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
王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成为作文的主人。下面我谈谈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小小的体会。
一、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1、要做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如《挖春笋》,学生可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挖春笋?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春笋?怎样挖春笋?结果如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抓住了重点词“挖”理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记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
2、满足学生表现欲望,多种思维审题立意。
在教学时,当给出作文题时,我不急于给学生提供指导,也不让他们马上动手写。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审题,给他们思考的空间,揣摩的机会。考虑好以后,要求学生围绕题目把自己心中想的原汁原味的话尽情说出,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压抑感。孩子的表现欲望满足了,思维也活跃起来。如写《我的好妈妈》,一般来说,学生围绕“好”一说到底。只有那么几个同学却举出妈妈是如何严格要求自己,致使后来自己很少犯错的例子。感觉“严”也是妈妈对他的爱,就觉得妈妈好。这两种思想的交织,也达到了我在辅导的预期目的。
3.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老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写亲身经历的事或积极参与的游戏,以“熟”激趣。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什么样的文字。”要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珍惜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回忆过去曾参加过的游戏、劳动、辩论、演讲等活动。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如在低年段的时候就采用“贴鼻子游戏”、“枪椅子”等。游戏前,告诉学生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们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开心,自然也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也就不难了。
2、随文小练笔,培养写作兴趣。
在中高年段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时练笔,有意识地把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得在教学叶圣陶的《荷花》那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反复读第二自然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让同学们读熟后,眯起眼睛想象画面,问大家画面美不美?为什么作者把荷叶荷花写得这么美?然后叫大家找短短的一段话中用了几种修辞?同学们能不能用上比喻和排比说一说你曾见到的或你熟悉的、你喜欢的一些景物?同学们沉思的一会儿,就开始讲开了。最后我说:“赶快把你们刚才说的写到书上,千万别让灵感跑了。”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克服了怕写作文的心理。
三、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写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良好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
1、指定观察训练。
2、自由观察训练。
3、联系实际观察训练。
四、提倡共同修改,让每个学生当当“小老师”。
初写文章者,会写错别字,用词不当,段与段混乱不清等千奇百怪的现象涌现出来。根据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从学生的习作当中挑选一到两篇诸多毛病跻一身的供大家修改。让每个学生参与,各抒己见,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我的朋友》有学生这样写道:“我的朋友叫×××,她留着矮头发,穿着漂亮的矮衣服……”像这样类似概念不清的用词,觉得好笑,却有很多学生在写的时候意识不到。当然在修改时,学生会哄堂大笑。纠正别人错误的同时,对自己也有一份警示。修改过程中,学生感到既轻松快乐,又受益匪浅。
总之,作文教学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指引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学中争取实现学生与学生、与教材、与教师多向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其创作灵感,从而写出一篇篇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佳作!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 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指导学生作文、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开展作文教学、加强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指导;训练;修改
作文是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的形式,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体现。因此,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标的提法较之于旧课标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写话――习作――写作,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写话――习作。提法的改变,就是为了降低小学生的写作难度,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课标有意降低难度,意在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碍。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小学生写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写下来,也就是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写,放开胆子写;要让他们养成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的好习惯。老师要因势利导、认真指导,让学生正确认识作文,掌握正确的作文方法。
二、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作文
缺乏生活感悟或不善于发现,是作文没内容可写的重要原因。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怎么写”的问题就无从谈起。因此,从内容入手,就不只是老师指导学生写什么内容和怎样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内容就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并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作文课上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愿望,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内容可写,然后再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三、作文训练的方式要多样
命题作文是作文训练的方式之一。每次作文,老师都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提出的作文要求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一定要给学生留有选择作文内容的空间。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不仅要练习写记叙文,还要写应用文。要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和学校活动经常练习。学生作文练习除了作文课上的习作外还要鼓励学生多练笔,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低年级可以练习写观察日记,中年级练习写片段,高年级练习写篇章。同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进步,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使全体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重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指导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写老师改。结果是学生缺乏责任心,费时多、收效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应当是作文训练的重要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作文有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不足。让学生学会怎样斟酌表达方式,使作文条理更清楚,语句更通顺,字词、标点更恰当。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要从让学生练习作文抓起,从内容到形式、从词语到段篇,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朝着能写、能改的境界稳步前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文更是如此。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作文,优于多看、多写,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我相信,只要老师们能充分相信学生,坚持从作文内容、作文方式、作文修改诸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多让学生实践,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作者单位 陕西省横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第三篇: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体会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体会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习作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那么怎样来切实把好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起步关,使学生爱写作文、善写作文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明确目标与欣赏鼓励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解读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新课标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放在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首位。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同学的习作可以说是最初步、最浅近的文字表达,一开始必然是幼稚的、初级的、甚至是错误百出的,它得经历一个过程,语言由不通到通顺,内容由简单到具体,表达由平淡到生动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而应该明确三年级习作教学的要求,遵循孩子身心发展和认知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训练。
目标明确了,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批改学生的作文和日记时多以鼓励表扬为主,学会欣赏孩子稚嫩的语言,学会感受孩子奇特的想象,学会包容孩子的词不达意,竭力寻找习作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我都用笑脸或红五星等方式大加赞赏,写得好的或进步很大的作文就粘贴到墙壁上的习作栏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成就感,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捕捉素材与放飞思维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确,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可是有一大部分学生不善于捕捉周边的事和景,一旦要写日记或作文,总以为要写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活动、比赛等,除此之外就没有东西可写了。因此学生要写日记时,总是要求爸爸妈妈带自己到哪里玩玩才会下笔写。为了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我就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搬进习作课堂。如有一段时间我们班好久没有得到流动红旗了,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终于请回了鲜艳的流动红旗。于是我灵机一动,把第一节语文课改为习作课,我先请学生说说由于前几个星期流动红旗没有到我们班来作客,今天去参加升旗仪式的时候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当你听到我们班获得流动红旗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把流动红旗请回来了,你心里有什么打算?由于这是一件刚刚发生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因此同学们各个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心里话。于是我趁热打铁,以《流动红旗又回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批改时只要学生写的全都是真心话,我都奖给他们“小星星”!后来我经常把学生不留意的、习以为常的发生在校园里、教室里的小事为题材,布置学生回去写一篇日记,如:一次国旗下的讲话、地上的一张废纸、橡皮不见了、我会跳绳了等等。久而久之,学生明白了:原来身边的小事都可以写成作文或日记!练的次数多了,学生慢慢也学会了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卢梭曾经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情感,如果用我们大人的看法、热情和情感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当学生学会了选材后,我就鼓励学生应该用每一个感官去看、听、摸、问、闻自己想写的内容,大胆地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实践证明,如果我们放飞学生的思维,不用大人的眼光、标准去禁锢小孩的大脑和手,那么孩子的习作往往会充满灵性和童趣的。如:蒋佳晨同学在《游两江四湖》里写到:“船行过激起的浪花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他一边哈哈地笑着,一边追着我们跑。”张权写春游分享食物的情景:刘绍双把书包里的食品一倒说:“兄弟们,吃我的,我的好吃。”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谢谢长官,你也多吃点!”“ok!小兵们!”透过这些极富有个性的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无拘无束分享食物的欢乐情景。可见我们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放飞他们的思维,那么孩子的习作就会成为生活的精彩剪影!
三、阅读教学与练笔仿写相结合 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挖掘语文书里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里的习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或仿写、或想象、或扩充等语文实践活动,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仿写是初学写作的有效手段,是走向独立写作的桥梁。
仿写片段:三年级应注重段的训练,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构段方式明显、精彩生动的段落,如《赵州桥》里概括具体的段式,《富饶的西沙群岛》里因果和总分总的段落等等。学完了这些课文,我一般都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话。如:学完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就请学生仔细观察当天的大课间活动,然后以“大课间活动开始了,操场上真热闹啊!”为开头写一段话。双休日布置学生参观农贸城的水果市场,再以“水果市场里的水果真多啊!”或以“水果市场里热闹非凡!”为开头写一个片段。通过仔细观察,许多同学竟洋洋洒洒写了两面多呢!
仿写文章:当学完了《荷花》、《翠鸟》之后,我布置学生回去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或动物,然后模仿着课文写一写,同学们各个兴趣盎然,写得相当精彩!
四、丰厚积累与自觉运用相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标既要求三年级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又要求他们“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看书的好习惯,我们年级组里每学期都规定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如二年级背完新课标规定的必背古诗80首、两本童话故事集。三年级背诵两本推荐目录中的名著,为了检测同学们完成的情况,到后半学期我都要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比赛。另外每学期我都在教室的一角张贴课外阅读登记表,学生读完一本书就往上登记,这既是一种激励又可以督促互相学习,每到期末我就根据登记表评出“阅读之星”。除此之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一本采集本,要求学生每天摘背三个好词一句佳句。长期坚持下去,积少成多,学生的积累一定会丰厚起来!
积累为了运用,可是一开始许多同学积累了好词佳句却不知道用,因此我们要经常开展一些运用好词好句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语文园地里的读读背背,大多是积累成语和名言佳句,学生背熟之后,我就鼓励学生运用其中的成语或佳句写话,如:早就听说我们班的秦宗德是一个投实心球的高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的校运会上我亲眼看见他投实心球,果真名不虚传!
每学期我们还针对课外阅读多次举办 “积累运用擂台赛”,如:
1、今天我们来到公园里春游,这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这句诗来。
2、又是一个新春佳节到了,在上海工作的姑姑格外想念家乡的亲人。真可谓“()”呀!每当学生在日记、作文中自觉运用好词佳句的时候,我就把他作为全班同学的榜样宣读他的片段,如龙志成在有一次的作文中写到:“可他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又开始来捣乱了,这时我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牙齿咬得咯咯响,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心想:今天我非整整他不可!”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时,他高高地举起了手说:“老师,描写神情的那一句我是从采蜜本里运用过来的,我觉得自己当时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于是就用上去了。”后来我把他抄到后面的学习园地里,让学生享受到运用积累词句的成就感,还激励其他同学平时也要自觉运用好词好句。
五、互相评议与及时修改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变革传统写作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改”的评改方式,提倡学生间的交流与评改,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我发现传统的“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的讲评效果对中段学生来讲也并不理想,因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倾听能力不强,往往是听了前言就忘了后语,站起来评价时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楚。通过摸索和实践,我觉得利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和多媒体技术,将评议和修改结合起来,其效果与传统的作文评改会有天壤之别。
综上所述,在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我们应该明确三年级的习作要求,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爱写作文。解放学生的大脑,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激励学生博览群书,读中仿写,学以致用,学会评价和修改作文,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善写作文。切切实实把好习作教学的第一关,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地踏上作文之路!
第四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摘要〗写作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会同学们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热爱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找写作素材。利用精美课件引导学生听、说、学、写。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观察 素材 阅读 写作方法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其中,写-----也就是作文,是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痛,真可谓是谈作文“色变”,面对作文他们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或无话可说。然而,为了培养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并且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应用能力,作文教学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作文课堂更有效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叶圣陶先生曾也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在课堂上应多采用激励机制。在作文课上激励学生多动脑筋、多说,哪怕是说出一个恰当的词也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演,在学生心目中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在我的作文课上我经常用“诺贝尔妙词家”“金鹰创作家”“诺贝尔文学家”等称号来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多思考、多说。这样同学们因想获得这些美誉会绞尽脑汁想词语,想句子,也就会触发他们课后多积累,并且当他们词意不太清楚或不会正确使用时可及时加以指正,这样全班同学也就都明白了,下次也不会做错了。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一位同学说“班长终于不孚众望,赢得了演讲比赛第一名!”当时我叫同学们针对这句话改错,可没一个同学会改,并还有些同学喃喃自语说“好像是对的”,当我把“不孚众望”的意思说出来后,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在后来的作文中也就没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生活中找素材,或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创造素材。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1)。写作素材对于作文来说特别重要,同学们总是说不知道写什么,好像没有很特别的事情发生,每天都是一个样,就是因为同学们不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作文中的素材就是源于生活,培养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与体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记得在上四年级写景的作文课时,我要同学们说说春天有哪些景色,同学们能说出很多,但当我要大家说说这些景的特点时,就鸦雀无声了。春天有如此多的景,如此多的色彩,如单单是我在课堂上用语言来描述、来形容,那是肯定说不清的,同学们也不能领略到春天的美。于是,我带领同学们在校园里欣赏春景,要他们带好笔和纸,记载景物的特点。同学们观察了桃花、迎春花、小草等,通过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并且提倡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次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就连平常写作一窍不通的同学也能将景物描写具体。同时,同学们也明白了细心观察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
在适当时候,我们也可在课堂内创造情境,提供写作素材。有次听了一位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她让学生们用嘴为饼干变形,再谈谈自己是怎样做的,心情如何。这样加大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让同学们在课堂中亲身实践,亲身体会,这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同学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能将为饼干变形的过程与当时的心情描写得具体、生动。所以,虽然是三年级学生写起来也有条有序,丰富生动。
三、要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正如培根所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所以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可创建一个读书角并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活动,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有段时间我举行过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活动,让我欣喜的是在后来的习作中发现同学们将这些故事应用到了作文中去,可见,这也是个积累的过程。
四、设计精美课件,将抽象思维具体、形象化。
有些作文课很难上,有种讲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或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这时课件就能起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当我们在教同学们写想象文时,总会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因为这种抽象思维很难定位与把握,如果引导不到位就会导致同学们不知道写些什么,或产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而脱离文本要求。在听完一位优秀老师的作文课后,对我很有启发。他就是应用课件将想象课上得生动、有趣。他要求同学们写的是《峡谷探秘之旅》,在课内不可能带领同学们进入峡谷去参观、去想象,在这时课件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位老师先带领同学们通过课件领略了峡谷的美丽与神秘,激发了学生的探秘兴趣,再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配音,进入峡谷探秘之旅的想象中。就这样这位老师将抽象的思维形象化了,同学们写出的作文也精彩极了。可见,课件对于我们作文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达到听、说、学、写的效果。
在习作课上,教师不能自己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并且进行说话练习,这是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步骤。教师也可适机提供片段,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能组织语言说,在写作时也就游刃有余了。
六、写作方法的指导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具体事例或优秀范文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单独把写作方法拿出来讲,学生们只会觉得乏味,效果可想而知,但如果将写作方法结合具体事例或优秀范文来讲就生动多了。例如:有位老师上三年级习作指导课《寻找春天》,在讲写作构思时,她通过一篇范文教会学生构思分为四大块:题目、开头、中间、末尾,哪部分应该表达出什么内容,这样,同学们就可仿照这个模块去写了。结果同学们的作文写得很有条理。还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将作文写具体,写生动。同学们在他幽默、风趣的教法中领会了细节描写的要领。可见,这两位老师的目的都达到了,同学们学写作方法也能学得轻松、愉快。
七、让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在互改与自改中提高。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其实,互改与自改也是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在作文评改课上教师可分为师示范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并修改几个步骤来实施。教会同学们修改符号的用法以及通过“看------读-----找-----品-----评”这五个步骤来修改作文。让同学们具备发现作文中的优点,并且能修改作文时常见的不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要善于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在作文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提高欣赏、习作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在作文教学分析与实践中对于提高作文水平的几点体会,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新时代人才,在作文教学中不能满堂灌,要以启发性教学为主。在作文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实践,按照新课标要求,达到有效课堂。(2)
注:(1)、(2)摘自《新课程标准》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习作贵在真实与创新
【提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一个较为概括的目标。在从事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作文应紧紧抓住真实、创新这两个要素。
【正文】
一、作文贵在创新
我们生活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体察这行行色色的人和事。也会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有快乐、有感动、有烦恼、有伤心„„有些感受不可能转瞬间就遗忘了,有些却积蓄在心里。这时你就可以把它写下来,让他们变成一行行文字,于是一片洋溢着生命力的作文便产生了。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就有可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就已成功了大半。动笔之前,我们应该明确,作文的写法是不可重复的,我们既不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也不能踩着自己的脚印走,而是要做到次次有新得,篇篇有新意。
要想写出闪烁着个性色彩,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就需要打破框框,争取“自由”——精神和笔墨的自由。
精神自由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 1
己的心灵去感悟。
笔墨自由:不要被一些机械化的模式牵着鼻子走,也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文章,而是要全神贯注你所要表达的内容,用笔法宣泄你发自内心的情感,用文字去储藏你不忍忘却的瞬间。
总之,“个性”和“创新”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让我们在作文中大胆的用我的自由之笔,写出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然之趣吧!
二、说真话、诉真情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在不能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说真话”极其重要。我们在作文时只有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才能是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务、感染力。
1、写作坚持“说真话”,实际上是把生活和写作,把做人和作文有机和谐的统一在一起。他不仅对写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写作者个性的发展、完善,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形成,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和“说真话”相对的是虚伪、矫情、说假话、虚伪、做作、说假话,不仅为难自己,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也是对读者人格的不尊重和侮辱。
2、顾忌说真话的原因:(1)不愿意、好意思或者不敢大胆的说出心里话;(2)怕自己说的不正确、不完美,从而被人讥笑、嘲讽。
3、“诉真情”也很重要。只有真情才能使人感动,引起共鸣。这
种真情发自内心,自然而发,和那些无欢而喜、无忧而戚、逢场作戏、矫情取宠的虚情假意,判若冰火,决然不同。
“诉真情”要注意两点:第一,感情和倾诉不要有范围的限制。第二,感情和倾诉要适当、节制。任何真正的艺术都有一种“自由”和“节制”的统一。如果感情的倾诉“失度”,使人感到滥情,那就不好了。
说真话、诉真情,核心是“真”。“真”是善、美的基础,是文章能够说服人、感染人的重要条件,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写作之始,就能杜绝假话、矫情。坚持说真话,把路子走正。
三、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很多人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某种情感的冲击。例如遭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了最亲爱的朋友,盼来了苦苦等待的成功,得到了最渴望的回报。愤怒、忧伤、喜悦、激动等情感自然就会流露于笔端。像这样“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的文章,才会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写作是生活的反应,是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我们不仅要写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写打动我们心灵的东西。心灵只有经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的真正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