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时间:2019-05-13 02:4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第一篇: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初步探索》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古冶区吕家坨第一小学

赵月

李晓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十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中,我们认为作文教学一直是较难的议题,学生作文时,常有“横眉冷对作文纸,低头干啃铅笔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一从学生因素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我校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却不用说去野外劳动,就连泥中玩耍、山上采花这些游戏也已不可能,他们过着的是“望着四角的天空,守着电视机”的生活,阅读面窄,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写成的作文大多是套话、空话。二从教师的教学方式看,与生活实际脱节。教师依然遵循“教师讲——学生做”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作文教学不够重视,没有从“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一高度去认识写作,对作文教学不能提前谋划,对许多观察作文没有安排学生去体验。三从现行教材看,教材整体偏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被弱化。作文教学变成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技巧训练,达不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因而因地制宜,整合农村教学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在课堂常态下进行,采用文献研究法、资料搜集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相结合。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心理特点,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

2.文献研究法:根据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小学有效教学理论;听取和观看专家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资料搜集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4.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5、经验总结法:

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一定的可供仿效或借鉴、推广的经验。

6.个案研究法:树立优秀个人和优秀作文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三、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

课题准备阶段,我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研讨磋商,进一步确定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令我们的课题研究更能有的放矢,我们研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如张中行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王丞泰的《作文教学刍议》、向成勇的《作文教学要把“积累”关》、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英)安东尼·海恩斯的《作文教学的100个绝招》、《以这样教作文—24位名师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等,又通过网络学习了一些国外优秀的作文教学思想,从而使我的探索和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不仅限于实践操作的层面。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与“儿童”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真正把作文的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而作为农村小学,我们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和劣势,鉴于诸多理论文献中对农村小学作文关注较少的现状,实践阶段我们把着眼点聚焦在“整合农村教学资源”上,鼓励学生“写乡村景”“抒自然情”。

1、开发农村作文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它演绎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如果能细心观察、细心体会、真心感受,定能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资源。农村更有着与城市不同的风土人情,只要善于观察,农村小学生也不缺乏作文的素材。

(1)看农村新貌,激发梦想。农村田野中小麦、大豆、果树、棉花等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农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楼房、庭院,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绚丽多彩的农村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让学生作文中有花蕾绽放,有蝶儿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想。

(2)问村史家史,丰富情感。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了解并记录祖辈的过去,让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农村挖井、修路、平地、造桥,都留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通过走村串户,收集整理资料,作文材料的收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学农艺农技,交流思想。我们的学生,虽为农村子弟,却不识稼穑,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因此,我们有计划地让他们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我们还因地制宜地利用学校的生态园,带领学生种植花草、耕耘田地、培育葡萄,体验葫芦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学生得到了真切的体验,并逐渐学会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4)寻农家之乐,陶冶个性。农村婚俗寿礼,买车造屋,庆贺,开业开路的规矩无不体现了农村特有的情趣。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农民自有不同的庆贺方法。农村小学生采集下如此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写作素材,哪愁写不出具有特色的文章?

2、构建开放作文课堂,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教师的指导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作文指导,才可能培养农村学生写作的兴趣,最终形成写作能力。

(1)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在作文的指导思想上贯穿“开放”二字,不再局限于几节作文课上,而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走到“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正道上来。

(2)变“形式指导”为“激活心灵”。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让学生的作文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这就需要老师们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打开他们心灵的宝库,激活潜在的知识储备。

例如,一次,要写一篇题为《我想对你说》的作文,表达一下对亲人的爱与感激,教室里一片唏嘘之声,学生的表情是迷惘的,心态是麻木的,于是,我没有让学生马上动笔,而是先谈了自己作为女儿和母亲的不同心态和感受,使学生受到感染;而后我又引导学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一件件最触动心灵的往事,关注细节,交流情感:可昕流着泪叙述了抱怨妈妈只疼爱妹妹,把妈妈气哭后的悔恨,吕佳冰谈到妈妈为了锻炼她独立学习的能力很少管她,她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心路历程;王伊琳回忆了做耳漏修复术时,妈妈的疼爱与付出,当她说道“我想哭,却不敢哭,因为我怕妈妈您更伤心;我知道妈妈您也想哭,却又拼命忍住,因为您担心年迈的奶奶承受不住„„”时,连很多男同学也留下了热泪。在这份浓浓的感动中,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一蹴而就,就连一直头疼无事可写的吕银宝也写出了一篇题为《我的奶奶是天使》的佳作。

3、多元评价,分层展示,体验成功快感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学习写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艰苦练习之后,如果看不到什么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就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把作文练习当成一种沉重的包袱。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他们,让学生感受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多元评价,激发习作热情

多元评价,指评价者的多元参与。其中有学生自评,让学生再次读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一下写作的过程,说说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有学生互评,学生看同伴的作文,自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够促使他们与同学比,知道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还有老师的评价,既评学生作文,又评学生“点评”,还可请家长评价,使家长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并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沟通。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准备一百顶高帽,送给学生。”这对我们作文评价的启发特别大。采用赏识评价,能为各类不同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在作文评价时,作文不仅与同学比,更注重与本人以往的习作比。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应在评语里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评价上,采用作文评语的方式,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作文后面,对于不足的地方,口头指出,学生认可了,就自己记录下来。这样,在他们的本子上,留下的都是老师肯定的评价。每翻阅一次,学生就增添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

(2)展示作文,体验成功乐趣

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示台,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而且还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报学生作文的机会,选择学生习作、日记、练笔中较好的作品,打印、上报,并不忘打印一份底稿给学生。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在学校内广播时,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写作的积极性自然高涨。

利用博客,发布满意的习作。我们课题组创建了自己的习作博客。学生的习作,教师会定期发布,看着自己的一篇篇习作出现在网站上,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分享发表作品的喜悦,习作的兴趣就更浓了。号称“调皮大王”的王硕,只因一篇习作贴到网上,便养成了时时动笔的习惯,为了有更多的作品,课余时间,他经常拿着习作同老师交流。网络作文推开了农村学生热爱写作的希望之门。

(2)设立作文成果记录袋: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只记录袋,由学生自行设计封面,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如“作文起步”、“水晶之心”、“小苗圃”、“进步天使”等。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在报刊上发表的和自己满意的习作放入袋内。这样,一打开这个成果袋,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品尝到成功的乐趣。乐趣是成功的金钥匙。

四、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课题研究状况,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理论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研究的时间匮乏,还有一些作文课无法实现“因地制宜”,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融入课堂。课题研究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差异较大,难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目标。教师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虽已比较重视,但在巩固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而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展开。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努力改进的方面。

四、结语

叶圣陶老先生曾打过这样的比方:“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因此,只有让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盈的程度,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他们才能产生一种通过文字来倾吐心绪的冲动,从而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应该多花精力努力去研究和实践。

此外,乡村有其特有的景色与民俗,我们充分发挥自身地域优势,进行合理整合,引导学生循季节之更迭,采四季之精华,弘乡土之文化,扬家乡之美名。让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底蕴走进学生的作文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实践证明,我们开展的让农村小学作文“走向生活”的研究,拓展了作文教学的思路,对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是很有实践意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的。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更是难中之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农家孩子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为何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呈现如此局面?我们又该如何走出困境?路子又在哪里?作为长期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大凡好的作品,皆来源于生活。“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去体验,改变作文写作的“苦”与“烦”。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比如,指导学生认真体验农村生活,并诉诸笔端。农村生活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熟悉而亲切,可挖掘的素材有很多。如:野外劳动生活,农家孩子从小就与土地打交道,是闻着田野的清新和泥土的芬芳长大的,劳动会给他们带来丰收的喜悦,也为他们提供了流汗流泪的切身体验;农村的节日习俗,比如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春节耍香火龙等,再加上各种红白喜事,这些农村习俗具有独特性,极富生活色彩;赣南客家文化,如“采茶戏”“迎神”等富有生活情趣。所以我鼓励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记录身边的真人真事,关注班级、学校、社会动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触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记得我教学三年级有关传统节日的作文,有个学生写道:“年二十八那天是龙布圩,我和大人们去采办年货,我们一路有

说有笑的走着。隔壁的赖阿姨说:„今年要买红瓜子,日子过得红火。‟邻村的廖大婶就说:„我要买条鱼——年年有余。‟你看中国的风俗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呀”这样一来,学生逐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二、强调口手如一,指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

⒈坚持普通话交谈,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课堂上,我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也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⒉先说后写,边读边改,读后再抄

《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因此,每次习作练习,我都强调学生先想好了再说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誉写。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心口如

一、口手如一”。

⒊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自己的习作水平。

三、适时指导练笔,促使学生变知识为技能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当学生有了写作材料,并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书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写有“洋味的”的“乡土文”,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我告诉学生,“课文就是作文”,如果我们能写得像课文那样,就是好作文。因而,我常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规范语言,通过经常性的仿说仿写,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就说《爬天都峰》一课吧,作为山区的孩子上山下河是他们常做的事,而真要让学生写关于爬山的作文时,他们往往无从下手。在学习《爬天都峰》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厚,被描写天都峰山高路险这段文字所吸引,眼神里流露出求知的强烈欲望。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回忆平时爬永修当地名山---云山的亲身体验,然后以“游览云山”为题,写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因为有《爬天都峰》作参考,又有亲身游览云山的切身体验,学生的作文都写得很有味,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学校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才来到云山脚下,抬头一看,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难怪当地村民把这座石山命名为云山,石级像从天而降,让人感到心头发颤!”小作者描述得多形象呀,虽模仿了课文的某些写法,可也不乏自己的特色呀,让人一看,就想来云山一睹为快!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挑战,只要正确认识,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改变固有方法,就会走出语文作文教学的樊篱,闯出一条高效,明朗的新路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家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黄平县重安镇皎沙小学 何芳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也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把小学生对周围的认识水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进第一课堂作文教学 第一课堂作文教学是向学生传作文知识,训练作文能力的主要时机,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从改进第一课堂作文谈起。

1.扩大命题范围。是学生有啥可写,小学生的生活是异常丰富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非常广泛,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改掉过去那种单一老师命题、师生共同命题、学生命题三结合的方式。

2.更新指导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作文课时要改变以往老师唱“独角戏”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每次作文指导课,要根据体裁、内容、训练重点的不同而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特点的方法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加强片断练习。化解作文训练难度片断练习,便于具体指导,宜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根据作文的训练重点,先设计好有关的片断让学生练习,再写整篇作文时学生就不会感到难了。

4.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改作文。过去的作文是“先生命题学生写,学生作文先生改”,往往事倍功半。现在提倡学生参与批改和讲评工作,具体做法是,本人自评自改、学生互评互改、师生共评共改。

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作文活动是第一课堂作文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同时第二课堂可以丰富学生素材,激励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组织观察活动。交给学生观察方法采用集体和分散相结合方法,经常组织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通过观察使学生积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题材库;使学生“需之切”、“乐其业;使学生们通过观察思维,表达的愿望如梗在胸,不叶不快,迫切地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及时地表达出来。

2.开辟作文园地,鼓励积极投稿。小学生优自尊心、好奇心、好胜心,还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更喜欢老师重视自己、表扬自己。根据学生的心理在教室里开辟作文园地,把学生中写的具体、生动的文章,精彩的片断、新颖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承上启下的过渡等刊登在园地内,供学生们阅读、欣赏、评议。同时鼓励欣赏投稿,让他们尝到稿子被录用的甜头,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3.读报、剪报、办报。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新闻报道,并把所读的新闻报道剪下来,然后写一句于报道有关的话。指导学生半月或一月办一期手抄小报,要求学生自拟题目、自己排版、自己抄写、自己插图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勤读勤练笔

勤练笔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运用书面语言,通过练笔积词成句,积段成篇,逐步培养能力。勤练笔不是多多益善,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读写要紧密结合,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设置有一定数量,又要有一定质量的练笔内容。如:一写开头;二写结局;三邪人物等。总之,鼓励学生多练笔,给学生各种创作机会,诱发他们练笔的积极性,培养勤动笔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及早对学生进行训练,教给学生观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多给学生练笔创作的机会,学生写好作文是完全可能的。

第四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西洒镇红石岩小学 彭永莉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制约,小学作文教学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关。在小学,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写话,为作文教学打下基础,作好起步准备。按原教学大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订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就正式进行作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提出,他们竭尽心智,花了不少功夫:鼓励学生写日记;要求写周记;每单元教学完后都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对上交的作文详批详改;作文课上,讲了许多写作技巧,也要求学生记在心上„„殊不知,花了不少功夫,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在农村小学,师资、生源、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经济文化状况、家长素质等诸因素都严重滞后,这种滞后,导致了整个教育教学发展的滞后,在语文科目的作文教学上表现尤为突出,是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共同面临的困境。

要想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笔者认为,最有意义的是探索如何在三年级作文教学启蒙阶段把学生引上路,进而搞好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为此,笔者拟从教学的主客体方面分析,着重探讨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诸因素及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指导途径。

一、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诸因素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总体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使之发生所期望的变化或形成所期望的素质。一切课程都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课程教材的反思与重建,充分凸显了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文在探索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相关途径、方式、策略之前,先尝试分析影响小学生这一教育教学主体的作文质量之诸因素。

(一)语言因素

“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思维的各个方面,即想的过程和想的结果,实际上都离不开语言。”(《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主编 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16页)很明显地,语言也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不掌握丰富的词汇、灵活多样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写作是无法进行的。日本心理学家阪本一郎认为: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同他的智商成正比。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积累的词汇量越多,对提高其表达能力的作用越大。

扎实的识字基础,丰富的词汇积累(乃至语汇积累)在作文启蒙阶段意义重大,作用明显,但语言因素的制约作用同时还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的掌握诸方面。

语体风格对作文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主要是要尽量实现口语语体向书面语语体的过渡,并了解言语与语言的区别,在具体语境中灵活机动地使用语言手段。

对于表达方式,也要能多了解和运用各种句式、布局谋篇的常识及一些必要的修辞手段、方法和辞格。

总之,语言因素是影响作文质量的第一重要因素。从思维起步,到口语交际,到书面表达,到写文章,都离不开语言。只有语言文字功底扎实,才能谈得上学习作文。否则,写一篇满是错别字、病句的东西,连基本的意思都不能表达,怎么称得上作文呢?

(二)思想因素和知识因素

当语言文字的制约因素得到解决以后,我们还要充分重视思想因素和知识因素。很明显,一个思想品德方面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一个具有健康心态的人,再加上尽可能广博的知识,在作文时不但素材丰富,选材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而且文章所显示的主题思想也往往是健康的、积极的。

对于写作来说,语言是其外衣,重要的还是要看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写的文章所展现的内容才有可能丰富多 2

彩、异彩纷呈,不至于流于枯燥乏味和单调空洞。知识面和思想内容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

文章内容就像人体的肌肉和筋骨,要使筋骨强健、肌肉丰满发达,肤色健康有光泽,就要看写作者是不是一个博览群书、知识广博的人。当然,不管是一个身强体壮的男人,还是一个沉鱼落雁的美女,如果他(她)的内心和灵魂是平庸的,甚至是邪恶和卑鄙的,那肯定会遭人鄙视甚至唾骂。而文章的主题思想就好比是人的头脑、心脏和灵魂,是平庸、邪恶、虚伪,还是崇高、善良、真诚、优美„„就在于写文章的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在于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写作技巧及写作兴趣因素

有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有了广博的知识以及积极健康的思想,还不一定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要写好作文,的确还需要掌握必需的写作技巧。这些技巧解决的是“怎样写”的问题,比如前人的写作经验、方法(往往体现在选学的典范的课文中,也可以在课外读物中学习领悟),教师自己的写作心得体会等。

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创作动机,从内因入手点燃学生作文的欲望,激发出学生浓烈的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向往之情,使“要我作文”转化为“我要作文”,才是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地位,作文教学的难关才有了真正突破的可能。

总之,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诸因素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在促成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发面都具有不可偏废、不可忽视的地位。而教师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即可望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的困境,进而大幅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教师的作文教学策略

根据上述对影响学生作文质量诸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教学。

(一)语言知识的指导与训练

在语言功底方面,首先应当是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写作的最基础部分。小学生作文时提笔忘字,写起来错别字连篇,就在于识字基础差。教师要高度重视识字积词,字词之于文章就像砖瓦之于高楼大厦。识字时充分注意字的音、形,对于字义则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因字扩词,因词说话、造句,连句成篇。如此,不但真正掌握了字,而且训练了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其次,要高度重视语汇积累,如好词佳句、名诗名联、名言警句、成语谚语歇后语„„目前教材很有重视语汇积累的趋势,说明语汇积累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当然,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巩固了积累。并且,如果不善于运用所积累的语汇,可能形成僵化的“掉书袋”或者只积不会用。所以要积累,更要在说话、交际、作文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所积累的知识。

再次,训练语言要重视口语表达、口语交际,多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指导、鼓励、督促其说流畅、说通顺、说完整,说得有艺术水平。口语表达是训练语言运用的一种途径,与书面表达能力、作文能力成正比。

最后,在语言因素方面,为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我们应该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破万卷”说的就是博览群书,因读得多,下笔做文章自然就会如有神助;诗读得多,自然也就会作诗了。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说的就是阅读(学)是耕耘,而作文(文)是收获。没有辛勤的耕耘,就没有丰硕的收获。

阅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对作文影响最直接的一面。在阅读典范的文章时,语言句式、表达方法、修辞运用等各方面都可受到启发,如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八册第十九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此篇游记散文布局上采用游览顺序作为明线,逆向采用溪流作为暗线,两条线索加上段际之间的过渡句,使文章脉络清晰、有条不紊;而路上见闻、外洞、孔隙、内洞又紧抓特点写得让人读来感到如身临其境。此文写法很可以作为游记、写景文的借鉴。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阅读文章大多都是优美、标准的典范之作,教师应在教学中多指导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赏析,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作文水平。

显而易见,学生仅限于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尽量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不少成功的语文教师的经验之谈,意即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真正受益。

课外阅读要作好指导,具体地说:

1、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书刊;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把一些好词佳句、谚语警句、精彩片断以及激人上进的材料等及时记在笔记本上,并加以分类整理,熟记于心,有所感时提倡多写读后感。

在语感训练上,还提倡教师下水作文,作为范文。这一方面使老师真正了解写作的思维过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可直接作为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学生更易于、更乐于接受。

(二)思想品德教育及拓宽知识面的指导

上文我们论述到思想和知识面是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此教师就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说思想品德教育。众所周知,新时代的教师不光要作“经师”,更要作“人师”;不只是教书,更要育人。小学各科的课程目标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人文精神,新一轮课改方向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重视合格公民的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而语文科目更是处处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在语文科目教学中应该把立德、立身放在第一位,德立、身立而后立言作文,文章才能真正体现人性的光辉,才能真正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表现出真善美的高尚追求。

小学课本中,那些典范的文章往往同时是育人的好教材,有的赞美了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如《古井》、,《峨嵋道上》;有的表现了诚实守信、遵守公德的优良作风,如《中彩那天》、《钓鱼的启示》;有的讲自强不息如《一定 5

要争气》;有的表明对景、物的热爱,富于和谐、生命的气息,如《桂林山水》、《养花》、《猫》„„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其情操,使其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样,他们写作文才能表现出健康、昂扬、纯正的主题。当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也可结合课外阅读的指导进行。

再说知识面的拓展。

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另一大原因,还在于知识面、视野的狭窄。众所周知,在广大的山区、农村,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生对城市习以为常的红绿灯、公园、少年宫„„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许多人连电视都没见到,更不用说多媒体、互联网等等高新科技产品!他们除了在学校几节课(学校由于师资、设备等原因,经常必需课程都难以开齐开全,更不用说各种活动、各种兴趣小组!)——就是回家务农:扯猪草、放牛羊、挖地、背粪„„实在是太单调、太枯燥了。

为此,教师并非无所作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充分利用课堂、学校条件拓展知识面,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向学生介绍各种常识,各种学生应当了解的知识,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各种新生事物。课外尽量让学生多阅读。不少农村学校现在都有了图书,要充分利用。上文对阅读的作用已有一些论述,主要阐述阅读对作文的直接影响。事实上阅读有益的课外书还可以无限地扩展知识、开阔视野,间接地对作文水平发生影响。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几乎尽其全人类的知识,都能到相关的书籍中去获取,“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学习,可以弥补学生接触面狭窄的不足。不能行万里路,可以让他们读万卷书。对于作文,知识面广了,自然有取之不尽的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内容怎么可能不充实呢!

其二,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养成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习惯。让学生不光具有丰富的书面知识,更具有丰富的结合实际的生活积累。6

在大自然中,在社会中,在生活、学习中,要尽量打开他们的眼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事实上,农村的有些事物也是城市学生从未深刻体验的,大可加以开发:自然本真的山山水水、田园风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人们在寒来暑往中的生活劳作、喜怒哀乐,大可引导学生去细细观察,用心感悟,并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在平凡、单调、枯燥中发现美,记录美,化腐朽为神奇。

不管何时何地,告诉学生,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到处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只要善于去挖掘,去发现,作文的素材真是俯拾即是。

作文即文学的起步,文学即人学,闪现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作文与做人同步,这也是新时期大语文观念的体现。

(三)指导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

有了文字、语言功底,有了纯正昂扬的思想,有了丰富的书本知识和生活体验,如果在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作文就可望得于心而应于手了。

写作技巧的习得,主要靠学生的领悟和把握(在阅读、欣赏、比照的基础上),但教师恰当的导引,如指路的明灯,可使学生事半功倍、突飞猛进。

事实上,写作技巧的内涵和外延无比丰富,比如:怎样审题?对各种命题方式怎样把握?各种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各有什么具体的格式、语体要求?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抒情文各有什么常见写法?怎样谋篇布局?怎样使用词格?等等等等。教师要在教学中相机点拨,精心指导。

而对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方法不拘一格,各位教师大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正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的教师,相信都能探索出最佳的途径,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阿岗中心学校海马完小 尹筱胜

内容提要:农村小学大部分学生厌写作文,写作能力不高,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应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习惯;培养阅读、观察、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多给学生创造施展各种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通过学生个性发展来重新建构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习作习惯;兴趣。

“作文、作文,磨破脑门。”这是普遍学生作文的心声。的确,每次作文,学生都是这样低声嘀咕。不仅城镇学生如此,农村小学生就更是如此;不仅学生如此,我们老师在上作文课时也感到无从教学。作文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每到作文课时,学生们抓耳挠腮,瞑思苦想,老师看了也着急。作文教学难,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是“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难,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不注意细心观察;对于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缺少积累;平时接触到的事物比较少;课外阅读几乎为零;课余时间大部分被繁忙的农活所占据。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写作灵感的平台,就成了我们一直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在长时间与农村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作文难是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既有学生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方面的因素。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并在自身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心理是引起并驱使人的行动的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厚,活动就越有效。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写作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文教学中要消除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需要加强作文目的、意义教育,注重作文训练的方法。首先要组织丰富有趣的认识活动;其次要从实际出发;第三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习惯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这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要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须注意以下几点:

1、起步要早

据心理学研究,儿童时期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小学生语言要注重早期阶段教育,从说到写的训练要提早起步,抓住有利时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注重培养学龄儿童的说话能力,引导学生把看到的事物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说促写

教学实践证明,以说的训练带动写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协调发展,其结果事倍功半。孤立地教书面语言而忽略口头语教学,其结果是事倍功半。

3、点滴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从三年级起,学生认识的汉字多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景物和大自然,每天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执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良好的作文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和发展。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学生课后谈感受、启示、收获等等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黑板报、作文园地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使学生在学中写,在写中学,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中的难,往往是学生不知如何下笔,而写不出来,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被教师的“框框”套住。使学生厌烦,作文中应减少这些束缚,让学生跳出教师的“框框套套”自由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

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习作教学。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

五、培养学生的人自我品读、评改能力

品读就是品味分析、品评优劣、品中感悟的读书方法。自我评改作文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习作水平是在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修改中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改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学会品读,以在品评赏析自己的习作作为主要过程,以在品读中提高自我评改、自我矫正、修改的能力为最终目的。读是学生修改习作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去品读习作,让学生在赏读中激起展示成功的勇气。同时,有利于鼓起同学间进行习作交流的信心,也能从同学的习作中汲取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的优势。每次习作后,教师根据学生习作的情况,选择典型病例,师生共同修改。通过评改,学生领悟了修改习作,可以改字、词、句,使文章通顺、更加详细、更加生动优美。明白修改文章的目的,是使写出的文字更好地表达思想、合乎逻辑、更加的规范。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修改,以达完善。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多给学生创造施展各种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通过学生个性发展来重新构建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仁孝.《小学语文教法研究》.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商玉珍.《教育实践与研究.作文命题应结合学生实际》 【3】石春霞.《小学语文教师》 “小画册”作文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中国学术论文网

下载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农村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大全

    浅析农村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田帆 贵州省望谟县新屯镇中心小学 电话:***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了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农村小学更是如此。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溆浦县双井镇中心小学:滕 珺 摘要: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哈尔脑乡中心小学李晓梅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哈尔脑乡中心小学李晓梅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执教语文对于我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我所教的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柏树乡秦家庙小学 朱红红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事情。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张长花(广西区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水口镇中心学校)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我在本校六年级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怕习作的同学仅占8%,喜欢作文者的比例只有6%。我又询问了同校的语文老师,比较多的老师认为学生对作文表现出......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时候,我最怕做的一件事就是写作文,我常常为了一篇作文而翻遍家中所有的作文书和好词、好句摘抄本,但还是写不出一篇好作文,直到我初中时那位知识渊博......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最终版)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羊岑中心完小杨映珠 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