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完稿: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又称智慧财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取得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它既是一种财产权,又是一种生产要素,既具有个体的独占性和垄断性,又具有社会共享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做为更高级的生产要素,对一国的经济贡献日益超越传统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国际背景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经济实力的竞争成为科学创新能力的竞争,最终归结为知识产权的竞争,而将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升到一国战略的高度,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地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把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从美国的“国家专利战略”到日本的“知识产权立国”战略,都体现了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统计显示,全球2003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达11.3万件,连续三年突破11万,其中该组织受理的发展中国家国际专利申请2003年达到近六千件,比1997年增长近八倍,显示了知识产权对各国致力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正在跨越国界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随着我国加入 WTO,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知识水平、技术差异造成的知识资源分布不均衡,使我国在国际新秩序中面临严峻的挑战。以出口为例,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低技术工业制成品比重大,高新科技产品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仍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自主知识产权含量少,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空间狭小,贸易结构得不到优化。而且,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已有知识产权优势,向中国施压,希望获得更大贸易利益,或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故意制造知识产权纠纷,使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够完善的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陷入被动,不利的局面,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损害了贸易利益。
二.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一)知识产权保的动因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知识产权保护逐渐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发达国家把知识产权保护引入国际贸易中,最终促成了TRIP协议的签订,并使之成为WTO协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能给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但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很容易被仿制和假冒,一些不法厂商受到利益的驱使,侵权现象十分严重,给正规厂商造成了巨大的贸易损失。随着假冒商品贸易越来越严重,知识产权及其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必要性日益凸现。
此外,知识产权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额。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中还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贸易;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向外扩张和占领国外市场的主要手段。许多公司将知识产权化为自身的无形资产,从而以跨国经营取代以正常出口贸易方式进入外国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1页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吸收的国外直接投资飞速上升,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国外直接投资项目达到630.21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增长, 一方面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依赖,这也是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原因。此外,在国际贸易壁垒形式中,知识产权壁垒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名义下正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导形式之一。由于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作用,知识产权己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扩张,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核心。建立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己经是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管理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国拥有专利数量的多少和专利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其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然而,总体上看,我国在拥有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具体数据见下表:
2006年国内外专利申请情况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最新统计,在我国的三种专利构成中,国内申请的发明专利仅占60%左右,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国内申请则均占总量的90%以上。这说明我国企业和机构所申请专利的质量不高。我国虽然从专利申请量上看己经是个专利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专利强国。此外,与国外以企业公司为主的“职务申请”占主体相比,我国的企业尚未成为专利申请的主体。通常,在国外的发明专利申请中,“职务申请”占90%以上,而我国2006年的“职务申请”仅占66.6%。
专利水平较低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业的竞争力不高。我国主要产业在关键生产环节上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以DVD行业为例,2002年以来,国产DVD的出口就不断地面临着国外专利收费集团“挑战”,国内企业交纳的专利费从刚开始的每台5美元涨到21美元,征收专利费用的企业也由当初的1家变成了37家,国内生产企业数量随之锐减。由于贴牌出口的国产DVD可免交部分专利费,幸存下来的企业也开始转向加工贸易,在贴上国外品牌的同时,也将大把的利润放进了外资企业腰包。
第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落后。
正是由于知识产权意识的缺乏,很多企业在创造知识产权方面的研发投入相对来说,仍然较少。尽管我国既R&D投入近年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总投入的增长
速度达到20%左右,但是由于本身基数较小,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R&D人员虽总数较高,但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仍很低。
R&D投入国际比较
近年来,中国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事实屡见不鲜。例如,绍兴女儿红酒几百年的名气,却在香港被台湾和通公司注册,中国国内的“女儿红”商标从此无法进入香港以及从香港转口的任何国际市场。此外,由于缺少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的高新技术流失严重。以专利为例,由于不申请专利或只在国内申请专利以及中途放弃专利对高新技术的流失有着严重的影响。据统计,自1985年我国专利法开始施行至2000年这十五年间,我国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3.5万件,而这期间我国向国外申请的发明专利只有3000多件。
第三, 频繁遭受发达国家挑起的知识产权争端。
发达国家屡屡以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某些不足作为借口,实施知识权壁垒,挑起知识产权争端,严重影响了双方贸易合作与发展。影响比较大的有美国思科在本土起诉华为,日本丰田起诉浙江吉利等。
从美国近来频繁发起的针对知识产权侵权的“337”调查来看(见下图),美国针对中国的“337”调查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行业结盟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导致中国大陆自2002年起取代中国台湾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也成为这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
美国近年来对中国发起的“377”调查
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为借口挑起贸易争端,既给我国企业从事海外贸易带 来了一定障碍,也给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瓶颈,急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表现及原因
(一)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改变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被动地位
随着我国贸易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主要反映在:(1)我国对外货物贸易中的商品种类繁多,其中绝大多数商品都涉及商标或原产地标记;(2)货物贸易中高知识产权价值的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许多高新技术产品不仅涉及商标、版权、还涉及商业秘密和专利;(3)进出口贸易中一些贸易渠道不合理的商品大量遭受假冒商标及盗版等侵权问题。
由于我国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不完善,使我国一些企业在从事进出口贸易时,由于一些产品的知识产权问题而陷入了被动的地位,对我国的商品贸易发展极为不利,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下面选择比较典型的出口贸易做简要分析:
①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由于我国出口产品中含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例低,企业出口利润率比较低,只有企业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在出口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低水平工业制成品比值大,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仍不足,尤其是含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例较低。这种出口产品结构,不仅导致产品由于附加值低而减低利润率,而且会影响到产品的出口,甚至带来一些额外的经济损失,上文中提到的DVD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②有助于缓解我国产品出口涉及到的侵犯他国知识产权问题。由于我国一些出口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对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别规定知之甚少,导致我国商品在出口时侵犯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的情况比较严重。从海关查处的侵权案件看,近几年,我国海关查获的侵权案件数量每年平均增加30%,其中商标侵权案件最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生活消费品货物方面,涉及到服装、鞋帽、玩具、箱包、塑料制品、电器等商品。2005年,商标侵权案件已占海关查处侵权案件总数的91.4%。从侵权的手法看,呈现出花样繁多,方式隐蔽的特点,主要手法有出口产品假冒国内外企业的商标,瞒报、伪报进出口货物,混装、夹藏带有其他标识的商品等。
③有利于避免遭遇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向我 国发难的产品,往往是具有明显竞争力的新兴高新高科技产品,而发难的时机往往是该产品的高速成长期,一旦出现问题,将使全行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据商务部科技司调查,2002年,我国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知识产权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高达170亿美元。食品土畜产品中甚至有90%的企业受损,损失达90亿美元。我国受到最多知识产权贸易壁垒限制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欧盟、美、日、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进出口竞 争力,为我国企业平等参与国际商品市场的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 我国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提升我国加工贸易的水平
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工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加工贸易主体,2006年的加工贸易分别出口3913亿美元和2458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的出口的760k和48%。这一形势使得知识产权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愈加重要,而我国当前的加工贸易由于国内知识产
权问题的框缚企业的加工水平上去,直接或间接地蒙受了一些经济损失。例如,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出口加工企业缺乏知识产权防范意识,盲目根据国外客商提供的订单和商标进行生产,不了解其产品和商标是否侵权,在加工产品出口后,成为侵权人,遭到第三方商标权利人的索赔;一些企业在国外采购零部件时没有获得供应商的专利担保,导致组装后的整机侵权,专利所有人要向我国企业收取“专利费”;一些企业为揽生意,在外商下定单时宁愿放弃自己的品牌,改用其他标识,导致自己的产品逐渐失掉市场等。从上可知,只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才能使我国对外加工企业改变盲目被动的市场地位,提升其加工水平,真正在世界加工贸易市场中得到应有的经济利益。
(三)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吸引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投资
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到发达国家向其技术转移的数量,还会影响到技术转移的质量。我国只有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时,才会吸引发达国家向我国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或部门进行投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已连续12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收FDI的首位。但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我国利用的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又以制造业为主要,而且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部门,如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等,相比之下,我国吸引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和资金密集行业的投资比重比较小,对我国未来这些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是很大。所以,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给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以充分的市场环境保证,才能拉动技术密集型投资的增长,提高我国吸引FDI的水平。
(四)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跨国公司向我国进行高新技术扩散
加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进我国吸收发达国家通过市场化手段向我国的技术扩散,尤其是在吸收高新技术扩散方面更为明显。
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方式一般是指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进行FDI或设立跨国子公司或技术许可等行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所以可以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的技术转移发生,是因为如果发达国家在一个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从事FDI或技术许可等交易的话,则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受到发展中国家企业模仿的概率就会比较小,发达国家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从而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从事FDI或技术许可之类交易活动的收益就会比较高,从而会激励更多发达国家通过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方式把其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也就是促进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扩散。
四.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建议
我国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可以较大地增加从发达国家的进口,说明总体上我国从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对知识产权保护较为敏感,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这需要我们从以下方面来努力:
第一,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历史证明,越是发达国家越是重视知识产权战略。自1971年美国第一次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后,知识产权战略就成为美国最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一。美国商标局就曾在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知识产权是国家资源和美国在全球市场上成功的要素之一,美国经济要保持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知识产权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从此,美国利用长期积累的科技成果,巩固和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保持了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先地位。日本
也是如此。我国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令人鼓舞的是,我国近年来己经确立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相信这一战略如果得到很好贯彻的话,定会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科技的长远发展。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立法层面已较为完善,这是客观事实,但知识产权法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也是公认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通过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和道德素养,逐步实现执法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德才兼备的执法人员。同时要通过加强法院的行政审判来纠正行政机关错误和不当的行政执法,从而使行政执法的效果尽可能实现立法的初衷。
第三,增强本国公民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由于我国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律知识还比较薄弱,要提高贯彻执行知识产权制度的自觉性,就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知识和法律的宣传与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企业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使企业、公民真正意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当前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在发达国家压力下的被动行为,因而在行动措施上往往表现为应急性和随机性。其实,这一认识也是不全面的,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固然有发达国家施压的因素,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应该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因为保护知识产权其实是一种意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和意识对于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都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曹芳芳,同济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2.宋春丽、王江,《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贸探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3,18(3):9一12。
3.薛军伟,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
4.吴婧,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第二篇:改革开放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和国家统负盈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在中国争取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中,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单一计划管理体制,下放外贸管理权和经营权,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并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使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新的经营主体进入外贸领域,打破了国有外贸企业的垄断。此后,中国推行了外贸经营承包制,用指导性计划逐步取代指令性计划。按照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建立了出口退税制度。199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对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和外汇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1994年1月,中国政府取消对出口的所有财政补贴,进出口企业转变为完全自负盈亏。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外贸经营领域进行了企业股份化和进出口代理制试点。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等原则,奠定了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1996年12月,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与此同时,中国多次大幅度自主降低关税,减少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这些改革使中国初步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充分发挥汇率、税收、关税、金融等经济杠杆作用的外贸管理体制和调控体系。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在履行承诺过程中,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促进政府行为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推动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其中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分别予以废止或修订。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减少和规范了行政许可程序,建立健全了贸易促进、贸易救济法律体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修改,基本形成了体系完整、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逐步降低到2005年的9.9%。到2005年1月,中国绝大多数关税削减承诺执行完毕。根据承诺,中国自2005年1月起全部取消对424个税号产品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非关税措施,仅仅保留了依据国际公约以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为保证生命安全、保护环境实施进口管制产品的许可证管理。2010年,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至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降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8.9%。关税约束率自2005年起一直维持在100%。
——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根据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自2004年7月起,中国政府对企业的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所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均可以依法从事对外贸易。取消外贸经营权审批促进了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多元化外贸经营格局的形成。在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民营
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经营主体。2010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分别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0.9%、53.8%和25.3%。
——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为境外服务商提供了包括金融、电信、建筑、分销、物流、旅游、教育等在内的广泛的市场准入机会。在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分类的160个分部门中,中国开放了100个,开放范围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10年,中国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905家,实际利用外资487亿美元,占全国非金融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为50.7%和46.1%。
——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通过建立、完善公平贸易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机制,遏制与打击对外贸易经营中的侵权、倾销、走私、扰乱市场秩序等不公平贸易行为,努力为境内外企业提供一个宽松、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国政府依据国内法律和国际贸易规则,加强预警监测,同时利用贸易救济和反垄断调查等措施,对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予以纠正,维护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与国际社会一起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定,在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平等地对待境内外产品,促进了境内外企业的公平竞争。
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中国认真履行承诺的实际行动得到世界贸易组织大多数成员的肯定。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中国政府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三次贸易政策审议。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等基本原则已经融入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法治精神和知识产权观念等在中国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最近10多年来,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起,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力量。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1年增长4.6万亿美元,占同期世界经济总值增量的14.7%。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值的比重增加至9.3%。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9年,中国出口量和进口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和15%,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总量3%的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趋稳,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稳定进出口规模。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量下降12.8%,中国进口量增长2.9%,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增长的国家。中国因素支撑了许多受危机冲击国家的出口,刺激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提振了人们的信心,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起到巨大拉动作用。世界贸易组织在对中国进行第三次贸易政策审议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在刺激全球需求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随着加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中国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了国际市场多种多样的需求。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环节的规模经济优势和加工成本优势,部
分地消化了上游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起到了抑制全球通货膨胀、提高贸易伙伴消费者实际购买力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2001年以来,中国货物进口总额扩大了约5倍,年均增长约20%,中国迅速扩张的进口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贸易伙伴扩大出口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目前中国已经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巴西、南非等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是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和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内需持续增长,不断扩大和开放的市场将为贸易伙伴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截至2010年7月,中国已经对36个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原产的4700多个税目商品实施进口零关税,约占全部税则税目的60%。中国已承诺将继续扩大对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的给惠范围,使实施零关税商品达到全部税则税目的97%。零关税措施促进了最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2010年,中国自最不发达国家的货物进口总额比上年增长58%,约占这些国家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中国政府积极倡导以“均衡、普惠、共赢”作为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努力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作为迅速成长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参与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多哈回合谈判等国际对话和合作机制,努力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及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中国不断加强与新兴国家在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严格履行有关出口管制的国际义务。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坚决反对此类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中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对裂变、聚变物质或者衍生此类物质的货物、技术进出口,以及与武器、弹药或者其他军用物资有关的进出口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中国认真遵守有关出口管制的国际公约,履行防扩散承诺,为国际和平与地区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近年来,中国政府广泛采纳国际通行规范和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涵盖核、生物、化学和导弹等敏感物项和技术的完备的出口管制体系,为更好地实现防扩散目标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结束语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全球经济结构和贸易格局面临着深刻调整。中国对外贸易也将进行新的调整,努力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从主要依赖低成本优势向增强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第三篇:知识产权毕业论文--国际知识产权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国际知识产权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国内知识产权立法,而伴随着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过程中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变为不同于以往关税壁垒的知识产权保护主义,它比起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歧视性和报复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被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壁垒的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深入了解研究WTO规则,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完善国内立法,以更好地应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
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在世界贸易中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1、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所有这些无不以知识产权的强大实力为后盾。知识产权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区域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处于国际贸易的前沿,成为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当前,发达国家的产业已转型为以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为主,高科技制造业为辅的新的产业结构模式,其对知识产权的依赖性更加明显增强,他们也纷纷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把知识产权作为政府推动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中国而言,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其也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中国制造”已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同时,中国于2001年正式成为WTO成员后,也全面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将承担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权利与义务,全面执行TRIPS协议,保护国家贸易的发展和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为实现GATT和WTO而致力于各国削减关税、取消歧视待遇和其他贸易障碍,从而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
2、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引起当前世界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由于国与国之间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标准不一,实行高知识产品保护的国家往往承担着比实行低保护国家更高的成本,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不具备成本优势,这就导致了国家间由于只是产品保护差异造成的贸易摩擦;另外,过度保护和变相保护造成的知识产权保护壁垒违背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初衷和自由贸易的精神,已成为影响贸易稳定和深化的因素。国家知识产权壁垒的特点就在于一是必须与本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前提,二是与各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三是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发达国家就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使发展中国家沦为国际知识产权壁垒的主要受害者。
(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
1、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和深度不断加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科学、新领域不断涌现,也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新问题和新要求。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例,转基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动植物新品种的产生,均为知识产权立法提出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同时,贸易和金融的深化也使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贸易品,这其中绝大部分属于知识产品。在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相互推动下,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不断深化。著作权法从传统版权,电子版权过渡到网络版权时代。专利权从原来范围狭窄的传统行业基本类型到现今的包含生物,药品和化学物质的广泛化和深层次化。商标权也从原来单一的商品商标到服务商标,从统一对待到现在对驰名商标的特殊对待,而且随着经济的日趋国际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范围也在随之扩大,各国在寻求统一的保护制度的同时,借助参加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性或者区域性组织,签订国际保护公约,扩大有关知识产权的地域范围,从而达到更为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2、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有上升为贸易政策的趋势
随着工业经济被知识经济逐步替代,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成为各国之间进行协调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成为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的杀手锏和谈判桌上的重要砝码。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揽子协议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和范围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对其成员国或者 成员方起到了巨大的约束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事实却并非如此,高水平的、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正在日益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利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和欧盟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频频采取双边主义,其贸易优惠的①“胡萝卜”政策加上②301大棒政策迫使发展中国家在谈判时往往不具讨价还价的能力,它们无力阻止知识产权标准的扩张和增强,甚至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被要求接受双边的知识产权或贸易协议中的知识产权标准,以作为他们获得进入欧盟和美国市场的代价。更为严重的是,发达国家所编织的密集的专利技术网逼得发展中国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特别是在高科技发展方面几乎每前进一步都有可能侵犯发达国家的专利权,成为侵犯诉讼的被告,若是购买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或是获得专利使用许可,又要支付高额的使用费,我国行业每年向国外产业巨头支付的数以万计的巨额使用费就是明证。
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推动我国具有知识产权产品的生产与出口。
我国在整个出口贸易中劳动密集型商品比重过高,因而若要增强出口贸易,就必须大力发展具有独创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然而这些产品的投入较大,时期较长,要想要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必须制定一个公正合理的市场交易规则。但在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无视知识产权所有权的行为往往会侵占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降低知识产权贸易的利润水平。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知识产权问题对我国应是机遇多于挑战,在《协定》的保障和约束下,有利于消除我国的后顾之忧,激发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热情,提高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及品牌价值含量,从而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2、有利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
①② 美国贸易的一种优惠政策;胡萝卜:经济援助;投资。
“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第301条的俗称
大棒:武力威胁,战争讹诈。
增加出口贸易中的专有知识含量最根本的在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当然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中央已经制定了科教兴国等战略并作出了一系列决定,关键在于实施。目前已经有一批企业走在了前面。长城润滑油集团公司抓住塑造中国驰名品牌不放,近十年来以国际标准为目标,敢于和国际上的名牌较量,在质量上狠下功夫,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开发适应国内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以“三力合一”的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使品牌价值不断上升,按照世贸组织确定的共同“游戏规则”在公正合理的原则下进行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并获得了双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最终目标。
3、有利于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①知识在其转移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知识溢出,这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在集群组织内部,由于企业间区位靠近,人才流动频繁,信息交流较为便捷,企业间的知识技术扩散更加迅速,因此,必须对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成果予以保护,才能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维持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动力。同时,既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能力也促使集群企业在更高平台上参与竞争。一方面,集群内企业需积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求国际大公司的资金、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群内企业在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基础上与国际领头企业的竞争时,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突破对手的知识产权限制,还要不断采取知识产权战略,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并尽量限制对手,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取得胜利。
(二)负面影响
30年来,我国外贸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②1978-200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2.56万亿美元,增长了123倍,年均增长17.4%。进出口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从1978年的0.78%提高到8%左右,全球贸易排名由32位提高到第3位。其中,出口从97.5亿美元扩大到2008年的1.4万亿美元,增长145倍,占世界比重从0.75%提 ①② 武晓霞,《知识产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经济论坛》,2008年3月。
2008年3月9号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答记者问。
高到9%左右,出口排名由全球第34位升至第2位,仅次于德国,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日趋增多,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
1、跨国公司利用专利技术优势对我国产品出口制造障碍。
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专利侵权案接连发生,2002年,我国彩电遭到法国汤姆逊公司专利侵权的起诉,彩电企业向欧洲市场的出口受阻。2003年思科诉华为一案,是海外500强科技企业起诉我国本土知名高科技企业侵犯知识产权的纠纷案。2005年,欧洲专利收费公司SISVELS.P.A向我国涉及MP3技术的生产厂家收取专利费用,未交纳专利费的我国产品被扣留意大利、德国海关。再以DVD为例,由于我们的产品没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其核心技术和标准都由国外企业掌握,核心元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在国内只是进行简单的组装,所以我们必须得交纳一定的专利使用费才能继续生产,这就导致我国DVD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负担加重、出口竞争力减弱,直接阻碍了出口规模的扩大,并导致交费企业利润空间急剧缩小,甚至几乎“无利可图”。一些大企业已经转向其他产品生产领域,而有些小企业缺乏转型的资金和能力,加之当初没有预留专利费,因此也被迫退出DVD生产行列。
2、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技术标准,遏制我国的对外出口
随着越来越多的我国产品走向市场,发达国家在利用反倾销手段不能阻挡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后,开始利用制定技术标准的手段来阻挡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遏制我国产品的对外出口。如我国温州地区生产的打火机曾占领世界市场份额的80%以上,这引起了欧美国家相关企业的重要关切。为此,他们制定一些所谓的技术标准,使温州打火机的国际市场一度受到严重影响,世界市场份额迅速下降。
3、外国企业抢注我国企业的商标,限制我国产品进入。
外国企业将我国企业比较有价值的商标抢先注册,作为对付我国企业和产品进入该国市场的利器。1999年,博世-----西门子集团公司在德国注册了“HiSense”商标,由于商标被抢注,2004年,海信“HiSense”的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变频空调等产品准备打入德国市场时,被西门子起诉商标侵权。
4、外国政府通过不合理的知识产权法案和制度打击我国产品出口
为保护本国企业,发达国家经常通过国内法律,制定不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国企业进行打压。2003年12月4日,日本海关对从我国进口的蔺草制品以侵犯其知识产权为由,在没有对事实进行调查取证的情况下,超出被诉侵权的榻榻米席范围,对提花席、双首席等产品全部检查,影响了该类产品的出口。美国通过在国内法中设立特别301条款,迫使其他国家强化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又通过修订国内的关税法,特设了①337条款专门用来阻止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商品的进口。由上可见,知识产权成为发达国家垄断和控制技术的利器,并已经成为我国众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障碍。
三、我国对外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主要
原因分析
(一)我国对外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
1、外贸高速增长,但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有力支撑
近年来,中国GDP平均年增长率高达9.4%,迅速成长为贸易大国。我国贸易依存度急剧攀升。但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张,绝大部分来自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混战与价格战中,而非来自于国家的竞争优势。其显著的特征就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缺乏高附加值具有竞争力的产品。②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企业报告(2006)》显示,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25%,名次上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三,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PCT(专利合作条
③约)国际专利申请的情况同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却极不相称。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49555件,占全世界PCT国际申请总量的34.1%,继续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日本申请量为26906件,占总量的18.5%,仍然位居第二位;德国申请量为16929件,占总量的11.7%,排名第三。中国 ①② 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简称。
详参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企业报告(2006)》。③ 详参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06年国际专利申请统计数据。
申请量猛增56.8%达到3910件,占总量的2.7%。在2006年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前50位的申请人中,绝大部分是大型跨国企业,其中,有18位来自美国,14个来自日本,7个来自德国。而我国只有华为一家企业入选,其他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屈指可数。由此可见,显示我国“世界工厂”的盛名主要是比较成本优势的表现,而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2、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过快,成为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腾飞,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中国制造”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强劲,尤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2002-2006年间,我国出口年均增长率提高到29.6%。我国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和长远利益,造成了与发达国家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再加上我国加入了WTO以及贸易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强,世界范围内关税水平的下降,涉及的我国廉价的商品迅速占领了他国市场,危及到了国外发达国家的既得利益和竞争优势。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并保持住其优势地位,滥用知识产权的这种合法垄断性,构筑贸易壁垒,较大程度地限制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如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机电产品频繁遭遇国外的反倾销、知识产权纷争等多起案件,涉及价值数十亿的机电产品。我国已连续5年成为遭受337条款调查最多的国家,仅2007年1月-10月,美国已对我国发起337调查14起,占美同期立案总数的50%以上。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尤其是我国①OEM企业遍及各行各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不高,在生存的压力下,很多中小企业为抢订单,忽视甚至主动放弃 ① 伸出援手的厂商企业。
自己的知识产权免责权利,这是导致侵权纠纷的主要原因。我国很多企业总是想“拿来就用”,尽快见到市场回报,而这与我国的整个大环境对创新的保护力度不够有关。一个新产品的研发成本投入很大,但推向市场后很快就被仿冒,不仅预期的利润落空,成本都有可能收不回来。这让我国企业创新面临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比如我国有很多专业的外贸公司,出口的产品成千上万,但很少注册商标,企业品牌意识非常淡薄。
尽管我国政府一直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企业专利缺乏,向国外申请专利的就更少之又少,我国上万个大型企业一年的发明专利还赶不上日、美一个公司的申请,申请的专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大量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最大差距就是缺乏创新能力,大部分设计和制造技术依靠引进。我国现在很多的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都是外方的,得到的贸易利益更是少之又少,例如在加工贸易中平均利润率只有3%-5%,大部分的利润是被外商获得的。到2006年为止中国的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还不到10%。就今而言,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4%,全国出口量中57%是来自外资企业,中国企业研究和开发的支出只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56%。从这几组数字中可以看出,我们距离国家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2、保护制度不完善
第一,法律惩罚力度不够,部分保护标准超越发展阶段。法律规定的赔偿额较低,难以起到威慑作用。特别是对假冒和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对受害人的救济措施还不够完善。面对肆虐的盗版行为,尽管国内执法机关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仍然不甚理想,体现为对盗版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对知识产权侵权的处罚标准不合理、内容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对制造假冒盗版的单位和个人处以很少的罚款。部分地区甚至执法不严,某种程度上存在地方保护现象;同时,执法机构的执法水平和力量也有限,我国国内只有少数法院才具有较高的专利案件审理能力。不少企业就是因为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才不愿意申请专利的。
第二,缺少维护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措施。知识产权保护是双刃剑,适度保护将促进技术创新,过度保护将导致垄断,这就是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制约滥用知识产权垄断行为,以维护知识产权的公平竞争,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利用反垄断法来制约滥用知识产权的非法垄断行为。如美国有《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指南》,欧洲有《技术转让规章》等。
第三,知识产权属政策缺乏系统性,制度建设滞后。知识产权属政策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它包括知识产权申请权,所有权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法律与行政规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专利法,商标法和版权相继出台,同时承认了个人的知识产权权利。但是,对政府资助,公共机构和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属尚未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并且,我国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法律制度也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保护方式上,发达国家在海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上大多数都是主动保护,但是我国目前是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相结合。在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上,虽然我国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但刑法与海关法律法规之间如何衔接,追究刑事责任的范围目前却无明文规定。①如偷逃关税超过5万元人民币、走私淫秽录像带5盘以上均构成走私犯罪嫌疑,而进出口数百万人民币的侵权产品却仅仅没收罚款了事,似有“以罚代刑”之嫌,难以起到威慑作用。
3、管理体制不完善
第一,多头分散管理,缺乏协调机制。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涉及各行各业,贯穿与创造,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各个环节,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管理部门也很多。除了专利,商标和版权的授权,注册和登记管理外,还有许多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管理工作。如:农业部和林业局负责植物新品种,进出口的知识产权权利涉及海关;环保和农产品与环保局有关;科技部负责科技项目和成果管理;还有卫生部,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技术监督局等,其都有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二,缺少知识产权管理预警机制。一方面,企业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找谁;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因为不了解情况,不能及时参与 ①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7条、第362条、第363条。
有关时间的协调和处理,导致企业在遇到一些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时,不能及早引起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延误时机,最终酿成重大损失。
第三,立法程度透明度低,征求意见不广泛,与产业界联系不够。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时,征求意见的范围不够广泛,不能充分反映产业界和消费者的意见。
第四,保护经费不足,使用人才短缺。目前,知识产权执法和行政管理部门都存在人、财、物不足的问题。仅就知识产权局系统管辖的专利行政执法来说,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护经费于收支两条线,专利申请和维持费上交中央财政,行政执法经费实际上由地方财政支出。
四、我国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分析
(一)企业应对方法
1、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纠纷。
自己的知识产权要保护,要学会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保护自己。按照《TRIPS》的规定,任何缔约方未能按照协议对外国知识产权提供充分保护,受害方可按照解决争端程序中的交叉报复规则,对侵权方实行商品贸易交叉报复,这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非常严密的法律环境。同时,企业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能任意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不要去假冒商标、盗版作品和不合理的仿制、模仿或者改造专利,要自觉运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的同时来约束自己。这一点对我国某些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有着特殊的意义。
再要就是要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纠纷。从市场竞争角度说,诉讼本是一种比较正常或是普通的竞争手段。但是,我国一些企业在国外被诉时,或考虑诉讼成本,或考虑单个企业的得失,放弃应诉,或者应诉不力,使得国外起诉的企业或启动某些程序的政府不战而胜,导致被驱出市场,甚至形成外国企业动辄以起诉相威胁的恶性循环,与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维权力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2、树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利用知识产权的主战场。20世纪 90年代以来,外国公司针对我国提出的5年计划大量申请专利,在我国很多产业的未来发展领域设置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对此,我国企业及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及民族工业受到的危机与挑战,真正树立起知识产权意识,既重视外国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实施专利权部署战略。①知识产权战略是指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充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并遏制竞争对手,谋求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与手段。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和手段。就我国企业而言,许多企业由于忽视技术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方面的运用,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原材料消耗大、效益低。因此,企业应重视自身的技术创新,认识到在世界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之间的合作,以联合开发、联合投入、联合保护等形式来实现对知识产权的共享。企业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国家也应选择战略性产业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开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缺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政府应对的方法
1、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政府部门首先应该树立知识产权意识,真正认识到只有整个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才能确实将法律落到实处。同时,培养和提高公众意识也可为法律执行和知识产权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的社会基础。针对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应当采取试点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培养知识产权意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引导企业不仅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更要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和运用管理能力,把发明专利、技术秘密、驰名商标等知识产权作为发展产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企业也应当从切身利益和长远目标出发,将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技术创新全过程。
①《经济问题研究》2006年第2期《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及对策研究》。
2、政府制定知识产权法规
政府要制定知识产权法规,创新和完善知识产权成果产权制度,强化对知识产权主体的产权激励、约束和保护,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转变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鼓励企业向品牌培育、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努力改变市场结构和贸易条件,鼓励研发创新,适当的控制产品的出口规模和速度,此外,政府还应当充分履行宣传和教育引导的职能,强化国民的知识产权创造意识和保护观念。同时,政府也应建立有活力的管理体制,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都由知识产权专门审判庭审理,这样才更有利于减少乃至防止“冲突判决”的产生,方便权利人维权,节约有限的司法与行政资源,更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
3、科学立法完善法律制度。
把知识产权法与知识产权战略放在重要位置。按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适用真正的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原则,为此应修订专利法、商标法与著作权法中的相关规定。在专利法方面,我国应当使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法律保护脱离专利法的统一保护,对它们进行单独保护;在商标法方面,制定驰名商标评选及保护法,对驰名商标给予特殊保护;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戒制度,大幅度提高知识产权违法侵权行为的成本,为实现知识产权战略和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条件。在海关保护方面,我国应参照世界贸易组织《TRIPS》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边境措施即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制订相关规则;关于追究刑事责任则应按照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精神,制定“其处罚的严厉程度与所犯罪行的严重程度相符”的移送标准。
4、加强人才培养,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智力保障。
知识产权实施的核心是人,所以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科技以人为本,人才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国家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的人才越多,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胜利。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同等条件下能够得到多大的实惠,归根到底要取决于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因此,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水平,是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首先,我们要抓紧培养精通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专门人 才,并努力将其输送到国际组织中任职,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其次,培养知识产权技术人才、立法专家也是及其重要的,还要大力培养涉外知识产权诉讼与谈判的专门人才,而且既要重视人才培养,又要留住人才,给他们充足的空间与资源,发挥他们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核心作用。再者,要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特别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知识产权队伍,继续加强对各级政府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知识产权宣讲与培训工作。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从总体上讲我们还是机遇大于挑战的,我们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从发展和保护两方面入手,充实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竞争战略。发展是根本,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我国能够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加快推动成果转化,夯实竞争基础科学合理地保护知识产权发展空间和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我国能够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知识产权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和规划,不断完善保护体系,在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的联系日益紧密的新形势下,探索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梁宁,《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对外贸易研究》,《时代经贸》,2008年5月,第六卷,总第103期,第22-23页。
[2] 李为民,《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时代经贸》,2008年11月,第六卷,总第121期,第126-127页。
[3] 郝北平,《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争端的表现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中旬刊),总第560期,第8-9页。
[4] 刘婷,《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月(上旬刊),总第532期,第259页。[5] 吴汉东,《知识产权年鉴》,《北京大学学学报》,2007(32)。
[6] 吴秀贞、全毅,《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对策》,《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7] 闫文锋,《四专家助阵DVD专利公益无效诉讼》,《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1月17号。
[8] 张威,《当中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国外资》,2006年第12期。[9] 陈卓,《国际贸易领域内知识产权保护的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经济金融观察》,2007年,总第344期,第24页。
[10] 孙国瑞、姜颖、姜丽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知识产权研究》,2005年1月,总第57期,第33-34页。
[11] 陈宗波、陈祖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态势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回应》,《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11月,第6期。
[12] 张志新、任启平,《国际知识产权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及对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2期,第93-95页。
[13] 郑成思,《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面临的挑战》,《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06年第6期(总第72期),第3-9页。
[14] 胡世明,《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知识产权挑战》,《中国品牌》,2007年7月,第28-30页。
[15] 马虎兆、单晨晨,《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原因和对策研究》,《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第90-93页。[16] Christian Rauda and Guillaume Etier,《国际货物买卖中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Vindobo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and Arbitration,2000年第1期。
第四篇: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知识产权自我见
摘要:当今社会在科技,经济和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厉创新,促进科技投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机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当然也给个人乃至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本文通过著作权,专利权,以及商标权对知识产权进一步分析,理解。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律;利益。
世界上的财产可分为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两大类。知识产权英文名“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也称智力成果权,它指的是通过智力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这种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创造,是人的智力成果权,它是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法律概念。
著作权是一种权利,是以“作品”作为唯一客观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完全是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因此,概括来讲,著作权是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在作品上诞生的一种法定性的权利。,专利权是指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用权。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一旦超过法律
规定的保护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护。《专利法》①规定,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专利权的决定,发给专利证书。
商标权是指能够将不同的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区别开来并可为视觉所感知的显著标记。它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所组成以及由上述诸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标志。
发展中国家似乎把保护知识产权看作是件很高尚的事情,甚至是区分文明人和野蛮人的标志。我猜想,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似乎保护知识产权就等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
首先我们承认,保护知识产权能够提供激励机制,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林肯曾经说过,“专利制度是在天才的创造火焰中添加了利益这种燃料”。然而,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知识产权并不是惟一的添加剂,与赤裸裸的利益相比,名誉和好奇心或许是更好的燃料。知识产权甚至不是让创新者获得利益的惟一工具,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悬赏制度奖励创新者,而市场本身就已经发明了相当精妙的激励机制。
即使知识产权保护了创新者的利益,但是保护知识产权一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吗?很多学者担心:专利体系导致发明者努力改进已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通过.有专利,而不是创造出真正的新知识,因而资源被浪费。考虑到科技进程的积累性和互动性,对关键创新的强有力的保护可能会延误竞争者创造出对世界更有用的革新。许多人还问为什么所有的发明尽管其社会价值不同,却都获得同样期限的保护及为什么保护期限长达17或20年。
在发展中国家,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能否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更值得怀疑。实际上,最近在发展中国家所作的关于对科技问题的研究表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新知识不是可以申请专利的那种。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知识并不是从世界角度来说真正新颖的知识,而是更适合当地情况的知识。为了进一步吸收更高级的科技知识,发展中国家必须首先模仿和复制,在这种模仿和复制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出现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学习并掌握新的生产过程需要付出努力;追踪新的技术发展也需要付出努力;评价和选择适用的技术业也需要付出努力;把新技术应用到本国的生产条件中,需要在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组织安排做出调整;这些努力均表现为对技术能力的投资,并导致本国有效使用技术知识的能力的提高。遗憾的是,这些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知识进步却无法得到专利体系的保护。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国家不得不用幼稚产业保护和其他工业政策措施来鼓励这种科技发展。与发达国家过去的做法相比,当代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做的要好的多。随着经验的积累,发展中国家将
日益明白TRIPs②并不是为它们的利益服务的,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或许有一天也会明白,这一体系也不是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当世界专利97%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时,使用这些专利所支付的成本要远远大于从这些专利支持中所得到的收益。
最后,我阐述自己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首先知识产权法在赋予专有使用知识产品的基础上激励知识产品的创造活动,第二它以垄断换“公开的机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公共利益,第三它适当的限制知识产权人的权利以达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第四促进公平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当然知识产品不仅是一种个人财富,更是一种社会财富,知识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国在进行知识产权立法时要兼顾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达到两者的平衡。
②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协议(草案)》的简称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英)卡尔·波普尔,舒炜光等译.通过知识获得解放.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 吴汉东.知识产权制度基础理论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4.李琛.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马晓莉.知识产权客体“学说”的比较分析.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6.杨翰辉、刚、陈三坤。《WTO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冲突与规避》。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1月。
7.刘剑文,《TRIPS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第五篇: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从知识产权保护看郭敬明抄袭
这是前一段时间的新闻: 2010年8月24日,郭敬明大张旗鼓地推出纪念出道十周年新书《爵迹》,并在全国20个城市同时“引爆”首发仪式,火爆程度一时无两。然而新书上市不到10天,网上便出现大量评论,指责郭敬明的新书明显抄袭了日本一家动画公司旗下的作品《命运之夜》。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让郭敬明一炮而红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幻城》,当年陷入抄袭**后,郭敬明选择“拒不道歉”。而此次,从传出《爵迹》上市消息后一直在微博上大谈此书的郭敬明对抄袭事件“闭口不谈”,而中国作协称抄袭行为成不成立是法律说了算,出版方长江文艺出版社则告诉记者,抄袭事件不属实,并已向最先爆出“抄袭门”的天津一家媒体发出律师函。
郭敬明新书《爵迹》内容公布后不久,便有网友发现《爵迹》的剧情和日本一家动画公司在2005年出品的动画《命运长夜》有着惊人的相似,网友惊呼郭敬明不愧为“抄男”。
网友因此给郭敬明一个新的封号——“借鉴帝”。
一个频繁抄袭的人,这就是郭敬明,学过知识产权保护我能更深刻的看待这无尽无休的抄袭,更能体会到郭敬明拒不道歉的带来的影响。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侵犯了庄羽的著作权,判令被告郭敬明、春风文艺出版社立即停止《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的出版发行,共同赔偿原告庄羽经济损失20万元,被告北京图书大厦有限责任公司停止销售《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郭敬明、庄羽均是国内知名的少年作家,后者著有《圈里圈外》,与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样,均是描写青年男女之间感情纠葛的小说。庄羽以《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在故事情节、人物特征、语言风格等方面抄袭《圈里圈外》为由,于2003年12月将作者郭敬明、出版发行单位春风文艺出版社及销售商北京图书大厦诉上法庭。
庄羽起诉称,其于2002年11月创作完成了小说《圈里圈外》。之后,庄羽发现,春风文艺出版社于2003年11月出版的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以改头换面、人物错位、颠倒顺序等方法,剽窃了《圈里圈外》一书具有独创性的构思、故事的主要线索、而郭敬明只字不正面说明自己是否抄袭,更不合乎常理。因为,无论他之前是否曾多次作出澄清,在法院终审判决出来后,换成任何人此刻的第一反应势必是表态——接受或者抗议,尤其是在判决结果与事实可能截然相反的情况下。除非相对于表态来说,更重要的是寻找一个下台阶。当然,这里隐设的前提是,抄袭事实成立。
如果我们抛开法院判决不论,就其事后表现来讲,郭敬明迁延半个月之久才发表回应,可以断定,在是否抄袭的问题上,郭敬明显系有“难言之隐”——或者真的抄袭了,或者有什么“力量”逼使他受了冤屈而隐忍不言。而后面一点基本可以忽略,因为原告庄羽相对于名利双收的被告郭敬明,无论在哪一方面(包括读者支持率)一直处于弱势,很难想象庄羽有什么“杀手锏”能够让郭“闭嘴”。
再从郭敬明该段时间的态度转变轨迹来看,也可以认定上述判断已然成立。5月22日,北京高院就抄袭案作出终审判决。大约一周后,郭敬明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对判决结果“有些无奈”,“至于下一步怎么做,究竟什么时候道歉都没想好”(而不是一开始就拒绝道歉),同时承认之前看过《圈里圈外》,而且“受了一些影响”(或者这就是他认为媒体最为清楚的“事实真相”?)。但是,才又过了一周左右,郭敬明的态度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在博客上高调声明:“我会执行法院判决的赔偿和停止销售,那是出于我对法律的尊重。但我不会道歉!”这清楚地说明,郭敬明在大半个月时间里,最放在心上的是怎样应对法院判决及面对读者,而不是抄袭与否这一本质问题——因为在是否抄袭的问题上,他已经“无话可说”。
不妨再作进一步追问:难道郭敬明(在法院判决前)所可能面临的处罚结果,尚不足以激发他为自己辩护的决心?否则,他在回应中为何那么“洒脱”地声称自己不愿意为此浪费口舌,并指出打官司期间他干了不少事,“惟独没有在官司上浪费任何精力”,以至于“这也是导致它败诉的重要原因”?
稍作常识性判断,便可以明白郭敬明这番话彻头彻尾是推诿之词。因为,即便刚开始50万或最终20万元的索赔金额,对于如今的郭敬明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但是(官司败诉)被认定抄袭成立后,关乎声誉、金钱、前途,特别是作为“青春偶像”的市场形象将面临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