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特岗教师招聘复习权威指导---论述题

时间:2019-05-12 13:1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特岗教师招聘复习权威指导---论述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特岗教师招聘复习权威指导---论述题》。

第一篇:2018特岗教师招聘复习权威指导---论述题

四、论述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3.1)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

⑴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⑵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4.1)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⑴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⑵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⑴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⑵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⑷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学习策略的分类(8.1)学习策略的分类 ┍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 ┗组织策略 │ ┍计划策略

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 │ ┗调节策略 │ ┍时间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5.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⑴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⑵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⑶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⑴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⑵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⑵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⑶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6.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⑴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⑵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⑶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⑴保护好奇心。

⑵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⑶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

⑷重视非逻辑思维。

⑸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⑴发散思维训练。

⑵推测与假设训练。

⑶自我设计训练。

⑷头脑风暴法训练。

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的注意事项(12.1)

1、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

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

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

而求得答案。

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

于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8.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3.1)

1、教师的领导风格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班级规模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3、班级的性质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4、对教师的期望。9.群体动力的表现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

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

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10.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15.1)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

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

5、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

11.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并且能够执行;新手的课堂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上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种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的常规程序。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

(4)联系实际。(3分)

48.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6)变式方法的采用。

47.论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传、习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其次,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但要把现成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还必须以学生一定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作基础,因此教学要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4分)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知识的巩固与保持;运用知识。(4分)

(3)联系实际。(5分)

4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几个阶段?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等四个阶段。(4分)

影响因素:(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述方式;(2)动机和情绪状态对解决问题的影响;(3)联想与原型启示;(4)正负迁移与特殊、非特殊迁移;(5)定势(心向)的作用;(6)个性因素。

47.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智力通常看做是人的综合认识方面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观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1分)

(2)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问题,在近代教育史上,形式教育论者和实质教育论者曾有过长期争论。形式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古代语(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等,认为这些学科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自然学科、现代语言等,认为这些知识对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最有用处。这两派理论割裂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性质,因而其主张都是片面的(4分)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工具,他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接受尚未掌握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去加以实现;传授和学习的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真正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4分)

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

48.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

(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①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②“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④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结合社会实际,则酌情加分)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请用师德教育的“双赢”协作原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答:①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要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的竟争。双赢思维是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②任何一个教师团队,其工作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因此,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

③在现实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辅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但这是教育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教职工之间应当提倡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精神,任何轻视、贬低别人的言行或不择手段地抬高自己是不道德的。

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双赢思维原则,教师之间无论是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尊重对方的劳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3、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答:⑴学校教学过程的道德规范有: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③钻研业务,认真施教。

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其一教书育人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其二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答:⑴教师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和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平等: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公正: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民主: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或做出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和建议。 ⑵教师道德教育的较高要求和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甘心情愿为学生操劳服务,细心爱护学生,从爱出发,以爱为归宿,这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

诲人不倦:对学生、对事业有恒心,有持久不变的教育意志。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教师个人,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答:第一,培养豁达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 

第二,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 第三,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

第四,调整饮食起居,预防早衰; 

第五,劳逸结合;

第六,调适婚姻生活,获得家庭幸福。(根据联系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6、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下列的问题。

去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据课题组负责人王加绵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在20%左右,相比之下这次辽宁受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令人堪忧。对于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校长们则反映,如今上级的检查太多太滥。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1)这些材料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2)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答:(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同时,教师心理障碍的产生又是导致教师教育教学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内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外,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和教师实际生存状况的反差是教师心理压力增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多数教师仍然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

这些也都是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多的主要原因。

(2)上述材料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首先,国家教育部门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修改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教师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反映,因此,要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为老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三,教育的管理者要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第四,教师自身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在目前教师体制改革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愉悦的心态。

7、阐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共性及其值得我们借鉴的启示。答: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共性: 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西方发达国家师德教育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有:

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 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 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1.根据个人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谈谈如何进行不断更新,促进自我终身发展。答:(1)作为个体的教师,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磨练自己,即从身体、精神、心智及社会情感等方面进行不断地修炼,以增进个人产能,累积修养的本钱。

(2)教师应注意身体方面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精神上时时荡涤心灵尘埃,心智上不停止自我教育,社会情感上历练待人处事之道。(P132-140结合个人情况)2.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答:两个层次:

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有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平等原则是指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公正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得偏袒、歧视学生;民主原则是指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做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要求。

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有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崇高境界。

3.联系实际,谈谈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结合社会实际)4.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下列的问题。

2006年底,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同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教育部党组作出了《关于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国教育系统的师生员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一个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热潮已经在全国教育系统广泛开展起来。新时期,作为教师应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答:学习孟二冬教授,就是要学习他的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学习他扎扎实实,严谨治学的工作精神;“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我们教师的为师之道,做人之本,更应该是我们的一生奋斗目标.我们是不是要对自己的思想、人生和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和反省呢?是不是应该追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吗?你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了吗?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品德行为的指导者,不仅是知识的导师,更是做人的榜样.这不仅是教师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从塑造教师自身做起,这是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可以清贫,但师德不可泯灭.5.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答:(1)依法执教,以德育人。(2)爱岗敬业,尽心竭力。(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4)严谨治学,精业勤业。(5)团结协作,携手共进。(6)尊重家长,共同育人。(7)廉洁从教,以身作则。(8)为人师表,明德惟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和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灵魂老塑造灵魂,以人格来培养人格的劳动,教育过程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以自身的表率精神去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真正做到明德惟馨。(可举例说明)6.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有教师意识就是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是一名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给学生做榜样。(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这是模范执行纪律的前提。(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实践是检验教师纪律观念强弱的唯一标准。(4)从一点一滴做起。由于教师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所以,对教师来说任何一条纪律都是重要的,必须严格遵守。(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 改正错误。(6)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如早上准时到校上第一节课,要有意志和恒心)。

第二篇:2018特岗教师招聘复习权威指导---辨析题

分析题(注意:①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所掌握的理论对所列的现象进行分析;②请根据自己的类别选做相应的题目。本题20分)

●小学老师必答题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老师也断然认为不对。

请你分析:①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 ②老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小学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传统教学中老师只能考虑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性。这是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传统课程只重科学,远离生活;只重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儿童自身的经验:

②新课程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应该是“泵”,而不是“筛子”;

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1.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其构建应符合三大原则: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关于师德规范要求的认识。答:《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提出了教师应遵循的师德规范,包括:(1)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并鼓励他们发展独特的判断力;(2)教师要致力于培养作为未来成人及公民的道德意识,并以民主、和平与民族精神教育儿童;(3)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将个人信仰及见解强加于儿童;(4)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自尊心的范围内实施仁慈的纪律,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

3.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4.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必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教师不得借职业之便谋取个人私利,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必须禁止打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5.论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及其启示 答:共性:(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国外都极为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西方国家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强调师生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西方国家不以师德为名专门设置课堂进行简单的灌输或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渗透在学校及社会的日常道德教育之中。启示:(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依据是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而作出的对教师的人格期待。在西方各种行为规则都必须定位在法律的框架之内。(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该现实一些,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高尚”走向“朴素”,更加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走向“养成”。注重教师职业及师德内化与行为养成,使从教者和教师被选者真正从内心、从价值趋向上认同教师专业,使从教者变成一种内心的自由选择。(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我国已正式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学习国外严把教师职业入门关的做法。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外的经验,吸取合理内核,促进我国教师职业到的建设。6.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答: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三大方面,即教育功能、调节功能和社会促进功能。

1、教育功能。从伦理学上看,教师特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总和即构成了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在学校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也指向教师本身。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对教师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3、促进作用。在实践领域,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还表现在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②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认识能力、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性格特征等方面表现出积极良好的姿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全、不健康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不仅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发挥,而且也会对教师职业道德形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给学生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答:①这种说法错误。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③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答:①这种说法错误。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③因此,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②惩罚绝不等于休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③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答: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②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③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

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答:①错误。

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个领域。

师德规范体系是由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③所以,这个错误混淆了师德规范体系与社会道德体系的区别。

2、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答:①错误。

②教师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结果,动机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只有怀着平等爱生之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善良动机,才能产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行为。

但是,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动机,还要考虑行为的效果,而且要更加检验教师教育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只有考虑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才有现实意义。教师道德评价,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③所以,光看动机或光看效果,都是片面的。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先进的教学机器,机器将要代替教师,学校要逐渐消亡。这种看法是否不正确?阐述您的理由。答:①错误。

 ② 先进的教学机器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机器代替教师成为可能,说明教学手段的先进。 但是,机器教学永远代替不了教师,不仅因为教学机器的设计和内容程序的编制需要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是不能用机器加工的,只有用教师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智慧去感染和熏陶。

 ③所以,这种“学校消亡论”是错误的。

4、教师是“打火机”而不是“火柴”。答:(1)正确。

(2)这是因为火柴在点燃的同时自己也变成灰烬,作出了牺牲,而打火机在点燃后还可以充气。教师要在教学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智慧的火把,自己就需要在平时不断地充气。

 学生头脑中的“干柴”多的是,关键是“点燃”。换个词语就是激发、唤醒、启发、引导、促进。这个任务完成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自然而然会迎刃而解。

(3)因而,教师应该做“打火机”而不是“火柴”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答:(1)此言有一定的道理。

(2)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是更注重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

 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

(3)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6、“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 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师德规范是每位教师必须遵守的准则,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一位优秀教师必备的情操。同时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拥有带薪休假的权利,但对于管理者所要求的以侵权为前提的“奉献”,教师完全可以说“不”!知法、守法、用法,更应是广大教师所应有的良好品质。

(3)这种以“奉献、敬业”为借口侵占教师休息权的做法是违法行为,教师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实属人之常情. 作为教师,其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的天职和应尽的义务,教好学生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没有理由收受学生的礼。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这些在社会上看来很自然、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但在学校里就不合适,这也是学校这个精神特区的特殊之处。

(3)因而把教师接收学生家长的礼物当作人之常情是错误的。

8、成功的事业,需要积极的心态。答:(1)正确。

(2)积极的情绪是我们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有品位,能赋予我们教学激情,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基石。

 消极不良的情绪则会令我们精神疲惫,导致进取心丧失,使我们的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严重时会瓦解正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教育教学判断和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1.校长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答:错误。

这句话已成了不少校长逢会必宣的口头禅。有的学校甚至作出了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上早读、晚自修、节假日辅导课的规定,否则作待岗处理,并将补课节数编入课表,与工资挂钩考核。此类现象严重侵犯教师的休息权。

质量不应成为侵犯教师休息权的借口。的确,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线、生命线,不抓教学质量的校长也决不是好校长,可提高教学质量与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并不冲突。那种以牺牲教师休息来抓教学质量的做法是错误的。2.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答:此言有一定的道理。(P69)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是更注重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答:此说法正确。

(1)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在认识能力、情绪状态、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都会表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表现为缺乏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力、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及缺乏与他人交往、友好相处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师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交往中,容易导致学生认识的偏面性、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和压抑等)的产生以及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出对立、对抗等紧张的师生关系,从而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所以说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4.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答:此说法不正确。

(1)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个领域。

师德规范体系是由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2)所以,这个错误混淆了师德规范体系与社会道德体系的区别。

5.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答:此说法不正确。

(1)

教师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结果,动机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只有怀着平等爱生之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善良动机,才能产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行为。

但是,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动机,还要考虑行为的效果,而且要更加检验教师教育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只有考虑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才有现实意义。教师道德评价,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1)所以,光看动机或光看效果,都是片面的。6.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P134)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实属人之常情.作为教师,其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的天职和应尽的义务,教好学生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没有理由收受学生的礼。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这些在社会上看来很自然、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但在学校里就不合适,这也是学校这个精神特区的特殊之处。

因而把教师接收学生家长的礼物当作人之常情是错误的。

第三篇:教师招聘(含特岗教师)

于都县2016年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含特岗教师)

面试工作方案

为确保我县2016年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含特岗教师)面试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有序”进行,根据省教育厅、人保厅《关于做好2016年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工作的通知》(赣教发〔2016〕2号)及《江西省2016年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江西省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师招聘公告》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面试对象

参加资格复审通过人员。

二、面试时间与地点 面试时间:2016年7月19日

面试地点:于都中学初中部(有视频监控的教室)

三、面试形式

面试形式分两类:

1、说课;

2、试讲+专业测试。(各岗位具体要求见附件1)

四、面试内容及教材版本

以我县现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选定面试内容。(各岗位内容及教材版本见附件2)

五、面试工作流程

(一)报考高中省统招教师、初中特岗教师、小学特岗教师、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面试工作流程

1、报到,抽取面试时段签。7月18日下午4:30前,所有应试者凭资格复审合格证及身份证赶到于都中学初中部指定考场报到。...........工作人员将应试者逐一点名登记,并抽取面试时段签(若一个考场跨多个学段或学科的时段签统一调配安排)。抽签结束后,应试者要当场签名确认本人相关信息。

2、进入候考室。7月19日早上8:00前,上午时段应试者凭资格复审合格证及身份证进入候考室(下午时段应试者于12:00前进入候考室),现场抽取面试顺序号(一个考场有多个学段或学科的,应先抽定学段或学科顺序签)。应试者进入候考室后,必须遵守考场纪律,服从面试工作人员指挥和安排实行集中封闭管理,将通讯工具交考场候考室工作人员保管,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

3、进入备课室。7月19日早上8:10(下午12:10),各考场第1号顺序签应试者进入备课室,抽取说课(或试讲)题目后开始备课(特教专业同时抽取答辩题目),备课时间为50分钟。随后,应试者按面试顺序号每间隔10分钟(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每间隔............6.分钟)进入备课室。特殊情况依次提前或顺延。午饭工作人员用餐..半小时,不安排休息时间。

4、进入测试室。7月19日早上9:00(下午1:00),各考场第1号顺序签应试者进入测试室开始说课(或试讲),依次进行。特殊情况依次提前或顺延。(备注:音、体、美、特殊教师专业教师试讲后,紧接着进行专业测试)

(二)报考农村幼儿教师和职业中专幼儿专业教师面试流程

1、报到,抽取面试时段签。7月18日下午4:30前,所有应试者凭资格复审合格证及身份证赶到于都中学初中部指定考场报到。...........工作人员将应试者逐一点名登记,并抽取面试时段签(若一个考场跨多个学段或学科的时段签统一调配安排)。抽签结束后,应试者要当场签名确认本人相关信息。

2、进入候考室。7月19日早上8:40前,上午时段应试者凭资格复审合格证及身份证进入候考室(下午时段应试者于12:40前进入候考室),现场抽取面试顺序号。应试者进入候考室后,必须遵守考场纪律,服从面试工作人员指挥和安排实行集中封闭管理,将通讯工具交考场候考室工作人员保管,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

3、进入测试室。7月19日早上9点(下午1:00),第1号顺序签应试者进入第一面试室开始面试,每个面试室面试时间6分钟。以后每间隔6分钟面试一人。面试者在第一面试室面试完后,紧接着由工作人员引入第二面试室面试,依此类推直到四项测试完成。

六、面试纪律

1、同一个时段面试的所有应试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考...........................场集中实行封闭管理,迟到的应试者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

2、应试者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任何资料进入备课室、测试室。备课所需教材、纸、笔(除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测试规定允许自带的材料和用具)均由县教育局统一提供,一经发现应试者有违规行为的,按考试舞弊论处。

3、应试者必须遵守面试纪律,进入面试室后,只报本人所抽取的顺序号,不得自报本人姓名、不介绍个人情况;不得威胁、侮辱、诽谤、诬陷面试考官;不得扰乱面试考场;不得拒绝、阻碍面试工作人员执行公务。

4、面试考官和工作人员应本着对应试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面试工作纪律和有关保密规定。面试期间,所有考官、工作人员一律不得携带通讯工具进入面试场所。要切实做好面试的保密工作,对造成失误、泄密的,要按规定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5、凡面试考官或工作人员与考生有属于国家规定情形需要回避的,必须实行回避。

七、面试成绩的统计和公布

各考场设7名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其余成绩的平均分即为应试者的面试成绩。每个考场设立一个统分小组,按上述面试成绩统计方法,现场进行登分、统计, 并向应试者公布面试成绩,应试者当场签字确认。

在整个面试工作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在于都教育网上进行公布成绩.八、综合成绩的计算及拟录用办法

1、按照赣教发〔2016〕2号文件 “中小学教师岗位笔试与面试成绩各占50%,幼儿园教师岗位笔试和面试成绩分别占40%和60%”之规定,中小学教师岗位总成绩计算办法为:考生总成绩=笔试成绩×(50÷笔试总分)+面试成绩×(50÷面试总分);幼儿园教师岗位考生总成绩计算办法为:考生总成绩=笔试成绩×(40÷笔试总分)+面试成绩×(60÷面试总分)。例如:中小学教师岗位笔试两科总分200分,考生实际得分120分;面试满分为100分,而考生实际得分为80分,则该考生总成绩=120×(50÷200)+80×(50÷100)=30+40=70分。

2、当学段、学科招聘计划人数小于实际参加面试人数时,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学段、学科招聘计划人数确定拟录用人数(若最后一名拟录用人员总成绩出现并列时,则面试成绩较高者优先);当学段、学科招聘计划人数大于或等于实际参加面试人数时,则按实际参加面试人数确定拟录用人数(面试为0分者除外)。

九、纪检监察

县纪检监察部门和县教育局监察室将对面试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如发现面试工作中有违纪违法行为,请监督举报。

监督举报电话:0797-6335867(县教育局监察室)

十、成立领导小组

招聘教师面试工作是招聘教师的重要环节,是全社会关注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难度大。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确保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于都县2016年教师招聘面试工作领导小组。

长:梁敏辉(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组长:蔡兰芳(县政府副县长)成员:邓昌海(县教育局局长)

黄发亮(县政府办主任)邓龙辉(县人保局局长)

罗慧逢(县编办主任)

兰地寿(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管

宏(县财政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邓昌海同志兼任,廖腊梅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联系电话:0797-6335356(县教育局就业指导中心)

0797-6335321(县教育局办公室)0797-6335361(县教育局人事股)

于都县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

2016年7月6日

第四篇:特岗教师招聘

关于做好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募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市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办,各有关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县人民政府,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2号)精神,2012年中央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结合2006—2011年“特岗计划”实施情况,2012年我省“特岗计划”实施工作将继续采取省级统筹,市县级公开招聘和管理为主的办法进行。现就计划实施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和任务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解决我省“国贫县”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12年拟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募特岗教师1936名到我省偏远农村中小学任教。

二、招募对象及条件

(一)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科毕业生。

(二)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报名者均应持有相应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或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合格证书,同时具备教师资格的其他条件要求和招募岗位要求,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原则上应相同或相近。

(四)根据《关于报送2012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通知》教师司〔2011〕22号,“各省(区、市)要采取有效方式,将‘硕师计划’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紧密结合实施”精神,2011年招聘的10名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纳入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教师统一管理,各有关市县在上报特岗教师招聘名额时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视同特岗教师一并上报。

三、服务期限和范围

特岗教师服务期为三年,服务期内全部安排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原则上本科学历者安排进入初中任教、专科学历者安排进入小学任教,可根据当地农村教育的需求在乡镇学校间交流。

四、“特岗计划”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特岗计划”顺利实施,我省成立陕西省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见附件1),负责“特岗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

各实施“特岗计划”的市应成立“特岗计划”办公室,由教育局牵头,人事、财政、编制部门积极配合,负责制定本市特岗教师岗位设置标准和公开招募办法,组织招募工作、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落实特岗教师的教学岗位和编制,加强对特岗教师的服务管理与调配交流。

各实施“特岗计划”的县级政府应由主管县长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在县教育局设立“特岗计划”办公室,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指派专人负责“特岗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高校要成立“特岗计划”办公室,分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校领导要亲自参与该项工作,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毕业生推荐和派遣等相关工作。

五、招募形式及程序

(一)公布需求。8月5日前,各市应将辖区“特岗计划”实施县招募教师的岗位设置标准、编制空缺情况、公开招募办法等情况分别报省级四部门备案审查。经省级四部门审查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负责于8月7日前向社会发布信息。学生可通过特岗计划教师招聘报名系统http://tg.ncss.org.cn/进行注册登陆报名。

(二)自愿报名。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形式,接受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报名,填报服务志愿,时间截止8月12日。各高校应积极做好毕业生推荐、选拔和资格审查,配合做好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等相关工作。

(三)资格审查。8月12日至8月15日,各市县对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申报志愿情况进行统筹,严格进行网络资格审查和现场确认审核。

(四)理论考试。8月18日至8月20日,理论考试采取笔试形式进行,根据笔试成绩高低按照1:3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名单并公示。

(五)面试。8月23日至8月26日,由各市县教育局组织面试(笔试、面试成绩按照5:5计算),提出拟聘名单并公示。

(六)集中培训。8月28日至9月5日,各县教育局应根据本市拟聘人员名单,集中组织岗前培训,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新课程通识、教材教法等。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0天,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培训证。

(七)签订合同。8月28日至8月30日,各县政府应根据市级公开招募特岗教师拟聘人员名单(见附件2),与申报本县志愿的特岗教师签订《陕西省2012年农村学校特设岗位教师聘用合同书》(简称《合同书》,一式4份,见附件3);同时将聘用人员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等报市“特岗计划”办公室审核。8月28日至30日,各市“特岗计划”办公室将各类证件上报备审并在《合同书》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报省教育厅;同时将“特岗计划”工作总结报省级四部门。9月初,省教育厅下发聘用《合同书》,并将招募结果报教育部、财政部,作为中央和省级财政核拨2012年特岗教师工资的依据。

(八)上岗任教。9月初,特岗教师赴各“特岗计划”实施县报到,赴对口学校上岗任教。

六、政策与保障

为了确保“特岗计划”顺利进行,各级教育、财政、人事、编制部门必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相应的措施保障。

中央“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特岗教师聘任期间,其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岗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国家补助标准的,高出部分由县级政府承担。

在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尚未拨付到各县之前,各县政府应拿出一定资金,先期解决特岗教师临时性工资的发放,确保他们安心工作。同时要确保所有特岗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对待。

七、服务期的管理

特岗教师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期间,由县教育局代县政府统一管理,任教学校负责日常管理。县教育局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和陕西省人事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每学期对特岗教师考核一次,市教育局每年抽查一次,并将考核情况报省教育厅。对违反协议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特岗教师,要进行严肃处理。对于不遵守合同,致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等情况,经屡次劝解不改者,一经查实取消其特岗教师身份和教师资格。

八、服务期满后的问题

(一)继续留任。对服务期满愿意继续从事当地农村教育的,各县政府应结合考核情况,及时做好他们的接转和继续留任工作,并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

(二)自主择业。对服务期满后不愿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特岗教师,由其自主择业。本人找到工作后,其户口档案关系已经转到本县的,办理改派手续;没有转到本县的,办理派遣手续。

九、工作要求

省教育厅负责落实受援学校、所需学科及具体人数,并指导各地开展政策宣传、公开招募、岗前培训、签订合同和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省财政厅负责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落实特岗教师工资,并督促有关市县按标准足额发放,对特岗教师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督促各地落实特岗教师享有国家有关促进毕业生就业文件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省编办负责做好“特岗计划”实施县编制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募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各市要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招募程序,严把选人标准和质量,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要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严禁在有合格师资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

市级各部门要根据省级四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密切配合,主要负责“特岗计划”的组织实施,具体开展特岗教师招募工作,按时报送岗位、编制及所需学科等有关数据;每学期对特岗教师进行一次抽查考核,年终进行考评;统筹资金,加强管理,及时掌握各县特岗教师月工资发放情况,每月底以报表形式将本月工资发放情况分别报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督促各县积极做好特岗教师工资发放、住房安排等其他相关生活待遇保障工作。

各县政府要拿出具体的落实意见,负责做好特岗教师的统筹规划,日常管理和考核,将具体任务分解到校,落实到人,如有变化,应及时据实报告;要按照招募教师的学科结构和学历情况,进行科学、集中搭配,并提供办公室和周转宿舍,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负责统筹发放特岗教师工资和补贴,保证按时足额,妥善解决特岗教师的后顾之忧;负责特岗教师户口和档案关系的管理,随时保持与受援校的信息沟通;根据教师增减状况,预测和上报下需求情况。

各高校要通过多种宣传渠道,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具体政策要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班级,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积极做好“特岗计划”实施的相关事宜。

实施“特岗计划”是中央支持西部农村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缓解农村师资结构性矛盾,而且对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特岗计划”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级教育、财政、人力资源保障和编制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特岗计划”积极、稳步地进行。

各地在工作中如有好的做法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及电话:唐 澍(省教育厅师资与师范教育处)

029—88668692

李 波(省编办事业编制处)

029—87291003

朱锋鹤(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029—68936534

杜 克(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

029—87293660

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相关附件.doc

陕 西 省 教 育 厅 陕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陕 西 省 财 政 厅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

2年8月2日

第五篇:2012特岗书上论述题

1.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点

(1)终;(2)全(3)民(4)多(5)现(6)信(7)科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衔接;(2)年限;(3)普职(4)大众(5)终身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制约:领导权;受教育权;目的;内容;体制;独立。(2)影响:人才:舆论;民主

4.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对教:观念;数量和质量;内容、方法;教育技术。(2)教对科技:知识再生产;体制化;研究;科研技术开发利用。4.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社建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简述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可按照下面三种方式分类:(1)按教育功能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6.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为什么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方向。教育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对自发的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和选择,充分发挥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和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作用,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而环境中其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无系统的,各种影响之间往往是矛盾的、冲突的。(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由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教师是受社会委托来教育学生的,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任务,熟悉教育内容,掌握教育方法与手段,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因而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儿童和青少年进一步的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7.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3)发挥形式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9.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0.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社会的研究)(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11.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只是内在的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科学的纵向与横向联系

11.1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1)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等。

12.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缩班规,教学单位合理化(2)改班授课制,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

12.1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13.教学的作用和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有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育为主(教学的地位)

1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实践、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15.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直相结合;(2)主导主体统一;(3)知识智力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17.论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现在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发展学生体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1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2)上(3)作业布置与反馈(4)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8.1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2)内容(3)结构(4)方法(5)教学艺术(6)板书(7)充分发挥学生的立体性 19.论述常用的教学方法。

(1)语言传递:讲、谈、讨、读四种。(2)直观感知:演、参(3)实际训练:练、实、习业、践四种。(4)引导探究:发(5)情感陶冶(体验):欣、情。

20.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重充分与直观过程。21.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经济大面积:(2)教师主导;(3)学生集体;(4)德智体;(5)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1)书本知识,理践脱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难个性化(3)交往受到限制。(4)独立性、自主性受限志趣、不利特长和个性化 22.班集体的特征。(1)共标;(2)组构;(3)共则;(4)成员间心理相容的氛围。23.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2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研(2)组培(3)协调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课外、校外课余生活(6)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10)班会活动 24.1班主任,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5.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维持课堂纪律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建立积极、有效地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26.管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策略。

(1)摸清非正式群的性质(2)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3)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27.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寻在哪些问题?有何对策?(1)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制: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28.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泛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28.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 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 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29.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终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伦理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4)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3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1)意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在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2)内容:教师职业道德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人格等。

31.新手型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2.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试问:(1)什么是教学反思?

(2)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分为哪几个阶段?(3)从思维角度看,反思是一种什么思维?

(1)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地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能力。

(2)①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课程、学生等领域,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②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并利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来帮助理解;③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④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3)反思是一种分析思维。

33.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强化哪些能力?

(1)新教材、新课标的透析能力。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研究、剖析教材的能力以便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设计课程结构。

(2)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在一个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把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大势所趋。

(3)与其他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的能力。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也应注重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

(4)不断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终身学习,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跟上时代的步伐。34.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意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35.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36.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途径与方法)

1.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也是在课外活动中建立丰富起来的,同时,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因此,师生奖系建立的多种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外,而且要在校外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I)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其次,学生也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学生应做的努力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最后,还应从其他方面做出努力,具体如F: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 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

37.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人是学生;(2)学生是独立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8.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用合理的信念知道自己的行为,从而塑造良好的性格。(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有助于这一积极行为的重复出现,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告诉了学生什么行为是合理的、正确的,有助于其良好性格的培养。(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解优秀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学生在集体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从而促进性格的自我完善。(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个体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起决定作用的。39.情绪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2)调节功能(3)感染功能 40.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4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2)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直接影响学习结果。(3)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能动性相统一必须注意的问题:首先,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如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和人格;其次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能得到保证;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2.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解决问题的学习材料、条件和实践。(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不是由他人设定时,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设定一个目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过去设定的目标的实现情况,哪些实现了,哪些失败了,原因何在,并以此作为设定新目标的参考。(3)表达明确的愿望,提供及时的反馈。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非常重要,方便学生知

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而通过反馈,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效果,这样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4)合理运用外部奖励,有效运用表扬。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奖励能有效促进其学习。当学生表现出期望行为时应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学生再接再厉。(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4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性(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 44.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应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①头脑风暴法;②直觉思维训练;③发散思维训练;④推测与假设训练;⑤自我设计训练。45.再造想象的产生条件。

(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45.1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46.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47.意志的品质

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48.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9.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改变也是非常有效的。

49.1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1)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5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51.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3)学校教育(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

52.说明能力、才能和天才的关系。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能力的高度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只是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区别:(1)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2)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的进程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制。(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搞。

53.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5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为学生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5)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54.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55.教师学习心理学意义1.理论意义(1.)心理学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

学依据(2)心理学的研究对临近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学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的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56.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实验法;(2)观察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验法(6)教育经验总结法(7)产品分析法 57.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家庭教育(6)环境教育(7)社会磨砺(8)

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等)58.心理健康的标志。(标准)

(1)自我意思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59.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应做到以下几点:(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2)组织的有效干预(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60.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61.社会态度的功能

(1)适应能力(2)自我防御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4)认识或理解功能

62.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三点(1)学生的人格特点、生理因素、挫折经历等(2)教师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威信等;(3)校内外的环境,如大众传媒、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63.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2)代币(3)行为塑造(4)示范(5)惩罚(6)自控 64.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利弊。发现学习的优点:(1)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2)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3)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促进学会学习以及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发现学习的不足:(1)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适合发现学习;(2)有些学生不适合发现学习;(3)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不宜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接受学习的优点:(1)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2)在讲授知识间的抽象关系时可能更有效;(3)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更适于采用接受学习;(4)为学生提供好方法来帮助他们保持重要的信息。接受学习的不足:(1)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2)对于具体经验和程序性知识,其他教学模式可能更加有效。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是机械的或有意义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习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65.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构建主义者提出了构建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1)在知识观赏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在学习观赏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3)在学生观赏强调学生经验的丰富和差异性。

66.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崇文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67.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及时复习;(1)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2)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3)复习方法的多样化;(4)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5)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6)掌握复习的量 68.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治知识遗忘。69.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有无明显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任务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

70.根据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记忆能力。(要求至少解释清楚两种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1)干扰说。该理论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进入了记忆系统,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就是先后学习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2)衰退说。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某种方式在大脑建立痕迹的过程,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弱以至消退。(3)提取失败说。该理论认为,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不会“漏失”,遗忘并不意味着长时记忆中不存在有关信息,而是不能有效地提取。(4)动机说。该理论认为,遗忘是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主动压抑的结果。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为了防止记忆材料的相互干扰,尽量不要同时学习相似的知识;如果相似的知识必须同时学习,一定要帮助学生区分知识之间的异同。(2)适量的过度学习和及时复习有利于加深记忆痕迹,能阻止遗忘的进程。(3)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利用线索提取有关知识,是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4)在学生学习时不要给予不愉快的刺激,以免引起学生不良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压抑了对有关知识的提取。

7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在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考虑到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年龄特征等,还要照顾到教学时间和教法要求,力求把最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关于某一学科的知识是按层次组织,以网络结构的形式呈现的。在教材的呈现上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使学生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纳入到网络结构中。此外,还应加强教材中概念、原理乃至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最有效的方法。(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学习迁移就更容易产生。尤其是当在新的学习方面遇到阻碍时,容易进行广泛的联想,变一般迁移为特殊迁移,从而促进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者往往都是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比较好的。(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以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尤其是

课堂教学中重点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应转变学生的被动局面,通过各种训练逐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了如何学习能实现最普遍的迁移。(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教育性,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72.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73.素质教育的意义(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74.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要注意的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开端。(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其次,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最后,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75.学校德育有哪些途径?(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2)社会实践活动;(3)可爱、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对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75.1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 76.1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76.2我国小学的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76.3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76.4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观念(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的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 76.5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76.5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6.6德育模式

(1)认知模式(2)体谅模式(3)社会模仿模式(4)价值澄清模式 77.简述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 消极因素的原则;(8)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7.1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1)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切杂乱无序(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4)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1)落实教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2)确立符合中小学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 77.2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 78.学习策略训练遵循的原则

学习策略训练遵循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的原则

简述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并联系客观实际 79.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辨别是非,评价善恶,加深对道德的认识,为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不仅不

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教育性必须要经过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时教学的教育性才能得以实现。

80.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去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一定的智力。智力水平高,知识学得就快、就好,否则,就慢、就差。(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或者只向学生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80.1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81.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我们应树立什么教育理念。.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主要由语文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等七种能力构成。这一理论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教学问题,应树立以下教育理念: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智力特点;科学的智力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的教学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教育应鼓励不同的学生走上不同的成才道路。

8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学的启示。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让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8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1)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求知的需要,又称为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

(2)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发。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接近现实,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84.试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主要的教育观点有:(1)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论理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2)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3)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4)教学四阶段,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5)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85.试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2)论教育作用:论教育的社会功能;论教育的个体功能,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3)论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关于教育目的,孔子希望培养出“贤人”和“君子”;关于教育目标,《子张》中提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4)论教育内容:孔子主张以“仁”和“礼”为核心,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具体形式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5)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

86.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87.新课程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合作 8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2)探究学习(3)合作学习89.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90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使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91.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9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1)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5)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9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坚持知行统一(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努力做到“慎独”(4)学习先进人物

9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1)自我评价法(2)学生评价法(3)社会评价法(4)加减评分法(5)模糊综合评判法

9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教师职业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96.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合理的设计问题(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97.课堂板书的类型

(1)文字版书:提纲式板书、词语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2)图画板书:示意图板书、简笔画板书 98.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

(1)精选内容,突出重点(2)条理清晰,层次分明(3)形式灵活,布局合理(4)文字精当,科学性强(5)书写规范,师范性强(6)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99.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100.教学口语表达技能提高的途径

(1)提高内在的修养水平(2)强化语言外化能力(3)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101.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1)身子稳重端庄,自信得体(2)表情真实自然,适度适当(3)衣着朴实整洁、美观大方

下载2018特岗教师招聘复习权威指导---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特岗教师招聘复习权威指导---论述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宁省特岗教师招聘

    附件: 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 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辽宁省高校师范类毕业......

    特岗教师招聘简章

    红河州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简章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考试工作的通知》(云教人[2011]14号)文......

    2014特岗教师招聘招聘程序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2014特岗教师招聘招聘程序 2014特岗教师招聘招聘程序 【4月9日晚7点江西教师招聘真题解析讲座jx.zgjsks.com】 2014特岗教师招聘招聘程序: ·......

    特岗教师招聘方案

    毕节市2014特岗教师招聘第一阶段 面试、体检、录取、签约方案为抓好我市2014年第一阶段“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录取工作,根据•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毕节市2014年农村义务......

    特岗教师招聘细则

    特岗教师招聘细则根据《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特岗教师复习知识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有......

    吉林省特岗教师体育分析论述题

    七、分析题1、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分析篮球变向运球教材。请注意目标的明确,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教法与学法的创新。(简案)答:1、目标的确定,全面、恰当、具体。 2、教材的......

    2011教师招聘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 一、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 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二、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通过......