多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步履维艰。据有关机构统计 ,自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主管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国家建设部每年可支配的用于景区管理工作的经费只有 1000万元 ,平均每个景区 814万元。针对这种情况 ,有的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 ,将旅游收入的一部分拿来用作遗产保护。于是遗产保护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国家主管部门要求景区保护好遗产资源以永续利用;另一方面又要求景区管理部门靠山吃山 ,自己解决保护经费问题。世界遗产保护的人才是世界遗产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但我国在这方面专业保护队伍显得更加弱小 ,全国许多各高校还没有开设遗产专业 ,所以遗产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出现空缺 ,训练有素能在第一线保护修复的人更为稀缺。目前遗产地缺乏有效地从事遗产保护的专业人员 ,整个遗产管理体系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 ,服务质量不到位 ,不善协调各种关系等问题应当引起全国的高度重视。

2.3遗产保护中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许多遗产地在开发建设时,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缺乏整体的规划方案,缺乏适时有效的监督管理,致使一些经营者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为由,新建、乱建、扩建了许多遗产地内本不应该出现的饮食、住宿、娱乐、购物等场所。这一方面与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的原真性原则不符;另一方面也会使游客的旅游质量下降,造成人满为患的现象。在传统的遗产资源开发中,人们关注的往往是遗产资源本身的开发与保护,而对遗产资源的外部环境却很少重视。许多遗产地外围环境脏乱差现象非常普遍,从而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感知,同时也不利于遗产地资源特色的发挥,甚至造成一定的视觉污染。这种不和谐的景象,现在已经成为遗产地发展的重要障碍。我们可以试想,如果遗产周边环境得不到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保护,遗产资源的核心价值势必会受到影响。如果果真是这样,我们又怎么能谈得上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呢?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保护问题的产生原因

3.1开发利用过度,保护管理被动滞后

世界遗产并非旅游资源,把保护性的、公益性的世界遗产定位于产业性、行业性的旅游资源是错误的。一些地方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在世界遗产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的情况下,将开发利用世界遗产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进行无序开发,致使开发行为过度,造成世界遗产的历史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遭到不可复原的破坏。造成这种过度开发和被动保管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缺乏对遗产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同一行为规范和有效的财力支持。

3.2执法不严,有法不依

世界遗产遭受的破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进行的不规范开发面前,法律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乐山大佛旁边按1:1的比例复制阿富汗巴米扬大佛事件中,显然是得到当地政府支持的。在地方政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下,文物保护部门根本无法工作。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不真正进入法制化阶段,破坏世界遗产的行为不能受法律上的制裁,保护工作的力度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增强。

3.3管理体制僵化和机制无序

我国对世界遗产资源缺乏统一的有效管理。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体制早

已不适应世界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从国家来说,自然遗产的管理规划归建设部负责,文化遗产的管理则归国家文物局负责。而旅游、林业、环保甚至水利等很多部门在这些遗产地又都有其管理范围。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对应的中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却又设在对世界遗产没有任何管理权的教育部。由于世界遗产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管理工作效率很低,有时甚至发生政策方面的冲突。世界遗产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资产或经济资源,其所具有的唯一性,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性,都不是市场上经济价值所能体现的。而中国很多世界遗产所在地申报成功之后,则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将世界遗产资源混同于一般资源,混同于一般的国有资产。将政府对遗产资源的管理,混同于政府与一般国有企业的关系。加之国家在这方面的制度缺陷和管理体制上有很多弊端,结果使很多地方形成世界遗产申报成功的开始,便成为破坏的开始。从地方来说,国家对世界遗产的管理仅是指导性的,具体管理工作是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这种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混乱,是中国世界遗产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保护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4.1加强国家对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管理力度

国家应该成立由相关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中国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并设专门机构,对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对实施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形成切实可行的规划与决策体系。理顺地方政府与国家世界遗产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世界遗产保护开发规则。广泛深入地开展遗产资源的基础研究工作,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制止过度开发利用行为。加强管理的同时,国家还要加大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

4.2完善法规体系,依法管理世界遗产资源

在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中,法律手段是最行之有效的,也是最重要的。美国的遗产保护就是建立在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上的,几乎每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国家公园的管理以联邦立法为依据,避免了国家公园管理局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矛盾;日本所有的国家公园都依照国家公园法进行规划管理;挪威国家公园的管理也是依照国家大法来进行的。我国目前尽管已出台了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涉及

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总体而言,我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的立法,远远滞后于资源开发行为,很多地方用开发区的政策来套风景区、遗产地的开发,难免导致错位的破坏性开发。为了加强对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当务之急是要吸取国外经验,因地制宜地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遗产保护法,将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4.3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我们保护世界遗产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能承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讲的是保护;二是为今天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讲的是利用。保护的目的是使子孙后代可持续的利用。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基础,开发利用一定要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保护。但我们讨论和研究中国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问题时,在遵守国际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准则基础上,也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认识问题。中国世界遗产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要充分理解地方政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我们考虑问题时必须把世界遗产保护的理想化模式和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把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安定明,张锦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来发的战略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年

[2] 陈兴中,郑柳青 《德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迪》,《西南

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

[3] 董耀会 《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4] 艾青青 《游客管理—关于中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保护双赢的思考》,2007年

[5] 梁明珠,鲍春晓,徐晓倩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世界遗产项目开发保护

与国际经验借鉴》,《经济地理》,2009年

第四篇: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李广明

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世界遗产是世界所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是社会公共资源中最珍贵的一部分。世界各国都将世界遗产列入“国家公益事业”。世界遗产的功能与性质决定了它必须由政府来实施管理,对遗产的管理,就是对遗产资源价值进行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为公众的观赏、参观提供方便,使公众能充分地享受到世界遗产给其带来的休闲、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原则上应该是面向公众非赢利性质的。

世界各国的世界遗产都是以公众利益为目标,绝大部分也都是由政府直接管理。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仅靠政府的财力满足世界遗产公众利益的需要目前还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将世界遗产的经济功能强化到第一位,以期通过世界遗产所获经济收入,发展成地方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这是造成世界遗产遭受开发性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政府都不能将世界遗产的保护放在第一位,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系列问题,最终使世界遗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中国世界遗产的基本情况

中国自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入选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33处世界遗产项目,位于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后,居全世界第三。

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空前的世界遗产申报热,全国有近百个项目宣布要申报世界遗产。中国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具备申报世界遗产基础条件的地方也相对较多,但推动世界遗产申报热的主要动力,是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及其作为特殊资源所显现的垄断经营价值。在看到世界遗产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少干部也因申报世界遗产成功而彰显了政绩并得到晋升。这种榜样作用,使一些地方政府不做真正研究便盲目地耗费巨资为申报创造所谓的条件。

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有些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回报与政绩,直接参与世界遗产的开发甚至推动过度开发,使世界遗产遭受破坏。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世界遗产的保护问题主要有三大类:一过度开发,二破坏性建设,三管理工作不到位。保护和开发工作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文物和自然遗产本身的问题。长期以来十分严重的破坏行为,就是给予遗产本身的破坏。长城附近的农民在长城上挖洞、砌房等现象较为普遍。河北省迁西县某村民竟然在长城上修了一个厕所,并在城墙上打洞用于排便。山西阳高县附近村民在长城上掏洞,做贮藏柴草及杂物等使用。

2、商业化、城市化及旅游设施建设问题。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33处遗产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设施建设过度,景区城市化、商业化的问题。

在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近些年一大批供游人食宿、娱乐、休闲、购物的楼堂馆所拔地而起。仅在武陵源的核心景区天子山,就建了几十万平方米的旅店,形成了“山中小城”,当地为旅游促销宣传,称其为“天上的街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委员会的专家到张家界考查,发现景区内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环境和自然景观,要求限期拆除。张家界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拆,就会失去“世界自然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拆则将耗资三亿多元。最后为了保住世界遗产这块招牌,政府只能痛下决心。

3、新建景点和文物修复中的问题。为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在世界遗产地搞所谓综合开发,配套景点。

辽宁丹东虎山长城是明长城最东端的部分,1990年通过考古发掘找到了遗址,1992年经批准进行了复建。虎山长城的复建工程,虽然对长城基址进行了周密的考古发掘,但并没有按考古所获得的长城式样、结构、材料进行复建设计,造成几乎所有的考古遗址均遭破坏。

4、管理工作落后的问题。世界遗产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珍惜性和易破坏性的不可再生资源,其最基本的保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遗产的安全。有很多地方因管理工作不到位,使遗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2003年1月19日的一场大火,几乎将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遇真宫烧毁贻尽。遇真宫失火事件的原因表面上看是文物部门以因经费紧张为由,擅自将遇真宫使用权转让给一家私立“武当山XXX武术学校”所致。实际反映的还是管理的问题。

上述所列举的问题,有的已经部分地得到了解决,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有的地方却越来越严重。由于造成这些问题的社会条件并没有得到根本地改变,所以新的破坏行为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产生保护开发问题的原因

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充分认识这些原因,是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关键所在。

1、开发利用过度,保护管理被动滞后。一些地方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在世界遗产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的情况下,将开发利用世界遗产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进行无序开发,致使开发行为过度,造成世界遗产的历史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遭到不可复原的破坏。造成这种过度开发和被动保护管理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缺乏对遗产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统一行为规范和有效的财力支持。

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世界遗产遭受的破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进行的不规范旅游开发面前,法律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3、管理体制僵化和机制无序。我国对世界遗产资源缺乏统一的有效管理。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体制早已不适应世界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从国家来说,自然遗产的管理归建设部负责,文化遗产的管理则归国家文物局负责。而旅游、林业、环保甚至水利等很多部门在这些遗产地又都有其管理范围。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对应的中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却又设在对世界遗产没有任何管理权的教育部。由于世界遗产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管理工作效率很低,有时甚至发生政策方面的冲突。从地方来说,国家对世界遗产的管理仅是指导性的,具体管理工作是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这种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混乱,是中国世界遗产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4、各级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的专家曾统计过,国家每年给基本包括了全部中国世界遗产在内的119处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拨款只有1000万元,平均每处只能分到8.4万元,仅够盖一个规格不高的厕所;而韩国现有的20多处国立公园每年得到的政府拨款则相当于人民币3亿元。应该承认,经费的过分窘迫也是促使某些世界遗产管理者竭力用开发遗产来创收的原因之一。

5、社会普遍缺乏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关注。社会各界对世界遗产的认知主要停留在概念上,对世界遗产的实质内涵了解不多。世界遗产保护开发应该是一项促进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的工作,不仅仅需要少数决策者对世界遗产给予重视,而且要求每一个和遗产发生关系的个人和单位,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修养,有较强的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

解决保护开发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1、加强国家对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管理力度。国家应该成立由相关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中国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并设专门机构,对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对实施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形成切实可行的规划与决策体系。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我们保护世界遗产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能承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讲的是保护。二是为今天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讲得是利用。保护的目的是使子孙后代可持续地利用。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基础,开发利用一定要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保护。

4、探索市场化保护世界遗产的新路。世界遗产资源作为国家公益事业性的社会资源,保护的主体应该是政府。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很大程度上还要靠企业资助和非政府组织的协助。这样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目前在中国的数量和能力都还比较少也比较弱。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依靠市场化运作保护世界遗产的新路,就成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5、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中国对现有的世界遗产保护经费是严重不足的。随着经济开发和建设的深入,要建立引导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为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寻求资金支持。

6、加强“中国世界遗产”工作的国际合作。中国和国际社会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合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是推动和促进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中国有关部门和国际组织合作举办了很多世界遗产保护培训项目。还外派考察团赴世界各国学习人家的好经验,并接待不少来访的外国专家团队。使中国的遗产保护手段和设施得到了改进,也使国际社会了解了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

这次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及中国长城学会组织的世界遗产考察团,受意大利五渔村国家公园邀请到意大利来,就是来学习意大利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及在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经验,希望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第五篇:中国九十年光辉历史及经验启示论文

90年的光辉历程及

经验启示论文

学院:理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xxxx班

姓名:

学号:

20115月13日 中国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及经验启示

学院:理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0902班 姓名:李振江 学号:200948490201 【摘要】:9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只是一个有着五十几名党员的小党,面对的是一个陷入苦难与屈辱深渊的旧中国。9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60多年、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大党,社会主义中国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今天回顾那不平凡的90年,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再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启示。

【关键字】:中国共产党 90年光辉历程 经验启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局面。这些成就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功伟绩,就是要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大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下面让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的历程及经验启示。

一、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在艰苦奋斗中曲折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快地恢复了国民经济,成功地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初步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基础。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目标遇到了重重困难,像人民饥荒、十年文革等,中国共产党的意志不倒、目标不变,在艰难中前进,带领中国人民顽强不息。

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实施改革开放。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实,突出发展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突破 2 了传统的错误认识,要求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成为我国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立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致力于推进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通道。如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进行。

三、饮水思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不断走向成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

在大力学习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今天,我们抚今追昔,就不难发现,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能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这样说,过去的90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90年,是风雨洗礼、成就辉煌的90年,也是我们党积极探索和实践&;三个代表&;的光辉90年。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现实的重要指针,更是历史的重要结论。

(一)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致力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经过艰苦的探索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一结合,开辟新的道路,取得新的胜利。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开展武装斗争,发展统一战线,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壮大国营经济,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实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迈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毛泽东思想成功解决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大飞跃。邓小平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理论,再次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的又一次历史性的大飞跃。近二十年来,我们党先后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思想战略,也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创新性的继承和发展。而在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党也将不断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为实现、发展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 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经过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正是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团结各族人民。在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抗日时期,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革开放来,我们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逐步完成祖国领土的统一。面对我国政党林立,民族众多的情况看,我们党仍然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制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重要机制,团结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经验启示

新世纪刚刚掀开扉页,中国共产党就迎来90岁生日。回首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回首中国社会90年的沧桑巨变。历史和现实总是反复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在新形势下,只有继续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准则,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发展进步。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谋人民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搞改革、搞建设,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党始终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的党是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是由当代中国先进分子组成的。我们党始终秉持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友爱,艰苦奋斗。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新中国的创立者,而且是建设和改革的政治设计者、组织协调者、思想引导者和行动带领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重要性,也致使我们党更要坚持完善自身。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解决好&;参加革命究竟为什么&;的问题;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解决好&;现在当官干什么&;的问题;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解决好&;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要做到严以律己,洁身自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而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展现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道德风貌,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方法和领导体制,切实保证人民军队、国家政权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群众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主动、各尽其责,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稳定发展,致力于人民的幸福安康,致力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新世纪新的征途上,我们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始终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才能够找到适应新情况的新思路、新途径,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新措施,继续把我们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下载关于世界遗产的论文---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保护经验及其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世界遗产的论文---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保护经验及其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