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除鬼邪的节日风俗与道教文化

时间:2019-05-15 07:3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驱除鬼邪的节日风俗与道教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驱除鬼邪的节日风俗与道教文化》。

第一篇:驱除鬼邪的节日风俗与道教文化

驱除鬼邪的节日风俗与道教文化

节日中的驱邪实质是祛灾活动在民间鬼神信仰中的反映,所谓鬼邪、恶气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的灾害或不吉的事物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早期道教既吸收了某些民间鬼神信仰,又反过来对节日驱邪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

驱邪风俗相对集中的时间是在新年旧岁交替之际,比较盛行的是元日治鬼风俗。《荆楚岁时记》讲:元日“服桃汤”,“桃者五行之精,厌服邪气,制百鬼”啦。元日治鬼的风俗在道教文化中也有反映,《女青鬼律》讲:“书六十日鬼名著乌囊贮之,常以正月一日日中时以身诣师家受之,系著左右臂,以此行来鬼不敢干”四。所谓治“百鬼”、“六十日鬼”都表现出新年之初厌服众邪、辞旧迎新的心态,实质是古人消除疾病、灾祸的心理需求在鬼神信仰上的反映。关于桃汤驱邪,《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也有记载,“初觉似瘟病,便作桃汤服此符,令汗出”蜘,在服桃汤的同时还要用道符,以为对预防、治疗疫病有功效。

早期道教还广泛吸收了民间岁时节令文化中的驱邪风俗,并进行了发挥。早期道经已将甲子六十日以及十二个月份均配以鬼神名号,如“甲子日鬼名元光,乙丑日鬼名邴彰……”,“正月温鬼名惟,二月温鬼名肿……”关于在特定时日中驱邪,早期道教文化中有多种方式,有的是知鬼神名号将其降伏,“随日忆知其名,鬼不敢近人”田;有的是画符役鬼,如八节日分别以“青蒸班符”、“赤霖班符”、“白霖班符”、“玄暴班符”役使鬼神;有的是请天神、鬼官治鬼,如《上清高上灭魔玉帝神慧玉清隐书》讲五帝杀鬼都伯吏分别于甲乙日、丙丁日、戊己日、庚辛日、壬癸日,为学道成仙者杀鬼,防止被鬼邪干试田。

节日驱邪风俗反映的以居住生活为背景的民间鬼神信仰和治鬼文化,也被道教吸收和发挥。如元日门前驱鬼。“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用桃板驱邪是道教治鬼的一种法术,道经讲“厌用桃刺长尺二,朱书又悬门户上”,并作道符以制百鬼。也就是说民间以桃板驱邪的节日风俗是道教镇厌术的一种生活化的应用。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

第二篇:去除疾病的节日风俗与道教文化

去除疾病的节日风俗与道教文化

才子城相关毕业论文这样写道:关于禳除、压制疾病的节日风俗,民间有的用药物攘除毒气,如《荆楚岁时记》讲“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民间以五月为恶月,祛灾风俗较多,采药治病是其中的风俗活动之一,这其中也含有道教文化或者说巫术的内容,《荆楚岁时记》讲,五月五日人们“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还说到:“宗士炳之孙则字文度,常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艾本身具有治病的药用价值,但古人在采艾时取似人形者,或将艾草制成人形,则与巫术、法术的影响有关。在道教文化中,有取“人”形器物厌解疾病的法术和章奏科仪,如《赤松子章历·病死不决银人代形章》就讲到用“银人”或“锡人”厌解疾病。民间还以某种简单的仪式厌解疾病,如“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墨点小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这种以朱墨点头部厌制疾病的风俗与民间巫术、道术也有密切关系,道经《真诰》讲,道士“以真朱笔点左目眦下,以雄黄笔点右鼻下”,用以“检制魂魄,消灭尸鬼”,以为朱红色有驱邪治鬼的作用。

关于季节性去除炎热或寒冷的,如《抱朴子》所讲不热之道中有立夏日“服玄冰之丸,或服飞霜之散”,“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不寒之道中有立冬之日“服太阳酒,或服紫石英朱漆散”。这应当也只是传说中的去除寒热的方法,难以实证,正如刘孝威《苦暑诗》说:“玄冰术难验,赤道漏犹长”四.但也说明道教所讲服食丸散等在节令文化中确有一定影响。

疫病在古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民间在冬至日有禳除瘟疫的风俗。如《荆楚岁时记》讲:“冬至日量日影,作赤豆粥以禳疫”嘟。禳疫的风俗观念与民间信仰有关,在民间鬼神信仰中以疫为鬼,如传说“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死为疫鬼”o,就是这一情况的反映。道教对这一民间信仰多有吸收和发挥,如道经《太上洞渊神咒经》说:“天遣疫鬼行七十二种病,病杀恶人,世间浩浩,鬼兵流毒”,《女青鬼律》讲:“逆煞之鬼流布人间,诳作百病”凹,将众多疫病说成是疫鬼造成的。再者《女青鬼律》还将—年十二个月以及地支对应的十二日均配以瘟鬼名号町,这些是对民间节日、节令疫鬼文化的广泛吸收。民间禳除瘟疫的风俗活动也与道教文化有一定关系。禳除瘟疫的节日有正旦、五月五日、冬至日、腊日。还是以冬至日禳除瘟疫为例,《荆楚岁时记》讲,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又魏晋间宫中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影添长一线”锄。所讲赤豆粥、红线与上文提到的朱墨、朱笔似乎都在强调红色的辟邪作用。其中用红线量日影以禳疫,还体现了时日与所谓疫鬼的对应关系。道经也讲“温鬼各直其日,从十二时支干上来,疾病民人”。那么,从民俗活动的角度来看,是用红线禳除特定时日的疫鬼。其它如葛洪讲:“正月旦吞鸡子、赤豆七枚辟瘟气”母,“旦及七日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消疾疫”啷,这种正旦禳除瘟疫的道术有一个特点是强调数字七,是以食物与术数相结合的一种节日风俗活动。再如,《齐民要术》讲:五月五日“合生痢黄连丸、霍乱丸。采葸耳,取蟾蜍及东行蝼蛄。”田上文已讲,五月五日端午节古人有采药治病的风俗,这里列出了多种药物名称,突出的是端午节这一特定的时日。以上节日禳除瘟疫的风俗活动中,人们使用了食物、药物、生活用品、自然物,这些本来都是普通物品。之所以传说有辟瘟疫的功效,多是将其作为一种方术来使用,其中涉及到颜色、数字、时日、疫鬼等内容,这其中多有道教文化或方术的影响。

第三篇:辟兵祛灾的节日风俗和道教文化

辟兵祛灾的节日风俗和道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兵戈之灾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这也反映在节日风俗当中。古人以五月为恶月,禁忌较多唧,这集中地表现为五月五日端午节有关辟兵祛灾的风俗。民间有的是通过传说中的方药辟兵,《荆楚岁时记》讲,“五月五日,俗以此日取蟾蜍为辟兵”凹,是用蟾蜍辟兵。关于这种做法《抱朴子内篇》讲:“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左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矢弩皆反还自向也”廿。叉陆机《要览》也有类似说法:“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重八字,名日肉芝。以五月五日取阴干,以其足画地即流水,带之于身能辟兵”皿。所讲万岁蟾蜍显然属于传说,但是这种传说中以特定时日合成药物的道术对节日辟兵风俗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

再者,佩戴五色织品辟兵祛灾的节日风俗,《阳羡风土记》讲“端午造百索系臂,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五色缕在端午节还是比较流行的赠品,《邺中记》讲:“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饮食饲神及作五色缕、五色辛盘相问遗。”五色丝有多种名称,其中辟兵缯则说明它在节日风俗中所谓辟兵的用途。早期道教文化在以五色缯或五色织品辟兵祛灾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如《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具体讲五色缯有白缯、黑缯、青缯、赤缯、黄缯,在上面还分别写有五方帝君的“符命”田,以为可以辟兵禳灾,其中赤缯上写有“其年金石自消,兵灾荡民,中元出此文,固天气禳此灾”。道士还将真文写在五色缯上,“东方青帝符灵宝九暴天文”以朱书青缯三寸;“南方赤帝符灵宝三燕天文”黄书三寸绛缯;“中央黄帝符灵宝一暴天文”白书黄缯三寸;“西方白帝符灵宝七蒸天文”墨书白缯七寸;“北方黑帝符灵宝五燕天文”青书黑缯五寸回,以为佩身可以消灾免祸。五色缯上的“符命”和“天文”都反映出是以五色象征的五方帝君来镇厌灾祸,是一种五方帝君信仰。从辟兵祛灾的方式来看,道教文化中使用五色纹缯是一种镇厌灾害的法术。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

第四篇:避劫消祸的节日风俗和道教文化

避劫消祸的节日风俗和道教文化

在某些节日祛灾风俗中,灾害是由不明原因造成,或者是古人把污秽与灾祸联系起来形成的风俗观念。

再者,十二月八日腊日通过“沐浴转除罪障”四的风俗与道教文化也有一定关系。沐浴是道教科仪的内容之一,其中吸收了民间腊日沐浴除殃的风俗,如《洞玄灵宝道学科仪》讲“以一年将终十二月八日,多煮时有处有之香,作汤温调得所,师先以一符置香汤中,量室大小,听男女各于室中沐浴也”姻。在沫浴时还有密咒,如“玄水澡秽,辟除不祥”,这里在腊日沐浴的风俗中融人了道符、咒语。道教以为沐浴不仅可使人消除灾祸,而且是一种长生术,“令人光泽、不病不老,月蚀宜救、活人除殃”回。

早期道教的沐浴除秽科仪已与岁时令相结合。道教沐浴科仪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除秽、解秽,道经讲人会遇到五秽:“若道士、若女冠有五秽不可顿免,一者自投秽,二者偶见秽,三者自求秽,四者势位秽,五者交居秽”四。多是指修道之人生活中遇到污秽的东西或者居住在混杂的环境中造成了身心的污染,通过沐浴进行除秽。沐浴还可以祛除疾病,《真诰》讲:“既以除歹亳,又辟湿痹、疮痒之疾,且竹芦青而内,白桃即却邪而折秽,故用此二物以消形中之滓浊”。道教还以为沐浴可以炼化形、燕、神,<三元品戒经》讲:“夫为学者经三元上吉之日,香汤自炼,沐浴五神,则纂澄形正,神爽结真”。也就是说,沐浴科仪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得道升仙的宗教理想,所谓“身受开度,升入帝庭”。民间腊日沐浴主要是为了转除罪障、祛灾去病,道教除了吸收民间的这一风俗观念还把沐浴科仪作为得道升仙的一种方法。

此外,人们在节日中消除灾祸的文化心态还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其中也有道教文化背景。如《神仙传》讲,正旦大会栾巴用法术救成都市上火。栾巴是蜀郡成都人,“少而好道,不修俗事”,民间多有他祛灾驱鬼的传说。其中漱酒救火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较广。又庾信《正旦蒙赉酒》中也讲“成都已救火,蜀使何时归”,反映出栾巴元日救火的故事在节日文化中影响较大。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

第五篇:德国风俗与节日

风俗

俗话说:各地有各地风俗。德国当然也不例外。过去德国人把“作客”分为礼节性访问、告别访问、致谢访问、回访、就职访问、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后来有人还发现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两种。

首次接触性作客,一刻钟或半小时已经够了。客人不带什么礼品,花束也不带,主人也不招待什么。作客的最佳时间是晚上6点到6点半,或者是中午将近12点钟。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访者。

在德国,用餐有很多规矩,像样的用餐总要先喝点开胃酒。不管是在饭店里还是在家里掌勺,德国人总爱来点苦味的开胃酒,所有客人认识后,大家先围在一起站着聊聊天,讲些无关紧要的和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美酒佳肴需要有良好的气氛。入席时,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帮助女的移动座椅。要将身子挺直、放松、双脚踏在地上,不要多动。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时,方可用餐。

德国人送礼比较实惠,送东西都有所缘由,如生日、订婚、结婚等。客人只带点小东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制作的东西。被喻为“小小礼物,滋吞友谊”的美号。节日

德国全年法定节假日有:新年(1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耶酥开天节(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德国统一日(10月3日);忏悔节(11月);圣诞节(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节(每年9月最后一周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颁布日(5月23日)。

下载驱除鬼邪的节日风俗与道教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驱除鬼邪的节日风俗与道教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教文化与中国民俗

    道教文化与中国民俗 【摘要】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 已深入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道教对中国民间风俗影响深远,中国的多数节日均与......

    家乡风俗与文化

    家乡风俗与文化 新闻七班 陈淑贞 20102806032 我的家乡隶属于江门市台山县,是县下的一个小镇——海宴镇。 小镇近海,位于中国的东南边,镇里也多渔民,大网一抛就是一辈子。除此以......

    日本一年中节日风俗文化[合集]

    日本节日风俗文化 祭祀 雄壮的祭祀、优雅的祭祀、绚丽多姿的祭祀···,随着四季的变迁,日本全国各地会年复一年地举办各种各样的祭祀。这些祭祀大多来源于神道和佛教,夏......

    道教文化旅游与和谐社会建设

    道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道教文化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体现出的正能量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所用。我们应将其正能量挖掘出来,采取一系列行之......

    节日风俗中的民间美术历史与文化寻绎[五篇范例]

    编 号___201202____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实践考察报告 民间美术分类研究(资料收集)报告系 别 艺术系 专 业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姓 名 李翘翘 学 号 2010220701 班 级 1......

    佛教、道教与竹文化[最终定稿]

    佛教与竹 佛教是中国古代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竹子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象征。 在佛典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 修篁半庭影,清磬几......

    澳大利亚风俗与文化中英文5篇

    澳大利亚 Australia is a modern country of immigrants, a strong proponent of the Administration and grass dwelling,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so here are each......

    浅谈苗族风俗与文化(合集)

    浅谈苗族风俗与文化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