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 暑期培训心得(六十一)求真 求实素材
三伏高温,热浪滚滚。语文90学时培训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专家报告,高屋建瓴,开窗启思;教研员讲座,精彩纷呈,贴近实际;教师交流,抛砖引玉,各显个性。一场强烈信息风暴地冲走我的职业倦怠感。
8日下午,我们聆听了郭元祥教授的《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观念与策略》的讲座。其中引用了一个小学生的作文,引文如下:
星期天,我们去了中山陵。中山陵上有三个孙中山;后面一个是站着的,再到里面,看见一个躺着的。三个孙中山的脸都不一样,不知道为什么。我玩了一会儿,觉得没劲,后来小了一泡便,就回家了。
对于这篇作文,他的老师的点评是这样的:
你看,多么有灵气!多么有童真童趣!真可谓天籁之音!将来一定是研究问题的高手。可是,问题在于我们很多老师说,作文要写有意义的事,要有思想性,不能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能胡思乱想,对伟人不尊敬。当下,我们的许多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都是这样指导的。包括我在之前的作文教学中也是这样指导学生。“点题”“点睛”“升华”是我作文教学的常用语。仔细琢磨这篇小学生作文,你看,有观察,有思考,有真情!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儿童作文。因此,有关教育人士呼吁:“三个孙中山”受肯定了,中国文学才有希望!
听了徐玉根老师《让作文教学“活色生香”》的讲座后,我的心越沉重,但心境越明朗了。
徐老师在讲座中大胆质疑,谁是扼杀孩子自由思想的“凶手”,老师在作文课上让学生写“香蕉”案列,引发了我深深地的思考:教师总是呼吁学生写作文一定要真实,反对假大空虚套的作文,可是不经意中,教师自己恰恰成为扼杀孩子自由思想的“凶手”。
《我的星期天》是我学生的一篇随笔。抱怨作业多,补课累,怨声载道。我明知这是学生的心里话,但还是以中学生缺少积极向上的精神而加以否定。
听了徐老师对作文教学细致入微、眼光独到的的分析,使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从中明白了作文教学的本质:
求真,求实。
第二篇: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 暑期培训心得(三十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素材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 暑期培训心
得(三十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素材
原本以为培训无非消磨时间,听讲座无非是打瞌睡,但这次培训让我感受到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用心良苦,我们切身感到受益匪浅。这几天来我一直在对照名师专家与自己在各方面的差距,常常感到自己的课堂灵性的不足,现就听了陈振玉老师讲座的感受,来构思朱自清的《背影》,谈一谈思路的转变。
陈老师阐述了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选择恰当的、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她也列举了某老师对《背影》的核心内容的设计,“品读经典片段(第六段)。”但没明确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学了什么?而我在教学中好像怕遗漏任何点,因而选择从头分析、疏导,到第六段重点分析,现在想想切实无重点、无突破口、死板,学生对作者的意图,手法也难于理解。现就此想重新构思,不知是否可行。
从第六段对父亲的背影的分析领悟为抓手,来感悟文本字字珠肌的语言及深层次的情感表述,车站分别对父亲的外貌、动作描写分析应不难,父亲的背影,作者第一次发现吗?为何这次使我流泪了?这样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证据,就会提纲契领抓住散文教学的主线,学生就能从开头开始分析因素:分别两年余(时间、空间情感)、祖母死去(亲情缺失)、父亲赋闲、举债(家境贫困)、父亲送—不送—送,嘱托茶房—讨价还价—买橘子(舐犊之心)、也就使学生明白前文都是铺垫、不是可有可无,在气氛、情感等方面下足功夫。这样,这“背影”是有生活与情感基础的,再到后文分别时,父亲“扑扑身上的泥土,显得很轻松似的”,学生就能理解作者字斟句酌的功夫了,真轻松吗?为什么呀?作者说“等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再找不到了。”此刻的“我”是怎样的动作、深情、心态,不就一目了然了吗?这与“山回路转不见君”只是文学的表述不同而已。此情此景何以堪。那末段的内容更是迎刃而解了。这样以点带面,追因溯果,也许就能到达陈老师说的“选择合理而有创意的教学环节,”的效果。我想这样预设的环节和问题也许在今后对情学散文的教学定会有所裨益。
有时想想,不是文本不精彩,而是自己不动脑,真该时时充电。
第三篇: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 暑期培训心得(五十)你在高原素材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 暑期培训心得(五
十)你在高原素材
前天在听到陈振玉老师提及为教师们所熟知的“高原期”时,自己还在用“重复”、“提高”、“工作范围和内容”、“疲惫”、“教学理论”等指标来把脉衡量;昨天在随地点辗转的两场讲座中,个人欠佳的状态却如实地反映出培训至今已深入“高原”地带。已然如此,为之奈何?
翻开布满群蚁排衙般文字、穿插难于辨识的符号的《南湖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手册》,我自然而然地回想起7月4日下午由顾坤明老师做《怎样教好古诗文》那第一场讲座时的场景:台上“貌似”普京总统的主讲人思接千载、倾囊相授,台下“神似”忠诚拥戴者的同仁们蹙眉颔首、合掌和鸣;5日由王立群教研员所做的《基于学生学习的课堂观察》的讲座,其理论的体系与实践的反馈为我们由模糊定性到科学量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依据;6日,徐玉根老师的《让作文教学活色生香——基于2011版新课标理念的写作教学有效性思考》讲座中,作文教学理应“以学定教”、“生命化写作”与“个性化写作”是新课标写作部分的题中之义等观念让人耳目一新;8日,王守国老师以《苏州园林》一文为例所做的有关说明文的说课及教学反思,张彦老师分别以《桃花源记》、《藤野先生》和《生物入侵者》为课例所进行的类型探讨,都表现出就语文范本而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气度;9日,孔皓月老师以三篇课文为例(《范进中举》《故乡》《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所做的深度交流,又是一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大手笔„„时至今日,沈根元教研员《初中语文试卷编制与课后作业设计ABC》又仿佛点化众生一般,带领无的放矢我们去触摸“指挥棒”的头头道道。
——从大学教授们的高屋建瓴(郭元祥教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理念与策略》、蔡伟教授《说课的艺术》、潘涌教授《积极语用教育观及其实施》),到一线研究者的实用主张(陈振玉老师《阅读教学设计漫谈》、钱诤教研员《我看作文教学》等),再到青年教师们的个性教学(陆林海老师、张旭老师《庄子·秋水》),一个多礼拜来的眼界之开阔与思维之碰撞何止于此?无需否认“我在高原”,因为向来“山重水复”之后自有“柳暗花明”,非经苦心孤诣,哪得豁然开朗!
行文至此,蓦然想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积20年之功所作450万字巨著《你在高原》,迄今未敢独上这座文学界的“高原”。反观省察:自比“青年期”遇见“高原期”,岂非贻笑大方?!
第四篇: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 暑期培训心得(五十七)基于写作教学培训的心得素材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 暑期培训心得
(五十七)基于写作教学培训的心得素材
这些天,每天穿行在禾城火辣辣的太阳下,感受着难耐的炎热酷暑,在这次90学时的教师培训中,有幸听到两位专家关于“写作教学”的讲座:一位是市教研员徐玉根老师的“让作文教学活色生香——基于2011版新课标理念的写作教学有效性思考”,另一位是平湖市教研员钱诤老师的“我看写作教学”。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我真是受益匪浅!两位专家都是基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来解读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作文教学这块沃土上,无数语文教师始终未停下过他们辛勤探索的脚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研之风盛行,教师们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起学生作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但毋庸讳言,在相当程度上,我们的作文教学依然在一种“无政府”状态下艰难地跋涉,仍难免太多太多的困惑与沉重,仍有着在不知深浅的河流中摸着石头过河的窘迫。
以至于到今天,新课标理念可算是深入师心了,可教作文仍然是语文老师们的一大难题,写作文则是学生们的一大难题。两者为什么都那么难?更多的矛头都是直指应试教育,在应试怪圈的笼罩下,作文教学已可怜地沦为考试的附庸,作文训练单调机械,支离破碎;教师兴味索然,不得已而教,教之亦无所适从,力不从心;学生硬着头皮,挤牙膏一般应付了事,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他们个性被压制,真情被包裹。师生皆为所累。写作教学于苦苦摸索中呼唤本真的回归。
事实上,我们的写作教学,有着太多“被动”的影子。
君不见,一到写作课,教师命好题,拟定内容,指明方向,规定字数,学生便开始洋洋洒洒写起来(这种情况还算是训练有素之结果),当然也有紧握笔管作沉思状的。
君不见,一篇作文交上来,置于老师的案头,老师用一个星期抑或是更多的时间,(一个语文老师一般以两个平行班计,一百来本作文)紧赶慢赶,终于批完,算是大功告成,有点“莫等闲,白了教师头”的味道。
君不见,一次作文批毕,老师拿出自认为班级的上乘之作,点名表扬,细加条分析缕,指明优劣,引以为戒。然后当堂诵读,课后传阅甚至张贴。似有定制佳作啊。
以上情景,大多语文教师,似应不觉陌生。此种情况,叶圣陶先生就坦言:“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先生是语文教育大家,尚且如此言,留给我们的怕是得深加体味。平心而论,百余篇作文,一周时间要仔细阅读评价,对一般教师而言,并非易事,于是我们难免自作多情,或者蜻蜓点水隔靴搔痒,仅是“我终于把这次作文改完了”。而真正的作文效率到底怎么样,恐怕我们老师自己心里底 1
气也不足。扪心自问,我们送走一届学生,他们的作文水平究竟提高了多少呢?我们做语文教师的,有几个敢问心无愧?
反思这样的结果,我们难道不应该有所作为吗?
第五篇: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 暑期培训心得(二十二)我在路上素材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 暑期培训心得
(二十二)我在路上素材
曾看到过一句话: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如果说原先还心存疑虑的话,现在信了。我很庆幸,我在培训的路上,在前进的路上。
今日,听陈振玉老师的讲座,听孔皓月老师的分享,我有一种非常满足的感觉。在他们那里,我都看到了语文的好风景。
陈振玉老师是名师,是做了校长还能潜心于研究语文,还能活跃在一线讲台的名师。单是这一点,她已经把自己和芸芸众“领导”区别开来了。短短的2个半小时的培训中,她真诚地向我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风采:大量的学习语文大家的理论著作,博采众家之长。她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让我们看得更远。”她收集了很多课例案例,启发、丰富自己的语文教学设计;她思考,用所学的理论对收集的课例作细致的解读;她现身说法般启发我“岗位成长”是成长的关键;她真诚地推荐一些特别有实用价值的专业书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她在讲座时,需要引用书本的一些句子时,她竟然随手拿出了一本七年级的语文书。这种专业、敬业的态度太令我惊讶,崇敬了。我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和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就是这小小的区别造成了了以后巨大的区别。陈老师所推荐的书,所找到的一些资料,我都曾看过。但我只是看过而已。这小小的差距,其实就是云泥之别了。我想,找到差距,前进的方向会更明亮些。
孔皓月老师,我只能仰望。课堂上,透过他对两篇课文的解读、教学设计,我看到了他的厚重。也许穷其一生,我也达不到那种高度。比如对《范进中举》的解读,他整合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儒林外史》的引首词、卧闲草堂评点《儒林外史》的片段、张国风《几乎无事的悲剧》、刘小枫的《诗化哲学》、吴敬梓的生平材料、王冕的故事、陶渊明的《乞食》、嵇康临终托付孩子的故事、郑板桥的家书等资料,从文本的解读、吴敬梓的写作目的——心目中文人的出路以及观照、思辨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几个方面,由文字的品评上升为文化的层面上塑造学生的灵魂,锤炼学生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么大容量的语文课,这么高强度的思维挑战课,别说学生了,我听起来也是强烈地感受:过瘾,真过瘾!
到南湖区的这几年,发现旁边都是“高人”,没有庸人,没有混日子的人,个个身怀绝技。任何一个人站出来,都必然在某一方面让我惊叹。这样的人群中,感觉竞争的压力很大。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它也激励着我活得更积极,更认真,更有方向感。
培训,很辛苦。但看到了这么多优美的风景,不悔,心甘情愿地累着。在累着的同时也庆幸着,我也走在了这条路上:阅读、思考。虽然起步稍晚,虽然还是浅浅的一汪水,但不惧。起点和终点之间,生命在乎的是过程,是沿途的风景。我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