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论述题

时间:2019-05-13 08:2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论述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论述题》。

第一篇: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论述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教师资格网校培训:http://edu.21cn.com/kcnet2580/

第二篇: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论述题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论述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1、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a.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b.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c.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2、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

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在于

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 科学成果。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科学的体制化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

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 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 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2、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1、试述课的一般结构。

1.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组织教学并不只限于上课开始时进行,还应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

中,直到课的结束。

2.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使之巩固和加深,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方式有口头回答、板演、检查课外作业等。

3.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消化、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作好准备。可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

5.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2、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1、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2、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原则的含义: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第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第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3.举例说明(略)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第三篇:2018特岗教师考试考点:教育学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xiexiebang.com 2018特岗教师考试考点:教育学

时光冉冉,2017年即将过去,不管收货了什么还是错失了什么,时间都不会重来一次,我们能做的只有勇往直前继续前进。对于在2017年特岗教师考试中失利的考生来说,还可以继续备战2018年的考试,优路教育将和以往一样,继续陪伴在各位身边!

第一章 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1.教育: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育学为形式,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

3.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之上的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提供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2006)

4.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教育现象。

5.《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独立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6.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7.教育学的四个派别:实验教育学(拉伊、梅伊曼),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哥),实用教育学(杜威、克伯屈),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布厄迪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xiexiebang.com 尔、阿普尔、吉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亚、凯洛夫、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

8.教师的专业是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结合的“双专业”。

9.接受教育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凸现教师专业化,这是区别于只受过普通教育的外行的重要标志。

10.“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对教育的斫狻?

11.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12.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13.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课程论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14.瑞士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15.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16.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7.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

第二章 教育、学校与学制

1.原始社会晚期,学校的萌芽已经出现。

2.正式学校的产生

时间:奴隶社会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xiexiebang.com

条件:⑴经济基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⑵文化基础:文字的出现。⑶政治基础: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3.学校发展大致经历两个阶段:古代学校和现代学校。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学校特点:学校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学校教育有明显的阶级性。

现代学校特点:⑴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和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⑵学校教育内容极大的丰富。⑶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⑷摒弃呆读死记的教育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开拓创新精神。⑸成人教育迅速发展,创痛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⑹学校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

4.学制:广义上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制度。(2007真题)5.学制建立依据:⑴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和制约。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⑶人口状况⑷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⑸吸取原有制度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6.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师范教育等几个部分。(2007真题)

7.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趋势: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他体系,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想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关于优路:优路教育品牌主要从事教师行业职业(执业)资格认证培训业务,包括:教师类执业资格考前培训,如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特岗教师考试等认证培训。

关于资料获取:点击【教师资格证考试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www.xiexiebang.com/jszg/注册优路教育学习账号,免费获取:①全套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网络面授课程 ③免费视频公开课 ④冲刺考点预测 ⑤免费冲刺提分系列课程。点击文档链接,可查看更多信息

优路教育

卓越品质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2010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总结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则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分界逐渐淡化f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的特点古代: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占主导地位近代: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相对独立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与科学技术:1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能够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学校文化的特点:a组织文化b整合性较强的文化c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d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

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教育”,“无年龄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教育。

学生文化的特征: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互补性

个人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个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a个人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b具有能动性 高尔顿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a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b外铄论(荀子、洛克的百板说、美国华生)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皮亚杰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a遗传b成熟c环境d学校教育e个体主观能动性 教育目的的作用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a培养的人是社会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c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b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应试教育的缺陷:a加重学生负担b牺牲多数学生发展c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d造成学生片面发展

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a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学生身份:第一成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未成年的公民;学生的法律地位:作为未成年公民享有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力,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作为学生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b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受教育权

教师职业的特点:我国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人民素质的使命,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示范者角色d管理者角色e朋友角色f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a教师学科的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b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特点:a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得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b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c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课程的分类: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程任务分类:基础型课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功能:工具性、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教育教育阶段角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组织核心:学科中心、学生中心、社会中心。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有四方面的规定性:1时限性2具体性3预测性4操作性

教科书的作用:第一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第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第三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第四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课程的实施结构:课程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内容c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d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e规划教学单元和课f组织教学活动g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的过程:a课程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1评价概念是否合适2收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3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b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什么是教学?怎样理解和认识?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a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是赫尔巴特率先提出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我国中学生教学原则及运用: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孔子学记)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容易产生理论和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就是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有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教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教师辅导。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a综合性b可操作性c灵活性 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 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德育特点: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的矛盾:德育过程的结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相承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的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1说服法2榜样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德育模式:1认知模式 科尔伯格2体谅模式 麦克费尔3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如何理解和实施德育的评价法:评价法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方法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制自理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教育为何要以人为本,如何以人为本:a教育对象是人,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b教育活动的顺序进行和卓越有成效,必须建立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c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合理需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育心理学:包含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组成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心理发展及其特征: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因素:a家庭教养模式b学校教育c同辈群体

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分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分格。A场独立与场依存b沉思型与冲动型c辐合型与发散型

学习动机的激发: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倒u曲线,效率、动机、难易度)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迁移的作用: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作用:a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b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c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促进迁移的教学:

a精选教材,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b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可以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c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d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及其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许多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几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a灵活运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b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c利用感知规律突出只管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d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明确任务目的,观察中认真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e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

a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只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只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b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务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c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d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性。A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B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C进行组块化编码,组块是指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是指称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D适当过度学习,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150%E合理进行复习(也是大题)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a准确地示范与讲解b必要而适当的联系c充分有效的反馈d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培训要求:a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b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c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A认知策略(复述策略a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d多种感官参与e复习形式多样化f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a记忆术b做笔记c提问d生成性学习e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3组织策略a列提纲b利用表格c利用图形)B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a主体性b内化性c特定性d生成性e有效监控f个人自我效能感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学:联系教学实际谈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a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b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c提供多种练习机会d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8.问题解决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影响因素:a问题表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与功能固着d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等

个性: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a具有幽默感b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c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d喜欢幻想e具有强烈的好奇心f具有独立性创造性地培养:a创设有利于场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b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种是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c开设培养创造性地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a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b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a有效的说服b树立良好的榜样c利用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e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a鲜明的继承性b强烈的责任性c独特的示范性d严格的标准性2.在新的时代为什么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a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b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c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a必须反应一定社会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b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c必须反应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为我们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a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c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d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a依法执教、廉洁从教b注重礼仪、遵守公德c尊重家长、团结协作d热爱学生、严谨治学e以身作则、为人师表5.新的时代为什么要求教师要依法执教:a依法执教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b依法执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c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d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教师要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b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在新的时期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a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b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c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d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教师礼仪的特点:a率先性b示范性c整体性d影响的深远性

教师怎样注重礼仪:a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b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c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a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b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c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d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在新的时代教师怎样尊重学生:a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b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如何教书育人:a明确教书的内容b把握育人的方向c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为什么要严谨治学:a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素质1.严谨治学有利于教师向学生传递真理2严谨治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b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c严谨治学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怎样做到严谨治学:a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b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c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d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为什么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a对学生认识的启迪作用b对学生情感的向导作用c对学生意志的培育作用d对学生行为的示范作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有哪些:a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感、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b拥有健全的人格(教师要有健康的人格身体、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心理、教师要有高层次的人格追求)c要身体力行(教师要仪表大方、教师要语言文明、教师要严于律己、表里如一)

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a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b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c创新是教师职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在新的时代教师如何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a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b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c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

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有哪些:a网络社会真假难辨b网络社会善恶难辨c网络社会美丑难识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重:a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b加强对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c扩大环保教育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有哪些特点:a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b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c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22.教师义务的主要内容:a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b尽职尽责,教书育人c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教师良心有哪些特点:a公正性b综合性c稳定d内隐e广泛性 教师公正的主要内容:a坚持真理b秉公办事c奖罚分明

教师荣誉的主要内容:a光荣的角色称号b无私的职业特性c崇高的人格形象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a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b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c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教师怎样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a提高教师道德认识b陶冶教师道德情感c磨练教师道德意志d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有哪些:a影响的深刻性b空间的广泛性c时间的持久性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哪些价值:a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b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c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哪些方法:a自我评价法b学生评价法c社会评价法d加减评分法e模糊综合评判法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以肯定评价为主b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以动态评价为主c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d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e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f动机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以动机评价为主g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以他人评价为主

教育法规的特点:a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b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c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教育法规的作用功能:a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保障作用 依法执教的特点:1执教主体的特定性2执教依据的专门性3执教性质的特殊性4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2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3教师法律素质的函待提高4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5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教育法的特点:1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2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3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4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5教育法是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原则

国外现代教育法的特点:1教育观的法治化2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义务教育法3教育法律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4教育发达国家竞相进行新的教育立法

影响教育法发展的原因:

1教育和法律两种社会现象职能的交互作用是推动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前提2教育权的社会化国家化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3科技的发展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4现代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现代国家法治化等也是影响教育法产生发展的因素

教育政策的特点:政治性、可行性、原则性、权威性、稳定性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共同点1两者的经济基础相同2两者体现的阶级意志相同3两者的指导思想和历史使命相同4两者都是教育规律的反映 区别:1两者的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3两者调整的范围、实施的方式不同4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

教育执法的特点:1从实施方式和活动性质看,教育执法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使用教育法律的专门活动2从执法主体看,教育执法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3从执法依据和执法后果看,教育执法是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特定法律后果的活动4从执法要求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5从执法对象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以教育法律规范适用特定对象的活动

教育执法的形式:1教育行政措施2教育行政处罚3教育行政强制执行4教育行政救济

教育执法的原则:a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b总的教育法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c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d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限定教育法规的原则

教育执法的措施:a掌握教育法规的精神实质b广泛宣传教育法规c模范遵守教育法规d检查指导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教育法实施的监督: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b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c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d社会力量的监督 明确学校法律地位的意义:学校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学校取得了法人资格就确立了其法人地位或法律主体地位。学校法人地位的确立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校作为法人或法人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各种民事活动,其次,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再次,学校成为法人可以让学校以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应起的一切责任

学校设置:我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组织机构和章程b教师c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d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

学校的权利:教育法第28条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行使的权利作了以下规定:a按照章程自主管理b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c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d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e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f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g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h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校的义务:教育法第29条规定:a遵守法律法规b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c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d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e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f依法接受监督

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意义:a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b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c学校制定规章制度使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d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保持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a明确与规范作用b约束与激励作用c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校务公开的意义:校务公开就是学校将本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为题等方面的内容,从政策上、过程上、结果上向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公开的一种制度。A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b在学校工作用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落实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c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d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权力:a教育教学权b科学研究权c管理学生权d获取报酬权e民主管理权f进修培训权;义务:教师法第8条规定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c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d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e制止有害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f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a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b有利于吸引其他行业优秀人才通过区的教师资格到学校任教,拓宽师资来源渠道c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地位d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e有利于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应负法律责任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负法律责任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权利:a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力b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力c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力d享有申诉权e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受教育权、人生健康权、公正评价权、财产权、肖像权、人格尊严权、教学资源使用权)

义务:a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受教育者的学校保护:a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b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的行为c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生安全健康d工读学校作为教育挽救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学校,应当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对其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

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a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b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力救济制度c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学生团队管理的特点: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周期性;沟通性

学生管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学生的德育管理: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贯穿御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1、加强组织领导

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3、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

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

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加强学生的自信心3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一个好的班集体的主要特征,在于他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活动纲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干部是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担负这整个班级的日常事务御领导工作,是组织团结和凝聚全班同学的重要力量

问题学生形成原因;一是自身原因二是家庭原因三是社会原因四是学校管理原因

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治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建设优良的校风和班风2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3改善学生的人际环境,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4善于抓住或发现行为问题的征兆,把问题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5通过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6利用更替作用,扭转问题行为学生的不良倾向7运用暗示、启发手段,唤醒问题行为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8尽量少用消极的惩罚,以免使学生产生长期的心理压力

新时代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 1 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2 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3 建立学生管理团队 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班级活动环境 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 班级规范

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一般要经历如下五个环节;分析现状 研究信息 把握理论 体察民心 确定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首先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其次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第三引导学生参与决策第四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

班主任工作概述1 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1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3制定班规并认真的观测执行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最终目的)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4 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

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发挥:一 树立育人意识 二树立真确的学生观,全面的看待和评价学生1平等观2个性观3发展观4矛盾观5互助观 三班主任要有转化后进生的责任感。先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应遵循的原则:1扬长原则,从帮助树立自信心开始2对事不对人原则3潜移默化原则4合力原则5可接受性原则6偏爱后进生原则四科学的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五千方百计的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学校团组织的队伍建设:

一、重视团组织建设,激发团员活力

二、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作用

三、规范团员队伍建设

四、加强团干部的管理

五、做好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共青团活动的意义:

1、通过活动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

2、通过活动增添团组织的活力

3、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团员

4、通过活动使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

共青团活动内容:教育类活动、生产、科技、公益、组织、文娱、体育 共青团活动的形式:团日活动、具有特色的活动、各种文体活动

学生会的工作思路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味中心

2、树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

4、开放的活动领域和内容

4、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

学生会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弹性结构原则、责权一致、民主与监督原则

学生会的制度建设:建立汇报工作制度、建立会议制度、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同辈群体的特征

1、交往的自愿性

2、关系的平等性

3、群体的凝聚性

4、价值的趋同性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1、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里沟通构筑了平台

2、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

3、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

4、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

5、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虚拟群体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

2、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

3、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

4、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

二、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

1、信息混乱

2、网络成瘾

3、群体极化

备课内容: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它主要包括:a备课程标准b备教材c备学生d备教法e备学法

领会教材的知识结构:其一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清晰地认识教材的体系和知识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教材是怎样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的;其二分析教材知识结构要素,一般来说知识结构是由感性材料、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用材料、内在联系四个要素构成的。

编写教案的技能:教案的基本内容:主要由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a要高度重视端正态度b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教育、经济、实用性c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d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正本即教案的主体,附件为板书图表多媒体等设备e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f要内容全面及时调整

课堂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运用的稳固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技能与习惯性的教学行为方式有何不同:a习惯性的教学行为方式是自发地、无意识地形成的,往往包含许多不必要的多余的动作,且缺乏完整性、合理性、和谐性b教学技能是经过练习或训练形成的熟练的、自动化的、完善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内容c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将习惯性的教学行为方式转换为教学技能

操作技能的含义及培训要求:含义: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要求:a准确示范与讲解b必要而适当的练习c充分而有效的反馈d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a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b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c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d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a合理地设计问题:(1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2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深浅适度3提问的问题之间是紧密联系前后有序的4问题的设计要力求精炼扼要富于思考紧扣教材)b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c要明确目标把握时机d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e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f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含义和智力的情感过程。A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b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c欣赏学生的独特性d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e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课堂板书: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讲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书写在黑板上的教学行为;主要内容包括:a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b教学的重点和难点c公式及其推导过程d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此外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生僻的字词及需要特别强调的知识等。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a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b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c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d要文字精当科学性强e要书写规范示范性强f要把握时机,适时板书,具有启发性的知识应超前板书,写在推导过程之前;演算、推理等板书要与讲授结合进行采用并进方式;具有结论性的知识应滞后板书。结课技能:指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及时转化、生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教学行为。

结课的方法:a比较结课b归纳结课c活动结课d悬念结课e拓展延伸结课。结课的基本要求:a结课要有针对性b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c结课要简洁明快d结课要有趣味性

布置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a内容要精心选择b难以要适度c数量要适当d题目要有启发性e形式要灵活;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a批改作业要及时b批改方式要灵活c要尊重学生d批改态度要认真e批改符号要统一f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a学习成绩b光环效应c期望效应d刻板效应

编制考试试卷:a确定考试内容的范围b进行试卷设计c确定试题的类型和层次d试题的编制e拼组试卷

试卷分析:a试卷定量分析,是通过对试卷或实体的统计分析,得出有关试卷的成绩分布、考试信度、考试试题难度等数据特征,用以说明试卷质量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试卷题目分析、试卷信度分析、试卷效度分析b试卷定性分析

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学口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指教师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教学口语的特征a教育性b科学性c针对性d规范性e口头性f启发性g可接受性

教学口语构成:是由语音和吐字、音量和响度、语速、语调和节奏、词汇、语法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

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a身姿要稳重,自信得体b表情要真实自然,适度适当c衣着要朴实整洁,美观大方

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指导,指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而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学习内容的安排和揭示,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准备等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要求:a明确学法指导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b学法指导要遵循学习规律,善于积累科学的学习方法c学法指导应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d学法指导要与学情研究相结合,注意因材施教e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

常规学法指导技能:a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b指导学生科学运筹时间c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d指导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果e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f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g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新型学习能力指导技能: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主要包括信息能力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四方面。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a让学生产于教学目标的制定b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c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d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e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说课技能:说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习,使教师面对专家和同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说课与备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说课与备课的形式不同b说课与备课的内容不同c说课与备课的对象不同d目的不同;说课与上课的主要区别:a说课与上课的目的不同b内容不同c对象不同d形式不同

说课的内容:a说教学目标b说教学内容c说学生情况d说教学方法e说教学程序设计f说练习的内容和方法g说板书设计

说课的基本要求重:a语言简明突出重点b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c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结合d增强说课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

听评课的价值:听评课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体现在a听评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学习b听评课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

评课的基本要求:a评课标准要多元化b要坚持评课之道,讲评课之德c评课要有激励性教学反思的特点: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a超越性b时间性c过程d主体e发展

教学反思过程: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教学反思在教学行为过程中包括:a教学目标b教学计划c教学结构(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d教学内容e学习过程f课堂组织管理g教学策略h媒体的配置与使用j教学评价 教师成长档案袋的主要内容:教师成长档案袋是一个教师代表性工作的集合,是教师对自己工作进程的纪录,是教师对自己的成就、风格、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描述,主要包括:a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及分析b教师不同领域的工作进展情况;还包括教师的专业史、对自己的工作有推动作用的各种问题、其关注的事物;为学生设计或实施更好的或不同的学习策略时所作出的努力;与一个或多个学生对重要问题的探索,或对相关背景的探索;与同事、教育管理部门或专家的专业合作;对专业资源或重要文献的分析与反思等

教学反思的途径:a阅读理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b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c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d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反馈中反思

教学反思的要求:a要对教学反思有正确地认识b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c从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出发,循序渐进提高反思水平33.学校保护:法规:a学校教师有保护学生的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b受教育者的学校保护规定,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生安全健康;职业道德:a教师的义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b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新的时代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c热爱学生d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用1对学生启迪作用2向导3意志的培育作用4行为示范要求:1具有高尚道德情操2拥有健全人格3身体力行)e依法执教: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活动行为;批评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第五篇: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1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D)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D)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C)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

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

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A)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

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C)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A)

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C)

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

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A)

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D)

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

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C)

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B)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A)

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B)4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C)4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B)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2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C)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D)

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C)

4、“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D)

5、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B)

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C)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3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B)

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C)

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C)

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D)

5、提出“白板说”的是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B)

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D)

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B)

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D)

9、“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A)

10、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B)

1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B)

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C)

13、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C)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4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B)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A)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D)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C)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D)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A)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D)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5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D)

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C)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A)

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D)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B)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C)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D)

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B)

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C)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B)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A)

12、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C)

1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D)

14、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A)

1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B)

1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6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C)

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D)

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B)

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A)

5、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D)

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B)

7、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A)

8、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D)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B)

10、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A)

11、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C)

12、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C)

1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A)

1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D)

15、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B)

16、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C)

1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D)

18、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7

1、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C)

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B)

3、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C)

4、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A)

5、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D)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B)

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C)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D)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B)

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D)

1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C)

12、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A)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D)

14、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B)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8

1、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B)

2、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A)

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C)

4、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 效度(D)

5、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A)

6、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C)

7、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B)

8、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D)

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 1856年 B 1860年 C 1862年 D 1866年(C)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9

1、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9.1)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D)

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C)

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A)

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C)

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A)

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D)

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B)

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

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D)

10、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A)

1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C)

12、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C)

13、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A)

14、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B)

15、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D)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10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D)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A)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C)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A)

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C)

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D)

下载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论述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选择题及答案.txt师太,你是我心中的魔,贫僧离你越近,就离佛越远……初中的体育老师说:谁敢再穿裙子上我的课,就罚她倒立。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简答题(共5篇)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简答题 1、试分析古代雅典的教育和斯巴达的教育特点?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

    2018四川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学名词解释

    2018四川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学名词解释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

    教师考试网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简答题七

    教师考试网:2011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简答题七 1、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

    2017黑龙江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归纳

    最全汇总>>>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汇总 2017黑龙江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归纳 各省市的特岗题型中,名词解释都将是影响学生成败的关键。所以中公讲师对教育学的相关名词加以......

    特岗教师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二、教......

    2012特岗书上论述题

    1.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点终;全 民 多现 (6)信(7)科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衔接;(2)年限;(3)普职(4)大众(5)终身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制约:领导权;受......

    2011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基础填空题及答案7(5篇)

    1、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钻研教材包括钻研 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3、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4、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