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风俗与节日

时间:2019-05-12 13:3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国风俗与节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国风俗与节日》。

第一篇:德国风俗与节日

风俗

俗话说:各地有各地风俗。德国当然也不例外。过去德国人把“作客”分为礼节性访问、告别访问、致谢访问、回访、就职访问、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后来有人还发现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两种。

首次接触性作客,一刻钟或半小时已经够了。客人不带什么礼品,花束也不带,主人也不招待什么。作客的最佳时间是晚上6点到6点半,或者是中午将近12点钟。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访者。

在德国,用餐有很多规矩,像样的用餐总要先喝点开胃酒。不管是在饭店里还是在家里掌勺,德国人总爱来点苦味的开胃酒,所有客人认识后,大家先围在一起站着聊聊天,讲些无关紧要的和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美酒佳肴需要有良好的气氛。入席时,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帮助女的移动座椅。要将身子挺直、放松、双脚踏在地上,不要多动。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时,方可用餐。

德国人送礼比较实惠,送东西都有所缘由,如生日、订婚、结婚等。客人只带点小东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制作的东西。被喻为“小小礼物,滋吞友谊”的美号。节日

德国全年法定节假日有:新年(1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耶酥开天节(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德国统一日(10月3日);忏悔节(11月);圣诞节(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节(每年9月最后一周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颁布日(5月23日)。

第二篇:节日风俗

节日风俗

金陵灯会

时间:每年农历大年三十至正月十八 地点:夫子庙一带

介绍:亦称秦淮灯会或夫子庙灯会,是广泛流传于南京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现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南京夫子庙都会举办的大

型灯彩展览会,是中国最著名的灯会活动之一。

初八上灯,十八落灯。元宵节是金陵灯会的观灯最高潮。春节观灯是南京的传统习俗之一,南京人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张灯,等于没过好年。”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南京国际梅花节

时间:每年2月底至3月中旬 地点:梅花山

介绍:是南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届时东郊的梅花山上几千棵梅花竞相开放,有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或外地游客涌向梅花山赏花、观景。万里人海花香,蔚为壮观。赏梅期间,并推出众多节庆活动,如开展梅花书画作品展、大型歌舞演出、梅文化知识讲座、“牵手梅花山”小天使游园活动、“我选梅花当国花”签名活动等。爬城头 时间:正月十六 地点:中华门

介绍:每年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览胜,俗话叫“走百病”、“踏太平”。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现在只有聚宝门(中华门)可以爬上。正月的南京,天气回阳,外出走走,换换新鲜空气,焕发精神,对身体不无好处。上巳节

时间:农历三月初三

介绍: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中国南京夫子庙灯会 时间:2 月 地点:夫子庙

“ 百年高淳 ” 民俗文化展示节 时间:2 月 地点:高淳老街 佛文化艺术节 时间:2 月 地点:栖霞山风景区

“ 江上人家新春乐 ” 旅游节时间:2—3 月 地点:江心洲 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 时间:2—3 月 地点:梅花山 旅游时尚节 时间:3 月 地点:湖南路狮子桥

中国温泉之乡-汤山温泉文化节 时间:3 月 地点:江宁区汤山镇 汤泉苗木节 时间:3 月 地点:浦口汤泉镇

雨花 “ 春牛首 ” 踏青节 时间:3—5 月 地点:文莱风情园 将军山茶文化节 时间:4 月

地点:将军山旅游风景区 妈祖文化民俗节 时间:4 月

地点:静海寺天妃宫历史文化景区 江宁横溪西瓜节 时间:5 月 地点:江宁横溪 端午节国际龙舟大赛 时间:5 月 地点:莫愁湖公园 郑和宝船旅游节 时间:5 月 地点:宝船厂遗址 溧水采摘节 时间:6—9 月

地点:溧水傅家边、白马镇 江心洲葡萄节 时间:7—8 月 地点:江心洲

中国南京长江国际旅游节 时间:9 月 地点:滨江 南京农业嘉年华 时间:9 月 地点:白马公园 中国南京雨花石艺术节 时间:9 月 地点:雨花台风景区

中国南京 “ 固城湖 ” 螃蟹节 9时间:—10 月 地点:高淳县 茉莉花文化旅游节 时间:9—10 月 地点:六合金牛湖 龙袍蟹黄汤包节 时间:9—10 月 地点:六合龙袍镇 莫愁烟雨文化节 时间:10 月 地点:莫愁湖公园 灵谷桂花节 时间:10 月 地点:中山陵 阅江楼文化艺术节 时间:10 月 地点:阅江楼 江鲜美食节 时间:10 月 地点:江心洲

中国南京八卦洲芦蒿节 时间:10—11 月 地点:八卦洲丽岛

中国南京秋栖霞红枫艺术节 时间:11—12 月 地点:栖霞山

“ 迎新年听钟声 ” 活动 时间:12 月 31 日 地点:栖霞寺

第三篇:潮汕节日风俗

潮汕节日风俗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一年岁月更新的开始。每当年底临近,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了。因为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故此,潮汕地区便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于:径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夭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径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脯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萘、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瘤,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漳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

避邪法灾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已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

宗懔所载,似乎是承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西荒经》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灸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火朴)而出,臊皆惊惮。

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法灾的功能。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潮汕人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罢了。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节日禁燃鞭炮了。

四、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五、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六、掼春盛(挑礼盒)

春节期间,潮汕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掼春盛 ”(春,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盛”)。

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过去,这些礼物总是装在一对大春盛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大舅子来到时,亲家要杀鸡宰鹅,热情款待,民间俗语所谓“阿舅来,掠鸡台”,说的就是这种风俗。大舅子送来的礼物中,除了大桔子必不可少,还得有数十节甘蔗,大概是暗祝女儿生活节节高的意思。礼物的丰俭程度由娘家经济情况决定,但一般是:刚出嫁的女儿礼物要备得丰盛一点,不然会被亲家看不起;而出嫁已久,甚至是当了婆婆的,就不那么讲究了。女儿家收到这些东西,便分送给亲戚邻里、这形成了潮汕春节习俗中的一大特色。春节里,鞭饱声噼噼啪啪,除了拜年者匆匆忙忙之外,还有不少老太婆,提着花篮,托着红盘,挨家挨户于门外高喊:

“xx阿姆,下物食(大妈,送点心来了)。”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媳妇,故此,各家各户都必须出动。从这一风俗中,可以看到潮汕人亲邻睦里的风尚。此外,如果家中有兄弟分家者,送的人就会按户分送。

但是,嫁出去的女儿在这一天不能回娘家。初一回娘家,俗以为对娘家不利。

七、家庭“赌博”

春节间的娱乐活动很多,如游神、游锣鼓、标旗和猜谜等。值得一谈的是,春节期间以“赌”为乐的习俗。

春节期间,大家都休息,兜里也都有钱。大街小巷七,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围着赌博。更多的是“家庭赌场”往往是一家老小围聚一桌,由家长做庄,其他人押注,赌个夭翻地覆,但最终是“肥水不流别家田”,因而有的是欢乐,没有真正赌博时的紧张和担心。尤其是劳碌一年,难得有欢乐机会的家庭主妇们,更乐意趁此机会玩一玩。大多数家庭只赌一晚便不再赌了,只是旧俗不改罢了。但有的人也可能由此而引起赌兴,真赌下去,弄得“几家欢乐几家愁”。

今天,赌是犯法的,不能以此取乐,要彻底改变这一恶习。

八、回娘家(食日昼)

正月初

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九、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千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有趣的是,在诸路神仙上天的这段日子,各乡村的庙字还不能忘了上供。为什么神灵上天了还要上供呢?因为上天的仅仅是各路神灵的“领导”他们的手下还在“坚守岗位”呢!谁勤于祭拜;谁偷懒,他们会一一登记在案。

十、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语言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场的人就得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顺口溜(如“缶(瓷器)开嘴,大富贵”等)来弥补。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聚财”。因为潮汕.人在这一天,往往将水、士视作“财气”,将垃圾、粪便视为“肥水”,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扫走、倒掉。与此同时,潮汕人在除夕将大小水缸装满之后,就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近年来由于用上了自来水,往往是这里在举行封井祭神,那里却拧开水龙头,让水哗哗直流。因此,盖井禁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认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择。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潮汕服饰

服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对于潮汕来说潮汕服饰就代表着潮汕地区人民的审美和习惯,潮汕服饰的常用配件如下:

木屐

木屐一般用苦楝树、樟树等木料制成,初以棕绳儿为耳,不分左右足,俗称棕屐,基本上保持隋唐原型。后来出现蜂腰屐,造型才开始有左右之分。稍后,蜂腰屐板加上油漆,再画上一些花卉图案,十分美观。除夕夜,人人必须穿上一双新木屐;嫁新娘则必须制一双红油漆新娘屐随嫁。

据《潮阳周志》载:“屐有五便:南方地卑,屐高远湿,一也;炎缴虐暑,赤脚纳凉,二也;所费无几,贫子省屐,三也;澡身濡足,顷刻遂燥,四也;夜行有声,不便为奸,五也。”《南越笔记》云:屐“以潮州所制造拖皮为雅。”清.徐乾学的《潮州杂兴》诗云:“蛮女科头足踏尘,丈夫偏裹越罗巾。天无晴雨穿高屐,岂是风流学晋人。”可见潮汕人穿木屐,由来已久。

春秋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避后母的陷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受尽屈辱,吃尽苦头。一天,重耳饿晕在地。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给他吃。重耳十分感激,表示日后即位,必定重谢。19年后,重耳结束了流亡生活,于公元前636年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即位,成为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争功,便和母亲隐居绵山中。晋文公知道后,非常后悔,亲自上山寻找,但介子推避而不出。晋文公便下令三面烧山,只留下一面出口。大火烧了三天,仍然不见介子推。再次寻找,才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靠在一棵被烧焦的柳树下死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令木匠将这柳树锯下一截,做了一双木屐,每天对着木屐尊称一声“足下”。

木屐流行到潮汕,估计在晋朝。当时中原已相当盛行木屐了。《晋书.宣帝纪》:“使军士二千人着软平底木屐前行。”晋朝,中原一带战乱纷纷,“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在这大批移民中,有不少人辗转到了潮州,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服饰习俗。

水布

水布,也叫做浴布、头布、番<礻曼>等等。长约2米,宽约80厘米,织印有红、青、蓝各种颜色的大小方格,是潮汕农村男子随身携带的宝贝。外出时束于腰间,十分精神豪壮。劳动时用以擦汗;暑天树下纳凉可席地而坐卧;下河洗澡时则作围腰浴巾;冬天围于头颈可以御寒;还可遮阳、挡雨、打包袱、作肩垫,用途十分广泛。

从水布的花样形式看,它可能来自东南亚一带的“纱笼”,因而一些地方叫“番<礻曼>”,称“番”的一般都是来自海外的东西,如“番客”、“番批”、“番薯”等。

打鬃

潮汕妇女婚后即松辫盘发髻,称为“打鬃”。鬃型多种多样,较为普遍的鬃型是八字鬃,最为典型的是梳成大泡头。进入中老年后,比较流行的发型是企鬃、盘鬃、盘鬃俗称龟鬃。

首饰

过去,戴耳环首饰,也是妇女服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女孩子在六七岁时就要穿耳朵:先用手指在耳坠按摩片刻,直到耳坠发热变麻,即用炉里烧红的针穿刺。刺穿的耳孔用红线在两边上结,再用一段草茎子插在中间,几天之后等耳孔结痂即可戴耳环。耳环有两种:一种是环式,一种是耳坠式。另外,还要戴金、银、玉手镯、戒指及脚环。有的妇女终生戴玉手镯、银脚环。除了增添美观,显示身份外,据说还有消灾祛祸的作用。

葵笠

葵笠即竹笠,是潮汕劳动群众普遍使用的雨具,均以竹篾、箭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有尖顶、圆顶通帽等型式。精工的用竹青细篾,加藤片扎顶滚边,竹叶之上夹一层油纸,笠面加涂熟桐油而成。有的竹笠上面还绘上花卉图案或者写上书法,更具工艺价值。

饮食

潮汕牛肉丸

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头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很是有点嚼头。

传统制法是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钵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

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

随着来汕的外地人及老汕头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

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酱,不过还是蘸本地特产沙茶酱最为地道。

牛肉丸还可烤着吃,烧烤时把牛肉丸剖成两半,抹上酱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

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张华云先生曾作《潮汕工夫茶歌》一首云: 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俗语“食在潮汕,足见潮汕美食的著名。它以其清、淡的风格,独树一帜,闻名遐远。”

饮食习俗

潮汕的民间饮食习俗,是受中原地区、闽越地区的影响而形成的。对这种饮食习俗的追根溯源,可以从一个角度窥探出中原文化、其它地域文化对潮汕文化的影响。

唐代,大文豪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而被贬潮州的时候,曾经写了一首《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诗中对潮汕饮食风俗作了详细的描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时候的潮汕饮食风俗与中原地区有很大差别,受闽越的影响居多。据明人王士性的《广志绎》中认为,先秦时候“潮州为闽越,自秦始皇属南海郡遂隶广至今,以形胜风俗所宜则隶闽者为是。”那时候,越人多以水产为食。如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五方人民》所言:“东南之人食水产……食水产者,龟、蚌、螺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从诗中看:韩愈所惊诧的正好是闽越人的饮食习俗。

时至今日,潮汕的若干食俗还可以看出受闽越地区影响的痕迹。例如“吃鱼生”,就是把生鱼切成薄薄的薄片,配上姜末、苟蒿等辟腥的佐料,其味鲜美无比,据《广东新语。鳞语。鱼生》所载:“粤俗嗜鱼生,以鲈以鱼奥以鱼曹白以黄鱼以青鲚以雪鱼令以鲩为上。鲩又以白鲩为上,以初出水泼刺者,去其皮剑,洗其血腥,细脍之以为生,红肌白理,轻可吹起,薄如蝉翼,两两相比,沃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冰融,至甘旨矣。”足见这种食俗是颇有渊源的。

吃蛇的食俗,也是源于越地。《南越志》载有:“两头蛇,无毒,夷人饵之。”汉代的刘安《淮南子》也记载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看。”可见其俗之古。随着中原汉人的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的一些饮食习惯,对潮汕的饮食风俗无疑起了重要作用。灌肠,清。翟灏《通俗编。饮食)引《齐民要术》云:“有灌肠法,细挫羊肉,及葱盐椒鼓,灌而炙之,与今法无异也。”又引用《事物绀珠》:“灌肠,细切猪肉料,拌纳肠中,风干。”其制法与潮俗无异

糖狮,潮汕人习惯在元宵时候用糖铸成狮形,叫做“糖狮”,供祭祀之用。根据《后汉书》注:“以糖作狻猊形,号猊糖。”可见糖狮便是猊糖的遗制。春饼,大约在清明这段时间,民间多制春饼食用。春饼是以薄饼皮包上菜馅儿再用油炸的一种饼食,古代已有。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八引唐《四时宝镜》:“立春日,食芦服、春饼、生菜、号春盘。”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可见春饼是中原一种较流行的时节食俗。

潮汕民居

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建筑风格

潮汕民居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类于皇宫

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融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潮阳等地方更把房子建成红梁金瓦的,有人以“老爷宫”(神庙)形容之。这种建筑风格本来只有皇宫和神庙才可以有,听说潮阳之所以可以建是当年的假国舅陈北科“申请”来的。

规模庞大

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次要建筑则围绕主体建筑,相连成片,为一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建筑群体,聚族而居。

轻巧通透

所谓“轻巧”,一是单体体量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宏敞高大 ;二是外表视觉效果不及中原地区之威严,也不及江南地区之俊逸。潮州建筑的色调偏灰浊,着重于屋脊、梁架、墙头、檐下等重点部位加强装饰,而这些装饰构件往往同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有关。所谓“通透”,是指建筑从整体上注意透风,既有利于建筑材料上去潮防朽、延长寿命,更着眼在潮州长夏无冬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居住活动舒适凉快。

民居建筑内部空间讲究聚气、通风和遮阳,梁柱架叠,层层推进,重线条分割而纤细秀丽。

注重装饰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为了达到效果甚至不惜代价。这使得潮汕的民居建筑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更是金碧辉煌。

屋脊之装饰,屋顶之龙风及仙人走兽的嵌瓷,精美绝伦之木雕、石雕工艺等,都是潮汕民居之特色。

--作者:赵佳欣

2016.3.11

第四篇:德国的节日

德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德国大大小小的民间节日有一千多个,平均每天就有三个节日。节日庆祝得范围小到村镇,大至全国乃至全世界。象全国性的圣诞节、狂欢节、复活节、射手节等;地域性的有慕尼黑的啤酒节、斯图加特的感恩节、巴伐利亚的民间服饰节;行会之间也有很多的节日,象五朔节、渔民节、牧羊人节、厨师节、葡萄农节等。

狂欢节是德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有关节日的来历众说不一。从每年的月日时起就算狂欢节开始了,一直到第二年的复活节为止,前后要持续两三个月。但是它的高潮是在最后一个星期,特别是这周的前三天,在这发狂的三天,德国的狂欢节达到了顶峰:他们进行化装大游行,进行大型的狂欢集会和舞会,还有星期四女人节,这一天许多的妇女手拿剪刀上街,专门去剪男人的领带,特别是一些漂亮的领带,她们把剪来的领带作为战利品订在墙上自我欣赏。

第五篇:德国节日及来源

德国传统节日简介

德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对这些节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月1日 新年(Das Neue Jahr)

德国人迎新年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为元旦穿新衣,万事如意;新年乱穿衣,一年顺利。洗洗澡,换新衣,攘灾祈福庆新年。这一风俗与我国过春节的习惯相似。德国人新年中的吉祥物有“吉祥猪”、“鱼鳞鱼子”、“马蹄铁”等。“吉祥猪”令人回忆起日尔曼诸神中的图腾野公猪,它是神圣与吉利的象征。“鱼鳞鱼子”表示招财进宝,把几片鱼鳞放入钱包中,预示在新的一年中财源茂盛。新年里,人们还习惯把马蹄铁钉在门上,据说有驱邪镇妖的作用。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Fastnacht)

2月10日左右是狂欢节。这一节日在科隆,美茵茨等沿莱茵河流域的城市的庆祝规模盛大。这一天人们着盛装,带上各种假面具,载歌载舞到街上游行。各种彩车驶上街头。站在车上的人们向街道两旁的人群撒糖果,巧克力和玩具等!

狂欢节不分男女老少,脸上化妆,穿奇装异服,翩翩起舞,场面壮观,热烈。很多地方结束游行后就道酒店举行传统的鱼宴狂欢节。

复活节(Ostern)

复活节在每年过春节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和星期一,日期不固定,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复活节是德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他是最古老的基督教节日。至今仍保留着种种习惯,如节前准备复活兔子和复活节彩蛋,以此来欢庆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德文的复活节一词并非来自基督教。“Ostern”脱胎于“Ostara”(意为“东方”),而这个“奥丝塔拉”是条顿族传说里掌管朝霞、春天与孕育的女神。

古时候,在这位女神的节日,人们欢呼嫩绿的春天和以朝霞为象征的爱情。人们还持剑起舞,庆祝太阳神终于战胜了冬天的恶势力。那时,作为一种象征意义上的祭典,日耳曼人还掩埋、赠送和吃食鸡蛋。

随着基督教之征服西方世界,这个日子和其它日耳曼传统异教节日一样,被披上了基督教的外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于是“东方节”成了“复活节”。后者自然是中国人的汉文意译。“东方节”与“复活节”的结合也是有意义的,据称,站在耶稣墓边的女人们目光始终看着东方,她们相信,将要复活的耶稣来自东方,来自朝霞那儿。

慕尼黑啤酒节(Oktoberfest)

慕尼黑啤酒节是德国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的传统节日,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持续两周。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云集慕尼黑,在当地各大啤酒厂的节日帐篷内畅饮啤酒,啃着烤鸡,气氛热烈。十月节还举行庆祝活动。披上节日盛装的巴伐利亚人载歌载舞,几匹大马拉着啤酒桶缓缓经过闹市,揭开的十月节的序幕

基督降临节Adventstag

从圣诞节那天往回数的第四个周日,就是德国人所说的基督降临节开始。以后这四周中的每个周日都要点燃一支蜡烛。而这盏带有象征意义的烛光是耶稣带到世界上的。这个迎接圣诞到来的传统从古至今不曾改变。

尼古拉日Nikolaustag

每年的12月6日是尼古拉日。(Nikolaus)尼古劳斯原本是生活在公元3世纪的一位主教。12月6日是他的忌辰。关于他有很多的传说故事。我们可以确知的是,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心人,非常忠于他的信仰,特别关心照顾孩子们。

在尼古劳斯日的前一天晚上,孩子们就把他们的靴子放在门口,期盼尼古劳斯用糖果和水果把靴子装满。尼古劳斯日的当天晚上,身披大氅、头戴主教教冠的尼古劳斯有时会亲自来到孩子们的家里,或者巡游整个城市。他身上总是带着两样东西:一根鞭子,为那些不乖的坏孩子而准备;一个装满了小礼物的口袋,当然是为可爱的孩子们准备的。他从一本厚厚的大书上,读出这些孩子们做了什么好事和坏事,然后分发礼物。当然,大多数时候,每个孩子都会得到一些什么。有时候,尼古劳斯主教会由他的助手陪同,那个本名Ruprecht(卢普莱希特)的仆从,也就是后来人们口中的圣诞老人了。

一直到上个世纪,那个会给大家带来圣诞礼物的“圣诞老人”才成为一种风俗流行起来。在12月24日晚上,也就是圣诞节前夕/平安夜,圣诞老人会把礼物放在圣诞树下。这种风俗其实是从美国传过来的,在那里,圣诞老人被叫做“Santa Claus”。在德国的很多地区,特别是南部,圣诞节给大家带来礼物的,则是“Christkind”,本义“圣婴”,此处则代表圣诞老人。

圣诞节(Weihnachten)

圣诞节是德国最重要的节日。就像中国的春节,圣诞节的假期是12月25——26日,但很多的企业和政府机关都从12月24放到元月2,3号的。每年进入12月,各地的商店和街道就开始披上节日的盛装,市议会门前或广场总要树一棵大的圣诞树。各种圣诞节的时令商品堆满货架。节前人们忙着采购鲜花,家庭圣诞树,圣诞礼物和各种“年货”。

德国的大学生平时难得回家,但圣诞节一定要回去和家人团聚。吃圣诞大餐,唱圣诞歌,圣诞树上挂满了各种装饰品,孩子们将会获得圣诞礼物。合家一直欢庆到深夜。有些家庭到教堂去。第二。三天亲朋好友可以相互拜访。除夕(Silvester)

除夕夜人们喜欢放鞭炮,所有德国人每年买各种鞭炮和礼花的钱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亿欧元。在除夕夜弄出点儿动静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之前。那时侯还没有鞭炮。人们在除夕夜上街敲锣打鼓,以驱除恶魔。后来人们又加进了乐鼓、小号、教堂钟及其它一些乐器。为了得到好运气,人们在除夕时互赠一些吉祥物,比如马掌、幸运硬币、小猪或者瓢虫状的巧克力等等。也有人送带清扫烟囱小人的四叶苜蓿。苜蓿一般都是三片叶子。四片叶子的苜蓿及清扫烟囱的人都被认为能够带来好运气。还有一个习俗是铸铅。铸铅游戏是这样的:人们在铁勺子里放一小块铅,然后放在火上让它融化。之后将它倒在一只装满凉水的碗里。融化的铅水会形成各种不规则的形状。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锚状代表远程旅行,王冠状代表财富,而马蹄状是新年的幸运象征。

下载德国风俗与节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国风俗与节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欧主要国家风俗和节日

    捷克风俗与节日1、 风俗礼仪【社交礼仪】 捷克人认为可以没有好衣服,不可没有好风度。 他们不但在与别人打交道时谈吐文雅,彬彬有礼,而且独处时也不随便,对举止轻浮的人非常讨厌,......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节日和风俗

    傣族:“桑勘比迈”节:即泼水节,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举办盛大佛事活动,此外还有丢包、划龙舟、放高升、堆沙、斗鸡等活动。节日高潮是泼水,所谓“湿透全身,幸福终生”。哈尼族:“嘎......

    节日风俗作文500字

    节日风俗作文500字 节日风俗作文500字(一)在我们的中国有着许许多多古老的传统节日,现在我为大家说说>端午节 吧!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二......

    各地少数民族节日风俗

    各地少数民族节日风俗 唱哈节唱哈节为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京族群众为了表达对海神和祖先的敬仰之情,在固定的活动场所——哈亭以“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的形式拜神......

    长兴风俗节日资料(范文)

    长兴城市概况 长兴是浙江省的北大门,与苏、皖两省接壤,位于太湖的西南岸。全县区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辖10镇6乡2个街道1个国家级开发区,户籍人口约62万。近年来,长兴先后荣获国家......

    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节日风俗作文400字(一)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

    德国礼仪和节日

    德语的应用范围德语是世界上最常被学的外语(在欧洲第二常被学). 在日本,德语而不是拉丁语是医学的术语。 德语是最重要的文化.科学及沟通语言之一,是世界上十大最通用语言之一......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5篇)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