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13:3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是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懂技术、能操作,肯实干的应用型人才。语文在二期课改和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正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长期以来,“谈作色变”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但研究似乎只停留于作文的技能,如观察、审题、描写等指导,而忽视了作文作为表达和交流所包含的情感、兴趣、意志等心理成分,从而形成了作文教学指导低效和学生的畏难心理。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因此,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探讨其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写作不是一种封闭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客观与主观互相联系,互相交流的过程。所以“作文难”便体现为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这两种基本原因又是流动,交融在一起的,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特对其进行静止的观察。

1、客观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在原初中就属学困生,甚至有不少还属双差生。这一类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上得不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写作活动和偶尔的写作成绩也得不到老师的赞许与承认,永远处在“被遗忘的角落”。没有详细的评语,没有面批的机会,有的只是老师的冷淡和其他同学的嘲笑。处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学生的写作自尊心必然会受到压抑,从而产生欲学不能的心理状态。

2、主观原因

这些学生在原初中学习阶段,一方面是基础差,底子薄,知识少,写作时辞不达意,文不成句,句不连段,难以构筑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另一方面是阅历浅,视野窄,经验少,对事物的思想认识上不去,致使写作的构思立意出现偏差和失误。由于这些自身条件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达到老师给定的写作目的,这就必然使他们产生自卑感,总认为自己不行,比不上别人,没有动笔写作的构思就紧张、失望,自然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主客观原因的相互交织,其结果必然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写作上的消极反应,对写作失去兴趣。因此,每当作文时,有的学生是敷衍了事,有的干脆弃不写。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进入中等职业中学后的“作文难”的现象。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对策

1、克服畏难情绪是前提

“作文难”,主要体现为大多学生一见到作文就害怕。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其畏难情绪。例如,可以先在作文课上强调作文并不难,一开始写不好亦属正常等等。这样,通过打预防针调整学生的情绪,使之在思想上先放松下来,作为精神准备,然后以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使学生真正感到作文并不难。

2、激发写作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要改变“作文难”的现象,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事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写作的欲望,主动写,乐于写,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写作水平。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第一,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每一节作文课,教师都应精心设计,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从厌恶上作文课到喜欢上作文课。授课的地点,可以从课内到课外,走出校门,以社会为课堂;授课的方式,可以从单纯的老师讲到师生共同讨论,教学相长;授课的内容,可以从课本上的训练重点到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的新鲜事等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作文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

第二、三言两拍,多给学生以鼓励

魏书生先生提出的“三言两拍”的教学法,目的是将表扬激励机制引入课堂,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作文课的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进校素质一般都不高,所以教师在写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在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时,应多些鼓励,要敢于破格上等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窥见自己的劳动价值和意义,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佳作,讲评时要大力表扬,并通过朗读、刻印或推荐投稿等形式给予鼓励;对于后进生,应摘掉“有色眼睛”,努力发掘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两个好句子,甚至一个词,也可以在班上宣读;总评眉批也要谨慎采用措辞,以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总之,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这样就能不断增长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第三、以改促写,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也一再强调,“必须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作文方法的指导,更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教师指导下,先自改,由本人对明显错误进行修改;二是再进行互改,分组让同学之间互相批阅。经常这样做有许多好处:(1)学生当教师,能实现主体价值,有兴趣,积极性高。(2)可以扩大阅读,开阔视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3)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一旦纠正过来,就会印象非常深刻,以后一般不会再犯。

3、多读、多看,多练是根本

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告诫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我们学习写作也需在写作之外狠下功夫,厚打基础,多读多看多练,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的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便不可能有习作的冲动。而作文的“米”从何来?我们认为从观察中来,从阅读中来,只有勤观察,多阅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可写点”,才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有了下锅的米,要煮一锅香喷喷的米饭,还必须掌握水量水候等。同理,有了素材,要改变“作文难”的现象,还必须勤写多练掌握方法才行。演说家口若悬河的口才是练出来的,杂技演员精彩的台上一分钟是练出来的。同样,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只有多练才能提高。只有多写多练,学生才能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才能提高把握结构、内容的能力;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才能由量变引起质变,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使作文不再成为一件难事。

4、习作体裁和内容求开放

要允许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定”所要达到的写作目标,淡化文体意识。诸如文体、材料选择、表达手法运用、表达技巧的借鉴等方面,不搞统一要求,也不提统一标准。一般地说学生“自定”的目标总是较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而且正因为是“自定”的,若目标含有一定的挑战性,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征服心和自信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从多角度认识和表达,如“校园”,可写校园的景色宜人、过去的校园、未来的校园、校园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老师的辛勤耕耘等。二是多写想象作文,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的独创性。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写想象作文,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1、读词想象。给学生一组词语,例如:“哗哗、嗡嗡、喳喳、沙沙、哈哈”这样一组看似毫

无关联的象声词,让形式自由想象构思出完整的情节。

2、看图想象。给学生展示一组或几组画面,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构思出完整的故事。

3、听音想象。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边听边写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4、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互换进行想象。

5、拓展想象。给学生一篇文章,让学生将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做到妙笔开生面,续出新格局;或者对一些童话和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想象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6、憧憬想象。即让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美好理想等进行想象。如《未来的学校》、《我的明天》等相关的习作练习。

7、探索想象。让学生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进行大胆想象如让学生写研究小报告、实验小论文等。

4、评价求开放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的心理,这与教师在评价中惯用的“纠谬法”——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或者找到习作中的一个“亮点”,那么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具体做法是:

1、珍视习作“亮点”,张扬个性体验。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地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鼓励多多益善。然后展示“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劳动能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教师组织学生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拓展“亮点”,如果评价在充分肯定并使其拓展,那么不仅能鼓励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的题目、个性化内容、个性化形式、个性化观点、个性化语言的文章来,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造性潜能也得到有效开发。

2、改革作文评语引导学生做人。“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语也要改革,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学生实现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谈心式评语、询问式评语、激励式评语、激情式评语等,这些评语的共性是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做人的引导,立足于写作心态的矫正和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

通过以上对策,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疏导学生的作文畏难心理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总而言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调动、激发、转化、延续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想写的冲动。一旦学生能以情入文,那么学生都会变得能写、乐写、爱写作文了。

第二篇:中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论文针对中学生作文难这一普遍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原因分析,并根据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作文难原因对策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提到作文,一些中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也不爱写。作文难,难在哪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对症下药,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改变今天的不良现状?

(二)、文献综述: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作文教学的改革也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要求,为新时期的作文教学指明了航向。但目前而言,我们的作文教改还不够深入,学生作文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研究目标:

1、中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2、解决中学生作文难的对策。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学生作文的重要性及培养目标分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也是教师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难点。有些学生每次写作文,不是生搬硬套,就是无话可说,根本没有自发的去认真写作文。以致不能达到作文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必须科学地分析作文难的原因并研究出有效的对策。

一、当前中学生普遍写作困难的原因与分析

1、没有写作兴趣,缺乏写作热情。

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把写作看作负担,谈写作而色变。为了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断重复相同或类似的语句,有的学生干脆抄袭,敷衍了事,还有的甚至懒得动笔。每当作文时,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怨声四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普遍不浓,大部分学生把完成作文当作一种任务,除了老师布置的每周练笔外,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写文章。

2、缺乏主动性,未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

现在的中学生,能坚持每天写日记的甚少;对于作文指导,大部分学生要 1

求教师列写提纲,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能自觉进行作后修改的人数极少,大部分同学需要老师下达布置任务。学生在自主写作方面严重缺乏主动性,须加强指导与培养,激发其写作热情。

3、作文教学模式陈旧。

在大力宣传课改的今天,仍有不少教师守住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不放:讲解作文要求——念范文——学生写作。这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些教师对写作教学的特殊性视而不见,又不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往往在命题作文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而缺乏计划有序性;写作安排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盘儿里喝水一漫滩,无重点,无突破,妄想通过一次作文课就让学生掌握所有的写作技巧。又表现出盲目急躁情绪。而在批改、讲评中,或者笼统简单,缺乏针对性,或者对优胜者一味拔高,对失败者则作为笑柄而讽刺挖苦,其结果是胜者骄,败者馁,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学生不善于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的生活就两条线:家——学校;学校——家。课余生活十分平凡单调。两点一线的生活,与社会接触少,缺少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使得我们的学生缺少生活的积累,所以作文中经常有无米下锅的烦恼。现在的中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少爱心,缺少同情心,感情苍白,心灵比较空虚,他们不善于从思想情感的体验中去寻找素材,以至于作文中出现无情、矫情、伪情的现象。

5、缺乏阅读。

学生的学习科目有十多种,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中度过,做作业、复习、预习之余,应花点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据调查,中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广泛、视野开阔,而且有向高品位发展的趋势。但是,不少的教师与家长不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深怕耽误了学生的基础课程,学生一看课外书,就认为“坏现象”出来了,“该念的书不念好,读杂七杂八的书就有劲。”于是,不论学生读什么课外书,一律禁止,不准涉及。殊不知,光是基础学科的知识是不够的,浩瀚的书海,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学生不读书,又如何去了解祖先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呢?没有了词,更谈不上继承与发展。所以学生写起文章来,也就枯燥、单调、乏味。

二、对策研究

1、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文交流活动。

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拔河比赛,春天去野外踏青,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件有关环保的事等,开展活动以后让学生写心得谈体会,这样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作文兴趣自然就高了。另外,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举办作文交流活动,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请学生上讲台来自己放声朗读,让其他同学听听自己的得意之作,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

(2)、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要想学生写好作文,还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要将课堂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堂作文教学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3)巧用评价策略,使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以高分、奖励稳趣,对于写得特别好的作文可打百分,甚至超百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也可进行自主评改、交互评改等形式,在作文评价中,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自主写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重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开放的作文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练习作文。主要做法有:(1)、先看后写。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日出日落的绚丽色彩,阴晴圆缺的月象变化,动物植物的生长历程等,通过观察写观察日记;利用课余假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纪念馆、气象台;到山川河谷去饱览祖国山河的美景;到农家田园去吮吸五谷的清香;到大街小巷走一走,看一看„„引导他们主动观察,用心感受,并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或写一篇参观记;或抓住某处景物,在想象和联想中写一篇状物作文;或根据观察到的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以小导游身份,向亲朋好友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一则广告,编一段导游词。(2)、先做后写。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后进行写作,能有效减轻学生写作的心理负担,激发写作兴趣。如在家里,让他们学习整理自己的房间,学洗衣做饭,学拆装玩具,尝试完成一些科技小制作;在学校里,组织他们进行包馄饨比赛、钉纽扣比赛等,对他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及时鼓励,让他们在做中体会成功的欢乐,在做中总结失败的教训并随之记下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在做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3)、先玩后写。爱玩,是学生的天性。玩得有趣,玩得开心,在玩中开发智力,增长智慧。有趣有益的活动是他们最爱参与的,因此,要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经常举行一些谜语竞猜,球类比赛,登山野炊,春游秋游等活动。活动之后,让他们自主选材、自主命题,或点面结合描写一个个鲜活的场面,或写人记事。写出玩之乐,玩之趣,玩之智,让童心童真得到充分张扬。(4)、先想象后写。《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一些情境,鼓励引导他们写童话作文、科学幻想作文,对未来生活憧憬和向往等想象性作文,想象自己飞天遁地,超越时空,或想象自己是市长、是一支铅笔,想象10年20年后社会的变化„„总之,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去完成一篇篇构思独特,充满奇思妙想的作文。

3、善于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文章源于生活,写文章,也就是写生活。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是学生的写作源泉。指导学生积累素材首先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作文材料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 如果说生活是学生搜集作文材料的第一宝库,那么网络、报刊、杂志等多媒体信息就可以说是学生搜集作文材料的第二宝库。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在闲暇时间上网或浏览报刊杂志,搜集典型、新颖的写作素材。

4、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

设立“词句百宝箱”。积累的贫乏,会让学生思维枯竭,语言枯燥,为了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可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词句“存储”起来,精词妙语,名言佳句,都摘抄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平时让他们经常聚在一块儿交流、诵读,这样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学生也能在作文时活学活用,使作文锦上添花。

营造“读书的乐园”。人是社会的人,学校、班级何尝不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开设读书廊、文化厅、阅览室,张挂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在班级布置“读书园地”“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读书心得都在“读书园地里”、“展示平台上”展现,以便互相交流。

结语:作文教学虽然说暂时还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多摸索,多反思,即使困难再多,也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写作困难原因及对策浅析》

后记: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和参加论文答辩的专家们,希望你们能对本文提出意见与建议,这样我才能更快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得以提高。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心理测评和对策研究

多元化背景下,当前中职学生价值观念

出现的新问题和德育对策

----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

多元化背景下,当前中职学生价值观念出现的新问题和德育对策----

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

[摘要]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来自西方文化、中国社会转型期所内生的大众文化以及各种有违传统主流价值的支流文化形成的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必然对中职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心态形成巨大影响,继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学校德育的内容、效果。为此,学校要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转变思想适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最大程度发挥多元文化冲突的有益作用,限制其有害影响,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关键词]多元文化德育新问题对策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社会。全球范围内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冲突随之而来,使我国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格局。在此背景之下,中职学生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职学生出现的新问题

1、价值观念取向多元化。人生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轨迹。现今学生接触的不仅仅是学校的书本文化,还有网络文化、电影文化等等。不少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加之沉迷网络世界,更加容易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精神空虚,无所寄托,萎靡不振。因此,在各种社会价值取向面前,中职学生容易选择偏激的价值观,甚至可能会对自己以往的正确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而导致迷茫和消沉。很多学生甚至把金钱当作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贪图享乐,攀比心重,花钱大手大脚,缺乏中国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在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经济条件好,想法多,他们不再拘束自己,反而强调张扬个性。“非主流”文化的流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

2、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许多学生自身也陷入了道德困境。许多中职学生面临的许多的心理冲突:首先是生活上和精神上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在职业选择上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闭锁性和交往需要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求知欲强与鉴别能力低的矛盾,严重的自卑感与强烈的自尊心交织,情绪冲突等等。

3、在行为习惯上,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明显偏低。虽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少

中职学生学会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德商低,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一些学生是非善恶不分,文明素质较低;上课睡觉或大声聊天,不懂得尊重老师,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爱顶撞;语言不文明,说话时脏话随口而出;率性而为,从不顾及他人;缺乏诚信,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等。

4、做事缺乏责任心,自私自利心态重。眼下缺乏责任意识的中职生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不负责任,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对家人不负责任,不关心家人,追求享受,爱慕虚荣;对他人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缺乏宽容心,不懂得赞赏对方;对集体不负责任,不关心集体、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经常不做值日等。

另外一些新问题在学生中也存在,大致有:人际关系紧张、厌学、性抑郁、暴力倾向、师生关系淡漠、脆弱、敏感、辨析力差、自私、自我中心等。这些新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发的不良行为上。

二、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对策

多样性是多元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多元文化使得许多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有许多的差异。因此,在这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过去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行为规范轻道德人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式的、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德育的要求。相反,树立道德人格本位的理念,突出道德选择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才是真正的对策。

1、转变观念,兼容并蓄,积极引导

多元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多样性,兼容并蓄是多元文化的发展方式,共存和融合是多元文化的必然趋势,因此,以人为本的德育,作为教师,应该潜心研究“学生文化”,兼容并蓄,积极应对。无论如何,多元文化的现实和进一步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这一背景下,其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其中的方法和途径值得我们探索。19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对于任何一种价值观,他的流行必然存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不宜全盘否定,应当辨证吸收;同时,任何一种价值观都必然会对个人思想和行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也不宜武断粗暴地加以对待,只有宽容,兼容并蓄,教导学生如何去正确思考,去伪存真才应是我们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上个学期,我班级有个男生,迷恋“非主流”文化,留长发,穿耳洞,戴耳钉。这是学校一日常规管理中所不允许的,曾经我也尝试过采用强制的手段,效果有限。一次偶然的谈心,我了解到他迷恋“非主流”,实际上是欣赏其中的“张扬个性”的主张,我立即给予以肯定,并认为这个是契机。我尝试引导他,启发他自己思考“什么是个性?,它应该包含那些因素?”,并且让他多多观察身边的人和班上其他的同学,他们有什么个性的地方?一周后,这个学生把头发修剪了并告诉我,仅有外形的个性是肤浅的,还应该注重个人修养,有内涵。不仅如此,他上课变得主动了,也认真多了,还主动担任班级的文艺委员,承担班级责任。

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发挥其潜在的规范性和导向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内涵,其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层的文化有潜在的规范作用。各个学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传统,这些特点和传统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被历史地承袭下去,形成为一种环境气氛和集体舆论。逐步形成以学校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集体的意志作风为主的环境氛围和集体舆论,从而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多元文化的冲突虽然导致文化选择的多样化,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提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使生活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这种环境熏陶;使一些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要求的人和事,受到群体的批评甚至谴责,而改变原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培育出各类优秀人才来。从这个角度来看,校园文化还具有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

当然,职业学校由于专业设置不同,发展历史和所处地域环境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与职业学校的特点结合起来,就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本质的东西,这种“个性”本身也是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学生易于接受也易于受其影响。

3、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制度

针对许多学生陷入了道德困境,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教育机制,开设心理健康课,聘用有资历的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长期,正规的心理辅导。每个班级里可以设一个到两个心理委员,追踪调查,关注学生心理进展,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和干预。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采用多元化教育教学评价方式

职业学校,普遍面临同一个问题:招收的中职学生生源质量有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的态度、动机、兴趣、习惯、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因此,较之高中,中职学校的德育手段要更加适应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这个转化不是从理想课程到经验课程的线性转化,而是对生命、文化的面对,找到生命得以依存的形态。如果道德教育只是简单地从属于权威和单一灌输,极容易引起受教育者道德自主性的泯灭及逆反。所以,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学校德育要从对抗走向对话,即道德教育不再是唯一地透过道德教化或说教的方式,以塑造学生的利他主义来对抗自然的自利倾向,而是借由对话的过程,发展出温馨、真正的关系,自然地引导学生相互理解与关怀。

同时,职业学校的评价模式也应该较普通高中更加多元化,根据学生特点,可以加重道德品质、技能考评等元素的比例,提供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5、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教育

情感德育理论主张,学校德育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出发点,通过情感陶冶、情感关怀、情感体验等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生成和发展。没有情感体验相伴随的规范认识是一种僵化的教条,无法实现其对行为的导向功能,而社会实践是一个最好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方式。参加社会活

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展团体精神意识,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加社会责任心,这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参与活动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鼓励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心灵,受到鼓舞和激励。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鼓励女生主动参加学校礼仪队,通过参加学校礼仪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实践教学,让她们学习站姿,走姿,让她们通过社会实践理解真正的、积极向上的美,理解团结协作。

6、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许多学生自身也陷入了价值观念多元化。教师与其代替学生作价值判断,不如设法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力,让他们自己学会运用理智做出判断或决定。重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多元文化社会中学校德育改革的普遍趋势。强调道德认知培养的道德教学不再强调让学生盲目地接受和无条件地服从,而是更加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能够驾驭自己的思想。以实践为重点采用德育教学新手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取消了单纯的讲授和说教,代之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面临的各种复杂的道德问题,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比如,在一次班会课上,要教育学生爱护自然,节约用水。如果仅凭单纯的说教,效果有限,采用西南旱灾的案例教学,效果良好。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西南旱灾的图片和情况,让他们自己介绍,通过找资料和介绍,让他们从感官上了解西南缺水状况。之后,在班级体验“缺水一天”活动,第二天让学生讲述自己体验的经历、感受,学生感同身受,自然对水珍惜有加。最后,在班级提倡“低碳用水,关爱西南”的活动,倡导爱心,学生能够响应号召,主动捐款捐物,珍惜用水,学会关爱他人,效果是非常好的。

7、职业学校要以就业促德育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有所侧重和针对性。很多中职学生选择在毕业后直接就业,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引导学生首先要正确估价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实现自我价值。反过来,学生有目标,教师要从多方面指导学生达成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好知识,事半功倍。比如,我们在入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去做一个社会调查,调查与学生所学专业范围内的企业,看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看看企业提拔什么样的人,通过学生刚刚入学的调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从就业需求的角度自我教育,从就业的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样的价值行为规范往往是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德育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中,中专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社会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存,中专生受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思潮的冲击,处在一种迷惘、困惑之中,也使中专学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且因此遇到严峻的挑战。这些严峻的挑战,也会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好机遇,中专学校必须抓住时机,改变观念,建立中专生道德思想生成机制和引导机制,为构建中专生良性

道德观而努力。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课题类别

课题编号

开封 市 教 育 科 学

“十四五”规划2021课题审评书

课题名称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姓名 殷莉婷

负责人所在单位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通 讯 地 址开封市理事厅街45号

填 表 日 期 2021年4月11日

开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简表

课题名称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

姓名

殷莉婷

性别

民族

汉族

出生

年月

1957.02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高级讲师

研究专长

教育学

工作单位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联系电话

***

主要参加者

(限5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王艳娜

1983.02

教师

讲师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柴珊

1987.12

教务处副主任

助理讲师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卞智彤

1996.08

政教员

助理讲师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张韵

1990.10

教师

助理讲师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潘小冻

1985.10

教师

助理讲师

开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预期研究

成果

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了解劳动技术的一般过程,掌握劳动技术的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接收到劳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熏陶,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及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交流、善于与他人及团队合作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争上游的良好精神事态,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学生懂得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包含核心概念界定、课题提出的原因、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创新之处、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拟创新点、研究价值

1.提出背景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坚持的重要育人原则。立足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据统计,2020年我国有近2亿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溺爱纵容,加之“应试教育”等因素,孩子们劳动意识淡漠、劳动技能缺乏、不能吃苦等问题突出,而劳动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重申了劳动教育的意义,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点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在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2.核心概念的界定

劳动教育,顾名思义是“关于劳动的教育”,从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对劳动认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劳动品质培养等的教育;从内容的性质来看,可分为对生产技术劳动的教育、对社会公益劳动的教育以及对生活服务劳动的教育;从地位上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共同组成五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水平不高,认识层次还停留在“体力教育”“劳动改造教育”这些陈旧的观念上面,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媒体被广泛运用,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财富、追求享乐的人越来越多,享乐主义、丧文化横行,人们对于劳动越来越不重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召唤劳动教育的回归。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知网数据库中得知,国内关于“劳动教育”的最早研究出现于1953年,大量的研究成果在21世纪初以来逐渐涌现。以“劳动教育”为检索词,时间限定为2011-2021年,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出9942篇中外相关文献,其中关于职业院校的55篇,将以上有效文献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

从文献数量分析来看,国内关于劳动教育的发表情况,在2018年迅猛增长,并在2019年出现井喷现象,这与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密切相关。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提出“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化劳动教育的地位,所以劳动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密切关注的重点、热点。

从文献类型来看,近10年知网数据库中劳动教育的相关文献记录中,在占绝对多数的期刊论文中,研究的主题既非是基础理论性研究,也非是实证研究,大多是研究者的个人思考,劳动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学术严谨性还需增强。总体而言,国内劳动教育的研究基本处于初级阶段,较为完善的、系统的研究理论体系尚未建构起来,而国外的劳动教育起步相对较早,重视程度也相对较高,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整体情况优于国内。

4.拟创新点

本课题立项于“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本课题将结合国家新的发展方向和对教育的整体要求,研究适合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现实状况,研究出一套真正适合中职学校建设和中职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体系。

5.研究价值

劳动教育不仅是知识内化的基本途径,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而且也是情感培养的只要方式,培养对劳动、劳动成果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同时还是意志锤炼的重要手段,锤炼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用于创新的意志品质。

但是目前我国的劳动教育一直存在着不明确、发展不持久、效果不明显、评价不客观等问题,劳动教育想要谋求更长久更有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学校、家庭等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中职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场所,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恰恰给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劳动教育和中职学校两者之间还有很多联系或规律需要阐明,这些都需要我们长久不懈的努力。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个国家纷纷开始进行课程改革,中国当然也加入此次行列。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词语并加入到教育教学课程当中。劳动教育已经在学校乃至覆盖全社会年龄阶段的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更尤为重要。文化知识水平与劳动教育两者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的关系更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特别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差,文化基础差,知识水平不够好,所以劳动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劳动教育是一门必修且重要的课程,是一种人人都要接受经历并学习的教育。由此,此次课题我们所要研究的目标为:

1.调查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例如:调查劳动教育课是否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是怎样评价的?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是否只是流于表面?是否具有相关文件或者文件材料?针对相关课程是否具有实践活动课程,真正把劳动教育思想纳入到常规教学当中等。)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现状的原因来源。

2.通过劳动教育在课堂中“教与学”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劳动”、“爱劳动”、“能设计有趣又有意义的劳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扎实劳动技能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加强学生劳动技能的认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获取所需要的相关素材或工具用品等,学会如何设计、使用、制作、加工材料的基本知识及常规基础操作,认识技术与个人、社会和科学的关系,了解劳动技能的核心概念及核心要义等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了解劳动技术的一般过程,掌握劳动技术的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接收到劳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熏陶,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及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交流、善于与他人及团队合作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争上游的良好精神事态,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学生懂得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课题研究内容

针对劳动教育所要研究目标我们可以看出,过去的劳动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中职生了,因为劳动在现代社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谋生手段,它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在时代快速变化的21世纪,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单纯的手工劳动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占比重也不断下降。所以,目前的劳动教育必须与时代相接应。为此所提出研究内容如下:

1.劳动教育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2.劳动教育可大致分为几个层次?

3.如何将劳动教育涉及到各科课程当中?怎样实施?

4.针对劳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我们在研究如何改进的同时应怎样抓住创新点,使劳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迈上一个新台阶。

5.劳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发挥最大的价值,怎样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相适应。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劳动教育,从文化氛围、课程、活动、评价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避免走入只见“劳”不见“育”、只是“活动”而非“劳动”的误区,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树立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营造劳动教育文化氛围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调动家庭、社会多元力量,发挥劳动教育多方合力,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督导和评价机制,引导劳动教育健康发展。

2.研究方法

将劳动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在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时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低于一个月的校内实践活动及两个月以上的行业实习实践活动,通过礼仪服务、自主管理、公益劳动、升降旗活动等方式,巩固和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进一步树立服务、服从意识。

(1)注重专业实训,坚持课程渗透。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实训,将其作为巩固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要手段。学生要积极动脑动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掌握较为扎实的劳动技能,为实习实践、就业创业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2)注重劳动活动育人,落实劳动实践

在现有劳动教育教材基础上,学校加强教研,积极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

实施步骤

第一个阶段: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探索。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职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组织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外劳动。

第二阶段:全面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

第三阶段:将劳动教育涉及到各科课程当中

第四阶段:针对劳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改进劳动教育的授课方式,使劳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阶段:家校合作,校企合作,将劳动教育发挥最大的价值,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相适应。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

围绕本课题课题组核心成员做了大量的文献搜所,查阅了大量有关劳动教育方面的书籍,并从网上下载了有关劳动教育相关的文章,进行了学习研究,提出了我们对本课题主要内容的认识和界定。

主要查阅的参考文献如下:

[1]高鲁光.在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2019.9(总第435期):80-81

[2]剑声.学校要进行正确的劳动教育[J],江苏教育,1953(10):7

[3]谷贤林.美国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J],人民教育,2018(21):77-80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课题组负责任人殷莉婷老师,1975年2月出生,开封市一职专的学科带头人,高级讲师,殷莉婷老师教学过程中具有教育学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教学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年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业绩显著,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多年来一直担任一线教学工作,对所教学科的大纲、标准、教材都有较深刻的理解。曾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本课题组其余主要参加者包括

(1)从事各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

(2)长期从事各科教育教学工作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应用教学人员,具有较高的各科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经验,有效地保证该课题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

(3)本课题组参与的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究水平较高的一线教师。

(4)本课题的参与人员中青年相结合,成员年龄结构合理。

从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员的专业结构方面看:涉及不同的领域,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涉及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等不同领域。

从课题组主要参加者的研究经验看:课题小组研究人员大部分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并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奖项多承担或参加了多项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相关研究的基础。

从课题组构成的各方面,课题组有能力保证该课题的顺利的实施和完成。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一)保障条件

1.硬件设施:我校有先进的多媒体网络设备,每个教研组都给老师配备的有专用电脑,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投影设备;图书馆藏书上千册,阅览室有上百种的报刊杂志。我校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本课题学校在组织、政策、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2.制度保障:我们制订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订了教研激励制度。

(二)完成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1.完成课题的研究能力

课题负责人殷莉婷在一线教学近30年,具有丰高的教学经验同时还是我校高级讲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外还细心指导青年教师不断鼓励组内的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成绩。主要成员王艳娜、柴姗、卞智彤、张韵、潘小栋是学校优秀教学骨干,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去养。学校领导很重视教研工作,教务处主任担任指导课颗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是我校一线的优秀教师,以年轻人为主,既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又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很高。

2、时间保证

主研人员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对中职学校现状和学生的劳动技能情况十分的了解课题研究计划,定时定点进行科研活动,责任到人,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课题各项活动都作了具体的安排。

(三)资料设备

我校领导对教研工作十分重视,课题主持人殷莉婷,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保障。每位课题成员都有电脑,可以相互交流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学校方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学校领导和教务处主任亲自指导。

时间方面:除了各科课堂主阵地外,也在学校中的课外时间师生共同进行也有星期天,节假日,贯穿整个学期和整个学年。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线上线下中有关劳动教育的有关要求,参阅别人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学校也准备了有关理论书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日前根据课题展开了准备工作,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文献搜集工作,制订了研究方案,确定课题,课题成员集中学习讨论,开展研读活动,加深对本课题的认识,提高自身业务理论水平,成立了课题组,制订了课题计划,成立课题实施小组,协调分工,明确职责。

四、有关方面意见

申报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课题所填内容是否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章:

年月日

评审

专家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

开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10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问题分析-

中职学生厌学问题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都存在对学习兴趣淡漠、厌学现象,严重时有部分学生还自动退学。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和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考时分数都较低,从中考成绩上多可以反映出这一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弱的。薄弱的文化基础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容易导致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人生态度比较消极,目标不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因为在中学一般属于“差生”、“后进生”是初中学校的“弱势群体”,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他们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多数比较消极,人生目标、理想不是很明确,少数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

三、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弱。许多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他们从大事到小事,都是父母操心,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听从父母,在校听从老师,逐渐形成了对外部管理的依赖,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一旦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很多学生自己在处理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问题时,往往会感到茫然,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帮助。

四、学校课程设置不当。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理论过深,忽视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问题,使学生觉得所学与所做没有联系,学习起来兴趣索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不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忽略了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

六、学校管理及班级管理较差。学校实行的是以强制式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从而压抑学生的个性,忽略学生的尊严,无视了学生的情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厌学现象,给教学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学生上课看小说、讲话,伏台睡觉,严重的班级还只有几个学生听课,教师讲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出现厌学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调整及改进方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关注学习模式差异,改进教学方法

每一个人天生就擅长某一种学习类型,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动觉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是动觉学习者,由于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视觉学习和听觉学习,造成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不良,对学习缺乏自信心。所以,我们应从学习模式差异中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动觉机会,课堂教学中应有一半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创设机会让学生解答、讨论、练习或通过互换让学生当“小老师”等方法。进行动觉学习,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自学自做或互相学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技能操作的实践中。例如电动机维修技能教学中我们按标准要求,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每一个单元技能训练,边学边做,学生在不断做过程中学会了修理电动机。

二、改变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有经常性成功体验。对就读中职学生如果仍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很多学生势必永无出头之日。中职学校采用理论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并不能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所以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体验,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和勇气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以“技能+操行”方法考核学生,根据中职特点理论教学考核可实行闭卷、开卷结合,笔试、口试兼用形式。通常在每一技能课题(或分课题)操作完毕后,都要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学生平时考核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做出适当评价。赏识学生进步,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态度肯定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学习动机。为使学生有成功体验,专业技能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差异让不同难度的问题、习题,由不同层次学生解答,最大限度内使各种层次学生有参与机会。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开展各种知识问题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尝试到学有所成的感觉。

三、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和内容

传统课程设置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模式。这种模式大、齐、全,过份重视学科体系,理论过深,学生难学,改变方法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教学课程及内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理论过深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应以删除。为避免相关课程内容相应重复,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课程可以

融为一体。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与就业市场需求开发相关内容增加生产一线应用知识和技术,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选择相关专业学习。培养以本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此外应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多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不要盲目乱选专业学习。

四、赏识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常识学生的基础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首先表现为对学生普遍关注和期望。应坚信学生天性都是好的,只要正确引导都要成为各方面人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优点,尽量择其优点表扬肯定学生,而且应尽量在公开场合表扬学生,经常这样做,会让学生感觉受到重视,感觉得到关心,并逐渐发现自我价值,事实证明,学生的行为一旦受到有利的肯定,就会处处自觉维护。经常赏识他们,学生就会逐渐变得自信、自尊,就会逐渐变得上进、自强,就会逐渐变得积极向上,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甚至超越自己。笔者在做班主任的时候,曾用赏识学生进步方法转变了多名差生,这说明关心学生、发掘和赞扬学生的优点,是转变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五、班级管理应实行柔性管理模式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作为学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加强刚性的约束力,可能会使学生的发展论为“空论”。现在教育是创新教育,要求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当然,如果过多地强调学生的自由度,则极有可能使健全的制度蜕变化为“摆放”。在以上两种管理模式学生都有可能产生厌学现象,所以管理的关键应是消除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自律性较差,经常出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这要求班主任和教师懂得批评方式,先找出对方优点肯定好的一面后再批评学生,而且应在重在“评”,指出被批评者错在哪里又指出其为什么错,这样被批评后才能诚恳接受批评并自觉改正错误。注意“评”要渐进说理,在解决问题时,从“人有脸,树有皮”的人之常情入手,发挥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的训诫技巧,游刃有余地化解“批评多了伤人心,批评少了不顶事”的难题。班级管理的另一方面是要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尽管每一个学生思想特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希望班集体有荣誉感是相同的。所以班主任应注意让每一个学生把握好自己,维护班集体,还要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爱好,开展各种活动,让班集体有一个凝聚力、吸引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发生厌学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投身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广大教师本着爱岗敬业、奉献职教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思考、总结、实践、创新,对我们的学生多一些耐心和爱心,相信“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肯定也能够在职业教育工作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语

    诚恳憨厚,对自己份内的事总能尽职尽责,有一定的班级荣誉感。团结同学,也乐于帮助别人。但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爱睡觉。希望学习上加大努力。 本学期进步了不少,能较好地遵守学校......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 舒茶高级职业中学 黄书荣 胡习才 高从友 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已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但随着招生人数增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教育部2015年7月2日公布实施) 1、爱祖国,有梦想。 爱党爱国,拥护宪法;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立志高远,复兴中华。 不危害祖国,不自私自利,不胸无志向。2、爱学习,有......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征求意见稿) 一、爱祖国,有梦想。 遵守宪法,维护国格;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立志高远,报效祖国。不参加非法聚会,不信谣传谣,不胸无目标。二、爱学习,有专长。 崇尚......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制度 一、自习1、自习课学生应自觉学习,不得随便出入教室和下座位,要保持教室安静。 2、在老师进行辅导时,发问要先举手,经老师许可后再轻声发言。二、课......

    民事诉讼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与分析

    民事诉讼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及对策 陈元生 摘要: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解决纠纷的重要前提是查清案件事实,而人民法院在查清案件事实方面主要是靠民事诉讼证据,在诸多证据种类中证人证......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课题成果简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中职课程目......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使中职音乐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将素质教育理念巧妙的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大程度的推动学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