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时间:2019-05-12 13:3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第一篇: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自1999年开始采用话题作文,到2004年全国一些省市单独命题,这段时间,高考作文命题几乎是话题作文,因此,这是我国作文命题的话题时代。2005年全国各省市单独命题增多,作文命题中作文命题形式逐渐多样化,到200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共有十六套试题,作文命题演变为多种形式并存,开放又限制,但仍以话题作文命题为主,因此,称此时为后话题时代。

正是由于这种变化,不少考生和高三老师便有些担心,认为广东高考命题在连续三年使用话题作文之后,再加上今年是广东省新课程改革后高考的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道题的“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与以前的材料作文限定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有较大不同;而可立意的角度也多了,考生可从材料的含意的某个角度立意写作,例如,从下面的角度立意写作均可。

①距离产生美;

②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理想和现实是有区别和差别的。

再看2006年高考(全国Ⅰ卷河北、河南、山西、海南)作文命题,也是采用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则故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里的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和以前的材料作文一样,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和以前的材料作文就不一样了。

审视以上作文题,全面理解材料含意,就要通过对乌鸦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鹰抓小羊的故事和牧羊人及其孩子的评论来分析,其主旨是,人要量力而行,也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

但是,对同一个事情,从不同的当事人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发现。写作时“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进行构思写作。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则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自不量力或盲目模仿,必然失败;

③从老鹰与乌鸦比较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

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可批评忘乎所以、自不量力之人的可笑;

⑤从孩子的角度看,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的一面,人生要敢于尝试;

⑥从牧羊人和孩子比较的角度看,可写看问题要全面,或站在不同角度就会有不同观点和认识。由以上分析可见,“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作,与以往的材料作文就有了较大区别。

同时,评分的标准也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请看下面一篇优秀作文:

太史公的歌

“快走!别污了大爷我的手!不就是一个受过宫刑的人吗?摆什么读书人的架子!”

被推推搡搡的,司马迁又一次被丢进牢笼,望着囚窗外那映亮了黑夜的汉家宫阙,欲哭无泪…… “别做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名字的鸟!”

汉武帝的威喝在他耳边回响,朝臣们的讥讽在他眼前浮动。他颤抖着想要蜷缩在黑暗中的一角,用双臂抱住他的身体,却头一次发现,自己惯于握笔的双手是如此的无力。

难道他司马氏一族千年的责任只不过是成为皇权与帝王的工具,只不过是成为一只皇家听话的鹦鹉?鹦鹉?鹦鹉!

他狂笑着,笑声中却饱含着悲凉。

那么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的坚持,他的苦读,他的一切都还有什么价值,他的史记……史记又还有什么意义?

他哭号着冲向案边,将那一卷卷史记撕得七零八落。竹签(注:当是竹简)“啪啪!”地掉落在他的四周,仿佛无数人无情的讥笑。他向着无边的黑暗张开双臂,象是要拥抱那无尽的堕落。

忽然,他碰到了他的笔。

笔?笔!笔!

对!他的笔还在!他的命还在!他的理想与抱负不允许他放弃,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无数伟大的先行者不允许他堕落。权力算得了什么,荣华算得了什么,宫刑算得了什么,身份又算得了什么?当历史的波涛翻着可以洞穿黑夜的星海般浩瀚的光芒淹没一切时,后来者必定会发现,真正不朽的从来都只是伟大的灵魂与坚定的意志。

他猛地扑向案桌,他要写下一部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史记,而他的名字,在他摊开的这一卷卷竹签面前,在他将要完成的史记面前,也将会同那些历史中的先行者们一样,列入伟大与不朽的行列。

他忽地高歌一曲:

“人生百年尔,谁得死其所?”

他越唱越高,刺破了那无尽的黑夜,也划破了中华文明的天空。

这是2006年高考的高分作文。作者抓住牧羊人的话发挥想象力,写司马迁决心实现自己的抱负,宁愿做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名字的鸟”,而不做皇家的“鹦鹉”,这样写,暗中照应了孩子的话“它也很可爱”。应该说,这种立意和构思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考虑的。如果按老材料作文“全面理解材料”,那么就要在文中点及向前人学习(鸦学鹰),这样才更吻合材料的全面含义。

而本文在写法上,直接叙写司马迁入狱的一段遭遇及其心理活动,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颇有创意。可以说该考生发挥了自己的写作优势,也得益于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的宽松。

(2)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这两种命题形式虽然有其相同点,都提供材料,都意在给考生写作以较大的自由度,具体说,就是鼓励考生个性化写作和独立创新精神的发展: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定题目。

但其不同之处也非常突出:

① 审题要求不同

话题作文给考生提供一个话题,也就是限定了写作的一个范围,考生写作时,只要围绕话题写作,也就是“死死抱着话题打滚”就不会脱离题意,如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要求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考生构思作文时,始终扣住这个话题,就会有基本分,审题难度相对材料作文来说,就低一些。

而新材料作文不提供写作范围和作文的话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难度显然较大。

②立意要求不同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主要讲一个“话题范围”,往往是对话题得以具体诠释,写作立意对所给的材料一般不做要求,写作时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甚至不用。如上述广东题,所给材料只提供一个雕刻家的例子,作文中可用可不用这个例子。而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则不同,立意必须从材料的含意出发,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就隐含着作文要提取的观点,因此,必须仔细认真地分析材料的主旨、关系、事件乃至感情态度等等,而且,写作时必须把材料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③材料寓意程度不同

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总有一定的寓意,而且从不同角往往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往往指向明确,寓意显豁,常常一目了然。

(二)命题内容特点

对命题内容特点的推断和探究相对要难一些,但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首先要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即了解作文命题的依据。

作文内容的命题依据如下:

(1)鼓励健康表达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体现文化主流和时代精神,引导正确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例如,2006年全国高考(2卷)作文命题是从“图书读书和网络阅读”题材内容角度命题的。

(2)对中学作文有正确的导向作用。例如,肯定要考学生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表达素质。

(3)命题坚持有意义原则。命题针对社会性现象,解决具体的思想和社会问题,但又回避热点问题。

(4)命题内容贴近高中学生生活,又要有能力和思维思想的区分度。

(5)命题让学生猜不着而又让绝大多数人有话说。

二、今年作文备考策略

(一)学会正确的审题方法并增强审题意识

许多同学不明此理,缺少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良好的审题意识,以致作文严重时分。

例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以“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南京金陵中学的才女费滢滢曾在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大赛中获金奖,然而,她写的作文《人情与季节》,只得了25分,主要原因是文章的观点不符合题意,他的观点落在“对感情的淡漠”和“对人情疏远上”了。而这篇高考作文的题意应该是阐明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阐明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处理方面的影响。

费滢滢同学的高考作文写作实际告诉我们:审题一定要细心、全面,要准确理解命题题意,既要照应到材料或导语内容,又要针对话题和要求,不可抓其一点不顾整体。

(二)要研究新材料作文写法

1.学会全面准确把握材料内涵

写好材料作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这不仅指一般的认知,而是要理解材料的实质,并且要能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因此,平时审题构思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材料含意,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要思考材料的主旨是什么,材料分几个层次(如上面2006年全国作文题就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评论),材料中有几个角色,他们的行为或言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和价值取向等等。坚持这样的审题练习,把握材料内涵的能力必然会大为提高。

2.熟悉材料作文的构思方法

“引、议、联、结”是写好材料议论文的基本模式。

引,就是引用材料。若选择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但引用不等于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不可过长,三五句话概括即可。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并由此确立出鲜明的中心论点。这里的论点表述一定要明确,最好用判断句或复句的形式加以表述。

联,就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论证。或正面举例,摆事实,讲道理;或反面举例,分析危害。这一环节是文章写作的中心部分,要写深入,只有深入分析,析原因,说危害,才能以理服人。对这部分的联系分析的方法,请参考下面的具体讲解。

结,就是总结全文,这里要对论述的问题加以深化或拓展,或重申论点,照应材料,或提出解决办法,或发出号召。

新材料作文,当然可写成记叙文,例如,前面我们看到的《太史公的歌》一文即是;也可以写成其他文学样式,如剧本、小说、故事新编等。但这都要注意在文中照应文题材料。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学会运用因果思维的分析方法

高考发展等级评分标准规定,“认识深刻”“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获取发展等级分数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练好因果思维的分析方法。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略)

(四)学会组织文章结构的方法

文章结构的安排巧妙是获取高分的必要因素,不管写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还是写话题作文,都要讲究文章结构的安排。例如,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蒙太奇式组合结构等。

限于篇幅,只讲并列式结构。请看下面一作文:

人生如树(议论性散文)

我常常与一棵棵大树对视,譬如黄山的松、泰山的柏、西湖的柳、家乡的槐。参天的树、婆娑的树、俊逸的树、伟岸的树,树放飞着我的思绪,树检阅着我的人生,我由衷地感到人生如树。

人生犹如一棵落定尘埃的树。一粒树种,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鸟衔来的,不管是从高山上随泥沙流淌过来的,还是从大海的波涛里沉淀下来的。不管命运之神把它放在那里、山涯也好、峡谷也罢、黑土也好、红壤也罢,它就会在那里发芽、生根、长成一棵大树。

人生也是这样,无论你是呱呱坠地的婴儿,无论你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无论你从那里来,无论你到那里去,你总会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你的一席之地,一块赖以生存的土壤。有了这块落脚谋生的地方,才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人生犹如一棵历经坎坷的树。一棵大树的坎坷经历常常令我感动不已,大凡游览过黄山的人莫不为千姿百态、苍然挺立的黄山松所吸引、所陶醉。如果没有风的裁剪,雪的修饰,如果没有雨的沐浴,霜的浸染,如果没有烈日的烤灼,严冬的磨练,我们能看到那一棵棵历经数百年沧桑而雄姿勃发傲然屹立的巨松吗?人生亦如此,在几十年的人生苦旅中,求知的不易,谋生的艰辛,病痛的折磨,灾害的侵袭,战争的恐怖,亲人的离散,坎坷多舛,命运无常。还有那变幻不定的政治风云,时常给人的心头蒙上一层层阴影。因此佛家认为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是受苦受难的,我想人如果没有大树一样的经历,没有大树一样的磨难,又怎能成其为人呢。

人生犹如一棵无私奉献的树。在数以万计的不同树种中,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默默地向人类奉献自已的一切。有的用片片绿叶为人类编织浓浓绿荫、有的用阵阵花香去陶醉自然界的一切、有的用累累硕果向大地母亲作出深情的回报、有的用强健的身驱去成就无数高楼大厦。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奉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象大树那样把自已仅有的一份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社会,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古往今来,多少热血男女、多少能人志士、多少英雄豪杰,为了人类自由平等解放、为了社会进步繁荣发展,不惜血染沙场,马革裹尸,不惜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演绎着犹如大树一样的壮丽人生。

人生如树,树若人生。人有坚定意志,树有不屈精神;人有桃李满园,树有硕果累累;人有沧桑经历,树有坎坷遭遇;人能置死地而后生,树能化腐朽为神奇;人从远古洪荒走来,树在原始森林扎根。有人的地方必有树,有树的地方多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树相依,人树相伴。一棵棵大树使我驻足流连,感慨万千。

这篇作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精心安排文章结构,在每个层次之前都设置一个分论点,从而使全文层次分明,结构巧妙,阅卷老师一见就会眼前一亮,怎会不获得高分呢?

(五)学会加工材料的方法

许多同学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手头缺少论据,这一方面是因为阅读积累不够,另一方面是不会对作文材料进行加工。这里给大家讲三种材料加工的方法,供大家练习写作时参考。

1.具体材料的加工

这就是根据话题或作文题目或作文的观点,对一个完整的材料做具体的分析处理,使之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 略

2.概括型材料的加工

例略

3.泛指型材料的加工

例略

(五)加强备考强化训练

明确了高考作文的规律和应对方法,并不一定能在高考中写出高分作文,只有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具体的作文实践中,提高了考场应试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才会获取高分,才会夺得高考作文的成功。

下面给大家提供几道作文模拟题,希望大家认真运用上述方法加以写作训练,从而夺取高考的高分。

1.阅读下面的寓言,全面理解其寓意,但写作时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立意自定,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从前有两个仙人,常到山上的一棵大树旁下围棋。一只猴子长年累月躲在树上观看,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棋艺。后来,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没有一个人是它的对手。

这个国家的国王知道后,他想:全国这么多围棋高手,竟然战胜不了一只猴子。于是召集专门会议,研究战胜猴子的办法。此时,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与猴子对弈。国王问他:“你有把握吗?”他说,绝对有把握,但是,比赛桌上一定要放一盘水蜜桃。

比赛开始了,猴子与大臣执棋对弈,猴子总是盯着那盘鲜美诱人的水蜜桃,结果大臣赢得了比赛。

2.阅读下面的材料,全面理解其含意,但写作时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曾有人问周恩来总理怎么没有写一部回忆录,他说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倒想写一部像卢梭那样的忏悔录。

犹太人每年都要过一个“赎罪节”,到这天,所有的人都要到教堂里去祈祷,为自己的罪过做由衷的忏悔。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嫁给幸福

汪国真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

只知道

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请以“追求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

—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

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

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

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呢?

请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5.仔细辨析下面的作文题,全面理解其含意,根据题目确定文体,为每个作文题写出构思提纲,然后任选一两题作文。

①说真

②什么是苦

③我看网络文化

④主动与被动

⑤生存与生活

⑥生活的真谛

⑦谈气度

⑧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⑨仰望

⑩人生如河

⑾境由心生

第二篇: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与2014年高考作文应对策略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与2014年高考作文应对策略 今年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相较去年,应该说整体质量有了较大提升,议论者口中的“雷题”“坑爹”变少了,晦涩难明的出题人意图少了。有质量、有情怀、有深度的题目变多了,这一点有目共睹,值得肯定。从出题类型上来说,今年作文题中,材料作文依然占据绝大比重,只不过有些省份是给材料作文,有些省份是给一段材料的话题作文,这样的材料选择依然是在侧重于学生的破题角度、发现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多元,又能保持一定的自由度,给了学生选择发挥的空间。目前看来,各省市作文材料的选择以贴近现实的时事和哲思类的寓言、名言等二分天下。不论前者还是后者,善思考、多积累、阅历广、眼界宽、格局大的考生都会占据优势,因为不论什么作文题目,能够选拔出来的一类作文都具备相似的特征,是同一个阅卷标准的产物。归根结底,所有的材料类作文都是一种解决途径:用你所知道的新材料来印证你所生活的世界,去启发你的思考、引导你的关注、抒发你的情怀、表达你的观点。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一、审题难度适中,立意范围宽窄适度

审题,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前奏。对于材料作文来说,就是要求读懂材料,根据材料的含义及命题者的情感倾向立意;否则,离题。这里的情况还要明确开来,有的作文材料是中性叙述,没有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这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相对小些——立意只要吻合材料含义即可,无需考虑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因为命题者没有情感倾向;有的作文材料不是中性叙述,暗含命题者的情感倾向,一般来说,这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相对大些——立意不仅要吻合材料含义,而且要吻合命题者的情感倾向。

201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对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用赞赏的口吻叙述,因而从富翁的角度,可围绕“热心慈善,回报社会”“慷慨捐助,奉献爱心”“不要为富不仁”等立意。材料对三家被捐助对象是用中性口吻叙述,无爱憎褒贬(三家的态度都有其合理性),因而从被捐助对象的角度,可以围绕“学会感恩”“学会自强”“维护自尊”等立意。这则材料虽然新颖性较差,但现实感强,可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捐助的问题;材料基本没有审题障碍,考生容易发挥,有利于考查表达能力。

201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几根蜡烛使蝴蝶迁居,材料的含义显而易见:蝴蝶效应;小行为导致大影响。需要注意:蝴蝶迁居不是因为“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并不是蝴蝶主动追求的结果,而是由于人的疏忽与过失(点蜡烛),因而材料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含义。因此,可以围绕“蝴蝶效应”“小行为导致大影响”“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立意。材料没有审题难度,虽然可以启迪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不能泛泛地谈“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能围绕人的小小过失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生态破坏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现实意义较强,贴近学生生活

整体上看,今年的作文材料大多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鼓励文从字顺地表达,这是符合课标要求的。命题的质量应该说是在不断提高之中。今年的全国课标Ⅱ卷,题目材料是关于“同学关系”的一个调查结果,这个题出得很有现实感,让人联想到前不久网上炒得火热的“药杀室友”事件,想到现在人情比较淡薄,考生都会有话可说。这个题目的材料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平实而不故弄玄虚,既是热点,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我手写我心”,很坦然地表达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思考。

2013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今年的这个命题是非常贴近考生当下的生活实际的,他们经历过“直线”看世界的无邪,也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心灵硬化”的痛苦,成人世界“失去伟大王国”的诸多虚假、伪善也是有所闻、有所感的。贴近考生当下生活,就为考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提供了可能,这也正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最基本要求。简言之,这个命题体现了浙江省高考作文多年一贯制的人性化传统。三则材料可以概括为“童真”“纯真”“质朴”“童心”等同一话题。这个人文性的命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纠正了对宏大价值的过度追求,体现了一种命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关注生命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在信仰缺失、精神困顿的当下,这道题显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考的是学生自己必须面对的东西。

2013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山东卷材料浅显,没有审题难度,有利于考生发挥,有利于考查表达能力。材料能引导考生认真对待语言运用,这在汉语规范化日益受挑战的当下很有现实意义。当下,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来的一些改革措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修正;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心里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节奏,心里变得浮躁、冒进,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这些都需要改进。面对错误,首先是敢于承认,然后是用于改正;逃避错误,无视错误,都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表现„„

三、稳中求新,材料作文一家独大

2013年全国18道作文试题,材料作文17道,一道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几乎一统天下。相对于命题形式的作文,材料作文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由此,材料作文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应该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作文命题的主流。一些没有采用材料作文的省市,也在不断加入材料作文的队伍之中。

2002年到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从2006年开始,进入命题作文时代,自2006年的《人与路》到2012年的《忧与爱》,连续7年都是命题作文。自2004年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以来,已经延续了九年之久的“提示语+命题”的“江苏高考作文模式”,终于在2013年 “顺流而下”,完成了有待完善的“变身”,首次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样式。今年一改过去的命题方式,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这样的命题方式,无疑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无论立意和选材,都更加灵活和自由。当然,考生再一看到题目,很可能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读两遍,便不难发现这则材料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命题者提示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一点点细微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就要仔细思考了。探险队员的“变化”是“退出去了”,蝴蝶的“变化”是“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退出去了”是出于对蝴蝶的爱护。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一定会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虽然材料没有提及,但这是必然结果。经过这样的分析,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体会确定作文的主题。无论是倡导爱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还是抨击野蛮发展,甚或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等等,都可有感而发,或叙事,或议论,或夹叙夹议。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卷最大的亮点是“三心(新)二意”。“三心(新)”:角度新,既可以单向思考,又可以运用思辨关系(辩证法);手法新,表达方式巧妙与修辞方式结合;材料新,首次运用并列式展示名家名言。“二意”:立意新,童趣和理趣相结合。童年的心灵是美丽的,始终保持童年的心灵,我们的世界不仅美丽而且日新日益;反思新,首肯童心,以童心为线索,然后回顾过去,针对当前、反思自我,返璞归真,很有童趣和理性,很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2014年高考作文的应对策略

综观2013年各个省市的评分细则和高考高分作文,在此提醒2014年的考生,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强化思辨能力的培养

提到高考作文,网上流传着这样的“箴言”:“名言荟萃、古人开会、反复唠叨、高分绝对。”这个“秘籍”是说中学们因为积累材料有限,视野不够宽广,而在写作时,套用固定的模板,使用固定的材料。除了高分“16字箴言”,“一些学生会固定地在开头使用四五个反问句或名言,然后再举古人或名人的例子,俨然是一套‘武林秘籍’!”综观今年的一些高考作文题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既要联系现实,又要有些想象力和科学思维。这样就使那些读书多、知识面宽、思维活跃的学生会发挥得好,而死读书的学生就会觉得难了”。

201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安徽卷材料可以引发关于“现实与未来”“理想与现实”等的思考。该关注现实还是该关注未来?该面对现实还是该憧憬理想?可以见仁见智。因此,可以围绕其中一段立意,着重谈一个方面,如:“应直面现实”,“应脚踏实地”;“应面向未来”,“人生应有梦”。也可围绕整则材料立意,谈二者的结合,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事实上,可谈的理由很多,如:“过去——现在——未来”紧密相关,“现在”应该以“过去”为基础,为借鉴,“现在”应该以“未来”为憧憬,为目标;虽然现实不尽善尽美,但不能逃避现实;虽然人生应该有梦,但不能沉迷虚幻„„材料暗合“中国梦”,可引发考生对实现“中国梦”的思考。材料叙述较含蓄,审题立意有难度;但材料没有命题者的强加的价值取向与情感倾向,给考生立意写作的空间较大。

为了扭转高考作文模板化写作较为严重的局面,今年许多省份的作文题目偏于哲理。比如上海卷围绕这样一句话让考生去写:“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安徽卷引用萧伯纳的话:“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四川卷要求以“过一个平衡的生活”为话题,展开写作„„这些题表面上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需要一些辩证思维,难度不小,也有利于拉开分差。对于那些平时读书少、做题多、却不善于思考的考生来说,要能自立题目,开展论述,又有些逻辑性,并不容易。另外,四川卷的“平衡”,福建卷的“飞翔与扎根”,辽宁卷的“珍珠与沙子”,广东卷的“施与受”等,作文时都要注意两方面的思辨性。当然,强调思辨能力,也不能走向极端。否则,就会出现江苏省只要写得精彩,论证“是蝴蝶还是蛾子”就可以获得高分的咄咄怪事。

二、强调写出个人生命感悟

2013年江苏省的作文试题指向性很明确,特别是“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一句,明确点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个题目源于《读者》上的一篇文章,与原文相比,材料突出了蜡烛与蝴蝶之间的关联。“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一句是出题者所加,拓展了学生思考的角度,暗示了蝴蝶的感受,从而使我们不仅可以从探险者的角度思考,也可以从蝴蝶的角度思考,写作的范围还是很大的。曾经有人用江苏近年来的高考题写了一篇游戏文字:“有一个江苏人,他02年去登山,遇到种种困难时做出‘心

灵的选择’,后来他回到家却不得不面对‘感情亲疏’,重新踏上征程,感受到‘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他变成了一个吃货,写了一篇关于‘凤头,猪肚,豹尾’的著作,06年的他已十分成熟,探索人生真谛,写下了‘人与路’,但他仍‘怀想天空’,抱着自己的‘好奇心’,闯入时尚界,呕心沥血写下‘品味时尚’,追求理想的同时也不忘‘绿色生活’,拥有传奇一生的他‘拒绝平庸’,带着自己对家人的‘忧与爱’踏上新的旅程„„今年,‘他跑山洞里抓蝴蝶了„„’。”虽然可笑,但却依然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江苏的作文题始终围绕着人的生命历程与生命感悟进行,去年的《忧与爱》如此,今年也同样如此。新课标Ⅰ卷的勇气,上海卷“更重要的”,四川的“平衡”,江苏的“善”,湖南的“付出”,福建的“扎根”,广东的“感恩”,山东的“改错”,重庆的“改变”,湖北的“善与用”,浙江的“童心”,广西的“善”等也含有个人修养与反思的成分。

三、加强作文基本功训练

(1)应试写作审题立意是关键。安徽卷的审题,要抓住材料中“一般人”“已经发生”“梦想”“为什么不能”这四个关键词,仔细审读:“一般人”应该是说话人也是命题者所否定的,“已经发生”说明是过去的事物,“梦想”一词则是最关键的中心词,也是这个作文题的题眼,广大考生应该要牢牢抓住,反复出现,“为什么不能”则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维,如此一来,这个作文题的较好立意,我们就基本可以把它确定为“勇于创新,敢于梦想,成就精彩人生”,这个立意应该是既比较符合说话人萧伯纳的原意——他的作品就以富有理想主义而著称,也比较符合命题人的引导意图——当今社会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梦想和创新都是比较缺乏而又必不可少的。当然对于这种新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是比较多的,比如大胆合理质疑,换个角度思考等等,应该都是可以的,不过恐怕不一定是最佳的一类立意。(2)应试写作语言表达是重点。在高考作文的评价体系中,发展等级的得分事关重大,一篇作文能不能得个高分关键就在这里,而在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这四个方面,有文采相对来说是广大考生最有可能的,实际上,每年的高考考场高分作文也大多是因为在这个方面打动了阅卷老师而获得一个满意分数。所以说,我们的考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有亮点。(3)写作材料使用要讲究。比如,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安徽的这个作文题,审题立意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应试作文是分类分档打分的,所以我们的考生要想拿个理想作文分,还得从写作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如果考生能够做到“熟例略说”“生例详述”“以小见大”“贴近自身”,即大家都熟悉的材料要少说略说最好不说;大家相对陌生的材料则可以叙述地比较详尽些;运用材料时最好能小中见大,小切口深分析;所用材料要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生活实际等,如此,才会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第三篇: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两个转变

(一)由一小一大的复合性作文向单篇作文转变。从1995年开始,一直到1998年,连续四年都是采用一小一大的组合作文形式,小作文多为或说明、或描写的片断作文,突出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的考查;大作文多为议论文,突出理性和思辩能力的考查。1999年和2001年将二者合二为一,一篇作文就占了60分,从命题样式上既加强了综合性,又加大了考查力度。

进入90年代,给材料作文几乎一统天(二)由限制严格的材料作文向限制宽泛的话题作文转变。下,人们总结出一整套材料作文的训练模式。同学们作文的观点必须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得出,否则就视为跑题;分析材料讲究最佳角度和最佳立意,在行文过程中要照应或暗扣材料,在文章结构上讲究“叙、议、联、结”,否则就视为不合要求。这严重束缚了同学们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导致高考作文新八股的出现。从1998年开始,出现了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限制比较宽泛,作文虽然也给了材料,但这个材料只是同学们作文的“范围”或“由头”。如1998年的“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1999年的“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范围,写一篇文章”、“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2000年的“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2001年、2002年分别以“诚信”、“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不过,在内容上有所限制,“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三个贴近

(一)贴近同学们的社会生活实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在内容上贴近同学们的社会生活实际,考查同学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如1992年看待社会“公德心”的问题,倡导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提高素

质、从我做起的道德观念;1995年“鸟的评说”,则是对人性中的弱点的评议;1996年的“截肢”,是针对社会生活中那种不负责任现象的抨击;1997年的“助人为乐”与“悄悄走开”揭示了人们对“助人为乐”的矛盾心态;1998年的“坚韧”和“战胜脆弱”要求同学们从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个角度切入,再现同学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2001年、2002年的作文都涉及道德标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问题,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问题。强调诚信,关注“做人”,符合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贴近同学们的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了命题者“以健康的心态,求真的勇气,对生活进行评议思考”的命题意图,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生活,思考社会生活,这对同学们的作文实践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贴近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实际。

作文是作者思想认识的外现,一个人思想境界如何,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认识如何,往往决定所写文章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同学们作为中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加上现在教育形式的封闭性,教育目的的应试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造成同学们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和生活阅历的狭窄性。高考命题专家们看到了这些特点,所以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尽量贴近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实际。从作文命题来看,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着眼于同学们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助人为乐“的问题,”心理承受能力“问题,”诚信“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平时感受较多的,因而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见解可发表。二是着眼于激发同学们兴趣,能够引起联想,驰骋想象。?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遥望星空”等等。三是着眼于倡导同学们写出“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的。如“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让同学们写出生活中的“真”;“鸟的评说”所表现的“不要求全责备”、“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人”、“正人必先正己”等,显示出同学们的“真知灼见”,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贴近同学们的写作实际。

写作是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最能展示个性的一种形式。由于性格、兴趣、学识、素养、禀赋的差异,不同的个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擅长记叙,有的擅长议论,有的擅长描写,有的擅长说明,有的富于想象,有的讲究文采,有的专

于思辩,有的工于推理。作文命题就应该适应这种种情况,尽量做到贴近同学们的写作实际。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适应了这种种情况,贴近了同学们的写作实际,其表现就是出现?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这种开放式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它的好处是减少了限制,放开了手脚,在内容的把握和文体的选择上都给了同学们充分的自由,给同学们留下了一片展现自己写作本领的天地。同学们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可以自己选择文体,或议论,或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在写作上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四个淡化

(一)淡化时政热点。

前些年的高考作文题,有部分试题涉及到了社会热点问题,最近几年有逐渐淡化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国内大事很多,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北约对南联盟动武等。这些大事均令世人瞩目,但这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都没有涉及这些重大的时事,而是把视点集中在和同学们思想实际非常贴近的内容上,如思想品质问题,心理承受能力问题,科技发展问题等等。淡化时政热点,并不是说这些内容不重要,也不是不要我们关注时代生活,也不是不要我们在作文中涉及这些重大的时事政治问题,而是不以这些时政热点直接作为命题的材料。高考命题有意回避热点问题,是出于避免猜题押宝的考虑,也是出于杜绝假话空话的考虑。

(二)淡化审题难度。

前几年的高考作文绝大多数是给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对同学们的审题能力有较高要求,同学们一旦审题失误,往往会导致全军覆没。从1998年以来,虽然高考作文多数也是给材料作文,但审题难度明显降低,试题除了在命题时设置明确而具体的情境外,在”注意“事项中还有明确交待,有的还明确交待了作文的内容范围。如1999年的”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2000年的”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2001年的”以'诚信'为话题“,2002年的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等,题目的要求一目了然,几乎很少有审题障碍。当然,淡

化审题难度并不是忽视审题,这里所说的审题主要是针对材料的思想内容,也就是材料的寓意而说的,并不是要同学们不看清写作要求就草率作文。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是写作的起码要求。

(三)淡化文体限制。

1997年以前,高考作文大多数都有明确的文体限制。如1995年至1997年的大作文,都明确规定写议论文,1998年和1999年就对文体没有作过多的限制,只要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000年至2002年连诗歌限制也取消了,文体非常宽泛,同学们可以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写作实际的某种体裁来写作,这有利于同学们水平的最佳发挥。这种命题趋势,今后几年可能还会坚持下去。

(四)淡化”八股“结构。

在材料作文盛行的时期,文章结构被模式化,诸如”引述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观点--扣观点展开--联系实际论述--反扣材料作结“等,出现了高考材料作文的一种新”八股“结构。话题作文出现后,打破了这种僵化的结构模式,试题材料只是作为作文内容的一个范围或由头,不管何种结构,只要内容与所给材料的内容有关就符合要求,这大大解开了束缚同学们手脚的绳索,同学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尽情地施展自己的写作才能。

五个强化

(一)强化创新能力的考查。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知识型劳动者的必备素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民族创新能力成为与中华民族未来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开发青年人的创造力,既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语文教学理应担当培养同学们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近两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明确显示出培养同学们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信息:如1999年的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想象和思辩的空间非常大;2000年的春季高考题,要求同学们面对新世纪进行畅想,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的话题”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十分注重同学们个性的发展,开放性更大;2000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的”发展等级“一栏,就设置了”有创新“这一要求,其意义是非同寻常的。2001年的命题对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上2001年、2002年强调以一点突出者来评价同学们的个性特点,在给分方面按等评分,直至满分。这样做,就表现了尊重个性、倡导创新的精神,鼓励同学们在思想、语言、写作技巧等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今后的高考作文题,一定还会在”创新“问题上加大考查的力度。

(二)强化想象能力的考查。

达尔文说:”想象是人类最高禀赋之一。人类因此得以把积累下来的形象和思想综合起来,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出奇妙的成果。“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想象力丰富与否关系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作文实践和作文训练中想象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章熊在评1991年高考语文试题中说:”想象作文既测试考生的想象力,也测试考生描绘一个画面的基本功。“所以,对同学们进行想象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点。1991年根据”圆“作想象作文,1992年让同学们对清除垃圾的人作合理想象,1993年要求通过梧桐树的老皮和新皮做出联想,1995年的”鸟的对话“,1997年的”背同学上学“的情景,1998年的”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补充情节,都要求同学们作出合理的想象。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想得更开更远更奇幻。可以预测,今后几年中,高考作文对想象能力的考查只会增强,不会削弱。

(三)强化文学素养的考查。

文学素养是语文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语文水平到底如何,文学素养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是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文学素养的培养的,同学们读了十几年的书,脑子里装的只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所谓语文基础知识,连一些基本的语文能力都不是完全具备,更不谈文学素养了。写的文章不是文理不通,就是错别字连篇,病句随处可见,写字东倒西歪,讲话时中心不明确,表达不清楚;平时往往只是重视两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训练,忽视文学性强一点的体裁(散文、诗歌、戏剧)训练,何谈文学素养的提高?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强化了文学素养的考查。如1998年的”记忆移植“问题,就是让同学们以浪漫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现实生活、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曲折地反映这个知识化、科技化的时代。这道题考查了同学们的一定的文学素养,开创了高考作文文学性的先例,故而在这次考试中,涌现了一大批构思精巧、内容丰富、文学色彩较浓的优秀文章。2000年高考,也出现了一大批文笔优美,文学性较强的文章。这可以说是高考指挥棒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这一点,在今后几年的高考作文中还会体现。

(四)强化思辩能力的考查。

一般地说,文章总是思想的外现,特殊地说,高考作文又格外注重文题的”思辩性“,因为思辩是人立身处世,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它直接决定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掌握和运用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刚钻。思辩性要求同学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辩证的说理能力,这三者之中,辩证的说理能力又是首要的。一篇文章,观点必须明确、正确,这是前提,但如果缺乏辩证的科学的分析,要获得高分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篇文章能说明道理和能表现哲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所以,考查同学们的思辩能力,尤其是辩证分析的能力,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不变的主线,愈到现在,趋向愈加突出?树木·森林·气候”,要求同学们分析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玫瑰园”中的花和刺,要求从整体上认识事物,这些题所要反映的是现象和本质的问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反映的是对立和统一的问题;“鸟的评说”要求人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能求全责备……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考查的则是哲学认识论的问题,它强调的是,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认识的多样性,所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试题寓言中的“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就有很强的思辩性,人生“应弃之所应弃,取之所应取”,应“失之所当失,得之所当得”。可以说,对同学们要求辩证分析,体现哲理的思辩能力的考查,一直体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之中,这是不变的主题。

(五)强化综合能力的考查。

最近两年,高考作文强化了综合能力的考查,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让同学们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2001年的”诚信",可以谈经历、体验、感受、看法或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就是考查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要写好这样的文章,不仅要求同学们具有成熟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还要求同学们具有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学们的知识面越广,对学科之间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就越强,那么,想象力就会越丰富,见解也会越深刻,文章就越有表现力和说服力。所以,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应该引起每一个同学的高度重视。

以上既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也是今后发展变化的趋势,了解其特点和趋势,对同学们的高考作文复习备考和平时的写作,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这是写好高考考场作文要过的重要一关。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第四篇:浙江高考作文命题的八大特点

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命题的八大特点

写作试题通常都是每份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值得品味的考题。今年浙江省的写作命题(试题附后)从题型看属于所谓“标题作文”。笼统地说,这样的判断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妥,然而细细琢磨一番,便觉得还不够确切。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表明,这不是一般的标题作文。换言之,它跟普通的标题作文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之处”就是今年浙江省写作命题的重要特点和真正亮点。

不过坦率地说,笔者在省教育考试院初次看到完整的写作试题时,并无任何欣喜之感,甚至有点失望――去年刚刚点火加热的新材料作文,又被淬火降温,重新折回到司空见惯的传统模式。后来在评析试卷和批阅作文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和不断掂量,并仔细分析了不同档次的考场作文的优点和失误,才逐渐揣摩和领悟到命题的创意及特点。笔者以为,这些创意和特点正是高考写作命题应当具备却往往难以如愿的,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高考复习备战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兹不揣浅陋,简述如下,敬祈行家同仁不吝赐教。

1.明确性。高考写作试题的要求和要点越明确,就越有利于考生审题把握,也有助于提高阅卷评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大致而言,今年浙江省写作命题的明确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主题明确,由命题提供的写作材料可知,“角色转换之间”重在反映现代社会(“当今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并且“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很显然,其要旨便是“文化反哺”,即年轻一代从“文化”的角度和层面对年长一代产生的种种影响,而不是赡养性质的“物质(自然)反哺”。至于在阅卷过程中,依据考生立意和写作的实际情况,将“物质反哺”也作为“基本符合题意”处理,也许多少有些背离命题初衷。其次是要素明确,材料和标题体现了不少要素,其中“角色”是载体,“转换”是要点,“之间”是重点,而“文化”是内涵,“反哺”是核心。这里的“角色”可以是特定而具体的,也可以是整体而抽象的,但都应当涉及两代人的两种行为主体,不能是单一(同龄)的行为个体。同理,“转换”必须是彼此的“互换”和“对调”,而不是普通意义的“变化”和“改变”。第三是范围明确,如果说“文化”这一概念还显得相对空泛,那么“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就进一步明确了“文化”的内涵,提示了立意选择,从而也界定了写作的基本范围。尽管“范围”也相当宽泛,但毕竟皆在“文化”之内,不能超越、游离或扩展。

2.限制性。高考作文命题需要开放性,但也不能缺乏必要的限制性,否则,就会失去客观、公正的统一评判标准。就近年高考作文命题三大模式而言,“角色转换之间”无疑属于标题作文。写作常识告诉我们,标题作文的限制性往往大于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标题设定的有限信息,大多是写作应当着重体现的要素,如“角色”、“转换”、“之间”等。而今年浙江省又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标题作文,标题前面还有一段200字的文字材料,“角色”定位、“转换”方式等均受到命题材料的明显限制。尤其是“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这一提示语的特意设置,更加强化了命题的限制性。“针对”就是既不能任意转向,也不能偏离对象。“上述现象”即材料所概述的“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中出现的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文化反哺”。而“所反映的问题”则指的是跟“文化反哺”有关的一些现象与本质。当然,这些“现象”和“问题”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特殊的,也可以是普遍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可以是体验的,也可以是思考的……然而,不管怎样选择和定性,所有一切都必须围绕“文化反哺”这一中心。由此可见,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有着“材料+标题+提示”的多重限制,其限制性显然要比2008年的“感受乡村?触摸都市”硬朗得多。

3.层级性。选拔性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功能之一,而这种选拔性需要通过试题的区分度来体现和达成。像作文(写作)这样高分值、大容量的考题,体现区分度的理想境界则在于提高命题的“层级性”。此处的“层级性”主要是指审题立意和文章建构的层次与级差。只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命题意图,不难了解“角色转换之间”的重心既不是“角色”,也不是“转换”,而应该落在“之间”。而且“角色”是“年轻”与“年长”两代人的角色,“转换”是以“文化反哺”为核心的故事、情感、思考、见解等。难以把握的是“之间”应如何体现。有人将“之间”理解为一种“过程”,也许并没有什么差池,但多少有些失之肤浅。笔者以为,“之间”可以是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一方或大或小的空间存在,一些或喜或忧的生活经历,一个或浓或淡的情感故事,一种若隐若现的社会现象;也可以是一种体验,一种氛围,一种姿态,一种认知,一种影响,一种感悟,一种意识,一种见解,一种思考,一种思想,一种人生,一种文化……惟其如此“角色转换之间”,的层级就非常清晰了。以“文化反哺”为主题,有“角色”,有“转换”,有“之间”的生动呈现和理性思考的为最佳层级;有“角色”,有“转换”,有“文化反哺”,而没有怎么注重“之间”的,为第二层级;有“角色”,有“转换”,能够涉及“物质(自然)反哺”,而没有体现“文化反哺”与“之间”的,为第三层级;虽有“角色”,有“变化”,但既没有表现“文化反哺”,也没有涉及“物质反哺”,且完全忽略“之间”的,为第四层级;仅有“角色”,或者“角色”模糊、残缺,而“转换”、“反哺”、“之间”等要素均没有体现的,自然属于很差的层级了。

4.思辨性。可以说,自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从“人文素养与发展”到“角色转换之间”,写作命题一直注重理性思维的考查。即使是“感受乡村?触摸都市”这样似乎很感性的标题,假如没有理性思维的介入,“感受”与“触摸”都是不可能显示出足够的深度和独特的个性的。笔者觉得,今年写作命题的思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题,二是写作。如前所述,“角色转换之间”这个标题不是卓然独立的写作着落点,而是由材料派生出来、支撑起来的,虽然并非完全受制于材料,却也跟材料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脱离了材料的限制,标题必然摇晃飘浮,无所适从。而呈现在考生面前的材料是从学术文章中截取和整合的片段,本身就非常理性,字里行间闪烁着思辨的光彩,理解和把握材料中心及其与标题的内在关系,没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是很难做到从容自如,得心应手的。笔者阅卷时发现,不少考生就是由于未能“读懂”材料信息而导致立意出现严重偏误的。至于具体构思谋篇和外化表现的过程,思辨性就更不容忽视了。“文化反哺”这种现象,广大考生既熟悉又陌生,或许有过一些类似的感受和体验,但大多滞留于初步的感性层面,缺乏有意识的特别关注和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如何瞄准“之间”着力挖掘,刻意经营,精心雕琢,用理性思维审视、分析和揭示被生活现象覆盖或遮蔽的深层内质,在智慧的巅峰升腾起思辨的礼花,便成为考场作品脱颖而出、赢得高分的“制胜法宝”和“绿色通道”。

5.多样性。几十万考生参加的高考,“多样性”是写作命题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写作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命题本身潜在的多种选择性。虽然今年作文命题的限制性较强,却并不影响多样性的存在和展现。从“文化反哺”的材料到标题“角色转换之间”,多样性至少表现在这么几方面:一是“角色”的多样性,尽管“角色”已经被定性为“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但这些都是集体概念,具有非常多的个体选择性,以“年轻一代”为例,可以是考生自我、同学、亲戚、朋友、邻居等现实生活中“原生态”和个性化的“角色”,也可以是从报刊、网络、书籍、影视等传媒中获知的典型(类型)化和艺术化的“角色”。二是“转换”的多样性,生活实际表明,“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角色“转换”样式很多,可以是显性身份的相互“对调”,也可以是思想情感的彼此影响;可以是行为方式的具体表现,也可以是观念意识的潜移默化。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凡是“角色”性质实现了某种“互换”,都不会有离题之嫌。三是“反哺”的多样性,材料所提示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为“文化反哺”的多样性提供了足够的选择空间,无论是选择其中之一,还是立足整体观照,均是符合题意的。而且每个方面都蕴涵着许多“反哺”方式。四是“之间”的多样性,如上所述,“之间”不只是一种过程,而且内涵相当丰富,形式各种各样,只要处理恰当,选择任何一种样式皆可打造佳构。

6.时代性。或许许多人并不怎么关注“文化反哺”这种社会现象,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步履匆匆之间不少有价值的话题常常被淡漠和忽略,“文化反哺”现象亦是如此。不过,“文化反哺”的时代折射却不会因此黯淡和消失。简言之,今年写作命题的时代性集中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主题设置的创新性,尽管每年高考写作的主题设定,命题专家都是竭尽智慧,搜索枯肠,力求创意,然而还是老生常谈的居多,确有创意的较少。而“文化反哺”这一主题则不然,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既厚重蕴藉又新颖鲜活,具有鲜亮的时代色彩和浓浓的时代气息。第二是“文化反哺”的现实性,谈论“文化反哺”是需要背景和基础的,而目前正沿着改革开放道路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中国,为展开话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各种样式和层面的“文化反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写作主题与社会现实没有丝毫的距离和阻隔,足见命题紧扣时代脉搏,非常贴近社会生活现实。第三,“角色转换”的真切性,当今时代以新理念、新知识、新科技、新方式等为表征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生活需要不断接受,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年轻一代”凸显优势,一跃而先,在许多方面成为影响“年长一代”的“施教者”,这绝对不是奇妙而遥远的神话,而是可感可触的真实生活。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考生们不但耳闻目睹,还有真切感受和实际体验,可以在会心一笑之中笔下生辉。

7.防伪性。高考追求公平和信度,必须以保证客观真实为必要前提,故防止宿构、套作和抄袭等“伪作”的鱼目混珠必然成为写作命题的重要考虑。笔者在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注意到,今年浙江省写作命题的“防伪性”明显高于往年,几乎拦截了所有的宿构和套作,大大提升了考查的信度。就主题内容而言,从“文化反哺”的角度表现“角色转换之间”,突破了以往高考以理想、人生、青春、道德、信念、亲情、追求、发展、人文和环境等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即使考前准备再充分,也很少会有考生进行过类似主题的写作操练,自然不可能有什么“经典”的范文可作参照和变通;甚至连许多精心准备的“屡试不爽”的写作素材也失去了用途和灵验,从而“剥离”了考生们非自我的依托和凭借,促使其更加真实地展现平时练就的十八般武艺。就形式结构而言,“材料+标题+提示”式的命题,犹如一道坚固的防护设施,不但成功地过滤了许多“伪作”,而且还有效阻挡了给作文阅卷造成不小麻烦的“套话作文”。一些貌似语言华丽、笔触流畅、文采斐然,而实际上真情匮乏、自我缺席、内容空泛、结构生硬的“套话作文”,在近年高考作文中可谓屡见不鲜,这种作文具有不小的欺骗性,倘若阅卷教师防范意识不够,很可能使之蒙混过关。而此类“套作”在今年失去了市场,虽然还是有部分考生试图碰碰运气,但一“套”便破绽百出,原形毕露,根本不可能如愿以偿。命题的“防伪性”之独特可见一斑。

8.导向性。几十年高考实践表明,高考试题不仅仅具备一种检测功能,还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写作命题尤其如此。择要言之,今年浙江省写作命题的导向性可以概括为这么几条:①引导考生关注时代生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位青少年学生,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传统书生有着本质区别,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变化等都与其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现实社会就是一本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大教科书,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必修教材,高度关注和认真阅读这本教科书显得非常必要。“角色转换”就在于激发考生积极关注时代生活。②引导考生注重思考分析。简单列举和描述一下“文化反哺”若干现象或许并不困难,而通过“文化反哺”现象领悟和把握时代的快速发展对现实社会产生的多种影响、“年轻一代”反哺能力的明显增强、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崭新内涵和亮丽色彩、寻常百姓生活需求的不断丰富与变化、历代相传的施教方式正在被悄悄改写、“角色转换”给家庭生活添加了新的情趣和快乐等更深层次的含义,则更需要深入思考,认真分析了。③引导考生优化真实写作。这里的“真实写作”指的是展现真实水平和抒发真情实感。高考写作是一次有准备的“临场发挥”,“准备”的应当是自己的平时积累,“发挥”的应当是考生自己的真实水平,而不是移花接木,以假乱真。今年命题的创意和限制,击碎了所有的侥幸心理,用事实告诫每位考生:务必踏踏实实地认真操练,努力提升写作水平,力求以自己的真功夫、真情感、真素养稳操胜券,切忌华而不实,投机取巧。

【附】2010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作者通联:浙江诸暨教育局教研室]

第五篇:2018北京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备考建议

2018北京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备考建议

每一年高考作文考什么题目是很难准确预测的,考试时间也有限,如果没有任何储备,完全靠现编,得分势必不会太理想。但是考的类型却相对容易预测,如果我们圈定了池塘,那大鱼还能跑吗? 02到17北京高考作文题

: 从02到17年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如下趋势:

1、紧跟时政、社会热点;

2、突出北京传统文化;

3、关注内心体验

1、紧跟时政、社会热点: 16年北京作文“老腔”取材自16央视春晚,15年的作文题假如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则来源于93抗战大阅兵这个热点事件;13年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则直接来源于杨振宁莫言北大对话;12年火车巡逻员的故事,则是因为当年***上台,大力倡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这个背景下才有火车巡逻员的故事;11年如何看待乒乓球赛中国夺冠,则直接来源于当年鹿特丹的乒乓球比赛;10年的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来源于温总理写的一首诗歌《仰望星空》,2010年温家宝视察高校时,多次对青年学生提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的希望;09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则是因为那一年次贷危机爆发,经济处于危险之中,更因为那一年发生一件大众关注事件,时任北大校长许智宏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08杯子满了么这来源于08汶川大地震,通过这个话题鼓舞士气。

2、突出北京传统文化:最典型的莫过于14年的老规矩和06的北京的符号,04的作文包容来源于北京城市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3、关注内心体验:比如05年的安,07诗句体会,16神奇的书签。

备考建议:

02到17年16个作文题目,紧跟社会热点的占了大多数,所以我们要重点关注社会热点;再就是关注和读书有关的话题,07和16这个话题考过2次了;最后要密切关注北京传统文化,毕竟也直接考过2次了。相信大家按照老师建议优先完善体系,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下载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社会性、时代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出于避免猜题和套作的考虑,命题本身不一定会直接体现高考当年的时事热点,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

    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二) 一、题目 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 “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下手......

    2012高考作文及命题材料

    2012高考作文题目及材料 *、全国卷高考作文: 《放下顾虑》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

    高考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高考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2006年江苏省高考结束后,我有幸参加了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在前后十多天的阅卷过程中,我有很多感触。今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已由原来的话题作......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陈振楼,王 军,刘 敏,俞立中,许世远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摘要:本文以大量的事实和翔......

    暴力恐怖活动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暴力恐怖活动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2014年09月12日 14:33 来源:《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作者:廖罗德 罗卫东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恐怖主义活动是全人类的公......

    买卖合同纠纷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买卖合同纠纷的特点及应对策略欢迎访问: 会有更多文章 1、买卖合同的特征 根据《合同法》第130条“买卖合同为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的规......

    日本留学生考试特点及应对策略

    日本留学生考试特点及应对策略接下来一起看下留学生考试科目的应对策略,在120分钟的考试中,会进行“记述(即作文)”、“听解”、“听读解”和“读解”四项测试,它有不同于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