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文学创作作家的主体性
浅谈文学创作作家的主体性
李焕英
(黄河科技学院学院 文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3)
摘要:文学主体中的创作主体,在文学活动中起着关键的核心作用,作家的主体性即实践主体性和精神主体性的真正实现,就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就是一个超越过程,它包括反传统,预见未来以及忘记自我。
关键词:创作主体 层次 自我实现 超越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目前,文学理论界认为“文学主体”包括三部分,一是创作主体即作家,二是文学对象主体即人物形象,三是接收主体即读者和批平家。而在这三者之中,我认为作家的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主体的主体。
作家的主体性包括作家的实践主体性即写作主体性和精神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实践能力,主要是作家的表现手段和创作技巧;而精神主体性则指作家内在精神世界的能动性,也就是作家实践主体获得实现的内在机制,如作家创作动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等等。
一个作家,意识到自身的精神主体性是极为重要的。意识到精神主体性,就是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内宇宙所具有的巨大能动性,意识到这个内宇宙是一个具有无限创造能力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主体力量可以发挥到辉煌的程度。如果一个作家能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精神主体的全部灵性,那么它就能自觉地构筑内心雄伟的调节工程,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创作成绩就会十分辉煌,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作家的主体意识,对于作家是极为重要的。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基本层次,即生存需求层次,安全需求层次,归属需求层次,尊重需求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层次。这是人的心理结构中的五个层次,也可以说是人的五种精神境界。由此我们也可以把作家的精神主体分为五个不同层次。作家的创作如果是仅仅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作家就会被现实生活中繁琐的利益所束缚,缺乏必要的从事创造的外在自由条件,就不可能进入深邃的精神生活,作家的主体能力就处于被动状态。第二层次的安全需求的实质也是生存的需要。说到底就是作家为自己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安稳的位置而创作,把作品作为自己的护身符和通行证。例如我国文革时期,文化气氛异常,作家不得不屈服于心灵之外的压力而违心地写作,此时,作家的主体意识处于被压抑状态,作家往往会感到很苦闷,总感觉自身的能量无法释放出来。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看不到作家自身的热血和眼泪,也就谈不上作家的主体性。
为归属需求而作,就是为自己所属的那个阶级、派别、团体进行创作,其作品就会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和遵从性。五四时期鲁迅先生所说的“遵命”文学,就是此类。鲁迅先生遵奉 1的是先驱者的命令,而不是金钱和指挥刀的命令。他的遵命是自觉自愿的遵奉,是与自己内在需求一致的遵奉。这是一种积极性的归属要求,所以他在创作中燃烧着自己灵魂的火焰。当作家处于一种自觉的,出于内心的归属动机状态中,自愿服从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利益,作家的群体性和个性可以融合为一,写出成功的作品,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自觉性(高度自觉的群体性)与个性的融合。这种融合,既是作家积极性归属需求的实现,而且也是作家的自我实现,此时,作家的主体性就明显地表现于自己的作品之中。否则,如果作家的创作只是出于被动的消极的归属要求,并且是服从于狭隘的功利主义原则,作家的主体性就会失落。
尊重需求层次,对于作家来说,就是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赢得社会的尊重,在社会中找到自我的位置。在这个层次上,作家为了珍惜自己的声誉,往往更加认真地创作。这种需求比生存需求,安全需求,非积极性归属需求有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力量。此时,作家意识到自己是作家,应当有作家的尊严感和荣誉感。尊重需求,这是每个有成就的作家起码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性意识在创作中产生两种相反的效果,一种是积极性效果,既珍惜自己的声誉而更加严肃地劳动,不断地追求新的境界;另一种是消极性效果,把声誉变成沉重的精神负担,变成内心自由的心理障碍,例如过高地估计自己而处于盲目状态;为护卫即得的名声而处于保守状态;为排斥他人而处于狭隘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作家主体力量的发挥必须克服荣誉追求所造成的消极性后果。所以说,如果作家的创作仅仅为了赢得社会的尊重,还不是作家主体性的真正实现,把尊重需求作为创作的主要动机,他就会被名声所束缚,此时,作家自处于一种功利境界,心灵仍然不可能获得最大的自由。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就声明过,他决不会因为自己有名而谨慎些,就是因为他意识到在名声的干扰下主体有退化的危险。
作家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就是作家的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作家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自我实现包括两个不同层次,一是浅层自我实现,这是精神主体表层结构的外化,主要是作家认知能力的实现,即作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表达出来。作家的认知内容都是作家充分意识到的,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理性处理的。深层自我实现,则是作家精神主体深层结构的外化。这种实现的特点是作家全心灵的实现,全人格的实现,也是作家的意志、能力、创造性的全面实现。
但是,作家的内宇宙,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作家的自我实现,也不是这个封闭世界中获得的个人的小自由,自身人性的一点小解放。作家主体性的真正实现,是打开内宇宙的大门,用内宇宙去感应外宇宙的脉搏,负载外宇宙的壮丽图景,因此,作家主体力量的实现必须使自己的全部心灵,全部人格与时代、社会相通,必须“推己及人”,把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一切最美好的东西推向社会,推向整个人类。作家的自我实现归根到底是“爱的推移”,这种“爱”推到愈深广的领域,作家自我实现的程度愈高。爱所能达到的领域是无限的,因此,自我实现的程度也是无限的。古语说“仁者爱人”。只有爱他人,对他人充满着同情心,才是最高的自尊感,也才能获得最高的自我价值感。因此,只有在爱他人时,自身最有价值的东西――自己的良知才能获得实现。一个对他人的痛苦不懂得同情的人,一个对人民不懂得爱的作家,他就不忠实于自己的心灵,他的自我就无法实现。因此,作家的自我实现应当在任何时候都不背叛自己的良知,任何时候都保持自己对人民的爱。
二
我们明白,作家主体性的真正实现,就是作家的自我实现。其实,作家自我实现的过程就是对低境界的超越过程。超越的结果,导致作家的内在自由。因此,作家的主体意识,首先是作家的超越意识所造成的内在自由意识。我总是在想,一个优秀作家,能将五种精神心理层次上升到主体的自我实现,那么他的作品就表现出一种超越,即反传统,预见未来,忘记自我。
所谓的反传统就是超越世俗的观念,生活的常规,传统的习惯性偏见的束缚。一位优秀有作为的作家,他决不会陷入中庸主义,他一定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超常的审美意识,要打破传统的格式,追求“人人意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在没有路的地方踏出一条路来。考察一下历史就会明白,我国知识分子总表现出一种自我压抑的状态,缺乏自由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与当时的具体政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流行于我国的中庸哲学,使一些作家受到影响,缺少突破意识,被中庸所主宰的作家,总是处于自我满足的盲目状态,任何平庸的表现和无所作为的表现,都可以找到精神的逃路,一切创造的闪光都会被自我所扑灭。1942年毛泽东“讲话”后,所谓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加之解放后,我国突出政治的影响,一切社会系统,包括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子系统,都被纳入政治的总系统中,导致文学过多地承担了非文学的政治任务,并把为政治服务作为文学的总纲。所以作家的某些美学追求不得不消融于政治观念之中,作家的创作个性也就湮灭于政治大环境里。作家就不得不随着不同的政治气候而改变自己的颜色,不得不进行艰苦的自我克服,怀疑自身一切新发现的冲动,扑灭一切创造性的萌芽,来适应于那个政治运动频繁的社会环境。
反传统的第二个内容就是预见未来,就是具有巨大的历史透视力和预见性,能超越世俗世界的时空界限。罗曼·罗兰说:“像歌德、雨果、莎士比亚、但丁、埃斯库罗斯这些伟大的作家的创作中,总是有两股激流,一股与他们的时代运动相汇合,另一股蕴藏得很深,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愿望和需要。直到现在,它还滋养着新的时代。它给诗人们和他们的人们带来了永久的光荣。”[1]这就是说,作家在进行掌握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时,既要尊重现实,又要超越现实,具有站在历史制高点的气魄,不管在何种社会生活环境中,他们都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历史发展充满着预见性。他们尊重现实,但又不受现实的束缚,他们能充分的发现那些与现实不一致的,但预示着将来的理想因素,发现各种美的萌芽。许多政治家、经济学家认为不可能的东西,在作家的笔下,都会成为可能的东西。鲁迅先生说,作家有一种特有的敏感,例如听口令“举----枪”,政治家要等到“枪”字令下的时候才举起,而作家听到“举”字就举起来了。[2]作家的主体意识应具备这种反传统意识,即走在时代前列的意识,显示文化先驱者意识,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照亮人们前进的灯塔,否则作家的主体力量就会失落。
文学是美的人学,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这是一条规律。问题在于是怎样反映现实的。如果一个作家不能预见未来,不能进行超越时空界限进行创造性想象,那么他就不能有优秀的作品问世,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审美创造。照抄照搬生活地反映显然是不够的,作为一个优秀作家,必须以自己的精神为桥梁去切实地感受生活,参与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的情感经历,与笔下的人物共悲欢,共爱憎,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去对客体进行审美再创造,完全打破主体客体的界限,成为充满创造活力的大作家,最后获得一种内心的大自由。正如
鲁迅所说的,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大精神,此时,作家的主体力量获得充分的解放,形成文学创作的内心环境。
总之,作家的写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应当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与祖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把精神的主体性发挥到最高度,在心灵上有一种代替上帝的感觉。正如黑格尔所说:“苦恼意识是痛苦,这痛苦可以用一句残酷的话来表达,即上帝已经死了。”[3]他的意思就是说作家不要相信什么神仙上帝可以补救人间的缺陷,要相信补救人间缺陷的历史责任应当由作家个人承担即发挥作家的主体性。
注释:
[1]《法国作家论文学》巴比赛等著,王忠琪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32-33页
[2] 参见《集外集·文学与政治的歧途》
[3]《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版,第231页
第二篇:文学创作
浅析一些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观
在以创造性精神活动为基本特征的写作领域里, 文学创作尤其显得复杂,往往被认为是不可知的。但是,和其他复杂的事物一样文学创作的复杂的心路历程也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揭示出某些规律,是可以讲可以学的,许多有成就的写作者大都是从尝试文学创作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的,即使是应用写作课适当讲些文学创作也是可行的。所以,下面我就粗略地研究了一些我喜欢的作家的文学创作观,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写作的启发。鲁迅的文学创作观---抒写自己的心
鲁迅曾说过,文学创作不同于其他的工作,例如与教书相比,“作文要热情,教书要冷静。兼做两样的,倘不认真,便两面都油滑浅薄,倘都认真,则一时沸腾,一时心平气和,精神便不胜困惫,结果也还是两面不讨好。看外国,兼做教授的文学家,是从来很少有的。”这里, 鲁迅已经点出了文学创作活动的独特性是在于它的情感性,在于它必须具备的特有的热情。在《而已集.读书杂谈》一文中,鲁迅曾更为明确地指出:“研究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这里更是明确地将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归结为情感性。在鲁迅看来,文学创作活动主要体现为一种情感活动,因此,情感活动的规律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起着某种主导的或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创作活动是人这个主体的精神活动,作家在创作中并不是对生活现象作直观的反映,而是对生活现象进行“人化”,即在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同时,也熔铸进了作家自己的心血、生命和情感。对感情常常较一般人更为丰富的作家来说,要在创作中排除情感的决定作用几乎是不可能的。诚如鲁迅所指出的,“既然还是人, 他心里就仍然有是非,有爱憎;但又因为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爱憎也愈热烈。”正是这种热烈的爱憎情感催促作家们去从事创作,也正是因为融入了这种作家们的爱憎情感,才使其作品具有了感人的力量。作品中熔铸的作家的真实感情越丰富,作品的艺术价值便越高。反之,没有真心,没有激情,不管写什么,都难成为好作品。这就是鲁迅所谓的呼唤血和火的,咏叹酒和女人的,赏味幽林和秋月的,都要真的神往的心,否则一样空洞。
鲁迅特别地将“情感”问题提出来,将之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标志和特点,以之区别于诸如研究等其它创造活动,这反映了鲁迅对文学创作的独特性的认识,同时也昭示了他的整体的文学观念。强调文学的情感性特征,是与鲁迅对文学功用的认识相一致的。鲁迅认为“文学和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鲁迅从事文学活动的目的是在于以文学来改变人们的精神, 但鲁迅又十分清楚, 这种改变精神的方式, 不是在于思想的赤裸裸的教化,文艺之所以为文艺, 并不贵在教学,而在于从情感的角度进行精神的感化和启悟。以无情之语,欲感动人是很困难的。
鲁迅所谓的“创作抒写自己的心”,正可看作是他对文学创作独特性的最好的概括。这里所谓的心,当然包括思想在内,但文学创作活动更主要体现为情感的活动,思想是化为情感表达出来的。情感活动的规律在文艺创作中起着主要的或决定性的作用。鲁迅就曾说过:“创作总根于爱”,“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一感到干净时,即无创作, 他已经一无所爱。”即使是像杂感这样的议论性散文,其创作也同样离不开情感活动的驱导这一规律。鲁迅在《华盖集续编小引》 中说, 他的杂感“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用笔写了下来。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寂寞、苦闷、爱、愤等等,都是主观情感的东西,鲁迅强调文学创作中的情感作用,正是为了突出文学创作的独特性。王国维的文学创作观---疏散生命的痛苦
在王国维看来,文学创作的起点和动因是人的永不停息的生命活动,它原生于人的生活之本质。那么,“生活之本质曰何?‘欲’而已矣。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既偿一欲,则此欲以终。然欲之被偿者一,而不偿者什佰。一欲既终,他欲随之。故究竟之慰藉,终不可得也。即使吾人之欲悉偿,而更无所欲之对象,厌倦之情,即起而乘之。于是吾人自己之生活,若负之而不胜其重。故人生者, 如钟表之摆, 实往复于苦痛与厌倦之间者也,夫厌倦固可视为苦痛之一种。”显而易见,在王国维看来,生命的本质就是欲望、厌倦和痛苦,而人的一切活动莫不因此而起。然痛苦又可分为“积极的痛苦”与“消极的痛苦”。“ 工作”就是一种人们所经验的积极的痛苦。但人又不能经常地处于这种“积极的痛苦”中,因为“岁有闲月,月有闲日,日有闲时”,这时,人们体验到的就是“空虚之消极的痛苦”了。于是人们就需要以种种的嗜好,来填充生活的空虚,来缓释由空虚而起的痛苦。总之,在王国维看来,嗜好是“不能以须臾息者”的人的生命活动的结果,是人的实际的“直接为生活”的工作的补充形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文学作为“最高尚之嗜好”,“亦不外势力之欲之发表”,“故其渊源存于剩余之势力,无可疑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王国维的文学创作动因观, 既像人们所知悉的那样,是对康德、席勒、叔本华、尼采和海定甫的美学和心理学“向慕归化”的结果,又是在他痛苦的探索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论性》一文中,他认为人类的一切文化创造皆起因于抽象的善与 恶的斗争,“政治与道德,宗教与哲学,孰非由此而起乎历史之所纪述, 诗人之所悲歌,又孰非此善恶二性之斗争乎。”又在《释理》一文中否定理性之有益于人性的徙恶迁善,认为它不足为人的行为准则而在《原命》中则肯定和宣扬抽象的“定命论”和“定业论”,并总结道“一切行为必有外界及内界之原因。此原因不存于现在,必存于过去不存于意识,必存于无意识。而此种原因又必有原因。而吾人对此等原因,但为其所决定,而不能加以选择。”王国维的文学创作动因观,便是筑基于这种为非理性的盲目意志所决定的悲观主义的人性观之上的。
王国维以意志、欲望、势力及痛苦等因素,作为文学创作的终极动因, 有错误的消极的一面,又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其“ 片面”来看,首先,他以观念代替实在,为一般牺牲了个别,脱离开具体的时空环境,来探求生命的本质,不惜以形而上的主观臆断,代替对生命实体的具体分析。这样,他就不可能比较合理地揭示生命本质的一般的和特殊的内含,从而也就不可能全面地深刻地揭示文学创作的复杂的动力因素。其次,他将思维的局限圈划在封闭的内宇宙里边。忽略了对外在的客观因素的考察。事实上,人的活动是由内界的和外界的因素的合力决定的,所以离开对人的具体的生活境遇、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等外在因素来考察人的本质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的。同样,人的文学创造活动的复杂动因,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阐释和说明。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以唯心主义的态度,仅从人的抽象的内在的生命体验出发, 是无法揭示文学创作的规律的。第三,单用人的非理性的意志、欲望等因素来阐释文学创作的动因,势必要给自己的文学思想涂抹上浓重的悲观色彩,势必要把文学创作看作是救赎人生的罪过及解除人生痛苦的一种消极的方式,而看不到文学活动的根本性质和深层动力,乃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所进行的自由自觉的审美创造,是人通过美的创造对自己的自由本质予以确证的健全理性。就其“深刻”的方面来看,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哲学和美学的积极成分,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及文学,把文学作为诘问人的命运和省思人的价值的方式, 当作为人安顿精神家园的诗意手段,“来日滔滔来,去日滔滔去,适然百年内,与此七尺遇。尔从何处来?尔将去何处?”可见,他又是把寻求人的终极归宿作为文学创造的动因的。这实在是一种脱数千年之思想束缚的新的文学观,看来周扬称他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实非虚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观---在现实和梦中神游 众所周知, 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与表现, 一切创作都离不开现实这块肥沃的土地。任何作家都概莫能外,沈从文当然也需要首先把自己的创作植根于现实的沃土中。但是,沈从文又不仅仅满足于此,局限于此。他认为:创作还必需把‘现实’和‘梦’两种成分相混合,用语言文字好好装饰、剪裁、处理得极其恰当,方可能成为好作品。弗洛伊德认为创作就是作家的白日梦, 这当然有其荒谬之处,但至少有一点则是无可厚非的:文学创作总是要借助文字去实现,或表现人们在梦中的‘现实’,或梦中的‘愿望’。文学作品就是实现了‘现实’或 ‘愿望’的一种审美的物化形式。尼采认为:“正如哲学家面向存在的现实一样,艺术上敏感的人面向梦的现实。他聚精会神于梦,因为他要根据梦的景象来解释生活的真义,他为了生活而演习梦的过程。”又有人说:“一部文学作品,即使不记录梦境,本身仍是一个梦,作者的梦。它代表作者潜意识愿望的实现,或者记录了无法实现愿望的哀叹,就象梦一样,它是由作者过去心灵生活的残屑所构成,再加上最近事件或心像的润饰。”沈从文说:“有人用文字写人类行为的历史,我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沈从文的“心和梦的历史”的构成, 即包括了他的‘即往经验’在感情世界中的美好‘残留’和他对未来的憧憬与理想,再加上最近事件或心像的润饰。在沈从文的许多作品中, 我们都不难看出他对湘西古朴之风的深情依恋, 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深深遗憾以及对‘美与爱’的孜孜迫求。例如在他的代表作《边城》和《长河》中, 就展现了湘西社会那安宁、秀丽、淳朴的风俗美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情美,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迫求。也可以说, 《边城》或《长河》是实现美的破灭在作者笔下的复活, 是浪漫气息和现实精神的结合。也正如凌宇所说“《边城》、《长河》与其说是湘西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勿宁说是湘西社会历史演变和作者审美理想的艺术象征。”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亦言“我过去的痛苦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故事上,才得到了排泄与弥补。”沈从文的创作是“现实”和“梦”的结合。沈从文的梦,不仅是他‘过去心灵生活的残屑’和对未来理想的憧憬, 而且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特殊体验。沈从文创作的动力源泉, 是他对“美与爱”的本能向往和炽热追求以及他对表现这种“美与爱”的庄严神圣的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尽管“美丽总是使人忧愁”,尽管他深沉的爱常常不被人理解, 尽管他概叹:“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 照例那作品背后隐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 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尽管他对此也有似“寄意寒星荃不察”的寂寞与孤独,但他也不无有慰和自信地说道:“我有一颗能为现实光影而跳跃的心,就很够了这颗心不仅能够想一切,而且可以完全实现它一切花草既能从阳光下得到生机,各自于阳春烟景中芬菲一时,我的生命的花朵,也得发展、也得开放,必然有惊人的美丽与芳香。”沈从文视文学创作为他生命最庄严的一部分, 他的作品, 就是他生命开放的‘花朵’,美丽而芳香。他的‘热情’与‘悲痛’,就是他用形象表现的爱的内心世界的展示,诚挚而动人。他存心走一条“从幻想中达到人与美与爱的接触的路”,并“从自己头脑中建筑一种世界,委托文字来保留,期待那另一时代心与心的沟通。”沈从文为美与爱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沈从文对陶冶国人灵魂的功绩是辉煌的。他用他‘朴实的文字’, 使“生命之光,熠熠照人,如烛如金。”这一切都完好地保留地埋藏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功不可没,任何人、任何势力也抵毁不了。
参考文献:
【1】鲁迅.两地书.六十六.鲁迅全集[M] 北京: 人民文出版社,1981 【2】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鲁迅全集[M] 北京: 人民文出版社,1981 【3】《静安文集续编· 人间嗜好之研究》 【4】《静安文集· 论替》
【5】汪曾棋,《沈从文的寂寞》,1984 【6】尼采,《悲剧的诞生》 【7】《沈从文选集》
第三篇:文学创作心得体会
文学创作心得体会
通俗文学无非是一些情感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等,另外就是科幻小说,除此之外国外还盛行魔幻小说这一题材。这些对我的吸引力都不是很大,我想写写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托尔金的魔戒系列对我的影响很大,他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宏伟的中土世界画卷,让全世界都为之疯狂。我想像他一样靠着自己的想象力,为世人构建一幅恢弘壮丽的图景。同时为使我的创作得以升华,作品应该融入对人性的探讨,而不是像现在绝大多数的作品一样只停留在感官的刺激层面。当世很多作品都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针砭时弊、痛斥人性,值得借鉴,比如斯蒂芬金的绿里奇迹和迷雾。但是这毕竟是西方世界的世界观,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文学宝库,有无穷无尽的灵感来源,在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更加易于接受。想象力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结合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创作需要写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背景,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才不会空洞、贫乏。因此,最擅长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于我而言,没有特别丰富的人生经历,也不是什么拥有独特技艺的匠人,既没有见过什么大场面,也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甚至连想象力也不丰富,写作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更加需要好好地构思。
第四篇:文学创作动机
浅论赵树理文学的创作动机
作为农民出身的作家赵树理,终其一生都在创作农村题材的小说,并开创了中国农村小说的重要流派——“山药蛋”派。他的作品从《小二黑结婚》到《锻炼锻炼》、《三里湾》无一不给人以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我认为赵树理文学创作动机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方面的理由。
首先来谈谈归属与爱的需要,我认为这一方面的创作动机也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首先是赵树理的出身,赵树理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不仅真正了解农村和农民还深深地热爱着这广大的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坚定的农民立场和坚实的农民情感的赵树理,从心底里有着为农民创作文学作品的渴望,所以他的所有作品都是以农民所熟悉的农村作为创作题材,而他的作品也都是农民们能够读懂的作品。他曾这样说过“作品语言的选择,首先要看读者对象。写给农村干部看,用农村干部能懂的语言,写给一般农民看,用一般农民能懂的语言。如我在写《小二黑结婚》时,农民群众不识字的情况还很普遍,在笔下就不能不考虑他们能不能读懂、听懂。不知你们留心没有,我在《小二黑结婚》里没有用过‘然而’、‘于是’这类词儿,为什么? 因为这在知识分子虽然是习惯用语,写入作品,当时的农民群众却听不懂,读不懂。”可见赵树理在写作时就将农民预设为他作品的主要阅读群体,他是真正为农民创作文学作品的作家。第二从赵树理的政治倾向看,赵树理是解放区的作家,建国前在农村经历过水深火热的生活的他深感旧社会的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对中国共产党解放广大受苦受难的农民怀揣着巨大的希望。同时赵树理自己也是一名中共党员,闹过**,参加过革命,被敌人逮捕过,这些经历都让这位资深的党员对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家一般的归属感,他对中国共产党有着纯洁而坚定的信仰,他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带领着人民走向新的未来。所以赵树理在创作上是向着共产党、坚持中共文艺路线的。他还曾在1943年冬认真学习过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的作品无论是像《三里湾》这样歌颂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揭露了封建思想在农村的流毒和影响,显示了实现合作化的艰巨性、复杂性,符合当时文坛主流的作品。还是像《锻炼锻炼》这样带有“批判大跃进极左路线”异响而在文革期间遭到猛烈批判的文章,赵树理都是怀着对共产党的热忱的希望,怀着自己真诚的农民情感,怀着为最多数人民创作的共产党文艺工作者的情怀去写的①,希望中共中央对于大跃进的问题能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希望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真正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新社会。
再来看赵树理文学创作动机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虽然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但青年时期就外出求学,曾就读于山西第四师范学院。在这期间,赵树理不仅接触了新文学,还受到了当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五四运动的极大影响。“五四”精神是他主要的人生追求,所以,赵树理的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都是和中国如何摆脱落后,不断进步相关的: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问题;农村中先进、落后两种势力对比问题;妇女解放问题等等。②赵树理文学创作动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还是想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以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为例,《小二黑结婚》作品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作品的主题思想与他所追求的“五四”精神完全相符,文中的主人公小二黑与小芹虽然他们表面上的身份是农民。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具有“五四” 精神,敢于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大胆地自由恋爱,追求婚姻自由的新青年,都是赵树理笔下的理想的化身,是赵树理对自己的一个理想即赵树理想象自我实现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而《锻炼锻炼》则可以看出赵树理创作中的“反熵倾向”,当其他的文坛主流作家如浩然、李准等人都在热烈地歌颂在全国各地火热开展起来的大跃进运动的时候。赵树理没有跟风随大流,为这场运动加把柴火,而是保持着一颗冷
静得头脑,通过“吃不饱”、“ 小腿疼”这两个中间人物写出了在大跃进运动中广大农民们在表面积极运动的光环之下内心的真实的想法,指出这场运动中所存在的操之过急、对农民的意愿不够重视等的一系列问题,一语中的。
以上两方面是从作家主观因素角度出发而产生的创作动机,也是作家创作动机的主要原因。但是除了这两方面的原因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之下驱动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客观原因。在毛泽东文艺路线的指导之下,特别是在合作化、大跃进等重大的改革运动期间,文学创作存在着政治指标问题,作家每年的创作量必须达到相应的指标,赵树理作为体制之内的作家更是不能忽略这部分的原因,这就是特殊社会政治背景之下,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外部动机。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文坛的作家们,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一种对新中国、新社会无比信仰的光辉,连创作的主观动机都是这么的纯洁,真的很让人敬佩、感动。
参考资料:
①、②:李恒田《解读赵树理的小说观念》
第五篇:文学创作心得
文学创作心得
那那,冰块写作心得,喜欢写作的朋友可以进来交流指点一番哦!
一本不忍释下的《诛仙》从此让冰块爱上了阅读,一本点击近亿的《斗破苍穹》让冰块记住了起点,而几十部佳作也让冰块对写作有了一些心得。在此,冰块把心中所悟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但有一点,大家不要骂冰块是关公面前耍大刀,窑姐面前卖风骚就好。
哇哈哈,冰块自己就不介绍了,无名小辈不值一提,我们还是开门见山的谈谈写作心得吧!
近日来,冰块闲暇之余,畅游书海,掏了很多大神作品。呵,那叫一个受益匪浅。看的冰块我都有了想买根面条上吊自杀的冲动。为什么冰块会有这样的冲动?原因无他,那些大神码的太精彩了,打击到冰块了。
不过,没关系,冰块没什么大本事,但脸皮却是相当厚。于是冰块就谦虚学习,不耻下问,几日之间冰块对写作也就有了一些心得。
写作十戒:
一戒:跟风,不要修真受欢迎就写修真,三国好看就写三国。每个写手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与目标,小说没有什么类型的就一定好这样一种概念。写作前记住两句话,第一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写的好,慧眼如炬的广大读者们总会发现。第二句“用心写作”,这一句就不用冰块解释了吧!
二戒:“我”,这点冰块就更不用多说了,对于所有的写手来说,用第一人称写作是大忌。纵观各方大神,那怕宗师级的大神,金庸与黄易这样重量级的前辈,也都不用第一人称写作。
三戒:流水帐,文章太过简陋,文中必须多多出现对话,环境的描写与人物性格的描述。这点包括冰块在内的很多新手都会犯的毛病,刚开始写,总是拿捏不准。还有一点,文中尽量避免。虽然码的字多了难免出现错字别字,但大家可能都发现了这一点,本来自己读的兴趣大浓的书,突然出现很多错别字就会影响读者的兴趣,这点冰块自己一直也在改正。
四戒:抄袭。就算抄袭至少要抄得读者看不出是抄的,有的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抄寻秦记的剧情。看到这样的书,冰块就会破口大骂一句,什么人嘛!浪费我时间。的确,这样抄袭的书,很多人看了都不爽。
五戒:太啰嗦。拖戏是可以的,但必须要有技巧,不能无限地拖长。说起这一点,冰块感触最多。本来一本很好看的书,被那些无能的导演和婆婆妈妈的演员一拍成电视剧,放出来马上就倒人胃口了。回望当今电视剧,不是磨叽不堪,就是乱扯一阵,花钱把一本好书拍成这样,不是啰嗦惹的祸还是什么。反正自从冰块喜欢了阅读,电视剧就很少让冰块感到兴奋的,记得前不久,就那《雪豹》看着还不错。老天,现在的电视剧冰块真的不想说什么了,一句话太啰嗦,太磨叽了。
六戒:超人。靠,冰块看书最讨厌主角一出来就厉害到天上去的书。谁都喜欢主角强大,但强大是慢慢来的。一夜间主角就厉害的不得了了,那你还不如写写某个二愣子一夜暴富的故事来的痛快。
七戒:名称太多。偶的个神呢!冰块有时看书,开篇就一大堆人物介绍。看完就晕了,相信很多读者看到这样的书,没像冰块一样晕了但也肯定像喝了酒了。人脑毕竟不是电脑,一下子让人记住那么多与书相关的人物真累。所以,写作时,只能慢慢(很慢很慢)地在文章中交代,给读者慢慢地消化。如果作者太急,只会使读者看得头昏眼花变成了流水帐。
八戒:例表。很多写手在序言之类的东西中就把书的情节和结局大写特写了一番。这让读者看了介绍就对书没新鲜感了,试问已经知道了结果的书看着还有什么激情可言。
九戒:上下关系混乱。有很多书,主角都是尽力与身边的角色拉关系。比如:主角就个将军,命令身边的手下也是亲大哥的人去攻占什么地方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某某哥,去帮我把什什地方给打下来吧!”而不是:“某某某听令,将XXX给我打下来。”公私无法公明,上下关系混乱,你看全世界哪一个军队在战斗时、工作场合这用这种语气与亲人说话,这只能表现作者社会经验不足。战场之上无父子,铁一样的纪律面前,没有辈分,没有亲情。
十戒:个性塑造。很多书中的主角,都失去了一个男人应有的风骨与自尊,任由女人任打任骂,似乎只要有个女朋友就足够了,就算那女生犯了任何的错误我也见不到主角生气或怎幺样的,这也太圣人了吧。这种主角一多,啊!那这个主角就失去了自己的性格。特别是一些写君王的书,君王是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威的,必须做到冷酷无情,有的时候必须放弃自己心爱的女人,做到极度冷血,但很多作者硬要写成完美爱情故事。去!无论是现实或者是小说世界从来都没有完美的,因为读者自己本身都不相信完美的存在。这样写不是明着告诉读者这只是我的妄想吗?还有,网上读者百分之九十都是男性,如果作者们想写情情爱爱的东西可以考虑去写爱情小说。本人不认为爱情的因素不应出现在男性读物中,不过我看到很多的人都将小说中的爱情成份比例调得高得离谱,明明是君王类的小说硬要与情爱拉上关系,铁血类军政小说非要弄得像过家家,似乎比起国家而言女人更重要。哈!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的时候必须在女人与国家之间作出选择,但很多的作者硬是写成完美结局,好嘛!只爱美人而不爱江山这句话够经典了吧!但这是很多读者们对这类书讽刺的写照,硬要写成完美是不可能的。还有在很多书中主角都过于心软,至少我还见不到有打杀女人的事发生,不管那个女人多混多嚣张。唉!武则天的天下了。
说完写作禁戒,冰块再谈谈写作的一些技巧。
禁戒冰块挑出了不少,可说起写作技巧,还是新人小白的冰块,学到的并不多。那就随意聊聊吧!
冰块觉得写作时,适当的运用一点脏话是绝对有必要的。很多人都觉得一个高尚的作者是在写作时,绝对不应该出现这样的语句。其实不然,一些脏话用的恰当,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位从不生气的烂好人,有一次被一个无赖气的终于发飙了。对于这样一个情节,很多人都会从正面大肆描写一番那个发飙的神情,什么那人脸色气的发青,拳头紧握,牙齿紧咬着嘴唇等一大堆。其实这样一个情节,你还不如让那个烂好人朝那无赖直接爆出一句“狗日的你给我滚”这样的脏话来的爽。这样一句脏话造成的效果胜过你百句正面描写。因为一个从不生气的烂好人能在此情此景下骂出这样一句脏话,可见这次他义愤填膺真的生气了。不让怎么会破天荒的骂这样的脏话。这道理就跟半路突然杀出了个程咬金是一样的,冷不丁一句脏话,绝对让人在感到诙谐幽默的同时,捧腹大笑一番的。你说你写一堆是不是还没有这样一句脏话造成的效果好。
另外,一点技巧冰块之前其实已经说过。错别字,别看几个错别字,这些“家伙”的作用就如同一锅汤里的死老鼠。错别字太多,很有可能毁了这本书。错别字一多,再好的书,别人看到也会骂一句,“靠,这家伙写不会写书,连语句都不通顺”。这就是错别字的“功劳”。那怕文笔再好,错别字这种小毛病一定要注意。(悄悄在这里说一句,这点冰块其实也错的非常糟,为此冰块还受了不少骂?不过冰块不恨骂我的这些好心人,没有教训冰块就意识不到这一点。所谓逆耳忠言吗?)
好,就好这么多。看到了的,不同意冰块看法的尽管说出来,冰块也很想在与大家的交流中找到一些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最后希望这些东西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这样的话,那冰块就很开心了。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