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特岗教师体育分析论述题
七、分析题
1、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分析篮球变向运球教材。请注意目标的明确,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教法与学法的创新。(简案)答:
1、目标的确定,全面、恰当、具体。
2、教材的动作要领、重点、难点表述恰当。
3、新理念的贯彻实施。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效应。
5、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
6、学生练习自主空间的体现。
7、教师教学过程中评价的运用。
2、小垫子在体育课教学中经常使用,请你举出4种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合理使用小垫子的方法。答:1)技巧:前滚翻仰卧起坐肩肘到立;2)游戏:作障碍等;3)单杠或双杠:保护;4)在投掷教学中做目标。
3、小明是某校初二男生,平时很喜欢体育运动,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问题:作为教师(1)针对这一现象,你如何解决?(2)结合体育新课程改革,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根据体育新课程改革,有目的地改变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场地设施等全方位入手,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略)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竞赛体育作为主要内容,教法单一;师生距离很大,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手段单一等。(略)
4、小王是一名初一女生,体型肥胖,平时不喜欢运动,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问题:作为体育教师(1)对该学生你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2)结合新课程改革,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一分析。答:针对肥胖学生,应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饮食习惯,定身制作运动处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看到减肥成功后,学生就会逐步对体育课感兴趣。平时在教学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逐步增强其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等(略)。主要是学生的心理在起作用,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作为体育教师重要的是减除她的心理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特别是教学内容上开设一些适合女生喜欢的项目,在课中应多用鼓励表扬的口语给予支持,相信她对体育课是会感兴趣的(略)。
八、论述题@
1、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请问你有何措施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答: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高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4)、通过布置适当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5)、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学生收集和综合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6)、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说出上挑式与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要领,并阐述其动作技术在比赛过程中的优缺点。答:1)上挑式的动作要领: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下,传棒人员将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优点:接棒人向后伸手的动作比较自然,容易掌握。缺点:接棒后,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等第三棒传给第四棒时,只能握住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和影响持棒快跑。2)下压式的动作要领: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直传给接棒人的手中 优点: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持棒快跑。缺点:接棒时,接棒人的手臂紧张,不自然。@
3、结合本校实际,谈谈你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体育设施资源进行开发?答: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2)制作简易器材 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例如: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等。@
4、不管是新旧体育教材其体育教学观念不会改变的。答:变化很多,主要有:强调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5、谈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答: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知识技能地传授,忽略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然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参加活动,发展能力的直接动力。因此在教材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都要考虑趣味性因素。例如:在新课标水平四发展体能的目标中指出“通过多种练习(如定时跑、定距离跑或跳绳等)发展有氧耐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为了达成上述的体能目标,我们完全可以改变以往传统模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如:让学生进行图形跑,障碍跑、运球跑或玩追逐跑游戏,或登山、放风筝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我发现学生对图形跑挺感兴趣,乐于去尝试,乐于去参与。在参与中鼓励学生积极去开动脑筋,去思考,去体验,去创新。在分组练习时,有的小组对图形跑的图形进行创新,有的对跑的动作进行创新,有螺旋形、8字形、长方形、蛇形,也有高抬腿、后退跑、小步跑、单脚跳等,其形式多样,可谓五花八门。整个课堂有笑声、有掌声、有汗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又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6、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答:
(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已经突破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从而引起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也越来越广泛。其目标概括地说,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目标;教养的目标;教育的目标;竞技的目标;娱乐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等。
(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也向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以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身体娱乐的能力、体育欣赏的能力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
(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过去对体育课研究较多,对课外体育不够重视。近年来重视从全面育人和终身体育的目标出发,强调学校体育的整体性。
(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教学方法向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学法”的方向发展,初步建立了综合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近年来引进了许多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程序法等。六)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基本建立健全了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7、论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关系。答:
三者相同之处:(1)都属学校体育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2)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需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3)都是最终指向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完成。(4)三者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三者的不同之处:主要目标或任务、要求、内容、组织形式、承受的身心负荷和效果的评均有所不同。三者的相互关系:(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第二篇:吉林省体育特岗教师简答题
六、简答题@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2、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答:
1、循序渐进的原则;
2、全面锻炼的原则;
3、经常性锻炼原则;
4、区别对待的原则;
5、准备与整理活动原则。@
3、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答:
1、体育运动对骨骼结构与机能的影响;
2、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体育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形态的影响。@
4、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答:
1、打好身体基础;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评价
3、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
4、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5、分腿腾越动作要领是什么?请用简笔画描绘动作过程。答:动作要领:加速助跑,快速踏跳,起跳后紧腰,稍屈髋,两臂主动前伸,双手用力推撑器械远端,两腿左右分开积极前摆,脚过器械后立即制动腿,两臂斜上举,挺身落地。@
6、组织一次小型体育比赛,需制订一个比赛规程,制订比赛规程必需具备哪些方面的内容?答:组织一次小型体育比赛,制订比赛规程必需具备以下内容:
1、比赛名称和任务;
2、时间与地点、3、参赛办法(分组、人数、资格等);
4、比赛办法(方法、确定名次等);
5、比赛规则;
6、奖励办法;
7、报名日期和方法;
8、对参赛单位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7、上好一堂《体育与健康(体育)》课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为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一节《体育与健康(体育)》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哪些内容?答:就一节《体育与健育)》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教材、学生、教法、场地、器材、时间、气候、安全、教案等内容@
8、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意义的认识活动,它与一般的工作总结不同,需要经历一个科学而严密的思维过程,一项具体的课题研究,从选题到获得成果,一般需经过哪几个步骤?答:一项具体的课题研究,从选题到获得成果,一般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研究问题;
2、制定研究计划(题目、目的意义、对象、方法、时间安排等);
3、实施研究活动(材料要真实、充足);
4、对研究材料加工、整理和分析;
5、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9、某中心学校征地一块,该地块长110米、宽51米,现请你给该校设计一个周长为250米、有6条跑道的半圆式田径场,(跑道宽为1.22米)。计算出该田径场直道总长、弯道总长、田径场半径、用地总长、用地总宽。并写出计算过程。(取小数点后两位)解题结果:该田径场的半径为18米;弯道总长为135.07米;直段总长为114.93米;用地宽为50.64米;用地长为108米。@
10、简述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答: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同时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向前滚动,前滚时,后脑、肩、背、臀部依次着地,然后抱小腿团身成蹲撑。@
11、上好一堂体育课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为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一节体育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哪些内容?答: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教材、学生、教法、场地、器材、时间、气候、安全、教案等内容。@
12、什么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通过系统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1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1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15、简述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答: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
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16、请就“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谈谈你的做法?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检验等,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多一些选择、让学生多一些想象、给学生多一份责任、给学生多一份信心。@
17、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那些原则?答: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2)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如果只单纯发展某一局部的生理机能,不仅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还会对和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3)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4)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5)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18、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答: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前,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相应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这叫准备活动。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又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就是使人体的“后勤部”(血液循环、呼吸等器官)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做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动作(如深呼吸),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代谢产物消除也快,并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19、说出侧向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动作要领,并画出一个铅球场地示意图。答:1)握球:推球的手五指自然分开,将铅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指扶住球的两侧,手腕背屈。2)持球:将球放在锁骨窝处,铅球紧贴颈部和下颌,肘关节抬起自然外展略低于肩,投掷手臂放松。3)预备姿势:握持好球后,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左脚尖与右脚跟在同一条直线上,右脚与投掷方向成90-135°,左脚与投掷方向约成45°,身体向右倾斜,重心在右腿上,左臂微屈置于体前,低头、含胸目视右下方2m-3m处。4)最后用力:铅球出手角度:38-42°,球离手时手腕要用力,并用手指拨球。与推球的同时,左腿用力向上蹬直,以增加铅球向前和向上的力量。球出手后,右腿迅速与左脚交换,左腿后举,降低身体重心,缓冲向前的力量,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21、在弯道上起跑,你应站在什么位置上?如何克服弯道跑中的离心力?答:在弯道上起跑,教师应站在扇点位置上。为了克服弯道跑中的离心力,弯道跑时,整个身体向内倾斜,摆动腿前摆时,左膝稍向外展,以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膝稍向内扣,以脚掌内侧着地,同时,并加大右腿前摆的幅度。弯道跑摆臂时,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稍大,且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以便利用重心,产生向心力,克服离心力。从弯道进入直道时,身体逐渐减小内倾程度,放松跑2~3步,然后全力跑完全程。@
2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3、根据新课程精神结合教学实际,你是如何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的?答: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5)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
和结果进行评价。@
24、在投掷教学中,最应注意的是安全,你在实际教学中是怎样做的?答:1)建立课堂常规,强化纪律教育。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要求学生穿运动鞋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2)上课前要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3)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4)准备活动要充分。5)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要告诉学生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以后再统一捡回器材,或者安排见习生帮助,队伍中其他的人不可乱跑,抢掷。@
25、谈谈你对目前中小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现象的看法。答: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以竞赛体育作为主要内容;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技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的强调“统一”、且教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无法谈起。这种片面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26、教师制订教学方案时,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那些要求?答:(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6)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7)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
27、如何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评价?答: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1)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2)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对《标准》、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程度;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及运用程度;从事体育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开发和运用体育资源的能力等。(3)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29、现代体育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答: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受到了挑战,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逐渐成为主流,从而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30、教学设计的一般特性指的是什么?答: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应具有如下的一般特征性:体育教学的设计、开发、传递和评价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之上的。创造性地分析、解决体育教学问题是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整个教学体系环境的分析上。即从体育需要分析中确定问题,形成体育教学目标。不管选择什么教学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就行;)体育学习目标是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的,这就使师生双方对体育学习产生的结果都很清楚,便于学习者主动参与体育学习过程,并使体育教师对学习是否发生进行准确判断,为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可测定的标准;对体育学习者的了解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必要因素。对他们进行特征分析是体育教学设计学习者和关注“学”的具体体现,必须强调体育教学设计是以体育学习者的学习为出发点的,关注的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育教学设计研究和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材料的选择与开发上,即如何实施成功的教学;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由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为了达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设计策略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试行和修改,注重形成性评价,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知识、技能、体能、情感、态度、习惯和能力的发展上。@
31、体育教学过程的要素以及包含的内容是什么?答: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32、体育教学设计者的素质能力的内容应包括那些?答:一般素质的要求:头脑机敏、善于学习、乐于进行细致的脑力劳动;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分析复杂问题并能辨别关键因素;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对工作有责任感,敢于做出决策并承担责任,具有排除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和能力;待人诚恳,关爱学生,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勇于改革和创新,并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较强的时间观念,能掌握教学设计进程。专业性的基本素质要求:有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心理、传播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体育专长;一定的体育教学经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较深的认识;熟练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机能;具有科学管理的知识与技术。@
33、试述水平(学段)教学计划制订步骤与方法。答:1)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水平四各领域水平目标提供内容和学校选教材的教科书(包括教材和教师用书),明确各项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分析这些内容与年级设置的关系,确定测定目标、难易等,考核项目和标准。2)根据年级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提出和确定各学年的教与学要求。3)计算学段教学总时间,按照教学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本校的行政力,每周3课时,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6周的教学时数,则全年为32周,96课时,三年累计288课时。适当留出2—3周作为机动时间(包括考试和学校活动)。4)选择各学习领域水平目标四内容,预计时数比例。5)将各学习领域水平四内容及各学校教师自行选择的内容,合理分配到各个学期中去。6)考虑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条件,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保证选择内容的落实。@
34、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有哪些要求?答:1)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在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2)将学段教学工作计划中,某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抄录到进度表的相应栏目内。3)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中所规定的本学期各项教材的时数,计算出各项教材在本学期出现次数,计算时,以每次课安排两个主要学习内容为例,2课次等于1学时,如某项学习内容,教学时数为6学时,则所出现的课次应为12次。4)根据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预先对单元教学计划的把握,先将本学期的考核项目和主要学习内容,按学习内容出现的课次,系统地安排到每次课中去,然后安排其他教材。因安排时考虑的因素较多,可先用铅笔记录,便于调整、修改。@
35、案例的特征?答:从总体上来说,案例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是一个事例;(2)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冲突;(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一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笼统的描述,也不应是对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提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6)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36、案例教学的主要用途?答:主要用途有: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了解实践中有关的典型事例;领会某些理论观念及道德两难问题;掌握某些教学及管理策略,达成思维的某些技能和习惯;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
37、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条件设施、熟悉学生、熟悉案例。@
38、案例分析大致包括哪几个步骤?答:确定问题所在、分析案例材料、产生备择方法、确定选择标准、分析和评价备择方法、形成行动和实施计划。@
39、案例撰写的一般程序?答:教师在撰写案例时,可以遵循下列程序: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上的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经遭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
题;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40、案例写作应注意的哪些问题?答:第一:在案例写作时,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正视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见。由于成长经历与生活阅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时难免会形成对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认识,这种认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写作中,注意到这些态度、价值观的存在,既有助于澄清问题所产生的根源,也有助于读者把握涉及到的多种不同因素。第二:案例虽然要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情感,但不能陷于感情的宣泄。案例围绕一定的事件展开,写作者往往是事情的当事人,这样,一方面选择对自己情感有触动的事件作为素材,另一方面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这种感情,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移到个人情感的层面上去。第三:在案例的写作中,要理清案例问题的性质。案例问题的性质是什么?是关于教学策略,还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
41、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答:1)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原则;2)科学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
5)与社会体育和地区体育特色相结合原则。@
4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4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什么?答: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44、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场地器材布置几点要求答:1)场地器材的布局与使用要合理,可移动的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2)布置器材应符合锻炼卫生安全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检查,严防发生伤害事故;3)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4)场地器材的布置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学生。@
45、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注意事项答:1)制定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形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学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和有所区别,重点考虑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情况。2)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和本学科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终结评价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3)在学生从事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方面都很了解,客观评价必须建立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4)由于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同,能力不同,造成达到学习目标的时间不同。课程学习评价不单纯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评价,更不是选拔精英,因此,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和延时考试。5)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方法要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46、开发和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时应注意的问题.答:1)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具备因地制宜的特点。2)要注意更新理念,根据“身体心理心理社会适应”整体健康观进行课程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要有助于学生达成体育于健康课程目标。3)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要注意结合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4)把开发和利用工作纳入体育教研工作之中。5)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开发利用的管理督察和指导工作,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6)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开发利用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进行专门培训,并将其纳入学历教育和学历后教育的计划之中。7)各地各校应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47、简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答: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也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
4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1)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
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2)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49、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答: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两类。(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指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所共有的普通规律。1)社会制约性规律。2)认识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规律。l)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第三篇:吉林省体育特岗教师考试万能套用说课稿(本站推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请问我可以说课了吗?
我说课的内容是水平四当中初~年级的。。下面我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是。。,选自初中《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教材的内容。本节课教材的设计,既能满足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又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男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女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小,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的基本动作和练习方法。
(二)技能目标:初步学会()的技术动作,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动作。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兴趣,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本次课的重点:
难点:
五、教法学法的运用
(一)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二)学法: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快乐。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开始准备部分:安排时间为10分钟
1、开始部分:体育委员以“快、静、齐”的标准整理集合成四列横队后,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提出练习要求。
2、准备部分:这一部分包括热身操和游戏,通过热身操和趣味游戏让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的状态,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基本部分:安排时间为30分钟,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探究阶段,时间安排10分钟。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学习()的动作要领,时间安排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的运动技术结构、技术要领以及进行完整的示范动作。接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练习,教师要查看学生的动作,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3、()动作的巩固,时间安排10分钟,这个阶段的内容,采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巩固的兴趣,提高练习的效果,进一步巩固动作技术。
(三)结束部分:安排时间为5分钟
1、配用轻音乐,师生进行呼吸放松整理活动。
2、学生自评,教师用概括的语言综合评价。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在体育委员的指导下,送还器材。
本节课用到的场地器材:()
七、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的练习,课堂氛围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完成率在80%左右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的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40%左右,最高心率140-150次/分,平均心率达120-130次/分,课堂效果好。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请指示。。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四篇:2012特岗书上论述题
1.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点
(1)终;(2)全(3)民(4)多(5)现(6)信(7)科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衔接;(2)年限;(3)普职(4)大众(5)终身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制约:领导权;受教育权;目的;内容;体制;独立。(2)影响:人才:舆论;民主
4.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对教:观念;数量和质量;内容、方法;教育技术。(2)教对科技:知识再生产;体制化;研究;科研技术开发利用。4.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社建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简述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可按照下面三种方式分类:(1)按教育功能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6.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为什么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方向。教育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对自发的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和选择,充分发挥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和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作用,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而环境中其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无系统的,各种影响之间往往是矛盾的、冲突的。(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由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教师是受社会委托来教育学生的,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任务,熟悉教育内容,掌握教育方法与手段,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因而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儿童和青少年进一步的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7.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3)发挥形式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9.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0.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社会的研究)(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11.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只是内在的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科学的纵向与横向联系
11.1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1)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等。
12.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缩班规,教学单位合理化(2)改班授课制,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
12.1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13.教学的作用和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有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育为主(教学的地位)
1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实践、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15.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直相结合;(2)主导主体统一;(3)知识智力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17.论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现在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发展学生体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1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2)上(3)作业布置与反馈(4)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8.1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2)内容(3)结构(4)方法(5)教学艺术(6)板书(7)充分发挥学生的立体性 19.论述常用的教学方法。
(1)语言传递:讲、谈、讨、读四种。(2)直观感知:演、参(3)实际训练:练、实、习业、践四种。(4)引导探究:发(5)情感陶冶(体验):欣、情。
20.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重充分与直观过程。21.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经济大面积:(2)教师主导;(3)学生集体;(4)德智体;(5)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1)书本知识,理践脱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难个性化(3)交往受到限制。(4)独立性、自主性受限志趣、不利特长和个性化 22.班集体的特征。(1)共标;(2)组构;(3)共则;(4)成员间心理相容的氛围。23.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2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研(2)组培(3)协调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课外、校外课余生活(6)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10)班会活动 24.1班主任,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5.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维持课堂纪律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建立积极、有效地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26.管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策略。
(1)摸清非正式群的性质(2)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3)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27.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寻在哪些问题?有何对策?(1)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制: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28.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泛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28.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 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 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29.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终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伦理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4)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3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1)意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在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2)内容:教师职业道德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人格等。
31.新手型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2.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试问:(1)什么是教学反思?
(2)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分为哪几个阶段?(3)从思维角度看,反思是一种什么思维?
(1)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地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能力。
(2)①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课程、学生等领域,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②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并利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来帮助理解;③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④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3)反思是一种分析思维。
33.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强化哪些能力?
(1)新教材、新课标的透析能力。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研究、剖析教材的能力以便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设计课程结构。
(2)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在一个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把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大势所趋。
(3)与其他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的能力。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也应注重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
(4)不断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终身学习,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跟上时代的步伐。34.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意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35.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36.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途径与方法)
1.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也是在课外活动中建立丰富起来的,同时,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因此,师生奖系建立的多种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外,而且要在校外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I)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其次,学生也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学生应做的努力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最后,还应从其他方面做出努力,具体如F: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 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
37.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人是学生;(2)学生是独立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8.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用合理的信念知道自己的行为,从而塑造良好的性格。(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有助于这一积极行为的重复出现,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告诉了学生什么行为是合理的、正确的,有助于其良好性格的培养。(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解优秀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学生在集体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从而促进性格的自我完善。(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个体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起决定作用的。39.情绪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2)调节功能(3)感染功能 40.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4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2)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直接影响学习结果。(3)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能动性相统一必须注意的问题:首先,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如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和人格;其次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能得到保证;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2.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解决问题的学习材料、条件和实践。(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不是由他人设定时,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设定一个目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过去设定的目标的实现情况,哪些实现了,哪些失败了,原因何在,并以此作为设定新目标的参考。(3)表达明确的愿望,提供及时的反馈。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非常重要,方便学生知
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而通过反馈,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效果,这样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4)合理运用外部奖励,有效运用表扬。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奖励能有效促进其学习。当学生表现出期望行为时应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学生再接再厉。(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4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性(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 44.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应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①头脑风暴法;②直觉思维训练;③发散思维训练;④推测与假设训练;⑤自我设计训练。45.再造想象的产生条件。
(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45.1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46.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47.意志的品质
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48.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9.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改变也是非常有效的。
49.1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1)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5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51.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3)学校教育(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
52.说明能力、才能和天才的关系。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能力的高度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只是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区别:(1)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2)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的进程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制。(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搞。
53.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5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为学生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5)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54.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55.教师学习心理学意义1.理论意义(1.)心理学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
学依据(2)心理学的研究对临近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学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的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56.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实验法;(2)观察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验法(6)教育经验总结法(7)产品分析法 57.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家庭教育(6)环境教育(7)社会磨砺(8)
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等)58.心理健康的标志。(标准)
(1)自我意思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59.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应做到以下几点:(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2)组织的有效干预(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60.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61.社会态度的功能
(1)适应能力(2)自我防御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4)认识或理解功能
62.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三点(1)学生的人格特点、生理因素、挫折经历等(2)教师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威信等;(3)校内外的环境,如大众传媒、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63.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2)代币(3)行为塑造(4)示范(5)惩罚(6)自控 64.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利弊。发现学习的优点:(1)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2)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3)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促进学会学习以及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发现学习的不足:(1)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适合发现学习;(2)有些学生不适合发现学习;(3)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不宜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接受学习的优点:(1)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2)在讲授知识间的抽象关系时可能更有效;(3)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更适于采用接受学习;(4)为学生提供好方法来帮助他们保持重要的信息。接受学习的不足:(1)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2)对于具体经验和程序性知识,其他教学模式可能更加有效。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是机械的或有意义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习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65.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构建主义者提出了构建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1)在知识观赏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在学习观赏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3)在学生观赏强调学生经验的丰富和差异性。
66.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崇文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67.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及时复习;(1)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2)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3)复习方法的多样化;(4)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5)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6)掌握复习的量 68.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治知识遗忘。69.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有无明显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任务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
70.根据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记忆能力。(要求至少解释清楚两种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1)干扰说。该理论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进入了记忆系统,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就是先后学习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2)衰退说。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某种方式在大脑建立痕迹的过程,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弱以至消退。(3)提取失败说。该理论认为,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不会“漏失”,遗忘并不意味着长时记忆中不存在有关信息,而是不能有效地提取。(4)动机说。该理论认为,遗忘是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主动压抑的结果。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为了防止记忆材料的相互干扰,尽量不要同时学习相似的知识;如果相似的知识必须同时学习,一定要帮助学生区分知识之间的异同。(2)适量的过度学习和及时复习有利于加深记忆痕迹,能阻止遗忘的进程。(3)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利用线索提取有关知识,是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4)在学生学习时不要给予不愉快的刺激,以免引起学生不良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压抑了对有关知识的提取。
7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在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考虑到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年龄特征等,还要照顾到教学时间和教法要求,力求把最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关于某一学科的知识是按层次组织,以网络结构的形式呈现的。在教材的呈现上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使学生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纳入到网络结构中。此外,还应加强教材中概念、原理乃至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最有效的方法。(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学习迁移就更容易产生。尤其是当在新的学习方面遇到阻碍时,容易进行广泛的联想,变一般迁移为特殊迁移,从而促进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者往往都是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比较好的。(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以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尤其是
课堂教学中重点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应转变学生的被动局面,通过各种训练逐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了如何学习能实现最普遍的迁移。(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教育性,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72.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73.素质教育的意义(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74.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要注意的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开端。(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其次,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最后,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75.学校德育有哪些途径?(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2)社会实践活动;(3)可爱、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对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75.1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 76.1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76.2我国小学的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76.3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76.4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观念(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的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 76.5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76.5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6.6德育模式
(1)认知模式(2)体谅模式(3)社会模仿模式(4)价值澄清模式 77.简述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 消极因素的原则;(8)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7.1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1)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切杂乱无序(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4)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1)落实教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2)确立符合中小学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 77.2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 78.学习策略训练遵循的原则
学习策略训练遵循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的原则
简述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并联系客观实际 79.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辨别是非,评价善恶,加深对道德的认识,为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不仅不
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教育性必须要经过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时教学的教育性才能得以实现。
80.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去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一定的智力。智力水平高,知识学得就快、就好,否则,就慢、就差。(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或者只向学生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80.1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81.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我们应树立什么教育理念。.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主要由语文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等七种能力构成。这一理论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教学问题,应树立以下教育理念: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智力特点;科学的智力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的教学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教育应鼓励不同的学生走上不同的成才道路。
8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学的启示。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让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8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1)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求知的需要,又称为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
(2)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发。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接近现实,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84.试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主要的教育观点有:(1)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论理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2)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3)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4)教学四阶段,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5)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85.试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2)论教育作用:论教育的社会功能;论教育的个体功能,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3)论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关于教育目的,孔子希望培养出“贤人”和“君子”;关于教育目标,《子张》中提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4)论教育内容:孔子主张以“仁”和“礼”为核心,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具体形式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5)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
86.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87.新课程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合作 8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2)探究学习(3)合作学习89.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90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使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91.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9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1)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5)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9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坚持知行统一(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努力做到“慎独”(4)学习先进人物
9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1)自我评价法(2)学生评价法(3)社会评价法(4)加减评分法(5)模糊综合评判法
9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教师职业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96.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合理的设计问题(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97.课堂板书的类型
(1)文字版书:提纲式板书、词语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2)图画板书:示意图板书、简笔画板书 98.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
(1)精选内容,突出重点(2)条理清晰,层次分明(3)形式灵活,布局合理(4)文字精当,科学性强(5)书写规范,师范性强(6)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99.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100.教学口语表达技能提高的途径
(1)提高内在的修养水平(2)强化语言外化能力(3)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101.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1)身子稳重端庄,自信得体(2)表情真实自然,适度适当(3)衣着朴实整洁、美观大方
第五篇:吉林省2012特岗教师考试工作方案
吉林省2012年特岗教师考试工作方案
一、考试的组织与管理机构
吉林省特岗教师考试管理工作由省“特岗计划”实施工作联席会议统一领导,省教育厅特岗办公室及各市(州)教育局特岗办公室协同负责组织与管理。省、市(州)普(会)考办具体组织实施全省统一笔试的考务工作。
二、考试形式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采用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初试阶段采用笔试形式,复试阶段采用面试形式。笔试成绩(包括加分)作为初选的依据;考生的笔试成绩(包括加分)与面试成绩之和为考试总分,作为最终录取依据。
考试总分为180分(不含加分)。其中,笔试满分120分(不含加分),面试满分60分。
省将统一划定各类考生录取线,并依据考生志愿按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一)笔试的组织
笔试由省统一组织,全省统一命题、制卷、评卷,统一考试时间、调配巡考人员、发布成绩、确定录取线及参加面试人员名单。
(二)笔试的形式及内容
笔试以闭卷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笔试试卷分共同卷和专业卷两部分,共同卷部分考查教育专业基础(40分),专业卷部分考查学科专业基础(80分)。所有考生的共同卷考试内容相同,学科专业卷的考试内容因考生所报考教学岗位而不同。
共同卷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基础(15分),心理学基础(15分),课程改革及教育政策法规(10分)。
专业卷的考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60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10分),教学(教案)设计(10分)。
(三)笔试试卷的种类
对应岗位要求,试卷分四类共20种:第一类是独立的小学教师卷,包括小学语文数学合卷、小学科学卷;第二类是中小学教师合卷,包括中小学英语卷、中小学音乐卷、中小学美术卷、中小学体育卷、中小学信息技术卷、中小学思想品德卷、中小学特殊教育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卷;第三类是独立的中学教师卷,包括中学语文卷、中学数学卷、中学物理卷、中学化学卷、中学生物卷、中学历史卷、中学地理卷;第四类是少数民族语言学科试卷,包括中小学朝语文卷、中小学蒙语文卷、小学汉语文卷。
(四)笔试题型
试题类型包括:判断正误、选择、简答、论述、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
(五)笔试推荐参考书
考生备考教育专业基础的推荐参考书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12院校编写);备考学科专业基础的参考书目为现行的国家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等)及相应的教材、教参。
(六)面试
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教师基本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各市(州)继续执行省统一制定的《2009年特岗教师面试工作指导意见》,按照《指导意见》制定面试操作办法并具体施考。在面试工作组织上,市(州)教育局要积极争取人社局的参与,共同组织面试工作,同时加大设岗县(市、区)在面试专家评委组成、工作人员配置、考务安排等方面的参与力度,充分调动设岗县(市、区)的积极性,配合市(州)共同完成面试工作。
面试成绩满分60分,以实际成绩计入考试总分。
三、考试科目
考生必须通过准考证信息确认参加考试的科目,并根据所报教学岗位的专业参加对应科目的考试。
报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及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的考小学语文数学合卷;
报小学、初中英语学科的考中小学英语卷;
报小学、初中音乐学科的考中小学音乐卷;
报小学、初中美术学科的考中小学美术卷;
报小学、初中体育学科的考中小学体育卷;
报小学、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考中小学信息技术卷; 报小学、初中心理健康学科的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卷; 报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考中小学思想品德卷;
报小学、初中特殊教育类学科的考中小学特殊教育卷; 报小学科学学科的考小学科学卷;
报小学朝语文、初中朝语文及小学朝语文、数学学科的考中小学朝语文卷;
报小学、初中蒙语文学科的考中小学蒙语文卷; 报小学汉语文学科的考小学汉语文卷;
报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分别考与之相对应的学科试卷。
报小学、初中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学科要求用民族语言文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