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作文:一席关注现实的盛宴

时间:2019-05-12 13:4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高考作文:一席关注现实的盛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高考作文:一席关注现实的盛宴》。

第一篇:2010年高考作文:一席关注现实的盛宴

2010年高考作文:一席关注现实的盛宴

王旭明

今年,全国统一高考的第一门课,我以为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语文考试结束了。对于高考题目设计和要求,素来众说纷纭,尤其是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目和要求。这有点像恋爱中的人们,甲男夸奖乙女美妙,丙男就可以把乙女说得一无是处。当然也有相对性的标准,我以为这个相对性的标准在高考作文题目的设计和要求上尤为重要。因为这个标准不仅仅是对当年考生成绩的考察,而且对来年乃至今后若干年考生语文方向的引导和提升,起着风向标的作用。而我,无论是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还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乃至作为一个关注人类进步社会前进的人,我坚定的以为,必须通过高考这样的“指挥棒”引导更多的青年学子关心现实、思考现实、改变现实,有一种充满热情的拥抱现实的人文精神情怀。

这就是我的评判作文题目和要求的最重要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我深深感受到,伴随着我们社会纷纭变化的气象变迁,在我们社会巨大的转型期,存在一种很不好、也很可怕的倾向,就是远离现实、粉饰现实,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麻木不仁或束手无策,甚至逃避现实。这一点不仅稍有良知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感受到,而且放眼望去,我们许许多多的的舞台文艺作品,反映现实并给人以启迪的寥若晨星。有感于此,去年高考时,我写了一篇博文《高考作文能否离现实更近些》,并为之呼喊着,祈盼着。就在今年高考的前两天,我作为一个无能、无才、无力甚至也不敢想能去改变的人依然用“惟愿、惟愿”期待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能够在紧扣现实这一点上,有稍稍的改进。可见情之如初,情之切切!

终于,今年语文高考结束了;终于,见到了全国各地语文试卷作文题目和要求;终于,我疲惫而无奈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微笑。

从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和要求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现实、反映现实的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一是以全国卷二作文题“今年世界读书日网上展开的关于浅阅读的讨论”所领衔的。这一类作文是直接的、客观的提供一年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此为题展开记叙和议论。如果你对读书日及阅读没有了解恐怕很难写出高分作文。类似的作文还有北京卷的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如果考生对温家宝总理到几所大学考察所提出的“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特别是他发表的诗作《仰望星空》一无所知的话,恐怕也很难切中题意,深刻阐发。反过来想一想,在过去的一年中,考生如果对阅读日的广泛讨论以及温家宝总理首次发表诗作的事实都不闻不问,还怎么得了?

第二类是通过寓言或某一时尚理念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这类作文以全国卷一漫画作文为领衔。这篇漫画作文给出的漫画是餐桌上许多猫在吃鱼,只有一只猫去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还用捉老鼠?类似现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实属屡见不鲜,这就要考察考生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入思考了。有一位老师说,这篇作文题目考验考生的人生态度,是个好题目,我深以为然。类似题目还有如山东的作文题《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撑》,宁夏的作文题《诚信和善良》,江苏的作文题《绿色生活》等等。由上述两点看,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和要

求还是高人一筹啊!

当然,还有其他形态直接或见解引导考生反映现实的作文题目。如浙江卷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谈文化反哺现象,这虽然对于考生深了些,但又何妨?还有巧的,广东的考卷以“与你为邻”为题,让考生记叙和议论。其实,如果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稍有关心的考生,都可以写到日本新上任的首相菅直人,他既是我们的邻居又有很多不平凡的经历,完全可以依此展开记叙和议论。当然,也可以写身边有影响且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邻居等等。上海人就是不同,可以说上海人的精明表现在他们作文题目的设计和要求上。这一次说的是丹麦的一个寓言,由此,反观生活现实。总之,今年全国不少高考作文题目通过多种角度、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思考现实和反映现实,是他们的共同品质。

这些高考作文题目都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和感觉,即假如考生时时关注火热的生活并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你去参加高考,作文就有把握能拿高分。反之,只埋头书海,读死书、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不闻不问,也不思不想,在高考作文上一定要吃亏。这就是高考正面的、积极的“指挥棒作用”,这个指挥棒一定要拿到底。

微笑过后,还是有些不满。一是一些既远离现实又落入俗套的题目还是有所见。如湖南以“早”为题,辽宁以“幸福是------”为题,江西以“找回童年”为题,湖北以“幻想与现实”为题,不仅脱离现实,而且不着边际。我在想,如果我是考生做这些题目肯定是低分。还有就是在各作文题目要求中,再一次无情的把诗歌排除在外。作为一个业余诗歌爱好者来说,还是不免唏嘘。难道一个有着三千多年诗歌文明史的国度,怎么就不能让喜欢诗歌的人写写诗,何况很多作文题目既标明体材不限又标明不能写诗歌,岂不自相矛盾?

好了,2010年的高考语文又过去了,欢喜与忧愁又将伴随着我跨入新的年轮。除了我又年长一岁,多了些疲惫与痛苦之外,我仍然是执着不变的呼吁:文以载道,考以导向,让更多的学子投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来,并充满朝气、富有深度且与众不同的思考,未来就是属于他们的!

第二篇:央视关注高考作文

央视关注高考作文:教育应捍卫学生说真话的权利

2011年06月08日 07:11:56 来源: 央视《新闻1+1》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1+1》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今天(7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已经被罗列出来,看完之后,有人做出这样的评价,“纵观这些年,高考作文题目的质量是在稳步提高,而高考作文的质量却不敢这么说,甚至有所下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播放小片)

字幕提示:2011年6月7日

解说:

又是一年高考时,今天全国933万学子奔赴高考,上午11点半第一门考试科目语文正式结束。像往年一样,试卷上的作文题目仍然是考生和家长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记者:

就在几分钟前,雨花台中学的下课铃声已经打响,那么这里我们可以来公布今年江苏省的作文题目,那么作文题目是《拒绝平庸》。

记者:

今年辽宁省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非常有意思,又是先给出了一段材料,一段故事,是一名教授在课堂上拿着实际上是蜡做的苹果,然后告诉台下说这个苹果非常地香。

记者:

今年四川的作文题目叫做《总有一种期待》,刚才我们也问了一个学生,然后他告诉我的就是说„„

记者:

现在已经知道一个大概,讲的就是“谈中国的发展”。那么这个题目到底是好做还是不好做,是难还是易?

记者:

你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

北京考生:

我觉得还可以吧。

记者:

发挥得怎么样?

北京考生:

还好。

北京考生1:

挺喜欢(这个题目)的,因为它有一些现实意义。

解说:

今年5月17日,当中国队以包揽全部冠军的成绩结束鹿特丹世乒赛后,国球“独孤求败”的现状就引发了人们对于乒乓球发展的思考。在不到一个月后的今天,当它成为高考的作文题目时,有评论就指出,这是北京作文35年来首考体育热点,主题为乒乓球赛的垄断与竞争,这是距高考时间较近、时效性较强的题目。既考察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也考察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阅读材料中,老师说,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则给了这个题目更大的创作空间。同时,在今年的高考题目中,有的题目却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论,比如2011新课标卷的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题目给出的材料中写到:中国崛起成为相关机构公布的全球最大新闻。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对于这样一个题目,有人说这也是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一个范例,但同时也有专家认为,这属于主题先行。中国有没有真正的崛起?应该是考生自己判断后的表达。与一些给出具体事例的题目不同,广东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回到原点》,作文要求考生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自定文体的文章。而对于今年为何这样命题?高考语文评卷组长表示,希望能给考生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这也是广东省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广东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陈少华: 考察出考生的这样一种思辨的能力,真情实感的表达,关心时事,关心周边的生活的状态。我觉得这个题目来讲,应该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解说:

从世乒赛到中国的崛起,再到回到原点,高考作文无疑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而全国卷的《关于诚信》,山西试卷的《中国的发展》,这一特征也同样鲜明。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

由道德高标回归现实生活,由泛泛地讲一个大道理回归到关心每个个人,关心生命的质量。那么这个命题的变化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正是我们时代经历的一个过程。

解说:

喻老师认为,近十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至2003年这一段,作文题目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的形式,内容多考虑考生的道德取向。2004年至2006年是第二阶段,全国实行新课改的省份开始自主命题,题型出现了画题、材料命题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体现了社会文化趋势,包含哲理和对美学价值的追求。2007年至2010年,作文题目开始趋向生活化,要求学生更面向现实生活,特别是2009年以来,题目开始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喻旭初:

比如说,去年北京的题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个题目有引导作用的,就是在你追求个性化的同时,你不要忘记应该有广阔的胸怀,同时要脚踏实地做事。主持人:

你看完了今年的这个高考作文题,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我要是碰上《中国的崛起》,我觉得这个题目并不好写。

评论员白岩松:

其实这几年已经形成一个惯例,几乎像全社会的一个必修课,高考的第一天之后大家都在关注高考的各地的作文题。今天我就接到全国很多地方的这种电话,当然我都没有回答。大家把注意力放在了题目上,的确今年有一些题目似乎选得很好,比如说北京这个题目,他给了孩子们更多个性表达的空间,更多想象力的空间,最重要的是给了多元思想的一种展现的空间。但是我不关心题目,我更关心的是一个又一个进步了的题目,接下来我们的阅卷老师和我们的评判标准会不会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和僵化的某些东西,让这些个性的、多元的,然后让这些有想象力的东西都被扼杀,最后是空话、套话,然后八股的话却能得高分,所以我觉得如何让真话、个性的话语可以在未来的阅卷过程当中被包容,被宽容,甚至被纵容。今天上午这个作文题只是考考生,接下来要考阅卷老师,考中国的教育,考我们整个中国的社会。

主持人:

你刚才说你比较喜欢北京的这个高考作文题,为什么?好在哪儿?

白岩松:

好在让我们的孩子有多元的思想的表达,因为这个题目本身上来就是针对中国乒乓球五块金牌全拿,而且决赛当中全是中国的互相对手,本来社会意见就不一样,所以这个题目上来就是告诉孩子们不必沿着某一个指定的路线奔那儿走,你可以怎么说都有道理,看你能不能自圆其说。我觉得它给了一个多元思想起步的一个起点,越是这样的题目我越关心它的终点。如果要是我们将来这样的阅卷反而配合不了这样对多元思想的一种鼓励,对真话的一种鼓励,对个性的一种鼓励,那什么样的好题目都没有用。在今年的题目里,我比较担心的是另外一个走向,比如像吉林、海南、陕西涉及到“大国崛起”的东西,我非常担心我们的孩子会有空话、套话、八股的话,那如果最后每一年的高考最后都是空话、套话都得高分,而真话往往冒风险,这就不仅仅是在考学生了,甚至考我们整个社会,甚至不仅仅是一个孩子未来的命运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民族未来命运的问题,因为真话到底被不被鼓励和宽容。

主持人:

当今天所有的地方高考作文题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有人在怀旧,怀什么旧呢?就是说学生第一次学会撒谎是在作文里面,而且作文和日记是有严格的分水岭的。

白岩松:

对,我非常希望我们已经成了一个例行的欢庆了,因为每年高考的第一天,全中国的媒体都在关注作文什么题。别,从明年或者就从今年开始,咱们关注社会该如何用多元和包容的阅卷和打分方式去迎接来自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只要不触碰法律的底线,只要不触碰道德的底线,那孩子怎样的思想和真话都可以被鼓励。如果是在高考当中我们的孩子都有这样的一种宽容度,将来我们社会当中的真话就会更多。

前段时间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党校,希望我们所有的干部改变会风,要开短会,少讲空话和套话。如果我们很多的官员在从小作文当中受到的就是空话、套话的教育,然后在我们官场和社会环境当中也是空话、套话更得势、更有优势,指望他四五十岁当了官之后再去改成不是空话、套话就很难,所以习近平同志在党校的这番讲话跟今天我们谈论作文的东西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社会该去呼唤让真话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

主持人:

见微知著,一篇60分的高考作文到底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是说真情、说真话,还是用以往老师已经灌输给孩子们的这些套话,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解说:

今年高考作文考什么?在一个对热点问题越来越关注的趋势下,网络题材一直在列,而就在靠高考前,网络语言的使用却成为了新闻,事件起因是:担任去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的负责人周宏接听高考咨询时表示:考生切勿使用网络热词,否则将被当作错别字评判。面对质疑,周宏澄清说,上海高考作文中网络词语并非格杀勿论。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宏:

其实已经广为流传,并经过主流媒体使用的词汇,比如给力等等不应该判别为错别字,但是一些仅仅在网民中流传使用的词汇,许多人包括阅卷教师都不明白它的含义,作为考生谨慎使用较为妥当。

如果出现了一些网络词语,一定会交给有关有阅卷中心组讨论,并且经过考试院批准到底什么是不可以的。

解说: 而周宏说,在高考中很难划定一个清晰的标准,但高考作文作为一个语言文字表达的主流阵地,规范用语应该提倡。

周宏:

出现一些符号,一个笑脸,画一个小兔子,问题就比较大了,可能被认为(考生)他做了一个记号。

解说:

规范与创新,个性与标准,这期间的权衡,阅卷者重视,考生重视,社会公众同样重视。实际上近年来的一些大胆之作就受到了高度的认可。

字幕提示: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古白话文《赤兔之死》

2001年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片段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

2001年高考考生蒋昕捷:

实际上这故事是想说它为什么而死,可能是对两类人物的一个褒贬,那可能因为这篇作文最后转到文科,包括现在从事媒体工作。应该说这篇作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吧。

字幕提示: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七言诗歌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

原武汉市汉南区二中学生周海洋: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意思就是说当时没什么英雄,却是刘邦这家伙成就了一番工业。当然也可以说是我吧,我这个文章,因为现在没有多少人写这样的文章,所以说使我可以说是成名了吧。

湖北省汉南一中语文组组长张勇:

他化用的诗歌多达几十首,整个品文章构想很宏大,应该说他把中国的近代史的所谓重大事件都囊括进去。

字幕提示: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绿色生活》

2010年高分作文《绿色生活》片段

人者,天地孕育,今其反万物,此獍也。金其不宜瞡瞡,遗祸搙孙。

江苏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部分阅卷组组长吴新江:

他只是一个特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重复的,可以复制的一种现象。如果说对今天的考生有什么影响的话呢,我希望我们仍然写符合现代汉语语言文字规范的文章,既切题又美好。

解说: 毋庸置疑,分数对这些考生的创新做了最好的肯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一帆风顺。在2009年湖北一位考生写了一篇题为《站在我家门口》的作文,文章用流浪狗、猪来寓意人性,一名阅卷老师被折服,给出了60分的满分,而另一名教师却称读不懂,只给了20分,评分相差40分,最终这篇作文几经争议后,专家组最后给了50多分,属于优秀作文。但这个过程依旧是一个提醒。

这是去年的北京高考语文阅卷现场,一份作文答卷电脑随机发给两名教师背靠背打分,如果两位教师给出的分差超出规定值,则会自动发给第三位教师进行二评,如果分差仍然很大,则由阅卷领导小组来最终裁决。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作文由两位老师双评时,如果分数差超过作文总分值的20%就会进行二评。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语文科目阅卷组组长漆永祥:

大学老师不能因你的审美标准去看学生的作文,中学老师不能以你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

解说:

在所谓文无定法的现实下,这种要求无疑重要,而当高考作文越来越与现实相连,文字、文笔之外,观点陈述也注定了更为重要,这是对学生的考验,也同样是对阅卷者的新要求。

主持人:

你说这个写作文的人和评作文的人,他们之间怎么能达成这种共识?这种共识并不是说你非要迎合我,而是说自然的达成一种共识。

白岩松: 我觉得我们期待的不应该是达成共识,而是宽容和包容。就是我不同意你说话的内容,但是我要维护你说话的权利,只要没有触碰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底线。你想想出卷的人是很少的几个老师,但是阅卷的人很多很多,比如说咱俩同时在那儿阅卷,可是对一个作文的看法就不一样,可是一篇作文60分,如果说有的老师最后打出来的分数,不喜欢这里所谓的某种价值观或者有点太灰暗,或者不够主流,给人打了20分,他这一辈子就有可能受到影响。但其实我们要包容,谁说每一个孩子都要用阳光灿烂的方式去写喜剧呢,莎士比亚不也是写悲剧是真正的大师吗。

主持人:

但是你说的这个包容和标准是不是有冲突?因为说到包容,什么标准都可以,但是标准需要一个实打实的放在那儿,就是我们可以评判。

白岩松:

对,就是标准本身应该是不把那些所谓的价值观,就是说要考虑到你的这种宽容性。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某一篇作文,就是某一篇课本里的东西,我们不是经常弄所谓中心思想吗,然后说你总结中心思想。我一看这个孩子真好,有一篇文章他的中心思想总结得特别好,老师给画了叉,为什么?标准答案不是这个,难道只许有一种理解,就不能有另外的理解吗?这就是我们呼唤包容和宽容的含义,没有包容和宽容,甚至某种纵容,真话就不会那么轻易地让每一个人都去捍卫它。

主持人: 这是我们两个人在演播室内去理解高考好的作文应该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不妨听一位专家,听听他,看看他是怎么评判一个高分作文和一个低分作文评判标准是在哪里?

周宏:

我们给上海高考作文总的评价标准确立了八个字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开放、灵活、多元、包容。那么强调开放,也就是要学生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能够比较自由地发挥,对于阅卷组的老师来讲,我们特别强调了对于作文的立意事先不做预测,也就是所谓的预测,什么意思呢?一篇作文过去有些地方的做法是先确定写什么是一类卷的立意,什么是二类卷的立意,我们认为不妥当,因为一篇好作文是由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结合起来来评判的。有时候写什么好呢?怎么写没写好,也会变成不好的作文,反之亦然。而包容,就是在不侵犯、不触犯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底线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真话,并且对学生的真话,根据他的品位的高低加以比较确切的、切合实际的评分。而灵活、多元是指对学生内容和形式采用不同的,特别是形式上,他采用了不同的文体我们就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这就是我们上海这几年一直执行的作文评价总体的标准。

主持人:

刚才周老师说到八个字,“开放、包容、灵活、多元”,你觉得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他们做得到吗?

白岩松:

对,首先我觉得他说得非常好,但是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变成一下子众多的阅卷老师都可以准确的掌握的一种原则。比如上海今年的作文题是《一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我们假想有的孩子没写世博会,写的是上海那场大火。会不会有的老师就咯噔一下,这孩子怎么写这个?这还不是最大的挑战。如果有的孩子写的是一切都会过去写的是世博会,一切都不会过去写的是大火,会不会有的老师,这孩子给低分了,不,我觉得要看他写的好不好,有没有道理。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但是你说得非常对,如果到了高考作文的时候,我们再去呼吁讲真话,有想象力,有个性的东西,可以被纵容,被宽容,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孩子已经养成了,你看有人总结咱们以前写作文的标准的定式,同学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问:“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答,“我叫红领巾。”还有,昨天我看完什么什么之后,我的心情如大海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我们从小到大作文训练都是这样固定的话语可以得高分的话,怎么可以讲真话,怎么有个性的话呢?仿佛是不是变成前几天我们为李娜的个性鼓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李娜要在我们的身边的话却被我们撵走,因为她太有个性了,不,要从现实生活中包容个性开始,才会有一个又一个更多的李娜。

主持人:

我们刚才也说了这些年高考的题目在不断发生让我们感到欣喜的变化,那这种变化怎么和平日的作文训练能够体现出来、反映出来?

白岩松:

没错,我希望首先我们高考的作文各地阅卷所谓标准答案能像上海这样全部公布出来,在阅卷之前就公布出来,让全社会去评判,形成对阅卷老师的一种压力,也让全社会服气,能够看到这里的包容、个性和自由这样一种空间,这是针对高考的。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教育当中,我们的教学大纲等等不要在文科领域,也就是“武无第二,文无第一”的领域里头非要设定某种僵硬的所谓标准答案,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只要是那个,B就是错的,只能是A,然后孩子就猜,然后最后家长就率领孩子一起撒谎,算了算了,你日记就可以写心里话,作文就不用写心里话了,要不然就不会有高分。请问,如果一个国家的作文是这样的话多可怕,好在我们现在都在呼吁越来越捍卫说真话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让教育当中的每一天,孩子的每一些真话都能得到包容和宽容。主流不是只有一种,主流的意思是也要包容很多非主流。那我觉得这一点来说,在我们的教育当中也要首先体现出来。

第三篇:关注现实,表现自我

关 注 现 实,表 现 自 我——高考作文回顾与展望

[论文摘要]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均紧扣时代脉搏,均以人文理念为核心,注重理性思维。本文试图在回顾分析高考作文的发展历史中,探寻几条可供借鉴的规律,展望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时代性人文关怀理性思维

高考作文以其无可比拟的分量倍受教师与考生的关注。本文试图在回顾分析高考作文的发展历史中,探寻几条可供借鉴的规律,展望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

文以载道,文如其人,作文具有其育人的功能,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体现。培养为一定社会、为一定时代服务的人才,这就使其内容目的、方法手段都带有时代性。因此,笔者认为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时代性、人文性和思辨性。

一、时代性

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人的各种思想也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一道好的考试作文题,都会和当时的形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作文题和时代精神是息息相通的,我们只要去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作文题,就不难发现这个特点。

历年来高考作文题,文题与时代精神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如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习惯》,很多考生看不透,把握不住题旨,立意也就不准确。如果我们能仔细联系时代背景,很快就能明确题旨。1988年,全国上下,从农村到城市,从机关到学校,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前所未有的改革运动,把“习惯”放到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考虑,我们就会明白,改革就是对传统的旧习惯的否定。旧习惯不管怎样顽固,最终将会被新生活所代替,改革不管遇到多大阻力,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新旧习惯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如果再从学校教育来看,培养教育人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养成了就终生受益,坏习惯一旦养成了则终生受其害。如果我们能这样联系实际,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很快就会找到文章的立意。

语文与现实生活应当是紧密相连的。李镇西老师提出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这一语文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于漪老师的肯定。确实,语文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又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概括与反思。2005年高考作文题大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北京卷的“安”,如果考生能想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同时有自己的思考在其中,应

当是可以找到最佳立意的。如果考生能常看报刊,关心时事,更远一点考虑到当前中国周边环境的生存压力,从国家安全着手,写国际联合反恐斗争,也是有话可说的。再如天津卷“留给明天”,如果考生能联系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就会找到节约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立意。考生也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去立意。如果考生能联系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一文中提到的“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在乎大人们给他们创造怎样的社会”这一点,联想到留给孩子的明天应该有一个和谐的、小康的、诚信的、充满爱心的社会环境,也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当然考生还可以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立意。如果考生能结合学校家庭教育实际,也不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给孩子的明天留下什么,不是“鱼”,而是“渔”;不是万贯家财,而是创造新世界、新天地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本领。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除了沿袭大上海特立独行的个性和世界大都市的前沿眼光外,还与2006年上海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有关。我们知道,2006年上海发生了很多事情,社保基金案件一下子把上海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怎么重塑上海形象和新任领导如何尽快跨过这道坎是上至中央、下至百姓都关注的问题。同时,2006年底股市一涨再涨对上海普通老百姓的心理冲击也是非常大的,怎么以平常心对待这一牛市,也是考较普通民众的一道坎。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时代,体味自己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感受,是自主命题以来,浙江省作文命题的一贯追求,这一追求在2008年试卷中通过改变题型、圈定更具当下色彩的写作范围等手段落到了实处。尽管浙江省前两年也都有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的提示,但由于考生的关注点在“话题”,评卷的依据也重在 “话题”,所以,当考生无视 “自己”的时候,评判也会一起“ 失重”,于是命题专家的苦心引导便被消解于无形。而今年的标题作文,受“触摸城市” “感受乡村” 的语义制约,重点只能是 “触摸当今的城市”和 “感受现在的乡村”,即使写上个世纪的都市或陶渊明时代的乡村,也只能作为“现时”的一个映照和表征。此类命题使“生活”得以凸现,真情得以释放,能力得以发挥,素养得以体现,能积极引导学生跳出故纸堆,去感受和触摸生活,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从而与伟大的时代结伴同行。

当然只关注还不够,还要有思考,考生可选择一两个话题作专题研究,要形成自己的独到思想,有自己的主见;泛泛而谈的作文,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

如果我们能站得更高一点看问题,那么我们会发现:高考作文题的时代性特点,也是时代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挥育人功能的需要。

二、人文性

高考的作文题,有着其引领导向作用,细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则更多的是关注人的精神品德、思想文化,体现了人文性。

关注人、尊重人,这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方向,高考作文要关注、尊重的“这个人”应是学生,是考生。

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作文的题目,无论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同时考虑时代特点,使人有话可说,能够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避免空话、大话、假话,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写作训练的要求。回顾2004年全国高考15套作文试题,从话题内容来看,绝大部分都直接体现“表现自我”的倾向,而2005年则表现得比较间接。

表现自我,首先是如何看待自己。人要能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成功自我,创造自我,战胜自我。如1998年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表现自我情感、经历、意识、态度、价值观。其次是如何看待别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卷Ⅳ“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还有如何看待社会与世界。人除自然属性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人生道路上,有许多是是非非要求判断,虚假真伪要求辨别,种种关系要求处理,利害得失要求取舍,方式手段要求选择„„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作文与为人有很密切的联系,文以载道,学生不明理,就无法为文。况且,文如其人,文品如人品。所以说,作文有很强的育人功能,高考作文题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其自身的引领导向作用。“尝试”、“习惯”、“诚信”、“心灵的选择”、“人文素养与发展”、“双赢的智慧”等话题,无不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品德、健康个性。2007年湖南卷的高考作文题“诗意的生活”就表现了这种导向。这里的“诗意”肯定不是单单指吟诗作画的风雅,更多指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健康而有文化的心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陶渊明追求的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当然他也会做诗,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摆脱心灵的枷锁,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会让自己变成一个躬耕田野的农夫。他的诗意生活表现为一种心灵的坚守。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诗意的生活”就是一种和谐的生活,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由“地域”而“文化”。纵观2004、2005年作文命题,已由原先人们所理解的“地域”特色上升为一种“文化”或“风格”特色。如2004年广东

卷作文题就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语言与沟通”反映的是由于“虎”“火”语音的差异而造成的误会,貌似强调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强调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又如2008年重庆的高考作文试题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全球意识。之所以说具有全球意识,是因为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而200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的生活”等主题。

注重审美体验及感受,是2004、2005年高考作文的共同亮点。如2004年江苏卷“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极富审美情趣与价值。再如福建卷“人物与文学形象”更是文学审美活动。又如2005年高考上海、辽宁与浙江卷作文题目都是以文化底蕴见长。“今年花胜去年红”和“一枝一叶一世界”这样的作文命题不仅颇具文化蕴涵,还凸现了试题尊重实际、尊重青春、尊重考生的积累与收藏、尊重考生情绪甚至考生擅长诗意的特点,人文气息浓郁。这也是与“新课标”的对接。

因此,考生在作文备考时,一定要从写“我”着手,写出真实的自我生活,抒发出自肺腑的真情,阐明独到的人生感悟,展示富有个性的自我。

三、思辨性

理性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一分为二,用辨证的、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就是理性思维。

2005年全国卷三套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位置和价值”、“忘记和铭记”值得注意,因为它们体现了对中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浙江卷“一枝一叶一世界”,考生可以用设问展开思路,“一枝一叶”与“一世界”是什么关系?福建卷“大圆与多角图”、湖北卷“观察宇宙的方法与态度”等作文命题,考查的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种高度认同的思想方式。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试题“行走在消逝中”是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目。“行走”我们可以理解为“前进”、“发展”、“进步”等涵义,而“消逝”可以理解为“扬弃”、“放下”、“远离”等涵义。二者联系起来看,极富思辨性。考生可以这样去思考:为什么会在消逝中行走?行走在消逝中会怎样?这个题目开放了考生思维,既可以表现自己思维的缜密,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论感受,命题很好地综合了思维性、生活性等特点。2008湖南省作文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看诗中蕴含的哲理,“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 物以稀为贵”等哲理,所以考生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的议论文。

辩证思维虽已成为高考作文能力训练的重点,但是,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思辨色彩不足的问题,写议论文不是以分析问题为主,而是 “以摆代论”、“以彼代此”。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现象呢?从思维方法上说,我们要善于从辩证的角度,就个性和共性、绝对与相对、事实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全局和局部、具体与抽象、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正面与反面,美好与丑恶等方面进行思考辨别,改变视角,深挖本质,触类旁通,提高哲理思辨能力,才能真正提升文章品位。从具体训练来说,要围绕话题,应用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

明确而富有哲理的思想,往往是深刻的,考生在备考时要选择典型的、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这就需要平时多积累材料,加强思维训练。同时考生要注意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人生,要能写出对生活的情愫,对现实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

一个好的高考作文命题表现的三个特点,也会是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向。它始终紧扣社会现实,关注人生情感,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让人人有话说,个个抒真情。既然如此,考生就要有针对性地积累与训练。有备才能无患,训练有素才能从容应试。猜题、押题不是法宝,扎实训练才是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考作文快速审题十五法》,中国教师阅读网

3.《高中学生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网

第四篇:高考作文阅卷怕关注

高考作文阅卷怕关注?

孙殿华

据北京晚报2012年6月16日报道,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对于部分媒体在高考前后采访各种专家进行作文考题解读、点评的现象,呼吁不要轻易相信所谓专家评点试题,他直言一些“专家”对于试题的“解读、分析”已经干扰到了高考阅卷,“我们的阅卷老师会受到一些所谓‘专家’的观点影响,需要我们在阅卷之前进行纠正。”漆副主任虽煞费苦心但终究令人费解,本人不敢苟同恐怕不是为了阅卷公正,而是为寻求教育部门的特权而进行的不知深浅的告白。

人们关心高考,心情不难理解。高考作文占那么大的权重,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国人历来关心社会、政治,对于以议论文体为主的高考作文成为关注焦点理所必然。考生家长、老师以及媒体约请的专家对高考作文进行分析、解读也在情理之中,我们在解读中可以看得出见仁见智,正所谓集思广益,观点从宏观到微观,舍去过于矫情的,可以说是相当全面,丰富多彩。

高考阅卷,属于圈子内人士出题,圈子内人员给出标准答案,因为我们的教育传统是语文与政治互相渗透,所以作文历来像论述政治理论一样论点、论据要列出个一二三四,根据观点给分的。可圈子内人士毕竟是学识范围、思维模式、脾气秉性大同小异的,见识胆识也有局限性,定的评卷标准和调子也就单一死板。作文阅卷为什么不用电脑打分而用人脑打分,在于它是创造

性强的脑力劳动成果,不是简单的选择题涂抹个ABCD,作文的内容就是不能“统一思想”,而是异彩份呈;不是千人一面,而是百花齐放。作文写好了就是文学作品,属艺术范畴,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向着正义、公平、民主,朝着真、善、美方向发展,就应该说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正是因为立意新、角度新、表达方式新,有的同学作文才拿到了高分,甚至满分。

是单一死板好还是全面丰富好,我看不言而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专家的分析解读丰富了评判标准,拓展了评判思路,并非干扰了高考阅卷。现在的高考作文,都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上下功夫,学生也就要在“三贴近”上挖掘思路,在阅卷上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三贴近”?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分析解读包括建议意见才是硬道理。我倒觉得,如今是信息迅捷时代,一朝考试完成,当天各路分析解读内容会即时跟进,何不等待一两日,综合一下分析解读内容,充分听取民意,兼收并蓄,充实丰富一下评判标准,然后有把握地去心平气和地阅卷,而不是承受着各路分析解读的干扰心情忐忑地阅卷,这样该有多好?

不关心社会心理,圈子内制定标准,阅卷用圈子内的标准来执行,评判圈子内的事情,那如同近亲结婚,路越走越窄,圈子越圈越小,不出现怪胎才怪。我们的任何工作,无论是高考作文阅卷,还是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出台,都要让老百姓有表达意志、意愿的空间,充分考虑民意、民生诉求。

二○一二年六月十七日

作者单位:龙盐(齐齐哈尔)盐业有限公司 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公园路81号 邮编:161005

电话:0452-8336407

第五篇:高考作文押题:虚拟与现实

高考作文押题:虚拟与现实

——母亲节网上“示爱”押题指导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母亲节这一天,一早打开朋友圈、微博、QQ空间,到处都是祝福母亲节日快乐的,夹杂着晒自己和母亲的照片,转发各种母爱伟大的故事等,热闹非凡。这时候你不赶紧表达一下对母亲的感情,都不好意思给别人点赞。

面对网友们向母亲们疯狂的“示爱”方式,一半以上的母亲表示并不知情。因此有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你妈知道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么?”。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平时不习惯和父母交流情感,或者不好意思表达感激,用这样的方式说出心里话,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还有网友认为,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聊聊天,给妈妈买点实在的礼物,才是表达祝福的更好方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少于800字。

【审题点拨】

这是一道现象+观点的材料作文,对于这种类型的作文,考生首先是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概括,确定核心话题:母亲节人们在网上疯狂向母亲示爱。接下来就要确定立意方向。既然材料中已经给出了几个观点,考生要做的就是选边站,要么赞同网上这种“隔空传情”的表达方式,要么赞同线下实在真诚的祝福方式,当然也可以另起炉灶,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确定立意方向之后,就要斟酌确定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议论的角度,这时考生需要回归材料,再仔细审读材料,寻找议论点。具体来说:

①网上隔空传情不是向母亲祝福的最好方式。因为第一,网上抒情忽略了祝福的真正接受者——母亲们,不符合母亲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与要求。母亲们大多不是网络的高频使用者,日复一日的操劳磨掉了她们的棱角,也让她们回到了生活的深处。网络上的一片祝福之音、溢美之词,为我们构造了一派和乐融融的假象,却让我们进一步沦陷于虚拟,忘却了母亲在真实生活中盼子归的身影。第二,情感的表达是个人的、私密的、个性的,如此热闹,千篇一律会冲淡甚至消解情感本身,从而使祝福流于形式,另外也有炫耀、作秀、给人看的嫌疑,是在消费情感。第三,源于网络的压力和外在的胁迫,可能使情感的表达并非出于自愿,从而显得不

/ 5

够真实。同时“这时候你不赶紧表达一下对母亲的感情,都不好意思给别人点赞。”也容易使情感表达被“道德绑架”,从而走向盲目和随波逐流。

②网络让爱触手可及。首先,网上示爱可以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与桎梏,让爱的表达更方便、快捷。新时代的网络给予了我们交流、传递情感的平台,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情感的存放地和分享地。情感不再是一支无根的浮萍,它扎根在网络平台坚实的土地上,不断传输着温情、美好和正能量。其次,从历史民族的角度看,自古以来,我们的国民保守、含蓄,不善于直接表达感情,网上示爱不失为一种进步,一种表达情感的理想方式。“平时不习惯和父母交流情感,或者不好意思表达感激,用这样的方式说出心里话,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情深意切的文字、经岁月洗涤仍焕发生机的照片,一经在朋友圈发出,无不引起大家的共鸣,积聚起温情脉脉的暖意。

③重拾节日的仪式感。“母亲节”就要有母亲节的样子,要在深切理解这个节日内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仪式来表达感恩。如同春节,提醒着我们春风送暖、新年伊始、万物更新。母亲节当然也有其意义。母亲节表达了人类对母亲孕育、抚养生命之伟大的尊敬感恩之情。在如今许多节日祝福话语、形式趋同,表达流于表面的情况下,重拾节日的仪式感显得尤为重要。

④情感的表达要回归本真,回归实在。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古人尚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挚诗句与对“意恐迟迟归”的母亲“密密缝”的体察与感动,尚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时时刻刻牵挂心头的孝义与汉文帝亲试汤药的实际孝行,难道现在就只有字符一样、格式一致、甚至连内容都可以复制粘贴毫无新意的祝福话语了吗?对于不善表达的我们,母亲节是一个表达情感的好时机。与其在朋友圈热闹,不如回家好好陪母亲“热闹”,哪怕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聊聊天,给妈妈买点实在的礼物,这样的爱的表达才拳拳深情,温馨动人。

⑤不要肆意揣度诋毁别人的爱心和苦心,勿消解爱的真诚与伟大。“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你妈知道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么?”这样的调侃与讽刺虽有道理,却可能流于极端与绝对,有消解崇高,走向虚无的嫌疑。

突围角度一

辩驳:让观点更有针对性

【名师支招】

辩驳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提出质疑与驳斥,是一种从侧面论证观点的有效方法。在确立己方观点后,反方的观点就成了批驳的最好靶子,也为多角度思考问题、审视材料提供了绝好的线索和思路。

【佳作赏析】

别让亲情飘在空中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二(3)班

邓沁怡

母亲节的祝福霸占了网络荧幕,可这些隔空抒情的祝福却大多被遗忘于虚拟空间,没能温暖母亲的心。别再让亲情的暖意被冰冷的屏幕阻隔,陪伴才是最实在的暖心祝福。

陪伴,让生活回归。历史上战争的硝烟没能攻陷人们对生活的追求,网络却轻而易举地攻占我们的生活空间中一大部分。虚拟空间的快捷看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悄然滋生了

/ 5

众多的“低头族”。网络使用过度的现象屡屡出现,显示了网络所带给人们情感间的隔阂。虚拟生活举起它耀武扬威的拳头给予真实生活一下又一下的重击,而陪伴,这一最朴素无华的感情表达方式,就是真实生活对网络的精彩反击。

母亲节的祝福霸了屏,却没让子女对母亲的爱霸住生活的屏。网络是十分高效快捷的工具,它让网友对母亲的“示爱”变得轻易且容易夸大效果。正因它的快捷与夸大作用,网友们只看到了无数的点赞,却忽略了祝福的真正接受者——母亲们。母亲们大多不是网络的高频使用者,日复一日的操劳磨掉了她们的棱角,也让她们回到了生活的深处。网络上的一片祝福之音、溢美之词,为我们构造了一派和乐融融的假象,却让我们进一步沦陷于虚拟,忘却了母亲在真实生活中盼子归的身影。

隔空抒的情,只会永远飘在空中。对母亲的爱,却不应只是通过网络来表达,而应实实在在地在生活里,让母亲感受到她身边萦绕着的情。

母亲们最需要的是朴素真切的陪伴,而非网上哗众取宠的“晒”式示爱。母亲们用最美的年华陪伴你我的成长,长大后的我们,难道不应以陪伴回应这份深情吗?许多孩子别扭于在真实生活中对母亲直白的示爱,那么,亲手做的一桌好菜、一些实在的礼物,哪怕只是陪母亲在公园里散个步。难道这些举动不比网络空间那搁浅的爱意来得更加含蓄而真实暖心吗?

虚拟空间里终究只是一件工具,别让亲情沾染太多那冰冷的机器味儿。网络易使情感变得浮夸而轻飘飘,就像幼时手里那永远握不住的红气球,更像时光长河里偶尔泛起的浮光掠影,激不起人心湖里一点涟漪。

陪伴,是最长情的示爱,是最珍贵的祝福。请别再让你的一份深情搁浅于冰冷的虚无中,别再让时光无情磨损那些美好。下一个母亲节,只愿更多的母亲能享儿女承欢于膝下的幸福,更多的儿女选择以陪伴珍惜亲情。

【名师点评】

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晰。首先指出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攻陷以及网上示爱的虚幻与假象,接着明确而具体地指出真切的陪伴才是最好的祝福,最后再次强调并点题,发出吁请,首尾呼应。行文中有辩驳的意识,文章虽重点在写陪伴,但始终不忘批判网络对感情的消解,从而从侧面论证观点。

突围角度二

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文章走向深刻

【名师支招】

新材料作文需要学生有一双洞察力的慧眼,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需要学生重视对事例的分析,对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对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意义的探究,对个案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探究。只有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才能洞察幽微,写出深刻、透彻的文章。

【佳作赏析】

莫让孝顺成为作秀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二(4)班

方子茵

/ 5

母亲节的悄然而至,却在朋友圈掀起了一股不亚于情人节秀对象的浪潮。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种属于新时代的温情,而我看到的,却是以温情为幌子的集体作秀与自我陶醉。

只在网络上表达祝福,将对母亲的爱通过网络肆意宣扬,实际上体现了一种由内心患得患失的自卑感所引发的虚荣心爆棚的心态。我想,大多数人正是因为连自己都不敢确定平日里对母亲的言行举止到底包含了多少孝心,才会争先恐后地在虚拟平台上乞求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自我安慰吧。似乎得到的赞越多,素日对母亲无理取闹的次数就会减少得越多;似乎得到的评论越正面、发的文字越鸡汤,平常对母亲关心的置之不理的负罪感就会消散得越多。在社交媒体上祝福母亲,与其说是被母亲所付出的一切触动到了内心,还不如说是为了感动自己,为自己惴惴不安的“孝心”寻找冠冕堂皇的慰藉。真水无香,真爱无言,真正自信做到了对母亲孝顺的人,从来都无需在朋友圈凑齐九张自己翻箱倒柜挖出的合照来试图来证明自己,也无需通过他人来肯定自己对母亲的爱,而我们的母亲,也该是更希望能从孩子们的微笑与对她们的陪伴中寻觅到真正的爱意,而不是仅仅透过冷冰冰的手机屏幕吧。

而只敢用社交媒体表达情感,却没有勇气用言语与实际行动展露爱意,实则也是两代人之间缺乏交流与有效沟通的表现。有多少家庭,在朋友圈里热衷于疯狂地互赞,而一放下手机,却依旧免不了谈三句话就爆发争吵的尴尬;有多少孩子,在朋友圈里与母亲深情相望,而面对母亲的嘘寒问暖,却依旧用最尖利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地刺伤母亲的心。人该是最会表达情感的动物,但若生命中传情达意的工具只剩下了智能手机,那该多么可悲啊!古人尚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挚诗句与对“意恐迟迟归”的母亲“密密缝”的体察与感动,难道现在就只有字符一样、格式一致、甚至连内容都可以复制粘贴毫无新意的祝福话语了吗?古人尚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时时刻刻牵挂心头的孝义与汉文帝亲试汤药的实际行动,而今却只能用各种表情包来替代了吗?爱在现实,又真的有这么难吗?不然,在当今社会,其实亦还有如毕淑敏与孩子间的书信交流,也还有吴晓波与女儿的互相鼓励、成为对方梦想的坚定支持者。而这,才该是最真情流露的交流与表达。

你以为看到赞誉遍地的评论区就真的做到孝顺了吗?你以为点赞最多就是真爱了吗?为何不能有一次真挚的促膝长谈?又为何不能抛开虚无的虚荣心与羞涩感去尝试与家人进行真正的沟通?

社交网络上的廉价的孝顺,不过是一场莫大的作秀盛宴,也不过终究是一眼繁华,掩不住的满目疮痍。【名师点评】

文章透过母亲节朋友圈的热闹与喧嚣的表象看到了背后的作秀与自我陶醉以及为自己惴惴不安的“孝心”寻找冠冕堂皇慰藉的本质,同时思考出这是两代人缺乏交流与有效沟通的的外在表现,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法。文章结构严谨,思考层层深入,而且能古今对比,现实性和针对性都很强。

突围角度三

古今对比:让文章始终洋溢着文化的味道

【名师支招】

/ 5

情感的表达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时代不同,方式自然不同。古人是如何表达爱的,我们现在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鉴借?在古今的对比中,我们会感受到消逝与新生,传统与现代,委婉与直白,会让我们的文章走向深刻与蕴藉。【佳作赏析】

莫待无人空自语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二(4)班

许可

随着微信的普及,用朋友圈转达情意已成潮流。母亲节这一天网上的信息轰炸,更显得尤为热闹。然而这种疯狂的“示爱”,大多数母亲却并不知情。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以为用网络建立起的与母亲之间亲密的关系,却被虚无“桥梁”给隔空了。

在这个交流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时代,话语的数量在空前泛滥。不同于如今动动手指的便捷,古人由于交通所限、材料紧缺,与远方的友人、家人的“通话”只能通过“书信”这唯一途径。那时的“一字一寸金”、“空有满腔思绪却谨而下笔”中蕴含的深浓情意读来令人动容。对待友人尚如此慎重,对待母亲这个有着最浓厚家的温情的亲人,用最郑重深情的语气都难以道明思念之万一。而在母亲节这般意义非凡的节日,轻佻之语、夸张的“示爱”却大行其道,于语言的泛滥中,深重情意仿佛也随之一泄而空。

言之无形而行之有形,古人把能在母亲膝下承欢作为一大幸事,更说明有实体的“行”方为尽孝之道。如今或许父母从小便时常伴于子女身边,护其成长,于是我们都对父母的陪伴习以为常,且“未尽离别之苦,难言情深”,因此大多陷于此“窘”境中的父母子女渐显疏远。更有人言因为“对父母的情感难以真正的在口头上表达”,给自己平时的冷漠的言行找到一个绝好的借口。而在母亲节是的“示爱”更像是一种心虚的表达“歉意”的无意识行为。隔空抒情实则只能制造“虚空”,实在的对母亲亲口说出自己内心的恋慕之情方为实道。不仅我们子女有亲近的想法,母亲们更是如此。我母亲便时常提议一同散步、闲聊,她会诚挚郑重的讲明许多道理——自我很小时便是如此,于她的一字一句中,饱含着对女儿的殷殷教诲;我亲手制作送与她的礼物,她亲手接过时笑弯了眼,嘴里直念“孩子长大了”,那时是她拍下了照片,喜滋滋地传到朋友圈,是她在“示爱”。我虽未言一语,母亲却已意会到了那份情意。

在我们如今还能轰炸网络以述情意的时候,不要在虚无的网络上“无人”而空语爱意;更不要在以后再没有机会述诸情意时后悔不已。“莫待无人空自语”,珍惜当下,坦然真诚的直面“示爱”方为孝道。【名师点评】

文章从古今对比的角度展开议论,以古代抒情的郑重严谨来反衬当下网络“示爱”的随意与轻佻,以古代抒情的“行之有形”来反衬当下网络“示爱”的“言之无形”,使文章显得厚重而充满浓浓的文化味道。同时能结合自身经历来阐明实在的行动方为情感表达的正道,让说理落在地上而不是浮在空中。

/ 5

下载2010年高考作文:一席关注现实的盛宴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高考作文:一席关注现实的盛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作文离现实还是有点远(精选5篇)

    高考作文离现实还是有点远 昨天,是2014年高考的第一天,上午的语文考试后,各地的作文题目照例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每年的这一天,不仅是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几乎所有教育工作者、新闻......

    【2014高考作文猜想】关注·思考·干预

    【2014高考作文猜想】关注·思考·干预 ——2014山东高考作文预测 【命题思路分析】: 2010年以来,山东省的高考语文作文的命制总体呈现一种稳定性和延续性,除2011年是以“这世......

    2006年高考作文复习:关注社会热点(定稿)

    2006年高考作文复习:关注社会热点 2006年05月24日13:37 语文历来是高考的首考科目,语文的重点又是作文,如何写好高考作文,打好首仗,至关重要。关于高考作文,专家们给即将应考的考......

    高考作文——关注弱者、爱心、善良社会公德

    高考作文——关注弱者、爱心、善良、社会公德 关注弱势群体:“井底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长期性的而不是短期作秀热点素材:“井底人”——关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爱心的接力......

    2011年高考作文必须关注的热门话题

    2011年高考作文必须关注的热门话题 1. 【话题】生活需要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需要柴米油盐;有人说,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人说,生活需要清风明月碧水蓝天;有......

    2012年高考作文需关注的话题

    2012年高考作文需关注的话题(共24个) 现在是同学们备战各种考试作文的紧要阶段,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作文技巧铺天盖地而来,也许你疯狂地修炼秘籍、熟记技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

    用慧眼关注现实用心灵感悟生活

    用慧眼关注现实用心灵感悟生活 作文来源于生活,我们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就要着力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写好“生活作文”,让学生面向社会,扩大视野,感受生活,加强作文与现实生活......

    反思经典感悟现实 08年高考作文八大热点预测

    反思经典感悟现实 08年高考作文八大热点预测 一、预测理由:广东近年高考作文启示 时间题目内容形式文体 2007传递重视体验话题作文诗歌除外 2006雕琢心中的天使重视体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