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作文教学是老师们最头痛的事,也是学生们最头痛的事,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结合我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总之,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参与到我们的教学当中,在学习和娱乐当中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为他们今后更高写作水平提供扎实的语言基础。
第二篇:略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体会
【内容提要】
略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注重阅读、关注日记,同时相应地提高书面表达(即习作)能力。
【关键词】
农村 作文 日记 提高 能力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从近年来的现状看,作文教学的效益不佳,甚至呈愈来愈差的趋势,许多语文教育家为此发出强烈的呼吁:“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有些教师出的题目更是枯燥无味,学生的写作来源有两个,一是来自于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二是来自于读或听等间接的渠道。前者为源,后者为流,对于一个足不出户的农村小学生来讲,对于一个个留守儿童来讲,无源无头,没有写作材料,就谈不上写作。有的是几本课本,几本画册和家里的一台电视,再有的是平常生活。而有些教师的命题却远离学生的生活,自然写出来得作文就没有真情实感,也不会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那我就根据这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吧。
一、注重阅读,丰富学生作文语言
小学课本的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细细读来也包罗万象了。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与其他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这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努力。其中有学生自己的兴趣培养及阅读积累,也有教师对阅读的指导。小学语文新课程标总目标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这里可以看出,阅读的过程也就是积累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因此,称阅读教学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又不失其基本性也不为过。所以,我培养他们,引导他们,激励他们由粗读到细读到精读到谈体会写体会。
二、关注日记,注重日常积累
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日记应该每天都写一写,至于字数最好不要限制,让他们把每天发生的事,心里的不愉快都写下来,也可以说写日记是一种发泄的方法,也可以写一些令自己高兴的事。日记不是简单生活现象的罗列,必须以有一定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作为写作内容,挂流水帐写法不可取。日记,是一扇窗口。透过它,你可以看到一个迷人的世界。在那里,有和蔼可亲的人物,有五彩斑斓的景物,有生动有趣的动物、植物,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动人的故事。而这些,我只能引导孩子们在平2 常的生活中,电视节目中,去品位,去感悟,去发挥,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快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的同时形成极具个性的写作能力。
(一)、发挥日记的心灵独白功能,促进学生在与自己的“对话”中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写日记时,不少学生能通过心灵独白,与自己“对话”。有位学生在乘公交车时没有给老人让座,后悔不已。她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只想自己舒服,不为他人着想,真是自私自利。以后还有许多乘公交车的机会,我一定要有礼貌,用实际行动尊老爱幼。”
还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下了对自己的提醒:“最近,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马虎了。有好几道数学题,我明明会做,却搬错数字或符号。做英语作业,我经常漏做。我一定要改变马虎这个坏习惯。” 这样的“自白”真实地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感受,长期训练,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有感而发的写作习惯。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指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交流,能促使他们将文字表达的触角伸向内心深处,促进心灵的成熟与发展。发掘并构建日记的心理独白功能,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心底潜藏的表达欲望,在写日记的过程中逐渐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的需要,从而为发展奠定基础。
(二)、发挥日记的评述功能,促进学生在描述、评价生活的是非中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一位学生在兴趣课上练琴时为多练些时间,和同练一架琴的同学发生了争吵。后来,两人共同想出了办法,一个在高音区弹,一个在低音区弹。她在日记中写道:“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同学之间如果有了矛盾,应该互相理解,共同想办法解决。靠吵嘴来解决问题,只会越弄越糟。”不难看出,这位学生对怎样相处有了正确的认识。
(三)、发挥日记的心理宣泄功能,促进学生在平衡自身情绪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波动强烈,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常处于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中。他们时而激动、振奋,时而消沉、愤怒。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引导他们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想法,通过宣泄,平衡自己的心情。
有位学生因为犯了错,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他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件事,向老师提出意见:对待犯错的学生“少点批评,多点鼓励;少点指责,多点交谈。”也有学生对班主任的过于“呵护”表示出反感。她写道:“老师,您知道吗,我们不是三岁小毛孩,已经长大了。我们有能力有思想了,有些事不用您再为我们操劳了。您该放放手,让我们自己去做事了。我们也要锻炼锻炼自己的能力呀!”其实,学生内心的想法得到合理宣泄的同时,也在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构建日记的心理宣泄功能,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养成讲真话讲实话的写作品质,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发挥日记的联想功能,促进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每颗心灵都渴望飞翔,学生更是如此。指导学生把日记看作是独特的“自由言论空间”,或者看作是一个虚拟的个人世界,他们完全可以在这个想象的天堂里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尽情抒发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5.12四川地震后,不少同学在日记中表达震的看法。一位男生写道:“地震呀!你看看这场战争有多少人死伤?有多少人无家可归?有多少小朋友失去了父母?又有多少人为了死去的家属痛哭流涕!我们都狠你!但我们不怕你,不会被你打倒,我们有战胜你的决心,有战胜你的信心。我们一定回重组一个新的家园,一定会让那些无家的亲人重新有个温暖的家!”
这样的日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乐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写作是吐露自己的心声,是不可缺少的生活享受,是一种心灵的放飞、人性的发展。在指导写日记的实践中,笔者欣喜地感觉到:坚持不断发掘日记的新作用,发挥日记的独特功能,学生就会逐步习惯在日记中倾诉,习惯与自己对话,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更好地表情达意,更积极与更自觉地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
5(1)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
(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3)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可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4)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亲眼目睹,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例如:状物写景,可从山川田野、家乡的特产和四季写;写人可从学校老师同学,邻居大伯大妈,农业技术员、乡路清洁工写;记事可从农家生活,农事活动,公路硬化,特色种植,家畜家禽饲养写。
总之,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是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学生的内部语言也就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农村小学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农村孩子的优势,关注学生生活体验,让孩子们的作文走进生活,让丰富的生活充实孩子们的作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目标也将日渐达成。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http://news.juren.com/200808/162444.html
3、http://
4、《语文教改论坛》2008年第9期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体会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体会
摘 要:从批阅作文的迷茫中发现新的、孩子们喜欢的批阅方式,从老师包改作文到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解放老师,学生乐在其中。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关键词:自主修改作文 提高作文质量
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叶圣陶
一、批阅作文,我的烦恼
我从事语文教学已经有十余年了,在这十余年的教学中我感到,最令基层老师头疼的是作文教学。就拿我来说吧,每次看到那四五十本作文本我就觉得头晕。以前我一直认为学生的作文就得教师改,好像不在学生的作文上圈圈画画、写上几句评语,就是不称职教师一样。因此批改起来辛辛苦苦的,有的一字一句全面开花,勾勾点点,圈圈画画,批批注注,总以为改得精改得细会更好一些,结果把自己压得抬不起头来,苦不堪言。这样也导致学生的作文总是不能及时批阅出来,学生不能及时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有时候作文批出来了也已经过了半个多月了,对于当时写此作文时的审题、构思、选材等学生都早已淡忘了,讲评作文效果也差了很多。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在完成一次作文后,应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那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然而老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学生的作文全部浏览并修改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长时间来我也一直在做?@方面的研究,研究如何更快更高效地对学生的作文做出及时的合理的评价,后来的一节课上孩子们的行为给了我启发。
二、偶得灵感,改变方法
那天孩子们正在上自习课,班里的几个同学围在一起窃窃私语,他们一会儿低头思索,一会儿相互争论,一会儿又埋头写着什么,出于好奇我悄悄地走了过去想一看究竟。
原来他们是在共同修改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班里一位同学写的,当时因为文章语句不通、错别字多、条理比较混乱我只给他得了“中”,可当我再次拿起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原作上已经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很多修改了:错别字被圈了出来、病句用修改符号修改了、段落的先后顺序也用序号做了相应的调整。重新读读,发现经他们一改,这篇文章语句通了、条理清了、还用上了很多以前让孩子们积累的好词好句。这件事给了我启示,我想: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如此强,何不训练他们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呢?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初次实验,结果喜人
几天后的作文课上我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如何才能写好作文,而是让他们把自己以前的作文随便拿出来一篇多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然后交给别的同学请他们再进行修改。我还鼓励学生在修改同学作文的同时能像老师一样对文章进行评价,写上眉批和总批,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批。听到我的话有的孩子面面相觑、有的孩子跃跃欲试。那节课孩子们都很认真:轻声朗读、交头讨论、埋头书写、翻阅工具书……我只是在他们的周围巡视,偶尔有同学拿着本子来请教我,我也欣然帮他们修改。
作文收上来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了第一本作文本:文章比平时写得更整齐,在文章里随处可见“小老师”的批阅,这些眉批里有表扬的、有提出建议和对文章的修改意见的,看来小作者和“小老师”是下了一番功夫来对待这篇作文的。看过之后我感到欣慰,随手用笔在作文和“小老师”的总批下写下了自己看了作文和批阅后的感受。很快四十五篇作文我就“批阅”完了,当我把作文本再次拿到班里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的眼神里没了对作文的厌恶,反而多了些许期待。我选出其中几本作文在班里进行了评价,不但表扬了“小作者”的认真,还赞许了“小老师”的能力。孩子们听了都很兴奋,他们也有了成就感,觉得自己都可以当老师来评阅同学的作文了。在后来的几次作文练习中我都采用了这个办法,不但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和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后进学生,耐心辅导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这样的方式,班里就有个别同学自己写作能力差,在修改别人作文时也有“无从下手”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就更应该关注他们了。我先是让这些同学和学习好的批得好的同学一起批阅,并且交代那些学习好和批阅的好的同学:在批阅的过程中要动口说,把自己的修改理由说出来。让写作能力差的同学参与其中,倾听别人的修改理由,再让他们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并且拿给我看,我在看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
五、总结经验,逐渐完善
在整个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也不是随着孩子的性子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的,老师必须提出要求:
首先是要求学生学会判断,对中心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材料是否典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等做出判断,即对修改的文章有个总体认识,这样就算改不出什么,但对下次如何写好作文却大有帮助。
其次是推敲,在确认文章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对字、词、句、标点符号的运用等进行推敲,然后加以修改。
最后是给文章润色加工,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加以考虑,期待成为最满意的作品。要求并指导学生脚踏实地地逐字逐句逐层地分析修改。如该增添的要会添,该删的一定删,对文章修改完成后。再指导学生评价,学用眉批和总批,学写评语,认清为何要修要改,知道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等等。这完全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办法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在我的班里是行之有效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在作文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自主修改,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四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摘要】作文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本文从“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作文要与劳动相结合、作文要与自然相结合”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体会
作文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跟说话完全一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的优劣,是衡量学生观察、认识、组织、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知识运用的标准。农村的小学生由于见识小,课外阅读少和知识不丰富,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学语文难,写作文更难,作文之路难于上青天。每每写起作文,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于是随便写几句,空洞无物,或者是从优秀作文上抄几段完成任务。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总结自己二十余年语文教学经验和不断探索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农村小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在实作文教学践过程中,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观察校园生活、观察社会生活。如在教“写人”(《我的同桌》)的作文时,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同桌给自己的印象,然后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再由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说说自己的同桌的爱好,然后再抓住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事情)来进行具体的描写。通过指导,有些学生就能有条理、有顺序地谢自己的同桌了。这样即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二、作文要与劳动相结合
冰心说过:“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东西就不鲜明、、不生动;没有生活中真正感人的情境,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感人。”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劳动中,通过亲身实践,即可逐步培养劳动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做生活的小主人。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化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做――》)的作文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安排一些家务劳动。如“缝纽扣、洗碗、扫地”等等。让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中的真实感受。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并且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要与自然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日里都是家长安排自己的生活,如参加一系列的特长班、补习班,根本就无暇融入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其实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学校就在村的田野旁边的便利条件,常带学生来到田野看看,让他们亲眼目睹田野春夏秋冬的变化。回来之后,由于每个学生对事物认知的能力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因而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多姿多彩了。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农村小学的教师只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农村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农村的学生同样也能驾驭自由的神笔,描绘出七彩的人生。
第五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体会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体会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科学》课已逐渐取代了《自然》课,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这绝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在新形势下社会对这一学科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而又长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现谈一下自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科学课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基本模式,根据学生学习方式形成的探究教学也不例外。探究作为一种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它的程序是从科学研究的方法中借鉴而来的。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小学生探究的事物是成年人熟知的事实。但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每一次探究都是真正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探究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以及在合作中探究等。
二、有效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开展科学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我市地处辽东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称。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品种多样的植物、形形色色的动物、肥沃的土壤、天然的岩石、矿物„„在科学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大自然中,结合学生原有的科学知识,把课内外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最普通、最直接地观察、实践和探究等活动去了解、认识身边的科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科学》“凤仙花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时,虽然课文中提供了很多图片,但是如果让学生区分每个时期生长变化情况是怎样时,他们就不能讲得很清楚。这时我就把学生带到花农和养蚕户的家中,请他们来给学生们讲解凤仙花的一生和蚕宝宝的生命周期的相关知识,并请他们指导学生种植凤仙花和饲养蚕宝宝。为此我们和他们建立长期联系,使花房与蚕场成为我们的校外观察、实践活动基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去观察、请教有关问题,并做好详细的记录,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一次有效的观察、种植、饲养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在整个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灵活选用教法,优化课堂教学。
科学课的最大的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的可操作性强。而且每一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科学课的教学主要有观察、比较、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每一节课中的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三年级(上)《科学》“各种各样的叶”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比较法、探究法和统计法。学生分别观察自己捡到的叶片,从它们的颜色、气味、形状、大小等方面入手来进行比较,并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以此来区分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的树叶,并利用统计的方法来记录自己以及小组共捡到了几种和几片树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又如:在四年级(下)《科学》“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比较、探究和研讨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新鲜的小鱼和腐败变质的小鱼,寻找它们在外观、颜色、气味、手感等方面的差异,再通过探究和研讨的方法来发现更好的保存食物的方法。此外,在四年级(下)《科学》“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观察、推测、实验验证、分析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现故障的电路。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全国的迅速铺开更是给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认知学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知识。实践证明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的运用能创设一种新颖别致的情境。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例如:在五年级(下)《科学》“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只单独讲述小车是靠气球的反冲力向前运动的,学生不容易理解。此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升空时的录像,配合讲解,再结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演示,这样就把学生带到一个“反冲现象”的世界里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如:在四年级(下)《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自然界中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途径以录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配合生动有趣的解说以及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就会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课堂教学走向立体化,这一点是其它教育手段所无法实现的。
五、师生自制教具学具,促进实验教学。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实践证明有效的科学探究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而教具学具的好坏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农村小学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备上明显不足。加之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原有的教具学具已无法满足新教材的需要,使得很多实验无法开展,严重的影响了科学教学质量。为使科学教学顺利的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材料,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而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科学》“我们选择了什么”教学时,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串联、并联电路,我分别制作了(电池和小灯泡)串联和并联电路板,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使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来认识串联、并联电路各自的特点。又如:在四年级(下)《科学》“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一课的教学中,我制作了一块电路游戏板,将它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智力竞赛的方式把学生吸引到对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上来。
此外,我认为在教具学具的制作上,我们可以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到其中来。
因为学生的智慧和创造能力是无穷尽的。只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解决某项问题,学生就会在开拓思维、动手动脑的情况下,明确所学知识。在制作活动中明确科学道理。成就感与满足感就会激励学生继续进行新的制作和研究,会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每一门学科的设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或多或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课也不例外。由于科学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广,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从语文、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中学到的语言表达、写作、计算、绘画等能力。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科学》“我的大树”一课的教学时,学生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等方法来观察、描述树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利用我们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立足于农村现有的条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科学课堂教学服务。通过勤动手、勤实践、巧设计、巧安排,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